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考作文写作备考:各地十多次联考,这个作文主题高频出现——“教育惩戒权”主题
2020年高考写作模拟《关于“教育惩戒”》材料作文题解及范例

2020年高考写作模拟《关于“教育惩戒”》材料作文题解及范例【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新京报快讯2019年11月22日,教有部发布《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下称《规则》)。
《规则》明确,教育惩戒是教师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必要手段和法定职权。
据悉,该《规则》适用于普通中小学校、中等职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对学生实施教育惩戒。
其中明确,击打、刺扎等多种情形的体罚、变相体罚、辱骂等均被禁止;同时,《规则》针对不同情形明确了可采取的一般惩戒、较重惩戒、严重惩戒等适用措施。
多位专家、校长、老师向记者表示,该《规则》实际可操作性较强。
记者同时发现,对于《规则》中的部分措施,有些家长发出不同的声音:例如一般惩戒中的“不超过一节课堂教学时间的教室内站立或者面壁反省”,有家长认为一节课时间过长;再例如较重惩罚中的“要求家长到校陪读”一条,有家长担忧时间问题等。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该文件现在仍是征求意见稿,还有一个社会各方达成共识的过程,有意见可以提出来讨论。
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在校学生的身份完成写作。
①给发出不同声音的家长写一封信。
②给老师写一封信。
③给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某研究员写一篇阐述自己观点的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题解】审题: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
所给材料围绕《规则》的颁发,从教育惩戒的角度、家长的角度等方面进行了表述。
从教育惩戒的角度看,《规则》明确,教育惩戒是教师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必要手段和法定职权,但是也禁止了一些“变相体罚、辱骂”等极端惩戒手段;从家长的呼声看,有部分家长对惩戒时间等表示忧心。
考生可以依据题目要求,对发出不同声音的家长表示认同或反驳,就“罚站一节课”或“要求家长到校陪读”发表自己的见解;考生也可以对老师提出自己的建议,如,惩戒不是目的,只是一种一段,或者怎样做到理性惩戒;考生还可以对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某研究员发表自己对惩戒的看法。
以教育惩戒为主题的作文素材

以教育惩戒为主题的作文素材
嘿呀!教育惩戒,这可是个相当重要的话题呢!
首先咱得说说,啥是教育惩戒呀?哎呀呀,简单来讲,就是老师在教育学生的时候,采取的一些让学生能认识到错误、改正错误的手段和方法。
为啥要有教育惩戒呢?哇!这可太重要啦!你想想,如果学生犯了错,老师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一说,那能管用吗?有些孩子可能根本就不当回事儿呢!所以呀,适当的惩戒能让学生更清楚地知道自己错在哪儿,以后可不能再这么干啦!
比如说,有个学生在课堂上总是捣乱,影响其他同学学习。
老师多次劝说都不管用,这时候给点小小的惩戒,像让他站一会儿反思反思,是不是就能让他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不对啦?
还有啊,教育惩戒也得有个度,可不能过度惩戒!哎呀呀,要是过度了,那可就不好啦!会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说不定还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呢!
那怎么把握这个度呢?这就得老师好好琢磨琢磨啦!要根据学生的性格、错误的严重程度等等来决定。
比如说,对于性格比较内向的孩子,可能稍微严肃地谈一谈就能起到作用;而对于那些比较调皮的孩子,可能就得采取稍微强硬一点的措施,但也得注意不能伤了孩子的心。
再说说家长的态度吧!有些家长一听说孩子在学校被惩戒了,就火冒三丈,找老师的麻烦。
哎呀呀,这可不对呀!家长应该和老师站
在同一战线,共同教育好孩子呀!
总之呢,教育惩戒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一定要合理、适度,这样才能真正帮助学生成长,让他们成为有担当、有责任感的人呀!哇,大家说是不是这个理儿呢?。
2020年高考作文热点话题作文——教育惩戒权

2020年高考作文热点话题作文——教育惩戒权【作文原题回放】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乾隆的太子嘉庆小时候因为读书不用功,被老师王杰惩罚下跪,恰好被乾隆看到,乾隆让太子起来,责备王杰:“教者天子,不教者亦天子,君君臣臣乎?”乾隆的意思是:(太子)教导是天子,不教导也是天子,还有没有君臣上下之分了?王杰当场怼了回去,说:“教者尧舜,不教者桀纣,为师之道乎?”王杰的意思是,(太子)教导就是尧舜,不教导就是桀纣,这是我做老师的责任和权力。
最后,乾隆无奈,只能让嘉庆继续跪着……就上面的历史故事,结合最近教育部关于“将依法保证教师享有‘惩戒权’”的文件精神,以及当今实际情况,请你以青年学生的身份,写一篇演讲稿,准备在主题班会上发言。
阐述你的观点并表明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标题自拟,不少于800字。
【优秀范文】惩戒也是长情的告白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惩戒也是长情的告白。
古人说:“师之戒尺,国之未来。
”可见古人对教育重视和对教师权力认可。
嘉庆不爱读书,被惩罚,乾隆爱子心切,责怪老师,被王杰怒怼:老师若教导,他是尧舜;若不教导,他是桀纣。
教导是老师的权力和责任,乾隆只好收回责备,为江山社稷考量。
七月九日,教育部发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保证教师依法享有教育惩戒权。
我认为,教师拥有惩戒权无可厚非,但“惩”在于“戒”,不在于“罚”。
惩戒的本质在于纠正错误。
把握好惩戒度,运用适当,才能发挥效力。
从教师立场讲,惩戒是责任而不是特权。
中小学时期的孩子正处在身心发展重要阶段。
惩戒违规是为给学生树立对规则的敬畏,达到不再犯错误目的。
对老师而言是肩头责任。
雨果说:“多建一所学校,可以少建一所监狱。
”我们邻国韩国和日本可谓发达,但仍然保持教师惩戒制度。
惩戒本就是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为的是从小培养学生遵纪守法。
维特根斯坦说:“你对孩子的教育说不的时候,要像一堵墙,不能像扇门。
2020年高考热点作文素材积累——教育惩戒权时评精选

2020年高考热点作文素材积累——教育惩戒权时评精选1.落实惩戒权需要新的教育共识2.广东拟率先用立法赋予教师教育惩戒权媒体解读3.让教育惩戒权站起来跑起来4.细化教育惩戒权是当务之急5.专家:规范和明确教育惩戒权有利学生全面健康成长6.教育惩戒权的边界需要法律明确7.明确“教育惩戒权”并非鼓励体罚8.2020国家公务员面试热点:赋予教师教育惩戒权,如何打消各方顾虑?9.光明日报:还是要给教师惩戒权留出空间10.教师惩戒学生和教育部门处罚教师都应依法依规落实惩戒权需要新的教育共识2019年11月18日14:59 | 作者:燕农| 来源:北青报教师惩戒权一直备受关注。
日前,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在官网发布《广东省学校安全条例(草案修改稿征求意见稿)》,将此前审议稿引发争议的老师可对学生“罚站罚跑”的条款删除,并将具体的惩戒规定下放给学校主管部门,在全国率先用立法赋予老师教育惩戒权。
有专家建议,给予教师自主裁量权,让学生参与规则制定。
今年以来,教师惩戒权被广泛讨论。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有全国人大代表提出修改《教师法》的议案,要明确写清楚教师具有教育惩戒权,并认为教育惩戒权属于公权范围。
今年7月,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按照《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相关要求,研究制定实施细则,明确教师教育惩戒权。
这标志着教育惩戒权正式获得教育制度的认可。
广东拟在全国率先用地方立法赋予教师教育惩戒权,是值得肯定的。
《广东省学校安全条例(草案)》初审稿规定,中小学校学生在上课时有违反学校安全管理规定行为,尚未达到给予纪律处分情节的,任课教师应当给予批评,并可以采取责令站立、慢跑等与其年龄和身心健康相适应的教育措施。
而今的征求意见稿将“站立慢跑”等措施删除,既体现了立法过程的审慎性,也从侧面表明教育惩戒权“标准化”落地仍有难度。
一方面,在相关法律规定层面,《未成年人保护法》等规定“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义务教育法》《教师法》也都对保护未成年人、禁止体罚作出了相应规定。
语文高考作文写作备考2020各地十多次联考

语文高考作文写作备考:2020各地十多次联考,这个作文主题高频出现----“教育惩戒权”主题【2020届高三江南十校联考作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11月22日,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规则》),公开征求意见。
《规则》规定教育惩戒是教师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必要手段和法定职权。
教师对学生违反学生守则、校规校纪、社会公序良俗、法律法规,或者有其他妨碍教学活动正常进行、有害身心健康行为的,应当给予批评教育,并可以视情况予以适当惩戒。
《规则》明确了教师依法履行教育、管理学生的职责与权利,为教师对学生进行适当、适度的惩戒提供了法律依据。
该征求意见稿发出后,立刻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不少人认为《规则》的出台是“众望所归”。
请从下列任选一个身份表达你的观点和看法,完成写作。
①以在校学生的身份;②以一线教师的身份;③以社会热心人士的身份。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0高三南昌十二校联考作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2019年11月22日,教育部公布《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
《规则》提出,教育惩戒是教师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必要手段和法定职权。
对于教师教育惩戒权,有专家指出,教师惩戒不是棍棒教育,不是让教师体罚学生;有家长担心,教师有了教育惩戒权后可能会肆意体罚学生;有教师明确表示,自己不要教育惩成权,因为这个教育“惩戒”的尺度实在难以把握……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根据你的理解写篇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2020高三炎德大联考(长沙市一中月考二)作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7年3月,全国人大代表、广州市人大制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陈书指出,要赋予教师更多教育孩子的权力。
高中语文:满分作文范例及解析--教育需要适当惩戒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日前,教育部发布了《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
其中明确提出,教育惩戒是教师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必要手段和法定职权。
同时,也对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过程列出了“禁止情形”。
《征求意见稿》的发布,引发了社会各界的热议。
请结合材料内容,在学生、教师、家长中任选一种身份,给“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写一封信,阐述你的观点与思考,提出你的意见与希望。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题来源】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2020届高三第五次联考语文试题【答案解析】例文教育需要适当惩戒尊敬的教育部政策法规司领导:您好,我是一名学生,在看到教育部发布《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之后,我深有感触,想对您说说我的想法。
社会上时而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学生被老师扇耳光,学生被老师逼迫去打扫厕;同时,也有学生殴打老师,甚至持刀杀害老师的新闻。
所以,我认为惩戒是必须的,但惩戒需适度。
惩戒是什么?它不是体罚,更不是老师用来折磨学生的工具。
它应该是一种管理学生,规范学生行为的措施。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只要学生进入了学校,就应当被约束,被规范。
学生犯了错,老师应适当提醒,防微杜渐,而不是等到发生了极端事件发生后,再去挽救。
因为,那时候的挽救,已经是悲剧了。
学校或老师应当如何控制惩戒的力度呢?俗话说,有再一再二,无再三再四。
既给机会,又不纵容,这就是惩戒的最好尺度。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何况是青春年少的未成年人呢?当学生第一次犯错时,老师可以适当提醒。
这样做,既不会让他滋生对老师的厌恶之情,又可以使他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如果他继续犯同样的错误,就可以对他进行适当的处理。
有时候,即使老师对犯错学生合情合理地进行处理,依然无法避免悲剧的发生。
某市一家医院凌晨接到一位割腕自杀的男孩,原因竟然是老师提醒他不要在校内玩手机。
老师一句简单的提醒,居然酿成了悲剧。
高考作文写作:教育惩戒权 导写(附:文题详解及范文点评)

高考作文写作:教育惩戒权导写(附:文题详解及范文点评)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9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出,将制定实施细则,明确教师教育惩戒权。
教育惩戒是指教师依据一定的规范,以不损害学生身心健康为前提,以制止和消除学生的不当行为,帮助学生改正错误为目的,以惩罚为特征的一种教育方式。
其在培养规则意识、锻炼承担责任、承受挫折的心理品质方面具有其他教育方法难以替代的价值和功能。
某班级迟到现象屡禁不止,为彻底解决此问题,班主任建议将“无正当理由迟到,迟到一分钟,(教室内)罚站十分钟”作为班级规定执行。
班长召开班会讨论此事,同学们纷纷发言:有人赞同,有人反对,有人提出更合理的建议。
假如你是班中一员,请你结合上述材料,联系当今生活和社会教育现状,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谈谈你的认识。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写材料作文,首先要读懂材料,抓住主旨,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其次要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
【审题】这是一道多则材料综合立意的任务驱动型作文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教育惩戒”这一社会热点的理解、分析和探究能力。
既有对理性思维的考查,也有对个体价值观、人生观的追问。
阅读材料时,要全面把握材料内容,综合材料大意。
班主任建议将“无正当理由迟到,迟到一分钟,(教室内)罚站十分钟”作为班级规定执行。
确定立意时,对班主任这一做法要明确表态,并分析理由。
写作时要联系当下生活和社会教育现状,思考现象背后的本质。
构思文章时,要理清“教育惩戒”与“个体发展”“国家”“社会”之间的逻辑关系,深入分析探究,抓住思考的兴趣点,写出独到的、言之有物的、有深度的作文。
高考语文满分作文范例及解析--要赋予教师合理教育惩戒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2017年3月,全国人大代表、广州市人大制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陈舒指出,要赋予教师更多教育孩子的权力。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②2019年7月9日,提出,将保障教师依法享有教育惩戒权。
“意见”第14条当中写道:“制定实施细则,明确教师教育惩戒权。
”③《中小学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处理规定》第三条:“对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教师、学生及学生家长等知情人可向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举报。
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要认真调查,及时处理。
上述事件引发了人们的广泛热议。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岀现真实的班级和老师姓名;不少于800字。
【注】文中涉及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一律以“《意见》”代替;文中涉及到“《中小学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处理规定》”一律以“《规定》”代替。
【答案解析】要赋予教师合理教育惩戒权当下,中小学教师以体罚为主要内容的惩戒权早已被取消、禁止,“戒尺在手,学生俯首”已成往事,这是现代文明进步的标志。
但是,教学中的教导需要教育的秩序与教师的权威。
没有惩戒,秩序和权威必然渐被消解。
教师与学生人格平等并不等于权力相同,教师对学生的管教与惩戒也并非对学生权利的侵犯。
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韩国、日本……放眼世界,赋予教师惩戒权的国家不在少数,我赞成要赋予教师合理的教育惩戒权。
近年来,“爱的教育”之热潮席卷教育界,赏识教育成为主流。
这固然与媒体导向有关,其根源却在“中国式家庭”。
孩子是“掌中宝”“小皇帝”,“2+4”模式的家长呵护,在家锦衣玉食、温言软语相伴。
孩子一言不合,即成学校里的“熊孩子”“小霸王”。
赏识教育、以人为本成为家长主张学生权利的利剑,老师不敢管、不能管,职业领域渐渐缩成了“授业”这一角天空。
教育本就是传道授业解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高考作文写作备考:2020各地十多次联考,这个作文主题高频出现----“教育惩戒权”主题【2020届高三江南十校联考作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11月22日,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规则》),公开征求意见。
《规则》规定教育惩戒是教师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必要手段和法定职权。
教师对学生违反学生守则、校规校纪、社会公序良俗、法律法规,或者有其他妨碍教学活动正常进行、有害身心健康行为的,应当给予批评教育,并可以视情况予以适当惩戒。
《规则》明确了教师依法履行教育、管理学生的职责与权利,为教师对学生进行适当、适度的惩戒提供了法律依据。
该征求意见稿发出后,立刻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不少人认为《规则》的出台是“众望所归”。
请从下列任选一个身份表达你的观点和看法,完成写作。
①以在校学生的身份;②以一线教师的身份;③以社会热心人士的身份。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0高三南昌十二校联考作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2019年11月22日,教育部公布《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
《规则》提出,教育惩戒是教师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必要手段和法定职权。
对于教师教育惩戒权,有专家指出,教师惩戒不是棍棒教育,不是让教师体罚学生;有家长担心,教师有了教育惩戒权后可能会肆意体罚学生;有教师明确表示,自己不要教育惩成权,因为这个教育“惩戒”的尺度实在难以把握……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根据你的理解写篇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2020高三炎德大联考(长沙市一中月考二)作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7年3月,全国人大代表、广州市人大制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陈书指出,要赋予教师更多教育孩子的权力。
2019年7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指出,将保障教师依法享有教育惩戒权。
“意见”第14条当中写道:“制定实施细则,明确教师教育惩戒权。
”《中小学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处理规定》第三条:“对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教师,学生及学生,家长等知情人可向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举报,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要认真调查,及时处理。
”上述事件引发了人们的广泛热议,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请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出现真实的班级和老师姓名;不少于800字。
【注】文中涉及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一律以“《意见》”代替;文中涉及到“《中小学教师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处理规定》”一律以“《规定》”代替。
【2020高三某名校联考作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乾隆的太子嘉庆小时候因为读书不用功,被老师王杰惩罚下跪,恰好被乾隆看到,乾隆让太子起来,责备王杰:“教者天子,不教者亦天子,君君臣臣乎?”乾隆的意思是:(太子)教导是天子,不教导也是天子,还有没有君臣上下之分了?王杰当场怼了回去,说:“教者尧舜,不教者桀纣,为师之道乎?”王杰的意思是,(太子)教导就是尧舜,不教导就是桀纣,这是我做老师的责任和权力。
最后,乾隆无奈,只能让嘉庆继续跪着……就上面的历史故事,结合最近教育部关于“依法保证教师享有‘惩戒权’”的文件精神,以及当今实际情况,请你以青年学生的身份,写一篇演讲稿,准备在主题班会上发言。
阐述你的观点并表明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标题自拟,不少于800字。
【2020高三某名校联考作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2019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出,将制定实施细则,明确教师教育惩戒权。
教育惩戒是指教师依据一定的规范,以不损害学生身心健康为前提,以制止和消除学生的不当行为,帮助学生改正错误为目的,以惩罚为特征的一种教育方式。
其在培养规则意识、锻炼承担责任、承受挫折的心理品质方面具有其他教育方法难以替代的价值和功能。
材料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鲁迅写启蒙老师寿镜吾老先生,“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
”材料三:“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重傅则法度存。
国将衰,必贱师轻傅;贱师轻傅则人有快,人有快则法度坏。
”——荀子《荀子·大略》关于“教育惩戒”,你有怎样的看法和思考?请结合以上材料,联系当今生活和社会教育现状,谈谈你的认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得抄袭和套作,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审题指导这道作文题聚焦当下教育热点——教育惩戒权,既贴近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又引导学生关注时政,理性地分析问题,负责任地发表观点。
作文材料有三则。
前两则呼吁赋予教师惩戒权和保障、明确惩戒权,偏于正面。
而第三则对超越“教育惩戒权”的不当行为(体罚和变相体罚)提出处理意见,偏于反面。
因而此题具有一定的思辨色彩:惩戒权与体罚的区别是什么?老师管教严厉与宽容的尺度该如何把握?选择一个角度行文未尝不可,但最好能一分为二,理性辨析“教育惩戒权”的内涵。
有关教育惩戒权的观点: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完整的教育需要适度惩戒,这既是令孩子更深刻地认知是非对错,亦是培养其规则与责任意识的必要手段。
某些家长担忧惩戒权是否会过度使用,是否会挫伤学生的自尊甚至身心健康等,应该说,类似担忧有其合理性,但家长应积极支持和配合老师行使教育惩戒权。
相关措施:需要制度规范;需要执行适度,起到效果;需要师生互信、家校互信。
本次作文写作注意以下几点:1.这是任务驱动型作文,虽“任务”不多,但不可写成新材料作文(从材料中得出一个观点,不顾材料的内容,去论证自己的观点),实际写作中有部分学生写成了新材料作文,对分数影响较大。
2.任务驱动型作文注重思辨,材料要求“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也就是说,考生必须对材料事件进行思考阐述自己的看法即评论。
3.任务驱动型作文都有一个写作评论的主体,只有针对主体评论,才能写得深刻。
本材料就是要对“教育惩戒权”发表看法。
4.必须联系实际,才能评论深刻,有实际意义。
5.文体方面,一般都写成议论文。
作文素材(根据不同作文题,不同角度灵活使用)教育惩戒权,须给好和用好好老师手握戒尺,眼中有光教育惩戒权,想说爱你不容易教育惩戒权,看上去很美!请将教育惩戒权落到实处没有惩罚,何来教育?惩戒权,不可或缺如何让教育惩戒权“落地开花”莫让教育惩戒权成“烫手山芋”莫让手握戒尺的老师寒了心教育惩戒权:左手是戒尺,右手是爱教育惩戒权不能变味教育惩戒权,应用之有“度”惩戒权不等于体罚体罚,不该归属到教育惩戒权教育惩戒权,需要家校同心教育惩戒权实施细则,重在家校共识教育惩戒权,以理解互信为基础教育惩戒权:惩戒与体罚的边界在哪?热点素材链接:用好惩戒权关键要规范“戒尺”尺度来源:羊城晚报作者:阅尽教师惩戒权话题再度引发社会关注。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日前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相关要求,研究制定实施细则,明确教师教育惩戒权。
这意味着,教师的惩戒权已不只是于理论理念上的探讨,而要步入具体规则的制定,从而在法律法规层面为教师用好惩戒权铺平道路。
曾几何时,惩戒权几成敏感话题,教师该不该有惩戒权?惩戒权与变相体罚有何区别?诸如此类问题,时常引发舆论的争议。
随着赏识教育理念的勃兴,以及人们权益意识的提高,许多老师都陷入“不愿管,不敢管”的困境。
尤其是当老师的严格管教动辄引发与家长的矛盾冲突,面对一些孩子的违纪违规行为,或公然破坏课堂秩序,老师们深感束手无策。
为此,一些省市近年开始尝试以地方立法的形式授予教师惩戒权。
如广东省和山东青岛市均在学校安全条例或管理办法中明确这一权限。
在类似地方法规的制定与讨论中,人们对教师惩戒权的认识渐趋明朗,从抵触、排斥到渐渐形成共识,大多数家长对此表示理解或支持。
其实,惩戒权在我国传统教育中从未缺席,众所周知的“戒尺”打手心可谓典型场景。
这种惩戒手段的消失也就是近几十年的事。
因此,恢复惩戒权其实也是回归常理常规。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完整的教育需要适度惩戒,这既是令孩子更深刻地认知是非对错,亦是培养其规则与责任意识的必要手段。
事实上,完全摒弃对孩子的惩戒既不可行,也令不少家庭深陷迷茫甚而教训沉痛。
过去许多家长一听惩戒权就神经紧张,这是对惩戒权的误解,以为惩戒便是体罚。
固然,惩戒中难免会有体罚内涵,但那只是其中很小部分。
从国外的实践看,惩戒包含诸多手段,如令其离开课堂、罚做某件事、早到校晚离校、停课几日或勒令转学等。
某些家长担忧惩戒权是否会过度使用,是否会挫伤学生的自尊甚至身心健康等,应该说,类似担忧有其合理性。
毕竟,既是惩戒就带有一定强制性,在实施过程中,若遭遇学生的抵制或反抗,会否引发师生冲突,或学生权益受损有无救济渠道等,都关系到惩戒权的运用合理及正当与否。
正因为此,未来教师惩戒权实施的成败关键还在于“戒尺”的尺度、标准以及使用规范等。
这就涉及实施的细则制定,包括基本原则、惩戒形式、实施范围、具体程序、相关监督等。
如有些国家禁止教师单独体罚学生,而需有其他教师做证人等。
总之,惩戒权细则要有可操作性,同时,亦让学生懂得其错误行为将受到何种惩戒。
只有严密、规范的细则才能确保教师与学生双方的权益。
施行教育惩戒权,信任是基础来源:钱江晚报作者:戎国强教育一直受到全社会的关注。
最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一出台,人们就注意到了“意见”第14条当中的一句话:“制定实施细则,明确教师教育惩戒权。
”教师惩戒权很自然地成了人们热议话题,其中不乏对教育惩戒现状的片面认识,对惩戒权的不太恰当的理解。
这些议论让人感到,教育惩戒权的制订和使用,要慎而又慎。
使用稍有不当,后果可能是难以预料的。
“意见”出台后,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是:“惩戒权又回来了!”过去,确实是没有成文的惩戒权,但惩戒行为一直存在,也没有明文禁止,也就是说,一些教师一直拥有实际上的惩戒权。
没有明文的惩戒细则,教师的惩戒就不可避免地有随意性,带有情绪化成分,而理性不足。
这样的惩戒,容易演变成师生纠纷、老师家长之间的纠纷。
在法律法规层面规定惩戒权,制订惩戒细则,有望避免或减少这类纠纷。
很多人认为,明文规定惩戒权,可以解决老师“不敢管”的问题。
但是,无论“不敢管”的问题解决到何种程度,另一个极端却是要警惕的:过度依赖惩戒,以惩戒代替其他教育方法,把教育简单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