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的石头》练习题(含答案)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文明的踪迹古希腊的石头习题鲁人版必修3

古希腊的石头一、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百年震柳梁衡1920年12月16日,宁夏××县发生了一场全球最大的地震。
是日晚8时,风暴大起,四野尘霾,大地颤动,山移、地裂、河断、城陷。
黄土高原经这一抖,如骨牌倒地,土块横飞。
老百姓惊呼:“山走了!”有整座山滑行三四千米者,最大滑坡面积竟毗连三县,达两千平方千米。
山一倒就瞬间塞河成湖,形成无数的大小“海子”。
地震中心原有一大盐湖,为西北重要的产盐之地。
湖底突然鼓起一道滚动的陡坎,如有人在湖下推行,竟滴水不漏地将整个湖面向北移了一千米,称之为“滚湖”。
所有的地标都被扭曲、翻腾得面目全非。
大地瞬间裂开一条237千米长的大缝,横贯甘肃、陕西、宁夏。
裂缝如闪电过野,利刃破竹,见山裂山,见水断水,将城池村庄一劈两半,庄禾田畴被撕为碎片。
当这条闪电穿过××县的一条山谷时,谷中正有一片旺盛的柳树,它照样噼噼啪啪,一路撕了下去。
但是没有想到,这些柔枝弱柳,虽被摇得东倒西歪,断枝拔根,却没有气绝身死。
狂震之后,有一棵虽被撕为两半,但又挺起身子,顽强地活了下来,至今仍屹立在空谷之中,这就是那棵有名的震柳。
我不知道这株柳,该称它是一棵还是两棵。
它同根,同干,同样的树纹,头上还枝叶连理。
但地震已经将它从下一撕为二,现在两个半边树中间可穿行一人,而每一半也都有合抱之粗了。
人老看脸,树老看皮。
经过百年岁月的煎熬,这树皮已如老人的皮肤,粗糙多皱,青筋暴突。
纹路之宽可容进一指,东奔西突,似去又回,一如黄土高原上的千沟万壑。
这棵树已经有大约500年,就是说地震之时它已是400岁的高龄,而大难后至今又过了差不多100年。
看过树皮,再看树干的开裂部分,真让你心惊肉跳。
平常,锯开一根木头,无论从哪个方向切入,那剖面上的年轮图案都幻化无穷,美不胜收,以至于木纹装饰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风景,木纹之美也成了生命之美的象征。
但是现在,面对树心我找不到一丝的年轮。
高考语文《古希腊的石头》同步练习

A.清澈/掣肘殷红/湮没瞠目/螳臂当车
B.箴言/斟酌蛊惑/商贾船舷/扣人心弦
C.联袂/抉择 整饬/炽烈辍学/风姿绰约
D.徘徊/脚踝戏谑/琐屑惬意/锲而不舍
4.下面语段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公共汽车正在行驶中,前面一骑摩托车的男子突然变向横穿马路,眼看两车就要相撞。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只听“嘎——”的一声,公共汽车司机紧急刹车,避免了一场车祸的发生。车上乘客目睹了这扣人心弦的一幕,议论纷纷,怨声载道。那翻倒在地的骑摩托车男子迅速爬起来,一阵东张西望之后,未见交警身影,继而义无反顾,翻身上车,扬长而去。司机不禁怒形于色,大声斥责那违反交通规则的男子。
鲁人版高一必修三《古希腊的石头》同步练习
一.基础回顾
1.给加点的字注音
粗糙()庇护()泯灭()苍劲()聆听()隧道()神谕()亢奋()篝火()坍塌()兀自()龟裂()暧昧()()甬道()战战兢兢()炯炯有神()
2.找出错别字并改正
神彩焕发艰不可摧脉博器宇轩昂神弛万里
残恒败壁震憾精美绝仑悲痛欲决
二.同步检测
我说不好我想不想回去。我说不好是想还是不想,还是无所谓。我说不好我是像那个孩子,还是像那个老人,还是像一个热恋中的情人。很可能是这样:我同时是他们三个。我来的时候是个孩子,他有那么多孩子气的念头所以才哭着喊着闲着要来,他一来一见到这个世界便立刻成了不要命的情人,而对一个情来人来说,不管多么漫长的时光也是稍纵即逝,那时他便明白,每一步每一步,其实一步步都是走在回云的路上。当牵牛花初开的时节,莽礼的号角就已吹响。
但是太阳,他每时每刻都是旭日。他熄灭着走下山去救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他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山巅布散烈烈朝晖之时。那一天,我也将沉静着走下山去,扶着我的拐杖。有一天,在某一处山洼里,势必会跑上来一个欢蹦的孩子,抱着他的玩具。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4单元 文明的踪迹 课时分层作业14 自读文本 古希腊的石头 鲁人

课时分层作业(十四)古希腊的石头一、语言运用层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一个人说话要算话,不能出尔反尔。
当今社会,无论你做人或做事,从事什么行业,都要做到一言九鼎....。
②蚌病成珠....似乎是中国文学的一条定理,它是中国无数诗人创作过程的写照,如杜甫、苏轼等等,无一例外。
③身为国家的公务员,一定要危言危行....,注意自己的生活工作作风,为百姓做好榜样,这样才能更好地为百姓服务。
④这次作战,我方准备充分,武器精良,而且还在战前仔细研究了对方的形势,可以说做到了知己知彼,一定能够铩羽而...归.。
⑤此次比赛,我们在战术上出现了一些失误,尽管打得很努力,可最终还是不孚众望....,没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⑥成龙用一生为我们诠释了喜剧的内涵,一想到他在影片中的表情、动作,我就禁不住哑然..失笑..。
A.②③④B.②③⑤C.③⑤⑥D.①③⑤B[①一言九鼎,形容说话分量大,起决定作用。
不是形容诚信的。
②蚌病成珠,比喻不得志而写出好的文章来。
符合语境。
③危言危行,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符合语境。
④铩羽而归,比喻失败或者不得志而归。
意思反了,错误。
⑤不孚众望,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符合语境。
⑥哑然失笑,禁不住笑出声来。
与前文“禁不住”重复。
]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导学号:64952103】A.坐上画舫游西湖,如行画卷之中。
湖水清澈,绿树蓊郁,自然与人和谐相依,随风生长,好一派如诗如画的迷人风光!B.近年来,世界艺术品拍卖价格屡创新高,许多颇具眼光的投资者纷纷收购富有价值的艺术品,以实现资产的增值和保值。
C.中国消费者协会的药品说明书评价报告显示:在随机抽取的83份药品说明书中,有36份存有“只说不明”“缺斤少两”的问题。
D.现在很少人会像以前那样的闲情逸致,拿出一本小说,从头到尾细读一遍,深深陶醉于那妙不可言的语言天地之中。
C[A项,搭配不当,“自然与人”与“随风生长”搭配不当,应将“随风生长”移至“绿树蓊郁”后;B项,语序不当,应改为“保值和增值”;D项,成分残缺,缺少谓语“有”,应改为“现在很少人会像以前那样的有闲情逸致”。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文明的踪迹 古希腊的石头习题 鲁人版必修3

古希腊的石头一、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百年震柳梁衡1920年12月16日,宁夏海原县发生了一场全球最大的地震。
是日晚8时,风暴大起,四野尘霾,大地颤动,山移、地裂、河断、城陷。
黄土高原经这一抖,如骨牌倒地,土块横飞。
老百姓惊呼:“山走了!”有整座山滑行三四千米者,最大滑坡面积竟毗连三县,达两千平方千米。
山一倒就瞬间塞河成湖,形成无数的大小“海子”。
地震中心原有一大盐湖,为西北重要的产盐之地。
湖底突然鼓起一道滚动的陡坎,如有人在湖下推行,竟滴水不漏地将整个湖面向北移了一千米,称之为“滚湖”。
所有的地标都被扭曲、翻腾得面目全非。
大地瞬间裂开一条237千米长的大缝,横贯甘肃、陕西、宁夏。
裂缝如闪电过野,利刃破竹,见山裂山,见水断水,将城池村庄一劈两半,庄禾田畴被撕为碎片。
当这条闪电穿过海原县的一条山谷时,谷中正有一片旺盛的柳树,它照样噼噼啪啪,一路撕了下去。
但是没有想到,这些柔枝弱柳,虽被摇得东倒西歪,断枝拔根,却没有气绝身死。
狂震之后,有一棵虽被撕为两半,但又挺起身子,顽强地活了下来,至今仍屹立在空谷之中,这就是那棵有名的震柳。
我不知道这株柳,该称它是一棵还是两棵。
它同根,同干,同样的树纹,头上还枝叶连理。
但地震已经将它从下一撕为二,现在两个半边树中间可穿行一人,而每一半也都有合抱之粗了。
人老看脸,树老看皮。
经过百年岁月的煎熬,这树皮已如老人的皮肤,粗糙多皱,青筋暴突。
纹路之宽可容进一指,东奔西突,似去又回,一如黄土高原上的千沟万壑。
这棵树已经有大约500年,就是说地震之时它已是400岁的高龄,而大难后至今又过了差不多100年。
看过树皮,再看树干的开裂部分,真让你心惊肉跳。
平常,锯开一根木头,无论从哪个方向切入,那剖面上的年轮图案都幻化无穷,美不胜收,以至于木纹装饰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风景,木纹之美也成了生命之美的象征。
但是现在,面对树心我找不到一丝的年轮。
如同五马分尸,地裂闪过,先是将树的老根嘎嘎嘣嘣地扯断,又从下往上扭裂、撕剥树皮,然后再将树心的木质部分撕肝裂肺,横扯竖揪,惨不忍睹。
自读文本 古希腊的石头

片废墟,只剩断垣残壁,供人凭吊。
北京市人大教科文卫体委员会曾就加强国家文化中心建 设提出九大建议,其中有关研究论证恢复重建圆明园的建议 颇为引人注目。圆明园官方称可有选择恢复部分建筑,但西 洋楼等建筑不重建。对于圆明园的复建,“修”“存”之争
持续多年,“废墟派”称重建劳民伤
财,“重建派”则称重建可恢复民族 荣光。重建圆明园到底有没有必要? 谈谈你的理由。
1.了解古希腊的灿烂文化。 2.分析作品结构,揣摩作者情感。 3.领会作者在文中体现的尊重历史的真谛。
1.了解作者 冯骥才,1942年生于天津。 当代著名作家、文学家、民间艺 术工作者,著名民间文艺家。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义和拳》, 中篇小说《铺花的歧路》,短篇
小说《雕花烟斗》。
2.相关知识 冯骥才似乎对古代文化情有独钟。早在20世纪80
本文作者的游踪是什么?写到了哪些石头? 【提示】游踪——希腊国家考古博物馆、阿雷 奥斯·帕果斯小山、迈锡尼遗址、海神庙遗址。 石头——石雕残臂、无头神像、粗糙巨石、庙 基和石柱。
1.请分析“这时光的触觉,光滑、柔软、流动” 中作者的感受。
手法和感受要兼顾
【提示】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作者置身于 残缺粗糙但却承载了古希腊悠久历史的石头中间, 眼前仿佛出现了几千年前的历史场景,逼真而鲜 活,作者深深陶醉其中。
自读文本
古希腊的石头
古代希腊文化是世界古典文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在
世界文化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对后世,尤其是对
欧洲的历史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和方法去对待古代的文明呢? 面对“古希腊的石头”,作家冯骥才遐想万千。今天,让 我们沿着作家的足迹,走近希腊,走近希腊的石头堆,走 近希腊的文明。
1.结构与情感。
2019最新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文明的踪迹 古希腊的石头习题 鲁人版必修3

古希腊的石头一、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百年震柳梁衡1920年12月16日,宁夏海原县发生了一场全球最大的地震。
是日晚8时,风暴大起,四野尘霾,大地颤动,山移、地裂、河断、城陷。
黄土高原经这一抖,如骨牌倒地,土块横飞。
老百姓惊呼:“山走了!”有整座山滑行三四千米者,最大滑坡面积竟毗连三县,达两千平方千米。
山一倒就瞬间塞河成湖,形成无数的大小“海子”。
地震中心原有一大盐湖,为西北重要的产盐之地。
湖底突然鼓起一道滚动的陡坎,如有人在湖下推行,竟滴水不漏地将整个湖面向北移了一千米,称之为“滚湖”。
所有的地标都被扭曲、翻腾得面目全非。
大地瞬间裂开一条237千米长的大缝,横贯甘肃、陕西、宁夏。
裂缝如闪电过野,利刃破竹,见山裂山,见水断水,将城池村庄一劈两半,庄禾田畴被撕为碎片。
当这条闪电穿过海原县的一条山谷时,谷中正有一片旺盛的柳树,它照样噼噼啪啪,一路撕了下去。
但是没有想到,这些柔枝弱柳,虽被摇得东倒西歪,断枝拔根,却没有气绝身死。
狂震之后,有一棵虽被撕为两半,但又挺起身子,顽强地活了下来,至今仍屹立在空谷之中,这就是那棵有名的震柳。
我不知道这株柳,该称它是一棵还是两棵。
它同根,同干,同样的树纹,头上还枝叶连理。
但地震已经将它从下一撕为二,现在两个半边树中间可穿行一人,而每一半也都有合抱之粗了。
人老看脸,树老看皮。
经过百年岁月的煎熬,这树皮已如老人的皮肤,粗糙多皱,青筋暴突。
纹路之宽可容进一指,东奔西突,似去又回,一如黄土高原上的千沟万壑。
这棵树已经有大约500年,就是说地震之时它已是400岁的高龄,而大难后至今又过了差不多100年。
看过树皮,再看树干的开裂部分,真让你心惊肉跳。
平常,锯开一根木头,无论从哪个方向切入,那剖面上的年轮图案都幻化无穷,美不胜收,以至于木纹装饰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风景,木纹之美也成了生命之美的象征。
但是现在,面对树心我找不到一丝的年轮。
如同五马分尸,地裂闪过,先是将树的老根嘎嘎嘣嘣地扯断,又从下往上扭裂、撕剥树皮,然后再将树心的木质部分撕肝裂肺,横扯竖揪,惨不忍睹。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文明的踪迹 古希腊的石头习题 鲁人版必修3

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学习资料专题古希腊的石头一、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百年震柳梁衡1920年12月16日,宁夏海原县发生了一场全球最大的地震。
是日晚8时,风暴大起,四野尘霾,大地颤动,山移、地裂、河断、城陷。
黄土高原经这一抖,如骨牌倒地,土块横飞。
老百姓惊呼:“山走了!”有整座山滑行三四千米者,最大滑坡面积竟毗连三县,达两千平方千米。
山一倒就瞬间塞河成湖,形成无数的大小“海子”。
地震中心原有一大盐湖,为西北重要的产盐之地。
湖底突然鼓起一道滚动的陡坎,如有人在湖下推行,竟滴水不漏地将整个湖面向北移了一千米,称之为“滚湖”。
所有的地标都被扭曲、翻腾得面目全非。
大地瞬间裂开一条237千米长的大缝,横贯甘肃、陕西、宁夏。
裂缝如闪电过野,利刃破竹,见山裂山,见水断水,将城池村庄一劈两半,庄禾田畴被撕为碎片。
当这条闪电穿过海原县的一条山谷时,谷中正有一片旺盛的柳树,它照样噼噼啪啪,一路撕了下去。
但是没有想到,这些柔枝弱柳,虽被摇得东倒西歪,断枝拔根,却没有气绝身死。
狂震之后,有一棵虽被撕为两半,但又挺起身子,顽强地活了下来,至今仍屹立在空谷之中,这就是那棵有名的震柳。
我不知道这株柳,该称它是一棵还是两棵。
它同根,同干,同样的树纹,头上还枝叶连理。
但地震已经将它从下一撕为二,现在两个半边树中间可穿行一人,而每一半也都有合抱之粗了。
人老看脸,树老看皮。
经过百年岁月的煎熬,这树皮已如老人的皮肤,粗糙多皱,青筋暴突。
纹路之宽可容进一指,东奔西突,似去又回,一如黄土高原上的千沟万壑。
这棵树已经有大约500年,就是说地震之时它已是400岁的高龄,而大难后至今又过了差不多100年。
看过树皮,再看树干的开裂部分,真让你心惊肉跳。
平常,锯开一根木头,无论从哪个方向切入,那剖面上的年轮图案都幻化无穷,美不胜收,以至于木纹装饰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风景,木纹之美也成了生命之美的象征。
【推荐重点】2019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文明的踪迹 古希腊的石头习题 鲁人版必修3

古希腊的石头一、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百年震柳梁衡1920年12月16日,宁夏海原县发生了一场全球最大的地震。
是日晚8时,风暴大起,四野尘霾,大地颤动,山移、地裂、河断、城陷。
黄土高原经这一抖,如骨牌倒地,土块横飞。
老百姓惊呼:“山走了!”有整座山滑行三四千米者,最大滑坡面积竟毗连三县,达两千平方千米。
山一倒就瞬间塞河成湖,形成无数的大小“海子”。
地震中心原有一大盐湖,为西北重要的产盐之地。
湖底突然鼓起一道滚动的陡坎,如有人在湖下推行,竟滴水不漏地将整个湖面向北移了一千米,称之为“滚湖”。
所有的地标都被扭曲、翻腾得面目全非。
大地瞬间裂开一条237千米长的大缝,横贯甘肃、陕西、宁夏。
裂缝如闪电过野,利刃破竹,见山裂山,见水断水,将城池村庄一劈两半,庄禾田畴被撕为碎片。
当这条闪电穿过海原县的一条山谷时,谷中正有一片旺盛的柳树,它照样噼噼啪啪,一路撕了下去。
但是没有想到,这些柔枝弱柳,虽被摇得东倒西歪,断枝拔根,却没有气绝身死。
狂震之后,有一棵虽被撕为两半,但又挺起身子,顽强地活了下来,至今仍屹立在空谷之中,这就是那棵有名的震柳。
我不知道这株柳,该称它是一棵还是两棵。
它同根,同干,同样的树纹,头上还枝叶连理。
但地震已经将它从下一撕为二,现在两个半边树中间可穿行一人,而每一半也都有合抱之粗了。
人老看脸,树老看皮。
经过百年岁月的煎熬,这树皮已如老人的皮肤,粗糙多皱,青筋暴突。
纹路之宽可容进一指,东奔西突,似去又回,一如黄土高原上的千沟万壑。
这棵树已经有大约500年,就是说地震之时它已是400岁的高龄,而大难后至今又过了差不多100年。
看过树皮,再看树干的开裂部分,真让你心惊肉跳。
平常,锯开一根木头,无论从哪个方向切入,那剖面上的年轮图案都幻化无穷,美不胜收,以至于木纹装饰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风景,木纹之美也成了生命之美的象征。
但是现在,面对树心我找不到一丝的年轮。
如同五马分尸,地裂闪过,先是将树的老根嘎嘎嘣嘣地扯断,又从下往上扭裂、撕剥树皮,然后再将树心的木质部分撕肝裂肺,横扯竖揪,惨不忍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十四 古希腊的石头
复习指导:
1.作者是中国当代作家、民俗文化学者________。
2.本文是一篇_________,文章标题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表明了写作对象:
古希腊的文化。
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当然,“文革”美术除外,因为那个极度亢.奋时代的人们全都注射了一种病态
的政治激素。(kànɡ)
B.这座三千多年前用巨石砌成的城堡,如今已是坍.塌在山野上的一片废墟。(tā
n)
C.如果细心察看,仍然可以从中清晰地找到古堡的布局,不同功能的房舍与纵横
的甬.道。(yǒnɡ)
D.谢里曼说,在发掘出这些震惊世界的迈锡尼宝藏的当夜,他在这荒凉的遗址上
点起篝.火。(ōu)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举世闻名 眉清目朗 神彩焕发 炯炯有神
B.暧昧不明 隐隐约约 气宇轩昂 神弛万里
C.令人神往 五采缤纷 战战兢兢 突发奇想
D.天涯海角 浩无际涯 了无声息 悲痛欲绝
3.填入下列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1)我静静坐在山顶一块山石上,默默享受着这种奇异和美妙的感受,直到夕
阳把整个石碑______得金红,仿佛一块烧透了的熔岩。
(2)被时光的筛子______下来的只有这些破碎的房宇、残垣败壁、断碑,兀自
竖立的石柱,东一个西一个的柱头或柱础。
(3)爱琴王如今还在海底吗?他到底身在哪里?在远处那一片_____着波光的
“酒绿色的海心”吗?
A.染 筛 闪 B.闪 筛 染
C.筛 染 闪 D.染 闪 筛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希腊考古博物馆是举世闻名....的。
B.教室里静悄悄的,同学们正炯炯有神....地听老师讲课。
C.他天庭饱满,器宇轩昂....,一看就不是平凡之辈。
D.好大一阵子,我才战战兢兢....地走过去,用电筒一照,嗨!不过是只老鼠而已!
5.“被时光的筛子筛下来的只有这些破碎的房宇、残垣败壁、断碑,兀自竖立的
石柱,东一个西一个的柱头或柱础。”这句话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A.借代 B.借喻 C.暗喻 D.移用
二、阅读理解
在博物馆的一个展厅,我看到一截石雕的男子的左臂。虽然只是这么一段残
臂,却依然紧握拳头,昂然地向上弯曲着,皮肤下面的血管膨脝鼓胀,脉搏在这
石臂中有力地跳动。我们无法看见这手臂连接着的雄伟的身躯,但完全可以想见
这位男子英雄般的形象。一件古物背后是一片广阔的历史风景。历史并不因为它
的残缺而缺少什么。残缺,却表现着它的经历,它的命运,它的年龄,还有一种
岁月感。岁月感就是时间感。当事物在无形的时间历史中穿过,它便被一点点地
消损与改造,因而便变得古旧、龟裂、剥落与含混,同时也就沉静、苍劲、深厚、
斑驳和朦胧起来。
于是一种美出现了。
这便是古物的历史美。历史美是时间创造的。所以它又是一种时间美。我们
通常是看不见时间的。但如果你留意,便会发现时间原来就停留在所有古老的事
物上。比如那 A 的树洞, B 的老街, C 的旧书, D 的椅子,
手背上布满的沟样的皱纹,还有 E 而飘逸的银发……它们不是全都带着岁
月和时间深情的美感吗?
这也是一种文化美。因为古老的文化都具有悠远的时间的意味。
时间在每一件古物的体内全留下了美丽的生命的年轮,不信你掰开看一看!
凡是懂得这一层美感的,就绝不会去将古物翻新,甚至做更愚蠢的事——复
原。
6.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膨脝.( ) 脉.搏( ) 龟.裂( ) 苍劲.( )
7.文中横线处依次应填入的词语正确的是:
深幽 幽黑;深陷 凹陷;破损 泛黄; 磨光 光滑;晶亮 晶莹。
A._______ B._______ C.________ D._______ E.________
8.本文段采用了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找出第一段中描写
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作者对在博物馆展厅所看到的做了描绘和分析,提出_______________的观点。
10. “于是一种美出现了”,作者对这种美做了阐释,这种美是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2.D 3.A 4.B 5.C 6.hēng mò jūn jìng
7. 深幽 凹陷 泛黄 磨光 晶莹
8.虽然只是这么一段残臂,却依然紧握拳头,昂然地向上弯曲着,皮肤下面的血
管膨脝鼓胀,脉搏在这石臂中有力地跳动。
9.残缺是一种美
10.历史美、时间美、文化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