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国内铜接地的相关标准
接地极镀铜层的标准

接地极镀铜层的标准
接地极镀铜层的标准可以根据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标准来制定。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接地极镀铜层的标准:
1. 美国标准:根据美国国家电气制造商协会(NEMA)的标准,接地极应采用纯铜或镀铜,镀铜层的厚度应不小于0.025mm
(1mil)。
2. 欧洲标准:根据欧洲标准化组织(CEN)的标准,接地极的镀铜层应符合EN 13601标准,镀铜层的厚度应不小于
0.020mm。
3. 国际标准: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的标准IEC 60364-5-54
规定,接地极的镀铜层应符合特定要求,包括镀铜层的厚度和导电性能。
此外,还有一些行业标准或公司标准,如电力行业标准、通信行业标准等,也可能对接地极镀铜层的要求进行了规定。
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需求和适用标准来确定接地极镀铜层的具体标准。
接地铜牌、铜鼻子技术规范

二、接地铜排技术要求1.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基站附件接地铜排系列2.1说明接地铜排——是电子、通信系统二级节点接地的必要装置2.2参考文献GB 3281-82 不锈耐酸及耐热钢板GB 709-88 热轧钢板和钢带GB 1220-92 不锈耐酸钢棒GB 1221-92 耐热钢棒GB5781-86 六角头螺栓-全螺纹GB3098.6-86 不锈钢螺栓、螺钉、螺柱和螺母的机构性能等级标记GB 93-87 标准型弹簧垫圈GB 97.1-85 平垫圈GB 6170-86 1型六角螺母GB5231-85 加工铜GB2040-89 纯铜板GB2518-88 连续热镀锌薄钢板和钢带HG2-869-76 聚酰胺1010树脂GB3893-83 通信设备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3.内容和要求3.1接地排(T2铜)3.1.1外观要求板材的边部和端部应切直,无裂边和巻边。
切斜不应使板材宽度和长度超出其允许偏差。
板料长度方向不平度每米小于15mm。
3.1.2环境条件工作温度:-30 ~ +60℃储存温度:-30~ +60℃相对湿度:5% ~ 95%大气压力:70 ~ 106kPa3.1.3材料和工艺材料为:二号纯铜板热处理,厚度为10mm、8mm、6mm的板材。
牌号:T23.1.3.1物理性能板料厚度精度允许偏差厚度 4.0 ~ 6.0mm的为±0.36mm厚度 >8.0 ~ 12.0mm的为±0.60mm板料宽度精度允许偏差±4mm,长度允许偏差+14mm3.2弯角件3.2.1外观要求外观不得有分层,表面不得有裂纹、气泡、夹杂、结疤,不得有肉眼可见的缩孔残余、裂纹和夹杂。
经酸洗供应的钢板表面不得有氧化皮和酸洗的痕迹,板料不平度每米小于15mm。
3.2.2环境条件工作温度:-30 ~ +60℃储存温度:-30~ +60℃相对湿度:5% ~ 95%大气压力:70 ~ 106kPa3.2.3材料和工艺材料为:锌层重量类别为275,表面结构类别为:正常锌花,普通精度,公称厚度为2.5mm的冷轧连续热镀锌薄钢板。
接地铜牌、铜鼻子技术规范

二、接地铜排技术要求1.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基站附件接地铜排系列2.1说明接地铜排——是电子、通信系统二级节点接地的必要装置2.2参考文献GB 3281-82 不锈耐酸及耐热钢板GB 709-88 热轧钢板和钢带GB 1220-92 不锈耐酸钢棒GB 1221-92 耐热钢棒GB5781-86 六角头螺栓-全螺纹GB3098.6-86 不锈钢螺栓、螺钉、螺柱和螺母的机构性能等级标记GB 93-87 标准型弹簧垫圈GB 97.1-85 平垫圈GB 6170-86 1型六角螺母GB5231-85 加工铜GB2040-89 纯铜板GB2518-88 连续热镀锌薄钢板和钢带HG2-869-76 聚酰胺1010树脂GB3893-83 通信设备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3.内容和要求3.1接地排(T2铜)3.1.1外观要求板材的边部和端部应切直,无裂边和巻边。
切斜不应使板材宽度和长度超出其允许偏差。
板料长度方向不平度每米小于15mm。
3.1.2环境条件工作温度:-30 ~ +60℃储存温度:-30~ +60℃相对湿度:5% ~ 95%大气压力:70 ~ 106kPa3.1.3材料和工艺材料为:二号纯铜板热处理,厚度为10mm、8mm、6mm的板材。
牌号:T23.1.3.1物理性能板料厚度精度允许偏差厚度 4.0 ~ 6.0mm的为±0.36mm厚度 >8.0 ~ 12.0mm的为±0.60mm板料宽度精度允许偏差±4mm,长度允许偏差+14mm3.2弯角件3.2.1外观要求外观不得有分层,表面不得有裂纹、气泡、夹杂、结疤,不得有肉眼可见的缩孔残余、裂纹和夹杂。
经酸洗供应的钢板表面不得有氧化皮和酸洗的痕迹,板料不平度每米小于15mm。
3.2.2环境条件工作温度:-30 ~ +60℃储存温度:-30~ +60℃相对湿度:5% ~ 95%大气压力:70 ~ 106kPa3.2.3材料和工艺材料为:锌层重量类别为275,表面结构类别为:正常锌花,普通精度,公称厚度为2.5mm的冷轧连续热镀锌薄钢板。
导线用铜压接端头 标准

导线用铜压接端头标准
在电气工程中,导线用铜压接端头的标准大多基于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和国际电工协会(IEEE)的规定。
以下是一些常
见的导线用铜压接端头的标准:
1. IEC 61238-1:这个标准规定了压接铜端子和配套工具的尺寸、材料要求、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2. IEC 61238-2:这个标准规定了压接铝和铜/铝混合端子和配
套工具的尺寸、材料要求、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3. IEEE 837:这个标准是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发布的,规定了压接电缆端子和线终端的材料和性能要求。
4. GB/T 2315:这个标准是中国国家标准,规定了压接铜和铜
合金端子的尺寸、材料要求和性能要求。
在选择导线用铜压接端头时,需要根据相关标准来选择合适的规格和型号,确保端头与导线的匹配性和耐用性。
同时,在压接过程中也要按照标准要求进行操作,确保端头和导线的良好接触和电气连接。
地线接地标准

地线接地标准一、目的和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地线接地的目的和范围,旨在确保电气设备和人身安全。
本标准适用于各种地线接地系统的设计和施工。
二、引用标准本标准引用了以下相关标准:1. GB/T 16895.3-2008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2. GB 50169-2018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3. GB 50217-2018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标准三、接地装置的分类和要求1. 接地装置可分为自然接地和人工接地两类。
自然接地包括利用建筑物钢筋混凝土基础、金属管道等;人工接地包括埋设接地极、连接导体等。
2. 接地装置应满足以下要求:a) 接地电阻值应符合相关规定;b) 接地导体应采用耐腐蚀、高导电材料;c) 接地装置的连接应牢固、接触良好;d) 接地装置的设置应便于检测和维护。
四、接地装置的安装和施工1. 接地装置的安装和施工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设计要求。
2. 接地装置的安装位置应考虑到地形、地质、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并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3. 接地装置的施工应按照设计图纸进行,严格控制施工质量。
4. 接地装置的安装和施工完成后,应进行检测和试验,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
五、接地装置的验收和检测1. 接地装置的验收和检测应按照相关标准和设计要求进行。
2. 验收时,应对接地装置的外观进行检查,并对其电阻值进行测量。
3. 在投入运行前,应对接地装置进行检测,并定期进行巡视和维护。
4. 在运行过程中,应对接地装置进行定期检测和试验,确保其正常运转。
5. 当发现接地装置存在异常情况时,应及时进行处理,并对其进行检测和试验,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
接地铜牌、铜鼻子技术规范

接地铜牌、铜鼻子技术规范-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二、接地铜排技术要求1.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基站附件接地铜排系列2.1说明接地铜排——是电子、通信系统二级节点接地的必要装置2.2参考文献GB 3281-82 不锈耐酸及耐热钢板GB 709-88 热轧钢板和钢带GB 1220-92 不锈耐酸钢棒GB 1221-92 耐热钢棒GB5781-86 六角头螺栓-全螺纹GB3098.6-86 不锈钢螺栓、螺钉、螺柱和螺母的机构性能等级标记GB 93-87 标准型弹簧垫圈GB 97.1-85 平垫圈GB 6170-86 1型六角螺母GB5231-85 加工铜GB2040-89 纯铜板GB2518-88 连续热镀锌薄钢板和钢带HG2-869-76 聚酰胺1010树脂GB3893-83 通信设备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3.内容和要求3.1接地排(T2铜)3.1.1外观要求板材的边部和端部应切直,无裂边和巻边。
切斜不应使板材宽度和长度超出其允许偏差。
板料长度方向不平度每米小于15mm。
3.1.2环境条件工作温度:-30 ~ +60℃储存温度:-30~ +60℃相对湿度:5% ~ 95%大气压力:70 ~ 106kPa3.1.3材料和工艺材料为:二号纯铜板热处理,厚度为10mm、8mm、6mm的板材。
牌号:T23.1.3.1物理性能3.1.4尺寸要求板料厚度精度允许偏差厚度 4.0 ~ 6.0mm的为±0.36mm厚度 >8.0 ~ 12.0mm的为±0.60mm板料宽度精度允许偏差±4mm,长度允许偏差+14mm3.2弯角件3.2.1外观要求外观不得有分层,表面不得有裂纹、气泡、夹杂、结疤,不得有肉眼可见的缩孔残余、裂纹和夹杂。
经酸洗供应的钢板表面不得有氧化皮和酸洗的痕迹,板料不平度每米小于15mm。
3.2.2环境条件工作温度:-30 ~ +60℃储存温度:-30~ +60℃相对湿度:5% ~ 95%大气压力:70 ~ 106kPa3.2.3材料和工艺材料为:锌层重量类别为275,表面结构类别为:正常锌花,普通精度,公称厚度为2.5mm的冷轧连续热镀锌薄钢板。
设备外壳接地规范

设备外壳接地规范设备外壳接地是指将设备外壳与地之间建立可靠的接地连接,确保设备外壳与地电势相等,以保证设备安全运行和人身安全。
设备外壳接地的规范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接地线材及连接件的选用。
接地线材应选择导电性能好的铜材料,连接件应选择质量可靠的接地极和导体之间的连接件。
接地线材应符合相关国家标准,如中国国家标准GB/T 3048-2019《电工电子用铜线》。
2. 接地装置的设置。
设备外壳接地应采用专用的接地装置,如接地极、接地网等。
接地极的选用应根据设备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选择,确保接地电阻符合规定要求。
接地极应埋设在潮湿的土壤中或与潮湿土壤直接接触,以提高接地效果。
3. 接地电阻的测量。
设备外壳接地的电阻测量应符合相关国家标准,如中国国家标准GB/T 14315-2016《电气设备防雷接地装置检测规范》。
测量前应确保接地装置与设备外壳之间的连接良好,并选择适当的测试仪器进行测量。
接地电阻的测量结果应满足规定的要求。
4. 接地导线的布线和连接。
接地导线应按照规定的要求进行布线,避免与其他电源线和信号线交叉布置,防止产生互干扰。
接地导线应保持良好的连接状态,接地连接件应紧固可靠,且不得存在氧化层等影响导电性能的因素。
5. 接地系统的维护和检测。
设备外壳接地系统应定期进行维护和检测,排除接地线材老化、松动等问题。
检测方法可以采用接地电阻测试仪进行测试,以确保接地系统的正常运行。
6. 接地保护措施的配备。
设备外壳接地应与其他保护措施结合起来,构建完善的接地保护体系。
应根据设备的特点和使用环境,配备合适的过电压保护装置和漏电保护装置,以确保设备和人身安全。
总之,设备外壳接地规范应从接地线材及连接件的选用、接地装置的设置、接地电阻的测量、接地导线的布线和连接、接地系统的维护和检测以及接地保护措施的配备等方面进行规范,以确保设备外壳与地之间的可靠接地连接,保障设备的安全运行和人身安全。
接地铜牌、铜鼻子技术规范

二、接地铜排技术要求1、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基站附件接地铜排系列2、1说明接地铜排——就是电子、通信系统二级节点接地得必要装置2、2参考文献GB 3281-82 不锈耐酸及耐热钢板GB 709-88 热轧钢板与钢带GB 1220-92 不锈耐酸钢棒GB 1221-92 耐热钢棒GB5781-86 六角头螺栓-全螺纹GB3098、6-86 不锈钢螺栓、螺钉、螺柱与螺母得机构性能等级标记GB 93-87 标准型弹簧垫圈GB 97、1-85 平垫圈GB 6170-86 1型六角螺母GB5231-85 加工铜GB2040-89 纯铜板GB2518-88 连续热镀锌薄钢板与钢带HG2-869-76 聚酰胺1010树脂GB3893-83 通信设备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3、内容与要求3、1接地排(T2铜)3、1、1外观要求板材得边部与端部应切直,无裂边与巻边。
切斜不应使板材宽度与长度超出其允许偏差。
板料长度方向不平度每米小于15mm。
3、1、2环境条件工作温度:-30 ~ +60℃储存温度:-30~ +60℃相对湿度:5% ~ 95%大气压力:70 ~ 106kPa3、1、3材料与工艺材料为:二号纯铜板热处理,厚度为10mm、8mm、6mm得板材。
牌号:T23、1、3、1物理性能板料厚度精度允许偏差厚度 4、0 ~ 6、0mm得为±0、36mm厚度 >8、0 ~ 12、0mm得为±0、60mm板料宽度精度允许偏差±4mm,长度允许偏差+14mm3、2弯角件3、2、1外观要求外观不得有分层,表面不得有裂纹、气泡、夹杂、结疤,不得有肉眼可见得缩孔残余、裂纹与夹杂。
经酸洗供应得钢板表面不得有氧化皮与酸洗得痕迹,板料不平度每米小于15mm。
3、2、2环境条件工作温度:-30 ~ +60℃储存温度:-30~ +60℃相对湿度:5% ~ 95%大气压力:70 ~ 106kPa3、2、3材料与工艺材料为:锌层重量类别为275,表面结构类别为:正常锌花,普通精度,公称厚度为2、5mm得冷轧连续热镀锌薄钢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接地材料的选择的国内国际标准与由来一、概述防雷设备的主要作用是防止雷电直接落到被保护的设备上,并把雷电流很快引入大地,使被保护设备上免遭高幅值雷电过电压作用,以保护设备绝缘的安全。
而接地装置正是把雷电流引入大地的设备。
没有接地装置,或者接地装置不合格,就会失去或减小防雷设备的作用。
由于雷电流不能或不能迅速流入大地,就可能造成保护失效,导致事故扩大。
长期运行经验证明,接地装置的材料的选择与可靠安装直接关系着设备与人员的安全。
二、接地材料的一般要求由于地下的土壤环境复杂,存在多种的微生物和化学物质,对于金属或多或少都存在着腐蚀。
如果接地体被严重腐蚀,就无法与大地很好的接触,或者导致接地导体腐蚀断裂,造成地网性能的下降。
另外,接地系统一般都埋设在地下,开挖检查与维护都比较困难。
所以,接地材料的耐腐蚀性能直接决定了地网的使用寿命和经济性。
要求接地网的使用寿命要大于被保护设备的使用寿命。
一般规定接地网的使用寿命需要在40年以上。
三、国外相关标准对接地材料选择的建议3.1 IEEEstd80-2000 IEEE Guide for Safety in AC substation groundingIEEEstd80-2000《交流变电站接地安全导则》,中对于接地体的选择在11章Selection of conductor and connection (导体与连接的选择)(第40页)做出了相关的规定11.1基本要求:接地系统中的每一个要素,包括水平导体、联接、垂直接地极、引上线、其使用寿命都应当大于建筑物或者的设备的最大预期使用寿命进行设计,每一个要素都应当满足下列的条件:A)具有良好的导电性,以减小导体周围的电位差;B)在故障峰值电流持续的时间内,不会被熔化,保持完整;C)机械性能稳定可靠D)当发生腐蚀和自然破坏时,仍然能够保持性能稳定.11.2.1 铜铜是接地中最常用的一种材料。
铜导线除了有良好的导电性能之外,还有很好的耐腐蚀性能,这主要是因为铜像对于其他的金属来说,绝大多数的情况下都是阴极。
11.2.2 铜镀钢铜镀钢常作为接地系统中的垂直接地极,也用作水平网格的导体。
因为土壤对于铜材的腐蚀有限,所以使用纯铜或者铜镀钢作为接地导体时,只要选择了合适的导体尺寸,并且导体是完好未被破坏的,就可以在几十年的时间内保证接地网络的完整性。
在这个表中规定铜镀钢接地棒的铜层厚度不小于0.254mm3.2 MIL-STD-188-124B Military standard grounding、bonding and shielding在MIL-STD-188-124B 《美国军用标准——接地、联结和屏蔽》的第五章的5.1.1.1.3中(第8页):5.1.1.1.3最小配置:最基本的接地电极的配置应当是在建筑物滴水沿0.6至1.8米的范围内均匀的布置垂直接地极。
所有的接地极都应当由美标1/0的裸铜绞线连接在一起,裸铜线的埋深为至少地平线以下0.45m,连接的电缆和接地棒之间应当使用铜焊或者放热焊接连接在一起,水平铜线应当构成一个闭合环形,首尾端使用铜焊或者放热焊接连接在一起。
接地极:接地极应当使用铜镀钢,其最小长度为3m,直径不小于1.9cm,接地极之间的距离不要小于两倍的接地极长度。
镀铜层的厚度在0.3mm以上。
3.3 FAA-STD-019D DEPARTMENT OF TRANSPORTATION FEDERAL AVIATION ADMINISTRATION STANDARD LIGHTNING AND SURGEPROTECTION,GROUNDING,BONDING AND SHIELDING,REQUIREMENTS FOR FACILITIES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在FAA-STD-019D 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所颁布的《对于设施和电子设备的雷电、浪涌防护、接地、连接和屏蔽要求》的第32页第3.8节接地电极的要求中规定:3.8.5 接地极接地极和他们的安装要符合以下要求:3.8.5.1 材料和尺寸接地极应当为铜制或铜镀钢质。
最小长度为3m,直径1.72cm,镀层的厚度不得小于0.254mm。
3.4 BS7430 Code of practice for Earthing在BS7430 接地应用汇编中第11章接地极或直埋非绝缘接地导体材料的选择(p16页)11.1 概要尽管接地材料的选择不会影响接地电阻,但是为了应对各种类型土壤中的金属的腐蚀,材料的选择应当留意。
一些推荐在地网中使用的接地材料如表格6所列。
压制(对于带,卷,金属薄片,金属板):退火纯铜铜排,接地极和管(对于机械零件和装置):纯铜,硬拉铜或退火铜;铜合金;磷青铜;铝青铜合金。
3.5 UL 467 Grounding and bonding equipment在UL467 接地与连接中对于铜镀钢接地棒的质量做出了相关的要求。
(P11)9.2接地棒9.2.1镀铜钢或铜金属的实体接地棒,直径应大于1/2英寸(12.7mm)或,如果不是圆形,周长应大于1.6 英寸 (40.6 mm)并且最小厚度要大于3/8英寸(9.5mm)。
9.2.3 9.2.1提到的铜层,在任一点的厚度应大于0.010 英寸 (0.25 mm),并应符合9.2.3的铜层黏附要求和9.2.4.的弯曲要求。
9.2.4 在9.2.2中的关于外套黏附要求,一长为18英寸(457-mm)的接地棒,一端斜切45度,夹在两块钢夹板之间或虎钳子之间,间隙设置少于接地棒直径的0.04英寸(1.02mm),以致剪出足够的金属将棒和铜层联结的部分暴露出来。
通过钢板或钳子剥下外套是可以接受的,但是有明显的外套和钢芯分离迹象是不可接受的。
9.2.5 在9.2.3中的关于接地棒弯曲的要求,在室温下,将一长度的接地棒坚固地固定在夹子或钳子中,在离棒自由端40倍直径距离处施加正常的压力使其弯曲,外套应没有破裂的迹象。
力的大小和施加的方向应永久和棒成30度角。
3.6 GB50169-200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3.2 接地装置的选择(第5、6页)3.2.5 不得采用铝导体作为接地体或接地线,当采用扁铜带、铜绞线、铜棒、铜镀钢、铜镀钢绞线、钢镀铜、铅包铜等材料作为作为接地装置时,其连接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
3.7 江苏省电力公司变电所铜制接地网应用导则5 电器装置接地的一般规定(第5页)5.6 垂直接地极可以使用铜的或镀铜钢接地极。
使用镀铜钢的垂直接地极时,外层铜膜的厚度应不小于0.25mm。
垂直接地极长度一般不超过3m。
接地电阻较大时,在高电位升的隔离措施或深钻垂直接地极之间选择措施时,应根据实地的地质情况选择垂直接地极的长度并与相关的隔离措施进行技术经济比较。
(第7页)5.7.1放热焊接法采用放热焊接时,应选择好各种水平接地体之间和水平接地体与垂直接地极之间的连接方式及相应的焊料。
对接焊缝的上部应有2—4mm的加强高度;不应有毛刺、凹凸不平之处。
其焊接接头的平均最小抗拉强度不得低于原材料的抗拉强度,焊缝的直流电阻应不大于同截面、同长度的原金属的电阻值。
(第7页)6.5 对于大多数可能埋在附近的其他金属而言,铜是阴极,所以铜质接地网的耐腐蚀性较好。
由于在短路电流的计算和故障持续时间的选取上都考虑了比较严重的情况,铜质接地网截面的选择时不再考虑留腐蚀的余量。
铜质接地网一般不进行开挖检查。
(第10页)3.8 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12 防止接地网和过电压事故(第28页)12.1.1.2 对于220kV及以上重要变电站,当站址土壤和地下水条件会引起钢质材料严重腐蚀时,宜采用铜质材料的接地网。
500kV变电站、全户内变电站、220kV枢纽变电站、220kV和110kV 城市变电站和紧凑型变电站应采用铜质接地网;土壤腐蚀严重地区的110kV变电站宜采用铜质接地网。
(第28页)12.1.2.3 定期(时间间隔应不大于5年)通过开挖抽查等手段确定接地网的腐蚀情况。
如发现接地网腐蚀较为严重,应及时进行处理。
铜质材料接地体地网不必定期开挖检查12.1.2.4 认真执行《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DL/T 596-1996)及《接地装置工频特性参数的测量导则》(DL/T 475-1992)有关接地装置的试验要求,同时应测试各设备与接地网的连接情况,严禁设备失地运行。
大型接地网每6-10年进行一次安全性评估,项目包括:变电站对地最大短路故障电流计算,接地阻抗测试,接触电势测试,跨步电势测试,接地引下线导通测试,接地装置热稳定校验。
铜质接地网交接试验后可不再进行测试。
(第29页)3.9 广东电网公司2007年反事故措施二防止雷害事故(附件第1页)1、对于新建的全室内变电站,应采用铜材料的接地网和接地线。
对于常规布置的变电站,可结合地质的腐蚀情况选用铜材料3.10 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交流电气接地装置应用导则(第8页)3.11 华北电网有限公司防止接地网和过电压事故措施二防止接地网事故(第1页)1.1.2 室内变电站和地下室变电站,应采用铜制材料的接地网;500kV变电站宜采用铜质接地网;对其他变电站,当站址接地装置埋深范围内的土壤对钢质材料有腐蚀时(土壤电阻率小于100ohm.m)宜采用铜质材料的接地网。
四、国际上的接地腐蚀试验及相关结论:4.1 NBS接地腐蚀研究从1910年到1955年,国家标准局实施一个大规模的地下腐蚀的研究。
这个研究中包括了在全美国的128个测试地点采集的36500个样本,代表了333种不同的铁的,有色金属的和具有保护镀层的材料。
这一次是以前从未有过的关于腐蚀的大范围的研究。
ERICO将利用这些研究来说明镀有0.01英寸厚度铜镀层的接地产品能够在大部分的土壤中能够达到超过40年的使用寿命,同时也将说明在大部分的土壤类型中,镀有0.0039英寸(0.0991mm)的锌的接地棒的预期使用寿命为10-15年。
通过预期使用寿命的不同来着重说明,对于现场的应用来说选择镀铜接地产品是非常重要的。
国家标准局的第11章的报告涵盖了铜与镀铜产品在野外的测试情况。
这个报告的表48列出了在43种不同的土壤,从8年到13年这个时间段内得铜和镀铜样本的平均每年的重量(oz/ft2)损耗。
每盎司/平方英尺对应的平均腐蚀厚度是1.4密耳。
根据对14个地点的直接埋入土壤中13年的样本的分析,说明在13年后的总的平均腐蚀度不超过0.5密耳。
0.001英寸(0.254mm)=10密耳。
其他的29个地方的样本,直接埋地8年的总的平均腐蚀度是0.9密耳。
在下表中材料“M”表示含铜量为99.94%的铜样品,材料“P”表示有99.93%的铜地化合物中的含量,这两种材料的平均数据如下所示:可以用腐蚀10密耳的铜所需要的时间来建立镀铜接地产品的标称使用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