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理学》之解表药

合集下载

012中药学基础-解表药

012中药学基础-解表药

1.风寒表证兼气滞 胸脘满闷,恶心或咳喘痰多者。 风寒表证兼气滞, 1.风寒表证兼气滞,胸脘满闷,恶心或咳喘痰多者。 2.脾胃气滞,胸闷呕吐。 2.脾胃气滞,胸闷呕吐。 脾胃气滞 【用法用量】 煎服,5~9g,不宜久煎。
生姜 《名医别录》
[来源 为姜科多年生草本 来源] 来源 植物姜 植物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的 的 新鲜根茎 根茎。 新鲜根茎。
药性
【药性】辛、微苦,温。 药性】 微苦, 归肺、膀胱经。 归肺、膀胱经。 功效】发汗解表, 【功效】发汗解表,宣肺 平喘,利水消肿。 平喘,利水消肿。
【临床应用】
1.外感风寒表实证。 1.外感风寒表实证。 外感风寒表实证 与桂枝相须为用, 每与桂枝相须为用,以增强发汗散寒解表之 力。因麻黄兼有平喘之功,故对风寒表实而 因麻黄兼有平喘之功, 有喘逆咳嗽者,尤为适宜,如麻黄汤( 有喘逆咳嗽者,尤为适宜,如麻黄汤(《伤 寒论》 寒论》)。 肺气壅遏所致喘咳实证。 2.肺气壅遏所致喘咳实证 2.肺气壅遏所致喘咳实证。 常以杏仁等止咳平喘药为辅助。 常以杏仁等止咳平喘药为辅助
者慎用。用量过多,易致呕吐,脾胃虚弱者不宜服。 者慎用。用量过多,易致呕吐,脾胃虚弱者不宜服。
白芷 《本经》
[来源] 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 来源] 芷Angelica dahurica (Fisch. Hook.f.或 ex Hoffm.) Benth. et Hook.f.或 杭白芷 杭白芷A.dahuriea (Fisch. ex Hook.f.var. Hoffm.) Benth.et Hook.f.var. formosana (Boiss) Shan et formosana Yuan的干燥根 的干燥根。 Yuan的干燥根。

中药药理学-第五章-解表药

中药药理学-第五章-解表药
制作用,也可对抗乙酰胆碱和5-羟 色胺的收缩效应。
19
小结 麻黄发汗、解热、抗病原微生物、抗炎、抗过敏等作用,是其发汗散寒功效的药理学 依据;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减轻黏膜水肿、抗炎、抗过敏、镇咳、祛痰等作用是其 宣肺平喘的药理学基础;消除水肿的功效与利尿作用相关。主要有效成分是生物碱。
20
现代应用
39
现代应用
1.发热 对感冒、流感、肺炎、支气管炎、扁桃体炎、疟疾等引起的发热,用柴胡注射 液、柴胡口服液、柴胡糖浆等治疗,均有较好的效果。
2.病毒性肝炎 柴胡注射液或者复方柴胡制剂(如小柴胡汤等)治疗急慢性肝炎,对 改善症状,回缩肝脾,恢复肝功能有较好效果。
3.咳嗽 柴胡、柴胡注射液、柴胡镇咳片治疗感冒、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所致的咳 嗽有效。
28
(5)对心血管系统作用 桂枝水煎剂注射给药,能增加冠脉血流量,增加心肌营 养血流量。桂技蒸馏液可降低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室颤发生率,改善心功能。 桂校可减少心肌乳酸脱氢酶和磷酸肌酸激酶的释放,减少LPO生成,提高SOD 活性。
29
2.其他药理作用 镇静、抗惊厥、利尿 30
小结 桂枝促发汗、解热、镇痛、抗炎、抗过敏、抗病原微生物等作用是其发汗解肌功效的 药理学基础,而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则是其温通经脉功效的体现。桂枝主要有效成分是 挥发油。
5
发热 激活物
产EP 细胞
体温
体温 调定点
以辛凉解表药的解热作用更加显著
EP
下丘脑体温 调节中枢
6
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由于本类药抗病原微生物作用多数是体外实验的结果,其中许多实验药物为粗制剂, 故实验结果尚需进一步研究确定。
7
其他药理作用 抗炎作用
镇痛、镇静作用

中药学 各论第一章解表药

中药学  各论第一章解表药

解:解除、解散之意。

表:表邪、表证之意。

解表:即解散表邪、解除表证。

“凡是具发散表邪之功,以解除表证为主的药物,称为解表药。

”根据本章药物的性能特点,可分为辛温解表药、辛凉解表药两类。

本章药物多具辛味,故都具发散解表之功。

辛温解表药味辛性温,故能发散风寒。

辛凉解表药味辛性凉,故能发散风热。

本类药主要适用于外感风寒或风热所致的恶寒发热、头疼、身痛、无汗(或有汗)及苔薄白、脉浮等表证。

辛温解表药适用于风寒表证。

辛凉解表药适用于风热表证。

表证兼正虚患者,须视其阳虚、气虚、阴虚之不同情况,分别配伍助阳、益气、养阴等扶正之品,以扶正祛邪;辛凉解表药用于温病初起,应适当配伍清热解毒药同用。

使用发汗力强的解表药,要注意掌握用量,中病即止,不可过汗,以免损伤阳气和津液;体虚多汗及热病后期津液亏耗者忌服;对久患疮痈、淋病及失血患者,要慎重使用;入汤剂不宜久煎。

“凡具发散风寒之功,以治疗风寒表证为主的药物,称为发散风寒药或辛温解表药。

”以辛温为主,多归肺、膀胱经。

辛-能发散温-能祛寒肺-合皮毛,肺气通于卫。

膀胱-太阳经脉,主一身之表。

风寒表证。

又可称表寒证、外感风寒、感冒风寒、感受风寒。

味辛、微苦,气温。

主归肺、膀胱经。

功在“宣发”,在解表药中发汗力最强,被称为发汗峻品。

长于发汗、平喘,是治疗表寒实证和肺实咳喘的要药。

⒈发汗解表:用于外感风寒表实证。

配桂枝(麻黄汤)⒉止咳平喘:用于肺实咳喘,可随症配伍。

如:风寒犯肺配杏仁、甘草(三拗汤);寒饮伏肺配桂枝、干姜、细辛、半夏;邪热壅肺、肺气失宣。

配石膏、杏仁、甘草(麻杏石甘汤)。

⒊利水消肿:用于风水水肿。

主要症状腰以上水肿,头面为甚、恶风(类似现代医学急性肾炎初起) 配连翘、赤小豆。

⑴麻黄辛能宣温能祛寒、因此,麻黄具有发汗解表之功,可用治表寒实证。

⑵麻黄辛能宣,微苦泄降,温能祛寒。

入肺经宣发肺气,又具止咳平喘之功,可用治肺实咳喘。

⑶麻黄辛能宣,微苦泄降,小便通,水肿消。

解表药名词解释

解表药名词解释

解表药名词解释
解表药是指中医药学中用于治疗外感风寒或风热引起的表证(表浅、外在的病症)的药物。

它们的主要作用是发汗解表,促进体表的毛孔张开,使体内的热邪随着汗液排出,从而达到降温解热的效果。

常见的解表药物有桂枝、麻黄、羌活、防风、葛根等。

桂枝是解表药物中的代表,能够扶正祛邪,它具有发汗解表、温经通络、调和营卫等功效。

麻黄也是一种常用的解表药,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开窍、化痰止咳等功效。

羌活具有发散寒邪、疏通经脉、止痛解表的作用,适用于风寒引起的头痛、身痛等症状。

防风具有祛风散寒、止痛解表的功效,适用于风寒湿痹引起的疼痛和不适。

葛根能够解表发汗、清热解毒、利咽止咳等,适用于发热、头痛、咳嗽等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解表药物在使用时应严格遵循中医辨证施治原则,根据不同的病因、病位、病情及体质等因素综合判断,确立合理的用药方案。

另外,由于解
表药物具有发汗作用,因此在用药期间应注意保暖,避免受凉感冒等。

《中药学》_第一章解表药_中医世家

《中药学》_第一章解表药_中医世家

《中药学》_第一章解表药_中医世家第一章解表药凡能疏肌解表、促使发汗,用以发散表邪、解除表症的药物,称为解表药。

解表药多属辛散之品,辛能发散,可使外邪从汗而解,故适用于邪在肌表的病症。

也即《内经》所说的“其在皮者,汗而发之”的意义。

解表药的临床应用,有以下几点:1.感受外邪,具有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脉浮等表症者。

2.表邪郁闭,麻疹透发不畅者;水肿初期或麻疹初期兼有表证者,以及其它疾病具有表证需要发汗解表者。

解表药虽能透过发汗解除表证,但汗出过多能耗散阳气,损伤津液;因此,凡自汗、盗汗、热病伤津以及阴虚发热等症,都应慎用。

跟据解表药的性能,可以分为发散风寒,发散风热两类。

第一节发散风寒药发散风寒药,性味多为辛温,发汗作用较强。

适用于感冒风寒,呈现恶寒发热、无汗、鼻塞或流清涕、舌苔薄白、口不渴、脉浮等寒象比较突出的表症。

对于咳嗽气喘、脚气水肿及风湿痛等初起具有上述表症的,也可应用。

麻黄【药用】本品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及木贼麻黄或其它含麻黄碱的同属植物的草质茎。

【性味与归经】辛、微苦,温。

入肺、膀胱经。

【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

【临床应用】1.用于感冒风寒及麻疹透发不畅,风疹身痒等症。

麻黄性温辛散,能发汗散寒而解表,又可散风透疹。

用治外感风寒所引起的发热恶寒、无汗等症,常与桂枝相须为用,有发汗解表的作用。

如治麻疹透发不畅,兼有咳嗽气急症状时,可在辛凉透疹药中酌加麻黄,因肺主皮毛,本品既能宣肺,又能发散,可收透疹、平喘的效果。

至于用治风疹身痒,可与薄荷、蝉衣等药配伍应用。

2.用于咳嗽、气喘。

麻黄能宣畅肺气而止咳平喘,故临床往往用治外邪侵袭、肺气不畅所致的喉痒咳嗽、咯痰不爽或咳嗽紧迫、胸闷、气喘等症。

如寒邪咳喘,多配杏仁、甘草同用;外有寒邪,内有痰饮,常配细辛、干姜、五味子、半夏等同用;至于肺热咳喘,常配石膏、杏仁、甘草等同用。

3.用于风水水肿等症。

麻黄既能发汗,又能利尿,故适用于水肿而伴有表症者,常与白朮、生姜等同用。

中药药理学解表药

中药药理学解表药

总黄酮
扩张冠脉,对抗垂体后叶素所致心肌缺血
葛根素

临床证实:缓解心绞痛、改善心电图
特点:
中度缺血区心肌血流量明显↑→进入侧支血流↑ ①葛根素iv犬
严重缺血区不明显
心肌乳酸生成↓
肌酸、磷酸、激酶释放↓ ②对缺血再灌心肌保护作用作用明显
氧耗量↓
改善超微结构。
4、抗心律失常
[现代应用] 感冒、麻疹初期、冠心病、心胶痛、突发性耳聋。
挥发油乳剂对人工饲养兔有解热作用、降温作 用(萜稀醇)
三、平喘作用
1、气管螺旋条法 方法:将气管螺旋条(豚鼠)悬挂于麦氏浴槽
中,将收缩情况记录。 2、喷雾致喘法(整体实验)
药效指标:Ⅲ级或Ⅳ级反应时间延长 有效成分:L-麻黄碱
平喘机理:
间接作用---促进肾上腺素能N末梢、肾上腺髓质释放Adr 、NA 麻黄碱
三、与升举阳气功效的作用
1、对胃肠道功能的影响 抗溃疡: 柴胡皂苷对应激性、幽门结扎性胃溃疡有 防治作用,使溃疡指数↓; 调节胃肠张力: 增强离体豚鼠小肠、离体兔肠的收缩作用; 对抗Ach、BaCl2所致肠平滑肌痉孪作用;
2、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小结:
解热、抗炎、促进免疫功能
柴胡
为其“透表泄热”的药理学基础;
一、发汗作用
有效成分:
挥发油 生物碱
1、麻黄挥发油有发汗作用;
2、在一般情况下麻黄碱不能诱发人体出汗,但当人处于高温 环境中用麻黄碱50~60mg;经0.5~2.0小时汗腺分泌确比未 用麻黄碱者更快更多。
3、如用麻黄水浸剂1.0~2.0g(相当生药5~10g)内服,给以温 覆(盖被取暖之意)逐渐全身有温热感,继而出汗故有“仲 景用麻黄,但取其发汗,故药皆温服,而温覆以取汗”(伤 寒论今释)如不以温覆,则汗出不多。

中药药理学——解表药

中药药理学——解表药
中药药理学——解表 药
一、解表药
2020/11/14
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
2
(一)概念
1、解表药: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 作用的药物称为解表药。解表药一般都具有发汗 的功效,通过发汗达到发散表邪,解除表证的目 的。部分药物兼有利尿退肿、止咳平喘、透疹和 止痛等作用。
有辛温解表药、辛热解表药等。
2020/11/14
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
3
(一)概念
2、表证:是指外邪(外界致病因素)侵犯人体 浅表部位(皮肤、肌肉、经络)所出现的症候群, 相当于上呼吸道感染及传染病初期的症状。其临 床表现主要有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或 有汗、鼻塞、咳嗽、苔薄白、脉浮等。
主要有风寒表证、风热表证之分。
2020/11/14
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
4
(二)主要药理作用
1、发汗作用 2、解热作用 3、镇痛作用 4、抗炎与免疫调节作用 5、抗过敏作用 6、抗菌、抗病毒作用
7、镇咳、祛痰、平喘作用
2020/11/14
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
5
发汗作用
本类药物通常具有发汗或促进发汗的作用,从而解除表证。
汗法是中医治疗表证的主要方法。《内经》中有:“其在皮 者,汗而发之”、“体若燔炭,汗出而散”。
的干燥草质茎。 性味功效:味辛、微苦,性温。归肺、膀胱
经。具有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的功效。
2020/11/14
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
14
麻黄
主要化学成分: 1、生物碱类:L-麻黄碱(L-ephedrine)、
伪麻黄碱(D-pseudo-ephedrine)、去甲基 麻黄碱(L-nor-ephedrine)等;
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

中药学专业知识二-常用单味中药-01章 解表药

中药学专业知识二-常用单味中药-01章 解表药

第一章解表药
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为解表药。

解表药适用于外感风寒或风热所致的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或有汗)、脉浮等表证。

部分药物还可用于咳喘、水肿、疹发不畅,以及风湿痹痛等。

解表药使用需注意:
①掌握用量,中病即止,不可过汗,以免损伤阳气和津液;
②体虚多汗及热病后期津液亏耗者忌服;
③对久患疮痈、淋病及失血患者,虽有外感表证,也要慎重使用;
④入汤剂不宜久煎,以免有效成分挥发过多而降低疗效。

第一节辛温解表药
第二节辛凉解表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药理学》之解表药
概述:发汗解热、抗病原微生物作是解表药发散表邪的主要药理学基础。

①发汗
②解热
③抗病原微生物
④镇痛、镇静
⑤抗炎
⑥调节免疫作用。

第一节麻黄
主要有效成分是生物碱(麻黄碱,伪麻黄碱等) 。

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①发汗
②平喘
作用机理是:
(1)直接兴奋支气管平滑肌的(3受体
(2)直接兴奋支气管黏膜血管平滑肌的a受体
(3)间接发挥拟肾上腺素作用
(4)阻止过敏介质释放
(5) 抑制抗体的产生
③利尿以D伪麻黄碱作用最显著。

④解热
⑤抗炎
⑥抗病原微生物
⑦镇咳祛痰
其他药理作用;①兴奋中枢神经系统;②强心、升高血压;③抑制肠平滑肌收缩。

现代应用:①感冒;②支气管哮喘;③低血压状态;④鼻塞;⑤肾炎。

第二节桂枝
有效成分为挥发油(桂皮油) 、桂皮醛、桂皮酸等。

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①发汗桂皮油作用。

②解热、镇痛
③抗炎
④抗过敏
⑤抗药原微生物
⑥对心血管系统作用。

能增加冠脉血流量,增加心肌营养血流量。

桂皮醛有抗凝血酶作用。

第三节柴胡
主要成分皂甙(a、b、c、d四种)、甾醇(a-菠菜甾醇、豆甾醇)、挥发油(柴胡醇和多糖。

①解热作用成分:柴胡皂甙、皂苷元A 和挥发油。

②抗炎
③抗病原微生物
④镇静、镇痛、镇咳
⑤保肝利胆降血脂
主要成分是皂苷元a和d,柴胡醇,a -菠菜醇,
机理:皂苷对生物膜的保护作用,皂苷使血浆中TCTH增加,进而使皮质甾醇升高
⑥对内脏平滑肌作用。

兴奋子宫。

⑦促进免疫功能。

柴胡有抗抑郁作用。

第四节葛根
有效成分为黄酮(葛根素等)。

①解热扩张皮肤血管,促进体表血液循环而加快散热作用成分:黄酮
②降血糖、降血脂作用成分:葛根素
③对内脏内滑肌作用
现代应用:①偏头痛
②突发性耳聋
③冠心病、心绞痛
④高血压病
⑤感冒、头痛、发热
⑥麻疹初起、疹出不畅。

第五节细辛
发散风寒,祛风止痛,温肺化饮。

有效成分挥发油、甲基丁香酚、
a -蒎烯、B -蒎烯、黄樟醚、爱草脑、细辛醚、柠檬烯等。

①解热
②抗炎
③抗病原微生物
④镇静、镇痛
⑤对呼吸系统作用。

⑥对心血管系统作用
⑦抗变态反应。

现代应用; ①头痛②慢性支气管炎③心绞痛④缓慢型心律失常⑤ 局部麻醉不良反应:细辛用量过大,可致面色潮红,头晕,多汗,甚至胸闷、心悸、恶心、呕吐;人每日用量超过20g 时,可有口唇、舌尖发麻感; 超
量使用,可引起严重中毒反应,使呼吸逐渐减弱,神经反射消失,严重者可因呼吸麻痹而死。

细辛对肾脏也有一定毒性,长期使用细辛可引起肾组织损伤,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细辛挥发油所含黄樟醚是一种致癌物质,可致肝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