浅谈唐代乐人种类及社会影响
浅谈唐代乐人种类及社会影响

浅谈唐代乐人种类及社会影响唐代是中国音乐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之一,这也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密不可分。
在唐代的音乐生活中,乐人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他们的出现不仅丰富了乐曲的类型和形式,也对当时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代的乐人种类主要包括官乐、民间乐、道士乐和妓女乐。
其中,官乐是唐代官府内部所使用的乐曲,其形式规范、深受当时的政治体制和官僚制度的影响,官乐除了在官场仪式和庆典场合使用外,还在皇帝宫廷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而民间乐则是百姓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乐曲,包括民间歌谣、吹奏乐器、打击乐器等,其形式比较自由,反映出当时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点。
道士乐则是道教寺院内部使用的乐曲,具有祈福、驱鬼等功能,这也是道教文化的具体体现。
最后,妓女乐是唐代特有的一种音乐形式,常常在娱乐场所与妓女的表演相配合,其形式多为歌舞乐曲。
这些不同种类的乐人和乐曲,各自具有不同的社会影响。
官乐作为官方的音乐形式,突出了唐朝时期的严谨、庄重和官僚制度的特点,也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社会和文化背景。
民间乐则表现为百姓的生活,反映着当时社会经济的状况和文化传统,是一种民间文化的表现。
道士乐作为道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
妓女乐虽然不是正统的音乐形式,但是其具有独特的文艺特点,并且在当时的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文化角色,也反映了唐代社会中性文化、娱乐和审美需要的特点。
除了不同乐种的影响外,唐代乐人本身也对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首先,乐人在当时社会中的地位较高,这是因为他们具有丰富的知识和技能,并且能够在官场、寺庙、娱乐场所中活跃。
这些乐人不仅能够涵养文化艺术的传统,也有望通过音乐表演获得财富和名声。
而且,唐代乐人之间存在明确的阶级差别,种类繁多的乐人都有自己的职责和地位,这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等级制度。
另外,唐代的乐人也在晚唐时期对唐代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随着这个时期的政治动荡和社会变化,大批的乐人和歌舞演员离开了政府和寺庙,走向世俗社会,他们通过自由的表演方式,将音乐和文化传承给后来的世代。
唐朝的音乐艺术古代音乐的辉煌时期

唐朝的音乐艺术古代音乐的辉煌时期唐朝的音乐艺术:古代音乐的辉煌时期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辉煌的时代,也是中国古代音乐的黄金时期。
在唐朝,音乐得到了高度的重视和发展,形成了独特而壮丽的音乐艺术。
一、唐朝音乐的特点1. 多样的乐器:唐朝的音乐以丰富多样的乐器为特点。
有弦乐器如琵琶、筝、琴等,管乐器如笛、箫、管等,和打击乐器如鼓、钹等。
这些乐器的不同声音和演奏方法为音乐艺术提供了广阔的表现空间。
2. 多元的音乐风格:唐朝音乐兼容并蓄,吸取了中原、西域、四方的音乐精华,形成了多元的音乐风格。
有豪放奔放的“大曲”,婉转细腻的“小曲”,舒缓悠扬的“长调”,以及威严庄重的宫廷音乐等。
这些音乐风格各具特色,使唐朝音乐更为丰富多样。
3. 与舞蹈结合:在唐朝,音乐与舞蹈紧密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舞蹈音乐艺术形式。
皇宫、士族府第和民间舞蹈中都离不开音乐的伴奏,舞者们通过舞动展示着音乐的魅力。
二、唐朝音乐的发展与推广1. 唐朝乐府:唐朝乐府是中国古代音乐的重要形式之一。
乐府是指由政府机构负责编纂的集中体现民间诗歌和音乐的文集,内容丰富多样。
在唐朝,乐府负责整理、传承和创作音乐,使得音乐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发展。
2. 宫廷音乐:唐朝宫廷音乐是音乐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皇帝和后妃在宫廷中经常举行音乐演奏活动,每年还会举行大规模的音乐盛会。
宫廷音乐艺术的繁荣不仅体现了唐朝社会的繁华和富裕,也对后世音乐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3. 民间音乐:唐朝民间音乐丰富多样,与宫廷音乐有着密切关系。
民间音乐大量采用了宫廷音乐的元素,但也在旋律、节奏和演奏形式上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民间音乐在唐朝社会中广泛流传,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三、唐朝音乐艺术的影响1. 对后世音乐的影响:唐朝音乐的发展对后世音乐产生了深远影响。
唐朝的音乐形式和技巧被后世音乐借鉴和发展,为后代音乐创作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唐朝音乐的艺术风格也成为后来乐曲的重要参考,延续了唐朝音乐的辉煌。
简述唐代的多部伎

简述唐代的多部伎
唐代的多部伎是指在唐朝时期流行的多种艺术表演形式,包括音乐、舞蹈以及杂技等。
这些艺术形式在唐代表演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成为了当时社会文化生活的一部分。
唐代的多部伎主要有:
1. 音乐伎:唐代的音乐伎分为宫廷音乐和民间音乐。
宫廷音乐主要由歌舞伎组成,由歌舞伶傅,以及吹奏乐器、敲击乐器为主的乐队团队演奏。
民间音乐则以各种民间乐器演奏为主。
2. 舞蹈伎:唐代的舞蹈伎包括宫廷舞蹈和民间舞蹈。
宫廷舞蹈通常是由皇帝、皇后和宫廷贵族们观赏的演出,以优美的舞姿和精彩的舞技为特点。
民间舞蹈则是大众喜爱的表演形式,常见的舞蹈有劈柴、摇纱、舂米等。
3. 杂技伎:唐代的杂技伎以技艺高超和表演技巧奇特著称。
表演者通常表演各种难度较大的技巧,如走钢丝、飞檐走壁、折篷等。
唐代的多部伎在社会文化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影响力,不仅受到官方和贵族的喜爱,也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支持和欢迎。
这些艺术表演形式的发展不仅丰富了唐代的文化生活,也推动了唐代音乐、舞蹈和杂技等艺术形式的繁荣和发展。
浅谈唐代乐人种类及社会影响

music history音乐史浅谈唐代乐人种类及社会影响杨 洋(哈尔滨音乐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摘要】唐朝是一个经济和社会文化高度发达的朝代,也是极具创造性的朝代,其繁荣的唐代文化孕育出了众多的艺人和音乐家。
他们来自不同的社会阶层,服务着不同的社会对象,都在为唐代的音乐文化繁荣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唐代乐人分有四类:宫伎、官伎、家伎和民伎,其中家伎还可分贵族蓄养、官吏蓄养和文人蓄养。
本文主要对以上四种类型逐一阐述。
【关键词】唐代;乐人;社会影响【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乐人这一身份形象自先秦时代就已经存在,它的概念、职能也非常宽泛,很难廓清。
但经过各朝代的更迭演变,乐人的具体概念、分类以及身份地位也随之发生着微妙的变化。
由于社会经济文化的高度繁荣,唐代的乐人群体发展到顶峰,群体的广泛分布、乐人身份地位的提高以及社会带来的影响和乐人之间的交流,都是乐人群体发生变化的表现。
一、唐代的社会背景唐朝是一个富有创造性的王朝。
自高祖李渊初建大唐,大唐王朝逐步在历史舞台上熠熠生光,以二百八十九年的历史,演绎了一个独特的、包容的、多彩的大唐盛世。
唐代的繁荣是由经济、文化、历史等共同作用的结果,这其中离不开文人骚客的添砖加瓦,也离不开音乐这样的“助燃剂”。
音乐是社会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它流行和应用于各个社会阶层,通过乐人和音乐物质的丰富表现,颂扬、娱乐并吸引了社会中的各个群体。
作为表现音乐内容的主体之一,各类乐人对于各阶层而言也逐渐成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二、乐人种类:宫伎、官伎、家伎和民伎乐人,是指歌舞演奏艺人,最早出自《仪礼·燕礼》,其中载:“膳宰具官馔于寝东,乐人县。
”乐人这种职业在历代都有所保留,西汉礼学家戴圣所著的《礼记·少仪》中记载:“问大夫之子长幼,长,则曰:能从乐人之事矣;幼,则曰:能正於乐人。
”郑玄注:“正,乐政也。
”孔颖达疏:“ 郑恐经‘正’是乐正之官,故读为‘政令’之‘政’,谓年幼受政於乐人也。
唐代的音乐艺术

唐代的音乐艺术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化艺术高度繁荣时期之一,其中音乐艺术尤其精彩。
唐代音乐展示了古代中国的音乐特色和文化氛围,对后世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唐代音乐的历史背景、音乐种类、音乐家和演奏器具等方面来探讨唐代音乐的特点和魅力。
一、唐代音乐的历史背景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繁荣时期之一,为了进一步提高国家的文化形象,皇帝们注重音乐的发展。
同时,唐代民族融合,汉族与少数民族在音乐上的交流也为音乐的繁荣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这一时期,音乐成为教育和文化体验的一部分,不仅受到高层文化人士的重视,也深入到普通百姓的生活中。
据史书记载,唐代歌谣、舞蹈、器乐等形式的音乐在当时被广泛传唱和演奏。
唐代的音乐曲艺形式多元,有独唱、重唱、合唱等多种方式。
此外,唐朝还广泛吸收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周边国家的音乐产生了碰撞和融合,进一步丰富了音乐的多样性。
二、唐代音乐的种类唐代音乐种类繁多,据史书记载,唐代音乐可分为宫廷音乐和民间音乐两大类。
1、宫廷音乐唐代宫廷音乐是随着宫廷礼仪的发展而成熟。
唐代宫廷用乐主要由乐舞、礼乐、演奏等组成,其中的礼乐最为重要。
唐代宫廷音乐主要通过律呈、乐呈、互唱、班唱、凫唱等形式来展现。
唐代的礼仪十分繁琐,对于礼乐方面也有极为严格的规定,而唐代宫廷音乐则为礼仪提供了更高的规范。
2、民间音乐唐代的民间音乐种类也很多,有北方的胡乐、南方的越乐、粤乐等。
因为唐代时期的少数民族很多,这些民族带来了本土音乐、舞蹈等文化元素,慢慢融入到中原汉族的音乐中,形成了独有的风格,之后也多传承至后世。
三、唐代音乐家和演奏器具唐代音乐家和演奏器具也是唐代音乐的精华。
唐代音乐家李白、杜甫、白居易等都是著名的文艺大家,他们在音乐艺术上也有很高的造诣。
另外,唐代音乐还有很多器具,如琵琶、胡琴、笙、箫、鼓、铙等等。
在唐代,演奏器具主要分为两大类:打击乐器和弹拨乐器。
器具种类多样,且各具特色,丰富了唐代音乐的内涵和外延。
浅谈唐代乐人种类及社会影响

浅谈唐代乐人种类及社会影响唐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辉煌时期,也是音乐发展的重要阶段。
在唐代,音乐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乐人种类繁多,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唐代乐人的种类和社会影响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唐代乐人种类1. 宫廷乐人唐代宫廷是乐人聚集的地方,宫廷乐人是最为显赫的一类。
他们多是出身于名门望族,或者是经过选拔培养的音乐人才。
他们可以参与宫廷乐队的演奏,也可以献艺于宴会赋诗,是唐代乐坛的高端代表。
2. 闺门乐人闺门乐人主要以女性为主,她们通常接受高等教育,擅长琴棋书画,音乐技艺突出。
她们常在家庭中献艺,并且被视为文艺家和礼仪之士。
3. 道教乐人在唐代,道教乐人也是一个独特的乐人群体。
他们通常会在道观中执笛吹奏,为信徒们祈福祝祷,以音乐的形式表达对神灵的虔诚。
4. 民间乐人唐代的民间乐人是最为广泛的一类,包括了各种各样的音乐表演者,如歌唱艺人、笛子吹奏者、戏曲表演者等。
他们活跃在城市的街巷和乡村的田间地头,为人们提供各种娱乐活动。
二、唐代乐人对社会的影响1. 促进社会交流唐代乐人在宫廷、闺门、道教和民间都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他们的音乐艺术促进了不同阶层之间的交流。
通过音乐的传播,人们之间的感情也得到了增进,社会关系得到了深化。
2. 形成文化氛围唐代乐人的存在不仅丰富了人们的娱乐生活,更为整个社会形成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各种不同风格的音乐在唐代得到了发展和传播,为后来的音乐创作奠定了基础。
3. 传承经典唐代的乐人们对古代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进行了整理和传承,他们的努力使得许多古代音乐的经典得以保存和传承。
这对中国古代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 艺术创新在唐代,乐人们不断进行音乐形式和表演技巧的创新,不断地丰富音乐的内容和形式。
这种创新促进了音乐的不断进步,也为后世的音乐发展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唐代乐人种类繁多,对社会的影响也十分深远。
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艺术表现,使得唐代的音乐艺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为中国古代音乐的传承和创新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唐朝的宫廷乐队与音乐演奏

唐朝的宫廷乐队与音乐演奏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繁荣的时期之一,该朝代对音乐的重视程度特别突出。
宫廷乐队作为唐朝贵族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承载了皇帝和宫廷成员的欢乐和祝福。
本文将介绍唐朝宫廷乐队的组成、乐器种类以及音乐演奏等内容。
一、宫廷乐队的组成唐朝的宫廷乐队通常由三个部分构成:宫廷文官乐队、宫廷武官乐队以及吹打乐队。
宫廷文官乐队由文臣组成,主要负责演奏雅乐和宴会音乐。
宫廷武官乐队则由武将组成,主要演奏军乐和嘉乐。
吹打乐队则是由吹奏和打击乐器演奏者组成,负责增添音乐曲目的韵味。
二、乐器种类在唐朝的宫廷乐队中,乐器的种类繁多,各具特色。
从古琴、筝、瑟等弹拨乐器到笛、箫、琵琶等管弦乐器,乐队成员纷纷演奏出美妙的音乐。
此外,还有像铜锣、铜鼓、铃、响、钹等打击乐器,它们能够创造出丰富多样的节奏和声音效果。
宫廷乐队的乐器种类之丰富使得音乐演奏具备丰富的层次与韵味。
三、音乐演奏唐朝的宫廷乐队在各种重大场合都将音乐演奏作为重要的礼节和表演方式。
皇帝朝见大臣、宴请外使、庆祝节日等重要场合,宫廷乐队都会出场演奏,以表达对各个场合的祝愿和庆贺之情。
而音乐演奏的内容也非常丰富,有古典、雅致的宫廷音乐,也有祥和、喜庆的民间音乐。
无论是宴会还是祭祀,音乐演奏都是唐朝宫廷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演奏方面,唐朝的宫廷乐队注重的不仅是技巧的精湛,更注重的是情感与意境的表达。
乐队成员通过各种乐器的协奏,以及配合合声与和声的运用,创造出动人心弦的音乐效果。
演奏时,演奏者们往往身着华丽的服饰,摇曳生姿,配合着音乐的起伏和节奏,展现出唐朝宫廷乐队独具魅力的演奏风貌。
总结:唐朝的宫廷乐队是当时文化繁荣的体现,乐队由宫廷文官乐队、武官乐队和吹打乐队组成,演奏着古典雅致的宫廷音乐和喜庆祥和的民间音乐。
不仅乐器种类繁多,而且演奏具有高超的技巧和极富表现力的情感表达。
通过宫廷乐队的演奏,唐朝皇帝与官员们能够感受到音乐带来的欢乐和祝福,使得宫廷生活更加充满魅力。
浅谈唐代乐人种类及社会影响

浅谈唐代乐人种类及社会影响唐代是我国古代乐坛发展最为繁荣的时期之一,各类乐人在这个时代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他们通过自己的音乐才华和表演艺术,为唐代的文化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唐代乐人的种类和他们对社会的影响两个方面展开探讨。
唐代乐人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
乐人分为宫廷乐人和民间乐人两大类。
宫廷乐人主要是为皇室贵族服务的音乐家,他们在宫廷中演奏宫廷音乐,这是一种具有严格规范和礼仪的音乐形式。
宫廷乐人在唐代宫廷中地位很高,他们演奏的音乐被认为是高雅的、精致的,深受皇帝和贵族的喜爱。
而民间乐人则是为普通百姓服务的音乐家,他们演奏的音乐更加通俗易懂,更具有亲和力,广受民众欢迎。
除了宫廷乐人和民间乐人之外,唐代乐坛还有一类非常特殊的乐人,那就是道士音乐家。
道士音乐家是将宗教音乐融入到日常生活中的一类音乐家,他们的音乐既有宗教神秘的色彩,又融入了民间音乐的元素,深受民众喜爱。
他们常常以自己的音乐才华和智慧感化人心,传播佛教、道教的思想。
乐人在唐代的社会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他们的表演、音乐作品对唐代的社会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们通过音乐作品传扬了唐代的文化艺术,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唐代的音乐作品主题广泛,既有讴歌国家的英雄壮丽,也有反映百姓生活的浅显诗意。
这些音乐作品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百姓的生活,激发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的向往。
唐代乐人的表演活动为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娱乐乐趣。
很多唐代的宴会、庆典和祭祀仪式都需要有乐人的表演,这些表演不仅为人们带来了欢乐,而且也增加了社交活动的乐趣。
宫廷乐人的音乐活动更是成为了宴会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的表演为贵族们带来了极大的享受。
唐代乐人的音乐作品也对后世的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代的音乐作品在中国古代音乐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们影响了一系列后来的音乐形式和文化传统。
唐代的音乐作品为中国古典音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影响了后来的乐曲创作和表演艺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唐代乐人种类及社会影响
作者:杨洋
来源:《北方音乐》2019年第16期
【摘要】唐朝是一个经济和社会文化高度发达的朝代,也是极具创造性的朝代,其繁荣的唐代文化孕育出了众多的艺人和音乐家。
他们来自不同的社会阶层,服务着不同的社会对象,都在为唐代的音乐文化繁荣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唐代乐人分有四类:宫伎、官伎、家伎和民伎,其中家伎还可分贵族蓄养、官吏蓄养和文人蓄养。
本文主要对以上四种类型逐一阐述。
【关键词】唐代;乐人;社会影响
【中图分类号】J60; ;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乐人这一身份形象自先秦时代就已经存在,它的概念、职能也非常宽泛,很难廓清。
但经过各朝代的更迭演变,乐人的具体概念、分类以及身份地位也随之发生着微妙的变化。
由于社会经济文化的高度繁荣,唐代的乐人群体发展到顶峰,群体的广泛分布、乐人身份地位的提高以及社会带来的影响和乐人之间的交流,都是乐人群体发生变化的表现。
一、唐代的社会背景
唐朝是一个富有创造性的王朝。
自高祖李渊初建大唐,大唐王朝逐步在历史舞台上熠熠生光,以二百八十九年的历史,演绎了一个独特的、包容的、多彩的大唐盛世。
唐代的繁荣是由经济、文化、历史等共同作用的结果,这其中离不开文人骚客的添砖加瓦,也离不开音乐这样的“助燃剂”。
音乐是社会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它流行和应用于各个社会阶层,通过乐人和音乐物质的丰富表现,颂扬、娱乐并吸引了社会中的各个群体。
作为表现音乐内容的主体之一,各类乐人对于各阶层而言也逐渐成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二、乐人种类:宫伎、官伎、家伎和民伎
乐人,是指歌舞演奏艺人,最早出自《仪礼·燕礼》,其中载:“膳宰具官馔于寝东,乐人县。
”乐人这种职业在历代都有所保留,西汉礼学家戴圣所著的《礼记·少仪》中记载:“问大夫之子长幼,长,则曰:能从乐人之事矣;幼,则曰:能正於乐人。
”郑玄注:“正,乐政也。
”孔颖达疏:“ 郑恐经‘正’是乐正之官,故读为‘政令’之‘政’,谓年幼受政於乐人也。
”唐崔珏《和人听歌》:“气吐幽兰出洞房,乐人先问调宫商。
”
各朝代的乐伎大体来源无外乎于三类:前朝遗留、民间乐人或是受到政治处罚而贬为乐工。
乐人种类主要分宫伎、官妓、家伎和民伎。
宫伎,顾名思义指以音乐歌舞才艺供职于皇室的乐人,专属于宫廷。
如果宫伎被赏赐给其他阶层,则其籍也会随之发生相应的改变,不再是宫伎。
皇家乐伎自然有很好的物质生活条件,但在精神上却没有自由,其作用不仅仅只为娱乐,同时也是颂扬统治者文治武功的一个“工具”,主要在太常寺、教坊和梨园中活动。
由于宫
廷的原因,所以汇集于此的唱、作、表演型乐人几乎都拥有较高的音乐素养和音乐技能,同时也有能力和条件应用当时最好的音乐物质来为统治者的娱乐教化服务。
官伎在唐代非常盛行,可能与唐代社会官员喜欢宴饮的风气有关,所以官伎可以说是具有官府编制的、在州郡、各藩镇衙门内在刺史等地方长官在设公私宴会时担任侍奉之职的乐人。
由于官府级别不同,在军营中的则称之为营伎。
官伎的主要服务对象为地方长官,路岩词作《感恩多》:“离魂何处断,烟雨江南岸,至今播于倡楼也”。
官伎虽服务于地方长官,但其不属于地方长官,而属于官府,长官只是在调离时有权处置官伎走向。
家伎指蓄养在家中供个人观赏的乐人,属于私有财产,不入官府籍簿。
《史记·吕不韦》载:“吕不韦取邯郸诸姬绝好善舞者与居。
”吕不韦选取邯郸善跳舞者与其居住,此可谓是先始有之。
家伎还分为贵族蓄养、官吏蓄养和文人蓄养。
唐代贵族蓄伎十分普遍,而且伎人的生活水平也很高,《旧唐书》记载:“博乂有妓妾数百人,皆衣罗绮,食必粱肉,朝夕弦歌自娱。
”唐代官吏蓄伎是件十分让人羡慕的事情,并且都争相效仿。
文人蓄伎也是唐代的一種潮流风尚。
唐代文人蓄伎不胜枚举,例如柳宗元、李白、白居易等。
白居易在音乐方面有着深厚的艺术修养和实践基础,他善弹琴和筝,见《清夜兴琴》:“月出鸟栖尽,寂然坐空林,是时心境闲,可以弹素琴。
”又《夜筝》:“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暗低容。
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
”另外,他对音乐的热爱和财力富足也支持他通过蓄伎来丰富自己的音乐生活,《旧唐书》载:“居易罢杭州,归洛阳。
于履道里得故散骑常侍杨冯宅,竹木池馆,有林泉之致。
家有樊素、蛮子者,能歌善舞。
”樊素与小蛮就是白氏家中的两位乐伎。
民伎指以歌舞技艺为生的民间公开营业者,具有一定的盈利性质。
晚唐时期孙棨的《北里志》是考察唐民伎的重要史料,其中有载平康里这一地名,位于长安城北,东邻东市,商贾云集;西临务本坊,为太学所在地;南临宣阳;北临崇仁坊,乐器商集中;鉴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所以,附近的诸坊就成为举子、外省驻京官员等人的聚集地,可以说是一个非常高级的活动场所。
唐代最具代表性的民伎营业场所就是平康坊,《开元天宝遗事·风流薮泽》载:“长安有平康坊,妓女所居之地。
京都侠少,萃集于此,兼每年新进士以红笺名纸游谒其中,时人谓此坊为风流薮泽。
”平康坊的伎人都集中在北里,多数伎人多经由假母抚养培训,并接受严格的专业训练,因此具有很高的专业素养,也很善于言谈,主要的服务对象为公卿、达官显贵和举子,其收入也可见一斑。
经济和文化的发达是社会繁荣的基础,其导致人口的流动和增加以及商贾贸易的增多,都是乐人群体壮大发展的有力因素,尤其体现在民伎的发展上。
宫廷以及地方性的音乐管理机构的勃兴使乐人的活动范围逐步扩大,奠定了唐代社会娱乐文化发展的基础,更加丰富了市民的社会生活。
三、唐代社会对乐人的影响
社会是人和各种环境因素的总和,社会中的各组成部分都会不同程度地受到社会的影响。
唐代能成为历史上鲜有的繁盛王朝,是与其政治、经济、文化的相互融合与发展密不可分的。
一方面,社会的繁荣和进步影响着社会各具体要素的完善,另一方面,各社会要素的具体呈现也是社会的真实反映,因此音乐和社会是存在互动、双向联系的。
在这样的背景下,乐人的身份地位得到了提升,社会功能也得到重视。
中晚唐时期,一批乐人也因为战争而身陷囹圄。
社会的革新与开放更使乐人之间既可以横向流动,也可以纵向流动。
社会底层的人都有对于社会地位提升和富足生活的渴望,通过技艺的提高和权贵的赏识,可以获得向上进阶的机会;供职于皇家或者官府的乐伎也会因为皇家赏赐或者政治处罚等原因而遭贬降,突出的个人技能也会传授他人。
总之,宫伎受到社会政治导向的影响,统治者对音乐的态度也会不同程度地影响乐人的表现形式和表现内容;官伎体现出地方音乐机构的发达;文人蓄伎更是唐代音乐文化重要的基础,文人群体作为社会阶层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审美标准和诉求也构成和丰富了乐人的表现;民间经营的繁盛更显示出唐代社会经济的发达。
可以看出,社会的影响趋势逐渐成为音乐创作生产的主导方向,乐人们也总是能顺应社会中不同阶级的不同需要而创作出他们的音乐“产品”,加速社会音乐生产,同时,个体性和规模性的音乐生产也会丰富社会文化内涵,真正成为社会繁荣发展的“助燃剂”。
参考文献
[1](宋)王谠撰,周勋初校正.唐语林校正[M].北京:中华书局,1987.
[2](汉)司马迁撰.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
[3](唐)孙棨撰.《北里志》.《中国文学参考资料小丛书》本[M].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