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抓分练 第3课时 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较量
法国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斗争

5.导火线:财政危机加剧,三级会议召开
1789年5月法国三级会议重新召开
封建统治阶级
压 反 法国大革命
迫 抗
资产阶级 城市平民 根本原因: 农民 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工人
一、法国大革命爆发的背景
二、法国大革命的最初胜利
1.革命的爆发和君主立宪派对法国初步改造
(1)革命的爆发:
(2)君主立宪派对法国的初步改造:
①内容:《八月法令》 ——废除教会和贵族的封建特权
《人权宣言》 《1791年宪法》
第一条 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 由平等的; 第二条 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存人的自 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利。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 安全和反抗压迫; 第三条 整个主权的本原主要寄托于国民。任何 团体、任何个人都不得行使主权所未明白授予的权 主权在民 力。 第六条 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全国公民都有 权亲身或经由其代表参与法律的制定。法律对于所 法治原则 有的人,无论施行保护或处罚都是一样的。在法律 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 第十七条 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除非当 合法认定的公共需要所显然必需时,且在公平而预 先赔偿的条件下,任何人的财产不得受到剥夺。
(4)法兰西第一帝国的覆灭和波旁王朝复辟
1813年莱比锡战役失败,1814年法兰西第一帝国覆灭
三、拿破仑帝国建立和封建制度复辟
1.热月党人和督政府的统治
2.雾月政变和拿破仑的上台
3.波旁王朝的复辟
(1)背景:拿破仑百日王朝失败,1815年路易十八即位 (2)反攻倒算政策: (3)结果:1830年7月巴黎人民起义,推翻波旁王朝
二、法国大革命的最初胜利
1.革命的爆发和君主立宪派对法国初步改造
2015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抓分练:第34课时 蒙昧中的觉醒及神权下的自我

专题三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第34课时蒙昧中的觉醒及神权下的自我一、选择题1.古希腊存在多神崇拜,就连众神之主的宙斯在人们心中也没有无上权威,这说明古希腊( )A.思想自由B.经济发达C.政治稳定D.制度先进解析古希腊对神的崇拜没有统一,说明古希腊人的思想是开放的、自由的。
答案 A2.智者学派是公元前5~前4世纪希腊的一批收徒取酬的职业教师的统称。
他们以雅典为中心,周游希腊各地,对青年进行修辞、论辩和演说等知识技能的训练,教授参政治国、处理公共事务的本领。
由此可见,公元前5~前4世纪的希腊( )A.诸侯割据,城邦民主制发达B.社会剧变,政治派别众多C.思想民主,人文色彩浓厚D.中央集权,重视思想统一解析材料均是关于智者教授修辞、治国等知识的内容,没有涉及诸侯割据、社会剧变;古希腊的民主政治色彩浓厚,不存在中央集权。
答案 C3.小明同学在学习《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一课时,其笔记本上有这样一句话:“他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特别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
他成为古希腊最博学的人。
”其中的“他”最有可能是( )A.普罗塔戈拉B.苏格拉底C.柏拉图D.亚里士多德解析普罗塔戈拉提出的观点是“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倡导“认识你自己”;柏拉图将人按照智慧品德进行明确分工;亚里士多德则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特别强调在整个自然界当中,人类是最高级的。
答案 D4.彼特拉克说:“有人对野兽、飞禽和鱼类的事情知道得很多……而对人的本性一无所知,不知道我们从何来,往何处去,以及为什么生活,这到底有什么好处?”这体现了他( ) A.提倡人性,关注人生B.呼吁人们爱惜大自然C.主张信仰即可得救D.公开向宗教神学挑战解析关键信息:“彼特拉克”、“对人的本性一无所知”。
彼特拉克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文艺复兴就是要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答案 A5.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从古典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铸成了反对神学桎梏的武器。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教案

【步步高】2014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教案[考纲要求](1)17世纪英国国会与国王的斗争:①大抗议书;②内战;(2)向封建专制统治宣战的檄文:①《独立宣言》;②《人权宣言》;③《中华民国临时约法》;(3)构建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政治框架;(4)法国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斗争:①法国大革命;②19世纪法国政体的变迁;(5)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①康有为、梁启超和孙中山的民主思想;②辛亥革命前后反对专制的斗争。
[思维导图][知识主线]1.一个核心:近代民主思想的形成与成功实践。
2.一个组成部分: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较量。
3.两点备考建议:一是要将近代西方民主思想与英、美、法等国代议制政体的建立结合起来思考,特别要注意英、美、法等国对近代民主思想的实践运用的命题角度;二是注意资产阶级民主实践中的政治文献及法律文件。
一、近代欧洲的民主实践二、民主政治的重要文献想的核心内容作为理论根基,都是西方民主制度史上具有法律性、纲领性和理想性的重要文献。
三、构建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政治框架和新贵族控制的议会手中,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的原则,实现了从封建专制制度向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转变,确立了以法律保障个人自由权利的制度。
四、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1)康有为:把传统的儒家思想和西方的民主政治学说相结合。
(2)梁启超:张扬民权和批判封建专制紧密结合。
(3)孙中山:三民主义辛亥革命前后民主与专制的斗争(1)辛亥革命。
(2)反对北洋军阀独裁统治的斗争:先后发动了反对袁世凯的二次革命和护国运动、反对张勋复辟和维护《临时约法》的护法运动规律启示维新变法思想和民主革命思想都是资产阶级思想,只不过二者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的不同派别。
康有为、梁启超代表了上层资产阶级利益,而孙中山代表了中下层资产阶级利益。
二者的主张并没有本质区别,所不同的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是实现的方式不同,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主张采用改良方式,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主张以革命方式。
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4.18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2.辛亥革命前后反对专制、追求民主的斗争 (1)“预备立宪”的骗局,使清朝专制统治空前孤立。 (2)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并颁布《临时约法》。 (3)袁世凯专权,并企图复辟帝制,资产阶级革命派发 起二次革命与护国运动、护法运动。
3.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民主进程的作用 (1)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 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2)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 《临时约法》。
(1)据材料,概括指出伦敦华侨支持袁世凯为临时大总 统的理由。 (2)结合史实,说明伦敦华侨建立“共和立宪国”的愿 望是否真正得以实现。
解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前后中国争取民主共和的斗 争。第(1)问,可以从对内稳定局势、对外避免干涉等角度 解答;第(2)问,“说明”重点从袁世凯就任大总统的后果 来回答。
3.议会与国王冲突的原因 (1)英王实行无议会统治,推行反动政策,迫害清教 徒。 (2)国王在征税问题上更加肆无忌惮。
4.英国民主与专制斗争的反复性 (1)表现:议会斗争、军事斗争、双方妥协、宫廷政变 等。 (2)原因 ①资本主义处于工场手工业时期,资产阶级力量相对弱 小。 ②斯图亚特王朝掌握国家大权,力量上占优势。 (3)认识:新的社会制度的诞生不是一帆风顺的;新的 社会制度必然经过多次斗争才能战胜旧的社会制度。
材料二 中国国民党在国民大会未举行以前,为准备实 施宪政起见,修改国民政府组织法„„ (二)国民政府委员由国民政府主席就中国国民党内外人 士选任之。 (三)国民政府委员会为政府之最高国务机关。
附注: (一)国民政府主席提请选任各党派人士为国府委员时, 由各党派自行提名,但主席不同意时,由各该党派另提人 选。 (三)国府委员名额之半,由国民党人员充任,其余半 数,由其他各党派及社会贤达充任,其分配另行商定。 ——摘自《政协会关于政府组织问题的协议》 (1946年1月28日)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二[01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法国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斗争(上)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二[01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法国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斗争(上)](https://img.taocdn.com/s3/m/ae7d9bd6e009581b6bd9eb72.png)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知识点梳理重点题型(常考知识点)巩固练习法国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斗争(上)考点解读考点提示法国大革命《人权宣言》知识经纬知识清单法国大革命的最初胜利法国大革命的爆发1、原因(1)根本原因:18世纪,__①__已成为法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严重障碍,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已成为新兴资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2)思想原因:法国启蒙思想家深刻揭露和批判了法国的封建专制制度及其精神支柱天主教会,广泛传播了启蒙思想,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
(3)社会矛盾日趋尖锐:在专制制度下,法国的等级制度森严,特权等级与第三等级严重对立,新生的资产阶级和广大下层人民毫无自由和民主权利可言;18世纪末,以波旁王朝为代表的法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极端腐朽,特别是路易十六当政时,对内加紧剥削人民,对外战争连年不断,导致社会矛盾尖锐。
(4)直接原因:__②__的召开。
为了解决财政危机,特别是解决征税问题,路易十六于1789年召开三级会议。
第三等级不仅要求制定宪法,限制王权,实行改革,而且提出改变传统的开会方法和表决方式,并宣布组成国民议会,不久又改称制宪会议,着手制定宪法。
2、大革命的爆发(1)爆发的标志: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陷了象征法国封建专制暴政的巴士底狱。
(2)君主立宪派的统治1789年,制宪议会制定了一系列废除封建特权的法令,通过了《人权宣言》;1791年9月,制宪议会颁布了法国第一部宪法,宣布法国__③__为国家,保留君主制。
【法国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斗争(上) 407638 第一共和国的建立】第一共和国的建立1、吉伦特派的统治(1)吉伦特派统治的建立。
1792年8月,巴黎人民第二次武装起义,吉伦特派上台。
吉伦特派当政后,促使立法议会通过决议,宣布停止国王的权力,决定实施以前被国王否决了的关于逃亡贵族和反抗派教士的法令。
(2)瓦尔密大捷和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建立。
吉伦特派掌握政权后,1792年9月,取得了瓦尔密大捷的胜利,成立国民公会,宣布废除王权,建立法兰西___④___。
高考历史选修二民主与专制的思想渊源和走向民主的历史步伐

第4页
返回导航
选修二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第 1 讲 民主与专制的思想渊源和走向民主的历史步伐
能力探究
真题链接
第5页
返回导航
选修二 · 第 1讲
能力探究
第6页
返回导航
选修二 · 第 1讲
一、民主与专制的思想渊源 (一)欧洲君主专制理论的构建 1.基督教专制理论:中世纪的欧洲是基督教的世界,教权 至上是主流思想,认为世俗权力均来源于上帝,教权高于世俗 权力,教皇英诺森三世自称“万王之王”;中世纪的“神学界 之王”阿奎那对教权至上作了系统的阐述。
选修二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第1页
返回导航
选修二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一、内容概述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主要讲述欧洲专制思想和近代 西方民主理论的形成及近代中国对民主的理论探索、中外走向 民主的历史步伐、欧美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较量、西方民主 潮流的发展与壮大、中外无产阶级及人民群众争取民主权利的 斗争。
第14页
返回导航
选修二 · 第 1讲
4.法国《人权宣言》 :它是法国大革命的重要文献,并作 为 1791 年宪法的序言。 它以天赋人权为依据, 宣称人们生来就 是自由平等的,规定了资产阶级的法制原则,提出了“主权在 民”,体现了启蒙思想的精华, 是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纲领。
第15页
返回导航
选修二 · 第 1讲
(二)实现民主的政治构建 1.英国:议会制是西方民主政治的象征,英国的议会被称 为“议会之母”。 《权利法案》后又通过了《王位继承法》 ,议 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英国议会由上下两院组成,1832 年 议会改革后,下院成为议会的中心。英王是国家元首,统而不 治,行政权逐渐由英王向责任内阁转移。
【创新设计】2015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1.1.3 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 明清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训

第3讲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4·广东肇庆模拟)读“中国古代皇权消长示意图”,对此图解读正确的是( )A.皇权从秦到清一直强化B.隋唐三省六部制削弱了皇权C.明朝废丞相,专制皇权发展到新高度D.清朝设议政王大臣会议,专制皇权达到顶峰解析明朝废除宰相权分六部,皇权达到了一种新的高度,故选C。
从示意图可以看出,秦至清皇权并非是以递增的形式出现,排除A;三省六部制下,宰相之间相互牵制,最终大权还是掌握在皇帝的手中,有利于皇权的加强,排除B;清朝军机处的设置表明专制皇权达到了顶峰,排除D。
答案 C2.(2014·湖南常德质检)据统计,明代曾任内阁大学士的共有161人,其中经殿试中进士的有157人,占96.3%。
157人中又有131人经翰林院入阁,占大学士总数的80.03%。
可见( ) A.从明代开始政府成了士人政府B.明代进一步完善了科举制C.科举高第入翰林,是进入内阁的主要途径D.明朝内阁大学士位高权重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在内阁人员组成中,科举出身的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故选C。
士人政府形成于两汉时期,排除A;题干体现的是内阁人员的组成情况,与科举制是否完善没有关系,排除B;题干材料没有说明内阁大学士的权力大小,排除D。
答案 C3.(2014·福建福州质检)嘉庆五年(公元1800年)朝廷规定:自王以下满、汉文武大臣,都不准到军机处找军机大臣谈话,“违者重处不赦”。
这一规定的根本目的是( ) A.防止军机泄露B.维护君主权威C.提高行政效率D.减少决策失误解析军机处是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的产物,军机大臣参与军国大计,但是皇帝掌握决策权,朝廷做出这样的规定,直接目的是防止军机泄露,但根本目的是维护君主权威,即维护专制皇权,故A项错误,B项正确;C、D项显然与这样的规定无关,皆排除。
高考历史总复习二轮总复习课后习题 专题13 近代以来的民族解放运动与社会主义运动 (3)

专题十三近代以来的民族解放运动与社会主义运动一、选择题1.(天津和平模拟)1917年墨西哥宪法规定:实行八小时工作制,每周工作六天,确定最低工资,实行女工和童工保护制,劳工有组织工会和罢工的权利等。
这表明宪法( )A.为人民进一步争取民主进步奠定了基础B.为墨西哥进一步发展民族经济创造条件C.反映了墨西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性质D.彻底废除了墨西哥的封建土地私有制度2.(重庆高三模拟)下图为墨西哥著名艺术家迭戈·里维拉1933年绘制的画作,画作描绘了摆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周围的枪支和坦克,以及众多死去的拉丁美洲民众,画中右上角俯瞰一切的是尼加拉瓜反美游击队领导人桑地诺。
该画作揭示出当时( )A.金融危机引发拉丁美洲社会动荡B.帝国主义是拉丁美洲发展的障碍C.拉丁美洲地区民族意识开始觉醒D.拉丁美洲人民抗美斗争走向联合3.(广东韶关一模)19世纪以来,英国从西班牙后期失败的殖民体系中吸取教训,采取了一种“温柔的尝试”,即让当地贵族作为“代理人”并给予他们一定的政治权力,降低了对殖民地的殖民强度。
这一“温柔的尝试”()A.与殖民地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密切相关B.反映了英国国力衰落与国威下降的现实C.是殖民地民族民主意识不断增长的结果D.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走向瓦解4.(广东深圳模拟)印度甘地领导的“向食盐进军”运动成为世界各国新闻界关注的焦点,在全球舆论场揭露英国殖民丑恶统治的,主要是美国媒体。
甘地进占达拉萨那盐场时,美国有1 350家媒体进行了刊登和报道。
这可以用来佐证当时( )A.媒体成为印度抗英的手段B.国大党成为美国在印度代言人C.美英在印度存在利益冲突D.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得到各界支持5.(广东汕头一模)下面是1840年古巴的一幅画,画的右上角是甘蔗林。
从图中描绘的场景可推知,当时古巴( )A.以分散的小农经济为主B.延续了奴隶制种植园经济C.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确立D.劳作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6.(广东广州一模)委内瑞拉总统佩雷斯(1974—1979年在任)积极维护和促进拉丁美洲及第三世界的团结,并认为第三世界只有团结起来才能形成一支能够参与解决世界重大问题的决定性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 -
第3课时 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较量
1.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朕于任何时候都不如在议会中时把握更高的为王身份,在这里,朕如首,臣(指议员
们)如躯,联合一体,组成国家。
——英王亨利八世(1509~l547年在位)
古老的英国政体属于有限君主类型……(国王的)权力虽然很充分,却受到三大宪政原则的限制:
其一,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立法。其二,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征税。其三,他必须按国
家法律来管理行政,如果他违背法律,其谋臣及代办官员应负责任。
——英国历史学家马考莱
首先,不是她(伊丽莎白一世)统治而是她的法律统治。……女王不制定法律,而是可敬的议会司
法庭在制定;她不中断法律,而必须是她和议员们一起才能中断,舍此而不可。
——艾尔默
材料二 税收问题上出现的分歧是国王与议会矛盾的集中体现。詹姆士一世经常绕开议会向
人民横征暴敛,还多次悍然解散议会,逮捕反对派。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深受其害,进一步加
深他们对专制王权的不满。
——《近代社会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三 法律的权力高于国王的权力;过去国王拥有的“搁置”法律的权力是非法的;国王未经
议会同意,无权征税;在和平时期,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招募和维持常备军;议会选举
必须自由,议会议员拥有言论自由,议会应经常集会……
——英国《权利法案》(摘录)
(1)根据材料一,指出国王与议会各自拥有哪些权力?二者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2)根据材料二,指出17世纪初,国王与议会围绕税收问题不断展开斗争的实质。
(3)材料三中《权利法案》确定议会主权至上原则对英国政治发展有何重要影响?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英国议会与国王力量对比关系的理解、分析能力。第(1)问,依据材料
一中的信息:国王和议会权力分配及其关系归纳概括即可;第(2)问,结合所学及材料二围绕
税收问题的信息,理解区分国王主要向谁征税,即可得出斗争的实质;第(3)问,结合所学知
识《权利法案》的颁布为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保证,可以归纳出要点。
答案 (1)国王拥有按议会制定的法律来掌管国家行政的权力;议会则享有立法权、征税权和
监督权。
关系:议会是法律的制定者和监督者,国王是执行者,二者共同管理国家。
(2)实质:专制王权与资产阶级的权利斗争。
(3)议会主权至上的地位限制了国王的权力;使英国的统治方式从人治转向法治,为以后议会
制君主立宪制的形成、发展和完善奠定了基础;英国社会从此进入长期稳定发展时期。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民议会在主宰面前并在他的庇护之下确认并宣布下述的人与公民的权利:第一条,
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只有在公共利益方面才显出社会上的差别。
第二条,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存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利。这些权利就是自由、
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
材料二 投机商人们!在攻占巴士底狱前,你们穿着破衣烂衫,现在你们却过着豪奢的生活,……
你们攫取了工场、海港、一切商业部门、所有的农产品,以致迫使祖国的兄弟们由于缺乏食
物、饮料和衣服而死亡。因而又迫使他们投入专制主义的怀抱……,革命没有给穷人和工人一
点他们所应得到的好处。当一个阶级能使另一个阶级挨饿时,自由仅仅是一种空洞的幻想。
当富人能用囤积居奇而对自己的同胞操生死大权时,平等也是空洞的幻想。当反革命势力一
- 2 -
天一天操纵着产品的价格,而对四分之三的公民买不起这些产品竟无动于衷时,共和国也同
样是空洞的幻想。
(1)材料一中的“自由平等”主张是针对什么提出的?
(2)材料一中提出要保护人的“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的权利是针对谁说的?
(3)当时法国为什么会出现材料二所说的投机商暴富起来的情况?
(4)材料二指出当时标榜的自由、平等、共和国都是“空洞的幻想”。你认为对不对?为什么?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获取信息、调动运用知识、描述阐释事物的能力。解题突破口在于
读懂材料。第(1)问,结合材料一可以看出针对的是当时法国专制、特权制度。第(2)问,从“财
产、安全”等信息看,说明封建统治对以资产阶级为首的第三等级掠夺财产,剥夺第三等级的
人身权利,看出是针对的目标。第(3)问,与当时资产阶级夺权后的形势与目的有关。第(4)问,
结合所学知识及个人认识组织答案。
答案 (1)针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特权等级对资产阶级的压迫提出的。
(2)针对封建专制统治对资产阶级的私有财产的掠夺和资产阶级的人身安全以及压迫来说的。
(3)因为当时资产阶级已经推翻了封建王权,建立了资产阶级专政,他们急于利用这个专政满
足工商业资产阶级的利益,造成劳动人民面临饥荒。
(4)对。因为这些自由、平等、共和国都不属于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它只是资产阶级的
自由、平等、共和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