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区
江苏省的气候特点

江苏省位于亚洲大陆东岸中纬度地带,属东亚季风气候区,处在亚热带和暖温带的气候过渡地带。
一般以淮河、苏北灌溉总渠一线为界,以北地区属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以南地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江苏拥有1000多千米长的海岸线,海洋对江苏的气候有着显著的影响。
在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以及江苏特定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的综合影响下,江苏基本气候特点是: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季风显著、冬冷夏热、春温多变、秋高气爽、雨热同季、雨量充沛、降水集中、梅雨显著,光热充沛。
以秦岭--淮河线为分界线,江苏南方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江苏北方是温带季风气候主要的气象灾害有暴雨、台风、强对流(包括大风、冰雹、龙卷等)、雷电、洪涝、干旱、寒潮、雪灾、高温、大雾、连阴雨等.一、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全省年平均气温在13.6~16.1℃之间,分布为自南向北递减,全省年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南部的东山,最低值出现在北部的赣榆。
全省冬季的平均气温为3.0℃,各地的极端最低气温通常出现在冬季的1月或2月,极端最低气温为-23.4℃(宿迁,1969年2月5日);全省夏季的平均气温为25.9℃,各地极端最高气温通常出现在盛夏的7月或8月,极端最高气温为41.0℃(泗洪,1988年7月9日);全省春季平均气温为14.9℃;秋季平均气温为16.4℃,二、降水丰沛,雨热同季全省年降水量为704~1250 mm,江淮中部到洪泽湖以北地区降水量少于1000 mm,以南地区降水量在1000mm以上,降水分布是南部多于北部,沿海多于内陆。
年降水量最多的地区在江苏最南部的宜溧山区,最少的地区在西北部的丰县。
全年降水量季节分布特征明显,其中夏季降水量集中,基本占全年降水量的一半,冬季降水量最少,占全年降水量的十分之一左右,春季和秋季降水量各占全年降水量的20%左右。
夏季6月和7月间,受东亚季风的影响,淮河以南地区进入梅雨期,梅雨期降水量常年平均值大部地区在250 mm左右。
扬州自然资源基本情况

扬州市自然条件基本情况气候:扬州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受季风环影响明显,四季分明,自然条件优越。
年平均气温为14.8℃,与纬度地区相比,冬冷夏热较为突出。
最冷月为1月,月平均气温1 .8℃:最热月为7月,月平均气温为27.5℃。
全年无霜期平均220天:全年平均日照2140小时;全年平均降水量1020mm。
土地资源:据1999年10月底统一调查统计,全市土地面积为998.72万亩,园地17.96万亩,林地12.52万亩,牧草地0.58万亩,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33.18万亩,交通用地30.35万亩,水域311.19万亩,未利用地10.25万亩。
生物资源:境内生物资源丰富,各县(市)志均有详细的记载,故本志仅记录大类或主要品种。
(1)植物类现有木本植物54科、203种,草木植物45科、220种,水生植物26科、56种。
建群种植物建群种植物,是指组成群落中起主导作用的植物种。
据调查研究,大致有如下几类:[阔叶类树种] 麻栎、栓乐栎、白栎、黄檀、榔榆、黄连木、朴树、刺槐、枫杨。
[针叶树种]刚竹、淡竹、银杏。
[灌木丛] 野山楂、自盘株、胡颓子、山胡椒、继木。
[草丛植物] 狗牙根、白茅、黄背草。
[沼泽和水生植物] 芦苇、蒲草、菰、杏菜、光叶眼子菜、金鱼藻。
植被类型和分布[森林植被] 大多分布在仪征、邗江和高邮以西丘陵地带和沿江滩地,主要树种有:麻栎林、马尾松林、黑松林、杉木林和毛竹林,经济林中的茶、桑主要分布在这一地带。
[沼生和水生植被]大多分布在高邮、宝应及邗江、邵伯低洼浅滩、湖荡河流地区,主要植物有:苇、蒲草、杏菜、眼子菜、菰、盒子菜、金鱼藻、角茨藻、轮藻等。
竹林和经济林植被分布在沿江腹地,邗江、仪征一带,茶园主要分布在丘陵地带,桑园、果园本市均有分布。
(2)动物类全市野生动物随着地理环境的人为改变,种类和数量大为减少。
常见的有野兔、野鸡、田鼠、黄鼠狼、獾、獭等。
畜禽地方品种有猪、羊、兔、牛、鹅、驴、鸡、马等。
扬州市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区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扬州市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区。
气候主要特点是:盛行风向随季节有明显的变化。
冬季盛行干冷的偏北风,以东北风和西北风居多。
夏季多为从海洋吹来的湿热的东南到东风,以东南风居多。
春季多东南风,秋季多东北风。
冬季偏长,4个多月;夏季次之,约3个月;春秋季较短,各为2个多月。
扬州处于江淮平原南端,受季风环影响明显,四季分明,气候温和,自然条件优越。
年平均气温为14.8℃,与纬度地区相比,冬冷夏热较为突出。
最冷月为1月,月平均气温1 .8℃:最热月为7月,月平均气温为27.5℃。
全年无霜期平均220天:全年平均日照2140小时;全年平均降水量1020mm。
市区北部地形为丘陵,京杭运河以东和沿江地貌为长江三角洲漫滩冲积平原,地势平坦。
境内90%以上是平原,河湖密布,拥有80多公里长江岸线,水深江阔,岸线稳定。
多数年份从6月中旬到7月中旬,形成雨季(即“梅雨季节”)。
干旱、雨涝、低温、阴雨、台风、冰雹等灾害间有出现并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
台风一般最早出现于6月,最迟11月,以8月、9月居多。
扬州市境内地形西高东低,仪征境内丘陵山区为最高,从西向东呈扇形逐渐倾斜,高邮市、宝应县与泰州兴化市交界一带最低,为浅水湖荡地区。
扬州市3个区和仪征市的北部为丘陵。
京杭运河以东、通扬运河以北为里下河地区。
扬州现代农业发展情况介绍

扬州现代农业发展情况介绍扬州市农业委员会(2010年3月)扬州位于长三角经济圈,江苏省中部,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
辖宝应、高邮、江都、仪征四县(市)和邗江、广陵、维扬三个区,总面积6638平方公里,耕地32万公顷,人口460万。
扬州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农业资源丰富,年平均气温14.8℃,年均降雨量1020毫米,年日照2140小时,无霜期270天,素有“鱼米之乡”之称。
是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和畜禽水产主产区。
一、农业区域特色产业扬州农业区域特色产业明显。
一批名优特色农产品享誉海内外,如扬州炒饭、扬州包子、绿杨蔬菜、仪征茶叶、江都花卉、高邮鸭蛋、宝应莲藕、高宝邵伯湖大闸蟹等,被誉为京杭大运河畔的一串明珠。
经过近年来的农业结构调整和重点培植,扬州农业已形成了优质稻米产业、弱筋小麦产业、绿色蔬菜产业、名优茶果产业、特色家禽产业、特种水产产业、花卉苗木产业、休闲观光农业等优势产业。
1、优质稻米产业:水稻是扬州主要粮食作物。
无公害水稻种植面积20万公顷,总产150万吨以上。
其中有机稻米种植面积2000公顷,总产1万吨左右。
2、弱筋小麦产业:扬州是全国优质弱筋小麦主产区之一。
常年种植小麦面积16万公顷,总产100万吨以上,其中由扬州农科院程顺和院士繁育的扬麦15等弱筋小麦,种植面积4万公顷,总产20万吨以上。
3、绿色蔬菜产业:扬州现有蔬菜生产基地面积4万公顷、总产量200万吨;宝应是“中国荷藕之乡”,现有荷藕、茨菇等无公害水生蔬菜1.3万公顷,年产荷藕20万吨,藕制品畅销日本、韩国等国内外市场,在日本市场的占有率高达70%左右。
4、名优茶果产业:扬州现有果园6000公顷,年产桃、梨、葡萄、猕猴桃等名优水果10万吨;茶园2000公顷,年产绿杨春茶叶600吨。
5、特色家禽产业:扬州畜禽业特色明显。
全年家禽饲养量8000万只;生猪年出栏150万头。
高邮鸭是全国著名的三大名鸭之一,高邮鸭蛋是经国家质监局批准的原产地域保护产品;扬州鹅是久负盛名的地方优良品种,“高邮双黄蛋”、“馋神风鹅”等闻名大江南北,畅销国内外市场。
扬州水文概况

扬州水文概况地理位置:扬州市地处江苏省中部,位于长江北岸、江淮平原南端。
扬州城区位于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
总面积6591.21平方千米,陆地面积4856.2平方千米,占73.7%;水域面积1735.0平方千米,占26.3%。
气候降水:扬州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向温带季风气候的过渡区。
雨量丰沛,盛行风向随季节有明显变化。
年平均降水量1026毫米,年平均雨日115天。
降水的分布特征,一是水热同步。
每年的3、4月份,随着气温的不断上升,降水量也迅速增加,7、8月份达到极大值,9月份以后气温下降,降水也随着减少。
二是季节差异显著。
一年之中,夏季雨量最多达48毫米,占年降水量的47%,冬季最少,只有97毫米,占年降水的9%,春秋两季相近,分别约占年降水的22%。
三是干湿时段交替出现。
冬季受干冷的大陆气团控制,雨水较少;4月中旬至5月中旬,冷空气势力开始减弱,暖空气逐渐增强,达到江淮一带,扬州市开始出现阴雨时段,5月中旬到6月中旬有一段初夏旱; 6月下旬到7月下旬,冷暖空气交汇于江淮一带,形成梅雨天气,出梅后受副高控制,常出现段伏旱天气; 8月下旬到9月上旬,常受台风影响,又出现一段多雨时段,10月以后多秋旱和冬早。
蒸发:扬州市蒸发随季节变化,7、8月份最大,1月份最小,夏季最大,冬季最小,蒸发主要集中在5~9月。
年蒸发量的减少主要是春季和夏季两个季节的蒸发减少引起的,秋季和冬季影响较小。
扬州市干旱指数介于0.78-1.65之间,干旱指数的变化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可见扬州水资源充沛,从半湿润向湿润气候的转变的趋势。
河流水系:扬州市大部分区域地处里下河地区,境内河网众多,水系发达,扬州市分属长江、淮河两大流域,承受长江、淮河流域近200万km2来水,素有洪水走廊之称。
水域面积1900.00km2,约占全市面积的29.00%,70%以上的面积位于江淮历史最高洪水位以下。
境内有长江岸线80.50km,京杭大运河、南水北调输水线纵穿腹地,淮河入江水道由北向南沟通白马湖、宝应湖、高邮湖、邵伯湖4湖,汇入长江,全长143.30km.境内河湖密布,水系发达,襟江枕淮的地理位置、河湖密布的;水系特征和南北过渡的气候条件,决定了扬州洪、涝、旱、风、潮等灾害发生几率较高。
职业规划就业指导期末作业

二、我的自我分析(一)我的生涯年表我的生命已经过去 20年,在亲友的帮助下,我回溯了这段人生历程。
尤其是六岁以前的故事,这其中蕴含了我的人生信念和天赋优势,可以通过亲友(照(二)我的生涯五问1.在我 20年来生命历程中,我有哪三个故事(个人生活、家务劳动、个人学业)印象深刻:(1)能够忆起最早的故事大概在学前班的时候,记得冬天下大雪非常厚,大雪到大腿处难以行动,这天本来是上学的但是因为雪下的太大,学校临时通知不去上学了。
当时记得自己好像十分开心。
(2)生涯记忆最深的故事当时刚上高中不适应高中快节奏的学习产生了厌学心理。
当时和父母发生过争执。
现在回头想想自己确实做得不好,不理智、不理解父母、太自以为是。
好在最后在高二的时候有努力学习逐渐懂事理解父母。
(3)最近值得一提的故事(高考后)父亲送我上大学的场景一直留在我深深的脑海里,尤其是他离开时候的背影,很令我触动。
犹如朱自清《背影》。
我对三则故事的觉察是自己正在慢慢成长、逐渐成熟、逐渐懂事。
了解父母的工作不易,也懂得理解父母多帮助父母、帮父母做家务。
希望自己可以早日找到好工作努力赚钱可以减轻父母的负担。
2.我经常看杂志是新青年,电视节目是最强大脑,浏览网站是知乎,它们吸引我的是新颖、丰富、创新。
3.我最喜欢的小说或电影是《饥饿游戏》,其中印象深刻的故事是:贫困区每个区要挑选两个人去参加比赛,只有比赛赢得人他们所在区才会给配送食物,而且比赛赢的人他们的生活住宿也会得到大大改善。
这是个弱肉强食的世界,这也是穷人们奋力斗争的开始。
4.在我成长的过程中,除父母以外,我最敬佩的前三位,第一位是何炅,第二位是撒贝宁,第三位是马云,他们有睿智、情商高、真诚、待人和煦、幽默风趣特质影响到我。
5.我最喜爱的一句格言或座右铭是不想自己一生碌碌无为,还安慰自己平凡可贵。
人生虽然没有与生俱来的路线图,却有一个主题(使命)。
根据以上回顾和认真思考,我的生涯主题(使命)是开心快乐的生活,希望自己努力工作、有个稳定富足的工作、不让父母操心、只愿平安顺遂,能做自己想做的事,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让家人安心 ,我要用这根金线串起我的生涯故事。
有关好地方扬州的问答题

有关好地方扬州的问答题1. 历史人文扬州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曾经是中国历史上的文化名城之一。
请问扬州在历史人文方面的有哪些特色?扬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扬州在历史上曾经是中国的文化、经济、交通中心之一,是许多文人墨客的故乡,如唐代诗人李白、宋代文学家苏轼等。
扬州的文化遗产也非常丰富,如扬州园林、古运河、个园等,这些文化遗产都见证了扬州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2. 旅游景点扬州是一个充满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的城市,有哪些值得游客前来游玩的景点?扬州是一个充满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的城市,有许多值得游客前来游玩的景点。
其中包括瘦西湖、个园、何园、东关街等。
瘦西湖是扬州最著名的景点之一,其美丽的湖光山色和独特的园林建筑让人流连忘返;个园是一座典型的江南私家园林,以其精美的园林艺术和建筑风格吸引着游客;何园则是一座典型的江南民居建筑,以其精美的园林和建筑风格被誉为“中国第一私家园林”;东关街是一条充满古色古香的历史文化街区,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到扬州的历史和文化氛围。
3. 美食特产扬州菜是中国的四大菜系之一,请问扬州有哪些著名的美食和特产?扬州菜是中国四大菜系之一,以其独特的烹饪技艺和口感而闻名于世。
扬州的著名美食有清炖鳝鱼、白汁鱼羹、蜜炙火方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扬州炒饭。
此外,扬州的特产也非常丰富,其中包括扬州剪纸、扬州玉器、扬州漆器等传统手工艺品,以及淮安茶馓、高邮双黄鸭蛋等美食特产。
4. 文化传统扬州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请问扬州有哪些独特的文化传统和习俗?扬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和独特的习俗。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扬州的“三把刀”文化传统,即刀功、刀法和刀式。
此外,扬州的传统文化还包括扬州画派、扬州学派等,这些传统文化的代表作品也成为了扬州独特的文化符号。
另外,扬州的传统手工艺也非常发达,如扬州剪纸、扬州玉器等,都是中国传统手工艺的代表作品。
扬州

四、风 俗 文 化扬州源自饭明,气候温和,无霜期长,自然条件优越。年平均气温为
14.8℃,与纬度地区相比,冬冷夏热较为突出。最冷月为1 月,最热月为7月。
三、地 理 位 置
扬州地理位置优越,市内的水路交通和陆路交通都很便利。 境内的水陆交通网络纵横交错,四通八达。长江流经扬州郊县, 在扬州境内与运河、淮水相连。全市境内由数十条干线和支线组 成公路交通网,连结苏南、皖北,呈放射状通向苏北腹地。以扬 州为中心,东有宁通一级公路,南有扬瓜公路,西有宁扬一级公 路,北有谁江公路、宁连一级公路,构成了一条条高效快捷的 运输网。 邗江地域环抱扬州城区,其主要进出道路都是以扬 州城为中心向外呈辐射状分布,这些公路主要有:宁通高速公路 (南绕城公路)、扬瓜公路、扬佘公路、扬天公路、 扬菱公路、扬冶公路等,在这些辐射状公路之间通过 一些区间公路连接,如姚大线、甘八线、扬裔线、 施沙线等镇际公路,它们基本构筑了邗江公路的主骨 架,使邗江形成四通八达的公路网。
市、国家环境保护
模范城市、中国 和谐管理城市。
二、气 候 条 件
扬州地处江淮之间,属于北亚热带
湿润气候区。主要气候特点是:盛行
风向随季节有明显的变化。冬季盛行干冷 的偏北风,以东北风和西北风居多;夏季 多为从海洋吹来的湿热的东南到东风,以东南风居多;春季多 东南风,秋季多东北风。冬夏季较长,春秋季较短。四季分
· 扬州简介 · 气候条件
· 地理位置
· 风俗文化
一、扬 州 简 介
扬州有2490年
文字可考的历史,是
联合国人居奖城市、 中国人居环境奖城
扬州,地处江苏省中部,长江下游北岸,江 淮平原南端,是上海经济圈和南京都市圈的节 点城市。向南接纳苏南、上海等地区经济辐射, 向北作为开发苏北的前沿阵地和传导区域,素 有“苏北门户”之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扬州市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区。
气候主要特点是:盛行风向随季节有明显的变化。
冬季盛行干冷的偏北风,以东北风和西北风居多。
夏季多为从海洋吹来的湿热的东南到东风,以东南风居多。
春季多东南风,秋季多东北风。
冬季偏长,4个多月;夏季次之,约3个月;春秋季较短,各为2个多月。
扬州处于江淮平原南端,受季风环影响明显,四季分明,气候温和,自然条件优越。
年平均气温为14.8℃,与纬度地区相比,冬冷夏热较为突出。
最冷月为1月,月平均气温1 .8℃:最热月为7月,月平均气温为27.5℃。
全年无霜期平均220天:全年平均日照2140小时;全年平均降水量1020mm。
市区北部地形为丘陵,京杭运河以东和沿江地貌为长江三角洲漫滩冲积平原,地势平坦。
境内90%以上是平原,河湖密布,拥有80多公里长江岸线,水深江阔,岸线稳定。
多数年份从6月中旬到7月中旬,形成雨季(即“梅雨季节”)。
干旱、雨涝、低温、阴雨、台风、冰雹等灾害间有出现并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
台风一般最早出现于6月,最迟11月,以8月、9月居多。
扬州市境内地形西高东低,仪征境内丘陵山区为最高,从西向东呈扇形逐渐倾斜,高邮市、宝应县与泰州兴化市交界一带最低,为浅水湖荡地区。
扬州市3个区和仪征市的北部为丘陵。
京杭运河以东、通扬运河以北为里下河地区。
沿江和沿湖一带为平原。
境内主要湖泊有白马湖、宝应湖、高邮湖、邵伯湖等。
除长江和京杭大运河以外,主要河流还有东西向的宝射河、大潼河、北澄子河、通扬运河、新通扬运河。
扬州主要的自然名胜区有茱萸湾公园和瘦西湖风景区,下面给大家着力介绍瘦西湖风景区。
瘦西湖
天下西湖,三十有六”,惟扬州的西湖,以其清秀婉丽的风姿独异诸湖,占得一个恰如其分的“瘦”字。
瘦西湖风景区是蜀冈-瘦西湖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核心和精华部分。
一泓曲水宛如锦带,如飘如拂,时放时收,较之杭州西湖,另有一种清瘦的神韵。
隋唐时期,瘦西湖沿岸陆续建园。
及至清代,由于康熙、乾隆两代帝王六度“南巡”,形成了“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盛况。
清代钱塘诗人汪沆将扬州西湖与杭州西湖作了对比,写道:“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
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
”瘦西湖由此得名,且为人们所首肯,至今名播中外。
瘦西湖风景区为我国湖上园林的代表,古典园林群融南秀北雄于一体,组合巧妙,互为因借,构成了一个以瘦西湖为共同空间,景外有景,园中有园的艺术境界,历史上有二十四景著称于世。
窈窕曲折的一湖碧水,串以卷石洞天、西园曲水、虹桥揽胜、长堤春柳、荷浦熏风、四桥烟雨、梅岭春深、水云胜概、白塔晴云、春台明月、三过留踪、蜀冈晚照、
万松叠翠、花屿双泉诸胜,颗颗明珠镶嵌交织在玉带上,形成了一幅秀色天然的立体山水画卷,而小金山、五亭桥、二十四桥景区是这幅画卷的神来之笔。
瘦西湖的美丽景致,很早就为人们所向往。
清人刘大观言:“杭州以湖山胜,苏州以市肆胜,扬州以园亭胜”。
另一位清人沈复在《浮生六记》中赞道:“奇思幻想,点缀天然,即阆苑瑶池,琼楼玉宇,谅不过此。
其妙处在十余家之园亭合而为一,联络至山,气势俱贯。
”历史上李白、刘禹锡、白居易、杜牧、欧阳修、苏轼、王渔洋、蒲松龄、孔尚任、吴敬梓、郁达夫、朱自清等文化名人都在这一带留下或深或浅的足迹和众多脍炙人口的篇章。
“烟花三月下扬州”、“园林多是宅,车马少于船”、“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珠帘十里卷春风”、“绿杨城郭是扬州”等数不清的名言佳句,流传千古,为瘦西湖增添了耀眼的浓墨重彩。
瘦西湖风景区正因其悠久、丰富的人文景观、秀丽典雅的自然风韵,成为古今中外宾客纷至沓来的著名的游览胜地。
瘦西湖风景区是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扬州的重要对外窗口,拥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等殊荣。
近年来,瘦西湖风景区不断开发建设景区、景点,面积已达168.32公顷,食、行、游、购、娱等旅游配套设施日趋完善,随着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的认证,将为新世纪的可持续发展和走向国际旅游市场注入新的内涵。
十里湖光,清澄缥碧,花木扶疏,连绵滴翠,亭台楼榭,错落有致。
人文景观,独具风韵。
瘦西湖正向八方游客敞开怀抱,热情欢迎远道而来的佳宾高朋。
瘦西湖现存著名景点卷石洞天、西园曲水、长堤春柳、徐园、小金山、莲花桥、白塔、二十四桥、静香书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