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改变satwe中的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在时程分析中规范谱曲线没有变化
地震影响系数

地震影响系数是城市小区规划和工程地震安全评价的一个重要参数,由于受地下岩体条件影响,难以准确确定地震影响系数,常规方法得到的地震影响场难以满足城市和重大工程抗震的精度要求.如何分析基岩条件对地震影响系数的影响是地震安全评价的关键工作之一。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采用加速度反应谱计算地震作用。
取加速度反应绝对最大值计算惯性力作为等效地震荷载F,F=αG,α为地震影响系数,G为质点的重量。
规范中用曲线形式给出了α的确定方法,α曲线又称为地震影响系数曲线(图1)。
α为地震影响系数,是多次地震作用下不同周期T,相同ζ阻尼比的理想简化的单质点体系的结构加速度反应与重力加速度之比,是多次地震反应的包络线,是所谓标准反应谱或平均反应谱。
它是两项的乘积即地震系数k(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之比)和结构物加速度的放大倍数β(结构反应加速度反应谱与地震动最大加速度之比)。
α:地震影响系数,α(T)=S a(T)=K ×β(T), S a(T)为加速度设计反应谱,K为地震系数K=a/g,β(T)为放大系数谱。
αMAX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
T:结构自振周期 Tg:特征周期,根据场地类别和近震、远震按下列表采用(表3)。
α下限不应小于最大值的 20%;截面抗震验算时,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应按表2采用。
各类建筑结构的地震作用,应按下列原则考虑:一、一般情况下,可在建筑结构的两个主轴方向分别考虑水平地震作用并进行抗震验算,各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应全部由该方向抗侧力构件承担;二、有斜交抗侧力构件的结构,分别考虑各抗侧力构件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三、质量和刚度明显不均匀、不对称的结构,应考虑水平地震作用的扭转影响;四、8度和9度时的大跨度结构、长悬臂结构,9度时的高层建筑,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
浅析规则式植物造景和自然式植物造景苏旺指导老师:汪小飞(黄山学院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安徽黄山245041)摘要:本文分析了规则式植物造景和自然式植物造景,和他们各自的造景特色和主要适用在什么场合。
地震工程学-同济思考题答案

第一、二章地震的基础知识1、世界地震分布的主要集中区域是什么?环太平洋地震带、欧亚地震带、大洋海岭地震带2、地球内部的基本构造是什么?地壳(数千米至数十千米、岩石)、地幔(上、下地幔、岩石和软流层)、地核(外核、内核)3、4、5、从地震成因、地震序列、震源深度上划分,地震类型主要有哪些?(构造、火山、陷落、诱发)(主震余震型、震群型、单发型)(浅源、中源、深源)6、构造地震发生的宏观背景是什么?板块的构造运动7、简要叙述地震发生机理的弹性回跳说。
地壳由弹性的、有断层的岩层组成;地壳运动产生的能量以弹性应变能的形式在断层中长期积累;当弹性应变能积累及其岩层变形到达一定程度时,断层上某一点的两侧岩体向相反方向突然滑动,弹性应变能释放,产生地震,发生变形的岩体又重新恢复到,没有变形的状态。
8、简要叙述地震发生机理的粘滑说。
每一次断层发生错动时,只释放了积累的应变能中的一小部分,而剩余部分则被断层面上很高的动摩擦力所平衡,地震后,断层两侧仍有摩擦力使之固结,并可以再积累应力而发生较大的地震。
9、什么是震级,一般如何定义?震级是表示一次地震大小的指标,是地震释放能量多少的尺度。
一般以地震仪记录的水平方向地震波最大位移的平均值来测定震级的大小。
10、什么是烈度?震级和烈度有何关系?烈度是某一区域范围内地面和各种建筑物受到一次地震影响的平均强弱程度的一个指标。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烈度则随地而异。
11、什么是烈度衰减规律?描述烈度随震级和距离变化而改变的统计规律。
实际地震烈度的分布并不十分规则,通常取圆形等震线拟合和椭圆形等震线拟合两种类型。
12、地震波有哪些类型?体波(纵波、横波)、面波(瑞利波、乐夫波)13、什么是纵波、横波,它们的传播速度有什么差异?试从弹性波动方程的角度进行推导。
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一致的为纵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正交的为横波。
波动方程具有同样的形式,但是系数不同,P34,3514、地震动各分量主要由什么波产生的?体波产生水平和垂直分量,面波产生转动分量。
SAP2000一些应该注意的技巧,当你出错的时候,看看他

1、sap2000反应谱分析里有一个scale放大系数是怎么回事?应该怎么输入?答:(1)scale不仅调峰值,整个加速度时程都会乘以这个系数。
marry11(2)新的抗震规范,规定了不同地震烈度下,多遇和罕遇地震对应的地震加速度时程曲线的最大值,如8度地区对应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6g。
marry11(3)scale就是个放大系数,让最后得到的数值为程序需要,比如在反应谱分析中,如果输入的地震系数,那么scale就是g(要注意单位,如果采用m,就输入9.8,如果是mm,就输入9800),如果反应谱直接输入了谱加速度,那么scale就是1。
在时程分析中也同理。
Xfjiang说明:在“定义”-“反应谱函数”中选择chinese2002添加反应谱函数时,在此界面中的“加速度”栏中的各个数值代表不同时间的地震影响系数,而地震反应谱。
(4)楼上说得对,但是输入1时也要注意单位,因为sap本身要求这个地方输的不是简单的放大系数,而是与单位有关的一个加速度,因此要注意单位。
Ngmxf(5)我个人觉得是这样,这个系数有2个作用:一个是进行地震方向组合;还可以用来修正反应谱曲线中的数值,因为大多数人都是按照规范中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公式去得到反应谱曲线的,这个曲线纵坐标是地震影响系数。
所以可以在反应谱分析选项中用这个scale factor去调整,即把scale factor设为重力加速度,单位一定要搞清楚。
sap的原意应该是进行地震方向组合用的。
如果当时在输反应谱曲线时就把纵坐标变为影响系数乘以重力加速度的话那第二个作用就不存在了。
Z625(6)g就是那个scale,还是同意这个,Scale还是取决于单位,比如国内通常取用9.8,因为大家用的都是m、N、s。
当用英制的时候就要注意单位的变换了,用Kip, ft,时scale是32.2。
用lb, in时,scale取386。
其实就是为了使用不同单位时的统一。
Satwe中的地震作用最大方向

Satwe中的地震作用最大方向在计算某工程时,得到的地震作用最大方向大于15度,照理在“分析与设计参数补充定义”中应当输入这个角度进行计算,可有两个地方可以输入这个角度值,一个是在“总信息”中的“水平力与整体坐标夹角(度)”中输入,一个是在“地震信息”中的“斜交抗测力构件方向附加地震数”输入,不知道这两种输入方法有什么不同?各自的适用条件是否有严格的界定?因为我用两种方法计算同一结构发现,两者输出的底层剪重比不一样,也就是说,当我按照第一种情况输入时,得到的层间位移是最大的,也就是地震力最大的方向,但底部剪重比只有一层需要调整,而采用第二种方法计算时,层间位移小了一点,但底部有两层的剪重比需要调整,那俺在配筋的时候到底应当按照那种方法为准呢?还是说选择两种情况的较大值进行配筋?既然角度不同,底部剪重比的调整就有所不同,那岂不是360度每个方向都要验算一遍,然后取较大值?而我们平常计算规则结构的时候大多数情况只计算一个方向,那是不是说Satwe在计算不规则结构时存在一定的隐患呢?后来想了想,觉得这可能跟Satwe按照“地震力与地震层间位移比”的方法计算层间刚度比有关系,不过也没找到确定的依据,呵呵附件84.JPG(65.07 KB)2007-1-12 00:17举报使用道具TOP建造师结构师监理师无忧挂靠,请找助建信息→wg01列兵帖子89精华2#大中小发表于 2007-1-12 00:18 只看该作者111111附件13.JPG(45.88 KB)25土木币294在线时间9 小时注册时间2005-11-3•发短消息•加为好友2007-1-12 00:18举报使用道具 TOP通用建筑结构软件Stratwg01列兵帖子89 3#大中小发表于 2007-1-12 00:18 只看该作者222222附件43.JPG(48.58 KB)威望25土木币294在线时间9 小时注册时间2005-11-3•发短消息•加为好友2007-1-12 00:18举报使用道具 TOP携手老庄结构成就结构精英--之路从老庄结构设计培训学院开始wg01列兵帖子89 4#大中小发表于 2007-1-12 00:20 只看该作者333333附件26.JPG(38.47 KB)威望25土木币294在线时间9 小时注册时间2005-11-3•发短消息•加为好友2007-1-12 00:20举报使用道具 TOP网易结构2010年版主大招聘,欢迎任何有热情的网友申请afei_pal下士帖子553 精华0威望5#大中小发表于 2007-1-19 10:20 只看该作者引用:以下是引用wg01在2007-01-12 00:18:17.0发表的容:222222这不是吧100土木币354在线时间1 小时注册时间2005-7-6•发短消息•加为好友举报使用道具 TOP列兵帖子32精华威望25土木币83在线时间1 小时注册时间2006-10-8•发短消息6#大中小发表于 2007-1-19 11:09 只看该作者1。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试卷及答案1

1、影响土层液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影响土层液化的主要因素有:地质年代,土层中土的粘性颗粒含量,上方覆盖的非液化土层的厚度,地下水位深度,土的密实度,地震震级和烈度。
土层液化的三要素是:粉砂土,饱和水,振动强度。
因此,土层中粘粒度愈细、愈深,地下水位愈高,地震烈度愈高,土层越容易液化。
2、什么是地震反应谱什么是设计反应谱它们有何关系单自由度弹性体系的地震最大加速度反应与其自振周期的关系曲线叫地震(加速度)反应谱,以S a (T )表示。
设计反应谱:考虑了不同结构阻尼、各类场地等因素对地震反应谱的影响,而专门研究可供结构抗震设计的反应谱,常以a (T ),两者的关系为a (T )= S a (T )/g3、什么是时程分析时程分析怎么选用地震波选用地震加速度记录曲线,直接输入到设计的结构,然后对结构的运动平衡方程进行数值积分,求得结构在整个时程范围内的地震反应。
应选择与计算结构场地相一致、地震烈度相一致的地震动记录或人工波,至少2条实际强震记录和一条人工模拟的加速度时程曲线5、抗震设计为什么要尽量满足“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弱构件”的原则如何满足这些原则“强柱弱梁”可有效的防止柱铰破坏机制的出现,保证结构在强震作用下不会整体倒塌;“强剪弱弯”可有效防止脆性破坏的发生,使结构具有良好的耗能能力;“强节点弱构件”,节点是梁与柱构成整体结构的基础,在任何情况下都应使节点的刚度和强度大于构件的刚度和强度。
6、什么是震级什么是地震烈度如何评定震级和烈度的大小震级是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等级,它以地震释放的能量为尺度,根据地震仪记录到的地震波来确定地震烈度是指某地区地面和各类建筑物遭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它是按地震造成的后果分类的。
震级的大小一般用里氏震级表达地震烈度是根据地震烈度表,即地震时人的感觉、器物的反应、建筑物破坏和地表现象划分的。
7、简述底部剪力法的适用范围,计算中如何鞭稍效应。
适用范围:高度不超过40米,以剪切变形为主且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结构,以及近似于单质点体系的结构,可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
关于地震影响系数的讨论

关于地震影响系数的讨论/9o/~7?l00-《工程力学增刊1g98年关于地震影响系数的讨论徐植信余安东"TU5,ⅥD,【同济天葶_;-删)t同济大学函i.;i血f公司提要按裁国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一89和上海市建筑抗震设计规程DB08—9—92,截面抗震验算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6度区取0.04,7度区取0.08.与国际通用的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定义不同,常易寻}起误解,且不同的结构类型取同一折减系数,将导致安全度不一致.更值得注意的是,我国设计规范是以按规范设计的建筑遭受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结构可能损胡=,经一般恪理或不需要修理即可使用;当遗受高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预估的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为前提的.是否真能做到?作者对此作了一些分析,对比了一些规范,提出相应的建议.关键词地震影响系数延性大震不倒我国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ll一89》【I'(以下简称规范)的指导思想为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减轻建筑的地震破坏,避免人员伤亡,减少经济损失.具体来说就是按规范设计的建筑当遭受低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时,一般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仍可使用,当遭受本地区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可能损坏,经一般修理仍可使用,当遭受高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预估的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摘自规范总则第1.0l条)一般常把这一且标和承诺简化为"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这一主导思想和设计目标无疑是正确的.下文还将分析,这一目标和承诺比之美.加和欧洲规范要求都商.以下就这一目标的重点和如何达到这一目标作一些分析和建议. 一,抗震设防三水准的重点"小震,中震,大震"时对建筑的要求,笔者认为应以后两项要求"中震可修,大震不倒"为主.理由是:(1)从避免人员伤亡,减少经济损失考虑,主要要求建筑不倒.当然,有些重要设施和设备还要求在地震时正常运行,但这不是对一般建筑的要求.(2)达到了后两点要求,在小震时一般不会有多大的破坏和损失.按地震烈度的定义和我国历次地震震害调查,正规设计且施工质量合格的建筑,在6度区无结构破坏和明显的其他损坏.在设防烈度为7度区,乃至8度区,相应"小震"只6度弱或6度强,按照设防烈度设计后, 更不会有什么损坏.在9度区,接9度设计,相应"小震"8度弱,也不致有明显损失.(3)"多遇地震"或"小震"实际上也是发生概率根低的地震.近几十年一些遭受震害的城■《工程力学》增刊1998年?10t市如邢台,海城,唐山,澜沧,耿马和丽江并不是遭受了若干"小震"再有"中震"或"大震",而是一下就遭到相当与基本烈度的震害.历史上1668年郯城地震,1600年和1918年南澳两次地震也是如次.有理由认为一些震源,地震的发生并不象Richart震级分布公式预测那样,Richart公式可能适用于较广地区,包括多个地震断层.这样,建筑只要能够满足设防烈度和罕遇地震"时的要求,不必再对实际上并不一定更频繁发生的"小震"多加考虑.根据上述三点考虑,笔者认为抗震设计的目标定为"中震可修,大震不倒"就可以了. 二,地震影响系数,结构影响系数和地震反应系数规范规定结构抗震验算除进行截面的抗震验算外,对某些建筑尚宜进行相应的变形验算.截面抗震验算取的是第一水准烈度,即相当于"小震"或5O年内超越概率为63%的地震烈度(众值烈度)相应的地震反应.采用《统一标准》规定的分项系数设计表达式进行结构构件的截面承载力验算.此时结构处于正常使用状态视为弹性系统进行分析.规范认为这样设计,同时满足了第二水准抗震要求(损坏可修)并且通过概念设计和构造措施满足第三水准的抗震要求(大震不倒).对框架和框架一抗震墙结构要求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结构抗震变形验算.规定的层间弹性位移角限值体现对"小震不坏"的要求.对很少一些结构类型的结构则要求进行"罕遇地震"作用下薄弱层(部位)的抗震变形验算.这项验算是为了实现第三水准的设防要求.在1978年的《工业与民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TJ11—78脚中,地震作用接设防烈度(一般即为基本烈度)地震影响系数计算.采用结构影响系数以考虑结构进人弹塑性状态后结构变形,可以降低接弹性分析所得到的内力进行设计而不致构件完全破坏.一般建筑结构影响系数取值范围自0.25(钢结构)至0.45(无筋砌体,多层内框架,底层全框架).砖烟囱,水塔则结构影响系数为0.5.变化范围相当大,适应了不同结构的不同延性.现行规范的地震影响系数相当于0.35,接近于TJ11—78规定的平均值.采用降低了的相当于众值烈度的地震影响系数计算内力,固然在荷载组合时可以说得顺些,但不同类型的结构,实际上用了同一个结构影响系数,将会造成可靠度不同.这里将一些国内外的抗震设计规范简单地作一分析比较.美国建筑统一规范tn(UnfformBuildingCode1994,以后简记为UBC)规定静力法底部剪力算式为:v:wRwz为地震区划系数,相当于n./g,I为结构重要性系数,取值为1.0及1.25,R为地震反应系数,低的如承重墙剪力墙系统,普通抗弯钢和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R=4—6,特种抗弯结构框架R可达12.水塔,纪念碑等倒摆形结构R=3,,1125S.102.《工程力学》增刊199g年S为场地系数,分四级,坚土S取值为1,软土(相当于我国规范m类及iv类场地)S 取值为2.T为结构自振周期,单位为秒.UBC规定的另一种方法为动力法,可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也可以用时程分析法. 反应谱p=25.动力法分析结果按不同结构的规则程度规定底部剪力不得小于静力法结果的一定百分比,不规则结构为100%,一般结构为90%,T如按所给近似公式计算时为80%.加拿大规范与美国规范接近,只是在相当于式(1)的式中多了一个系数.欧洲规范(Earoc~一8,以下简记为EC一8)规定的设计反应谱为:.T:sc1)=?s.『t+:.(鲁一1)]c.T日TTc:Sd(T)=of,?S一(4)sd(T卜.r0.2-c~(5)TDs.(1)=?s—mq[LTDToJl".[睾]一式中:(为以g为单位的设计谱值,=.,S为地基系数,取1.0或0.9,为5%阻尼比时的加速度标准反应谱最大值,取2.5,Tc,T日分别为设计谱值为常数段的上下限,为位移为常量时设计谱段的起始点,取3.0秒,k为设计谱形状系数,取2t3,k.为设计谱形状系数,取5/3,q为结构性能参数,根据结构延性取值,a.是设计地面加速度.按EC一8,口是按地震重现周期475年取用的,和我国规范,美国规范UBC,加拿大等规范一致.地震系数of,=E/^是按相当于基本烈度的地面加速度取用的./}底部剪力F=S.(1)?W=k?W(7)EC一8对考虑延性的系数q的取值作了详细的规定,对水平地震力:々q=qo.kD?kR?k15(8)式中:qo为系数q基本值,示于表1.k.为与延性等级有关的系数,DC瞰】时取1.00,DC[M】时取0.75,DCⅡ时取O.50,DC[H】,DC【Ml和DC[L]分别为高级,中级和低级延性.k为与结构形状有关的系数,规则结构取1.00,不规则结构取0.80k为与结构体形有关的系数,框架体系为1.00.墙或简体体系为,/(25—05..)l,墙或简体均匀布置时为.:∑HI,H,.分别为墙《工程力学》增刊199g年103的高与宽.表1Ec—B的q.:延性系数q的基本值结构形式框架体系5.0等效框架体系5.O复合体系等效墙体体系,带联肢墙5.O等效墙体体系,菲联肢墙4+5结构墙体系带联肢墙5.0非联肢墙4.O简体体系3.5倒摆体系(例如水塔)2.0EC一8对延性等级:DCfH1.DC[MI和DC[LI也作了详组的规定,除了规定各种构造要求之外,还规定必须进行局部延性水准(Localdu~itycriterion)的验算.具体落实到必须满足CCDF标准延性系数(conventionaldll删时factor)的构造和计算要求.对各种新结构,均可规定不同的CCDF的计算和构造要求.希腊新抗震规范,n~ewGreekhaeismicCode1995)的规定和EC一8很接近.设计反应谱即为式(3),(4)和(5).略去了式(6).直接规定q,而不是用式(s).q值最低为带圈梁的砌体结构q=1.5,最高为带偏心支撑的钢框架结掏q=4.0.其他规范不一一列举. 各国抗震规范大都是截面设计所用内力为设防地震动作用下弹性反应乘折减系数l1.__或二.R和q郡是随结构类型构造措施(结构延性)而不同,其值相差可达3倍. Kwq不但如此,由于全面采用能力设计(CapacityDesign)的概念,实际采用的地震力更高.能力设计由ThomasPaulay等人倡导,已被EC一8等规范接受.我国GKI11-89的钢筋混凝土结掏部分实际上也引用了能力设计的概念,体现在各种增大系数tl中.这种增大系数在Bc一8和希腊规范中称为a∞(CapacityDesignCoefficient).例如.希腊规范规定,柱端弯矩为:M.=acDMaco约为1.50uBc规定连接处弯矩增大—3Rw,由此增大了的值决定剪力.应用具有不同q值的抗震规范,在设计中就比较灵活,可根据具体情况取用不同的q值,如钢结构横向采用钢框架,q取3.0,纵向有支撑,需取q为1.0.而非一律预设为3.0.q为3时,对延性要求很高,不是能轻易达到的.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和上海市.104-《工程力学》增刊1998年建筑抗震设计规程,截面验算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按众值烈度取用,是以在基本烈度下结构延性自动得到满足为前提的.如果结构延性因各种原因达不到应有水平(大约相当于q=3.0),实际安全度将会严重不足.总之,采用单一的折减系数并不多见.三,关于大震不倒的讨论接照规范设计的建筑.能否达到预定目标?这是一个对各国所有抗震设计规范都应经常思考,研究的问题.只有经常研究,发现不足予以修改,才能不断进步,逐步加以完着.各国规范都经历了这一个过程.最近,美国,加拿大都在蕴酿把设防水准提高到5O 年内超越概率为2%的地震动,这就是相当于我国的"大震",也就是说要把设防目标从.中震不倒提高到"大震不倒.加拿大还将把地震反应系数分解为两个系数的乘积,这一点下文再分析介绍.这里患对按我国规范设计的结构能否做到"中震不坏,大震不倒作一些分析讨论.抗震设计规范最重要的检验是实际地震震害.按我国89年规范设计的结构经过地震考验的还很少,甚至没有.邢台,海城,唐山地震时,这一规范还未制订,且当时还是6 度区,属非地震区.澜沧,耿马地震灾区结构类型较少,且多未接规范抗震设计.丽江地震8度区有一些砖房和钢筋混凝土结构,达到了"中震可修的目标,其他类型的结构很少,都未经过.大震的考验.因此对上述问题的分析研究需要依靠参考国内外震害,对比其他国家的抗震设计规范和理论分析.国外一些设计规范在近年几次地震中得到了一定的检验.1989年洛马普里塔(LomaPreita)~震的主要经验有两点:<1)软土上的地震动放大效应较以往认识和规范规定高.(2)七十年代以前抗震规范对钢筋混凝土柱抗剪要求过低,导致过早剪切破坏,不能保证柱有足够的变形能力.l994年北蛉(N0r山l姐昏e)地震显示短柱很易破坏.不少钢结构焊缝发生裂缝,表明焊接工艺的规定有待提高.1995年阪神地震暴露出日本抗震工程中的问题高架道路倒塌原瞬也是柱抗剪强度不足导致柱变形能力低.此外,还有不少多层,高层房屋在薄弱层破坏引起倒塌.从这些震害中可以看出我国规范第二阶段抗倒塌计算是很必要的,结构的变形能力或延性是极为重要的.同时也表明各国规范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进.7fr现再将按我国规范计算的地震影响系数和按UBC静力法计算的作一比较,取7 Kw度区.=0.08,Z=0.1,I:1,R=6,同时把UBC的反应谱计算结果一并列在表2.●●《工程力学增刊l998年l05裹2地震影响系数比较计算依据T(s)O.50.81.01.5TJ1l一89I类场地土远震0.049O.0280.0230.016T】l1—89m类场地土远震0.0800,o570.0470.032眦0.0330.023O.0210.016u啪力法,O.O660.0460.O420032UBc反应谱法I类土,O.O42O.O2O0.0180012uBc反应谱法m类土,0.O420.0400.O420.026从表2可以看出,接我国规范算得的结果与UBC静力法算得结果=6时大体相当,尤其在结构自振周期1s以上时更接近.考虑到UBC反应谱法结果需接静力法的底部剪力调高,则和我国规范的结果也是相当的.这里再举一个92层的高层建筑接上海市建筑抗震设计规程DB108—9—92[~1计算结果(因规范设计反应谱最大周期为3s,本建筑基本周期为6.7s,无法应用)和接UBC 计算结果作一比较.接DBIO8—9—92底部剪力法的底部剪力V-35700kN,接振型分解反应谱法V?30200kN,底部弯矩M.6_】3xl0'1?m,按UBC静力法V-28500kN,反应谱法V?28500kN.M=4.95xl0kN?m.现在再分析一下的意义.UBC的R的定义为(图1),,,,,,,,R=:一-=RQY(9),一Wv●W式中C为允许应力设计时的允许剪力系数,C.为结构破坏时达到强度极限时的剪力系数.C为结掏弹性反应剪力系数,C的值与结构材料的屈服强度和延性有关,也和地震f,动时程有关.R=为延性折减系数,即弹性反应折减至屈服强度(不是初始屈服.而LvC是相当于破坏时的屈服强度),R:为过强系数即破坏时的屈服强度与韧始屈服强度之I比,Y=为允许应力系数,即初始屈服强度与设计强度之比.从这里可以清楚地看出,'106-《工程力学》增刊1998年的意义是结构按弹性体系分析结果,除以后进行截面设计,结构实际反应刚好濒于破坏(倒塌).也就是说在设计依据的地震动作用下,结构可以不倒塌或严重破坏.UBC的地震区划是根据50年超越概率10%的地震动,这和我国的基本烈度一致.前面的比较可以看出,在:6时两种规范计算的结果相近.按UBC规范,只能在"中震"不倒.我国规范除对某些建筑要验算"大震不倒"的变形外,认为已可满足大震不倒.是否真能达到"大震不倒"?对这一问题至少是值得进一步深入分析研究的.美,加两国正在蕴酿把设防地震动提高到5O年内超越概率2%水准.在房屋建筑装修,内部设备价格越来越高,结构所占造价的比例越来越低的情况下,提高结构的安全度在经济上可能是合理的.C加拿大准备把R分成和相应的两个系数,前者和结构延性有关,后者与设计应力w取值有关,可以使分析确定和设计时取用更加明确.欧洲规范中系数q的思路是类似的.Cl芭』峨.-e-~l—J驰l—————————一,I—'l———————————_叫图1龉樗反应示意图此外,在GBJ11—89中对"大震不倒验算的规定也尚有待于充实.其中有关弹塑性位移增大系数{和层间弹塑性转角【O.l都是针对剪切型钢筋混凝土框架的研究而规定的.面对我国目前建设的实际发展,还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做,才能适应各种类型的结构.对各类结构变形验算与变形能力的研究是很迫切需要的.●厂季毒.."工程力学》增刊1998年107四,对修改我国抗震设计规范的建议l,按相应于设防烈度的地震动进行地震作用的计算.算得弹性反应后乘以折减系数折减系数视不同的结构类型,不同的构造措施而不同这样可使设计人员对在设防烈度下的结构反应有直观的概念,避免在风荷载控制时误以为地震作用不及风作用危险,也可避免曾发生过的模型试验时以验算用地震动即相当于"小震"地震动输入时的反应判断结构安全与否.更重要的是这样做,可咀使不同结构的可靠度趋于一致.折减系数可咀通过理论分析,即进行结构反应弹塑性时程分析直至破坏和必要的试验咀确定延性折减系数,再根据设计值的取用以决定总的折减系数.对我国目前建造不多的结构形式,可参考国外的一些规定..2,对特别重要的建筑需要保证"大震不倒"的,即用50年超越概率2%的地震动进行设计.3,引入建筑重要性系数,例如可为1.2,1.5,1.8,这样可咀避免一提高就是一度(一倍),幅度太大的缺点.4,我国规范反应谱B=2.25,低于各国规范的2.5,也低于笔者之一所得的数值嘲.世界上已有的强震记录不多,我国的记录更少,依据的资料大致相同,对这一差异宜进一步分析.5,全面应用能力设计的概念,采用增大系数,不仅限于钢筋混凝土结构.在规范中其他一些结构也宜考虑参考文献【l】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鲫11—89,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2】工业与民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I"/l1—78,中国建筑工业出敝社,1979【3】UniformBuildingCode1994,InternationalConf~aceofBuildingOfficials.1994f4】EUROCODE一8.Designprovisionforearthquakeresistanceofs蜘tures.1994嘲NewOreekAsmicCoOe(NEAK1995).1995旧上海市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程,DR108—9』92,1992【7】7Chia-MingUang,EstablishingRor()andcdFactorsforBuildingSeismicProvisions,1Stru cEngASCEV o1.107,No1,Ian,199l,19-28.嘲翁大根,徐植信,海地b(抗震设计反应谱研究,同济大学,1993年l期.【9】条安东等,框架变形验算和变彤能力,』程抗震1986年】2月【10】糸安东等.弱型架层间,尘形能力}r算方法,同济大学,1984年3月。
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计算

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计算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是用来衡量建筑结构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抗力系数。
它是指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承载能力与地震作用引起的应力之间的比值,也即建筑结构所能承受的地震力与其自重之比。
水平地震影响系数的大小取决于结构的性质、土壤条件等因素。
计算水平地震影响系数的最大值需要考虑多个因素。
首先是结构的类型,不同类型的建筑结构对地震作用的响应方式不同,所以其水平地震影响系数也不同。
比如,混合结构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通常较大,而钢结构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相对较小。
其次是建筑结构的刚度和强度。
刚度是指结构抵抗地震力的能力,强度是指结构的应力应变性能。
刚度大的结构能够减小结构变形,降低地震作用对结构的影响,因此其水平地震影响系数较小。
而强度大的结构能够承受更大的地震力,因此其水平地震影响系数较大。
此外,土壤条件也会影响水平地震影响系数的计算。
不同的土壤类型对地震波传播的衰减和反射有不同的影响,从而影响了地震作用对建筑结构的影响程度。
一般来说,软土地基会增大地震作用对建筑结构的影响,因此其水平地震影响系数较大。
最后,建筑物的高度也会影响水平地震影响系数的计算。
建筑物的高度越大,地震作用的振动也会越强烈,因此其水平地震影响系数也会越大。
综上所述,计算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需要考虑结构类型、刚度、强度、土壤条件和建筑物高度等因素。
不同的建筑结构具有不同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而且还会受到外力、地震波传播和结构响应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准确计算水平地震影响系数的最大值是一个复杂而综合性的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进行详细的结构分析和计算。
SATWE前后处理重要参数的控制调整

SATWE前、后处理中重要参数的控制调整一、 前处理的参数(接PM生成SATWE数据):1.振型组合数(计算振型个数)是软件在做抗震计算时考虑振型的数量。
该值取值太小,不能正确反映模型应当考虑的振型数量,使计算结果失真;取值太大,不仅浪费时间,还可能使计算结果发生畸变。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5.1.13-2条规定,抗震计算时,宜考虑平扭藕联计算结构的扭转效应,振型数不宜小于15,对多塔结构的振型数不应小于塔楼的9倍,且计算振型数应使振型参与质量不小于总质量的90%。
一般而言,振型数的多少于结构层数及结构自由度有关,当结构层数较多或结构层刚度突变较大时,振型数应当取得多些,如有弹性节点、多塔楼、转换层等结构形式。
振型组合数是否取值合理,可以看计算书“周期 振型 地震力WZQ.OUT”中的x,y向的有效质量系数是否大于0.9。
具体操作是,首先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及设计经验预设一个振型数计算后考察有效质量系数是否大于0.9,若小于0.9,可逐步加大振型个数,直到x,y两个方向的有效质量系数都大于0.9为止。
必须指出的是,结构的振型组合数并不是越大越好,其最大值不能超过结构得总自由度数。
例如对采用刚性板假定得单塔结构,考虑扭转藕联作用时,其振型不得超过结构层数的3倍。
如果选取的振型组合数已经增加到结构层数的3倍,其有效质量系数仍不能满足要求,也不能再增加振型数,而应认真分析原因,考虑结构方案是否合理。
2.最大地震力作用方向是指地震沿着不同方向作用,结构地震反映的大小也各不相同,那么必然存在某各角度使得结构地震反应值最大的最不利地震作用方向。
设计软件可以自动计算出最大地震力作用方向并在计算书“周期、振型、地震力WQZ.OUT”中输出。
设计人员如发现该角度绝对值大于15度,应将该数值回填到软件的“斜交抗侧力附加地震方向”选项里并重新计算,以体现最不利地震作用方向的影响。
“斜交抗侧力附加地震方向”选项在下列两种情况下使用:1)符合抗震规范5.1.1-2规定,有斜交抗侧力构件,且大于15度,需填入;2)不规则结构,最大地震作用方向绝对值超过15度,需要补充填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