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南音
南音

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南音南音又名南乐,闽南一带俗称洞管、弦管,是我们中华民族古典音乐的一枝奇葩,国之瑰宝。
南音是中国音乐史的活化石。
南音被誉为“世界最伟大的音乐”。
美国知名音乐家福它纳斯说:“即使到了这个世纪,欧洲现代的音乐还是无法和它相比;这种音乐也比任何当代乐曲更加现代化。
”南音是我国音乐文化的堆积层,南音的唱词为闽南方言,而闽南方言保留了丰富的中国古代汉语,包括古典音韵学。
而且涉及了海外的交通、宗教等方面。
因此研究南音,不仅在於音乐范畴,还应该越过音乐,去探寻其中蕴含的宗教、经济等诸方面的内容。
亚洲和太平洋地区许多国家的音乐,要追根寻底,都要到中国来,比如缅甸、越南、朝鲜、日本等国。
中华音乐与日本音乐、高丽音乐、琉球音乐等的关系,用现代民族音乐学常用的说法,就是主文化群和亚文化群的关系,是主干与分支的关系。
南音是一部活的中国音乐史,从乐器、律制各方面都可以追溯到晋唐时代,故而继承、保存它,是造福子孙万代的事。
南音进入中小学音乐教学课堂已经生根发芽。
南音艺术在青少年中的薪火传承,为泉州南音艺术事业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直到现在,南音所用的琵琶还是横抱的,而不象北琵琶是竖抱的。
我们这里不是“犹抱琵琶半遮面”,是横抱着琵琶。
我们现在看敦煌壁画和汉魏石刻上的琵琶,也都是横抱的。
过去北方人的琵琶是骑在马上弹的乐器,琵琶的南传,可以肯定是从中原传来的,南音的洞箫(尺八),一看就知道是汉唐遗制,跟现在北方的洞箫不同,如来自西安城隍庙的鼓乐、北京智化寺的音乐、开封大相国寺的音乐、五台山青黄庙的音乐等等,这些地方乐种跟南音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南音是我国古老乐种之一,南音与中国古代戏曲关系异常密切,闽南方言保留不少中古时代中原音韵,而闽南南童演唱,对于音韵要求极为严格,南音的表演艺术(演唱和演奏)保存着大量的宝贵遗产。
唐代琵琶聚讼纷纭的“定弦法”问题,南音的南琵琶还可提供不少活的资料。
一方面南音保存於闽南地区、台湾地区,直至东南亚地区的活的音乐生活之中,另一方面是南音保留一定数量的文戏(各种指、谱的版本、抄本),南音源远流长,至少可以上溯晋唐,其与后蜀、南唐的文学、音乐渊源更有重大意义。
描写南音的文案短句子唯美(精选2篇)

描写南音的文案短句子唯美(篇一)1. 沉静如溪水,南音细腻荡漾心灵。
2. 长桥风雨声,南音韵醉如诗篇。
3. 春江水暖,南音煦心如阳光。
4. 清泠如镜,南音流淌入心田。
5. 荷塘月色,南音萦绕碧波间。
6. 沧海桑田,南音悠扬穿越时光。
7. 碧水连天,南音如瀑流飞瀚。
8. 梅雨暗花开,南音润泽灵魂深处。
9. 鸟语花香,南音抚慰痴迷年华。
10. 千山万水,南音绵延心想象。
11. 初雪飘飞,南音如冬日余温。
12. 雨巷星光,南音陪伴夜晚徘徊。
13. 微风吹拂,南音缱绻人心。
14. 悠扬如夜莺,南音低语触动心弦。
15. 青春盛夏,南音轻轻耳畔荡漾。
16. 荷叶丛中,南音如诗意绽放。
17. 雨后烟雾,南音潮涌溪涧间。
18. 碧水芙蓉,南音如梦幻细腻。
19. 月下琴声,南音倾诉无言情怀。
20. 春风吹拂,南音如花开明媚。
21. 潇洒如江水,南音荡漾浩渺天际。
22. 灵动如琴音,南音穿越心灵辽阔。
23. 金秋霜叶,南音柔情沁人心脾。
24. 如画江南,南音抒写满园春色。
25. 风吹杨柳,南音带你归家的温暖。
26. 悠扬如鸟鸣,南音追寻生命的奇迹。
27. 云随心动,南音陪你徜徉远方。
28. 烛光摇曳,南音流转如幽香。
29. 红楼残梦,南音吟唱盛世风光。
30. 心之所向,南音细腻展现情怀。
31. 风华正茂,南音让虚华言愈发真实。
32. 岁月静好,南音描绘人生风景。
33. 星空漫舞,南音伴你徜徉迷离梦境。
34. 温润如烟,南音滋养情感的浪漫。
35. 楼台晓月,南音荡漾深宵的寂静。
36. 风轻云淡,南音舒缓生活的喧嚣。
37. 天籁之音,南音寄情于风雨交加的纷扰。
38. 枫叶飘香,南音如音符舞动于秋林。
39. 微风拂过,南音点燃菩提之心。
40. 翠竹丛中,南音弥漫优雅清新。
41. 白雪皑皑,南音煦暖冬日的心怀。
42. 清风拂面,南音抚慰疲倦的灵魂。
43. 时光如水,南音诉说岁月的沧桑。
44. 触动心弦,南音引领心灵的迷醉。
非遗文化之南音

南音曲词的内容,主要取材于唐传奇、话本和宋元及明代戏剧 人物故事,其中《山险峻》《出汉关》《共君断约》《因送哥 嫂》等曲目广为流传。 《文姬归汉》
福建省闽南地区的传统音乐、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PART.04
传 统
音
乐
南音有“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之称,发源于福建泉州,用闽南语演 唱,是中国历史悠久的汉族音乐。
3. 南音以“乂工六思一”五个汉字记谱 ,自成体系,完全不同于习见的“工尺谱”,比“敦煌古谱”更严密,为南音乐种所独 有。
福建省闽南地区的传统音乐、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PART.03
传 统
音
乐
南音有“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之称,发源于福建泉州, 用闽南语演唱,是中国历史悠久的汉族音乐。
南音以上述的“指、谱、曲” 和“过支联套曲”、独特的 演奏演唱形式和以泉腔方言 演唱为特征之外,加上自成 体系的“工父谱”以及汉唐 遗制的古乐器,便构成其基 本完整的音乐传统体系。
曲式结构
南音由“大谱”“散曲”和“指套”三大部分(俗称“指”“谱”“曲”)组成,既有用于歌唱的声乐 曲又有用于演奏的器乐曲,是内容丰富完整的音乐体系。 现存的曲目尚有二千多首(套),按照民间习惯称谓,分述于下:
1
南音也称“弦管”“泉州南音”,福建省闽南地区的传统音乐,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 作之一。
南音有“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之称,发源于福建泉州,用闽南语演唱,是中国历史悠久的汉族音乐。 [3]
2 两汉、晋、唐、两宋等朝代的中原移民把音乐文化带入以泉州为中心的闽南地区,并与当地民间音乐融合,形
01.
02.
03.
南音演唱形式主要为“丝 竹相和,执拍者歌 ”,在 室内为琵琶、三弦居右, 洞箫、二弦居左,唱者执 拍板居中。 在室外,同样是唱者执拍 板居中,而琵琶、三弦在 左,洞箫、二弦居右。
小学四年级上册海西家园《天籁南音两岸和》教案及反思

中国音乐史的活化石。
三、拓展阅读
民间音乐活化石——十番。
教学反思
学生多渠道了解福建的音乐史,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小学四年级上册海西家园《天籁南音两岸和》教案及反思
第14周
星期三
学科
海西家园
年级
四
班级
1班
授课内容
天籁南音两岸和
课前准备
课件
执教者
佚名
教学
目标
1.了解福建感情。
教
与
学
设
计
一、基本阅读
阅读书本内容,了解南音。
你知道南音是指什么你了解福建的音乐史么南音又称“南曲”“南管”“南乐”“弦管”“郎君乐”“郎君唱”等,各地名称不一。“南乐”乃就流传地域而言,如厦门大多称“南乐”“弦管”指;南管音乐以丝竹箫弦为主要演奏乐器,古代大多称“弦管”“郎君乐”“郎君;“唱”指的是南管乐者祀奉孟府郎君为乐神。还有称“锦曲”“五音”等。一般认为南曲起源于唐,形成于宋:(1)据文献记载:唐僖宗光启元年(885),王潮、王审知兄弟率军入闽,他们带去了唐代“大曲”传播于民间。大曲与当地民间音乐的相互影响和吸收,从而产生了别具一格的“南曲”。(2)南曲的主奏乐器琵琶的演奏姿势是斜抱着弹奏。所用筒箫严格规定为一尺八寸。这两件乐器的演奏姿势与形制与唐旧制相符。(3)南曲的曲牌名称有不少与唐代大曲、法曲的曲牌名称相同。如《摩诃兜勒》《子夜歌》《清平乐》《梁州曲》《婆罗门》等。(4)宋代“南戏”五大名剧:《荆钗记》《白兔记》《拜月记》《杀狗记》和《琵琶记》,南曲也演唱这些剧目。元朝时,文人加入戏曲创作,南音一方面吸取元曲之内容,一方面模仿其风格从事创作。及至五大传奇《琵琶记》《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及《杀狗记》产生后,更丰富南音曲文;此外各地声腔亦为南音所吸收、融合。至明代中叶以后,流行于江浙一带昆山腔、弋阳腔传入闽南,亦为南音所吸收,而创作亦日渐增多,迄清代,南音已相当成熟。
南音简介资料

南音在教育与传播方面的推广
南音在教育部门的教学推广
• 教育部门将南音纳入课程体系,加强南音的教学工作
• 教育部门加强对南音教学的研究和指导,提高教学质量
• 教育部门鼓励学生参与南音的表演和创作,培养南音后备人才
南音在社会各界的传播推广
• 文化部门加强南音的宣传和推广,提高南音的社会影响力
南音在创新与发展中的实践
• 南音艺术家和民间社团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参与南音的创新和发展实践
• 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支持南音的创新和发展实践,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
• 南音在创新和发展实践中不断取得新的成果,推动南音的传承和发展
谢谢观看
T H A N K Y O U F O R W AT C H I N G
Docs
南音在近现代的演变
• 清朝末年:南音受到外来音乐文化的影响,开始发生变革
• 民国时期:南音与现代音乐形式相结合,呈现出新的特点
• 新中国成立以后:南音得到了进一步的传承和发展,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南音作品和
艺术家
南音在当代社会的传承与保护
南音在当代社会的传承现状
南音的保护措施
• 南音的传承面临一定的困境,年轻一代对南音的兴趣逐
• 南音的曲调风格和艺术特点在其他地区的音乐中得到了体现
• 南音的乐器和演奏技巧在其他地区的音乐中得到了传播
• 南音的表演形式和场合在其他地区的音乐中得到了借鉴
南音与其他地区音乐文化的交融
• 南音与其他地区的音乐文化相互交融,产生了新的音乐形式
• 南音与其他地区的音乐文化交流有助于丰富音乐文化的多样性
• 各地区的南音曲调略有不同,各具特色
福建省地方四年级海西上册教案教材

\1、武夷山水双世遗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武夷山水奇特自然风光。
2、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古迹。
教学准备:收集有关家乡的图片,资料。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1、谈话导入武夷山是一张赠给世界各国朋友的“名片”。
这张“名片”记录着武夷山奇特自然风光的美誉,还记录着武夷山获得的世界级荣誉。
国际友人有了这张“名片”,将对武夷山更回充满向往之情,武夷山的知名度也将随之提高。
2、阅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1)武夷山的地理位置。
(2)武夷山水有哪些奇特自然风光。
(3)武夷山地名的由来。
3、请学生阅读课后的资料。
4、说一说,你的家乡有什么风景名胜?5、总结课题,课后延伸请收集有关资料,为家乡的一处风景名胜制作一张名片。
2、石鼓名山多史迹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石鼓名山有哪些景点。
2、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古迹。
教学准备:收集有关石鼓名山的图片,资料。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1、出示资料。
鼓山,耸立于福州东郊,闽江北岸,离市区仅17公里。
据传山上有巨石如鼓,每当风雨大作,便簸荡有声。
鼓山海拔969米,它既是历史悠久的佛教圣地,也是福州主要风景区。
鼓山胜迹以涌泉寺为中心,分东西南北四路,计一百六十多景。
鼓山有历代名人摩崖题刻约四百段,集中在灵源洞深处,真、草、隶、篆皆备,宛如一座书法宝库。
涌泉寺在鼓山半山腰的白云峰麓。
因寺中有一泉水涌出,故名。
该寺已具有近千年的历史了。
现寺门上的匾额“涌泉寺”三字为清康熙皇帝所书。
涌泉寺掩映在层峦叠嶂,苍松翠柏之中,游客来此有“进山不见寺,入寺不见山”之感。
主体为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以及藏经阁、钟楼、鼓楼、明月楼、白云堂、香积厨、圣箭堂等25个殿堂,构成完整的建筑组群,布局精巧,规模宏伟,有“闽刹之冠”的美称。
2、阅读课文,思考问题:3、学生默读课文完成课后的填一填。
4、说一说:在鼓山涌泉寺的石墙上,“知恩报恩”四个字。
你知道其间的意思是什么吗?结合学习和生活的经历,说一说你对这四个字的理解。
福建南音简介

福建南音简介
福建南音:又称“南曲”,“南乐”、“南管”、“弦管”,被称为音乐文化的“活化石”,唐代琵琶普遍用拨子,且是横抱姿势,福建南音至今保持这一遗制。
南音中所用的“拍板”及其演奏方式与敦煌壁画中的伎乐图一样。
南曲主要流行于泉州市、闽南晋江、龙溪和厦门市,在台湾及南洋群岛华侨居住的地方也很盛行。
南曲音乐包括“指、谱、曲”三类:“指”是有词有谱和注明琵琶指法的大曲。
“谱”是无词而有琵琶指法的器乐演奏谱。
“曲”即散曲(亦称草曲),在南曲音乐中占有很大比重,不下于千首。
南曲的乐队组合有固定的形式,分“上四管”和“下四管”两种。
①上四管又分“洞管”和“品管”两种不同组合:洞管——洞箫、二弦、琵琶、三弦、拍板五种。
品管——品箫(即笛)、二弦、琵琶、三弦、拍板五种。
②下四管乐器有南嗳(中音唢呐)、琵琶、三弦、二弦、响盏、狗叫、铎(木鱼)、四宝、声声(铜铃)、扁鼓,共十种,故又称“十音”。
在惠安一带有用云锣、铜钟、小钗和笙等。
上四管属丝竹乐队、下四管属吹打乐队。
古人把一切声响分为三籁:天籁、地籁、人籁。人籁的主体就是语...

二一課次我所知道的康橋聲音鐘篇名民國徐志摩民國陳黎作者描述英國康橋初春的風光﹐及漫遊期間的樂趣描述屋後空地上﹐規律出現的各種叫賣聲﹐表現社區生活的多彩和活力文章內容依時間順序﹐摹寫康橋地區的各種美景首尾是兩個單句段﹐文字相同﹔中間依時間順序﹐摹寫各種叫賣聲文章作法古人把一切聲響分為三籟:天籟、地籟、人籟。
人籟的主體就是語言﹐而鐘聲不過是人籟中的一種簡易符號系統﹐但是兩者都是人類文化的重要推手﹐能夠報時的鐘應該是一種重要發明﹐但是本文卻發現一種利用叫賣語言所形成的「聲音鐘」﹐它像鐘那麼準確﹐不但悅耳動聽﹐而且變化多端﹐作者刻意捕捉了居家附近的「聲音鐘」﹐並將人們生活的節奏刻畫得妙趣橫生。
透過本文﹐可以發掘生活周遭各種聲音所透顯的意義﹐也可以觀察叫賣語言的特質﹐更能發現社區生活的豐富多彩﹐及邁入二十一世紀﹐人們怎麼看待時間等多元的課題一、認知1.認識生活周遭各種聲音的內涵。
2.體會叫賣語言的長度、音色、音樂性及作用。
二、能力1.能觀察並發掘日常生活中平凡事物的可愛之處。
2.學習描摩各種聲音的寫作方法。
三、情意1.欣賞大街小巷各種叫賣聲音的節奏與旋律﹐並藉著互動以增加生活的情趣。
2.發掘社區環境的可愛﹐培養熱愛鄉土的情懷。
一、教材分析聲音鐘選自二○○一年九歌出版的陳黎散文選。
全文藉描述小販從早到晚的各種叫賣聲﹐刻畫出人們生活的樣貌、節奏﹐並寄託了對鄉土語言、人情風土的愛戀情懷﹐這種「聲音鐘」至今仍存在大街小巷﹐但花樣已經減少﹐也有轉換為錄音播放者。
本篇細膩的描述和適度的渲染﹐一、聲音鐘陳黎 壹、選文說明貳、教學重點參、教材教法真是妙筆生花﹐不但是朗誦的好素材﹐也是一篇奇特的創意散文。
教材中的八、九種叫賣聲的紀錄﹐應使用鄉土語言吟誦唱唸﹐反覆練習﹐才能達到教學效果。
二、教法1.本文以街頭巷尾的叫賣聲為刻畫主題﹐教學前可先由同學提出自己印象深刻的叫賣聲﹐並摹仿其聲音語調﹐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2.講解的重點﹐可以從時間的觀察入手﹐看一天二十四小時中﹐有哪些聲音可以作為時鐘以外的「聲音鐘」(不限於叫賣聲)﹐然後再聚焦到小販叫賣的時間周期性及季節性(例如冷熱飲的變化)﹐注意每一種聲音的特點及引起人們的聯想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义的理解 ; 还有瞿秋 白在《 荒漠里》 “ 且 沉心静
气 的听 , 听荒 漠里 的 天籁 ” , 犹 如宁 静 时一 种 对 美文 的欣 赏 。 于是, 一 曲南音 未终 , 我越 发觉得
在那 一 阵又 一 阵“ 吁 吁呀 呀 ” 的唱 腔 里 , 有 一种 故 乡闽南 的韵 味在 心 中奔 涌… … 天籁无 声 , 鼓 角凌 天籁 , 关 山倚 月 轮 。歌坛
妙无 比的歌 音 , 就 这样 把 一 个个 粗 糙 的 日子 幻
化 出美 妙 的遐想 , 尽管 那 时 候 的生 活 才 刚刚 步 入 阳光灿 烂 的 春天 , 尽 管 春 天 的故 事 还有 许 多 真实 的谎 言 ……然 而 , 弦友 们却 把 泉 州南 音 这
一
友 们播 放 一个 录 音 片 ,说这 是 世 界一 流 音 乐 ,
是呵 , 千 年南 音 , 天 籁遗 韵 。
何 谓 天 籁 ? 是 自然 状 态 而 自己 发 出 的 声 音, 天 地 问音 响 中的 一种 。我读 过 唐诗 人 刘 禹 锡“ 林风天籁 , 与金 奏 合 ” , 自有 一 种 对 天 籁 涵
马》 , 这是穆天子出巡 的故事。然而 , 谁人知晓
日本人 打进 东 石那 一 年 , 他 熟 知 的几 个 南音 弦 友 却奇 迹般 地 消失 了 ,据 说 是 奔赴 抗 日 前线 。 后来 , 他也 加 入 山 区抗 日游 击 队 , 很 快 就 被 一 颗 流弹 打残 了右 腿 。 但他 依 旧在 家乡 的土地 上 “ 吁 吁呀 呀” 了几 十年 , 那是 一个 忠 贞 不 渝 的南
音 迷 。现 在 , 他 虽 年 届耄 耋 , 依 旧痴 心 未 改 , 一
群星璨 灿 , 从歌 星 杰克 逊 、 帕瓦 罗 蒂 到多 明戈 , 从歌 唱家 刘 兰英 、 李 谷 一 到 马香 缎 、 陈玉 秀 、 林 文 淑 等 老一 辈 南 音 艺 术 家 ,许 多优 秀 的 歌 唱 家, 他们 的歌 声 让 音 乐 、 语言 、 戏 剧 浑然 一 体 、 紧密 交织 , 奉 献 给观众 令人 难忘 的艺 术体 验 。 在2 1 世 纪 的今 天 ,有 人 尚能 听到 泉州 南
: { : r警 文 A , 戴 - { { , ; ”
戈 罾参
长 赵 讽 曾经 把 南 音 称之 为 “ 中 国音 乐 的 活化
天籁南的意 思 只是说 , “ 在南 音 的 乐谱 和 表演 中, 仍然 保存 着 中国音 乐 发展 漫 长 时期 的 许多
音 那 令人 心 动 、 催人 泪 下 的 文化 “ 老母 亲 ” 的语
片挚 情 。这就 是南 音方 兴未 艾 的艺术 魅力 啊 1
言, 这 是一 种艺 术 奇迹 。中 国音 乐学 院名誉 院
7 8 n 蚺 f | 琶 ‰ i | i 强 f 如
一
.
国韵传 宏 , 千 年雅 乐 。 遥 想 当年 , 作为 向宫 廷 朝 贡的 南音 ,曾为 当朝太 平 盛世 年 华 歌 吟 ; 曾为 宫廷 雅乐 唱来 富贵 吉祥 ; 一 直 到为 平 头百 姓 启 开心 扉 ,那 久违 的歌声 才 飞 入 寻常 人 家 。 曾几 何 时 ,当 你 倘佯 在 闽南 泉 州 古 城 小巷 深 处, 听到 一 串舒 缓 的慢 板 , 一 阵 高亢 而 悠 扬 的 唱腔 , 或许 , 那 就 是一 场 民间 的小 型音乐 会 。 弦 起 音落 , 岁 月 又弹 唱 了 多少 年 ?听 朋友
历史的信息。本来 , 文化就是一种历史的积淀
物 ,南 音 的历 史 可能 是 从汉 唐 一 直 到明 清 , 上 千年 音乐 文 化层 的堆 积 ” 。所 以 , 他 给南 音 “ 中
国音乐 的 活化石 ” 的美誉 , 是众 望所 归 。
上世纪九十年代 , 当现代流行音乐一度风
靡古 城 的 时候 ,泉 州南 音 却偏 安 于 小巷 深 处 , 幸遇知音 , 高 山流 水 , 那 悠 扬 舒 缓 的 唱 腔 让 人
不料听了竟是南音《 八骏马》 。哦 , 就在那得得
的马蹄 声 中 , 我 展 开 了无 限遐 思 ……一 曲玉聪 展足 、 骅骝和韵 、 乌锥 奋 蹄 、 赤兔嘶风 、 的驴 冲 天、 黄 骖脱羁 、 汗血染 云 、 龙马悠 悠 的《 八 骏
古 老 的唱 腔倾 注进音 乐 的浪 涛里 。
天 上人 间 、 善恶 美丑 呢? 但是 , 唯 有南 音那 缓慢 而 舒展 的 唱腔 , 方 能 把 穆 天子 的爱 恨 演 绎得 如 泣 如诉 … …
我认 识 的一位 南 音 老朋 友 说 , 他 还 青 春年 少时, 是村 里 出 了名 的 “ 南音 迷 ” 。宁可饿 肚 子 , 不 可没 南音 ,经 常跟 着 大人 们搭 锦 棚 听 南音 。
说, 去年 , 一位 留美 音 乐 博 士 回故 乡 泉州 , 为朋
陶醉在无忧无虑生活的温馨与快乐中……
曾几 何 时 ,我 的那 些 淳 朴 善 良的 上 一 辈
人, 在 劳动之余 、 休 闲之时 , 他们用手 中的乐
器— —一 把 横 抱 曲颈 琵 琶 、 一 根 洞箫 、 一 把 拍 板、 一支二弦和三弦 , 便 弹 奏 出一 曲又 一 曲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