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语法基础知识专题复习

合集下载

(完整版)汉语语法基础知识

(完整版)汉语语法基础知识

汉语(Hànyǔ)语法基础知识词类(cílèi)和词性(一)知识(zhī shi)概述词类是指词在语法上的分类,也就是把汉语里的所有(suǒyǒu)词,根据它们的词汇意义和语法特点进行分类,这样得出的结果就是词类。

现代汉语教学系统把词分为十二类:实词(shící)可以分为:1、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叫名词。

(1)表示人:老师、学生、作家、工人、鲁迅(2)具体事物:天、地、花、草、天空、海洋(3)抽象概念:方法、科学、法律、事业(4)处所:北京、青岛、黄河、长江、三味书屋(5)方位:东、西、南、北、上、下、前、后、左、右、里、外、内、中、间、旁、以前、以南、之下、之后、东边、西面、里头。

(6)时间:早晨、正午、晚上、半夜、上午、白天、夏天、立秋、今天、星期二2、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叫动词。

(1) 动作行为:穿、跳、走、纪念、朗诵。

(2) 存在变化:有、增加、缩小、扩大、发生。

(3) 心理活动:想、懊悔、喜欢、担心。

(4) 可能意愿:应该、应当、能够、愿意、必须、敢、肯、会、能、要、可以。

(5) 趋向:上、下、来、去、上去、下去、进来、进去、起来、上来。

(6) 判断:是、就是、正是(7) 使令:使、让、派、请、叫、要求、命令、推举、允许、鼓动、鼓励。

3、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或状态的词叫形容词。

(1)形状:大、小、高、圆、长、短、高大、肥胖。

(2)性质:好、坏、镇定、勇敢、乐观、伟大、优秀(3)状态:愉快、慌张、急躁、迅速、朦胧、桔红4、数词:表示数目的词叫数词。

(1)基数(确数)一、二、千、万、亿(2)序数:第一、三叔、三年级、六楼、初五、老三。

(3)分数:三分之一、九成(4)倍数:三倍、十倍、翻一番(5)概数:十几概数、十余人、三十多岁、两三个、成千上万、很多人5、量词:表示事物单位或行为、动作单位的词叫量词。

现代汉语语法基础知识

现代汉语语法基础知识

现代汉语语法基础知识现代汉语是中国的官方语言,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

了解汉语语法的基础知识对于学习和掌握汉语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现代汉语语法的基础知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汉语。

一、汉语词性汉语中的词可以分为不同的词性,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连词、助词等。

名词用来表达事物的名称或代词,动词用来表示动作或状态,形容词用来描述事物的属性或状态,副词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其他副词,连词用来连接词语,助词用来表示词语的语法关系。

二、汉语句子结构汉语句子的基本结构是主语+谓语+宾语,但是在具体应用中,主语、谓语和宾语的位置可以有所变化。

除了基本结构外,还有一些特殊句型,例如倒装句、被动句、疑问句等。

了解句子结构对于准确表达意思以及理解他人的意思非常重要。

三、汉语的时态和语气汉语的时态包括过去时、现在时和将来时。

在汉语中,时态的表示主要通过动词的变化来实现。

此外,汉语中还有一些特殊的时态表示方式,例如趋向动词和补语的使用。

语气是指语句所表达的情感或意味,包括陈述语气、祈使语气、疑问语气等。

准确使用时态和语气对于准确表达意思非常重要。

四、汉语的语序汉语的语序是比较自由的,但是有一定的基本规则。

一般情况下,汉语的基本语序是主谓宾,即主语在前,谓语在中间,宾语在后。

但是在特殊情况下,语序可以发生变化,例如强调某个成分、倒装句等。

了解汉语的语序规则对于理解和运用汉语非常重要。

五、汉语的修饰成分汉语中的修饰成分包括定语、状语和补语。

定语是修饰名词的成分,状语是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副词的成分,补语是补充或说明谓语或宾语的成分。

了解这些修饰成分的使用规则对于正确理解和运用汉语非常重要。

现代汉语语法专题知识点

现代汉语语法专题知识点

现代汉语语法专题知识点一、名词解释1、语素: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 是最小的语法单位。

功用:一是用来构成词。

二是构成包含在词内部的“语素组”。

是词的“建筑材料”。

如:地、牛、羽等。

2、粘着:所谓粘着, 是指一个音义结合体绝对不能处于单说的地位, 即绝对不能单独成句。

3、当代类型学:研究各种语言的特征并进行分类的学科。

其方法是比较这些语言,找出其相同和相异之处。

当代语言类型学实际是要探索人类语言的共性,并且是一种蕴含性共性即有条件的共性:假如P那么Q【文字表达】P?Q【逻辑蕴涵关系表达式】4、配价:语法研究中的“配价”实际上就是借用了化学中“价”的概念。

化学中提出“价”( 亦称“原子价”或“化合价”)的概念为的是说明在分子结构中各元素原子数目间的比例关系。

如水分子式( H2 O ) 。

汉语语法引进“价”这个概念, 是为了说明一个动词能支配多少种不同性质的名词性词语。

动词的“价”就决定于动词所支配的不同性质的名词性词语的数目。

5、语义指向:按狭义的理解, 语义指向是指句中某个句法成分与哪一个成分之间有语义联系。

如:( 1) 他喜滋滋地炸了盘花生米。

( 2) 他早早地炸了盘花生米。

( 3) 他脆脆地炸了盘花生米。

广义的理解, 包括语义所指。

语义所指, 是指代词(第三人称代词与反身代词) 与先行词之间的照应关系, 以及空语类与名词成分之间的同指关系。

6、语法化:语法化通常指语言中意义实在的词转为无实在意义、表语法功能成分这样一种过程或现象(沈家煊,1994)。

即一般称之为“实词虚化”。

7、话题和陈述:话题( topic )和陈述( comment )是语用学里谈论信息结构的一对概念。

话题就是说话所要叙述或谈论的对象, 陈述就是对话题所作的具体说明。

例如:西湖风景优美。

8、语义特征:“语义特征”这个概念是从语义学中借用来的,原指某个词语在意义上所具有的特点。

语法学中的语义特征是指某小类实词所特有的、能对其所在的句法格式起制约作用的,并足以区别于其他小类实词的语义要素。

(完整版)汉语语法基础知识

(完整版)汉语语法基础知识

(完整版)汉语语法基础知识哎呀,说起汉语语法基础知识,那可真是个大课题啊!不过别担心,我这个话痨会尽力让你轻松愉快地学习的。

那就让我们开始吧!一、汉语语法基础知识1.1 汉字汉字是汉语的基础,就像英语中的字母一样。

汉字有很多种,比如常用的有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等。

要想学好汉语,首先要掌握这些汉字的基本形态和意义。

现在我们有很多工具可以帮助我们认识汉字,比如字典、拼音输入法等。

但是,最好的方法还是多读多写,这样才能真正掌握汉字。

1.2 词性词性是指词语所属的类别。

汉语中有很多种词性,比如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

了解词性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句子的结构和意义。

比如,“苹果”是一个名词,表示一种水果;“吃”是一个动词,表示一个动作。

要想说好汉语,就要学会正确运用各种词性。

1.3 句子结构句子是汉语的基本单位,由主语、谓语、宾语等成分组成。

一个完整的句子要具备主谓宾结构,即主语+谓语+宾语。

汉语中还有很多句式结构,比如简单句、并列句、复合句等。

掌握这些句式结构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二、日常俚语与成语俗语2.1 俚语俚语是民间口头传承的一种语言形式,它通常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生活气息。

比如,“打蛇打七寸”、“画蛇添足”等都是典型的俚语。

俚语虽然不太规范,但却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当地人的生活和文化。

2.2 成语成语是汉语中的瑰宝,它们通常由四个字组成,寓意深刻,形象生动。

比如,“破釜沉舟”、“狐假虎威”等都是经典的成语。

掌握成语不仅能丰富我们的词汇量,还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

2.3 俗语俗语是民间流传的一种表达方式,它们通常具有幽默、夸张的特点。

比如,“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一步登天”等都是典型的俗语。

俗语虽然有些夸张,但却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们的情感和态度。

三、总结哎呀,说了这么多,我都快把舌头打结了!但是,我相信你已经对汉语语法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

要想说好汉语,还需要不断地学习和实践。

(完整版)现代汉语语法知识

(完整版)现代汉语语法知识

现代汉语语法知识一、语法知识概括(一)词类汉语的词能够分为 12 类。

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是实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拟声词和叹词是虚词。

名词:表示人和事物的名称的实词。

如:"黄瓜、白菜、拖沓机、计算机"。

表示专用名称的叫做 "专用名词 ",如 " 云南、上海、李白、白居易"。

表示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叫做 "抽象名词 " ,如 " 范围、思想、质量、道德、友情、方法 " 。

表示方向的叫做 " 方向名词 " ,如 "上""下 "" 左"" 右"" 前"" 后"" 中"" 东"" 西"" 南""北"" 前方 ""后边 ""东边 "" 南面 "" 中间"等。

动词: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

有的动词表示一般的动作,如:来、去、说、走、跑、学习、腾飞、审察、认识"等。

有的动词表示心理活动,如 "想、重视、着重、敬爱、认识、相信、钦佩、挂念 " 等,这样的动词前方常常能够加上 "很、十分 "。

有的动词表示能够、愿意这些意思,叫做 "能愿动词 ",它们是 "能、要、应、肯、敢、得( dei)、能够、应当、应当、愿意、能够、可能、一定 ",这些能愿动词经常用在一般的动词前方,如 " 得去、能够做、能够考虑、愿意学习、应当说明、可能发展 "。

现代汉语语法知识

现代汉语语法知识

现代汉语语法知识一、句子一、知识要点1.什么是句子句子是由词或词组构成的,是具有一定语调并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语言运用单位。

2.句子的分类①根据用途和语气,句子可以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②根据结构可分为单句和复句。

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是单句,要给它划分成分。

3.句子成分的名称及符号名称: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符号: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 [ ] 补语 < > 中心语·①句子的基本成分(主干)是:主语、谓语、宾语。

补充成分是:定语、状语、补语。

②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之间可用‖划开。

主语定义:主语是一个句子中所要表达,描述的人或物,是句子叙述的主体。

是谓语陈述的对象。

特点:a、经常由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充当。

b、一般表示谓语所说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物”。

如:(1)中国人民志气高。

(2)月亮渐渐地升高了。

(3)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是亿万人民群众的切身事业。

谓语定义:谓语是用来说明主语做了什么动作或处在什么状态。

是陈述主语,说明主语的。

特点:a、经常由动词、形容词充当。

b、一般表示主语“怎么样”或“是什么”。

如:(1)满天乌云顿时消散了。

(2)树叶黄了。

(3)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4)明天星期日。

(5)什么书他都看。

宾语定义: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人或事物。

特点:a、经常由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充当。

b、回答“谁”或“什么”一类问题。

如:(1)门口围着一群人。

(2)马克思认为知识是进行斗争和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服务的手段。

定语定义:用在主语和宾语前面,起修饰和限制作用的成分。

是名语前面的连带成分,用来修饰、名词表示人或事物性质、状态、数量、所属等。

特点:a、经常由名词、形容词、动词、代词充当。

b、一般定语与中心词之间有“的”字连接。

如:(1)(那)(沉甸甸)的稻谷,象一垄垄(金黄)的珍珠。

(2)(三杯)美酒敬亲人。

(3)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

汉语语法基础知识

汉语语法基础知识

汉语语法基础知识第一篇:名词、数词、代词、形容词、副词的基本用法名词是表示人、事、物、状态、地点等具体或抽象概念的词语。

它分为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两种。

可数名词有单数和复数之分,复数形式一般加-s或-es。

不可数名词指无法划分为个体的词语,不能与数词搭配使用。

数词是表示数量或顺序的词语,包括基数词和序数词两种。

基数词表示数量,可以用来修饰名词,序数词表示顺序,通常用来表示次序或顺序。

代词可以替代名词或名词短语,表示人或物,在句子中充当主语、宾语、表语等成分。

它分为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不定代词、相互代词等几种。

形容词是描述名词性质、特征、状态的词语。

一般在名词前修饰名词,表示名词的性质、状态、特征、规模等。

它有位置形容词和性质形容词两种。

副词是表示动词、形容词、其他副词的性质或程度的词语。

一般在动词、形容词前修饰它们,表示时间、地点、程度、方式等。

第二篇:动词、介词、连词、语气、口语化语法的基本用法动词是表示动作、变化、状态的词语,是汉语语法中最重要的一类词。

它分为实义动词和系动词两种。

实义动词表示动作,系动词表示状态。

动词的时态、语态、情态是汉语中常用的动词变化方式。

介词是连接名词或代词与其他成分的词语。

它指示事物的位置、方向、时间、原因、目的、方式等。

介词的意义和用法很多,主要通过“名词+介词短语”来表现。

连词是连接语言成分的词语。

它分为并列连词和从属连词两种。

并列连词连接意义相似的词、短语或分句,而从属连词连接从属分句和主句之间的关系。

语气是指表达说话人对事情或处理逻辑关系的态度、情感、意图的词语或句型。

语气有陈述语气、疑问语气、祈使语气三种。

口语化语法主要指口语中的语法现象。

这些现象包括省略主语、靠近原则、倒装现象、重复等等,它们使句子更加通俗易懂,语境更加清晰。

但是,在正式场合和书面语中使用这些口语化语法是不合适的。

现代汉语语法常识

现代汉语语法常识

现代汉语语法常识一、了解一下语法单位语法单位按照由小到大的顺序分为语素f词f短语(也称词组)f句子(包括单句和复句)f句群。

语素是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最小的语法单位,比如:单音节语素(山)、双音节语素(徘徊、坦克)、多音节语素(高尔夫、奥林匹克)。

句群是最大的语法单位,句群也叫句组或语段,是前后衔接连贯的,能表达一个明晰的中心意思的一组句子。

其中“语素”“句群”不需了解,“词”“短语”作一般了解,学习的重点是“句子”。

二、词、短语、句子(一)词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是构成短语和句子的备用单位。

词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

义上有联系的现象。

具有这种特点的词,我们称之为“兼类词”[即时小练]1.指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所属词性。

(2)这件事教育了我。

..(4)一席话使她明白了很多道理。

() ..(6)他在教室看书。

.(8)小李只是哭,你问她,她什么都不说。

() ..(10)这件事,他和我都知道。

().(12)啊.!好大的一幅画!()(二)短语短语是词的组合,是意义和语法上能搭配而没有句调的一组词,故又称词组。

1.短语按其在句中充当句子成分的功能分为:(1)名词性短语:以名词为主体构成,具有名词的特征和语法功能,一般在句中作主语、宾语。

如:三贤故里、历史人物、负责人。

(2)动词性短语:以动词为主体构成,具有动词的特征和语法功能,一般在句中作谓语。

如:走与停、吃得香、大力发扬。

(3)形容词性短语:以形容词为主体构成,具有形容词的特征和语法功能,一般在句中作谓语,也可作主语、定语。

如:真与假、不土不洋、格外高兴。

2.短语按其内部结构关系分为: (1)常见结构类型:(1)教育要面向未来。

() .. ()(3)话说得很明白。

().. (5)他在教室。

(). ()(7)他在修自行车。

().(2)其他结构类型:除表中所列短语外,还有“指量短语”(这一本、那一个)、“比况短语”(蜜水似的)、“所字短语”(所闻)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⑤代词 ⑥代词
B.①名词 ②动词 ③副词
④形容词 ⑤代词 ⑥名词
()
C.①代词 D.①代词
②助词 ②动词
③介词 ③副词
④动词 ④形容词
⑤助词 ⑤助词
⑥名词 ⑥名词
2.下列词语中,词性都属同一类的一组是 A.北国 天骄 衣钵 隐衷
()
B.消极 C.问或 D.什么
敷衍 凄然 人们
痛快 大抵 这里
惊诧 简直 高处
⑥方式副词: 如:大肆、肆意、特意、亲自、猛然、忽然( “突然”是形容词) 、公然、 连忙、赶紧、悄悄、暗暗、大力、稳步、阔步、单独、亲自
⑦处所副词:如:处处、到处、四处、随处 二、连词 连接词、短语或句子,表示他们之间的各种关系的词。只能起连接作用,不能起修饰和 补充作用。
连词类别 ①表示联合关系的连词:
⑥表示比较的介词: ⑦表示排除的介词: 四、助词
比、跟、同 除了
附着在词、短语、句子后,起辅助作用的词,不能单用。立性最差,意义最不实在;每 个词的个性很强。
助词类别 ①结构助词: 的、地、得
【注意结构助词“的” “地”“得”用法, “的”前面是定语; “地”前面是状语; “得” 前面是谓语,后面是补语。例如: (伟大 )的人民。 [ 勇敢 ]地前进。激动得 <留下了眼泪 >。故要 用得正确,定语用“的” ,状语用“地” 。补语用“得” 】
蔽的山沟里。太阳渐渐爬上山头。我发现前面六十多米就是敌人的前沿阵地,不但可以看见
铁丝网和胸墙,还可以看见地堡和火力点,甚至连敌人讲话都听得见。敌人居高临下,当然
更容易看见我们。我们趴在地上必须纹丝不动,咳嗽一声或者蜷下腿,都可能被敌人发觉。
我看了一下前面,班长和几个战士伏在枯黄的茅草丛里。他们身上披着厚厚的茅草作伪装,
④肯定否定副词: 必、必须、必定、准、的确、不、未、没有 (“没有看见”中的“没 有”是副词, “没有车了”中的” “没有”是动词 )、没、未、别、莫、勿、是否、不必、不用
(甭)、不曾
⑤语气副词: 偏偏、也许、简直、难道、岂、究竟、偏偏、索性、就(就这么一点点) 、 可、也许、难怪、大约、幸而、幸亏、反倒、反正、果然、居然、竟然、何尝、何必、明明、 恰恰、未免、只好、不妨
()
A.听 战争 经验 希望 拒绝
B.各 那么 鲁迅 我们 旅客
C.更 从来 单单 经常 渐渐
D.胖 伟大 激动 承担 应该
7.在下面的括号内填上适当的连词。
① 小李( )小张都爱唱, ( )唱得很好。
② 他接受了这些批评(
)建议,态度热情、诚恳。
③ 他这回的考试成绩有了很大进步, (
)他很受鼓舞。
3.下列对“下”的词性的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
老虎正要①下山,老猎人躲在石岩②下,抡起虎叉,突然给了
老虎一③下。
A.①动词 ②方位词 ③量词
B.①介词 ②方位词 ③量词
C.①动词 ②助词
③量词
D.①介词 ②助词
③量词
4.对下列四句话中“跟”字词性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跟着好人学好事
②我跟他是同桌
③我跟他学唱歌
②时态助词: 着、了、过 ③语气助词: 吗、呢、吧、啦 五、叹词 表示感慨、应答的词。 在句中的位置比较灵活,通常不同其他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发生特定的关系,也不充
当一般的句子成分,它只单用,独立成句。
叹词类别
①表示喜悦的叹词: ②表示悲痛的叹词: ③表示愤怒的叹词:
哈哈 唉、哎哟 哼、呸
④表示惊讶的叹词: ⑤表示呼唤的叹词:
唉呀、咦 喂
⑥表示答应的叹词: 嗯、唉 六、拟声词
摹拟事物声音的词。
① 常充任修饰语。②能单说。 例如:走到山边便听见哗哗哗哗的水声。
嘟嘟!摩托车开来了。 唉,太令人失望了! 哼,他的话,信不得!
哼哼唧唧,不知嘴里说些什么。 七、练习
1.下列对题目《①谁②是③最④可爱⑤的⑥人》词性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①名词 ②助词 ③形容词 ④动词
6.下列词语都属于形容词的一组是(

A.美丽 鲜红 洪亮 纯朴 B.弯曲 愿意 明天
激动
C.笔直 回来 风筝 渺小 D.快乐 要求 夏季
许多
7.用横线画出下面这段话中的方位名词。
蝙蝠是在夜间飞行,捕飞蛾和蚊子的。它无论怎么飞,也不会撞上什么东西,即使一根 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绕开。这是什么缘故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一百多年前,科学
②范围副词: 都、全、总、共、总共、统统、只、仅仅、单、净、光、一齐、一概、 一律、单单、就
③时间频率副词: 已、已经、曾、曾经、刚、才、刚刚( “刚才”是名词) 、正、在、 正在、将、将要、就(我就来) 、就要、马上、立刻、顿时、终于、常、常常、时常、时时、 往往、渐渐、早晚、从来、终于、一向、向来、从来、总是、始终、水、赶紧、仍然、还是、 屡次、屡屡、频频、依然、重新、还、再、再三、偶尔、连、一连、连连
一( )红心
一( )帽子 一( )课
一( )车厢
一( )房间
12.指出下列各句中的代词,并指出每个代词是人称代词、疑问代词、指示代词中的哪一种。
A.我忽然想起:将来要在这里立个纪念碑,写上某年某月某日,红军北上抗日,路过此处。
B.怎么不怕?你得提防虫子爬进来,还得提防大黄蜂。
C.它们从来不争,也不计较什么…… D.小河没有忘记自己原来是小溪流,他笑一笑:
D. 关心 能够 要求 唱歌
4.下列词语都是动词的一组是(

A.学生 热爱 跳舞 允许 B.讨厌 上去 是 帮忙
C.支持 爱护 悠闲 憎恶 D.扩大 思念 激动 哪里
5.下列词语不都属于形容词的一组是(

A.诚实 善良 弯曲 顽强 B.飞快
兴奋 幸福 笔直
C.高 红 缓慢 伟大
D. 讨厌 悲伤 优秀 卑鄙
② 火车(
)祖国的大地上奔驰着。
③ 阳光(
)窗外射进来。
④ 科学技术要(
)人类服务。
⑤ 你要(
)它看得(
)自己的生命还要宝贵啊!
9.指出下列各句中“在”所属的词类。
①是的,我们在进行十分有趣的谈话。


②彭总拉着团长,让他在自己的身边坐下。

③“我在和这位先生说话。 ”小姑娘指着我说。 (
) )
④他在那儿?
和、跟、与、同、及、而、或、或者
②表示偏正关系的连词: 如果、只要、因为、虽然、即使、不但 三、介词 起介引作用的词,一般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的前边,合起来组成介词结构,以
表示处所、时间、状态、方式、原因、目的、比较对象等。 ① 词后边不能加时态助词“着” “了”“过”。②不能重迭。③不能单说,也不能单独
10.找出下面这段话中所有的实词,并加以分类(分为名、动、形、数、量、代)

我们看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可大得很,要一百三十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太
阳离地球太远了,所以看上去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11.下面的括号内填上适当的量词。
一( )刀 一( )河
一( )诗
一( )信
一( )炮
一( )机枪
一( )眼镜
④那鞋的跟高得没法穿
A.①动 ②介 ③连 ④名
B.①介 ②动
C.①介 ②动 ③连 ④形
D.①动 ②连
()
③动 ④名 ③介 ④名
5.下列各句中的“绿”字与“红花绿叶”中“绿”的词性相同的一项是
A.春回大地群山绿
B.春风又绿江南岸
C.一汪绿水慰平生
D.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
6.下列各组词语中,词性相同的一组是
现代汉语语法基础知识专题复习
第一讲 实词
一、 实词定义
实词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 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
二、 名词
表示人、事物或抽象概念名称的词。 1、表示具体的人或事物,如:工人、农民、教师、学生、河流、山川、树木、桌子、教室 等。 2、表示抽象事物,如:思想、道德、理论、会议、程序、品德、经济、科学、发展、规律、 信息、关系等。 3、表示专用名称,如:上海、美国、中国、泌阳、驻马店、河南等。 4、表示时间,如:未来、秋天、春天、早晨、傍晚、星期一等。 5、表示方位,如:上面、里边、下面、前面等。
五、 数词
表示数目和次序的词。 表示确数的,如:一、百、千、万等;表示概数的,如:几、少数、大多数等;表示序数的, 如:第二、老六等。
六、 量词
表示人、事物或动作的计量单位的词。 名量词 (物量词 ),表示人或事物的计量单位: 一个 (人 )、一把 (镰刀 )、一屋子 (人 )、这匹 (马 )、 那头 (猪 )、个、批、类、千克等; 动量词表示动作的计量单位: 次、遍、一眼、一口、趟、顿、番等; 时量词表示时间的计量单位:年、秒、分等。
来、去、上去、下去、进去、出去、回去、过去、开去
7、表示使令 使、允许、禁止
8、表示人或事物的发展变化 提高、减少、缩小、降低
四、 形容词
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状态的词。
表示事物的形状,如:高、矮、胖、瘦、宽、窄等; 表示事物的性质,如:红、甜、干净、大、小、软、硬等; 表示事物情态的,如:飞快、悲伤、高兴等。
三 、动词
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存现及发展趋势的词。
1、表示动作行为动词 走、坐、看、听、打、拿、批评、宣传、保卫、学习
2、表示心理活动 爱、恨、怕、想、喜欢、害怕、想念、觉得
3、表示存在、变化、消失 有、在、存、存在、出现、失去、消失
4、判断动词

5、表示能愿 能、会、愿意、敢、应该、要
6、表示趋向 上、下、进、出、回、过、起、开、来、上来、下来、进来、出来、回来、过来、起来、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