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世界的气候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世界的气候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世界的气候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世界的气候,主要介绍了气候的基本概念、气候的分类、气候的形成因素以及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征。
本章内容是学生对地理知识系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气候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对地理环境的理解和认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自然地理环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气候作为一个抽象的概念,学生对其理解和掌握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气候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气候的基本概念,掌握气候的分类和形成因素,了解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使学生掌握气候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热爱,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气候的基本概念2.气候的分类和形成因素3.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征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和理解气候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掌握气候知识。
3.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2.教学课件3.案例资料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世界各地的气候景观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气候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简要介绍气候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了解气候的定义和特征。
3.操练(10分钟)分析世界各地的气候类型,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掌握气候的分类和形成因素。
4.巩固(10分钟)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结合教材和案例资料,讨论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征。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关注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探讨如何应对气候变化。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节《世界的气候》教学设计1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节《世界的气候》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节《世界的气候》是学生在掌握了天气和气候的基本概念后,进一步深入理解世界气候类型的特点、分布和影响因素的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认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观察能力,对气候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气候类型的划分、分布和影响因素等方面,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形象的图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气候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分布和影响因素,提高对气候现象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例和图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关注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和环境的影响,提高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分布和影响因素。
2.难点:气候类型的划分标准和影响气候分布的因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环境中感受和理解气候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气候实例,引导学生分析气候特点和影响因素。
3.图示教学法:利用图示和地图,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点。
4.分组讨论法:分组让学生探讨气候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气候实例和图示,制作PPT。
2.准备气候类型卡片,用于学生分组讨论。
3.准备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天气预报节目引入气候话题,提问:“天气”和“气候”有什么区别?引发学生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图示和实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气候类型的特点和分布。
同时,引导学生分析气候特点和影响因素。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分发气候类型卡片,让学生根据实例和图示,判断所属气候类型。
鲁教版(五四制)地理六年级上册《第四节 世界的气候》教学设计1

鲁教版(五四制)地理六年级上册《第四节世界的气候》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第四节世界的气候》是鲁教版(五四制)地理六年级上册的一节重要内容。
本节主要介绍了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地图和实例,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各种气候类型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本节内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认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气候现象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在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及其形成原因方面,还需进一步引导和拓展。
此外,学生对地图的阅读和分析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注重培养学生的地图观察和分析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及其形成原因,能识别各种气候类型的地图。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地图,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关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2.难点: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地图的阅读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地图教学法:运用地图,直观地展示各种气候类型的分布,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实例分析法:以具体实例为例,讲解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4.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各地气候特点资料。
3.投影仪、电脑、音响等教学设备。
4.小组合作学习分组。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世界各地的气候景观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气候现象。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地方为什么会有如此不同的气候吗?”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通过投影仪展示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各种气候类型的名称。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 世界的气候教案

世界的气候第1课时气候的地区差异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设计说明本节课的内容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设计教学要从学生熟悉的地理知识入手,通过回顾气温和降水的变化,帮助学生形成气候的概念,通过学生对本地气候特征的认识,加强学生对气候特征的理解,增加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在快乐中学习。
学习目标1.了解气候的要素和特征,通过阅读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描述气候特征。
2.运用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初步学会阅读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图,建立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的空间概念。
重点难点重点:初步学会阅读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图,建立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的空间概念。
难点:阅读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描述气候特征,掌握分析气候特征的方法。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合作探究法等。
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完成《作业》知识梳理部分的内容。
二、学习任务一教学模块师生活动教师:多媒体出示图片。
我们这里终年寒冷,是一片冰雪世界我们这里炎热干燥,一年中很难见到降雨我们这里终年炎热,几乎每天都下雨我们这里光照充足,气温较低,昼夜温差大教师:以上图片是世界不同气候的景观图片。
你家乡的气候是怎样的?你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一下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世界的气候。
教师:请学生阅读教材第84页的内容,归纳气候的两大要素和特征。
学生:阅读教材,得出结论。
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大要素。
气候具有一定的特征,一般变化不大。
教师:教材第84页活动。
多媒体展示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其气候特征。
(以地中海气候为例,学习描述气候特征的方法)。
学生:自主学习,并交流如何分析一地的气候特征。
(1)一个地方的气候特征需要从气温和降三、学习任务二教学模块大陆内部温带大陆性气候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活动3:对照教材附图(二)上的“世界地形图”,完成以下任务。
(1)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学生:刚果盆地、马来群岛、亚马孙平原。
(2)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学生:印度半岛、中南半岛。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核心素养教案-新教材第四章第四节 世界的气候教案

第四节世界的气候一、教学目标地理核心素养目标区域认知:认识不同地区的气候类型及其特点,培养学生对世界不同区域气候的认知能力。
综合思维:引导学生综合考虑纬度、海陆位置、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培养综合思维能力。
人地协调观:让学生认识到气候对人类生活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树立保护环境、适应自然的人地协调观。
地理实践力:通过分析气候资料、绘制气候图表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气候的概念和主要气候要素。
掌握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及成因。
能够根据气候资料判断气候类型。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及成因。
根据气候资料判断气候类型。
难点分析气候类型的成因。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一段不同气候地区的自然风光视频或展示一些气候图片,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这些地方的气候有什么特点吗?气候是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的呢?”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新课讲授气候的概念和主要气候要素讲解气候的概念,强调气候是指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介绍气候的主要要素,如气温、降水、风向、风力等。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展示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介绍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名称和分布。
如热带气候、亚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寒带气候等。
分析每种气候类型的特点,包括气温和降水的变化规律。
通过图表和实例进行说明,如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等。
探讨气候类型的成因,引导学生综合考虑纬度、海陆位置、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例如,热带气候主要受纬度因素影响,温带气候受海陆位置影响较大等。
根据气候资料判断气候类型介绍判断气候类型的方法和步骤,主要根据气温和降水的资料进行分析。
给出一些气候资料图表,让学生进行判断练习,巩固判断气候类型的方法。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气候的概念和主要气候要素、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及成因、根据气候资料判断气候类型的方法。
世界的气候初中教案

世界的气候初中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世界各地区的气候差异。
2. 认识11种世界气候类型及其分布。
3. 明确影响气候的三大因素。
4. 知道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教学重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教学难点:分析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准备: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PPT课件。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了解世界各地的气温和降水的变化差异。
2. 提问:水热情况不一样,各地的气候也就不相同。
那么,世界各地的气候有哪些类型呢?二、新课学习(20分钟)1. 讲解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
a. 热带雨林气候b. 热带沙漠气候c. 热带草原气候d. 热带季风气候e. 亚热带季风气候f. 温带季风气候g. 温带大陆性气候h. 温带海洋性气候i. 寒带气候j. 高原山地气候2. 分析影响气候的三大因素: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
a. 纬度位置:相同纬度的地区,气候类型相似。
b. 海陆分布:靠近海洋的地区,气候温和;内陆地区,气候干燥。
c. 地形:高山地区,气候寒冷;平原地区,气候温和。
3. 讲解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举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a. 农业:气候条件适宜的地区,农业生产繁荣;气候条件恶劣的地区,农业生产困难。
b. 交通:气候条件良好的地区,交通畅通;气候条件恶劣的地区,交通受阻。
c. 人类生活:气候舒适的地区,人们生活幸福;气候恶劣的地区,人们生活困苦。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2. 强调气候对生活和生产的重要性,倡导学生关注气候变化,保护环境。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根据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列举出五种气候类型及其分布地区。
2. 分析影响气候的三大因素,以自己所在地区为例,说明气候特点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世界的气候 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世界的气候【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知道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大要素。
2.能从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中, 认识一个地区的气候特点。
【教学重点】分析气候的地区差异。
【教学难点】阅读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的方法。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小组合作探讨法。
【教学过程】导入: (多媒体展示几幅不同气候条件下的自然景观图片)师问: 从以上几幅图片中, 同学们知道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它的自然景观的差异吗?生答: 气候。
过渡:气候不同, 自然景观就有差异。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世界的气候。
板书一、气候的两大要素师问: 在气候的各个要素中, 人们最关注的是哪两个要素?生答: 气温和降水。
师小结:人们描述气候的时间, 一般是一年或更长时间, 主要关注气温和降水两个要素。
活动: 小组讨论我们家乡的气候特点。
(学生回答, 略)师小结:我们家乡具有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温和少雨的特点。
过渡:在前面两节的学习中, 同学们已经知道了世界上气温和降水的地区差异很大, 而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大要素。
因此, 世界气候在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地区差异很大的情况的影响下, 变得更加复杂多样, 地区差异大。
二、气候的地区差异(引导学生读图)掌握分析气候特征的方法。
活动: 小组讨论: 该地区的气候特征师问:根据图中的气温曲线, 可知该地最冷月均温在多少度以上?生答: 10℃以上。
师问:最冷月均温在10℃以上, 那么冬季是温和还是寒冷呢?生答: 温和。
师问: 该地最热月均温在多少度以上?生答: 23℃以上。
师问: 月均温在23℃以上, 是温和还是炎热呢?生答: 炎热。
师小结: 根据该地最冷月和最热月的月均温, 综合得出该地气温特点: 冬季温和, 夏季炎热。
师问: 根据图中的降水量柱状图, 可以看出该地哪几个月降水量多, 哪几个月降水量少?生答:该地降水量12.1.2月多, 6.7.8月少。
师小结: 由此得出该地的降水特点: 冬季多雨, 夏季少雨。
师问: 根据前面分析该地的气温特点和降水特点, 可以综合得出该地的气候特点是怎样的呢?生答:冬季温和多雨, 夏季炎热干燥。
商务星球版地理七上第4章第四节《世界的气候》(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商务星球版地理七上第4章第四节《世界的气候》(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商务星球版地理七上第4章第四节》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以及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图表和实例,生动地展示了各种气候类型的特点,为学生提供了直观的学习材料。
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天气之后,进一步了解气候的知识,对于学生形成完整的气候概念,提高地理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天气的基本知识,对气候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但学生对于世界各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以及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方面的知识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通过生动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气候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及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表、实例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提高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及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难点:气候类型的成因及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实例,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气候知识。
2.图表教学法:利用图表、地图等直观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掌握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点。
3.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探究,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地理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包含图片、图表、实例等丰富的教学课件。
2.学习材料:为学生准备相关气候类型的实例和资料。
3.教学设备:准备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地球上的各种气候现象,引导学生关注气候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呈现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各气候类型的名称和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世界的气候
第一节天气和气候
广西来宾市兴宾区凤凰初中黄青梅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个词语。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能通过天气图和卫星云图,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粗略地判断近期可能出现的天气情况。
4、通过本节的学习,更加关注各种地理现象以及各类经济活动,使学生逐步树立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5、能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
“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学会阅读卫星云图和简单的天气预报图。
教学难点
综合分析天气形式图和天气预报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我有个问题想要请教同学们,这个元旦我要到海南去出差,可我为带什么服装犯了愁,哪个同学能帮帮我,给我参谋一下?(生答略)。
你去过海南吗?(生答略)。
那你怎么知道我需要带单衣去呢?(生答略)。
恩,是热带,气候四季炎热。
我打算1月1日出发去海南,在去之前,我买好了车票,准备好了必需品,还要关注一下什么?哪个同学能帮帮我?(生答略)。
好,我知道了,还要关注天气预报。
天气和气候和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因此探讨气候的变化规律,对
人类是很重要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与每个人密切有关的天气和气候。
板书:天气和气候
(板书)天气的概念:
根据当天的天气状况和已经了解的天气预报的内容请同学们描述天气的概念。
(同位交流)
讲解:天气是短时间的阴晴冷热风雨等的大气状况。
是指一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态,可以用阴、晴、冷、热,风力大、小等来描述。
从同学们的回答看,我们不难知道天气有两个特点:
学生总结:时间短、变化快
尝试举例子说明天气的这两个特点。
同学们纷纷举例:六月天,孩子面,说变就变------
讨论谁能说说,天气的变化与人类有什么密切的关系?
晴天对人有什么好处?什么事情必须要在晴天做?(打麦、晒衣、晒被等。
)下雨能给人类带来什么好处?下雨又能给人类带来什么害处或不便?下雨时,人们必须保护什么东西不被雨淋?(露天存放的水泥、粮食、棉花、布、衣服,机器等。
)
下雪能给人带来什么好处?下雪能给人带来什么害处或不便?暴风雪来临前,牧民必须做什么?
孩子们在雪天喜欢做什么?下雪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不要滑倒、摔伤;不要追跑打闹,要注意交通安全。
)
大风能给人类带来什么好处?大风又能给人类带来什么害处?
大雾、冰雹、雷电能给人类带来什么害处?
小结
通过以上讨论,我们知道了天气的变化与人类有密切的关系。
所以,观察天气,努力探究天气变化的秘密,掌握天气变化的规律,是非常重要的。
现在我们国家许多地方以及全世界各地都建立了气象台、气象站、气象联络网,许多叔叔阿姨日夜不停地监测天气的变化,每天准确地预报天气变化的情况,使人们更好地工作、学习。
我们要从小向他们学习,下边老师教给你们简单的观察、记录天气的情况。
过渡:了解天气对我们的实际生活、工作都有很重要的作用,一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知道呢?
学生:手机、电话(拨打121,天气早知道)观察(看云识天气)收看天气预报-------
(板书)天气预报
播放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视频,要求同学们仔细观察播报顺序、内容。
(活动一):识别天气符号(打开课本P58主要天气符号图)
请用语言叙述这些符号的特征,可用小组竞赛形式:
学生:晴天符号是一轮红彤彤的太阳;多云符号是一朵云彩;冷空气前锋符号象一个齿轮,小三角的尖端指向冷空气运行的方向,中雨是云朵的下面有两条倾斜雨注----
教师对个别符号进行讲解。
(活动二):记忆天气符号
提问:还有哪些天气符号在视频中没有出现?同学们可以推荐小组代表画在黑板上。
教师大体讲解或补充个别天气资料如:沙尘暴、台风等的相关内容。
过渡:同学们注意了没有,在看天气预报的时候,一般先出现的是卫星云图,什么是卫星云图?如何根据卫星云图来判别简单的天气预报呢?
(板书)卫星云图:
讲解:
白色:代表云雨区,白色程度越浓,代表降水量越大。
绿色:代表陆地,有绿色的地区,说明该地区晴。
蓝色:代表的是海洋。
活动三:
1、展示教材P70页主要城市天气预报图”你能学做天气预报员吗?
2、练习教材P70第三题,下列天气符号所代表的天气与图中人们所介绍的活动是否妥当?并让同学们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说说为什么不妥?
过渡: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又会提到“气候”这个名词,你了解气候的概念和
特点么?
(板书)气候的概念及特点:
气候是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状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学生列表总结:天气——短时间、多变;(概念略)
气候——长时间、稳定性(概念略)
练习教材P59活动第3题:下列词语中哪些描述的是天气,哪些是气候?
(风和日丽——天气;暴风骤雨——天气;四季如春——气候;阴转多云——天气。
)
过渡:你了解当地的天气与气候吗?了解了天气和气候的有关知识对我们的生活、生产有什么用呢?
我们当地的气候特点是冬冷夏热,春暖秋凉,夏秋降雨多,冬春降水少。
板书设计:
第一节天气和气候
一、天气
1、概念
2、特点
二、天气预报和卫星云图
三、气候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