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重、棉纱支数和涤纶丝D的换算
纺织常用公式及克重计算方法[1]
![纺织常用公式及克重计算方法[1]](https://img.taocdn.com/s3/m/21fcb53631126edb6f1a10fd.png)
纺织常用公式及克重计算方法要计算首先要弄清两个公式:1、纱支(英支)也就是我们通常用S表示的,与旦尼尔(用D表示)的换算公式:S=5315/D2、旦尼尔数表示9000米纱线的克数,比如我们经常说的100D就表示9000米纱线的重量为100克。
知道这个以后,再算克重就容易的多了。
举例:40S*40S/133*72 63",133*72表示的就是每英寸经纱和纬纱的根数,63"表示面料的门幅为63英寸。
计算公式:每米经纱用量:133×63×(5315÷40)÷9000×1.1(织缩)=136克,其中织缩根据纬纱粗细及密度不同而有差别,纬纱越粗、越密,织缩也越高。
每米纬纱用理:72×63×(5315÷40)÷9000=70克然后再用每米用纱量乘以纱价,比如40S的精梳纱是25元/公斤,则该面料纱的成本为(136+70)÷1000×25=5.15元然后再加上织造费用,一般箭杆机是3分一纬,即:72*0.03=2.16元该面料的总价则为:5.15+2.16=7.31,其中有的地方就可以四舍五入了。
再说一下弹力面料:一般弹力面料坯布做到72",染色成品门幅仅有48"/50"。
举例说明:40S*40S+40D/133*72 48"/50",此为成品的门幅和经纬密,坯布门幅则要做到72"。
每米经纱用量:133×50×(5315÷40)÷9000×1.1=108克每米纬纱用量:72(纬密)×72(门幅)×(5315÷40)÷9000*1.1=84克72(纬密)×72(门幅)×12(旦数)÷9000=7克,注:40D的氨纶一般换算成12D,70D的氨纶一般换算成25D每米纬纱用量为:84+7=91克简化后的算法:梭织无弹面料:百米经纱用量:门幅*经纱密度*0.065/纱支(kg)百米纬纱用量:门幅*纬纱密度*0.065/纱支(kg)每米用纱量=百米经纱用量+百米纬纱用量)*1000/100(克)克重=每米用纱量/门幅(英寸折成米书)纺织常用单位之间的换算:纺织常用计算公式分为定长制计算公式和定重制计算公式二种。
棉纱支数换算D数的公式

棉纱支数换算D数的公式棉纱支数和D数是衡量棉纱质量的两个重要指标。
支数越高,纱线越细,织造出的面料手感更加柔软细腻;D数越低,纱线的强度和耐磨性越好,面料的质量也更高。
因此,在棉纺织行业中,支数和D数是非常重要的参数,也是生产过程中需要经常进行换算的参数。
本文将详细介绍棉纱支数和D数的定义、计算公式及其换算方法,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两个指标。
一、棉纱支数的定义及计算公式棉纱支数是指每磅棉纱的长度,表示为“支”,单位为英里。
支数越高,表示每磅棉纱的长度越长,纱线越细。
棉纱支数的计算公式如下:支数= (840×L) ÷ W其中,L表示棉纱的长度(英尺),W表示棉纱的重量(磅)。
例如,一磅重的棉纱长度为840英尺,则其支数为1支;如果长度为1680英尺,则支数为2支,以此类推。
二、D数的定义及计算公式D数是指每公斤棉纱的重量,表示为“Dtex”,单位为克每万米。
D数越低,表示纱线的强度和耐磨性越好。
D数的计算公式如下:D数= (W×1000) ÷ (L×9)其中,W表示棉纱的重量(克),L表示棉纱的长度(米)。
例如,如果1公斤的棉纱长度为9000米,则其D数为111.11Dtex。
三、棉纱支数和D数的换算在实际生产中,有时需要将棉纱支数和D数进行换算。
这时,可以根据两者的计算公式进行换算。
棉纱支数和D数的换算公式如下:D数 = (支数×5315) ÷ 纱线密度支数 = (D数×纱线密度) ÷ 5315其中,纱线密度是指每1000米棉纱的重量(克),可以通过称量1000米棉纱的重量来计算。
例如,如果纱线密度为20克每1000米,支数为40支,则其D 数为44.74Dtex;如果D数为50Dtex,纱线密度为25克每1000米,则其支数为26.58支。
总结棉纱支数和D数是衡量棉纱质量的两个重要指标,其计算公式和换算方法在棉纺织行业中应用广泛。
纺织纱线计算公式和换算关系

纺织纱线计算公式和换算关系纺织行业对纱线的计算可分为定长制和定重制两种,下面将重点介绍纱线的定长制与定重制计算公式、换算关系与计算方法,以及公制单位与英制单位的换算关系。
(1)旦尼尔(D):D=g/L*9000其中g为丝线的重量(克),L为丝线的长度(米);(2)特克斯(号数)[tex(H)]:tex=g/L*1000,其中g为纱(丝)的重量(克),L为纱(或丝)的长度(米);(3)分特克斯(dtex):dtex=g/L*10000,其中g为丝线的重量(克),L 为丝线的长度(米)。
(1)公制支数(N):N=L/G,其中G为纱(丝)的重量(克),L为纱(丝)的长度(米);(2)英制支数(S):S=L/(G*840),其中G为丝线的重量(磅),L为丝线的长度(码)。
(1)公制支数(N)与旦尼尔(D)的换算关系:D=9000/N;(2)英制支数(S)与旦尼尔(D)的换算关系:D=5315/S;(3)分特克斯(dtex)与特克斯(tex)的换算关系:1tex=10dtex。
(1)特克斯(tex)与旦尼尔(D)的换算公式:tex=D/9;(2)特克斯(tex)与英制支数(S)的换算公式:tex=K/S(K=590.5);(3)特克斯(tex)与公制支数(N)的换算公式:tex=1000/N;(4)分特克斯(dtex)与旦尼尔(D)的换算公式:dtex=10D/9;(5)分特克斯(dtex)与英制支数(S)的换算公式:dtex=0.1K/S(K=590.5);(6)分特克斯(dtex)与公制支数(N)的换算公式:dtex=100/N;注:本文中K值均取590.5。
(1)公制厘米(cm)与英制英寸(inch)的换算公式:1inch=2.54cm;(2)公制米(m)与英制码(yd)的换算公式:1码=0.9144m;(3)绸缎平方米克重(g/m2)与姆米(m/m)的换算公式:1m/m=4.3056g/m2;(4)绸缎的实际重量与磅重的换算公式:磅重(lb)=米绸重(g/m)*0.9144(m/yd)*50(yd)/453.6(g/yd)。
纺织常用换算公式

∙纺织常用换算公式∙∙纺织常用计算公式分为定长制计算公式和定重制计算公式二种。
定长制计算公式:(1)、旦尼尔(D) =g/L*9000 其中g为丝线的重量(克),L为丝线的长度(米)(2)、特克斯(号数)[tex(H)]: tex=g/L*1000 其中g为纱(或丝)的重量(克),L为纱(或丝)的长度(米)(3)、分特克斯(dtex): dtex=g/L*9000 其中g为丝线的重量(克),L为丝线的长度(米)定重制计算公式:(1)、公制支数(N):N=L/G 其中G为纱(或丝)的重量(克),L为纱(或丝)的长度(米)(2)、英制支数(S):S=L/(G*840) 其中G为丝线的重量(磅),L为丝线的长度(码)2、选择换算公式:(1)、公制支数(N)与旦尼尔(D)的换算公式=9000/N(2)、英制支数(S)与旦尼尔(D)的换算公式=5315/S(3)、分特克斯(dtex)与特克斯(tex)的换算公式:1tex=10dtex(4)、特克斯(tex)与旦尼尔(D)的换算公式:tex=D/9(5)、特克斯(tex)与英制支数(S)的换算公式:tex=K/S K值:纯棉纱K=583.1 纯化纤K=590.5 涤棉纱K=587.6 棉粘纱(75:25)K=584.8 维棉纱(50:50)K=587.0(6)、特克斯(tex)与公制数(N)的换算公式:tex=1000/N(7)、分特克斯(dtex)与旦尼尔(D)的换算公式:dtex=10D/9(8)、分特克斯(dtex)与英制支数(S)的换算公式: dtex=10K/S K值:纯棉纱K=583.1 纯化纤K=590.5 涤棉纱K=587.6 棉粘纱(75:25)K=584.8 维棉纱(50:50)K=587.0(9)、分特克斯(dtex)与公制支数(N)的换算公式:dtex=10000/N(10)、公制厘米(cm)与英制英寸(inch)的换算公式:1inch=2.54cm(11)、公制米(M)与英制码(yd)的换算公式:1码=0.9144米(12)、绸缎平方米克重(g/m2)与姆米(m/m)的换算公式:1m/m=4.3056g/m2(13)、绸缎的实际重量与磅重的换算公式:磅重(lb)=每米绸重(g/m)*0.9144(m/yd)*50(yd)/453.6(g/yd)1)、旦尼尔(D) =g/L*9000 其中g为丝线的重量(克),L为丝线的长度(米)(2)、特克斯(号数)[tex(H)]: tex=g/L*1000 其中g为纱(或丝)的重量(克),L为纱(或丝)的长度(米)(3)、分特克斯(dtex): dtex=g/L*9000 其中g为丝线的重量(克),L为丝线的长度(米)定重制计算公式:(1)、公制支数(N):N=L/G 其中G为纱(或丝)的重量(克),L为纱(或丝)的长度(米)(2)、英制支数(S):S=L/(G*840) 其中G为丝线的重量(磅),L为丝线的长度(码)2、选择换算公式:(1)、公制支数(N)与旦尼尔(D)的换算公式=9000/N(2)、英制支数(S)与旦尼尔(D)的换算公式=5315/S(3)、分特克斯(dtex)与特克斯(tex)的换算公式:1tex=10dtex(4)、特克斯(tex)与旦尼尔(D)的换算公式:tex=D/9(5)、特克斯(tex)与英制支数(S)的换算公式:tex=K/S K值:纯棉纱K=583.1 纯化纤K=590.5 涤棉纱K=587.6 棉粘纱(75:25)K=584.8 维棉纱(50:50)K=587.0(6)、特克斯(tex)与公制数(N)的换算公式:tex=1000/N(7)、分特克斯(dtex)与旦尼尔(D)的换算公式:dtex=10D/9(8)、分特克斯(dtex)与英制支数(S)的换算公式: dtex=10K/S K值:纯棉纱K=583.1 纯化纤K=590.5 涤棉纱K=587.6 棉粘纱(75:25)K=584.8 维棉纱(50:50)K=587.0(9)、分特克斯(dtex)与公制支数(N)的换算公式:dtex=10000/N(10)、公制厘米(cm)与英制英寸(inch)的换算公式:1inch=2.54cm(11)、公制米(M)与英制码(yd)的换算公式:1码=0.9144米(12)、绸缎平方米克重(g/m2)与姆米(m/m)的换算公式:1m/m=4.3056g/m2(13)、绸缎的实际重量与磅重的换算公式:磅重(lb)=每米绸重(g/m)*0.9144(m/yd)*50(yd)/453.6(g/yd)。
纺织重要计量单位及换算

纺织计量单位及换算纺织常用换算公式分为定长制计算公式和定重制计算公式二种。
定长制计算公式:(1)、旦尼尔(D):D=g/L*9000 其中g为丝线的重量(克),L为丝线的长度(米)(2)、特克斯(号数)[tex(H)]: tex=g/L*1000 其中g为纱(或丝)的重量(克),L为纱(或丝)的长度(米)(3)、分特克斯(dtex): dtex=g/L*9000 其中g为丝线的重量(克),L为丝线的长度(米)定重制计算公式:(1)、公制支数(N):N=L/G 其中G为纱(或丝)的重量(克),L为纱(或丝)的长度(米)(2)、英制支数(S):S=L/(G*840) 其中G为丝线的重量(磅),L为丝线的长度(码)2、选择换算公式:(1)、公制支数(N)与旦尼尔(D)的换算公式:D=9000/N(2)、英制支数(S)与旦尼尔(D)的换算公式:D=5315/S(3)、分特克斯(dtex)与特克斯(tex)的换算公式:1tex=10dtex(4)、特克斯(tex)与旦尼尔(D)的换算公式:tex=D/9(5)、特克斯(tex)与英制支数(S)的换算公式:tex=K/S K值:纯棉纱K=583.1 纯化纤K=590.5 涤棉纱K=587.6 棉粘纱(75:25)K=584.8 维棉纱(50:50)K=587.0(6)、特克斯(tex)与公制数(N)的换算公式:tex=1000/N(7)、分特克斯(dtex)与旦尼尔(D)的换算公式:dtex=10D/9(8)、分特克斯(dtex)与英制支数(S)的换算公式: dtex=10K/S K值:纯棉纱K=583.1 纯化纤K=590.5 涤棉纱K=587.6 棉粘纱(75:25)K=584.8 维棉纱(50:50)K=587.0(9)、分特克斯(dtex)与公制支数(N)的换算公式:dtex=10000/N(10)、公制厘米(cm)与英制英寸(inch)的换算公式:1inch=2.54cm(11)、公制米(M)与英制码(yd)的换算公式:1码=0.9144米(12)、绸缎平方米克重(g/m2)与姆米(m/m)的换算公式:1m/m=4.3056g/m2(13)、绸缎的实际重量与磅重的换算公式:磅重(lb)=每米绸重(g/m)*0.9144(m/yd)*50纱、线粗细的表示目前有两种标准:1. 纱、线的粗细以公制号数来衡量,国际上称为(特克斯)TEX制,TEX制是以单位长度纱、线的重量来表示纱、线的细度。
纺织常用公式及克重计算方法[1]
![纺织常用公式及克重计算方法[1]](https://img.taocdn.com/s3/m/73aff28d52d380eb63946d60.png)
纺织常用公式及克重计算方法要计算首先要弄清两个公式:1、纱支(英支)也就是我们通常用S表示的,与旦尼尔(用D表示)的换算公式:S=5315/D2、旦尼尔数表示9000米纱线的克数,比如我们经常说的100D就表示9000米纱线的重量为100克。
知道这个以后,再算克重就容易的多了。
举例:40S*40S/133*72 63",133*72表示的就是每英寸经纱和纬纱的根数,63"表示面料的门幅为63英寸。
计算公式:每米经纱用量:133×63×(5315÷40)÷9000×(织缩)=136克,其中织缩根据纬纱粗细及密度不同而有差别,纬纱越粗、越密,织缩也越高。
每米纬纱用理:72×63×(5315÷40)÷9000=70克然后再用每米用纱量乘以纱价,比如40S的精梳纱是25元/公斤,则该面料纱的成本为(136+70)÷1000×25=元然后再加上织造费用,一般箭杆机是3分一纬,即:72*=元该面料的总价则为:+=,其中有的地方就可以四舍五入了。
再说一下弹力面料:一般弹力面料坯布做到72",染色成品门幅仅有48"/50"。
举例说明:40S*40S+40D/133*72 48"/50",此为成品的门幅和经纬密,坯布门幅则要做到72"。
每米经纱用量:133×50×(5315÷40)÷9000×=108克每米纬纱用量:72(纬密)×72(门幅)×(5315÷40)÷9000*=84克72(纬密)×72(门幅)×12(旦数)÷9000=7克,注:40D的氨纶一般换算成12D,70D的氨纶一般换算成25D每米纬纱用量为:84+7=91克简化后的算法:梭织无弹面料:百米经纱用量:门幅*经纱密度*纱支(kg)百米纬纱用量:门幅*纬纱密度*纱支(kg)每米用纱量=百米经纱用量+百米纬纱用量)*1000/100(克)克重=每米用纱量/门幅(英寸折成米书)纺织常用单位之间的换算:纺织常用计算公式分为定长制计算公式和定重制计算公式二种。
支数换算

纺织常用计量单位及换算1、纺织常用计算公式分为定长制计算公式和定重制计算公式二种。
定长制计算公式:(1)、旦尼尔(D)=g/L*9000 其中g为丝线的重量(克),L为丝线的长度(米)(2)、特克斯(号数)[tex(H)]: tex=g/L*1000 其中g为纱(或丝)的重量(克),L为纱(或丝)的长度(米)(3)、分特克斯(dtex): dtex=g/L*9000 其中g为丝线的重量(克),L为丝线的长度(米) 定重制计算公式: (a)、公制支数(N):N=L/G 其中G为纱(或丝)的重量(克),L为纱(或丝)的长度(米) (b)、英制支数(S):S=L/(G*840) 其中G为丝线的重量(磅),L为丝线的长度(码)2、选择换算公式:(1)、公制支数(N)与旦尼尔(D)的换算公式D=9000/N ,如化纤的单位是D,那么D数X公制支数=9000,150D=9000/150=60N (2)、英制支数(S)与旦尼尔(D)的换算公式D=5314/S ,如化纤的单位是D,那么D数X英支支数=5314,150D=5314/150=35.4S(3)、分特克斯(dtex)与特克斯(tex)的换算公式:1tex=10dtex(4)、特克斯(tex)与旦尼尔(D)的换算公式:tex=D/9(5)、特克斯(tex)与英制支数(S)的换算公式:tex=K/S K值:纯棉纱K=583.1 纯化纤K=590.5 涤棉纱K=587.6 棉粘纱(75:25)K=584.8 维棉纱(50:50)K=587.0(6)、特克斯(tex)与公制数(N)的换算公式:tex=1000/N(7)、分特克斯(dtex)与旦尼尔(D)的换算公式:dtex=10D/9(8)、分特克斯(dtex)与英制支数(S)的换算公式: dtex=10K/S K值:纯棉纱K=583.1 纯化纤K=590.5 涤棉纱K=587.6 棉粘纱(75:25)K=584.8 维棉纱(50:50)K=587.0 (9)、分特克斯(dtex)与公制支数(N)的换算公式:dtex=10000/N(10)、公制厘米(cm)与英制英寸(inch)的换算公式:1inch=2.54cm(11)、公制米(M)与英制码(yd)的换算公式:1码=0.9144米(12)、绸缎平方米克重(g/m2)与姆米(m/m)的换算公式:1m/m=4.3056g/m2(13)、绸缎的实际重量与磅重的换算公式:磅重(lb)=每米绸重(g/m)*0.9144(m/yd)*50(yd)/453.6(g/yd).纯棉纱公英制支数的关系:公制支数=1.715英制支数(英制支数的回潮率为9.89%)英制支数=0.5831公制支数(公制支数的回潮率为8.5%)。
纱线换算公式

(9)、分特克斯(dtex)与公制支数(N)的换算公式:dtex=10000/N
(10)、公制厘米(cm)与英制英寸(inch)的换算公式:1inch=2.54cm
(11)、公制米(M)与英制码(yd)的换算公式:1码=0.9144米
(12)、绸缎平方米克重(g/m2)与姆米(m/m)的换算公式:1m/m=4.3056g/m2
(13)、绸缎的实际重量与磅重的换算公式:磅重(lb)=每米绸重(g/m)*0.9144(m/yd)*50(yd)/453.6(g/yd)
(5)、特克斯(tex)与英制支数(S)的换算公式:tex=K/S K值:纯棉纱K=583.1 纯化纤K=590.5 涤棉纱K=587.6 棉粘纱(75:25)K=584.8 维棉纱(50:50)K=587.0
(6)、特克斯(tex)与公制数(N)的换算公式:tex=1000/N
(7)、分特克斯(dtex)与旦尼尔(D)的换算公式:dtex=10D/9
(3)、分特克斯(dtex): dtex=g/L*9000 其中g为丝线的重量(克),L为丝线的长度(米)
定重制计算公式:
(1)、公制支数(N):N=L/G 其中G为纱(或丝)的重量(克),L为纱(或丝)的长度(米)
(2)、英制支数(S):S=L/(G*840) 其中G为丝线的重量(磅),L为丝线的长度(码)
纺织常用计算公式分为定长制计算公式和定重制计算公式二种。
定长制计算公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克重、棉纱支数和涤纶丝D的换算
要计算首先要弄清两个公式:
1、纱支(英支)也就是我们通常用S表示的,与旦尼尔(用D表示)的换算公式:S=5315/D
2、旦尼尔数表示9000米纱线的克数,比如我们经常说的100D就表示9000米纱线的重量为100克。
知道这两点,理解公式就很容易了。
举例:40S*40S/133*72 63",133*72表示的就是每英寸经纱和纬纱的根数,63"表示面料的门幅为63英寸。
计算公式:
每米经纱用量:133×63×(5315÷40)÷9000×1.1(织缩)=136克,其中织缩根据纬纱粗细及密度不同而有差别,纬纱越粗、越密,织缩也越高。
每米纬纱用理:72×63×(5315÷40)÷9000=70克
然后再用每米用纱量乘以纱价,比如40S的精梳纱是25元/公斤,则该面料纱的
成本为(136+70)÷1000×25=5.15元
然后再加上织造费用,一般箭杆机是3分一纬,即:72*0.03=2.16元
该面料的总价则为:5.15+2.16=7.31,其中有的地方就可以四舍五入了。
梭织弹力布克重及价格的计算方法
大家先看一下,纬弹布的原理与此相同。
一般弹力面料坯布做到72",染色成品门幅仅有48"/50"。
一般坯布上机门幅与成品门幅比例在:1.44~1.48:1,具体要看织物是平纹、斜纹还是缎纹。
也有厂家为了偷工减料故意将上机门幅减少的。
举例说明:40S*40S+40D/133*72 48"/50",此为成品的门幅和经纬密,坯布门幅则要做到72"。
每米经纱用量:133(成品经密)×50(成品门幅)×(5315÷40)÷9000×1.1=108克
每米纬纱用量:72(纬密)×72(门幅)×(5315÷40)÷9000*1.1=84克
72(纬密)×72(门幅)×12(旦数)÷9000=7克,注:40D的氨纶一般换算成12D,70D的氨纶一般换算成25D
每米纬纱用量为:84+7=91克
不过,理论总是和实际会有些差距,一般来说,克重还是以测量成品为准,因为这个误差在量大的时候就会很明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