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性疾病》PPT课件

合集下载

传染性疾病的防治措施PPT(17张)

传染性疾病的防治措施PPT(17张)
其它: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细菌 性痢疾(简称菌痢)、狂犬病。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防治
是我国当前流行最广泛、危害最严重的传染病。 据统计 ,目前我国乙肝病毒感染率达10%以上,城市的达15%。 预防措施 : (1)应避免直接接触别人的血液或体液。 (2)避免性滥交。 (3)正确地使用避孕套,可以减低感染的机会。 (4)避免共用私人物品,如牙刷、剃须刀及注射器等。 (5)如需与病者接触,应:戴上手套、面罩及外衣。 (6)适当处理血液和分泌液。但这些都不是绝对有效的安 全措施。 (7)接受乙肝疫苗注射。于6个月内注射3针。如产生了足 够的乙肝抗体,有效期为5年或以上。此疫苗相当安全。 但约有10%的人要注射多于3针才能产生足够的抗体。注 射3针后是否产生足够的抗体,最佳方法是在1-2个月内 抽血化验抗体度数。 乙型肝炎需要保肝治疗;健康携带者可观察。
第七章 传染性疾病的防治
传染病的概念
1. 传染病,也就是传染性疾病,是由各种病 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 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染的疾病。
2. 常见传染病有------流行性感冒(简称流 感,不是普通感冒)、细菌性痢疾(简称 菌痢)。
3. 重点传染病有------艾滋病、性病、肺结 核、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防治。
(三)有大多数免疫性
(四)可以预防
(五)有一定的流行病学特征------如较集中的 发病时间、季节,容易患病的人群,容易得病 的地方等。
传染病传染的基本条件
1、有传染源:是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 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或动物。
2、有传播途径:是指病毒微生物离开传染 源到达另一个易感者的途径称为传播途 径(如呼吸道消化道、接触、虫媒、血 液、体液)。
一次胸部X线普查、对咳嗽超过2周患者行胸部X线检 查,对及时发现肺结核病有重要意义,我国目前免费治 疗。

传染病PPT课件图文

传染病PPT课件图文
生物媒介传播
接触传播
3.易感人群: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流行性感冒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示意图
流感患者(携带流感病毒)
讲话、咳嗽、空气传播途径
病原体
飞沫悬浮于空气中
散播
健康人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病原体
流感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平时我们怎样预防流感呢?流感的传染源:班上患流感的同学以及身边一些患流感的人。控制传染源:如果班上有同学患流感,可让其回家休养,这样其他同学就不容易被传染了。切断传播途径:在流感盛行的时候,要注意经常开窗通风,还可以在教室里撒些醋,杀灭空气中的病菌保护易感人群:可以提前去注射流感疫苗或者喝一些象板蓝根一类的药,增强自身的抵抗能力。

谢谢观赏
2.消化道传染病: 痢疾、 肝炎、 伤寒、 脊髓灰质炎、 蛔虫病、 蛲虫病等 发生季节:夏、秋 病原体原始寄生部位:消化道及其附属器官 传播途径:饮水和食物传播
3.血液传染病: 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黑热病、丝虫病、出血热等。 发生季节:一年四季 病原体原始寄生部位:血液和淋巴 传播途径:吸血的节肢动物传播
传染病的概念
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如病菌、病毒、寄生虫等)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的突出特点就是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常见的传染病
传染病的种类很多,根据传播途径的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类:1.呼吸道传染病2.消化道传染病3.血液传染病4.体表传染病
1.呼吸道传染病: 流感、白喉、百日咳、猩红热、肺结核、流行性腮腺炎、麻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 发生季节:冬、春 病原体原始寄生部位:呼吸道黏膜和肺 传播途径:饮水和食物传播
4.体表传染病: 狂犬病、炭疽、破伤风、血吸虫病、沙眼、疥疮、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癣等。 发生季节:一年四季 病原体原始寄生部位:皮肤和体表黏膜 传播途径:接触传播

传染病ppt课件免费

传染病ppt课件免费
根据发热程度和患者舒适 度,采用物理降温或药物 降温方法。
咳嗽、咳痰治疗
给予止咳、化痰药物,帮 助患者缓解症状。
疼痛缓解
针对疼痛部位和性质,采 用非处方药或处方药缓解 疼痛。
康复期管理和随访工作
康复期注意事项
患者在康复期需注意休息、饮食 和锻炼,避免过度劳累。
随访工作安排
医生会安排定期的随访检查,评估 患者康复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
抗菌药物使用原则和策略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01
根据病原体种类、药敏试验结果和患者病情,合理选择抗菌药
物。
预防耐药菌产生
02
遵循抗菌药物使用原则,减少不必要的使用,降低耐药菌产生
的风险。
联合用药与配伍禁忌
03
在必要时,医生会根据病情采用联合用药方案,但需注意药物
之间的配伍禁忌。
对症支持治疗方法介绍
发热处理
04
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
抗病毒药物应用及注意事项
常用抗病毒药物
如奥司他韦、阿比朵尔等,需遵循医 嘱使用,注意剂量和疗程。
不良反应与应对措施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如 恶心、呕吐等,应及时告知医生并采 取相应措施。
适用人群与禁忌症
抗病毒药物并非适用于所有传染病患 者,需根据具体病情和医生建议使用 。
实施隔离措施
对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无症 状感染者实施隔离措施,防止 疫情扩散。
开展社会动员
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疫情防 控工作,形成全民参与、群防 群控的良好局面。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
关键知识点总结回顾
1 2
传染病的定义、分类及特点
详细阐述了传染病的概念,根据其传播途径和病 原体特点进行分类,并总结了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

性传播疾病 ppt课件

性传播疾病  ppt课件

致病菌:淋球菌 人是唯一天然宿主,主要侵犯粘膜组织, 对物理因素的抵抗力很弱。
大家关注的几个问题:

传播途径,可间接接触传播。 女性症状比男性轻,但传染然性强。


潜伏期短(3-5天)。
可播散感染,危及生命。 治疗简单,但目前耐药菌多。 判愈标准。 病人应不与家人尤其是小孩同浴。
尖锐湿疣 condyloma acuminatum
致病体:人类乳头瘤病毒 病毒传染性强,人类普遍易感,停留于 感染部位的皮肤和粘膜,主要引起局部角质 增生。
大家关注的几个问题:

潜伏期长(2周-8月)。 巨大型尖锐湿疣癌变率高。 治疗以物理方法为主,可配合使用干扰素。
避孕套可减少感染几率。

艾滋病目前尚不能治愈,其疫苗的研究尚未成功,预防尤 为重要。该病的发生与人们的各种高危行为密切相关,其 传播途径已很明确,因此,预防的关键在于改变人们的高 危行为以及对各种可能造成传播的途径加强管理。

开展健康教育,治疗其他性传播疾病,提倡安全性行为, 禁止静脉药瘾者共用注射器、针头,患艾滋病或感染 HIV 的妇女应避免妊娠,防止医源性感染。
性传播疾病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
概 述

定义:病原体经 性传播(主要) 间接传播(母婴、输血、医疗操作等) 引起人性器官及其他脏器病变的一组传染性疾病。

流行状况:
非常严峻!全世界每年新发现的性病病例约 3.4 亿,这和性观念改变、卖淫嫖娼及吸毒贩毒猖獗、性病诊 疗市场混乱有关。
人是本病的唯一传染源。
人群普遍易感。

传播途径:①性行为;②静脉注射吸毒; 目前没有证据证明握手,拥抱,礼节性亲吻,同吃 同饮,共用厕所和浴室,共用办公室、公共交通工具、娱 乐设施等日常生活会传播HIV。

常见传染性疾病的预防精华版ppt课件

常见传染性疾病的预防精华版ppt课件
接种乙肝疫苗
世界卫生组织提倡:
疫苗接种是预防乙肝
最有效、安全、经济的手段
我国已经对所有新生儿实施乙肝疫苗的计划免疫,即给所有新出生的婴儿免费注射乙肝疫苗。 新生儿以外人群的乙肝疫苗注射对彻底控制乙肝的发病至关重要。应当给所有未接种过乙肝疫苗的人群及时接种疫苗。
病毒性肝炎 VIRAL HEPATITIS
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泛,发病率高等特点。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肝肿大及肝功能损害,部分病人可有黄疸和发热。病毒性肝炎可分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肝炎等。
2011年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
全国共报告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为471.33/10万,死亡率为1.18/10万。 全国共报告甲类传染病发病25例,死亡1人,报告发病率为0.0019/10万,死亡率为0.0001/10万。 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为241.44/10万,死亡率为1.14/10万,报告发病数居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梅毒、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和淋病,占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总数的94.41%,报告死亡数居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艾滋病、肺结核、狂犬病、病毒性肝炎和流行性出血热,占乙类传染病报告死亡总数的97.56%。 丙类传染病中,报告发病率为229.88/10万,死亡率为0.04/10万。
“大三阳”者病毒复制活跃,“小三阳”病人也可能有活跃的病毒复制,但多数(1/2~2/3)病毒复制低下。因此不应以“大、小三阳”来作为评价乙肝病人传染性高低或病情是否严重的标准。
乙型肝炎的预防
乙肝疫苗是非常有效的疫苗,注射后90~95%的人群可产生足够的对乙肝的保护力。注射乙肝疫苗是最终消灭乙肝的最有效的方法!我国接种乙肝疫苗十几年,获得了显著效果,儿童的乙肝发病率已明显下降,北京、上海下降达90%以上。

《传染病》PPT课件图文

《传染病》PPT课件图文
毒素作用
病原体产生外毒素或内毒素,对机体造成 损害。
免疫逃避
病原体通过变异、抗原伪装等方式逃避机 体免疫系统的识别和清除。
组织损伤
病原体直接破坏组织细胞,引起炎症反应 和组织损伤。
病原体的检测与诊断
直接检测
通过显微镜、培养等方法直接观察病原体。
免疫学检测
利用抗原抗体反应原理,检测病原体特异 性抗原或抗体。
国家政策与法规支持
01
02
03
04
制定应急预案
国家层面制定传染病防控应急 预案,明确各级政府和部门的
职责和任务。
加强医疗资源建设
加大投入,提高医疗机构的诊 疗能力和服务水平,确保患者
得到及时救治。
实施隔离措施
对确诊患者和疑似患者实施隔 离治疗,切断病毒传播途径。
加强国际合作
与国际社会加强合作,共同应 对全球公共卫生挑战,分享防
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
01
02
03
管理传染源
对患者和疑似患者进行隔 离和治疗,对病原携带者 进行管理和教育,对动物 传染源进行处理等。
切断传播途径
根据传播途径的不同,采 取相应的措施,如加强饮 食卫生、改善环境卫生、 消灭媒介昆虫等。
保护易感人群
通过接种疫苗、提高人群 免疫力等措施来保护易感 人群,减少传染病的发生 和传播。
社区防控措施
加强社区管理
建立疫情防控工作机制,做好人 员排查、登记和管理工作。
01
开展宣传教育
02 通过宣传栏、广播、微信公众号 等多种方式,普及传染病防控知 识,提高居民自我防护意识。
实施消毒措施
对社区公共场所、交通工具等进 行定期消毒,减少病毒传播风险。 03

《传染病》PPT课件-完美版

《传染病》PPT课件-完美版
《传染病》PPT课件
传染病
《传染病》PPT课件
常见的传染病
• 呼吸道传染病
麻疹
流行性感冒
肺结核
百日咳 腮腺炎
• 消化道传染病
甲型肝炎
蛔虫病
细菌性痢疾
蛲虫病
• 体表传染病
血吸虫病 沙眼
狂犬病
破伤风 淋病
பைடு நூலகம் • 血液传染病
乙型肝炎 丝虫病
疟疾
流行性乙型脑炎
传染病
• 定义: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控制传染源
传染病的传播和预防
预防传染病流行的重要措施
消 毒
切断传播途径
注意个人卫生
切 断 血 液 传 播
杀菌
传染病的传播和预防
预防传染病流行的重要措施
保护易感人群
预防接种
锻炼身体

1、谈谈心目中的鲁迅

(1)学了本单元的课文,我们被鲁迅 先生的 才学和 人格魅 力所折 服,这 节课我 们就来 谈谈自 己心目 中的鲁 迅。

2、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 1)学生读教材中的内容,谈理解 。

师:含义深刻的句子表面是一层意思 ,却暗 含着更 深的意 义。那 么本组 课文中 有哪些 类似的 句子, 我们都 是用什 么方法 去理解 这些句 子的?

(2)学生找句子,交流体会方法。

(3)教师归纳总结体会含义深刻的句 子方法 :

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结合时 代背景 ;展开 丰富联 想。… …

师: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 ,继续 运用我 们总结 的这些 体会句 子的方 法去学 习课文 ,一定 会有更 多的收 获。

2024年度《传染病》PPT完美版课件

2024年度《传染病》PPT完美版课件

毒血症状
如头痛、全身肌肉酸痛、乏力 等,常见于流行性感冒、登革 热等。
神经系统症状
如意识障碍、抽搐、昏迷等, 常见于流行性乙型脑炎、狂犬 病等。
16
传染病的诊断方法与标准
流行病学资料
临床表现
收集患者的病史、接触史、旅行史等流行 病学资料,有助于判断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
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等临床表现,结合 流行病学资料,可初步判断传染病的类型 。
实验室检查
影像学检查
包括病原学检查(如细菌培养、病毒分离 等)和血清学检查(如抗体检测、抗原检 测等),是确诊传染病的重要手段。
如X线、CT、MRI等,有助于了解病变部位 和范围,对某些传染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
2024/3/23
17
常见传染病的鉴别诊断
流行性感冒与普通感冒
流行性感冒起病急骤,全身症状重, 而普通感冒症状较轻,无明显的流行 特征。
20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控制传染源
及时发现并隔离治疗患者和携带者, 减少病原体传播。
切断传播途径
加强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管理,消灭 病原体生存的环境。
2024/3/23
保护易感人群
接种疫苗、提高人群免疫力,减少感 染和传播的风险。
加强宣传教育
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提高公众自我 防护意识。
21
公共卫生与传染病控制
水痘与带状疱疹
水痘的皮疹为红色斑疹、丘疹、疱疹 和结痂同时存在,而带状疱疹的皮疹 为沿神经分布的簇状疱疹,伴有神经 痛。
2024/3/23
麻疹与风疹
麻疹的皮疹为红色斑丘疹,出疹顺序 为耳后、发际、颈部、躯干、四肢, 而风疹的皮疹为淡红色斑丘疹,出疹 顺序为面部、躯干、四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概念 • 病原体的特性 • 病原体的变异性
9
病原体概念
• 病原微生物 是通过侵入组织细胞或产生毒性产物如毒素、侵蚀性酶等对机体造成损 伤的一类微生物。
10
病原体的特性
• 传染力(Infectivity) • 致病力(Pathogenicity) • 毒力(Virulence)
11
传染力
• 概念:指病原体引起易感宿主发生感 染的能力。传染力大小可通过引发感 染所需的最小病原微生物量来衡量。 在人群中,可通过易感者暴露于病原 体后发生感染的比例(续发率)来测 量
传染性疾病
1
培训内容
• 1、传染性疾病概念 • 2、传染病发生与传播的基本条件 • 3、传染病的感染过程及感染谱 • 4、传染病的流行过程与特点 • 5、传染病预防生物(病毒、细菌、螺旋体 、立克次体、支原体、衣原体、真 菌、寄生虫等)感染人体后所产生 的有传染性的疾病,可在人与人、 动物与人、动物与动物之间相互传 染,可发生流行。
• 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 易感人群
28
传染源
• 概念: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发育 、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
• 传染源的种类
• 病人 • 无症状病原携带者 • 受感染的动物
29
病人病程及其传染性
• 病人
• 潜伏期:麻疹、水痘、霍乱、痢疾 • 临床症状期:、流脑、狂犬病、SAR
• 按临床分期的时间关系
• 潜伏期病原携带者(传染性较弱) • 恢复期或病后病原携带者 • 健康病原携带者(意义大)
• 按携带时间(3个月)
• 急性、慢性病原携带者 27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
• 流行过程:病原体从已受感染者体内 排出,经过一定的传播途径,侵入易 感者机体而形成新的感染,并不断发 生、发展的过程。
3
传染性疾病与感染性疾病的区别
• 感染是指病原体进入宿主机体后,与机 体相互作用并产生不同结局的过程,它 是在个体中发生的现象。
• 由病原体引起的疾病都属于感染性疾病 • 感染性疾病(infectious diseases)包
括传染性疾病(communicable diseases )和非传染的感染性疾病
• 以隐性感染为主的传染病举例:如脊髓灰 质炎、流行性乙型脑炎和流脑等
24
显性感染
• 概念: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但引起机 体发生免疫反应,而且通过病原体本身、 代谢产物等的作用,导致可引起临床表现 的组织损伤和病理改变
• 以显性感染为主的传染病举例:如麻疹、 天花、水痘、狂犬病等
25
潜伏性感染
17
体液免疫
• 免疫球蛋白抗体包括IgM、IgD、IgG、Ig E和IgA
• 5种抗体的意义
• 免疫诊断
• 抵御病原体
• 疫苗免疫
18
细胞免疫
• CD4+标记的T淋巴细胞 • CD8+的细胞毒性T细胞 • 自然杀伤细胞(Nature Killer ce
ll, NK) • 干扰素(interferon gamma, IFN-
4
• 内源性感染 • 外源性感染
• 内源性:由身体内部寄生的条件致 病原引起的
• 外源性:由外环境的病原体通过传 播途径侵入体内引起感染
5
传染病与感染病的关系


社区感染病
传染性感染病
• 感染病

医院感染病
非传染性感染病

内源性感染病 外源性感染病
内源性感染病
6
传染病分类
• 新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报告39种:
• 概念:病原体感染人体后,寄生在某些部 位,机体的免疫能力难以清除病原体,但 可以将病原体局限化而不引起显性感染。 病原体长期在体内潜伏起来,待机体免疫 功能下降时,才引起显性感染。
• 举例: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疟疾、结核 • 潜伏性感染期间,病原体一般不排出体外
26
病原携带状态
• 按所携带病原体的种类不同可分为带病毒者 、带菌者与带虫者(原虫或蠕虫等)
G)
19
传染过程及感染谱 Spectrum of infection
• 病原体被清除(未发生感染)
• 隐性感染
• 显性感染
• 轻型病例
• 中型病例
• 重型病例
• 死亡病例
• 潜伏性感染
• 病原携带状态
20
传染病感染过程示意图
患者
死亡
传病
染 源

动 物
生长繁 病 传播途
排殖出
原 体

易感者 携带者
甲类2, 乙类26, 丙类11种
• 按感染途径分为: 呼吸道传播、肠道 传播、 经血液及性传播,动物源性及虫 媒
• 按病原分为: 病毒性、细菌性、寄生 虫病等
• 按病程进展分为:
急性、慢性
• 按传染来源分为:输入性、非输入性 7
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和传播的 基本原理
(三角模式)
病原体
外环境
宿主
8
病原体(Pathogen)
14
常见病原体的传染力、致病力和毒力
传染力
致病力
毒力(重症例数或
强度 (继发感染数/暴 (发病数/感染
病死数
露数)
数)
/总病例数)

天花、麻疹
天花、狂犬病、 麻疹、普通感

狂犬病、天花、 结核、麻风

风疹、腮腺炎、 普通感冒
风疹、腮腺炎
脊髓灰质炎、麻疹

结核
脊髓灰质炎、 结核
麻疹
极低
麻风
麻风
风疹、普通感冒
12
致病力
• 概念:指病原体侵入宿主后引起临床疾病 的能力,可用感染者中患者的比例来测量
• 隐性感染 显性感染
13
毒力
• 概念:指病原体感染机体后引起严重病变的能力 。毒力和致病力的差别在于毒力强调的是疾病的 严重程度,可用病死率和重症病例比例来表示
• 显性感染 • 轻型病例 • 中型病例 • 重型病例 • 死亡病例
15
病原体的变异性
• 耐药性变异 • 举例:结核耐药菌株
• 抗原性变异 • 举例:甲型流感病毒变异
• 毒力变异 • 举例:SARS、减毒活疫苗(卡介苗、麻 疹疫苗、脊灰疫苗)
16
宿主
• 概念:能供给病原体以营养和场所的生 物统称(人、动物)。
• 免疫反应
• 非特异性 • 特异性
• B淋巴细胞和体液免疫 • T淋巴细胞和细胞调节免疫
获得免疫者
21
22
传染病感染谱的冰山现象
1
2
海平面
3
4 5
1.医院报告病例 4.隐性感染者
1+2 表示临床医师的视野
1+2+3+4+5 表示流行病学 医师的视野
2.医院漏报病例 3.不就诊病例
5.病原携带者
23
隐性感染
• 概念: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引起特异 性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机体产生 轻微的组织损伤,因而在临床上不显出任 何症状、体征、甚至生化改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