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汉语语法知识大全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语法大全

初中语文语法大全

初中语文语法大全一、主语谓语(一)主语的构成材料主语:是被陈述的对象,在句首能回答“谁”或者“什么”等问题。

名词性主语由名词、数词、名词性的代词和名词性短语充当。

谓词性主语由动词、形容词、谓词性的代词、动词性短语、形容词性短语充当。

(二)谓语的构成材料谓语:对主语起叙述、描写或判断的作用,能回答“怎么样”或“是什么”等问题。

谓语通常由动词性词语充当,还可以由名词性词语、形容词性词语、主谓短语充当。

(三)主语和谓语的意义类型主语的语义类型有:施事主语:所指事物施行谓语所表示的行为。

如:大妈切牛肉。

受事主语:所指事物承受谓语所表示的行为。

如:菜买来了。

用事主语:所指事物具有提供使用的内涵。

如:这些土豆烧牛肉。

于事主语:所指事物表示行为发生的位置。

如:墙上挂着一幅画。

断事主语:所指事物是谓语所断定的对象。

如:这幅画是我的。

描事主语:所指事物是谓语所描写的对象。

如:这个孩子很机灵。

二、动语宾语(一)动语的构成材料动语和宾语成对,它决定宾语的性质。

动语由动词性词语构成,包括:动词、动词+时态助词、中补短语、动词性联合短语(二)宾语的构成材料宾语的构成材料有:名词性词语、数量短语、“的”字短语、名词性联合短语、动词、形容词、动宾短语、形容词性联合短语、主谓短语、复句形式。

(三)宾语的意义类型1、受事宾语:宾语表示直接或间接承受行为活动的客体事物。

包括:对象宾语(挖土挖野草)目标宾语(挖地道挖红薯)2、施事宾语:宾语表示可以施行动语行为的客体事物。

如:台上坐着主席团。

3、断事宾语:宾语表示对主语有所断定的客体事物。

如:我姓李。

4、于事宾语:宾语表示行为发生的位置。

如:到达北京。

进入二十一世纪。

5、反身宾语:宾语表示人物动作返回自身的某个部位。

如:耸了耸肩膀。

紧闭着眼睛。

三、定语(一)定语的构成:实词和短语大都可以做定语。

(二)定语的意义类别1、限制性定语:数量、处所、领属。

2、描写性定语:性质、状态、特点、用途、质料、职业。

初中语文语法基础知识大全

初中语文语法基础知识大全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点有哪些
1、词类
(1)实词:表示实在意义,能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一般能独立成句。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2)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

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

2、短语
(1)并列短语:由两个或由两个以上的名词、动词或形容词等并列组成的短语,基本结构有名+名、名+代、代+代、动+动、形+形、数量+数量。

(2)动宾短语:动词后边带上一个受动词支配的词,组成一个短语,这种短语叫做动宾短语。

基本结构:动+名、动+代。

(3)补充短语:包括动补短语和形补短语两大类。

(4)介宾短语:由介词和它的宾语构成的短语。

(5)“的”字短语:由动词、形容词、动宾短语加上“的”构成。

基本结构:动词+的、形容词+的、动宾短语+的。

还有“主谓短语”和“偏正短语”。

3、语素
(1)自由语素:可以独立成词,位置自由。

如“分、好、高、低”;
(2)半自由语素:不能独立成词,只能组合,位置自由。

如“话、习、确、民”;
(3)不自由语素:不能独立成词,位置固定。

如“者、第、阿”。

语文知识概述
语法=词法+句法;语法是连接古今汉语的时空隧道。

阅读古文的三大障碍:眼花缭乱的词类活用;体系庞杂的文言虚词;纷繁变幻的文言句式。

但是,理解了汉语语法,这一切都不再是障碍。

所以,学语法不是为了懂语法,而是为了读懂文言文。

理解汉语的词类,能见词判性;会分析古今句子的结构,一眼识别古文中的倒装句。

(完整版)汉语语法基础知识

(完整版)汉语语法基础知识

汉语(Hànyǔ)语法基础知识词类(cílèi)和词性(一)知识(zhī shi)概述词类是指词在语法上的分类,也就是把汉语里的所有(suǒyǒu)词,根据它们的词汇意义和语法特点进行分类,这样得出的结果就是词类。

现代汉语教学系统把词分为十二类:实词(shící)可以分为:1、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叫名词。

(1)表示人:老师、学生、作家、工人、鲁迅(2)具体事物:天、地、花、草、天空、海洋(3)抽象概念:方法、科学、法律、事业(4)处所:北京、青岛、黄河、长江、三味书屋(5)方位:东、西、南、北、上、下、前、后、左、右、里、外、内、中、间、旁、以前、以南、之下、之后、东边、西面、里头。

(6)时间:早晨、正午、晚上、半夜、上午、白天、夏天、立秋、今天、星期二2、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叫动词。

(1) 动作行为:穿、跳、走、纪念、朗诵。

(2) 存在变化:有、增加、缩小、扩大、发生。

(3) 心理活动:想、懊悔、喜欢、担心。

(4) 可能意愿:应该、应当、能够、愿意、必须、敢、肯、会、能、要、可以。

(5) 趋向:上、下、来、去、上去、下去、进来、进去、起来、上来。

(6) 判断:是、就是、正是(7) 使令:使、让、派、请、叫、要求、命令、推举、允许、鼓动、鼓励。

3、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或状态的词叫形容词。

(1)形状:大、小、高、圆、长、短、高大、肥胖。

(2)性质:好、坏、镇定、勇敢、乐观、伟大、优秀(3)状态:愉快、慌张、急躁、迅速、朦胧、桔红4、数词:表示数目的词叫数词。

(1)基数(确数)一、二、千、万、亿(2)序数:第一、三叔、三年级、六楼、初五、老三。

(3)分数:三分之一、九成(4)倍数:三倍、十倍、翻一番(5)概数:十几概数、十余人、三十多岁、两三个、成千上万、很多人5、量词:表示事物单位或行为、动作单位的词叫量词。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全)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全)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词性一、词类:有实词与虚词两大类实词:表示实在的意义,能够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能够独立成句。

实词:名动形数量代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不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只有副词例外),它们的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

虚词:副叹介助连拟实词:表示实在的意义,能够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能够独立成句。

二、实词:名词动词形词数词量词代词1、名词:表示人和事物名称的词表示人的名称, 如同志、作家、父亲、主人、老李;表示具体事物,河流、高山、森林、湖泊;表示抽象事物,如政治、科学、效率、品德、;表示时间名称,上午、夏天、春天、现在、立春、星期二、刚才;表示处所名称:上海、中国、颐和园、商店、亚洲、北京;表示方位名称:上、下、东、西、里、前、内(简称方位词)名词的语法特点:①表示人称的名词,可以在后头加“们”表示多数②方位词常用在其他名词后头,组成表示处所、范围或时间的方位短语③名词一般不受副词修饰练习:请把在这段文字中的名词找出来。

当国旗升起来的时候,我从一个山村孩子纯朴的敬礼里,我从一个老华侨湿润的凝视里,看到中国深远处的伟力和韧性。

2、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1、动作动词:表动作、行为。

如,走看说进行开始2、心理活动动词:如,想爱恨怕希望喜欢担心3、使令动词:表指使、命令或请求。

如,使叫让派请求禁止4、能愿动词(助动词)如,能会可以愿肯敢要应应该(跟动词、形容词等组成能愿短语。

如,能够解决)5、趋向动词:如,来去上进出回过开上来起来6、判断动词:主要是“是”,以及同“是”相当的“为”等动词的语法特点:①动词一般受副词“不”的修饰②动词后面可以带“着、了、过”,表示动态③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时间短暂或尝试的意思④判断词“是”主要是联结句子的主语和宾语⑤能愿动词后面不能跟名词,能愿动词可以和后面的动词一起作谓语中心语,也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语⑥趋向动词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语,也可以在谓语中心语后面作补语练习:请把在这段文字中的动词找出来。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汇总完整版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汇总完整版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汇总完整版一、名词名词是指表示人、事、物、地点等具体或抽象概念的词语。

名词分为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两种。

1. 可数名词可数名词是指可以数出个体的名词,可以有单数和复数形式。

单数名词表示一个,复数名词表示多个。

2. 不可数名词不可数名词是指不能数出个体的名词,只有单数形式。

不可数名词表示抽象概念、物质等。

二、代词代词是用来代替名词的词语,可以分为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不定代词和反身代词。

1. 人称代词人称代词用来表示人的身份或角色,包括主格代词和宾格代词。

2. 指示代词指示代词用来指示人或事物的位置或距离,包括指示代词、指示副词和指示形容词。

3. 疑问代词疑问代词用来提问,包括疑问代词和疑问副词。

4. 不定代词不定代词用来表示泛指的人或事物,包括不定代词和不定副词。

5. 反身代词反身代词用来表示动作的施事同时也是受事的人或物,包括反身代词和反身形容词。

三、形容词形容词是用来描述名词的词语,可以修饰名词的性质、特征或状态。

1. 形容词的用法形容词可以作为定语、表语和宾补。

2. 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形容词的比较级用来表示两者之间的比较,最高级用来表示三者或三者以上的比较。

四、动词动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行为、状态或变化的词语,包括实义动词和系动词。

1. 实义动词实义动词是指具有实际意义的动词,可以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变化或状态。

2. 系动词系动词是指用来连接主语和表语的动词,表示主语的状态、性质或特征。

五、副词副词是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或整个句子的词语,可以表示时间、地点、程度、方式等。

1. 副词的分类副词分为时间副词、地点副词、方式副词、程度副词和疑问副词等。

2. 副词的位置副词可以放在句首、句中或句末,具体位置要根据句子的需要来确定。

六、介词介词是连接名词或代词与其他成分之间关系的词语,可以表示时间、地点、方向、原因等。

1. 常见的介词常见的介词包括在、向、从、跟、为、因、与等。

初中汉语语法知识大全

初中汉语语法知识大全

初中汉语语法知识(必备资料)初中汉语语法基础知识与写作基础第一章、法和语法学习一、什么是语法语法是语言组合的规律和法则。

分为五级单位,即语素(字)、词、短语、句子、句群。

二、为什么要学习语法为了掌握语言的组合规律、规则,提高理解语言的、运用语言的能力。

第一节、词类一、实词和虚词词是由语素(字)构成的。

词按语法功能和语法意义可分为实词和虚词。

实词是有实在意义的词,它可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等六类。

虚词是没有实在意义的词,它可为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等六类。

二、名词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1、普通名词:牛、人、菜2、专有名词:中国、黄河、毛泽东3、抽象名词:精神、文化、人生、思想4、时间名词:现在、明天、星期一5、方位名词:上、前、东、以上、之南、一旁、底下、跟前、当中、里外、左右三、动词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存在、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

1、表动作行为:看、飞、劳动、2、表心理活动:爱、想、回忆、思考、理解、厌恶3、表发展变化:增加、扩大、提高、降低4、表示存在、出现、存在、消失、停、5、表使令:叫、让、派、请、命令、禁止、6、表可能、意愿的能愿动词:能、会、可能、应该、必须、要、愿意、肯、敢、情愿7、表动作趋向:上、进、出、过、起来8、表判断—判断词:是四、形容词形容词是表示人、事物的形状、性质或者动作、行为、发展、变化状态的词。

1、表示形状:大、小、圆、粗、滑、平、高、低、2、表示性质:好、坏、冷、热、酸、甜、苦、软、聪明、朴素、特殊3、表示状态:快、忙、急、稳、轻松、高兴五、数词数词是表示数目的词。

数词可分为基数、序数、分数、小数、倍数和概数。

1、基数:一、二、三、百、千、万、亿2、序数:第一、头一回、初一、老大3、分数、25‟、几分、几成4、小数:0•25、12•34 5、倍数:一倍…6、概数:几、两、来、多、把、左右、上下、以上、成千、上万、近亿、三四个、两三年六、量词量词是表示人、事物或动作、行为的量的词。

汉语语法知识(完整版)

汉语语法知识(完整版)
珠。
4、同学们干得热火朝天。 5、他学习很刻苦。 6、我们要刻苦学习。
四、数词
确数:如1、2、、一、二、二分之一、 3.45
壹、贰、叁、肆、伍、陆、柒、捌、 玖、拾、
概数:如几、一些、左右、以下、余、许 多、三四十;
序数:如第一、第二、老大、老三、初九、 初十。
慧眼识珠,请找出下面句子中的数词。 1、他十四五岁。 2、我的书桌里有许多书。 数词的语法特点: 1、数目增加,可以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倍数 表示。 2、数目减少,只能用分数,不能用倍数。
三五成群(的 )鸭子在波光闪闪的( ) 水面上游( 得)好自在。
五、主谓短语:由主语和谓语组成。
心情 ▍舒畅 人声 ▍鼎沸 春光 ▍明媚 好人 ▍一生平安 月儿弯弯 ▍照九州 户枢 ▍不蠹 鹬蚌 ▍相争
六、介宾短语
【从山中】来 【向沙漠】进军 【为人民】服务 【把大门】推开 【在教室】看书 【当太阳升起的时候】 【关于课堂纪律问题】
汉语语法知识
实词:
名词
意义较实在, 能独立充当 句子成分; 加上一定的 语气语调, 一般可独立 成句。
动词 形容词 数词 量词
代词
副词 介词 连词 助词 语气词
虚词:
不能独立 充当句子 成分;除 了个别副 词,一般 不能独立 成句。
一、名词:表示人或事物或抽象概念名称 的词。
时间名词:如芒种、上午、过去、将来、 午夜、夏季、戊戌、世纪等;
请你指出指代不明之处吧
1、三妹拉着葛姐的手说,她老家在偏远的山区, 因为和家里赌气才跑到北京打工的,接着她又 哭诉起自己的遭遇来。 2、欣赏一首好诗不容易,创作一首好诗更不是 一件简单的事,小李对诗歌情有独钟,他平时 在这方面做了不少努力。 3、不几天,刘备率领大军到了零陵,零陵太守 刘度派大将邢道荣和他的儿子引兵出战。

初中语文中考总复习:现代汉语语法知识-句子知识

初中语文中考总复习:现代汉语语法知识-句子知识

选择复句
•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有选择关系的分句组成。 各个分句分别说出两件或几件相关的情况, 表示从中选择一种。
•选择复句有两种。一种是有取舍的选择复句, 表示对两种可能的情况有所取舍,常用“宁 可……也不……”“与其……不如……”等 关联词语。 例如: 1、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 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
中考总复习
现代汉语语法知识 句子知识
(一)按句子的用途和语气分类
• 1、陈述句:是叙述事实的句子。句末用句号。如:我 刚写好作业。
• 2、疑问句:是提出问题的句子。句末用问号。如:你 到哪里去?
• 3、祈使句:向别人表达某种请求、命令、劝阻、商量 等意思的句子。句末用句号或叹号。如:不能停留!
• 4、感叹句:抒发感情的句子。句末用叹号。西湖多美 啊!
3、“(当今的)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和挑战的)社 会。”的主干是:社会是社会。
什么是复句? 由两个或以上的单句组成的句子称为复 句,组成复句的单句叫做分句。
单句和复句的区分
• 单句只有一套句子成分,复句有两套 或两套以上的句子成分。如:
1.对待错误和失败的态度应该是:分 析原因,总结教训,找到正确的道路。
• (二)按句子的内部构造分类
• 1、主谓句:由主谓短语带上一定的语气、 语调构成的句子。如: 雨是最寻常的。 他性格温和。 忽然电话铃响了。 今天星 期一。
• 2、非主谓句:由主谓句以外的其他短语或 单个的词构成。如:飞机!1950年夏天。 (名词非主谓句)
• 站住!有人敲门。(动词非主谓句) 好!漂亮极了。 (形容词非主谓句)
2、与其碌碌无为地混一生,不如壮烈地死去!
• 一种是无取舍的选择复句,只提出几种可能的情况,表示 几种可能性是相容的,并不互相排斥。常用的关联词语有 “或者……或者……” “也许……也许……”;有些可能 性是不相容的,非此即彼。常用的关联词语有 “不是…… 就是……”“要么……要么……”“是……还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汉语语法知识大全(人教版备课资料)初中汉语语法基础知识与写作基础第一章、法和语法学习前言一、什么是语法语法是语言组合的规律和法则。

汉语语法分析可以按由小到大分为五级单位,即语素(字)、词、短语、句子、句群。

二、为什么要学习语法为了掌握语言的组合规律、规则,提高理解语言的、运用语言的能力。

第一节、词类一、实词和虚词词是由语素(字)构成的。

词按语法功能和语法意义可分为实词和虚词。

实词是有实在意义的词,它可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等六类。

虚词是没有实在意义的词,它可为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等六类。

二、名词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1、普通名词:牛、人、学生、云、飞机、菜2、专有名词:中国、黄河、泰山、毛泽东3、抽象名词:精神、文化、人生、思想4、时间名词:现在、去年、明天、星期一5、方位名词:上、前、东、夏天、以上、之南、之东、一旁、底下、跟前、当中、里外、左右、上下三、动词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存在、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

1、表示动作行为:看、听、笑、唱、跳、飞、劳动、研究、认识、安慰、团结、休息2、表示心理活动:爱、恨、怕、想、希望、喜欢、回忆、思考、理解、厌恶3、表示发展变化:增加、扩大、提高、降低4、表示存在、出现、消失:存在、出现、消失、死亡、停、丢5、表示使令:叫、让、派、请、使、要求、命令、禁止、6、表示可能、意愿——能愿动词:能、能够、会、可以、可能、应该、应当、必须、要、愿意、需要、肯、敢、情愿7、表示动作趋向——趋向动词:上、下、来去、进、出、过、起来、回去8、表示判断——判断词:是四、形容词形容词是表示人、事物的形状、性质或者动作、行为、发展、变化状态的词。

1、表示形状:大、小、圆、粗、滑、平、高、低、宽、窄、肥、胖、美、丑、温柔、平缓、笔直2、表示性质:好、坏、冷、热、酸、甜、苦、软、聪明、朴素、老实、正确、勇敢、特殊3、表示状态:快、忙、急、稳、轻松、高兴五、数词数词是表示数目的词。

数词可分为基数、序数、分数、小数、倍数和概数。

1、基数:一、二、三、……十、百、千、万、亿2、序数:第一…头一回、初一…老大…老幺3、分数、25‰、几分、几成4、小数:0•25、12•345、倍数:一倍…6、概数:几、两、来、多、把、左右、上下、以上、以下、成千、上万、近亿、三四个、两三年六、量词量词是表示人、事物或动作、行为的量的词。

量词分为物量词和动量词。

1、物量词:A、个体量词:个、只、条、张、件、间、棵、粒、头、座B、集合量词:双、群、副、套、班、组、伙、类、帮、批C、度量衡量词:丈、尺、寸、升、斤、两、吨亩、顷D、临时量词:杯、车、筐、挑、捆、抱2、动量词:A、专用的:遍、回、阵、顿、番、遭、次、趟下B、借用的:脚、拳、刀、眼、天、年、月、星期、人次、元吨七、代词代词指具有代替或指示作用的词。

它可分为人称代词、疑问代词、指示代词。

1、人称代词:我…你…他…它…咱…自己、别人、人家、大家、大伙儿、彼此2、疑问代词:谁、什么、哪(些)、哪儿、哪里、几时、多会儿、怎样、怎么、怎么样、多少、几多、多么3、指示代词:这(些、儿、样、里、么、会儿)、那(些儿、样、里、么、会儿)、八、副词副词是表示动作或性状的程度、范围、时间、频率、情态、肯定、否定、语气的词。

1、程度:很、挺、怪、更、最、太、极、非常、十分、特别、尤其、稍微、比较、格外2、范围:都、只、也、光、单、凡、净、一贯、一概、仅仅、大半、统统、通通、单单3、时间、频率:正、刚、才、就、常、便、曾立刻、刚刚、常常、往往、逐渐、终于、马上、已经4、重复、反复:又、还、再、一连、再三、连续、反复、不断、屡次、重新5、情貌:猛然、忽然、欣然、居然、贸然、默默6、肯定、否定:必、准、一定、必定、必然、的确、准保、不、没没有、别、甭7、估量:大概、大约、似乎、也许、恐怕、几乎8、语气:却、偏、岂、偏偏、难道、简直、反正、果真9、方式:悄悄、暗暗、亲自、一齐、互相九、介词:介词用在名词、代词或短语的前面,组成介宾短语,表示时间、处所、方式、对象、目的等。

1、表示时间:从、自从、到、在、当、于2、表示处所:从、自、往、朝、向、在、由、沿着、顺着3、表示方式:按、按照、根据、通过、经过、用、拿、以、凭4:表示对象:对、对于、关于、把、给、和、跟、同、被、由、叫、让5、表示目的:为、为了、为着6、表示比较:比、跟、同、和7、表示排除:除了、除开、除去十、连词:连词是用来连接词、短语、分句或句子的词。

如:和、跟、同、与、及、或、不但、不管、即使、既然、假如、尽管、宁可、尚且、虽然、无论、要是、因为、由于、与其、只要、只有、不过、然而、否则、何况、可是、但是、从而、所以、因此、因而、并、并且、而、而且、或者、还是、以及十一、助词1、结构助词:的、地、得、所、似的2、动态助词:了、着、过3、语气助词:的、了、吗、呢、吧、啊、呀、哇、哇噻十十二、叹词:啊!哈!哎!唉!嗳!哼!嗯!嘻!喂!哈!呸!嗨!嘿!噫!十三、拟声词砰!叮叮当当!轰隆!扑通!噼里啪啦!滴答!呼呼!哗哗!叮咚!稀里哗啦!第二节、短语词和词组合,构成短语。

短语也叫词组。

短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构成。

短语按词的结构关系,初中时期要掌握的有:并列短语(联合短语)、偏正短语、动宾短语、补充短语、主谓短语等五类短语,高中以至大学将多掌握——主谓宾短语、连谓短语、兼语短语、复指短语、介宾短语、固定短语(习惯语、四字熟语)、其他短语(‘的’字短语、‘所’字短语、比况短语、紧缩短语、特殊短语、双重否定短语、临时短语)等类型的短语。

1、并列短语(联合短语):牛和羊、又高又大、花儿与少年、学习并讨论、热情而大方、工人农民、调查研究、美观大方…2、偏正短语:草原之夜、匆匆告别、非常可爱、木头房子、新鲜空气、这个孩子、我的故事、一把扇子、十几个战士、羊毛大衣、去年冬天…3、动宾短语:购买鲜花、穿衣服、想睡觉、…4、补充短语:洗干净、美丽极了、…5、主谓短语:工业发达、春天到了、我们回去、两个孩子不敢说话、他们又说又笑、风停、歌声又脆又甜、王二跑步…短语按中心词的语法功能分类,可分为:名词短语(伟大领袖、我的理想)、动词短语(学习研究、告诉我、走一趟、很欢迎、会跳舞)、形容词短语(光荣而艰巨、很美丽、漂亮极了)等。

第三节、单句1、句子按结构关系分为单句和复句。

由一个词或短语构成的句子叫单句。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句构成的句子叫复句。

在复句中,单句称为分句。

2、复句根据分句间的逻辑关系可分为:并列复句、承接复句、递进复句、选择复句、转折复句、因果复句、假设复句、条件复句等八类。

3、句子按语气分为: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祈使句。

A、陈述句。

(肯定句、否定句)B、疑问句?(一般疑问句:特指问、是非问、选择问、正反问;特殊疑问句:设问、反问。

)C、感叹句!D、祈使句。

?!——请求、命令、要求、禁止某人做什么或不做什么。

句子是由若干个不同成分组成的,它最多包含以下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独立语、中心语(主谓宾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4、句子成分(注:此节中加实心圆点是当前成分,而非中心语。

)A、主语:句子中的陈述对象。

它可以按“谁?说的是谁?”的方式来提问。

如:张娜娜||白了老师一眼。

B、谓语:句子中被用来陈述主语的对象。

它可以按“谁做什么?谁怎么了?”的方式来提问。

如:张娜娜||白了老师一眼。

C、宾语:句子中被谓语支配的对象。

它可以按“‘打’谁?谁被怎样了?”的方式来提问。

如:张娜娜||白了老师一眼。

D、定语:句子中用来修饰或限制主语或宾语的对象。

它可以用“谁是怎样的?他是啥样儿?”的方式来提问。

如:(生气的)张娜娜||白了(严肃的)老师一眼。

E、状语:句子中用来修饰或限制谓语的对象。

它可以用“‘打’的状态或程度怎样?”的方式来提问。

如:生气的张娜娜||【恨恨地】白了严肃的老师一眼。

F、补语:句子中用来补充说明谓语的成分。

它可以用“‘打’的结果或后果怎样?”的方式来提问。

如:生气的张娜娜||恨恨地白了严肃的老师〈一眼〉。

G、独立语:句子中不做任何主谓宾定状补成分而起到独特的作用。

如:你看,那是流星。

我离家算起来已有五天了。

据说小萍已经离开了。

F、中心语:句子中主语、谓语、宾语的中心成分。

它是句子的主干。

如:(认真)读书||【一定】是(这一代青年人的)(首要)任务。

G、句子的大致顺序:(定语)+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定语)+宾语如:(我)弟弟||【认真】读了〈三遍〉(老师今天刚教的)古文。

H、句子成分符号: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独立语△△、中心语...。

第四节、复句1、并列复句:句中各成分的内容是独立的是并列的。

并列复句的关联词语有:也、又、还、同时、同样、也……也、又……又、既……也(又)、一方面……(另)一方面、有时……有时、一会儿……一会儿、一边……一边、不是……而是、是……不是2、承接复句:几个句子接二连三地叙述连续发生的动作,或接连发生的几件事。

它的关联词语有:就、才、于是、然后、后来、接着、首先……然后、起先……后来3、递进复句:后一分句的意思比前一分句的更进一层。

它的关联词语有:不但……而且、不仅……也、而且、不但不……反而4、选择复句:从几件事中表示要选择一件。

它的关联词语有:或者……或者、是……还是、不是……就是、要么……要么、与其……不如、宁可……也不5、转折复句:前后意思相反。

它的关联词语有:虽然(虽、尽管)……但是(但、可是、而)、但是(但)、然而、可是(可)、却、只是、不过、到6、因果复句。

它的关联词语有:因为……所以、因此、之所以……是因为、既然……那么7、假设复句:前面分句说出假设的情况,后面分句说出假设情况实现后的某种结果。

它的关联词语有:假如(如果、倘若、若、要是、要)……那么(就、那、便)8、条件复句:一个分句提出某种条件,另一分句说明在这个条件下产生的结果。

它的关联词语有:只有…才、除非…才、只要…就、无论(不论、不管、任、任凭)……都(总、总是)第五节、句群句群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复句连在一起构成句群。

(初中暂且不学)第六节、常见的语法错误一、成分残缺句子里缺少了不可缺少的成分。

如:“不安心工作,更谈不上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了。

”此句中缺少主语“谁?”和宾语“树立什么?——思想”即完整的句子为:你不安心工作,更谈不上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了。

二、搭配不当是指句子中相关的成分违反了语法规则和语言习惯,在意义上不能配合。

如:“我们要不断发挥优点,改进缺点。

”“发挥——优点、改进——缺点”不搭配,应改为:我们要不断发扬优点,改正缺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