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组内研讨活动及会议记录含课题开题报告会的工作安排(相关知识)
课题组内研讨活动及会议记录

课题组内研讨活动及会议记录第⼀次研讨活动研讨活动课题研究内容的确定与分⼯时间2016年10⽉⾄11⽉地点⾼⼆数学备课室活动形式讨论参加⼈员杨萍,张蒲临活动经过1.课题组成员各⾃表达⾃⼰对课题⽅向的理解,⼴泛汲取多家观点2.全体成员研究讨论,详细分析课题的含义,确定课题的研究内容;3.分配每个成员负责的⼯作,做到任务明确。
研讨的热点观点课题的研究⽬标:1.通过课题研究,使教师有意识地运⽤“数形结合”思想进⾏教学,化抽象为形象,创造性地开发课题资源,有效提⾼课堂教学质量。
2. 通过课题研究,引导学⽣主动有效地读懂数学中的重要信息,提⾼学⽣整理信息、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养成⾃主探索、⾃我评价、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3.通过课堂教学实践和典型课例专题探讨活动,培养学⽣⾃觉运⽤数形结合思维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将“数形结合”思想内化成学⽣学习的需要。
主要收获确⽴了课题的具体研究步骤和计划2016年10⽉调研并撰写开题报告;2016年11⽉搜集资料,查阅⽂献,做好记录;2016年12⽉整理资料,构建论⽂架构;2017年1⽉——3⽉通过对学校的⽼师,学⽣进⾏调研;2017年4⽉——6⽉开始撰写论⽂,并完成论⽂初稿;2017年7⽉——9⽉论⽂初稿,在同⾏的帮助下修改、完善;2017年10⽉初论⽂定稿,进⾏收尾⼯作,完成提交论⽂。
讨论分析讨论分析本课题研究的框架图:⼀.数形结合思想提出的背景和国内外研究现状。
⼆.数形结合思想的研究意义及概念界定。
三.数形结合思想渗⼊⾼中数学课堂的典例分析。
四、培养学⽣数形结合思想的⽅法与措施。
五.总结。
六.致谢。
第⼆次研讨活动研讨活动课题提出的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意义及概念界定时间2016年12⽉⾄1⽉地点数学备课室活动形式查阅⽂献资料参加⼈员杨萍,张蒲临活动经过1.通过查阅资料,搜索本课题提出的背景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2.分析本课题的研究意义以及“数形结合”的概念界定。
课题组内研讨活动及会议记录

课题组内研讨活动及会议记录第一次研讨活动
课题组内研讨活动及会议记录第二次研讨活动
课题组内研讨活动及会议记录第三次研讨活动
课题组内研讨活动及会议记录第四次研讨活动
课题组内研讨活动及会议记录第五次研讨活动
课题组内研讨活动及会议记录第六次研讨活动
课题组内研讨活动及会议记录第七次研讨活动
课题组内研讨活动及会议记录第八次研讨活动
课题组内研讨活动及会议记录第九次研讨活动
课题组内研讨活动及会议记录第十次研讨活动
课题组内研讨活动及会议记录第十一次研讨活动
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
11 / 11。
课题组内研讨活动及会议记录

课题组内研讨活动及会议记录记录课题组内研讨活动及会议记录第1次研讨活动研讨活动:小学生数学素养的构建与研究时间:2015年5月25日地点:学校会议室活动形式:小组讨论参加人员:XXX、XXX、XXX、XXX、XXX1、会议由课题组负责人XXX主持,首先向大家说明研讨会的目的、意义、安排部署调查问卷工作以及这次调查问卷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2、各参会教师积极讨论,明确各自分工。
通过讨论使各位教师对这次课题研究有了全面认识,为更好地进行研究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主要收获:教师目前掌握的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还不是很全面;讨论分析调查问卷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开展好调查问卷工作。
第2次研讨活动研讨活动:小学生数学素养的构建与研究时间:2015年9月13日地点:学校会议室活动形式:小组讨论参加人员:XXX、XXX、XXX、XXX、XXX1、会议由课题组负责人XXX主持,针对学生目前的现状,应首先激发学生的数学研究兴趣。
通过讨论分析,明确了培养学生数学研究兴趣的方法:教师把视角由课内转向课外;老师创设一些阅读氛围,促进学生研究;与家长取得联系,得到家长的支持等。
2、各参会教师纷纷发言,畅谈自己以往的教学经验以及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设想。
主要收获:研究的目的是搞清楚学生缺乏数学研究兴趣的表现、原因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研究兴趣。
第3次研讨活动研讨活动:小学生数学素养的构建与研究时间:2015年9月13日地点:学校会议室活动形式:小组讨论参加人员:XXX、XXX、XXX、XXX、XXX1、会议由课题组负责人XXX主持,首先向大家阐述了这次研讨活动的主要内容及目的、意义。
2、各参会教师纷纷发言,畅谈自己以往的教学经验以及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设想。
针对学生目前的现状,应首先激发学生的数学研究兴趣。
主要收获:无明显问题。
课题组内研讨活动及会议记录

一、对学生写作困难有了深刻的认识
二、寻找到一些适合本校学生提高作文是途径
活动的主要收获、体会
通过本次活动,我们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学生写作困状的表现及原因,在以后的作文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
活动时间:14时40分至16时10分,记录人签名:黄玉兰,2014年12月18日
活动结果记录(解决的问题、得出的结论,出现的新问题等)
确定课题的名称、内容、方向
活动的主要收获、体会
通过本次活动,我们不仅有了理论指导,还对课题研究的方法步骤有了进一步认识,对我们以后的研究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活动时间:14时40分至16时0分,记录人签名:黄玉兰,2014年11月20日
课题组内研讨活动及会议记录
一、黄燕坤介绍课题申报情况。
二、黄燕坤谈对申报课题的设想。
统一认识,了解农村初中生目前的写作状况,以课堂小练笔为载体,对于提高农村中学书写水平及深入开展作文教学的必要性。充分认识我校目前在此基础上存在的问题以及开展此项研究的可行性。
三、讨论:课题名称的确定及研究方向。
四、决议:
课题名称:
以课堂小练笔为载体,提高农村中学生写作水平
活动结果记录(解决的问题、得出的结论,出现的新问题等)
一、确定课题研究的目标、思路与方法以及实施步骤
二、组内分工详细
活动的主要收获、体会
完成了预期目标,撰写开题报告,确定研究目标,做好了
参加开题仪式的充分准备。
活动时间:14时30分至15时30分,记录人签名:黄玉兰,2014年11月24日
课题组内研讨活动及会议记录
1、了解七、八年级学生写作的态度
2、对农村初中生写作困难成因进行分析
课题会议记录

教研组活动
参加人员
王珊珊 邢海权 张翠萍 孙立峰 张欢欢 刘伟 王瑾 井洁
活
动
经
过
1、总结座谈结果:
第一,学生还是比较认可教师主导、全批全改式的传统作文批改样式。特别现在的中学生,个人意识较强,普遍不希望自己的作文被其他同学看到。
第二,学生希望看到较为直观的评语,希望评语可以直白地指出问题所在,同时期待教师的鼓励。
课题组内研讨活动及会议记录
第 1次研讨活动
研讨活动
确定小课题申报的有关事项
时间
5/2011地点 组长办公室
活动形式
教研组活动
参加人员
王珊珊 张荣荣 邢海权 张翠萍 孙立峰 张欢欢 刘伟
活
动
经
过
1、确定小课题申报题目:
“作文批改方式创新研究”
2、确定研究方式:
以备课组为单位,集体开展
3、确定组长:
王珊珊
第三,大多数学生希望可以在习作完成后尽快看到老师的评语。但对于教师而言,批改作文、特别是全批全改是有一个周期的,这是一个需要解决的矛盾。
研
讨
的
热
点
观
点
全批全改和互批互改的关系
是减轻教师的负担,还是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
主
要
收
获
创新,是要主题接受的创新
讨
论
分
析
学生不愿意改作文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怕麻烦,一种是怕泄漏隐私。
主
要
收
获
解决方式:从部分学生开始推行。
讨
论
分
析
结论:这一模式过于超前,可行性太差。作文评改新方式的探索应以传统式教学为依托,注重可操作性。
第 3次研讨活动
课题组内研讨活动及会议记录

主要
收获
1、阅读大量的文献资料
2、制定调查问卷表
讨
论
分
析
1、对于课题的申请,大家有什么看法,请各抒己见。
2、我们研究时首先要考虑学生特点,应该分优等生与特困生的不同,做出不同的研究对策。
3、研究群体不能太大。怎样达到最佳效果,我们可以有待于研究和实验。
4、生本为主与导师引路需要相互结合,首先应该明确学生的求知需求。
研讨活动
课题结题的工作安排
时间
2014-9-12二楼会议室
活动形式
研讨交流
参加人员
何汉威、傅伟邦、陈文轲、何海威、罗辉龙、黄海英
活
动
经
过
工作安排:
1、做好后期结题申请和结题工作,整理资料。
2、总结各项研究成果。
3、继续开展学术交流活动。
研讨的热点观点
实施课题研究成果
主要
收获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讨
论
分
析
1、上交各种研究资料。
讨
论
分
析
1、通过诵读或创设阅读情境,带领学生充分感受审美对象;
2、调动学生的生活经历、审美经验,引导学生将先前感受到的内容整合为审美形象;
3、引导学生展开联想,深入领会,达到认识与情感相统一,实践审美体验。
课题组内研讨活动及会议记录
第5次研讨活动
研讨活动
经验交流及心得体会
时间
2013-7-4二楼会议室
2、应加强对学生养成自学语文的自信心的培养。
3、应指导学生养成高声朗读的习惯。
4、指导学生阅读时,应养成圈点勾画、做笔记的习惯。
课题组内研讨活动及会议记录
课题组内研讨活动及会议记录

2、叶老师总结及安排工作
(1)加强有关课题方面知识的学习,继续实验。
&
(2)推广到学校其他数学老师。
(3)及时总结,加强反思,重视过程资料的收集为圆满完成课题研究做最后的冲刺。
时间
2011-12=20 地点教研活动室
活动形式
研讨交流
参加人员
(
叶亚芬宁田 王刚 贾仙英
活
动
经
过
一、工作安排:
做好新学期作业布置以及作业批改的优化方式的实施工作,并做好记录。
二、研究讨论
研
讨
的
`
热
点
观
点
实施课题研究成果
主
要
收
获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
讨
论
分
析
1、实验老师交流心得、共享资源
宁田老师:实验时,发现作业的布置既不能脱离教学内容,更要考虑学生实际程度。既要考虑基础知识的掌握,更要进行拓展提高;既要学生学会,更要让学生会学;既要完成作业,更要培养学生的主动完成作业。所以,在作业布置的几个方面,我都以课题研究内容为基准,学生的作业积极性提高了,作业基本都能完成。
;
课题组内研讨活动及会议记录
第7次研讨活动
研讨活动
课题结题的工作安排
时间
2012-3-7地点教研活动室
活动形式
研讨交流
参加人员
叶亚芬宁田 王刚 贾仙英
活
&
动
经
过
工作安排:
1、做好后期结题申请和结题工作,整理资料。
课题组内研讨活动及会议记录

课题组内研讨活动及会议记录
第1 次研讨活动
说明:坚持课题组内经常性的研讨座谈会,或上研究课,组织评课议课活动是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研究的重要形式。
本表用来记录组内研讨和研究课的讨论讲评,要求5次以上。
(此表可复制)
第2 次研讨活动
说明:坚持课题组内经常性的研讨座谈会,或上研究课,组织评课议课活动是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研究的重要形式。
本表用来记录组内研讨和研究课的讨论讲评,要求5次以上。
(此表可复制)
第3 次研讨活动
说明:坚持课题组内经常性的研讨座谈会,或上研究课,组织评课议课活动是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研究的重要形式。
本表用来记录组内研讨和研究课的讨论讲评,要求5次以上。
(此表可复制)
第4次研讨活动
说明:坚持课题组内经常性的研讨座谈会,或上研究课,组织评课议课活动是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研究的重要形式。
本表用来记录组内研讨和研究课的讨论讲评,要求5次以上。
(此表可复制)
第1次外出学习活动
说明:派遣课题组成员外出学习观摩是拓展研究思路的一种途径,但必须重视每一次活动收获的落实。
“一次一得”是对学习的体会与整理。
(此表可复制)
第2次外出学习活动
说明:派遣课题组成员外出学习观摩是拓展研究思路的一种途径,但必须重视每一次活动收获的落实。
“一次一得”是对学习的体会与整理。
(此表可复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组内研讨活动及会议记录
第 1 次研讨活动
研讨主题课题开题前的筹备开展,课题实施具体框架讨论及组内分工时间2013.9.13 活动形式研讨
参加人员课题组全体成员
活动经过1.课题主持人熊剑副校长简单介绍了课题的有关背景资料及本次研讨的主要内容。
2.课题组成员就本次研讨的有关问题进行研讨。
3.课题组成员就本次研讨内容达成一致意见。
研讨热点1.课题组成员学习课题的背景资料。
2.课题组成员讨论课题实施具体框架。
3.课题组成员讨论课题组内具体分工。
4.课题组成员讨论怎样建设合作学习小组。
主要收获1.初步制定课题实施的具体框架。
2.落实课题组核心成员在课题具体实施过程中的具体分工。
3.就怎样建设合作学习小组进行热烈研讨,并达成一致意见。
梓山苑小学课题组
2013年9月13日
课题组内研讨活动及会议记录
第 2 次研讨活动
研讨主题课题开题报告会的工作安排
时间2013.10.20 活动形式研讨参加人员课题组全体成员
活动经过1.课题主持人熊剑副校长简单总结了课题的筹备情况。
2.课题组成员王刚校长就课题的开题报告会做安排。
3.课题组成员交流讨论开题报告会的程序、内容。
4.课题组成员就本次研讨内容达成一致意见。
研讨热点1.课题开题报告会的程序。
2.怎样撰写开题报告。
3.在课题筹备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
主
要收获1.初步拟定了课题开题报告会的程序。
2.落实课题组成员在课题课题报告会中的具体分工。
梓山苑小学课题组
2013年10月20日
课题组内研讨活动及会议记录
第 3 次研讨活动
研讨主题数学课《认识周长》
时间2013.11.18 活动形式教研课年级三年级教者张亚翀参加人员课题组全体成员
主
要
收
获
梓山苑小学课题组2013年11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