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扎菲对于利比亚 过大于功一辩

合集下载

卡扎菲一个人的战争

卡扎菲一个人的战争

卡扎菲:一个人的战争作者:侯隽来源:《中国经济周刊》2011年第12期“所有的利比亚人都已经团结起来了。

无论男人还是女人,我们都给他们发放了武器与炸弹。

你们将寸步难行,你们绝对不会在这片土地上站稳脚跟……”3月20日,著名的欧麦尔·穆阿迈尔·卡扎菲(Omar Mouammer al Gaddafi)再一次向他的人民发布演说,号召利比亚全体人民武装起来打赢这场由“新纳粹”挑起的“长期战争”。

当地时间3月20日凌晨,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上空战机轰鸣,美、法、英等多国联军向利比亚发起军事打击。

此时,距离2003年伊拉克战争刚好8周年。

在多国部队的狂轰滥炸下,毁誉参半的卡扎菲,贝都因游牧部落之子,著名的帐篷领袖,正面临执政利比亚42年以来最严重的挑战,他再一次站在历史的节点上。

但是,这一次,他会变得一无所有吗?“他不明白,世界已经变了”“你们给我提供了一个历史性机遇,让我负责一场风靡全球的革命,让我可以对抗你们、打败你们,我们正在为打一场光荣的持久战做准备!”和以往一样,这位曾以通讯排长身份发动政变,成功掌控了一个国家的昔日少尉,即使面对战争威胁仍毫不示弱。

但是,和以往不同的是,这次他不但面临多国部队的飞机导弹,还要头痛尚未被击溃的反对派武装。

位于地中海南岸的利比亚,与埃及、苏丹、阿尔及利亚和突尼斯等国相连,战略位置重要,其海岸是中东石油运输到西欧、美国的必经之路,这曾使它在历史上先后沦为意大利、英国、法国等国的殖民地,直到1951年12月宣告独立。

1969年,卡扎菲通过青年军官政变上台执政,并独掌大权至今。

多年来,卡扎菲从排长到总理,再到“总人民委员会总秘书处总秘书”的人生历程中,一直生活在与西方国家周旋的夹缝之中。

进入21世纪,他以赔偿“洛克比空难”的姿态回归国际主流社会,凭借着独有的政治幽默感和利比亚的巨大石油储备,风头日劲。

一方面他很善于争夺视线,比如每次出行,卡扎菲都会带上一群美女保镖;普京来了,卡扎菲照样在帐篷里接待;身穿一套牛奶巧克力色的绸缎套装,加上黑色贝雷帽以及非洲轮廓的胸针,让各国外交官们忍受了他在联合国长达100分钟的演说……在他抢足风头的背后,利比亚近年来的内外形势非常不利,尤其经济一直没有多大改善。

卡扎菲倒下了 但精神永存

卡扎菲倒下了  但精神永存

卡扎菲倒下了但精神永存在世界舆论的聚光灯下,我们得知卡扎菲走了,永远的走了……他的走使有的人为之欢呼雀跃、有的人为之扼腕叹息。

但无论你是哪一种,我都想对你说:“卡扎菲虽然倒下了,但他的某些精神还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一、不畏强敌敢于斗争的精神利比亚只不过是非洲的一个小国、弱国,而美法英则均是强国、北约则是当今世界最强的军事组织。

就是在这样一个实力极不对等、力量天壤之别的条件下,利比亚战争爆发了。

卡扎菲面对的严峻形势还不止如此,反对派的军事打击,国际社会的孤立少援,更是使卡扎菲雪上加霜。

就是在这样极其恶劣的环境下,卡扎菲没有胆怯、没有犹豫,毅然决然的拿起了武器,向侵略者向敌人发出了一声声怒吼……试问当今世界又有几人敢如此呢?他这种不畏强敌敢于斗争的精神拿到不值得我们学习吗?二、不屈不挠勇于斗争的精神利比亚战争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卡扎菲进攻阶段;第二阶段双方相持阶段;第三阶段卡扎菲防御阶段。

在第一阶段,北约刚刚介入卡扎菲力量相对较强,处于攻势勇于斗争是理所当然的。

在第二阶段,卡扎菲力量部分被击毁,反对派有所壮大,战争处于相持阶段。

此时西方国家和非盟都承诺,只要卡扎菲下台愿意为其提供第三国进行政治庇护。

此时的卡扎菲可以说可战可和,也掌握着主动权,但是他没有被政治庇护所动摇,依然坚持战斗。

在第三阶段,北约的空袭持续不断,反对派的实力大增,艾季达比耶、米苏拉塔、扎维耶等重要城市相继失守,部分部属纷纷叛逃,卡扎菲更是不得不放弃首都的黎波里,退守苏尔特。

此时的卡扎菲可以说是大势已去,战败是迟早的事,俄罗斯也出面斡旋,并承诺只要下台可以保证卡扎菲及家人的人身安全不受伤害,但他没有被失败所吓倒,他仍然坚持战斗。

在这场持续近九个月的战争中,他没有被敌人的坚船利炮所吓倒,更没被敌人的威逼利诱所动摇。

试问芸芸众生当中,又有多少国家的领导人有如此的勇气呢?他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去学习吗?三、不怕牺牲视死如归的精神利比亚战争进入到最后阶段时,卡扎菲的最后阵地苏尔特成了一座孤城,卡扎菲可以说是四面楚歌,也许他可以组织一支精兵强将进行从地面突围,也许他可以组织一支精英空中小分队从空中逃脱,也许他可以向西方投降,也许……只要他选择其中之一,或许就可以与死神擦肩而过,但他没有,他坚持到了最后一刻、战斗到了最后一秒。

卡扎菲执掌利比亚42年,在欧美的联合打击下终于倒台,谈谈其失败的原因及教训

卡扎菲执掌利比亚42年,在欧美的联合打击下终于倒台,谈谈其失败的原因及教训

2、卡扎菲执掌利比亚42年,在欧美的联合打击下终于倒台,谈谈其失败的原因及教训。

(不少于1000字)参考答案:一、失败的原因(1)政府军在首都防备软弱卡扎菲政府军在的黎波里的军事防备非常软弱,远不如外界想像的那样强大。

此前一些军事分析家认为,在反政府武装打到的黎波里之后,卡扎菲军队会殊死抵抗,甚至会开始打出发射导弹等这样的王牌。

但是事实并非如此。

(2)民众对卡扎菲不够忠实卡扎菲政府军和民众对卡扎菲的忠诚度看来也没有外界想像的那么高。

早在西方开始军事打击利比亚之初,卡扎菲就打开军火库,向民众发放武器,希望全民皆兵,以供日后抵抗反对派武装之需。

现在看来,不但守卫首都的卡扎菲政府军抵抗无力,民众也未对反政府武装作有效抗击。

(3)外源支持让反对派渐占上风由于外界源源不断的支持,利比亚反政府武装在力量上逐渐取得了上风,并于近日对的黎波里成功进行了包围,切断了的黎波里的政府军与外界的联系。

(4)北约连续轰炸首都关键目标北约强化了对的黎波里的轰炸,连续轰炸了这座城市的多个关键目标。

这对反政府武装显然是有力的配合和支持。

在北约的打击之下,位于的黎波里的政府军在军事联络、调兵遣将等方面都受到严重掣肘。

(5)政治军事等多个因素共同作用从宏观角度而言,的黎波里迅速陷落是今年以来卡扎菲在政治、经济、军事和人心向背等方面迅速衰落的一个必然后果。

二、教训:要善待人民,尊重人权,(1)不能把枪口对准自己的人民反卡扎菲的示威者当中,有很多中产,专业人士,学者,甚至是富有的商人。

在这些国家,这些人算得上是既得利益者,至少那些商人都承认,如果你不和政府保持密切的关系,你根本不可能在这里地方做生意。

那么,这些人,为何站出来?他们更期待一个真正有能力的政府,可以推动国家向前,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倒退。

(2)经济发展成果要全民共享利比亚这个国家,每天出口一百六十万桶石油,只是,这些财富,并没有让大部分的民众体会到,和人均GDP数字不相称的真实生活,严重缺乏的基本公共服务,残旧的市政建设,不管是这些家庭,还是走在东部的这些城市,无法相信,这是一个称得上富得流油的国家。

解读卡扎菲

解读卡扎菲

解读卡扎菲卡扎菲,前任利比亚实际最高领导者,1969年9月1日,领导“自由军官组织”推翻亲西方的伊德里斯王朝,并建立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执政长达42年。

2011年2月初,受到埃及、突尼斯革命的影响,利比亚内战爆发。

10月20日,卡扎菲在其家乡苏尔特被捕后因伤重死亡。

卡扎菲独掌大权40多年,在西方国家领导人眼中,其行为怪异,难以琢磨,不受约束,不时语出惊人。

人的行为是由心理支配的,卡扎菲的特立独行,举止无常,其实是他内心的反映, 是他的心理活动与个性的表露。

“奇装异服”的行为及其反映出的个性卡扎菲的衣着风格独特,他可谓是一个“时尚潮男”。

平时,他喜欢穿传统的阿拉伯大袍,夏天穿白色长袍,这种长袍宽大透风,穿起来非常舒服。

冬天,他有时戴上用呢子缝制的带有风帽的金色斗篷,起到御寒挡风的作用。

有时,他穿着红绸衬衫和蜥蜴皮的拖鞋会见客人,显示出十足的现代派。

而出席正式场合的衣饰则相当考究,有时他穿着穗带的白色海军装,并佩戴几排奖章,显得威风凛凛;有时穿着一套别致的国家元首服,显得庄重大方;有时穿着装有复杂拉锁和纽扣的跳伞服,显得轻松浪漫。

按照心理学的理论,当客观事物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时,人脑就产生了反应,一般来说,洪亮的声音、鲜艳的色彩、突出的标志等都会引起人为的注意,使人们清晰地感觉到这些事物。

卡扎菲曾自豪地说:“无论我穿何种服装,都会流行开来。

”这恰恰显示出他极欲吸引别人对他的关注。

一般来讲,每个人在社会中都是通过不同的方法和途径来表现自己的个性特征,总是希望在他人心目中形成“自我”。

人的行为都是为了满足某种需要,也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

而支配人们行为的需要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当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以后就会产生更高层次的需要。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就把人类的需要按其重要性和产生次序分为五个层次,第一层.生理需要,它是个人生存的基本需要。

第二层,安全需要,包括心理上与物质上的安全保障。

第三层,社交需要,人是社会的一员,需要友谊和群体的归宿感,人际交往需要彼此同情、互助和赞许。

关于利比亚战争的成因与思考

关于利比亚战争的成因与思考

学术研讨Academic research■ 王伟华关于利比亚战争的成因与思考2011年3月19日,北约组织开始谋划空袭利比亚,当时俄罗斯和中国选择了弃权。

2011年3月20日凌晨,美国、法国、英国、加拿大、意大利、比利时、荷兰、丹麦、挪威以及卡塔尔组成多国联军发动利比亚空袭,拉开利比亚战争序幕。

德国虽然弃权,但在阿富汗策应北约的军事行动。

利比亚战争的起因还是有深刻的历史原因的,总的来说有两个原因:一是利比亚内乱;二是利比亚主要是生产石油,还蕴藏着大量的天然气,这成为了多国部队攻打利比亚的主要原因。

为此,本文就利比亚战争的成因与思考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第一个原因是利比亚内乱。

利比亚的内乱主要是由于其国家总统卡扎菲的专制统治,这种专制统治实际是封建君主式的。

卡扎菲统治利比亚长达40年,财富并没有使这个国家成为富强发达的国家,相反,民众和统治者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各个部落之间的冲突日渐明显,利比亚日益成为全世界贪污腐败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

作为一个原油产量占全球份额2%的国家,利比亚所创造的石油财富并没有惠及其600万人口。

利比亚人民对卡扎菲政府已经失去了信任,卡扎菲也得不到本国人民的支持,因为卡扎菲政府既无法给老百姓经济实惠,又不能维持国内和平,无法给人民安全保障。

利比亚国内的冲突和冲突已经惊扰了全球石油市场,国际油价跃升到两年多以来的最高水平。

卡扎菲在1969年的一场军事政变中掌权后,依靠武力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他还迁都至的黎波里,将利比亚的政治重心向西转移。

其政权对东部基本上是不管不问,尽管利比亚的很多石油财富都在那里。

卡扎菲还利用了部族之争维持了统治,并将自己的部族提拔到很重要的岗位,这样就使政治对手失去了支持基础和威信。

不仅如此,利比亚政府还经常公开地处决那些反对他的政治活动家,然后在国家电视台上反复播放处决过程的画面。

卡扎菲政府垄断一切,唯我独尊,拒绝民主,不给本家族或本利益集团以外的人和集团任何机会。

大数据算法代替人类决策利大于弊VS弊大于利辩论赛 反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

大数据算法代替人类决策利大于弊VS弊大于利辩论赛 反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

大数据算法代替人类决策利大于弊VS弊大于利辩论赛反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反方辩词一辩:尊敬的评委、各位观众,我代表反方,就“大数据算法代替人类决策利大于弊”这一命题发表我的看法。

首先,我们不得不承认,大数据算法确实有其优势,能够在短时间内处理大量信息,快速做出决策。

但是,我们也不能忽略其缺陷,大数据算法并不是万能的,其决策往往是基于历史数据的分析,而历史数据并不一定能完全预测未来的情况。

其次,大数据算法虽然能够提高决策的效率,但是却无法代替人类的判断力和智慧。

人类有着自己的思考方式,能够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考虑到更多的因素,作出更加全面、科学的决策。

最后,我们需要认识到,大数据算法的应用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如果算法出现了错误,其决策可能会对社会、经济等方面造成严重的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谨慎地使用大数据算法,不能过度依赖它。

综上所述,我认为,虽然大数据算法在某些方面有其优势,但是仍然无法完全取代人类的决策能力,其应用也需要谨慎对待。

反方辩词二辩:尊敬的评委、各位观众,我代表反方二辩,就“大数据算法代替人类决策利大于弊”这一命题发表我的看法。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大数据算法的应用已经渗透到了各个领域,其优势已经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大数据算法能够帮助企业做出更加准确的销售预测,为政府部门提供更加科学的决策依据,为医疗行业提供更加精准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其次,大数据算法的优势还在于其能够帮助人类发现更多的信息和规律。

在人类无法察觉的细节中,大数据算法能够挖掘出更多的信息,为人类决策提供更加准确的依据。

最后,我们需要认识到,大数据算法的应用也需要不断地完善和优化。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大数据算法的应用也将变得更加精密和准确。

综上所述,我认为,大数据算法代替人类决策的利大于弊,其应用已经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也需要不断地完善和优化。

反方辩词三辩:尊敬的评委、各位观众,我代表反方三辩,就“大数据算法代替人类决策利大于弊”这一命题发表我的看法。

袁世凯过大于功的一辩稿

袁世凯过大于功的一辩稿

袁世凯过大于功的一辩稿最近观看了袁世凯的视频,心中小有感想。

袁世凯是辛亥革命时期的著名历史人物,史学界对他的千秋功罪在总体上已有所定论。

但是总体上的定论并不能代替具体问题的分析和判断。

辛亥革命前期的袁世凯是否罪大恶极、无功可言?历史疑点武昌起义后短短半年,袁世凯由在野官吏一变成为清廷内阁总理,又一变成为民国总统。

袁世凯作为北洋军阀的头子,他是慈禧之后毛泽东之前对中国影响最大的一位历史人物。

在他的新政里到底对我中华有什么样的影响呢?他的存在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呢?先来谈谈他的功绩吧!他是早期的名族英雄,以小钦差的身份,做当时中国的附属国朝鲜的监国,抗日反帝。

年仅23岁的袁世凯,任庆军营务处,几乎一手戡平1882年朝鲜在日本暗中煽动下的兵变,稳定朝鲜政局,朝野众口称赞。

为朝鲜练军4000人以自卫(后朝鲜亲军增至5500人,由袁世凯一手训练,用德式操法、欧美配备,当时中国还没有这样的军队,韩王阅兵后大为赞赏,要封袁世凯为全国陆军大统领),整理朝鲜财政以自给,于1884 年临机应变、独排众议,镇压朝鲜亲日派勾结日本人发动的政变,第二次将日本势力逐出朝鲜。

他是中国现代军队的创始人。

1895年袁世凯在小站易原“定武军”为“新建陆军”,兵员增至7000人,步骑炮工辎俱全,借用洋教员,并择优用段祺瑞、冯国璋等人,文员则有徐世昌等人,以德国模式训练出中国第一支现代化部队,全国瞩目。

后以此为基础,逐渐练出一支精锐的、现代化的国防陆军,有名的北洋六镇镇,以及与这支国防军有关的各项措施,如“保定军官学堂”、“军械学堂”等,都是袁世凯一手创办。

袁世凯更拟订全国征兵方案,并由朝廷饬令各省兴办陆军小学,依次递升至陆军大学,最高目标是为大清帝国练出36镇现代化的”常备军“。

他的军官后来成了”军阀“,可是,一个国家政治不上轨道,哪一个大军官不是军阀呢?政治上轨道,他们不都是国防精兵吗?这其中的各种不都是袁世凯所做出的贡献么?然而就算是他也避免不了会有与历史潮流有着背道而驰的时候。

利比亚战争中各国行为的评价(共5则)

利比亚战争中各国行为的评价(共5则)

利比亚战争中各国行为的评价(共5则)第一篇:利比亚战争中各国行为的评价从国际法角度分析利比亚战争中的各国在步入了2012年后再说2011年的事,听着可能感觉有点过时。

但是,我想2011年发生的利比亚战争应该仍留有余温吧。

藉此,运用所学的国际法知识浅谈我对利比亚战争的一些看法。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利比亚战争。

2011年3月19日,美军实施“奥德赛黎明”行动,位于地中海的导弹驱逐舰巴里号向利比亚发射战斧式巡航导弹。

美军在这次行动中共发射了110多枚战斧导弹。

一场由利比亚本国人民引发的利比亚骚乱,经过一个多月的演变,自北京时间2011年3月20日0:45,演变成了法美英主导的多国部队与利比亚的利比亚战争。

在这场利比亚战争中,我们也许无权评价谁对谁错。

但是,我能首先肯定利比亚的国家基本权利受到了侵犯。

国家作为国际社会的基本成员,享有着一些根据其主权所固有的基本权利。

在国际法上,一般认为,国家的基本权利应包括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和管辖权。

这些权利既是主权所派生的,也是主权内容的具体化和体现,更是国家作为国际人格者在习惯上享受的权利。

对于利比亚来说,这只是一场由于其总统卡扎菲的专制统治以及受到近年来席卷中东地区的抗议浪潮的影响而引起的内乱,是属于一国政事。

利比亚作为一个具有国际人格的独立主权国家,其拥有着神圣的独立权。

这种独立权是国家主权在外交关系上的体现,是国家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处理本国事务而不受外来控制和干涉的权利。

但是,以法美英为首的多个国家却为了各自国家的利益纷纷出兵利比亚,插手利比亚的内乱,使得这场内乱演变成一国对多国的战争。

明显的,以法英美为首的多个国家的行为损害了利比亚这个独立主权国家的自主权,同时也是对利比亚国家作为国际主体的国际人格的一定程度上的否定。

其中,尤其是法国,该国以其曾是利比亚宗主国的身份为借口,觉得其有义务要管利比亚的内乱。

这根本就是个完全站不住脚的憋足的借口。

利比亚已经独立了几十年,完全是个独立的主权国家了,跟法国这个曾经的宗主国根本是一点关系都没有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谢谢主席,各位观众,对方辩友,大家好。

我们不否认卡扎菲对利比亚经济有一定贡献,但是评价一个历史人物,不能脱离特殊的历史环境和社会环境,下面我将从卡扎菲的发家史、执政史、垮台史三个阶段一一阐述卡扎菲如何过大于功。

首先来看,卡扎菲如何上台。

1969年卡扎菲发动政变,推翻伊德里斯王朝,成为利比亚最高领导人。

上台伊始,不管是普通民众还是知识分子都对民主自由的明天抱有很大幻想!但卡扎菲却迅速褪变为一位独裁者。

送走一位平庸的昏君,却迎来了一位专横的独裁者,这对利比亚又有何实际意义呢?
其次,我们看卡扎菲如何统治利比亚。

政治上,卡扎菲实行独裁专政,迫害反对人士。

公开绞死游行示威的学生。

使用警察特务实施恐怖统治,据报道约有10%的利比亚人为卡扎菲领导的革命委员会从事监视工作。

经济上,利比亚人均收入虽名列非洲前茅,但相较于同是石油输出国的阿联酋简直天上地下。

而且石油收入中很大一部分进入了卡扎菲家族的腰包,卡扎菲生前在全世界的总资产超过了2000亿美元,平均每个利比亚人可以摊到3万美元。

教育文化方面,虽说利比亚教育免费,但教育水平不高,大多数学校没有图书馆,教育内容过时。

更重要的是,卡扎菲直接控制教育体系,强迫学习他自己所谓的著作《绿皮书》。

这样一个把国家当做自己的财产,把人民当做自己的奴役,如何不是过大于功呢?
最后,看卡扎菲苦心经营42年的大厦如何在短短的数月里轰然倒塌。

一位俄国特使说道“卡扎菲向人民射出第一颗子弹后就失去了合法性。

”2月16日,“雇佣军开枪”、“战斗机轰炸平民”、等信息从半岛电视台传出。

还有什么比轰炸自己民众的暴君更可恶!最终,10月20日,卡扎菲在苏尔特被捕身亡。

卡扎菲迅速倒台不正体现了利比亚人民的忍无可忍,奋起反抗吗?
回顾卡扎菲的一生,不能不说其是一个强人、狂人,特立独行,敢于对抗西方世界。

但是他对内独裁高压,攫取大量财富,对外公然支持恐怖分子,制造骇人听闻的洛克比空难,这一切早已让他成为利比亚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的公敌,失败的命运早已不可避免。

功过是非不早已在利比亚人民的选择里昭然若揭了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