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精华复习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完美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精华复习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完美


全,许多重要工业产品的人均拥有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目的 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1)集中主要力量发展 重工业 ,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划 基本任务 (2)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3)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考点知识回扣
主题
第 一 个 五 年 计 划
特点 优先发展重工业 .
治到法治的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考点知识回扣
【易混易错】
(1)“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而不是片面发展重工业。 (2)中苏两国工业化优先发展重工业;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从轻工业开始,轻、重工业均衡发展。 (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内容 影响
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 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
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中共八大 二次会议
1958年,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 总路线
总路线
考点知识回扣
主题
具体内容
考点知识回扣
考点三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八下P27—32)
【课标要求】 知道“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了解这一时期以王进喜、雷锋、邓稼先、焦裕禄 等为代表的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斗的精神;了解“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危害及主要教训。
考点知识回扣
主题
具体内容
时间、地点 1956年、北京
艰 中共八大 辛 (良好开端)
考点知识回扣
(续表)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听课记录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听课记录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听课记录一、导入(1.1)1、教师行为:教师简要介绍《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这一单元的主题,说明其在当代中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提问学生:“你们认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在你们的理解中,社会主义制度是如何在中国建立的?”引导学生思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的意义和过程。

2、学生活动:聆听教师的介绍,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产生兴趣。

思考并回答教师关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问题,分享自己的理解。

思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之间的关系,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准备。

3、过程点评:导入环节通过介绍单元主题和提出问题,成功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为后续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过程(1.2)1、讲解课文:教师详细讲解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的内容,包括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过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引导学生理解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意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的过程。

2、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之间的异同点。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汇报讨论成果。

3、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具体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如“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让学生从中深刻理解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

4、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现代社会主义建设中继续探索和创新,以实现更加公正、和谐的社会。

分享相关的历史故事或现实案例,加深学生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的理解。

5、学生活动:认真聆听教师的讲解,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思考如何在现代社会主义建设中继续探索和创新,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6、过程点评:教学过程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通过讲解、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等环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的意义和过程。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复习课件下册历史课件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复习课件下册历史课件

委员长;决定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

1954年宪法的颁布,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艰苦奋斗、不懈努力的结果,是中国顺应从专制到法制、从人
治到法治的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第七页,共二十三页。
考点知识回扣
【易混易错】 (1)“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而不是片面发展重工业。 (2)中苏两国工业化优先发展重工业;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从轻工业开始,轻、重工业均衡发展。
第十三页,共二十三页。
考点知识回扣
考点三 艰辛(jiānxīn)探索与建设成就(八下P27—32)
【课标要求】
知道“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了解这一时期以王进喜、雷锋、邓稼先、焦裕禄等为代表(dàibiǎo)的广大干部
群众艰苦奋斗的精神;了解“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危害及主要教训。
第十四页,共二十三页。

互助合作的要求

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 形式
造 内容 农业
道路
结果 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农业合作化运动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工业化的发展,有力地推动 作用
考点知识回扣
主题
具体内容
时间、地点 1956年、北京
中共八大 艰 (良好开端) 辛
内容
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 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

影响 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复习教案1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复习教案1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
C.“文化大革命”的教训 D.三大改造的教训
14.依法治国是国家某某久安的重要保障,但在“文化大革命”这场内乱中,社会主义某某法制遭到严重破坏,其表现有( B )
①由某某蔓延至全国的“一月风暴”②X少奇同志被迫害致死 ③江青为首的“四人帮”被逮捕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②③
二、材料分析题
①某某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 ②某某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建成投产 ③某某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④某某油田建成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2.抓关键词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与“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某某政治建设”等关键词相吻合的历史事件是( D )
A.颁布《中华民国约法》 B.颁布《中华人民某某国土地改革法》
①抗美援朝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 ②党的英明决策和正确指挥 ③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 ④志愿军和朝鲜军民的英勇战斗 ⑤中国军事、经济实力强大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⑤
7.中朝军民并肩作战,最终取得了反侵略战争的胜利,朝鲜战争结束的标志是( D )
A.上甘岭战役的胜利 B.“联合国军”退回到“三八线”附近
D.它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10.新中国成立时,“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这一落后局面的改变开始于( A )
A.“一五”计划时期 B.“大跃进”运动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11.“车轮飞转东西南北追风去,钢水奔腾春夏秋冬入眼来。”这副春联描述了我国“一五”计划期间的两项建设成就是( A )
A.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结束
B.标志着新某某主义革命的胜利
C.标志着实现了人民梦寐以求的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第5课 三大改造》教案_28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第5课 三大改造》教案_28

第5课三大改造——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应用创新点本节内容是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5课三大改造,在设计时采用用了叙述故事的形式将三大改造的形式和意义表现出来,学生对此很感兴趣。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版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三大改造的内容,重点教学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形式以及三大改造的意义。

本节内容主要讲述了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上承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下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中国现代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三大改造”是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任务之一,它的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刚刚接触历史不久,知识储备,知识层次、理解能力都不强。

但是他们普遍对历史充满兴趣。

因此在授课过程中要提供大量的学生感兴趣的材料,顺应学生的特点,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因为已经经过了一段时间对历史的学习,大多数学生已养成较好的学习习惯,但也有一部分学生觉得历史是已经过去了的事,对现实好像没什么用,在学习的时候总是提不起劲,兴趣不高。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了解农村土地改革后的情况和在农村走集体化道路的必要性;掌握对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和意义。

掌握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方式、方法并分析其原因。

②综合分析三大改造的必要性,对比三大改造方式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按照“知、疑、学、解、创”教学模式,让学生走进历史,通过整合走出历史,达到学习历史的目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要让学生在思想上知道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改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同时认识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并在过渡中,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教学环境与准备教学环境使用录播教室,配备有电子白板,教师准备了课件。

但由于条件有限,学生和老师手中仅有课本,没有其他辅助教学的工具。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第5课 三大改造教案2 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第5课 三大改造教案2 新人教版-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第5课三大改造【教学设计说明】《三大改造》它概要地向初中生介绍了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两个方面的重大变化,是新中国从新某某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重要的标志,本课教学设计结合本课图片、资料丰富且贴近现实生活的特点,采用史料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情境导学法等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本课教学,以使学生了解三大改造的基本概况。

是学生认识到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某某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在过渡时期中,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课标精解】知道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

了解农村土地改革后的情况和在农村走集体化道路的必要性;掌握对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和意义。

掌握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方式、方法并分析其原因。

三大改造的完成要掌握三大改造完成的时间1956年,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掌握20世纪发生三次历史性的巨变。

【教材分析】本课介绍三大改造和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一系列内容,其地位与作用不言而喻。

三大改造的完成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的重要标志,是新某某主义革命结束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的关键事件。

正是由于三大改造的完成我国正式迈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进入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

因此在本单元中具有继往开来的重要意义,也是整册教材的一个重点内容。

【学情分析】通过近两年的历史学习,八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初步具备了在老师的指导下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

鉴于此,在教学中,抓住他们思维比较活跃,爱发表见解,爱表现自己,希望得到老师表扬等特点,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的语言讲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相关资料,预设一些问题,使用激励性评价语言,启发引导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精品复习课件)八年级历史下册优质教学课件(部编版)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精品复习课件)八年级历史下册优质教学课件(部编版)

选择题专项练习
21.为了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严重错误,
1961年初我国开始实施( C )
A.过渡时期总路线 B.农业生产合作化建议 C.“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 D.第一个五年计划
选择题专项练习
22.《中国历史上错失的三次战略机遇期》一文中说:“在 世界经济蓬勃发展的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却把大量的精力
5.下图为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变化柱状图 。其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D )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抗美援朝的推动 C.三大改造的进行 D.一五计划的实施
选择题专项练习
6.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反映了中国工业从弱到 强的发展历程。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 化迈进是在( D )
全面 建设 社会 主义 时期 成就
工业 交通 科技
模范人物
时代精神
文革 时期 科技 成就
①建成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 ②建成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和大港油田,到1965年石油实现自给; ③新兴的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
修建了兰新、兰青、包兰等铁路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居世界领先地位
教训: ②要按 客观规律办事,不能急于求成;
③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第1章 填空题—快问快答
时间 1966年—1976年

毛泽东为防止资本主义复辟而发动
原因
中央文革小组煽动“打倒一切,全面内战”,学校停课,工厂停工
概:
;大批干部和知识分子遭到批斗(最大冤案:刘少奇冤案)




选择题专项练习
1.建立起自己独立的现代工业化体系,是中国人寻求了一个多世 纪的梦想。为实现这一“梦想”,新中国于1953年开始( B )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第5课 三大改造》教案_19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第5课 三大改造》教案_19

第5课三大改造【教学目标】2、了解三大改造采用的形式重点:三大改造难点:理解三大改造的实质和三大改造完成的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大家好!很高兴能和大家相识在美丽的八五0农场,和大家一起学习,共同进步,下面就让我们在歌声中踏上今天的学习之旅吧。

生:欣赏跟唱《社会主义好》。

师:请同学们结合歌词和歌名判断一下这首歌是对我国哪一社会制度的歌颂?生:结合歌名歌词答出“社会主义制度”。

师:那么你们知不知道中国是什么时候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的?生:有学生回答“新中国成立时”。

师:(大屏幕出示学生的答案)你们的答案是否正确,让我们来看看我国的根本大法宪法是怎么说的吧。

生:齐读三部宪法对中国国家性质的规定。

师:我们把这三句话进行对比,第一句很明显比后两句少了哪几个同样的字?生:社会主义。

师:这说明,至少在1954年时我国还不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生:回答新中国成立的时间是1949年,今年是祖国母亲68岁的生日。

师:所以我们可以纠正的一个误区是新中国成立不等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看,你们的答案是错误的,那么中国是什么时候、又是怎样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的?让我们通过第二单元第5课的学习来揭晓正确答案吧。

二、新课学习(一)自主学习师:我们先结合本课的学习目标来进行自学。

大家先观察这三个自学目标,能判断出我们这节课学习的主题是什么?生:三大改造。

师:你能从这三个目标中提取一些关键词吗?我们要学三大改造的什么呢?生:实施范围、采用形式、实质和历史意义。

师:好,下面就请大家结合自学目标,通读全篇课文,将板书中缺少的内容画在书上,并标注上相应的序号。

也就是说你找到了第一个空的答案,画出来后把序号写上,依次类推,一直到找到第八个问题的答案为止。

下面开始自学。

生:自学2分钟后,可以到黑板上写下自己找到的答案。

师:组织学生对自学答案进行评判。

看来大家对三大改造的范围、和三大改造完成的意义都能快速找准答案,但改造方式和实质出现了多种答案,说明对这两个问题大家不太理解,那么我们就重点来学习这两个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 1952年 D. 1954年
考点4:“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 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
8. 以下是1958—1961年中国主要农产品的产量数据统计表 (单位:万吨)。影响下表中主要农产品产量变化的主要原 因是( C )
A. 农业合作化运动要求过急,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 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忽视了农业生产 C.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破坏了农业生产 D. “文化大革命”期间,“左”的错误严重干扰了农业生产
单元考点演练 考点1: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1. 2016年,中国空军开始装备自主研发的、具有世界先进 水平的隐形战斗机歼-20。这增强了中国的国防实力,也是 中国重工业发展的重大进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将发 展重工业作为基本任务是在( C ) A. “文化大革命”时期 B. “大跃进”时期 C.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D. 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 2. 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重工业基地主要集中在( B ) A. 西北地区 B. 东北地区 C. 东南地区 D. 西南地区
9. 20世纪50年代,中国“红专大学招牌各处可见,有些地方 提出每县出一个鲁迅,每县出一个郭沫若,有些省仅几个月 就宣布基本扫除文盲”。这一现象反映了( C ) A. 第一个五年计划重视工业化建设 B. “双百”方针的全面贯彻 C. “大跃进”运动的全面展开 D. 科教兴国发展战略的实施 10. 不同时代的宣传漫画体现了不同的时代风貌。下面两幅 图出现在( A )
材料二 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毛泽东说:“这次 会议是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 程碑。”
材料三 2018年“两会”分别在3月3日和3月5日开幕。会 上,各类民生问题再次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1)阅读材料一指出,宋庆龄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第一届全体会议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筹备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 (2)阅读材料二指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于哪 一年?为什么毛泽东说“这次会议是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 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 1954年。因为大会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A. “大跃进”运动时期 C. “文化大革命”时期
B.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D.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考点5:“文化大革命”中民主法制和国民 经济遭受严重破坏的主要史实,“文化大革 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
11. 某省委大楼曾出现过一副“赠省委诸公”对联:歧路亡羊, 滑下去,便是修正主义烂泥坑;悬崖勒马,改过来,还算无 产阶级当权派。此场景应该出现在( D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 B. 三大改造时期 C. “大跃进”运动时期 D. “文化大革命”时期
第二单元复习
思维导图
考纲点对点
考纲要求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1954年颁布的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社 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 严重失误 “文化大革命”中民主法制和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的主要史 实,“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 对应课时 第4课 第4课 第5课 第6课 第6课
12. “正正反反,反反正正,正反一样;是是非非,非非是 是,是非不分。”这副对联反映了“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状 况。下列哪些是这一时期“是非”不分的表现?( B ) A. 1971年9月13日,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B. 1967年2月,中央“文革”小组指责一些老干部的行为是 “二月逆流” C. 1976年4月5日,人民群众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开展四五运 动 D. 1976年,华国锋、叶剑英等代表中央采取断然措施,粉 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
考点3: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 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 我国建立的标志
5. 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 结论。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 ) A.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B. 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 C.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D.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3)有人说“这两次会议(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 届全体会议和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为我国 建立了两大制度——一基本、一根本”。这一说法正确吗? 请简要说明。
13. 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给党和人民带来的严重 灾难有( D )
①国家政权遭到严重削弱 ②民主与法律被肆意践踏 ③国 民经济发展缓慢,人民生活水平基本没有得到提高 ④阻滞 了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现代化事业的大发展
A. ①③ C. ①②④ B. ②④ D. ①②③④
综合题 14. 每年的3月份,我国都要在北京召开“两会”,在会上 讨论和制定与国家相关的重大举措。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9年,宋庆龄抵达北平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 会议第一届中华人民 共和国宪法》
3. 某次会议期间,广东省代表蔡廷锴说:“现在……人民有 了各项权利,这是中国开天辟地以来的第一次。”这次会议 是( B ) A. 中共一大 B.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 中共十二大 D. 中共十五大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 的人民民主国家……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以上内容出自( D ) A.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6. 创建于济南的老字号瑞蚨祥,在20世纪50年代响应国家 号召,率先实现公私合营。我国在公私合营过程中采取的创 造性举措是( B ) A. 成立合作社 B. 实行赎买政策 C. 无偿没收 D. 政企分开
7. 下图是“太平”牌火柴盒商标。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一商 标最早出现于( D )
A. 1951年 C. 1953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