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下册语文六单元教案
【核心素养目标】人教统编版语文七下 第六单元 大单元整体教学 一等奖创新教案

【核心素养目标】人教统编版语文七下第六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一等奖创新教案第六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教学设计【整体感知】本册教材是依主题选择同质文本进行组元,因此教学时要关注选文之间的勾连,适度体现单元整体教学思维。
但是,备课时仍然要挖掘单元内每篇选文自身独特的教学价值,形成篇与篇的差异互补。
【单元简析】本单元主要选取探险和科幻方面的文章,探险是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探寻,也是对自身的挑战。
探险过程中的任何艰难险阻,都抑制不住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激情,阻挡不了人类迈向全新领域的脚步。
而科学幻想,依据科学技术的原理、发展趋势以及科学假说,展示了人类对未来的大胆想象。
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我们对“探险”这一过去被人们相对忽视的人类文化活动的价值倾向,旨在引导学生从中触摸到探险者的精神世界,并激发出探索自然世界和科学领域的兴趣和想象力。
本单元重点学习通过快速浏览文章,提取主要信息,获得对全文内容的整体感知;然后精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勾画出有疑问的地方,或请教老师、家长,或自己查阅资料,多渠道解疑释困,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单元目标:人文要素:通过学习,激发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丰富探险、地理、航天科技等方面的知识,提高阅读有关自然科学的文章的能力。
语文要素:1.学习浏览。
可以一目数行地扫视文段,迅速提取字里行间的主要信息。
2.抓住文章情节,概括内容要点,理解重要语句的含义,把握作者表达的观点和思想感情。
写作要求:1.片段:用生动的语言,充分发挥想象,完成想象习作练习。
2.习作:在完成写作任务的过程中,培养撰写简明文章的能力。
【课时安排】单元导读课____________1课时自主预习单____________1课时《紫藤萝瀑布》《一棵小桃树》整合教读3课时《外国诗二首》整合自读___ 1课时《古代诗歌五首》整合品读___4课时文本拓展读写课___ 2课时写作指导课____________ 1课时合计____________ 13课时【自主预习】22.伟大的悲剧作者:斯蒂芬·茨威格(Stefan Zweig,1881年11月28日—1942年2月22日),奥地利小说家、诗人、剧作家、传记作家。
七年级语文教案第六单元复习教案2:温故知新,总结提高语文学习成果

七年级语文教案第六单元复习教案2:温故知新,总结提高语文学习成果。
一、温故知新,总结提高1.温故温故是指回忆、追忆过去,对已经学习的知识再次进行巩固和提升。
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学习了很多的诗词,包括不同时期的不同风格的诗词,如唐诗、宋词、元曲等等。
我们可以通过回忆这些诗词的内容、背景、作者等等,来加深对这些诗词的理解和记忆。
同时,我们也可以再次进行诗词的鉴赏和欣赏活动,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
2.知新知新是指通过总结、分析、思考,对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重新梳理和提升,从而达到深化、拓展的效果。
在学习诗词鉴赏这个单元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记忆在学习诗词鉴赏时,我们需要大量记忆、背诵。
但单纯的记忆、背诵是没有意义的,我们还需要通过理解、分析、欣赏等活动,来加深对诗词的理解和记忆。
(2)理解在欣赏诗词的过程中,我们不仅仅需要理解诗句的意思,还需要理解诗句中的修辞、意象等等。
只有在深入理解诗句的基础上,我们才能真正欣赏诗词的美。
(3)比较在学习诗词鉴赏时,我们还需要进行比较,比较不同诗词之间的差异和共同点。
通过比较,可以进一步加深对诗词的理解和记忆。
二、巩固提高,创新发展1.巩固提高巩固提高是指在巩固已经掌握的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学习成果。
在学习诗词鉴赏这个单元时,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巩固和提高:(1)阅读阅读是提高语文水平的最佳方法之一。
我们可以阅读更多的诗词,不断拓展自己的阅读面,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2)模仿通过模仿优秀的诗词,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掌握更多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法。
2.创新发展创新发展是指在巩固已经掌握的知识的基础上,开拓新的学习领域,注重思维拓展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在学习诗词鉴赏这个单元时,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创新发展:(1)分析研究通过分析研究不同诗词的内容和风格,我们可以进一步深入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时代背景,拓展自己的阅读面并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六单元授课计划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六单元授课计划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的构成要素。
2.理解诗人运用修辞手法表达感情、描绘景物的特点。
3.感受其间的良辰美景和思绪,激发学生对美好的追求和情感。
二、教学重点1.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解析。
2.学生对古诗中的修辞手法的感受和理解。
三、教学难点1.学生对古诗中内涵的深刻理解。
2.学生对修辞手法的正确使用和掌握。
四、教学方法1.讲述法:通过讲解作者的生平、作品的背景等介绍,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贴近生活法:通过生活中的事例给学生具体而微的感知,让学生在情感和生活中感受到诗歌中的美好。
3.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小组展示等方式,鼓励学生竞争合作,提升学习效率。
五、教学内容和进度安排第一课:古诗的基本概念和构成要素1.学习古诗的构成要素2.欣赏古诗,体会古诗的韵律和美感第二课:咏怀古迹1.学习李清照的《如梦令》和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2.分析和评价古诗中的表现手法第三课:咏物抒情1.学习杜甫的《丽人行》和李商隐的《无题》2.欣赏古诗中对物的描写和美感描绘第四课:婉约词人选段1.学习卞之琳的《谷雨》和李清照的《如梦令》2.学习婉约派词人的创作风格和对诗歌艺术的影响第五课:古风雅乐选段1.学习《庐山谣》和《长恨歌》2.欣赏古诗中的音乐意境和美好感受六、教学评价1.通过课堂上课后的讨论,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得到提升。
2.通过小组展示、课上回答问题等方式,检验学生对诗歌表现手法的掌握情况。
3.通过作业的评阅检验学生对古诗中细节的把握情况。
七、教学资源1.课本资料2.多媒体资料3.网络资料4.课外读物总结:在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六单元的授课中,我们要注重学习重点与难点,强调学生对古诗的深刻理解,并通过具体实例和生活体验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古诗的情感意境。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鼓励学生竞争和合作,提高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情操和美好的生活态度。
七年级语文教案下第六单元的课程目标与教学策略

七年级语文教案下第六单元的课程目标与教学策略
教学目标:
1. 学习生僻字和词语,扩大词汇量,提高阅读难度。
2. 学习仙侠故事,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
3. 培养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感受和理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策略:
1. 掌握生僻字和词语的学习方法。
教师在讲解中强调“总结规律,记忆词形、词义、词组搭配和常用词语”,并通过课文、电子词典、例句等多种途径引导学生掌握生僻字和词语的学习方法。
2. 扩大词汇量和提高阅读难度。
通过扩大阅读材料的难度,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种类的词汇。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猜测上下文含义,对于不明白的生僻词进行网络查询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 利用多媒体资源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在课堂上使用视频、音频、漫画等多媒体资源,增加课堂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4.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和理解。
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并通过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和理解,拓宽视野,提高思考能力。
5. 教师和学生的合作互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与学生互动,与学生共同探讨文本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和合作探讨,提高学生的阅读和思考能力,培养学生善于表达自己的能力。
人教语文七年级下册《六单元 : 课外古诗词诵读 贾生》公开课教案_4

《贾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贾谊。
2.了解李商隐及其作品。
3.了解李商隐咏史诗的背景,把握诗歌主旨。
4.有感情地反复诵读,体会作者怀才不遇的苦恼。
5.掌握鉴赏咏史诗的方法,自主合作学习。
【教学重点】1.了解贾谊和李商隐。
2.结合时代背景,了解《贾生》一诗的主旨。
3.朗读背诵全诗,体会作者怀才不遇的苦恼。
【教学难点】掌握鉴赏咏史诗的方法,赏析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
【教学方法】诵读鉴赏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一体机、平板。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千古兴亡咏史诗(一)设疑导入:唐朝是诗歌的黄金时代,也是一个特别注重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朝代。
在二十四史中,唐朝人就编写了八部。
在以史为鉴的社会风气下,唐朝诗坛上出现了许多优秀的咏史诗。
诗人们借古抒怀,追忆历史事件,缅怀历史人物,在咏史诗中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对理想的感叹。
那么在整个唐代的咏史诗中,唐代诗人歌咏最多,最喜欢咏叹的历史人物是谁呢?这个人就是贾谊。
为什么他的人生际遇能穿过悠悠岁月,引发唐代诗人们无限的感慨与追思呢?这节课,我们就从晚唐著名诗人李商隐的咏史诗《贾生》中去寻找答案。
(二)温故知新:李商隐、杜牧和刘禹锡是咏史诗的代表诗人。
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晚唐另一位著名诗人,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的杜牧的《泊秦淮》。
《贾生》和《泊秦淮》这两首诗都是托古讽今、借古抒怀的咏史诗。
再联系我们以前学过的一些咏史诗,来回顾一下咏史诗的相关知识。
(课件出示)诗歌特点:*咏史诗是诗人通过对史迹、史事的咏叹,抒发其内心复杂的情感的诗歌。
首先是诗中有历史,或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或历史遗迹。
诗中的“历史”不必如史书中的“历史”那么确切。
*咏史诗不是为发古人之幽思,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
借古讽今是常见的表现手法。
*咏史诗的构思是不尽相同的。
常见的是先即事即景,由此引发议论或抒发感慨。
还有诗中史实的叙写不多,却以议论为主的。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写作语言简明教案

写作语言简明我们特别友善。
”呜呼!吓我一跳,原来是外星人啊。
那个外星人一直站在那里,叽里咕噜、叽里咕噜地不知说些什么。
杨利伟叔叔连忙从飞船上拿下星球语言翻译机,屏幕上显示着一排汉字:你们是地球人,对吗?感谢你们帮我们清理太空垃圾,维护太空和平。
哟,外星人在向客人颁发嘉奖令呢!我们这才长吁了一口气,开着飞船,继续前行。
告别外星人,我们把从地球带来的鲜花和蔬菜种子种在月球上。
一会儿的功夫,鲜花开得满地都是,五彩缤纷,漂亮极了,各种蔬菜也结出了大大小小的果实,像极了地球上美丽的花园和丰收的果园。
接着我们利用高科技卫生器清理了太空的垃圾、尾气、油烟,又顺路拜访了狮子座、天秤座、处女座……星光闪烁,银河灿烂。
忙碌了这一阵子,我们也都有些疲倦了,吃上几口太空饼干,打开睡袋,开始做起了与地球同胞相遇的美梦。
小作者的航天梦,美丽又奇幻,很能吸引读者。
这篇想象作文,主题健康积极,科学探险意识浓郁,教育性强;想象丰富贴切,外星人、星球语言翻译机、太空植物、太空垃圾……应有尽有,科学性强;语言通俗活泼,简明流利,科幻味道十足。
值得点赞!小行星闯大祸在22世纪初期我刚当上了一位科学家。
但好景不长,一个多月后,联合国向全世界宣布:“在火星与木星之间的小行星轨道上有两颗小行星因为受到太阳引力的影响,正以每秒60公里的速度向地球冲过来,它们还有四天三小时四十八分就要撞击纽约了。
这两颗小行星虽然比毁灭恐龙的天体小很多,但它们足以化纽约为无形,造成一个直径两百公里的坑洞,它的效应蔓延全球,一旦宇宙寒冬降临地球,人类统治世界的时代便宣告结束。
请想帮助地球逃过这场灾难的科学家们,到联合国的宇宙突发事件救护组报名,让我们一起共渡难关。
”我听了这个消息后心想:我身为一个科学家,有责任保护好地球。
于是,我决定“毛遂自荐”去联合国的宇宙突发事件救护组报个名。
我刚走进实验室,就发现来这个救护组报名的人数比我想的还多。
过了一会儿,这个救护组的组长走过来对大家说:“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发明一种武器来对付这两颗小行星。
【优质课教案】最新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2课《伟大的悲剧》教案设计及导学案

【优质课教案】最新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2课《伟大的悲剧》教案设计及导学案【教材分析】《伟大的悲剧》是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篇课文,本单元以探险为主题,通过不同题材的学习,培养学生敢于探险的勇气,集体主义观念和为所热爱事业献身的崇高精神。
本文是一篇节选的传记,课文写的是斯科特探险队一行五人精疲力竭却又满怀希望地奔向南极点,却悲哀地发现挪威人已经捷足先登,只好无奈但又十分坚毅地踏上归途,最后一个个悲壮地死去。
作者茨威格饱含深情地用文学的笔法,从人类征服自然的崇高悲壮精神的角度来写这一事件,读来令人感动,特别是在面对失败和死亡时斯科特探险队员表现的那种勇敢、坦然、镇定地精神面貌,尤为震撼人心。
本单元选这篇文章正是要让学生感受这种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品质和强烈的团队意识。
【学情分析】文章重点是对斯科特探险队崇高精神品质的颂扬和赞美,为了揭示这一特定事件的深刻内涵,作者在把握事实的基础上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了生动的描述,突现悲剧的不同凡响的意义,使读者心灵受到震撼。
教学过程中我想以这些震撼人心的细节为重点,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在饱含情感的文字中感受和体会斯科特队员的伟大高贵的品质,并在阅读中逐渐实现情感态度的培养和提升。
文章对斯科特五人在失败和死亡面前所表现出的坦然和勇敢进行了着力的描写,而在这方面学生的情感体验较少,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难,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融入课文,品味关键词句,打开学生的内心世界,从而突破这一难点,达到深刻阅读体验的目的。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概括主要内容,整体感知课文。
(2)、积累课文中的成语和近义词,利用工具书扫清阅读的障碍。
(3)、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和分析,体会关键词和作者所颂扬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作者、作品内容。
(2)、学会快速阅读、圈点批注重点、给全文分段分层的阅读方法。
(3)、学习文章由叙而议卒章显志的写作方法。
新人教版(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 . 课外古诗词诵读 约客》教案_4

《约客》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体会意境,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
2.教给七年级学生赏析诗歌的方法:图画法、文字描述法,为以后的赏析诗歌奠定一点基础。
3.引导学生重视课外古诗词的学习,以此为引子,鼓励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积累古诗词,培养初中起始年级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对于中国古诗词的了解处于起始阶段,几乎没有古诗词赏析能力。
通过课外古诗词的延伸学习,引导学生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积累古诗词,学习一点赏析诗歌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一)重点:1.感知诗词大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
2.体会诗歌意境。
(二)难点:教给七年级学生赏析诗歌的方法:图画法、文字描述法。
四、教学方法:朗读法画图法讨论法五、教学准备:课件图画作品等六、教学过程:一、课前美图我来看,画意诗情入眼来:同学们,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在课前我们听到一首很好听的歌,是李清照写的《一剪梅》,它是用歌唱的方式呈现出来的。
现在请同学们换一种角度,欣赏一幅我们班同学的画。
(出示课件)(王维的《竹里馆》)认真观察,看看都画了什么?然后想一想:看到这幅画,你可以想到哪首诗歌呢?(学生观察说出看到和想到的;画的主人谈一下自己画的什么,想要表达的是什么?)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习诗歌可以借助于图画来进行,为下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教师讲解两个概念:物象:是客观事物,不依赖于人的存在而存在,它有形状、颜色,有声音、味道,是具体可感的。
如“柳”是一种客观事物,它有形状颜色,是一个物象。
意象:“意”就是意念,“象”就是物象。
有一个想法(诗歌的主题思想)后,把所要表达的情感用物象呈现出来。
设计意图:引进两个关于诗歌的概念,让学生理性认识诗歌的一些常识。
为下文学习做以铺垫。
中国古典诗歌是很讲究是诗情画意的有机结合。
现在我们就一起走进赵师秀的《约客》,以此为支点,一起领略古诗歌的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下册语文六单元教案
最新初一下册文六单元教案
《猫》是著名作家老舍的作品,是一篇状物抒情散文。
文章短小,通篇不过71个单句,478个字,但内容具体,描述生动,剪裁得当,构思精巧,是一篇令人百读不厌的优秀范文。
作者通过长期细致的观察,对成年猫的古怪性格及刚满月的小猫的淘气可爱作了细腻、生动而又逼真的描述,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猫的十分喜爱的感情。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
课文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每段都紧紧围绕总起句进行具体描述,语言精当,层次分明,上下连贯,结构严谨。
因此,教学这篇课文就要根据其自身的特点,抓住总起句,层层深入,环环紧扣,如同剥竹笋一样引导学生读懂课文。
在学习课文的同时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方面的扎实训练,以期达到“加强基础,培养能力”的目的。
教学这篇课文,主要抓住以下三个环节:(1)找出总起句并理解句意。
(2)课文围绕总起句写了哪些内容,是怎么写这些内容的;(3)找出并理解重点词、句是如何表现中心的。
这样教学,符合阅读教学的一般规律,即从整体入手,再到部分,使学生不仅理解课文内容,而且学到了阅读此类课文的方法。
根据课文特点,拟定四方面的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是怎样具体生动地描述成年猫的古怪性格和小猫的淘气可爱,激发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抓住特点观察事物的能力。
2.学习按不同内容给课文分段的方法,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段意,并归纳主要内容;学习围绕总起句具体描述的方法。
3.分析判断句子的正确性,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学会本课生字,掌握多音字:和、折;理解课后词语的意思,会用“彼此”、“无忧无虑”造句。
本课建议安排两教时。
第一教时检查预习,初读课文,感知内容,划分段落,重点讲读第一段。
第二教时讲读第二段,指导背诵第四节,总结课文,有感情朗读,小练笔(围绕总起句写一段具体的话。
)
【教学主要步骤】
一、课前预习,提出要求。
1.借助字典,自学生字新词。
2.想想课文写了有关“猫”的哪些内容?
3.想想从作者对猫的描述中,表现了怎样的感情?哪些词语和句子表现了这种感情?
二、揭示课题,读通课文,初步感知全文内容,并分清段落。
1.指名读课文,思考并讨论预习题。
2.课文写了有关“猫”的哪些内容?
(让学生明确:课文写了有关“猫”的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成年猫的古怪性格;二是小猫的活泼可爱。
)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学习课文是如何围绕总起句具体生动描述的,并通过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讲读第一段。
(1)默读课文,找出本段的重点句,并想想句子的意思。
(讨论后明确:本段的重点句是:“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这也是本段的总起句。
)2.轻声读课文,思考:猫的古怪性格表现在哪些地方?(讨论后明确:猫的古怪性格表现在:猫既“老实”,又“贪玩”,虽“贪玩”却“尽职”;以及“高兴”时,比谁都“温柔可亲”,“不高兴”时,“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都一声不吭;既“勇敢”又“胆小”。
)(3)提问:猫的“老实”表现在哪些地方?(找出并板书重点词语:乖、睡大觉、不过问。
结合理解“无忧无虑”,并口头造句。
)
(4)接问: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猫的“贪玩”的?(找出并板书重点词语:一天一夜、任凭……也。
)
(5)再问:猫的尽职又表现在什么地方?(找出并板书重点词语:闭息凝视、非……不可。
)
(6)追问:为什么从“闭息凝视”、“非……不可”这些词句中可以看出猫是“尽职”的?(讨论后明确:从“闭息凝视”可以
看出猫捕捉老鼠时的专注的精神;从“非……不可”可以看出猫等不到老鼠决不罢休的决心。
)
(7)提问:课文在写猫的“老实”与“贪玩”之间,“贪玩”与“尽职”之间是用一个什么词连起来的?(讨论后明确:连接“老实”、“贪玩”和“尽职”这三个内容的词是“可是”,懂得“可是”这个词在文中的作用:意思上是起转折作用,语句上是起连贯作用。
)
(8)轻读课文,思考:猫的“老实”、“贪玩”、“尽职”的性格与“古怪”有什么关系?(讨论后明确:“老实”与“贪玩”是一对矛盾,“贪玩”与“尽职”也是一对矛盾,而这些矛盾性格都集中在猫的身上,因此,猫的性格是古怪的。
)
(9)集体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节。
(10)指名读第二节,思考并讨论:猫高兴时给人的感觉是什么?(结合解释:温柔可亲。
)课文是怎样从猫的动作和叫声两方面写猫的“温柔可亲”的?(板书:蹭、跳、叫唤、咕噜。
)
(11)提问:这里的“几条小梅花”指的是什么?为什么将脚印比作小梅花?这个比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对猫的叫唤用了“丰富多腔”、“变化多端”来形容,可以看出什么?(讨论后明确:作者把猫的脚印比作“小梅花”,把猫的叫声说成“丰富多腔”、“变化多端”,可见作者是多么喜爱猫。
)
(12)再问:课文又是怎样写猫不高兴时的表现的?(板书:无论……也)
(13)默读第三节,想想猫的古怪性格还表现在什么地方?(明确“胆小”与“勇猛”。
)哪些词语反映了猫的“胆小”和“勇猛”?(讨论后板书:藏起来、不要说……就是……)
(14)小结第一段:①课文围绕“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作者写猫的古怪性格,可以看出作者的什么感情?②想想刚才我们是怎样一步一步学习第一段
的?(归纳出:首先找出总起句并理解句意;接着弄清课文围绕总起句写了哪些内容,是如何写这些内容的;最后找出并理解重点词、句,看看这些词句是如何表现中心的。
)
2.讲读第二段。
(1)轻声读课文,找出本段的总起句,并想想句子的意思。
(2)提问:第二段与第一段是怎么连接的?哪一个词最重要?为什么?(明确:“满月的小猫更可爱”这一句承上启下,“更”这个词是把小猫与成年猫的性格相比,说明成年猫可爱,而小猫格外可爱。
表现了作者爱猫,更爱小猫的感情。
)
(3)默读课文,看看课文围绕小猫的“可爱”写了哪些内容?是怎么具体写这些内容的?划出重点词句。
(讨论后明确:围绕小猫的“可爱”,主要写了小猫玩鸡毛、线团,摔交,打秋千。
板书重点词语:耍个没完没了、再跑再跌、撞疼了也不哭、摔交、打秋千。
)
(4)提问:作者对小猫怀有什么感情?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明确:作者喜爱小猫,表现在“绝不会责打它们”等词语。
因为作者从小猫的淘气可爱中看出它们的“生气勃勃”。
结合理解“生气勃勃”。
)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在讲清内容,理清层次,弄清句序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背诵课文。
也可引背,引语如下:小猫怎样的可爱?它们是怎么玩耍的?它们的胆子大到什么程度?作者为什么不会责打它们?
四、反复诵读,体会感情;总结全篇,练习仿写。
1.师述:课文通篇洋溢着作者喜爱猫的感情,想一想,应怎样朗读,才能充分体现作者的感情?(明确:作者的感情基调是亲切,因此朗读时语调要轻,感情要充沛。
)
2.教师指板书,进一步帮助学生梳理课文,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3.学生浏览课文,想想本文最显著的特点是什么?(明确:本文围绕总起句写,内容具体,描写生动。
)
师述:你能学习课文的写法,围绕总起句写一段具体的话吗?
出示总起句(任选一题):
(1)猫真老实。
(2)猫很尽职。
(3)课间活动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