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理论教程第5章现代战争知识精
军事理论重点要点归纳

(1)美国未雨绸缪,确保全球性国家利益
(2)俄国紧握“杀手锏”,力图东山再起
(3)日军执经济科技优势,打造“世界一流强国”
(4)印度加强联合作战,积极“挺进”印度洋
(5)欧盟内统外扩,逐步走向世界独立“一级”
【7】国家周边安全环境:
指一个国家周边安全状况和态势
【2】主要内容:
(1)人民武装动员
(2)国民经济动员
(3)人民防空动员
(4)国防交通动员
(5)政治动员
【3】人民防空动员的主要任务: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令,动员社会力量,进行防空设施建设,组织防空专业队伍,普及防空知识教育,配合防空作战,消除空袭后果等。
【4】国防教育:是以国防为目的,教育为手段的一种影响人培养人的活动,就其本质来说,是一个国家为了捍卫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抵御外来侵略,对全体公民进行的教育活动。
【2】无产阶级的战争观和方法论
正确指导战争的方法论内容:
(1)必须认识和把握战争规律
(2)主观指导必须符合客观实际
(3)着眼特点,着眼发展
(4)关照全局把握关节
战争观即人民对战争的根本系统的看法和对战争的基本态度
(1)战争是阶级斗争的产物
(2)战争与政治的关系
(3)无产阶级对待战争的态度:拥护正义战争,反对非正义战争
(4)传感器侦察技术
(5)其他侦察监视技术
军事上的应用:
(1)航空侦察
(2)航天侦察
(3)地面侦察
(4)海上侦察
【5】隐性武器:隐形飞机,隐身舰船,隐身导弹,隐身坦克
【6】精确制导武器
概念:采取精确制导技术,直接命中率在50%以上的武器
举例:导弹,精确制导弹药
现代化军事理论知识点总结

现代化军事理论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现代化军事理论概述现代化军事理论是以战争发展规律和新的战争形式为研究对象,以现代化军事技术和现代战争的新特点为研究内容,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军事建设和战争对策为研究目标的一种新兴的军事理论。
现代化军事理论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是现代军事科学的产物,也是现代战争的必然要求。
现代化军事理论的基本内容包括:现代战争的新特点,现代化军事技术的发展,军事力量的构成和运用,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等。
现代化军事理论的核心观点是把握军事技术的发展规律,探索军事力量的运用规律,解决现代战争的对策和战略问题,从而保证国家的安全和稳定。
第二章:现代化军事技术的发展现代化军事技术的发展是现代化军事理论的基础。
现代化军事技术主要包括:信息化技术、生物技术、能源技术、材料技术、航空航天技术、海洋技术、核技术等。
现代化军事技术的发展主要体现在高新技术武器装备和信息化作战技术。
1. 高新技术武器装备的发展高新技术武器装备主要包括:激光武器、高能武器、电磁武器、纳米武器、生物武器、高超声速武器等。
这些武器装备具有高精度、远程杀伤、高速度、高穿透力等特点,能够有效提高作战效能,改变战争的形式和规模。
2. 信息化作战技术的发展信息化作战技术主要包括:网络作战、信息对抗、电磁作战、无人作战等。
信息化作战技术的发展使作战更加精确、快速、灵活,提高了指挥效能和战斗力,对提高战争胜算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章:军事力量的构成和运用军事力量的构成主要包括:战略核力量、常规力量、信息化力量、特种作战力量等。
军事力量的运用主要包括:战略战役战术、武器运用、指挥管理、兵种联合等。
1. 战略核力量战略核力量是国家的战略威慑和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
现代化军事理论强调发展多元化的战略核力量,建设灵活多样的核威慑体系,实施防御性核战略,有效维护国家利益和国际战略平衡。
2. 常规力量常规力量是军队的主要力量,现代化军事理论强调建设现代化、信息化、专业化的常规军队,提高常规力量的作战能力和战斗力,实施精确打击、远程突击、机动防御、联合作战等。
军事理论教程(南大出版社)重点与页码全对照

国防教育的重点第一章——中国国防第一节国防概述一.1)国防的含义(《国防法》包含的四要素)和基本类型(国防的性质);【p8】2)中国奉行的防御性国防。
【p8】二.现代国防的特征(基本特征五个)【p9-10】三.1)中国国防的历史(古代国防的政策、理论;兵制建设;工程建设;兴衰)【p11-12】(近代国防)【p12-13】(民国时期的国防)【p14】2)中国国防的启示【p13-14】第二节国防法规(含义【p14】)一.国防法规的特性【p14-16】二.国防法规体系1)含义【p15-16】2)纵向4个层次【p16】3)横向16个门类【p16】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含义【p16】、基本特征【p17】5)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含义【p17】、主要内容【p18】、修改【p18-19】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动员法——含义【p19】、主要内容【p19】主要特点【p19-20】、意义【p20】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含义【p20】、意义【p20】8)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含义【p21】、主要内容【p21】意义【p21】9)大学生入伍有关政策规定——三种形式【p21-23】、优惠政策【p21-22】、基本条件【p23】、程序【p23】三.公民的国防义务和国防权利1)国防义务的含义【p23】、五个方面【p23-24】2)国防权利的含义【p23】、三个方面【p24-25】3)国防权利与义务的关系【p25-26】第三节国防建设(含义【p26】)一.国防领导体制1)国防领导体制的含义、基本功能【p26】、特征及组织形式【p26-27】2)国防领导职权(5个方面【p27-28】)二.国防建设成就(5个【p29-32】)三.国防建设目标和国防政策1)国防建设目标含义【p33】、目标和任务【p36-38】、国防现代化【p34】2)国防政策含义【p34】、基本内容【p34-35】四.武装力量建设(含义、构成【p35】)1)中国人民解放军性质和宗旨【p36】、任务和历史使命、军区【p36】、编成及主要武器装备【p36-42】2)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p43】3)民兵【p44】第四节国防动员(含义、重要意义【p44】)一.国防动员的地位和作用【p45】二.国防动员的方针和原则【p46-48】三.国防动员的主要内容(一)武装力量动员(含义【p48】主要措施【p48】)(二)国民经济动员(含义【p49】、具体包括【p49-50】)(三)政治动员(含义【p50】、战争动员的组成部分【p50】、政治动员的主要内容和做法【p50】)(四)民防动员(含义【p50】、主要任务【p50-51】、内容【p51】)(五)科技动员(含义【p51】、基本任务、动员对象【p51】)(六)装备动员(含义【p51】、基本任务【p51】)第五节国防教育(含义【p52】)1)国防教育的地位【p52】2)国防教育的作用【p52】3)国防教育的方针【p53】、原则【p53-54】、国防教育对象、方法【p54-55】第二章——军事思想第一节军事思想概述(含义、研究问题、分类方法【p56】)一.军事思想的形成与发展1)古代军事思想(战争、军事思想含义【p57】、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分为的四个时期【p57-58】、外国古代军事思想【p59】)2)近代军事思想(总体特征【p59】、西方资产阶级军事思想【p60】、无产阶级军事思想【p60】、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军事思想【p60】)3)现代军事思想(资产阶级军事思想【p61】、无产阶级军事思想【p61】)二.军事思想体系与内容(两个层次【p62】)1)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体系与主要内容【p62-63】2)西方资产阶级军事思想体系与主要内容(确立【p63】、西方近代主要军事家【p64-65】、冷战后美国军事思想发展(战争观体现为四种【p65-66】、军事战略【p66-68】、建军理论【p68】、作战理论【p68-69】)3)马恩列斯军事思想体系与主要内容(马、恩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p69-70】、列、斯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p70-71】、中国共产党军事指导理论主要内容【p71-72】)第二节毛泽东军事思想(含义、地位【p72】)一.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科学涵义(含义【p73】)1)马列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战争和国防实际相结合(【p73】)2)中国革命军事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具体论述【p73-74】)3)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具体论述【p74】)4)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论述【p74】)二.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五个方面【p74-78】、五部分关系【p78】)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具体论述【p78-79】)第三节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主要回答【p79-80】)一.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四个方面【p80-81】)二.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地位作用(意义、三个方面【p81-82】)第四节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主要回答【p82】)一.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三个方面【p82-84】)二.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的地位作用【p84-85】第五节胡锦涛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主要回答【p85】、主要内容【p85-89】、地位作用【p89-90】)第三章——国际战略环境第一节战略环境概述一.战略环境的基本要素(一)战略的含义(【p91】、概念产生【p91】、军事战略及决定因素【p91-92】)(二)国际战略环境(含义【p91】、核心【p91】、影响因素【p91】、重要性【p91】)二.当前国际战略环境的主要特征(国际战略环境变化【p93】、具体论述【p93-95】)第二节国际战略格局(含义【p95】)一.国际战略格局的演变和特点1)战后国际战略格局的演变【p95-96】2)国际战略格局的特点【p96-98】3)国际战略格局的【p109-110】二.国际战略格局的发展趋势(【p98】)三.当前世界主要国家的安全战略(美国【p99-100】、欧盟【p100-101】、俄罗斯【p101-102】、日本【p102-104】、印度【p104-105】)第三节我国周边安全环境一.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的演变【p106-107】与现状和特点【p107-109】二.我国周边环境发展趋势以及面临的主要挑战(具体论述【p110-116】)三.我国的安全政策(具体论述【p116-117】)第四章——军事高技术第一节军事高技术概述(高技术含义【p119】)一.军事高技术概念与分类【p119】二.军事高技术发展趋势【p119-120】三.军事高技术对现代战争的影响(三个方面【p120-121】)第二节高技术的军事应用一.精确制导技术(基本概念【p121-122】、类型【p122】、应用【p122-123】、对现代作战的影响【p123-124】、发展趋势【p124-125】)二.侦察监视技术(基本概念【p146】、现代战争中侦察监视系统【p126-129】、对现代作战的影响【p128】)三.伪装与隐身技术(基本概念【p129】、分类【p129-132】、对现代作战的影响【p132】)四.航天技术(基本概念【p133】、组成【p133-134】、航天器的军事应用【p135-138】)五.电子对抗技术(基本概念【p138】、手段【p139-141】、对现代战争的影响【p141-142】)六.指挥信息系统(基本概念【p143】、组成【p143】、对现代战争中的运用【p143-144】)七.新概念武器(内涵【p145】、主要特征【p145】、发展现状【p145-148】第三节高技术与新军事变革二.新军事变革的内涵【p149】及主要特征【p149-150】二.高技术与新军事变革【p150-151】三.世界新军事变革在不平衡中发展(四类国家【p151-152】)四.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三个方面【p152】)第五章——信息化战争第一节信息化战争概述一.信息化战争的内涵(定义与内涵【p154】、与高技术战争、机械化战争的异同点【p155】) 二.信息化战争的发展演变(划分的基本依据【p156-157】、阶段划分即3个不同阶段【p157-158】)三.信息化战争的作战样式及作战理论【p158-159】第二节信息化战争的基本特征一.信息化战争的基本特征(六个【p159-168】)二.信息化战争的发展趋势(五个方面【p185-191】)第三节信息化战争与国防建设一.树立与信息化战争相适应的国防概念(三个主要观念【p169-170】)二.增强打赢信息化战争的能力(五大能力【p170-172】)三.完善国防动员体制机制【p172-173】四.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含义【p173】、原因【p173-174】)。
新大纲军事理论教案 第五章 信息化装备

第五章信息化装备教学目标:了解信息化装备的内涵、分类、发展及对现代作战的影响,熟悉世界主要国家信息化装备的发展情况,激发学生学习高科技的积极性,为国防科研奠定人才基础。
第一节信息化装备概述一、信息化装备概述信息化装备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单一或多种信息功能的装备。
如精确制导武器,综合电子信息系统及加装数据链和相关信息系统的飞机,舰船等。
●推进军事变革的重要举措:一是“嵌入融合法”提升武器装备的信息化程度。
二是“系统集成法”提高装备体系的作战能力。
三是“一步到位法”直接跨越提升新研武器装备的研制能力。
二、信息化装备的发展演变●萌芽发展时期●单一功能发展时期●系统发展时期●体系发展时期三、信息化装备对现代作战的影响●战场监控能力成倍提高●一体化水平空前提高●指挥控制能力得到突破性提高●整体作战效能显著提高四、信息化装备的发展趋势●信息化作战平台向高机动、隐身化、多功能方向发展●指挥信息系统将向分布式、综合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信息化弹药向低成本、智能化、高精度和多功能方向发展第二节信息化作战平台一、信息化作战平台的内涵信息化作战平台是信息化武器及其载体的总称,是指以信息化武器控制系统为核心,具有运载、投送和管理控制功能,并可作为武器依托的载体部分。
●信息化作战平台的主要功能:传输功能,探测功能,对抗功能,定位功能。
二、陆上作战平台三、海上作战平台四、空中作战平台五、太空作战平台第三节综合电子信息系统一、综合电子信息系统概述综合电子信息系统主要是指在信息时代的军事斗争环境下,为满足诸军兵种联合作战任务,利用综合集成方法和技术将多种电子信息系统整合而成的一个有机的大型军事信息系统。
二、指挥控制系统●国家作战中心●军(兵)种作战指挥中心●战区联合作战指挥中心三、预警探测系统●天基预警探测系统●空基预警探测系统●陆基预警探测系统●海基预警探测系统四、情报侦察系统●航天侦察系统●航空侦察系统●地面侦察系统●海上及水下侦察系统五、军事通信系统六、导航定位系统七、信息对抗系统●通信对抗系统●雷达对抗系统●光电对抗系统●网络对抗系统八、军用数据链第四节信息化杀伤武器一、精确制导武器●精确制导武器分类:精确制导导弹精确制导弹药:末制导弹药、末敏弹药。
军事理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中国国防一、国防的概念:国家防务二、国防的要素国防的主体是国家国防的对象是侵略和武装颠覆国防的目的是捍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国防的手段是为完成国防任务,实现国防目的的而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国防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教育、科技等方面的活动。
国防的类型扩张型:(美国)自卫型:(中国)联盟型:(北约、独联体、美日韩)中立型:分全民皆兵型(如瑞士、瑞典)和完全不设国防型(如圣马力诺)四、中国国防发展史①城池是我国古代国防建设中时间最早、数量最多的工程。
城池建设始于商代。
古代海防建设是从明朝开始的。
五、主要启示(一)经济发展是国防强大的基础(二)政治昌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三)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第二节国防法规一、是依法治军、加强国防建设和提高军队战斗力的强大武器,是衡量一个国家是否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二、国防法规体系在纵向关系上,我国国防法规可以分为四个层次:法律、法规、规章、地方性法规。
《人民防空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人民防空事业走向法治化,表明我们的人民防空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是人民防空事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三、公民的国防义务和权力1、国防权利1)对国防建设提出建议的权利2)检举、制止危害国防建设的权利3)国防活动中经济损失取得赔偿的权利2、国防义务1)兵役义务:服现役,服预备役和参加军事训练2)接受国防教育的义务3)保护国防设施的义务4)保守国防秘密的义务5)协助国防活动的义务第三节国防建设一、国防领导体制(一)中国现行的最高决策机构是中共中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及常委会,国务院、国家主席、中央军委。
(二)①国防领导和管理机构,是最高国防决策机构的执行和保障系统。
②国家国防动员委员会的职能是:人民武装动员,国家经济动员,国家人民防空,国家交通战备。
二、国防建设目标和政策1、国防建设目标1)巩固国防,防备和抵抗侵略2)制止分裂,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3)制止武装颠覆,维护社会稳定4)反对侵略扩张,维护世界和平5)加强国防建设,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2、国防建设政策1)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国防的领导2)贯彻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3)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4)实现国防现代化5)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地建设和巩固国防6)实行军民结合,全民自卫7)走有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8)维护世界和平,反对侵略扩张三、国防建设成就1、铸造了一支现代化合成军队2、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国防动员体制3、形成了门类齐全、综合配套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4、维护了国家统一和安全☆“两个根本性转变”:在军事斗争准备上,由应付一般条件下的局部战争转变到向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在军事建设上,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的转变。
2024版军事理论第五章信息化战争

注重人才培养
保持持续创新
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一批既懂军 事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为信息化战争提 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2024/1/29
鼓励和支持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探索适应 信息化战争发展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手段。
24
06
信息化战争的未来展望
2024/1/29
25
信息化战争的发展趋势
2024/1/29
军事理论第五章信息化战争
2024/1/29
1
目录
2024/1/29
• 信息化战争概述 • 信息化战争中的信息技术 • 信息化战争中的武器装备 • 信息化战争中的战略与战术 • 信息化战争中的挑战与对策 • 信息化战争的未来展望
2
01
信息化战争概述
2024/1/29
3
定义与特点
1
信息化战争是一种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武器装备 为战争工具的新型战争形态,是信息时代的基本 战争形态。
2
信息化战争以信息为主导,以信息化武器装备为 基础,以信息化战场为依托,通过争夺制信息权 来夺取战争胜利。
3
信息化战争具有信息主导、体系对抗、网络中心、 智能较量、精确打击、全维一体等特点。
2024/1/29
4
信息化战争的发展历程
2024/1/29
01
20世纪70年代,随着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信息化战争初 露端倪。
网络空间在未来信息化战争中的地位将愈发重要,网络攻防将成为 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战争胜负产生重要影响。
27
对未来信息化战争的思考
加强信息化人才培养
适应未来信息化战争的需要,加强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
的新型军事人才队伍。
军事理论教程复习资料重新整理版

第一章国防概述1、国防的含义是什么,国防是有哪些因素构成?①、国防的概念:主体:国家,国防是一种活动,必须有组织者和参与者。
整个过程即任务: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
目的: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
内容: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12海里领海;200海里专属经济区;100千米领空。
]②、国防的基本要素一、国防的政治要素二、国防的经济要素——经济过对国防建设具有制约作用1 经济是国防总体设计的物质基础。
2 经济是国防实力建设的物质基础。
3 经济是国防潜力建设的捂着基础。
三、国防的科技要素——科技对国防建设具有促进作用1 科学技术的进步大大地推动了武器装备的发展。
2 科学技术有力地促进了军队结构的变化。
3 科学技术引发了作战样式的变革。
4 科学技术大大提高了军队的指挥效能。
四、国防的自然要素五、国防的军事要素2、现代国防有哪些基本类型和特征?①、基本类型扩张型(美国)防御性(中国)联盟型(一元体——美:日、韩;多元体——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中立型(瑞士——全民皆兵;圣马力诺——完全不设防)②、特征1.现代国防存在多种斗争形式的角逐。
2.现代国防是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
经济实力是基础,国防实力是支柱,民族凝聚力是灵魂。
3.现代国防走质量建军的道路。
4.现代国防具有威慑作用的功能。
威慑是和平时期国防的主要功能。
现代国防具有多层次目标按内涵可分为:生存目标、发展目标按范围可分为:自卫目标→区域目标→全球目标3、国防的职能是什么?1.保卫国家主权(国家存在的根本标志)2.保卫国家领土完整[国家领土是指一国主权下的区域,包括陆地、河流、湖泊、内海、领海以及他们的底床、底土和上空(领空)。
领土又是提供国家物质财富的主要源泉,是一个国家和名族赖以生存和繁衍的基本条件。
][我国领土总面积=1040+300=1340平方千米]3.维护国家安全和稳定4.保卫国家利益和保障国家发展(经济利益是国家利益的基础)4、中国的国防历史类给了我们哪些启示?1.政治昌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
军事理论知识点

军事理论第一章中国国防1.国防的含义: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器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2.国防的主体:国家。
国防的对象:侵略,武器颠覆。
国防的目的:保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
国防的手段:军事活动(主要手段),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3. 国防的类型:联盟型(韩日美一元化体系,北约多元化体系),自卫型(中国),中立型(瑞士瑞典),扩张型(美国)4. 国防的功能:威慑,实战,增值5. 我国国防历史启示:1)经济发展是国防强大的基础。
2)政治昌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
3)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
6.国防教育日:每年九月第三个星期六7. 公民的国防权利:1)对国防建设提出建议的权利2)制止、检举危害国防行为的权利3)国防活动中经济损失取得补偿的权利公民的国防义务:1)兵役义务 2)接受国防教育义务 3)保护国防设施义务4)保守国防秘密义务 5)协助国防活动义务8“三结合”武装力量体制:①中国人民解放军:1)现役部队:陆海空和第二炮兵(周恩来命名1966)2)预备役部队②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③民兵9.国防动员的形式:1)武装力量动员2)国民经济动员 3)人民防空动员4)交通战备动员 5)国防教育10.中国七大军区:北京,沈阳,济南,南京,成都,兰州,广州第二章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与军队问题的理性认识1.我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主要经历哪些阶段:1)萌芽时期2)形成时期3)成熟时期2.《武经七书》主要指:(三六两法两子一对)三略,六韬,孙子兵法,司马法,吴子,尉缭子,李卫公问对。
3.《孙子兵法》的主要军事观点:1)重战、慎战、备战。
2)攻其不备,出其不意。
3)知其知彼,百战不殆。
4)先胜而后求战。
5)不战而屈人之兵。
4.《孙子兵法》有十三篇,约6000余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章
现代战争知识
【学习目标】
1.了解信息时代信息化战争的形成和发展趋势。
2.熟悉信息化战争的特征及其与信息作战的区别与联系。
3.理解现代战争知识,树立打赢信息化战争的信心。
理解时代,才能理解战争。
只有勇立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潮头审视现代战争,
才能看清其发展趋势。
在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革命浪潮的推动下,在人类社会从工业时代向
信息时代快速过渡的大变革中,波及全球
的新军事变革风起云涌,其来势之凶猛,
规模之宏大,范围之广阔,内容之深刻,
特别是信息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使军队的作战方法和手段呈现出崭新的面貌,促使战争形态从机械化向信息化
转变。
本章主要从信息化战争和信息技术及其军事应用两个方面,加强对信息化战争知识的理解,对于解决长期处于和平发展状态的我军现代化建设面临的主要矛盾,加速推进我军信息化建设的历史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节伶息化战争
人类社会正在进入信息时代,进行战争的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
信息化战争作为一种全新的战争形态,
开始登上现代战争的舞台。
.信息化战争的产生与形成
信息化战争是人类社会政治、经济、科学技术和战争实践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信息化战争是信息时代的基本战争形态,是信息化军队在陆、海、空、天、信息、认知、心理七维空间,运用信息、信息系统和信息化武器装备进行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