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施工危险源辨识
水利工程施工完整危险源辨识及评价

06.
水利工程施工 危险源辨识及 评价的未来发 展
单击添加章节标题内容
01
水利工程施工危险源辨识
02
危险源定义及分类
危险源定义:可能导致人员伤害或财产损失的根源或状态
危险源分类:按危险源的性质分为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心理-生理性、行为性危险源等
危险源辨识方法:专家调查法、安全检查表法、预先危险性分析法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实时监测技术:实现危险源的实 时监测和预警,提高安全保障能 力。
跨领域合作:加强与其他相关领 域的合作,共同推进危险源辨识 及评价技术的发展。
未来发展重点与方向
智能化技术应用:利 用大数据、人工智能 等技术提高危险源辨 识的准确性和效率。
标准化体系建设:制 定和完善水利工程施 工危险源辨识及评价 的规范和标准,提高 行业的安全水平。
数据收集:收集相关数据和资料,包括施 工过程、人员、设备、环境等方面的信息
危险源辨识:根据案例实际情况,采用适 当的方法和工具进行危险源辨识,确定危 险源的类型、性质和可能导致的后果
风险评价:根据危险源辨识结果,采用 相应的评价方法对危险源可能导致的风 险进行评估,确定风险的等级和影响程 度
案例分析结果与结论
直接评价法: 根据经验对危 险源进行直接 判断,确定危
险程度。
风险指数法: 通过数学模型 对危险源进行 量化评估,得 出风险等级。
预先危险分析 法:对危险源 进行预先分析, 识别潜在的危
险因素。
故障树分析法: 通过故障树图 对危险源进行 逻辑分析,找 出事故发生的
原因。
水利工程施工危险源评价标准
危险源辨识:对水利 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 存在的危险源进行全 面识别和分析。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导则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导则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是一项复杂而危险的工作,涉及到多种危险源。
为了保障工程施工的安全,需要对危险源进行辨识和风险评价。
本文将介绍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的导则。
一、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指对可能引发事故或伤害的源头进行识别和分析的过程。
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主要的危险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高处作业:包括悬挑作业、高空作业、爬梯作业等。
这些作业容易发生坠落、滑倒、摔伤等事故。
2. 电气作业:包括电缆敷设、电机安装、电气设备维修等。
这些作业容易发生电击、触电等事故。
3. 机械作业:包括起重机械操作、挖掘机作业、钢筋加工等。
这些作业容易发生起重物坠落、机械碰撞等事故。
4. 施工现场管理:包括安全警示标识设置、道路交通管理、临时设施搭建等。
这些管理措施不当容易引发人员伤害、设备损坏等事故。
5. 爆破作业:包括爆破方案制定、爆破器材使用等。
这些作业容易引发爆炸、火灾等事故。
二、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指对危险源引发事故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进行评估的过程。
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风险评价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评估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根据工程施工中存在的危险源,综合考虑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操作技能、施工环境等因素,评估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2. 评估事故的严重程度:根据危险源引发的事故类型和后果,评估事故的严重程度。
例如,高处作业引发的坠落事故可能导致人员死亡或重伤,属于严重事故。
3. 制定风险控制措施:根据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包括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和人员保护措施等。
例如,在高处作业中应设置安全网、安全带等防护设施,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保护措施。
4. 监督风险控制措施的实施:施工单位应加强对风险控制措施的监督和管理,确保措施的有效实施。
例如,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培训操作人员等。
5. 定期评估风险控制措施效果:施工单位应定期评估风险控制措施的效果,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调整和改进。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危险源辨识与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危险源辨识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导则(试行)1总则1.1为科学辨识与评价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危险源及其风险等级,有效防范施工生产安全事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印发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的通知》(安委办[2016]3号)和《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安委办[2016]11号)等,制定本导则。
1.2本导则适用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危险源的辨识与风险评价。
1.3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危险源(以下简称危险源)是指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可造成人员伤亡、健康损害、财产损失、环境破坏,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重大危险源(以下简称重大危险源)是指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可能导致人员死亡、健康严重损害、财产严重损失、环境严重破坏,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
重大危险源包含《安全生产法》定义的危险物品重大危险源。
工程区域内危险物品的生产、储存、使用及运输,其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参照国家和行业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
1.4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应严格执行国家和水利行业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本导则。
1.5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法人和勘测、设计、施工、监理等参建单位(以下一并简称为各单位)是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管控的主体。
各单位应结合本工程实际,根据工程施工现场情况和管理特点,全面开展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严格落实相关管理责任和管控措施,有效防范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
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流域管理机构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本导则对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工作进行指导、监督与检查。
1.6危险源的辨识与风险等级评价按阶段划分为工程开工前和施工期两个阶段。
(完整版)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导则(试行)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导则(试行)1 总则1.1 为科学辨识与评价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危险源及其风险等级,有效防范施工生产安全事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印发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的通知》(安委办[2016]3号)和《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安委办[2016]11号)等,制定本导则。
1.2 本导则适用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危险源的辨识与风险评价。
1.3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危险源(以下简称危险源)是指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可造成人员伤亡、健康损害、财产损失、环境破坏,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重大危险源(以下简称重大危险源)是指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可能导致人员死亡、健康严重损害、财产严重损失、环境严重破坏,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
重大危险源包含《安全生产法》定义的危险物品重大危险源。
工程区域内危险物品的生产、储存、使用及运输,其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参照国家和行业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
1.4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应严格执行国家和水利行业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本导则。
1.5 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法人和勘测、设计、施工、监理等参建单位(以下一并简称为各单位)是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管控的主体。
各单位应结合本工程实际,根据工程施工现场情况和管理特点,全面开展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严格落实相关管理责任和管控措施,有效防范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
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流域管理机构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本导则对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工作进行指导、监督与检查。
1.6 危险源的辨识与风险等级评价按阶段划分为工程开工前和施工期两个阶段。
1.7 开工前,项目法人应组织其他参建单位研究制定危险源辨识与风险管理制度,明确监理、施工、设计等单位的职责、辨识范围、流程、方法等;施工单位应按要求组织开展本标段危险源辨识及风险等级评价工作,并将成果及时报送项目法人和监理单位;项目法人应开展本工程危险源辨识和风险等级评价,编制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报告,主要内容及要求详见附件1。
水电项目施工安全生产危险源的辨识范本

水电项目施工安全生产危险源的辨识范本水电项目施工安全生产是一项重要的工作,而危险源的辨识是确保工作安全的关键。
本文将阐述水电项目施工过程中常见的危险源,并提供一个辨识范本,以帮助相关人员更好地识别和防范这些危险源。
1、高处作业危险源:包括楼板、施工平台、脚手架等高处作业的危险。
应注意辨识是否存在以下危险源,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脚手架搭设不稳定,可能导致坠落事故:预先确认搭设的脚手架是否符合安全标准,是否进行了稳固的固定。
- 楼板安全防护不完善,可能导致工人坠落:确认楼板的安全防护措施是否完善,如栏杆、防护网等是否牢固可靠。
2、电气危险源:在水电施工过程中,电气设备和线路是常见的危险源。
以下是可能存在的电气危险源:- 电气设备损坏或短路,可能引发火灾或触电事故:检查电气设备的状态,及时修复或更换损坏的设备。
- 电气线路暴露在外,可能导致电击事故:确保电气线路的绝缘性能良好,避免接触导电部分。
3、施工机械危险源:水电项目施工中,常用各种机械设备,如起重机、挖掘机等,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危险源:- 机械设备操作不当,可能引发操作人员伤害和设备故障:提供专业培训,确保操作人员具备必要的技能和安全意识。
- 设备维护不到位,可能导致设备故障和事故:定期进行设备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状态良好。
4、施工现场环境危险源:水电项目施工现场环境可能存在以下危险源:- 施工区域杂乱,可能导致人员摔倒和事故:保持施工区域的清洁整洁,及时清理废弃材料和障碍物。
- 施工区域通风不良,可能引发一氧化碳中毒:确保施工现场通风良好,避免一氧化碳积累。
5、施工材料危险源:水电项目施工中使用的材料也可能存在危险源:- 粉尘和有毒气体释放,可能对工人的健康造成损害:根据相关标准使用防护设施,减少粉尘和有毒气体的释放。
- 材料储存不当,可能引发火灾和爆炸事故:确保材料存储安全,远离易燃物质和高温源。
以上所述仅为水电项目施工安全生产中常见的危险源范例,实际工作中还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辨识。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导则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导则(试行)1 总则为科学辨识与评价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危险源及其风险等级,有效防范施工生产安全事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印发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的通知》(安委办[2016]3号)和《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安委办[2016]11号)等,制定本导则。
本导则适用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危险源的辨识与风险评价。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危险源(以下简称危险源)是指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可造成人员伤亡、健康损害、财产损失、环境破坏,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重大危险源(以下简称重大危险源).是指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可能导致人员死亡、健康严重损害、财产严重损失、环境严重破坏,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
重大危险源包含《安全生产法》定义的危险物品重大危险源。
工程区域内危险物品的生产、储存、使用及运输,其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参照国家和行业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应严格执行国家和水利行业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本导则。
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法人和勘测、设计、施工、监理等参建单位(以下一并简称为各单位)是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管控的主体。
各单位应结合本工程实际,根据工程施工现场情况和管理特点,全面开展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严格落实相关管理责任和管控措施,有效防范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
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流域管理机构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本导则对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工作进行指导、监督与检查。
危险源的辨识与风险等级评价按阶段划分为工程开工前和施工期两个阶段。
.开工前,项目法人应组织其他参建单位研究制定危险源辨识与风险管理制度,明确监理、施工、设计等单位的职责、辨识范围、流程、方法等;施工单位应按要求组织开展本标段危险源辨识及风险等级评价工作,并将成果及时报送项目法人和监理单位;项目法人应开展本工程危险源辨识和风险等级评价,编制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报告,主要内容及要求详见附件1。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导则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导则(试行)1 总则为科学辨识与评价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危险源及其风险等级,有效防范施工生产安全事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印发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的通知》(安委办[2016]3号)和《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安委办[2016]11号)等,制定本导则。
本导则适用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危险源的辨识与风险评价。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危险源(以下简称危险源)是指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可造成人员伤亡、健康损害、财产损失、环境破坏,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重大危险源(以下简称重大危险源)是指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可能导致人员死亡、健康严重损害、财产严重损失、环境严重破坏,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
重大危险源包含《安全生产法》定义的危险物品重大危险源。
工程区域内危险物品的生产、储存、使用及运输,其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参照国家和行业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应严格执行国家和水利行业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本导则。
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法人和勘测、设计、施工、监理等参建单位(以下一并简称为各单位)是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管控的主体。
各单位应结合本工程实际,根据工程施工现场情况和管理特点,全面开展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严格落实相关管理责任和管控措施,有效防范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
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流域管理机构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本导则对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工作进行指导、监督与检查。
危险源的辨识与风险等级评价按阶段划分为工程开工前和施工期两个阶段。
开工前,项目法人应组织其他参建单位研究制定危险源辨识与风险管理制度,明确监理、施工、设计等单位的职责、辨识范围、流程、方法等;施工单位应按要求组织开展本标段危险源辨识及风险等级评价工作,并将成果及时报送项目法人和监理单位;项目法人应开展本工程危险源辨识和风险等级评价,编制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报告,主要内容及要求详见附件1。
(完整版)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导则(试行)

(完整版)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导则(试行)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危险源是指在施工过程中可能给工人、施工设备、现场环境等带来潜在威胁的安全隐患因素。
为了确保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安全,必须对施工危险源进行辨识与风险评价。
本文将介绍一份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导则(试行)。
一、危险源辨识1.施工地点及周边环境的危险源:对施工地点及周边环境进行分析,确定存在的危险源,如建筑物、高压线路、化工厂、管道等。
2.施工设备和工程机械:对施工设备和工程机械进行检查,确定存在的安全隐患,如老化、损坏、过载、操作不当等。
3.工人的人身安全:对施工工人的安全进行分析,确定存在的风险,如高处作业、操作设备受伤、作业中毒等。
4.施工材料和化学品:对施工中使用的材料和化学品进行分析,确定存在的危险源,如易燃、易爆、腐蚀等。
二、危险源风险评价1.危险源等级划分:将危险源划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根据潜在危害的严重性、可能性和频率等因素进行评价。
2.危险源风险评价:根据危险源的等级和可能的后果,确定相应的风险等级,并制定相应的控制策略和措施。
3.控制策略和措施的制定:根据危险源的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控制策略和措施,包括隔离、取代、替代、削减、改进、警示和防护等。
4.危险源风险监控:对已采取控制措施的危险源进行监控,确保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和持续性。
以上就是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导则(试行)的内容。
该导则可作为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参考,指导实际施工中的安全管理和风险控制,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和高质量完成工程。
为了更好地应对水利水电工程中的施工安全问题,必须对可能存在的施工危险源进行深入的辨识和风险评价,以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和高质量完成工程的目标。
以下是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导则(试行)的一些补充内容。
危险源辨识1.施工地点及周边环境的危险源当选择施工地点时,必须考虑周围环境的危险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利水电施工危险源辨
识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水利水电施工危险源辨识随着西部水利水电资源大开发,水利水电建筑施工的全面展开,辨识水利水电建设施工危险源和实施防治工作,建立施工中存在危险源的预警机制,是制定施工应急救援预案、完善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前提。
本文结合中国水利水电第五工程局柳洪电站项目部的安全工作实践,探讨水利电力建设施工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防治工作。
施工安全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
危险源既存在于施工活动场所,也存在于可能影响到施工场所的周围区域,其形成原因来源于施工前期的勘察设计及施工过程的活动、物质条件(人、物、环、管)。
危险源辨识就是要采用科学规范的方法(基本分析法、工作安全分析法、安全检查表法)对其进行识别,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定性评价方法)对识别出的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
只有充分辨识危险源的存在,确定危险源的风险等级,找出其存在的原因,制定分级控制方案,才能有效监控事故(危害)的发生。
建筑施工“五大伤害”(高处坠落、触电事故、物体打击、机械伤害、坍塌事故)和人的不安全行为(即“三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是构成水利水电施工的主要危险源,是导致施工现场及周围相邻人员伤亡、财产损坏、环境破坏等潜在的不安全因素。
辨识与风险评价的程序
危险源辨识,应坚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主次分明、不留死角”的原则,对水利水电施工场所(坝体、隧道、厂房、输送电等工程的施工现场)以及生活区域进行辨识。
危险源辨识程序,首先应建立一个由专业技术人员、安全管理人员、有经验的工人或聘请安全评估专家组成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小组,对施工区域、生活区域中每个步骤存在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以及整个作业活动辨识环境和管理两方面的缺陷进行危险源辨识。
其次是对辨识的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将危险源划分等级。
风险等级为5级,表示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风险等级为4级,表示高度危险,要立即整改;风险等级为3级,表示显着危险,需要整改;风
险等级为2级,表示一般危险,需要注意;风险等级为1级,表示稍有危险可以接受。
施工过程危险源的辨识依据与重点
水利水电施工复杂的专业特性造成建设施工中危险源的客观存在。
特别是施工区在人口居住密集村庄、国(省)交通道路区域施工,一旦发生坍(倒)塌、火灾、爆炸等事故,往往不仅涉及到施工场所,还会影响到周围已有建筑、城乡居民的基本生活设施(如供水、电力、燃气、通讯、交通等)的使用安全和居民人身安全等广大公众利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1992)以及《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的规定,水利水电施工危险源的辨识,是加强施工安全生产管理,预防重大事故发生的基础性的、迫在眉睫的工作。
1.危险源的分类
水利水电施工建设施工危险源可分为两类,一是在安全管理体系方面,二是在施工场所、生活区域、办公区、材料保管区和仓库、油库、炸药库等场所。
2.安全管理问题的辨识
主要指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各级人员安全生产的岗位职责、特殊工种和劳动防护用品的管理以及各项施工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可分为以下6类:
(1)安全教育培训不足;特种作业人员未经过专业培训合格持证上岗;因缺乏安全操作技能,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
(2)未制定详尽、操作性强的安全管理制度,未健立健全各级人员安全责任制度。
(3)安全检查制度未严格执行,对安全检查中发现需整改的问题没有及时跟踪复检。
(4)对施工人员管理薄弱,酒后作业、疲劳作业所形成的危险源。
(5)安全投入不足,保障安全生产的资金不到位。
(6)未制定并实施劳防用品的计划、采购、验收、保管、发放、使用、检查制度,各项管理未形成闭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