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财经学院 军事理论必修教材第五章
(完整)浙江大学军事理论知识点页码整合,推荐文档

上篇:突出宏观军事理论,集中反映了军事学研究的高起点和正确方向;第一章中国国防第一节中国国防概述1 中国古代国防1)兵制建设2)边防、海防建设3)富国强兵102 中国近代的国防133 主要启示1)经济发展是国防强大的基础152)政治昌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163)民族的团结和统一是国防坚固的关键17第二节国防法规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182 《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203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备役军官法》23第三节国防建设1 国防体制252 中国国防建设成就293 国防建设的目标和政策1)目标31 2)政策334 我国武装力量1)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352)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383)民兵40第二章中国古近代军事思想第一节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产生(夏商42)、形成(西周44)、成熟(春秋战国46)和发展(秦至清48)第二节中国古代近代军事著述的代表作511 《孙子兵法》2《吴子兵法》3《司马法》4《孙膑兵法》5《尉缭子》6《六韬》7《三略》8《李卫公问对》9《武经总要》10《海国图志》11《三十六计》第三节《孙子兵法》在国内外的研究与应用61第四节中国近代军事思想的形成与发展1 清王朝的“洋务运动”692 辛亥革命时期和国民党统治时期的军事科学71第三章毛泽东军事思想第一节概述1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概念2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与发展742)科学体系基本建立阶段——抗日战争时期753)全面成熟阶段——解放战争时期774)继续发展阶段——建国以后793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812)人民战争思想3)人民军队思想4)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4毛泽东军事思想在世界军事理论中的地位和广泛影响。
822)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3)开创了以农民为主要成分建设人民军队的先例4)丰富和发展了人民战争的学说5)系统发展了积极防御思想6)把游击战提到战略高度7)形成了系统的歼灭战理论8)科学地阐述了军事辩证法的若干范畴第二节毛泽东军事辩证法1无产阶级的战争观862)战争的本质和目的87 3)战争的性质和我们对待战争的态度2无产阶级的战争方法论1)认识和正确掌握战争规律892)主观指导必须符合客观实际a熟识敌我双方的客观情况b善于学习,勇于实践c在客观物质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浙财 军事理论考试第一章复习题

6、抗美援朝战争是中朝人民军队同帝国主义现 代化军队进行的一场现代化战争。( ) 7、战争规律分为一般战争规律和特殊战争规律。 ( ) 8、坚持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区别 于其他任何军队的本质特征。( ) 9、人民战争思想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核心内容。 ( ) 10、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是武器装备。( )
7、毛泽东指出战争起源于一 定的生产方式,战争依赖于社 会的经济力量,战争的最终目 的是为了一定的( )。 A、政治利益 B、经济利益 C、武器装备 D、国家利益
8、现行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是 ( )颁布的。 A、1927年 B、1930年 C、1947年 D、1949年
9、战争的( )是实行人民 战争的政治基础。 A、正义性 B、群众性 C、机动性 D、持久性
)
16、“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出自 《孙子兵法》中( )。 A、计篇 B、作战篇 C、谋攻篇 D、军争篇
17、作战形式主要有( )、阵地 战和游记战三种。前两种属于正规 战,后一种属于非正规战。 A、地道战 B、防御战 C、运动战 D、歼灭战
18、“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 手段的继续”,( )的这句话, 被列宁称为“至理名言”。 A、马克思 B、A· T马汉 C、H· T麦金德 D、克劳塞维茨
)
13、“空中战争”理论,代表 著作《制空权》的作者是 ( )。 A、杜黑 B、米切尔 C、富勒 D、戴高乐
14、人民军队政治工作的三大原则 是( )。 A、军事民主、政治民主、经济民主 B、战斗队、生产队、工作队 C、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瓦解敌军 D、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15、毛泽东指出:战略上( 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 A、藐视 B、重视 C、防备 D、注重
10、“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 灭敌人”是毛泽东军事思想当 中( )的基本内容。 A、战略战术 B、人民战争 C、国防建设 D、方法论
【最新精选】军事理论第五章答案

第五章答案1.什么是信息化战争?答:信息化战争是信息时代的基本战争形态,是信息化军队在陆、海、军、天、信息、认知、心理七维空间,运用信息、信息系统和信息化武器装备进行的战争。
2.信息化战争有哪些主要特点?答:信息资源主导化,武器装备信息化,作战空间多维化,作战节奏快速化作战要素一体化,作战指挥扁平化,作战行动精确化3.未来信息化战争的主要作战样式有哪些?答:作战保密、军事欺骗、心理战、电子战、实体摧毁、计算机网络战、公共事务、民事活动。
4.我们应如何应对信息化战争的威胁?答:我军建设要完成“双重历史性任务”,实现跨越式发展,需要在认清什么是信息化战争,清晰地勾画出信息化战争的基本图像的同时,认识到信息化战争中的士兵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以确保培养过硬的未来战士,“打赢”未来战争。
一、对于信息化战争,众说纷纭,有的人认为,信息化战争将异化为“不流血”的政治。
也有的人认为,信息化战争在信息的催生下,已从机械化战争的母体中脱胎而出,成为一种与机械化战争毫无关系的崭新战争形态。
还有的人认为,信息化战争不能也不可能成为一种新的战争形态,在本质上还是机械化战争等。
认识各执一词,莫衷一是。
要弄清信息化战争,首先应从考查战争的本质说起,按照军语的解释:战争,是敌对双方为了一定的政治、经济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使用武力进行的激烈的军事对抗活动,是解放阶级、民族、政治集团、国家之间矛盾冲突的最高斗争形势,是政治通过暴力手段的继续。
信息化战争作为战争的一种形式,是政治通过暴力手段的继续。
信息化战争作为战争的一种形态,仍属于战争的范畴。
马克思主义关于战争的基本看法、立场、观点、分析方法,仍然适用于认识未来信息化战争。
战争的政治本质、战争的正义与非正义性、战争规模的划分等,都没有因为信息化战争的到来而改变。
那种把信息化战争当作是“不流血政治”的观点是错误的。
从战争的运动状态来看,每一种新的战争形态的出现,都是对原有战争形态的扬弃。
浙江大学军事理论考试书本目录和提纲

军事理论目录第一章中国国防9第一节中国国防概述9古代10近代13第二节国防法规17《国防法》18《兵役法》20《预备役军官法》23第三节国防建设24体制25;成就29;目标与政策31武装力量(解放军、武警、民兵)35第二章中国近代军事思想42第一节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产生、形成和发展42产生——夏商42形成——西周44成熟——春秋战国46发展——秦至清(秦至五代48;宋元明清49)第二节中国古代军代军事著述的代表作51《孙子兵法》50《吴子兵法》53《司马法》54《孙膑兵法》54《尉缭子》56《六韬》57《三略》57《李卫公问对》58《武经总要》59《海国图志》59《三十六计》60第三节《孙子兵法》在国内外的研究与应用61第四节中国几代军事思想的形成与发展69洋务运动69辛亥革命71第三章毛泽东军事思想73第一节概述73初步形成——土地革命战争74枪杆子里出政权,《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农民为主要成分的红军,敌进我退…,遵义会议,农村建立发展红色政权。
科学体系建立——抗日战争75瓦窑堡,《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游击战,《论联合政府》全面成熟——解放战争77《目前的形势和我们的任务》,十大军事原则继续发展——建国以后79《给人民志愿军……》,建设现代化国防部队主要内容81无产阶级战争观和方法论人民战争思想人民军队思想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地位和广泛影响84第二节毛泽东军事辩证法86无产阶级战争观86无产阶级战争方法论89●认识和正确掌握战争规律●主观指导必须符合客观实际●研究和知道战争必须着眼于其特点和发展●关照全局,掌握重要关节第三节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95第四节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103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104保存自己消灭敌人105实行积极防御,反对消极防御106歼灭战是基本作战方针107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108三种作战形式密切配合并适时转换109不打无准备之仗110慎重初战,实行有利决战111战争指导上的主动性、灵活性和计划性112第四章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115第一节概述115主要内容116第二节战争与和平问题的理论120霸权主义是战争的主要根源121世界大战可以避免122和平与发展时当今世界的主题123“一国两制”“共同发展”的战略构想124我军建设指导思想的战略性转变125第三节建设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国防126第四节建设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部队131确立现代化为中心的建设方向132建立科学的体制编制133以提高战斗力作为军队建设的根本标准134把教育训练提高到战略地位135政治工作136第五章江泽民关于军队与国防建设的论述138第一节概述138第二节高度重视军事科学的研究,创立现代化作战理论体系141第三节发展高科技,坚持科技强军143第六章精确制导技术155第一节概述155主要特点155第二节精确制导武器的制导系统158制导系统分类159第三节精确制导武器的分类168导弹168(分类172组成173杀伤力176)第四节导弹的制导方式189飞航式导弹181弹道式导弹182制导炸弹184制导炮弹186第七章隐身伪装技术191第一节隐形技术的定义191第二节隐形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191雷达191;红外192;声193;视频193第三节隐身材料196铁氧体吸波材料198纳米,多晶铁纤维,手征性吸波材料199智能型隐身材料200复合材料201第四节隐身技术和材料的未来203第五节反隐身技术210加紧研究高灵敏度雷达211扩展雷达的工作波段211将雷达系统安装在空中或空间平台上211提高现有雷达侦测频率212开展高功率微波武器研究212第八章侦察监视技术213第一节侦察系统214第二节主要军用遥感设备218照相技术及器材218多光谱侦查221夜间侦察223第三节地面传感器侦查237震动声响磁性应变电缆红外第四节我军反侦察与反监视对策243第九章电子对抗技术245第一节概述245第二节无线电通信对抗247侦查248干扰251反侦察反干扰255第三节雷达对抗259基本原理和技术特点262雷达干扰分类266反雷达武器273反侦察反干扰274第四节外层空间电子对抗278特点,方法279卫星干扰反干扰280第十章军用航天技术282第一节概述282第二节运载火箭285第三节军用卫星290侦察卫星291成像293;电子信号侦查295;导弹预警296核爆炸监视298;海洋监视298;如何应对299军事通讯301军事导航302测地卫星304气象卫星305第四节天基武器系统306第五节载人航天器307载人飞船308航天站309航天飞机310空天飞机313第十一章指挥自动化技术314第一节概述315第二节指挥自动化系统的构成318分类318一般构成320主要功能323第三节指挥自动化系统的主要技术327第四节美军的指挥自动化系统现状335第十二章外国军事思想347第一节资产阶级军事思想347拿破仑350;克劳塞维茨(普鲁士)351;若米尼(瑞士)352;马汉(美国)353;杜黑(意大利)354;利德尔·哈特(英国)354;布罗迪(美国核战略)356;军事思想特点357第二节马、恩、列、斯军事思想360马恩360列斯362第十三章国际战略格局366第一节国际战略格局的现状和特点367美国368;欧盟369;俄罗斯369;日本370;印度370;中国370;东盟371联合国374;第二节国际战略形势的发展趋势379多级制衡(各国的影响区)379;局部战争381;强权政治新干涉主义382;国家安全建设的核心(综合国力,质量建军)384;恐怖主义,难民潮389;第三节国际战略核力量的发展趋势391第十四章中国周边安全环境397第一节中国周边地区军事形势397东北亚398●加强政治对话,营造地区安全环境●潜在军事紧张因素依然存在东南亚402●形成地区联合,建立新的安全机制●调整防务政策,由“内安”转为“御外”●走“注重质量”的精兵之道●发展多边军事合作南亚地区406●战略格局有变化,印度掌握南亚安全主导权●克什米尔军事对峙严重,阿斯两国内战难平●核军备竞赛后果严重,地区核大战危险加大中亚地区410●三大国际势力争夺的重点战场●加强集体安全合作与周边国家建立良好关系第二节中国周边大国的军事概况413美国413;俄罗斯419;日本423;印度428第十五章现代高技术战争433第一节高技术战争概述433演变历程435(马岛战争,海湾战争)第二节高技术战争的特点及发展趋势439发展趋势452第三节高技术战争对中国国防建设的要求460第四节高技术战争的典型战例464英阿马岛战争464(精确制导武器)海湾战争467科索沃战争473伊拉克战争477名人、名言、名著专题《孙子兵法》——第一部最为系统最为完美的军事著作兵者,诡道也攻其无备,出其不意兵贵胜,不贵久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避实而击虚攻其必救因敌而制胜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和为变必杂于利害君命有所不受视卒如爱子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不可取于鬼神,必取于人《吴子兵法》内修文德,外治武备击之勿疑,急击勿疑,避之勿疑以治为胜,教戒为先战胜易,守胜难《司马法》相为轻重以战止战天下虽安,忘战必危正不获意则权,权出于战《孙膑兵法》《尉缭子》《六韬》吕尚著《三略》张良事迹,隐士书写《李卫公问对》李世民与李靖《武经总要》曾公亮,丁度,第一部官修兵书《海国图志》魏源《三十六计》。
浙江财经学院08军事复习提纲

3,战略环境包括了国际战略环 境和( 境和( C ). A,国际战略格局 B,国际战略形势 C,国内战略环境 D,周边局势
4,国际战略环境的构成因素有时代 特征,国际战略格局, 特征,国际战略格局,主要国家的 战略动向, 战略动向,当代世界战争与和平的 趋势以及( 趋势以及( D ). A,各国军事力量 B,国际政治格局 C,国际经济格局 D,周边安全形势
2,战略信息战是在武力战场以外的 作战,旨在创造解决冲突的政治气氛, 作战,旨在创造解决冲突的政治气氛, 是在新的"作战空间"采取的行动, 是在新的"作战空间"采取的行动, 双方攻击的目标是( 双方攻击的目标是( ) A A,人的思想 B,国家政策 B,国家政策 C,武器装备 C,武器装备 D,军队 D,军队
题型范例: 题型范例:
一,单项选择
1,国防因国家性质,制度,国力及 ,国防因国家性质,制度, 其推行的政策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性质, 其推行的政策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性质 , 目 前 美 国 国 防 的 基 本 类 型 是 (A\P53 ) A,扩张型 , C,联盟型 , B,自卫型 , D,中立型 ,
2,军事思想是人们对战争, 军事思想是人们对战争, 军队和( 军队和( A\P1 )的基本问题 的理性认识. 的理性认识. A,国防 C,武器装备 B,边防 D,人民
5,按射程分类,射程( B 按射程分类,射程( 的导弹为短程导弹. 的导弹为短程导弹. 小于50 50公里 A,小于50公里 小于100 100公里 B,小于100公里 小于500 500公里 C,小于500公里 小于1000 1000公里 D,小于1000公里
)
6,精确制导武器是指直接命中 概率超过80%的制导武器. 80%的制导武器 概率超过80%的制导武பைடு நூலகம்.
军事理论教程复习资料重新整理版

第一章国防概述1、国防的含义是什么,国防是有哪些因素构成?①、国防的概念:主体:国家,国防是一种活动,必须有组织者和参与者。
整个过程即任务: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
目的: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
内容: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12海里领海;200海里专属经济区;100千米领空。
]②、国防的基本要素一、国防的政治要素二、国防的经济要素——经济过对国防建设具有制约作用1 经济是国防总体设计的物质基础。
2 经济是国防实力建设的物质基础。
3 经济是国防潜力建设的捂着基础。
三、国防的科技要素——科技对国防建设具有促进作用1 科学技术的进步大大地推动了武器装备的发展。
2 科学技术有力地促进了军队结构的变化。
3 科学技术引发了作战样式的变革。
4 科学技术大大提高了军队的指挥效能。
四、国防的自然要素五、国防的军事要素2、现代国防有哪些基本类型和特征?①、基本类型扩张型(美国)防御性(中国)联盟型(一元体——美:日、韩;多元体——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中立型(瑞士——全民皆兵;圣马力诺——完全不设防)②、特征1.现代国防存在多种斗争形式的角逐。
2.现代国防是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
经济实力是基础,国防实力是支柱,民族凝聚力是灵魂。
3.现代国防走质量建军的道路。
4.现代国防具有威慑作用的功能。
威慑是和平时期国防的主要功能。
现代国防具有多层次目标按内涵可分为:生存目标、发展目标按范围可分为:自卫目标→区域目标→全球目标3、国防的职能是什么?1.保卫国家主权(国家存在的根本标志)2.保卫国家领土完整[国家领土是指一国主权下的区域,包括陆地、河流、湖泊、内海、领海以及他们的底床、底土和上空(领空)。
领土又是提供国家物质财富的主要源泉,是一个国家和名族赖以生存和繁衍的基本条件。
][我国领土总面积=1040+300=1340平方千米]3.维护国家安全和稳定4.保卫国家利益和保障国家发展(经济利益是国家利益的基础)4、中国的国防历史类给了我们哪些启示?1.政治昌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
军事理论书本画线内容

军事理论书本画线内容国防的含义: 国防是….等方面的活动.第二段国防的行为主体是国家国防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安全保障第三段国防的目的: 国防的目的…..国家的安全第四段主权是国家存在的根本标志P4 (三)国防的手段下面画4个各段的小标题1.2.3.4P5(四).国防的基本类型:防御自卫型侵略扩张型互助联盟型独立自主型中立型最后一句: 我国的国防属于防御自卫型P6 第二段最后一句: 以<孙子兵法>…..逐渐成熟P12 第三段最后一句: 我国的国防法规在纵向结构上可分为五个层次第四段第五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P15 第五段第一句:兵役义务是公民最重要的一项国防义务P17 四(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于…..这是我国第一部国防法P18 (三) 第一行2001年4月28日第四行第一章总则…..国防教育日(四) 第一行: 1990年2月23日P25 四第一段: 1997年….民兵组成画小标题:1.(1)(2)(3) 2.(1)(2)(3)(4)P26 (3)解放军各总部:整段画(二)中国人民…..第二炮兵组成P27 第一段第一行:我国于….20万下一段: 由步兵….部队组成第四段: 最后一句: 陆军机动作战部队包括18个集团军第二章P39 (一) 军事思想….的理性认识(二) 第二行:按时代划分….现代军事思想P41 (一)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理性认识.记住<武经七书>: <孙子兵法>,<吴子>,<司马法>,<尉缭子,<六韬>,<三略>,<李卫公问对>.第五段第一句.P47 (一) 产生和形成于土地革命时期.P48 第二段最后一句: 政权是….总方针第三段第六行:三湾改编支部建在连上第九行:解放战争总结为....生产队第四段第二行:敌进我退.....敌退我追P45(一)P49(二)(三)P50(四)4个标题构成多项选择题P50 三(一)无产阶级的战争观和方法论(在这句话后补充:理论基础)1. 第一行第一句:战争观就是人们对战争的根本看法同一段的①⑥⑦P51 第四段。
军事理论第五章题库

第五章信息化战争单选题1.陆军中步兵比例不断缩小,而炮兵、空降兵、直升机部队和电子战部队等技术兵种的比例不断增大。
体现了当代信息化军队结构哪方面的调整()答案:DA部队种类多元化B军队总体规模精干化C军队的指挥体制扁平化D内部结构优化\2.单兵数字化装备,是指士兵在数字化战场上使用的个人装备,也称答案:BA 软杀伤型信息武器B 信息士兵系统C硬杀伤型信息武器D C3KISR3.称作继陆、海、空、天之后的“第五维战场”,是信息化战争的重要作战空间。
答案:CA 信息武器B 网络空间C 电磁空间D心理空间4.()系统包括,软杀伤型信息武器和硬杀伤型信息武器。
答案:BA 计算机技术B 信息武器C 单兵数字化装备D C3KISR系统5.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发射的精确制导弹药。
虽然只占发射总量的9%。
却摧毁了约68%的重要目标,说明了(C)A 战场信息流动加快,作战周期缩短B 战争的突然性增大,时效明显提高C 广泛实施精确作战,毁伤效能剧增D 数字化战场的建立,部队机动能力的提高、6.在四大军事技术革命中,(A)工程革命的起步最早A 军事工程革命B军事探测革命C军事通信革命D军事智能革命7.(B)军事革命将使得侦查、探测的空域、时域和频域范围大大扩展,使对作战行动的感知、定位、预警、制导和评估达到几乎实时和精确的程度A 军事工程革命B军事探测革命C军事通信革命D军事智能革命8.人才是强国兴军之本,决定未来信息化战争胜负的是高素质国防和军随信息化人才,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刻不容缓。
下列说法相符的是(D)A 树立信息时代国防建设的新理念B 大力加强国际信息基础建设C 加速推进国防和军队信息化建设的进程D 努力培养国防信息化人才队伍9. 信息化战争形成的首要条件是(C)的长足发展A. 教育B. 高技术C. 经济D. 文化10 (A)是智能化武器装备的集中代表。
A.智能机器人B.智能坦克C.智能导弹D.智能地雷11. 在信息化战场的支持下,作战力量将由战场感知系统、(B)、指挥控制系统、打击系统、支援保障系统等五大分系统构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
信息化战争
5节 4节 3节 2节 1节
第五章
信息化战争
一、信息化战争的未来发展 (一)作战中将大量 使用智能化武器装备
(二)双方将利用各 种信息化平台作战
(三)作战形式将发 生巨大变化
第一点 第二点
第五章
信息化战争
5节 4节 3节 2节 1节
二、信息化战争对国防建设的新要求
第一点 第二点 第三点 第四点 第五点
第五章
信息化战争
三、战争结构破坏战
战争结构破坏战,就着眼战争全局, 综合运用各种作战方法和手段,从破坏敌 维系整体作战能力的系统与联系入手,通 过设谋用巧、避实就虚,打击敌作战协调 行动的关节,造成敌作战力量结构的紊乱 和作战行动程序结构的脱节,致使敌整体 战能力迅速降低,进而集中力量各个击破, 达到瓦解、歼敌之目的。
信息化战争
(二)信息化战争的萌生与发展过程 1、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标志着信 息化战争开始萌生。 2、海湾战争是信息化战争的萌生期。 3、科索沃战争是信息化战争进入成熟 期的开端。 4、信息化战争的发展。
第一点 第二点 第三点
第五章
信息化战争
三、信息化战争的基本内容
作为正在代替机械化战争的新的战争形式的信息 化战争应当具备三个必要的条件 : 1.信息化战争使用的主要武器装备必须是以信息化技术 为主导的先进武器,而不是只应用了少量信息化技术 的武器装备的战争。 2.信息化战争是在战争中运用了与以往的机械化战争不 同的作战指挥方式和新的作战指导思想的战争。 3. 信息化战争是在战争中应用的信息化技术武器装备 和新的作战方式主导着战争全部进程的战争,信息技 术被应用于战争中的各个要素方面,从侦察、决策、 指挥到作战的全过程。
第一点 第二点 第三点 第四点 第五点 第六点
第五章
信息化战争
三、实时行动原则
实时行动,是指部队在战场上反应敏捷、行 动迅速,能根据战场态度的最新变化,在极短的 时间内做出决策、制订计划,以最快的速度采取 行动。在信息化战争中,必须坚持实时行动的原 则。这是因为:信息化战争往往是目的有限、时 间短促的战争,必须实时行动才能速战速决;信 息化战争战场情况变化急剧,必须实时行动才抓 住稍纵即逝的战机;信息化战争战场空间广阔, 必须实时行动才能保证行动的协调。
第一点 第二点 第三点
第五章
信息化战争
二、信息化战争产生的动因和发展演变
(一)信息化战争产生的原因 1. 信息化战争是信息技术催化的产物 2. 霸权主义是信息化战争产生的根源 3. 信息化战争是新军事变革推动的结果 4. 不断发生的局部战争是 信息化战争形成的“试验场”
第一点 第二点 第三点
第五章
第一点 第二点 第三点 第四点 第五点
第五章
信息化战争
二、指挥中枢瘫痪战 指挥中枢瘫痪战,就是在信息化战争的 战争环境中,以指挥决策者为主体,为破坏 和瘫痪敌战场认识系统、信息处理系统和指 挥控制系统为主要作战目标,综合运用以信 息技术为核心的武器装备、作战系统和作战 手段,剥夺敌战场信息获取权、控制权和使 用权,使敌决策者和指挥机关难以定下正确 的决心和进行有效的作战指挥。
第一点 第二点 第三点 第四点 第五点 第六点
第五章
信息化战争
二、夺取信息优势——信息化战争的重要手段 与在战争中力求夺取 火力优势、地形优势的机 械化战争不同,信息化战 争的作战中最主要的作战 行动就是要夺取战场上的 信息优势,只要夺取了信 息优势,也就完全掌握了 作战的主动权,赢得了作 战的胜利。
第一、把思想观念由传统战争转到信息 化战争上来。 第二、努力实现武器装备的信息化。 第三、大力培养适应信息化战争的军事 人才。 第四、切实加强做好信息化战场建设。 第五、必须提升武装力量的信息化水平。
第一点 第二点
第五章
信息化战争
5节 4节 3节 2节 1节
1. 什么是信息化战争? 2. 信息化战争产生的动因和发展过程? 3. 信息化战争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4. 信息化战争的未来发展及对国防建设 提出哪些要求? 5. 信息化战争的作战原则有哪些?
第一点 第二点 第三点 第四点 第五点 第六点
第五章
信息化战争
5节 4节 3节 2节 1节
六、威慑制胜原则
即使用可以对敌产生强烈震撼作用的力量、 手段和方式,给敌以心理和意志的震慑,使其感 受到实实在在不可估量的报复而放弃敌对行为, 从而达到不战而胜或小战而大胜的目的。威慑制 胜历来为兵家所推崇,也是各国军事战略的重要 内容。但在信息化战争条件下,由于威慑的手段 更加多样化和便捷化,威慑的效力也更加强大, 因此,综合运用“软”、“硬”杀伤能力,注重 威慑制胜原则,才能更有效地实现战争目的。
第一点 第二点 第三点 第四点 第五点 第六点
第五章
信息化战争
5节 4节 3节 2节 1节
第五章
信息化战争
一、信息优势的原则 在信息化战争中,由于信息 获取、处理和通信网络已成为军 事活动的核心,成为实施正确并有效指挥的重 要依据,成为夺取作战胜利的重要条件,谁能 先于对手获取相对完全、有效的信息,取得信 息优势,谁就掌握了主动权,掌握了先机之得, 就会为制定正确的决策和取得战争的胜利奠定 基础。因此,取得和保持信息优势就成为信息 化战争的首要原则。
第一点 第二点 第三点
第五章
信息化战争
信息化战争作为一种全新的战争形态, 目前尚无确切的定义和规范的解释。主要 的观点有: (一)所谓信息化 (二)军队信息化建设 (三)信息化由“四大要素”构成 (四)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认为 (五)《信息化作战理论学习指南》
第五章
信息化战争
目前军事学术界一般认为,信息化战争 是指发生在信息时代,以信息为基础并以信 息化武器为主要战争工具和作战手段,以系 统集成和信息控制为主导,在全维空间内通 过精确打击、实时控制、信息攻防等方式进 行的瘫痪和震慑作战。简要地说,信息化战 争是广泛使用信息技术及其物化的武 器装备,通过夺取信息优势和制信息 权取得胜利而进行的战争。
第一点 第二点 第三点 第四点 第五点 第六点
第五章
信息化战争
5节 4节 3节 2节 1节
四、剥夺敌方的信息能力 ——信息化战争信息优势标志
信息优势,即战争中在信息获取、处 理、利用以及信息对抗等方面所处的有利 地位。在信息化战争中,信息优势取代火 力、机动力成为衡量双方力量优劣的首要 标志,成为整体作战和高效作战的前提和 制胜基础,从信息优势中谋求整体对抗优 势,成为信息化战争制胜的根本途径。
第一点 第二点 第三点 第四点 第五点 第六点
第五章
信息化战争
二、一体对抗原则
信息化战争是系统对系统、体系对 体系、整体对整体的一体化对抗。信息 化战争的作战具有参战力量多元、战场 空间广阔、作战领域多维、攻防交织一 体、作战样式和作战手段多样、指挥对 象众多、协同关系复杂等特点,唯有坚 持一体化对抗原则,才能以整体的合力 制胜敌人。
第一点 第二点 第三点 第四点 第五点
第五章
信息化战争
四、心理系统瓦解战
信息化战争中的作战,主要包括三个层次 的作战内容:一是以物质摧毁和消灭有生力量 为主要内容的物理层面的作战。二是以控制信 息基础设施和电磁频谱为主要内容的信息层面 的作战。三是以瓦解人的意志和情感为主要内 容的心里层面的作战。这三个层面的作战相互 制约、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信息化 战争形态各异的作战样式。心理系统瓦解战, 是信息化战争中的重要作战样式之一。
第一点 第二点 第三点 第四点 第五点 第六点
第五章
信息化战争
5节 4节 3节 2节 1节
五、制信息权斗争贯穿于战争全过程 ——作战空间多维化 作战空间是传统的战场要领的延伸。相对 于以住战争,对战争的制约和影响程度而言, 在外层空间对战争胜败的影响更大;在直接交 战空间和相关交战空间中对相关交战空间的利 用与控制,更能体现强势一方的优势。特别是 信息空间,无形而无所不在,成为战争的神经 系统,整个战争体系能否顺利运行,能否取得 信息化战争的优势,能否保证战争的决策优势, 将直接取决于住处空间的争夺。
第一点 第二点 第三点 第四点 第五点 第六点
第五章
信息化战争
四、积极进攻原则 在战略战术上,更 强调积极进攻,即使是 进行防御作战,也要贯 彻积极进攻的思想,以 积极的攻势行动争得主 动地位,进而夺取作战 的胜利。
第一点 第二点 第三点 第四点 第五点 第六点
第五章
信息化战争
五、精确作战原则 精确作战就是在有效的信息和精确的 后方保障条件下,通过精确的指挥与控制, 在对敌目标实施精确的探测与定位后,运 用精确制导武器和装备,对敌实施“精确 化”的攻击,并通过精确的打击与评估手 段,对后续目标实施新的精确攻击。信息 化战争更应强调精确作战,并作为一项原 则坚持下去。
第一点 第二点 第三点 第四点 第五点 第六点
第五章
信息化战争
三、一体化联合作战——信息化战争的基本形式 信息化战争最突出的特点是作战体系、作战 行动和指挥控制的一体化。作战体系的一体化是 一体化作战的基础,即通过各级C4ISR系统等信息 平台和数据链,将战场上各种武器系统、作战平 台、保障装备联为一体,使战区内外的作战部队、 火力单位和作战保障协调行动,从而实现真正意 义上的一体化联合作战。其中,指挥控制一体化 是实现一体化联合作战的核心,以网络化为基础 的指挥控制机制是确保联合作战整体优势的基本 条件,也是制约整体作战交通的关键。
第一点 第二点 第三点 第四点 第五点 第六点
第五章
信息化战争
5节 4节 3节 2节 1节
六、精确打击作战形式非接触非线式化 ——信息化战争的基本方法 随着战争一体化感知与控制能力的增强, 全空间、精确投送能力的提高,集成化联合部 队和立体多维的广阔战场及网络化作战体系的 出现,传统的前沿与纵深的界限将进一步模糊, 战争战役与战术的界限和军兵种分工也将淡化, 传统的由直接交战争空间的逐层毁伤的交战方 式和作战程序将被改变,“以目标为基点的全 空间运程直达作战”将成为信息化战争作战的 基本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