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比亚新闻发言人下落
2013-2014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 第134套)

平三中2013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说明:本卷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总分为120分,试卷共3页。
一、基础知识运用(22分)1、下列加点词读音全对的是()(3分)A.龟.裂jūn 浸渍.zì逶迤..wēi yí沐猴而冠.guānB.螫.针shì栏楯.(shǔn) 倜傥..tìtǎng 狼奔豕.突 shǐC.修葺.qì玉醅. pēi 缂.丝kè周公吐哺.pǔD.濒.临bīn裨.将bì缧绁..léi xiè虚与委蛇.yí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A.甄别腥红亲和力声名鹊起B.迂腐乔迁舶来品两全齐美C.福祉喝彩挖墙角甘之如饴D.真谛整饬明信片共商国是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3分)A.这起发生在辽宁省葫芦岛市的行政复议案,一波三折,扑朔迷离....,不仅把当事人折腾得筋疲力尽,而且折射出依法行政的尴尬与艰难。
B.当年他独闯上海,身无长物....,是凭借着过人的毅力与吃苦精神创下这份家业的。
C.商会期间,代表、委员们对驻地工作人员具体而微....的服务十分满意,几位代表从某酒店的大堂前走过,在他们身边的墙壁上贴满了写给酒店的感谢信。
D.作为一位德高望重的科学家,他是那样严谨,但又是那样谦逊,那样和蔼,在他的言语中听不到“你应该”或“你不应该”之类的话,让人如坐春风....。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2011年8月14日,中国海军“瓦良格”号航母平台于上午大约10时许从试验海域回到大连,至此,我国航母平台首次出海航行试验顺利结束。
B.10月13日,广东佛山年仅两岁的小悦悦被两辆车相继碾压,18名路人先后路过但都视而不见,最后一名拾荒阿姨发现后施以援手,但终因伤势过重而去世。
C.10月20日,根据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新闻发言人证实,卡扎菲在其家乡苏尔特被捕后因伤重不治身亡,另外,卡扎菲的三个儿子中有两个已经死亡。
2014年苏教版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2014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1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锁钥.(yuè)渐染.(jiān)靡.费(mí)应.届生(yìng)B.徇.私(xùn)巷.道(xiàng)翩.跹(piān)量.入为出(liàng)C.揶.揄(yé)铜臭(..xiù)佣.人(yōng)囿.于成见(yòu)D.画帖.(tiè)亲.家(qìng)溃.脓(kuì)病入膏肓.(huāng)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教育改革是项复杂的工程,既需要像中医治病一样辨证论治、综合治疗,否则就会顾此失彼;同时又需要像西医一样精准用药、直达病灶,否则就会怡误生机。
B.职业教育是与经济接合最为紧密的一种教育类型,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
C.近日,财新《新世纪》周刊揭开了达芬奇家倶“造假门”的序幕。
这让公众把视线重新拉到最初揭开“达芬奇密码”的央视《每周质量报告》记者李文学身上。
D.不断壮大的地方财政收入,科学的支出安排,使得财政预算得到较好执行,也进一步加大了民生保障等方面的投入。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①孔繁森同志为我们各级领导了一面廉洁奉公、一心为民的旗帜。
②出发前个人要准备好生活品。
③这条铁路一旦修成,将全国九个省、市,成为又一条南北大动脉。
A.树立必需贯穿B.树立必需贯串C.竖立必须贯穿D.竖立必须贯串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邻里之间的是非大多是由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屑小事引起的,不必寻根究底....,你们还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吧。
B.身处春秋鼎盛....的时代,我们这些身强体壮的青年应该奋发有为,积极向上,刻苦学习,为国家和社会多作贡献。
卡扎菲之死

利比亚
• 利比亚(阿拉伯语: ,英语:Libya)是一个北 非国家。位于地中海南岸,与埃及、苏丹、乍得、 尼日尔、阿尔及利亚和突尼斯相邻。除沿海地区 及南部山区外,该国大部分均为沙漠。利比亚战 略位置重要,并为产油国,曾使它成为欧洲各国 重要的贸易伙伴。但因过去的卡扎菲政权和西方 矛盾重重,使其在政治上被西方国家排斥。2011 年8月下旬,反对派武装攻入首都的黎波里,卡扎 菲政权垮台。中国政府已承认利比亚全国过渡委 员会的合法性,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亦已获得 联合国合法席位。
奥马尔·穆阿迈尔 卡扎菲 奥马尔 穆阿迈尔·卡扎菲 穆阿迈尔
• 奥马尔·穆阿迈尔·卡扎菲(1942.6.7- 2011.10.20),前利比亚最高领导人,曾 领导“自由军官组织”,为利比亚1969年9 月1日革命的精神领袖,推翻了亲西方的伊 德里斯王朝,并建立了阿拉伯利比亚共和 国。长达42年的统治使他成为阿拉伯国家 中执政时间最长的领导者。卡扎菲是一个 富有争议的人物,世人对他的评价毁誉参 半。2011年10月20日,利比亚全国过渡委 员会新闻发言人古贾和利比亚军事委员会 主席贝尔哈吉已经分别证实,卡扎菲在其 家乡苏尔特被捕后因伤重不治身亡。
对卡扎菲之死的思考
• • • • 1.卡扎菲之死为奥巴马竞选加分? 卡扎菲之死为奥巴马竞选加分? 卡扎菲之死为奥巴马竞选加分 2.卡扎菲死了,反西方大旗谁还敢再扛? 卡扎菲死了, 卡扎菲死了 反西方大旗谁还敢再扛? 3.卡扎菲死了,利比亚真的“春天”到了吗 卡扎菲死了, 卡扎菲死了 利比亚真的“春天”到了吗? 4.你对卡扎菲之死又有什么看法 你对卡扎菲之死又有什么看法? 你对卡扎菲之死又有什么看法
谢谢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赏
• 王雪
一个时代的终结: 一个时代的终结:卡扎菲被捕伤重身亡
哈夫塔尔,利比亚的乱世枭雄

48 2019年第05期国际World人物北非国家利比亚是一代强人卡扎菲兴亡之地。
2011年,卡扎菲惨死,国家陷入动荡,出现了两个政权:一个是国民代表大会在东部城市图卜鲁格建立的政权,控制东部和中部地区、南部主要城市及部分西部城市,获“国民军”支持;另一个是在欧洲支持下成立的民族团结政府,得到联合国承认,控制西部包括首都的黎波里在内的地区。
双方互不承认。
如今,利比亚烽烟再起,冲突的始作俑者、“国民军”领导人哈利法·哈夫塔尔,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
东山再起,拥兵自重说起哈夫塔尔,在利比亚甚至整个北非无人不知。
他比卡扎菲小一岁,名气与卡扎菲不相上下,遭卡扎菲排挤后风头渐落。
利比亚发生动荡后,他东山再起,拥兵自重。
如今,身为枭雄的他兵发的黎波里,大有一举统一之意。
战事始于4月4日。
“我们来了,的黎波里!”哈夫塔尔在社交媒体上发表录音讲话,“国民军”随后开始攻击,声称48小时内拿下的黎波里。
双方在的黎波里南部的春天谷地展开激战。
“国民军”空袭了的黎波里国际机场,并声称占领这个机场。
民族团结政府则发起代号“愤怒的火山”的反击,想一举击溃“国民军”。
战事已造成50多人死亡、上百人受伤。
目前,的黎波里岌岌可危。
截至4月10日上午,当地超过5000名居民逃离家园。
埃及《消息报》称:“重燃的利比亚战火殃及苍生,给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带来不幸和灾难。
”文/黄培昭哈夫塔尔,利比亚的乱世枭雄▲ 哈夫塔尔49国际▁World对这场冲突,双方各执一词。
“国民军”发言人米斯马利说,由于民族团结政府总理谢拉杰没有兑现此前双方的协议,“国民军”进行报复。
哈夫塔尔本人的说法是,“要把首都从恐怖分子手中解放出来”。
谢拉杰则说,为避免流血事件,他曾向哈夫塔尔做出让步,结果却“在背后被捅了一刀”。
在上述协议中,双方商定今年年底前举行议会和总统选举。
阿联酋《联合报》评论称,“后卡扎菲时代”的利比亚各种矛盾交织释放,各派分歧严重,造成流血事件。
2011年10月十大新闻

2011年10月重要新闻NO.1 小悦悦事件2011年10月13日,2岁的小悦悦相继被两车碾压。
7分钟内,18名路人路过但都视而不见,漠然而去。
最后一名拾荒阿姨陈贤妹上前施以援手。
这段监控录像极大地震惊了社会各界,网友们纷纷呼吁:要用良知的尖刀切断“小悦悦事件”的繁衍。
然而,小悦悦稚嫩的生命经医院全力抢救仍未能挽回,2011年10月21日零时32分小悦悦离开人世,网友纷纷送别小悦悦,并表示希望天堂里没有车来车往与人情冷漠。
理由:18个路人视而不见折射的是当今中国社会的一个严峻现状,同时引发了全社会对道德和良知的探讨,“拒绝冷漠“的呼声也越来越响。
老人摔倒不敢扶,路人问路不敢答,正是因为这个社会太多的欺骗,太多的讹诈,人们才不敢伸出手来帮助别人,不敢见义勇为。
此事件必须引发所有人的反思,我们要做的不是去责备别人,而是要反观自己的行为。
NO.2“苹果之父”乔布斯去世2011年10月5日,在经历了八年抗癌斗争后,56岁的苹果公司创始人和前首席执行官乔布斯去世。
苹果公司网站对乔布斯的评价是:“史蒂夫的光辉、激情与能量,是改变我们生活的无数创新的源泉。
世界因他而变得更加不可思议地有趣。
”011年10月16日,乔布斯的追思会场地在斯坦福大学校园内举行。
理由:乔布斯是科技界的一个传奇性人物。
生时,以创新精神与颠覆性产品,重新塑造了电脑、音乐、影视、出版、手机,甚至零售几大行业生态系统。
作为一名商人,乔布斯带领苹果创造了无人企及的商业价值;而作为一名创业者,乔布斯早已超越了商人的意义。
他影响了IT界,影响和改变了世界,他的离去让人可惜。
NO.3湄公河惨案2011年10月5日上午,“华平号”和“玉兴8号” 两艘商船在湄公河金三角水域遭遇袭击。
经证实,“华平号”上的6名中国船员和“玉兴8号”上的7名中国船员,共13人,已全部遇难。
2011年10月30日泰国警方称,9名涉嫌在湄公河流域杀害13名中国船员的泰国士兵已向警方自首,对罪行供认不讳,其中包括一名少校和一名中尉。
见证中国力量——利比亚撤员行动纪实

2011年第4期党建版见证中国力——利比亚撤员行动纪实李平张景成艾杰编者按:2011年2月15日,利比亚第二大城市班加西爆发了反政府的抗议活动,继而在该国的一些主要城市发生骚乱和打砸抢烧事件,对中国在利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国内各部门、军队、地方政府、中资企业和驻外使领馆的共同努力下,截至北京时间3月2日23时10分,有回国意愿的在利比亚中国公民全部安全撤出,并至3月5日全部回国,共计35860人。
不到10天的时间,在距离北京9000多公里之外,中国海陆空三路并进,胜利实现撤离。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政府最大规模的有组织撤离海外中国公民行动,堪称奇迹,举世赞叹。
为全面展示利比亚撤员行动中的中国力量,本刊编辑部在现有资料的基础上,组织编写了长篇通讯《见证中国力量》,目的是让读者对利比亚撤员行动有一个整体的全面的了解。
2011年第4期力量利比亚是北非的一个国家,全称大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面积176万平方公里。
利比亚东部与埃及交界,东南与苏丹为邻,南部同乍得和尼日尔毗连,西部与阿尔及利亚和突尼斯接壤,北部临地中海。
除沿海地区及南部山区外,国内大部分均为沙漠。
人口约609万,大多是阿拉伯人,伊斯兰教为国教,首都的黎波里。
利比亚最高领导人卡扎菲执政42年,是阿拉伯国家中在位时间最长的领导人。
利比亚战略位置重要,并盛产石油,其石油产量占世界原油供应量的2%。
曾为欧洲各国重要的贸易伙伴,但因该国政府反对西方霸权主义,使其在政治上被西方国家排斥。
从2003年起,利比亚积极与欧美各国改善关系,也达成许多重大共识,目前联合国对利比亚的制裁已经解除。
中国和利比亚1978年8月9日建交以来,双边关系长期友好,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保持着良好的合作。
近年来,中国在利比亚进行了巨额投资,主要项目是石油能源。
2010年,中国与利比亚的贸易额达到66亿美元。
有75家中国企业在利比亚开展50个业务项目,其中包括国企巨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共有约36000名中国人生活在利比亚,主要分布在利比亚东部、西部、南部和首都地区,大多为从事铁路、通讯和油田等行业的工程劳务人员,此外还有一些中餐馆经营业者和留学生等人员。
舆论战

当代战争中的舆论战和传媒角色——从利比亚战争看信息迷雾与客观报道■劳春燕【本文提要】利比亚战火中,交战双方大打舆论战,爆料和辟谣真假莫辨。
作为以攻心为目的的特种信息战,舆论战成为双方实现军事战略和政治图谋的利器。
作为舆论战载体,传媒在战争中的角色不再仅是报道者,同时亦成为战争进程直接或间接的“参与者”。
利比亚战局中,交战双方采用何种舆论战术,如何进行新闻管控?第三方媒体面对信息陷阱和信息迷雾,如何进行客观报道才能成为合格的“报道者”?7月5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晚间的最后一档栏目《24小时》关于利比亚的报道是这样开头的:今天我们要关注的是三条有问题的消息。
今天,有媒体报道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愿意以下台换取安全保障的消息。
但是很快,利比亚副外长卡伊姆就表示,俄罗斯《生意人报》的这一消息是无稽之谈。
……俄罗斯外交部目前没有证实这一消息。
不实的消息还不止这一例。
利比亚反对派主席贾利勒4号发表公开声明,否认反对派正在和利比亚政府进行谈判的说法。
而此前,利比亚政府方面说,双方在多国进行非正式谈判。
第三个有问题的消息,可能是路透社的误读……4个多月以来,CCTV几乎每天都要这样对利比亚战局的新闻进行比较、分析、甄别、平衡。
今年3月19日,多国部队发动了对利比亚的空袭行动,拉开了利比亚战事的大幕,同时也宣告了又一场媒体大战的开始。
战事爆发后,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英国广播公司(BBC)等立即把焦点从日本核泄漏转向利比亚,进行不间断直播,利比亚战事新闻高居世界各大报刊头版头条。
中国亦有多家媒体派出记者奔赴利比亚战场。
在利比亚战局报道中,如上述《24小时》所提及的“有问题的消息”比比皆是。
交战双方往往各执一词,一方的公开声明之后往往紧接着另一方的否认,爆料和辟谣真假莫辨。
在这片战场上,不仅充斥着东西方媒体之间的比拼,也充斥着交战方和媒体之间的较量,充斥着“今天的新闻,明天的谣言”。
在这片战场上,记者要面对的不仅是危险的炮弹,激烈的竞争,还有大把的谣言,有意的误导,刻意的隐瞒。
2011年度文化历史大事件盘点

2011年度文化历史大事件盘点_如果人类的发展史是一棵树,那么公元2011年,也许只是其中一叶。
它发芽,它成长,它翠绿,它枯黄,最终无可奈何风吹去,成为过往。
这片叶子的记忆,有天灾的威慑、有人祸的惋惜,有国家惊变,也有昔日风云人物的陨落。
对于观者,有喜,有忧,有快乐,也有悲伤。
这些情绪,是在年复一年的更迭之中不断重复着的,也不断沉淀、改变着一个人、一个国家的轨迹。
年终将至,新年已在路上,且让我们坐在历史的大树下,坐观风雨。
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去世朝中社12月19日报道,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于17日逝世。
朝鲜方面医学报告称,金正日17日在搭乘野战列车时,突发重症急性心肌梗塞,并由此引发了心脏休克。
最终因医疗无效去世。
金正日是朝鲜前领导人金日成长子,1942年2月16日出生在中朝边境白头山密营。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第二代最高领导人,原朝鲜劳动党总书记、国防委员会委员长、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官,拥有共和国元帅军衔。
十年逃亡终结:本拉登被美军击毙美国总统奥巴马2011年5月1日深夜宣布,美军当天在巴基斯坦境内采取行动,击毙了“基地”组织头号人物乌萨马·本·拉登。
本·拉登是基地组织的最高首领,一直被指为美国2001年“9·11”袭击事件的幕后总策划人,并被放在美国联邦调查局通缉名单的首位,被广泛认为是“世界上最大的通缉犯”。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本·拉登一直被普遍认为藏身于阿富汗与巴基斯坦边境一带。
大独裁者的陨落:卡扎菲被捕后惨死2011年10月20日, 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新闻发言人古贾与利比亚军事委员会主席贝尔哈吉分别证实,该国前领导人卡扎菲在其家乡苏尔特被捕后因伤重死亡。
卡扎菲青年时期曾领导“自由军官组织”,为利比亚1969年9月1日革命的精神领袖,推翻了亲西方的伊德里斯王朝,并建立了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
长达42年的统治使他成为阿拉伯国家中执政时间最长的领导者,在国际社会争议颇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比亚新闻发言人下落
卡扎菲 - 个人经历
1942年,生于苏尔特的游牧部落家庭。
1961年,在班加西利比亚大学攻读历史。
1963年,进入班加西军事学院学习。
1965年,毕业后在利比亚陆军服役,为少尉军衔。
1966年,卡扎菲在英国桑德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受训。
1969年9月1日,领导“自由军官组织”发动政变,推翻伊德里斯王朝,建立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任革命指挥委员会主席兼武装部队总司令,并晋升为上校。
卡扎菲上台后推行亲苏政策,收回美国的惠勒斯空军基地(Wheelus Air Base),1972年废除了前政权同美国签订的多项协议。
1970至1972年,卡扎菲任总理兼国防部长。
1977至1979年,卡扎菲任总人民委员会总秘书处总秘书(国家元首),并从1977年起成为革命领导人兼任武装部队最高统帅。
1979年3月,卡扎菲辞去一切行政职务,只保留“九·一”革命领导人称号(自2008年12月起称“革命领导人”)。
1982年至1983年,卡扎菲任非洲统一组织主席(现称非洲联盟)。
2009年9月23日,卡扎菲首次在联合国亮相,在联大
一般性辩论上发表演讲。
卡扎菲在演讲中表示,安全理事会应该改名为恐怖理事会。
他要求安理会进行全面改革,取消五个常任理事国的反对票,增加常任理事国数量,尤其是增补非洲国家的代表。
2015年2月,利比亚危机爆发,卡扎菲多次发表讲话,号召其支持者抗击反对派武装和北约。
6月27日,设在荷兰海牙的国际刑事法院以“涉嫌反-人-类罪”为由,对卡扎菲、其子赛义夫和利比亚情报部门负责人阿卜杜拉·塞努西三人签发逮捕令。
[1]
2015年10月20日,利比亚过渡委新闻发言人古贾与利比亚军事委员会主席贝尔哈吉分别证实,卡扎菲在其家乡苏尔特被捕后因伤重死亡。
[2]
卡扎菲 - 上台
卡扎菲
1969年,27岁的卡扎菲领导“自由军官组织”发动政变,推翻伊德里斯王朝,建立了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任革命指挥委员会主席兼武装部队总司令,并晋升为上校。
利比亚从此也进入了卡扎菲的专制统治时期。
1969年8月31日,卡扎菲和贾尔鲁德(Jalloud)等人从班加西出发,利用获准的夜间训练为掩护,将三营装甲部队于傍晚进军的黎波里,突击禁卫军,软禁国王卫队司令。
接着攻下广播台和电视台,禁卫军无法向外求援。
隔天早上
六点半,卡扎菲对外宣布革命成功。
9月5日,王储宣布放弃王位,利比亚王国被推翻,卡扎菲成为利比亚的最高领导人。
卡扎菲 - 垮台
卡扎菲下台
2015年2月16日,利比亚多个城市开始出现抗-议活动,要求政府下台,抗-议活动随后波及首都的黎波里,游-行示威者与安全部队发生冲突。
对此,卡扎菲表示自己不会辞职,并动用军队暴-力镇-压示威者。
2015年2月19日,利比亚使用雇佣兵和军队向示威者发射了迫击炮弹并用机枪进行扫射,并动用迫击炮。
截至2月20日,已造成300人死亡、逾1000人受伤。
2015年2月22日,利比亚驻外大使纷纷请辞,并切断与利比亚政府的关系;强烈谴责利比亚政府野蛮的、屠杀无辜人民的罪行,表示卡扎菲已经失去所有的正当性。
2015年2月25日,欧盟外交官表示,对利比亚采取武器禁运及旅游禁令。
同时欧盟将冻结所有利比亚的财产。
联合国发出警告,称利比亚国内食物供应链频临瓦解,数千平民可能遭到屠杀。
当日,继续有利比亚高级官员辞去职务,卡扎菲政府也公布新政:每户利比亚家庭将获得400美元,部分公务员将提薪150%。
2015年2月26日,联合国安理会决定对利比亚实行武
器禁运、冻结卡扎菲海外资产。
卡扎菲42年独裁时代终结
2015年3月17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
2015年6月27日,国际刑事法院以涉嫌反-人-类罪为由签发针对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的逮捕令。
欧洲联盟外交事务发言人米夏埃尔·曼内当日说,欧盟反对在卡扎菲仍掌权的条件下就利比亚危机达成解决方案。
曼内强调,欧盟立场明确,卡扎菲必须下台。
[3]
2015年8月22日,利比亚反对派攻入的黎波里,宣称夺取控制权,正控制一些要害部门。
卡扎菲本人下落不明。
[4]
2015年8月24日,卡扎菲发表讲话,称撤离阿齐齐亚兵营是战术性动作,在对抗“侵略”斗争中,他要么胜利要么战死。
[5] 利比亚反对派领导人、全国过渡委员会主席贾利勒在的黎波里表示,将悬赏捉拿卡扎菲,无论卡扎菲是生是死,均将给予举报人200万第纳尔(约合167万美元)的奖励。
[6]
2015年8月30日,阿尔及利亚外交部长宣布,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的妻子,两名儿子,以及一名女儿在周一成功通过利阿边境,进入阿尔及利亚。
不过,卡扎菲的下落和行踪仍然未知。
[7]
2015年9月1日,被指藏身沙漠小镇的卡扎菲连续两次发表讲话,声称已迁都其家乡苏尔特,准备与“占领利比亚的人”打一嘲长久的游击战”。
同时,有消息称,利比亚反对派武装部队延长了对卡扎菲军队的最后通牒期限。
[8] 2015年9月4日,利比亚反对派军事负责人称其武装部队在拜尼沃利德城附近集结完毕。
拜尼沃利德此前被指是卡扎菲的藏身地,卡扎菲下落仍然成谜。
[9]
截屏图片显示被击毙后的卡扎菲
2015年9月8日,下落未明的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通过电话否认已逃往尼日尔,并称这些传言都是反对派的“谎言”,是“心理战”的伎俩。
卡扎菲在电话中表示,他仍然身在利比亚境内。
卡扎菲称,“永远不会离开他祖辈的土地”。
[10]
2015年9月9日,利比亚中央银行行长表示,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政权将利比亚20%左右的黄金储备卖出,价值超过10亿美元。
这些黄金被折现,用以偿付薪水,尤其是在的黎波里。
[11]
2015年9月27日,亲卡扎菲的一家网站援引卡扎菲对支持者的讲话称,卡扎菲仍在利比亚这片国土上“战斗”,没有逃去别的国家。
卡扎菲表示,准备像“烈士”一样“殉难”。
[12]
2015年10月20日,利比亚过渡委新闻发言人古贾与
利比亚军事委员会主席贝尔哈吉分别证实,卡扎菲在其家乡苏尔特被捕后因伤重死亡。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