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与战争

合集下载

地理因素对历史战争的结果分析

地理因素对历史战争的结果分析

地理因素对历史战争的结果分析在历史的长河中,战争是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历史上各种战争的结果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地理因素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

地理环境的多样性影响了军事部署、战争策略、兵员调动等方方面面,从而对战争的结果产生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首先,地形地势对战争具有重要作用。

如中国古代一战时,地形地势的不同对战争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比如,平原地区适合大规模军队的机动作战,而山地则不利于军队的集结和机动。

所以,具有丰富和平坦平原的大国,往往更容易在战争中取得优势。

相反,山地地带则更容易形成死局,对防守方带来了一定的利益。

其次,水域的重要性在战争中不可忽视。

历史上,许多战争的结果往往与水域的控制密切相关。

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海上的控制权对于盟军取得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英国以其强大的海军力量,在战争初期就控制了大西洋,打断了纳粹德国的进攻计划。

而在同一战争中,日本因为失去对太平洋的控制权,最终导致其战败。

可以说,在水域战争中,拥有更强大的海军力量往往能够取得更好的战争结果。

此外,气候和季节也是地理因素对战争结果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季节的变化可以直接影响到战争的策略和行动。

举个例子,拿拿破仑战争来说,拿破仑的俄国远征计划因为冬季的严寒而失败。

相反,蒙古帝国的铁骑在寒冷的冬季中发挥出了强大的机动性,成功地征服了许多国家。

另外,气候的变化也会对战争结果产生直接的影响。

例如,台风等恶劣天气会对海上战争产生很大的影响。

最后,地理因素还能影响到军事资源的获取和运输。

例如,资源丰富的地区往往能够提供充足的军事物资,从而提高国家在战争中的战斗力。

而战争时期的补给线也是决定战争结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拿第二次世界大战为例,纳粹德国由于长期的补给线过长,战争后期逐渐衰败。

而盟军则通过掌握了补给线的优势,最终在战争中取得了胜利。

综上所述,地理因素对历史战争的结果产生了重要影响。

地形地势、水域控制权、气候季节以及军事资源的获取和运输都直接或间接地决定了战争的发展和结果。

地理环境对历史战争影响的分析

地理环境对历史战争影响的分析

地理环境对历史战争影响的分析历史上的战争,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地理环境始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地理条件决定了战争的走向和结果,影响着军事策略的制定和执行。

本文将针对地理环境对历史战争的影响进行分析,从各个方面探讨其重要性。

首先,地理环境在战争中决定了战略部署的方式。

山脉、河流、海洋等自然地形的存在,会给作战双方的军事部署带来不同的挑战和机会。

以古代战争为例,中国的长城、欧洲的阿尔卑斯山脉等地理地势要求军队采取不同的战略。

军队需要根据地势的特点来选择防御或进攻的策略,山地可以遮挡敌人的视线和行动,河流可以成为障碍物等等。

因此,地理环境对战争中的军事行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次,地理环境对于物资输送和后勤保障有着深远的影响。

战争需要大量的物资供应,包括粮食、武器、军需等等。

地理环境对于这些物资的输送和储备能力有着直接的影响。

如果地理环境不利于交通运输,物资的输送困难,后勤保障就会受到威胁。

例如,在古代的西方战争中,拥有丰富的河流和港口的国家具有明显的后勤优势,可以更好地保障军队的物资供应和转运。

而在荒蛮地带或沙漠等地理环境恶劣的地区,军队在后勤保障上就会面临更大的困难,这也会对战争的进程产生重要的影响。

此外,地理环境还会影响特定类型的战争技术的应用。

不同的地理环境会促使军队采取不同的战术和技术。

比如,沙漠地区的战争需要具备较强的机动性,所以装备轻型车辆的机械化部队在这种环境下更具优势。

而在山地或森林地带,歩兵和轻型火炮的使用更加灵活,并可以利用地形进行伏击和掩护。

地理环境的差异也会导致战争中使用的武器和战术的差异,通过不同的技术和战术应对地理环境的挑战。

最后,地理环境还影响着民众的支持和士气。

战争对于国家和民族来说都是一场严峻的考验。

如果战争发生在人口稀少的荒蛮地区,可能对国家的整体动员和民众的士气产生较小的影响。

然而,如果战争在人口密集的平原地区或重要的经济中心发生,可能会有更大的民众参与和影响。

战争中的战争环境与地理

战争中的战争环境与地理

战争中的战争环境与地理战争,作为人类历史上不可避免的一部分,总是伴随着各种恶劣的条件和复杂的环境。

其中,战争环境与地理地势的关系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战争中战争环境与地理之间的相互影响与作用,并说明其在战争中起到的关键作用。

一、战争环境对地理的影响战争环境,指的是战争期间所处的条件和环境,主要包括气候、天气、地形等。

这些要素直接影响着战争的进行和战争方的决策。

首先,气候条件的不同会直接决定作战部队的行动能力。

如果作战部队处于极端的气候条件下,比如极寒地区或是严热干燥的沙漠,其对士兵的身体和装备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战争方需要根据战争环境的特点来调整作战计划和策略。

其次,天气的变化也会直接影响作战的效果。

例如,在海上进行的战争中,风力、风向和海浪的变化将直接决定舰船的行动能力和战斗效果。

如果战争环境中的风浪过大,舰队的作战能力将受到限制,这就需要战争方根据天气状况来调整作战计划,以便取得更好的效果。

最后,地形是战争环境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

不同的地形给作战部队带来了不同的影响。

例如,山地地形可以提供自然的遮蔽物,使得部队可以隐藏起来并实施伏击。

而平原地区则有利于机动作战,能够为快速行军和机械作战提供宽阔的活动空间。

因此,对于参与战争的双方来说,他们都必须对战争环境中的地理条件有着准确的了解,并根据地形的不同来灵活调整自己的战术和战略。

二、地理对战争环境的影响与此同时,地理地势对战争环境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地理地势包括山脉、河流、湖泊、沙漠等,不同的地形具有不同的防御和进攻特点。

首先,山脉和丛林地带通常是战争中的重要据点和防御区域。

由于山地地形复杂、容易实施伏击和阻击战,因此很多山地区域成为军事战略上的要冲。

在战争中,双方都会争夺这些山地区域,以期能够占领制高点并获得战争的主动权。

其次,河流和湖泊在战争中也具有重要的地位。

河流和湖泊是战争中的天然屏障和交通干道。

在战争中,双方都会利用这些水系进行兵力调动和物资运输,因此控制水系对于掌握战争的进程至关重要。

军事地理在战争中的作用

军事地理在战争中的作用

军事地理在战争中的作用调整省区方案草图军事上有“不计较一城一地得失”的说法。

但是,有一些地区不仅不能放弃,还要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夺。

这类地区,就是所谓的“兵家必争之地”。

中国九宫格地图“兵家必争之地”指的是防守一方的门户,进攻一方的跳板。

战场上双方争夺某兵家必争之地的目的,是为了争夺进退有据的主导权。

与历史相比,士兵们必须争夺的土地的得失对政权的兴衰有着重要的影响。

示意图现在来看看在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士兵必须争夺的地方。

中国地图壹地理条件影响军事与战争德国军事家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指出:“地形同军事行动本身有十分密切而永远存在的关系,它不论是对战斗过程本身,还是对战斗的准备与运用,都有决定性的影响”。

地形山陵迁易,地籍沿革,林原更替,地理亦变多矣。

在中国历史上,地理条件影响军事与战争的例证不胜枚举。

中国历代长城总图从大处着眼,比如中原王朝为什么要在边境上修筑长城以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长城为什么要沿阴山、燕山等山脉而筑?在周边民族大规模入侵中原时,双方为什么常常会守秦岭、淮河为界?明以前历代实现统一都是自北往南用兵,为什么明朝取代元朝却是自南而北?为什么山西高原、关中地区、四川盆地、江南一带、福建区域、岭南地区经常出现军事割据?孙子兵法·九地篇再从小处看,为什么山海关、嘉峪关、蒲津渡、采石矶、剑阁道等得失,总是关系到战争的大局?为什么南京、徐州、洛阳、西安、寿县、太原、合肥、襄樊、南阳、成都等地区发生的战争特别多?剑门关诸如此类的“为什么”,我们还可以罗列出成百上千。

而这些问题,又无不和地理条件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合湖南湖北为一而洞庭之险失-示意图比如,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合湖南湖北为一而洞庭之险失,合浙东浙西为一而钱塘之险失,合淮东淮西为一而淮河之险失,合汉南汉北为一而汉水之险失,合岭南岭北为一而南岭之险失,合山西河北为一而太行之险失,汉中归秦归州为楚而巴蜀之险失。

战争中的地理战略

战争中的地理战略

战争中的地理战略战争作为人类社会中最残酷的一种活动,时常涉及到地理位置和环境的因素。

地理战略因其影响力而被广泛研究和应用于军事战略中。

本文将探讨战争中的地理战略的重要性和应用。

一、地理战略的定义和基本要素在探讨战争中的地理战略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地理战略的定义和基本要素。

地理战略是指通过地理位置、地貌、气候和其他地理要素来决定战争目标、计划和行动的一种战争策略。

其基本要素包括地理因素的评估、地形的分析、气候的考虑以及交通和通信路线的利用等。

二、地理战略在战争中的重要性地理战略在战争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首先,地理战略可以为军事指挥者提供关键的信息。

通过分析地理环境,可以确定敌军的可能行动路径和目标,进而采取相应的对策。

其次,地理战略可以提供战略部署的依据。

不同的地理位置可能会对军队的部署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在制定战略计划时,必须充分考虑到地域的特点以及可利用的战术资源。

再次,地理战略可以为决策者提供军事干预的方向。

通过研究地理战略,可以选择合适的作战区域,并制定相应的战术策略。

最后,地理战略可以影响敌我双方的士气。

在战争中,占据有利的地理位置可以增强军队的士气,从而提高战斗力。

三、地理战略的应用案例1. 战略部署的选择在战争中,选择适当的战略部署至关重要。

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例,盟军选择在诺曼底进行登陆作战,这是因为诺曼底地区地势平坦,适合大型兵力的船只和装甲车部署,而敌军期望的登陆点更多集中在加来海峡地区,因此盟军的选择出人意料,最终取得了重大战略胜利。

2. 防守优势的利用地理战略还可以用于防守方的利益。

例如,越南战争期间,越南军队利用丛林和山地地形,在与美军对抗时取得了一定的优势。

丛林提供了盖掩和伏击的机会,山地则削弱了美军的装甲和空中优势。

3. 运输线的保护在战争中,地理战略还可以用于保护和控制运输线。

运输线的保护对于保障军队的补给和后勤支持至关重要。

例如,二战期间,苏联利用欧亚大陆的广袤土地,建立了有力的运输线,为其在东线对抗纳粹德国的战争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战争中的战场环境分析

战争中的战场环境分析

战争中的战场环境分析战争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种现象,而战场环境作为战争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战争的进行和结果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地形地貌、人文因素等多个方面对战争中的战场环境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对战争行动的影响。

地理环境是战场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同地理环境对于军事行动有着不同的影响。

丘陵地区地势曲折,林木茂密,可以为军队提供良好的掩护,并使敌人的侦察和进攻变得更加困难。

山地地区地势险要,山峰连绵起伏,往往形成了天然的屏障,可以有效地限制战术行动的展开。

河流和湖泊是战场中常见的水域,水系的存在不仅可以提供给军队补给和运输的便利,同时也给对方的进攻带来很大的困扰。

气候条件也是影响战场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高温和湿度高的热带地区,军队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暑和防疾病措施才能保证战斗力的发挥。

而在寒冷的极地或高寒地区,则需要特殊的装备和训练,以应对低温和冰雪条件。

此外,季节的变化也会对作战活动产生重要影响,比如在雨季和雪季,地面行动将变得困难,同时也会影响武器装备的性能。

地形地貌对战争行动具有显著的影响。

平原地区地势开阔,容易展开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同时也方便机械化部队的机动和战术的发挥。

山地和丘陵地区地势复杂,对军队的机动性和火力威力都有限制,需要采取适当的战术来克服地形的限制。

城市和建筑群作为人类聚居区域,战斗的进行将更加复杂,需要控制人口和保护文化遗产等特殊要求。

除了地理和气候条件外,人文因素也对战争环境产生重要影响。

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存在,往往会导致不同的战术和战略选择。

同时,当地的文化、宗教信仰和社会制度等也会影响到战斗的动力和士气。

此外,当地民众的态度和行为也会对战场环境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有时甚至成为军事行动的关键因素。

综上所述,战争中的战场环境是一个复杂多变的系统,包括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地形地貌和人文因素等多方面的因素。

对于参与作战的军队而言,了解和适应战场环境是保证作战决策和执行的基础。

战争与地理原理

战争与地理原理

懿父子所率军 队包 围在葫芦 峪 , 诸 葛亮 便 令 四周点 火 , 并 向山谷 中投掷火把 。魏军 眼看就要 被活 活烧死 , 这时 天突然下起大雨 , 浇灭 了烈 火 , 司马 懿父子 才死里逃 生 。 诸葛亮哀 叹“ 谋事在人 , 成事 在天” 。难道 这场 雨真 的是
天 意吗?
【 战例 1 】 公元 2 0 8年 , 为统 一全 国, 曹操 率军南 下 , 孙刘联合抗曹 , 后来 便有 了诸 葛亮 “ 草船 借箭 ” 的典 故 。
潜艇发 动机 ( 没有声 波等传 递) , 借助 海峡表层 密度流 悄
悄 地绕 到 了英 军 的背后 , 袭 击完之 后又潜 入深 水 , 关 闭
解析: 其实这并 不是 天意 , 而是 诸 葛亮 自己制 造 的 降雨 。因为葫芦峪 地 势 中间低 、 四周 高 , 在 山谷 中燃烧 大火会 使近地面空气膨胀且迅 速上升 , 在 谷地形 成一个 气旋 , 气旋 周边气流迫使其 中心气 流迅 速抬升 而形成气 旋雨 。所 以诸葛亮也是“ 智者千虑 , 必有一失” 呀! 【 战例 3 1 1 8 1 2年 6 月, 拿破仑在征服周边 国家后 , 又
理” 来形容 一 个人 知识 的广 博 。而作 为 战争 的指 挥 者 , 更需要拥有 广博 的地理知识 , 因为这关 系到全军 将士 的 生命 以及 战争的成 败 。古 今 中外 , 就不乏 许多 战争 的成 败与地理原 理有关 , 下面就几个 战争案例 用地理 原理作 简要分析 。
地 理 ・学 科 视 点



地 ,理


江 西赣 州 市江西 省 南康 中学 ( 3 4 1 4 0 0 ) 龙 文军
在我 国, 从 古代 到现代 , 往往 用“ 上知 天文 , 下 知地

探索地球上的战争与冲突地理

探索地球上的战争与冲突地理

探索地球上的战争与冲突地理战争与冲突地理探秘地球上的战争与冲突是人类历史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也是地理因素在人类活动中的重要表现之一。

本文将探索地球上战争与冲突的地理因素,并深入研究这些因素如何影响和塑造了战争与冲突的发生和演变。

通过理解战争与冲突的地理条件和背景,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这个世界,为和平与稳定的未来铺平道路。

一、地形地势与冲突发生地形地势是影响战争与冲突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历史上,许多冲突都与地理条件有直接关系。

例如,山脉、河流、海洋和沙漠等自然地理要素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军事行动的可能性,也塑造了冲突的面貌。

1.山脉:山脉通常作为天然屏障,在冲突中具有重要意义。

世界上许多山脉都成为国界线或者分割线,并发挥着阻碍和限制军事进攻的作用。

例如,喜马拉雅山脉作为中国、印度和尼泊尔的界限,一直以来都是潜在冲突的焦点。

2.河流:河流在冲突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河流通常会成为国家间的重要边界,也是军事进攻和防御的重要考虑因素。

尤其是大河流域地区,往往是冲突和战争频发地带。

例如,尼罗河流域的战争和冲突长期存在,源于水资源争夺和地缘政治竞争。

3.海洋:海洋在全球冲突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海上贸易和航运路线常常成为争夺的焦点,掌握战略海峡和海上通道意味着战争和经济影响力的控制。

例如,马六甲海峡连接东南亚和印度洋,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运通道之一,这里的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一直是国际关注的焦点。

4.沙漠:沙漠地区通常是背景恶劣、资源匮乏的地带,然而正是这种特殊地理条件使得战争和冲突在其中发生。

沙漠地形的复杂性和孤立性提高了游击战和非常规战争的可能性,例如中东地区的战争和冲突就与沙漠地理因素紧密相关。

二、资源争夺与战争爆发资源争夺是引发战争与冲突的重要因素之一。

地球上的资源分布不均,很多冲突与资源的稀缺性和争夺有关。

下面是一些与资源争夺紧密相关的战争和冲突案例:1.石油:石油被誉为现代经济的“血液”,许多战争与石油资源的争夺有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思考以下战争主要考虑什么地 理要素?
背水一战 平型关大捷 草船借箭 第一次反围剿 抗美援朝 黄崖洞根据地 仁川登陆 海南岛登陆

六、总结
影响战争的地理因素有哪些?它们
是如何影响的?

1990年8月,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近10万人进驻 沙特阿拉伯安营扎寨。然而,沙特阿拉伯属典型的热带 沙漠气候,7月份平均气温为36度,最高气温超过50度, 夜间气温也在30度左右;晴天占90%以上,终日无云无 雨、烈日当头,相对湿度在30%以下,有时相对湿度为 零。干燥炎热的空气加快了人体中水分的蒸发,即使不 动的士兵每天也要喝23升水。更可怕的是,士兵们还要 穿长衣长裤防化服装,背水袋和食品。因抵挡不住炎热 而中暑的士兵为数不少,大大影响了部队战斗力。另外, 高温使各种望远镜和坦克瞄准器看到的景物失真,射击 的准确度下降。高温也迫使美军战车艾姆布拉斯坦克频 繁加油和加水,美军后勤部门几乎是跟在进攻部队的后 面进行供水和供油。总体来讲,美军最终虽然取胜,但 炎热干燥的气候确实使美军的战斗力大打折扣。

渭南之战是汉献帝建安十六年(211年),丞 相曹操击破马超、韩遂等关中联军的作战, 是一场讲求深谋远略,灵活用兵以智取胜 的精彩战役。
关羽,利用10月份快行冷锋天气的“大霖雨、汉水溢的天 时”,筑坝蓄水,水淹于禁七军。

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猇亭之战, 是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对东吴发动的 大规模战役,三国“三大战役”的最后一 场。章武元年(221年)七月,也就是刘备 称帝三个月后,刘备以替名将关羽报仇为 由,挥兵东征东吴孙权,气势强劲。孙权 求和不成后,决定一面向曹魏求和、避免 两线作战,一面派陆逊率军应战。陆逊又 故伎重演,利用炎热干燥的伏旱天气火烧 刘备七百里连营。
三、地理与古代战争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渭南之战 樊城之战 夷陵之战

东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军与袁绍 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 战略决战。 曹操采用谋臣许攸的建议,利用十 月“秋高气爽,风干物燥”的天气连夜奔袭袁 绍军乌巢屯粮基地。



赤壁之战是指三国形成时期,孙权、刘 备联军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在长江 赤壁(今湖北赤壁西北)一带大胜曹操军 队,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著名战役。 时值隆冬,我国正盛行西北季风,风向 极为不利."欲破曹公,必用火攻;万事俱备, 只欠东风"? 赤壁一带的长江在农历的十一月中旬, 即每年隆冬时节都会出现数日温度较高的 大晴天,并且必定会产生临时性的东南风。 这就是所谓“冬至一阳生”的道理。

从19世纪以来,只有不到7英里宽的直布罗陀海峡作为扼守大 西洋和地中海的咽喉要道,一直被号称“日不落帝国”的英国所 控制。二战爆发后,墨索里尼旗下的意大利海军和英国海军在地 中海几次交战,均被打得狼狈不堪。墨索里尼不断向希特勒求援, 要求德国海军的“恶狼”——U型潜艇进入地中海以打击英国军 舰。然而,英军对这一企图早已料到,为了形成关门打狗之势, 英军在直布罗陀布置了重兵把守,大量雷达、声纳和反潜驱逐舰 牢牢封锁了海峡。 那么,德国潜艇是如何进入地中海的呢?原来,德国的U艇 艇长们充分利用了直布罗陀海峡海域的洋流状况。在表层,大西 洋海水向东灌入地中海的表层洋流;而在深层,由于地中海海水 的密度大于大西洋,则出现了相反方向的深层洋流。这样,当狡 猾的U艇艇长们趁着夜色来到直布罗陀附近时,就命令关闭潜艇 的发动机,下潜10—20米的深度,像鱼一样被表层的海流推入了 地中海。由于没有了发动机的轰鸣,英国的雷达和声纳根本无法 发现潜艇,真可谓神不知鬼不觉。当他们执行完任务要出地中海 时,下潜到150米,如法炮制,深层流又把他们推出了地中海 „„

1939年9月14日侵华战争的“长沙会战”中 以化学武器支援进攻。9月23日拂晓,日军第6师 因以150毫米榴弹炮和野炮、山炮各一个联队以 及速射炮对国民党军队第2,175师新墙河、三街 坊一线阵地进行火炮急袭,其中发射了大量的毒 剂炮弹。8时整,其野战毒气队在8公里正面上施 放毒气筒10000个。毒剂筒放出的毒剂烟云在2.5 米/秒的东北风吹动下,越过新墙河滚滚扑向对 面南岸的国民党守军,覆盖纵深达两公里。日军 在侵华战争期间,把化学武器作为一种普种装备 的特种武器和辅助作战手段,连续使用达8年之 久,共施用毒剂2000余次,犯下了滔天罪行。
四、地理在现代战争中的影响




莫斯科战役 偷袭珍珠港 地中海的U艇魔影 条陶堡森林之战 海湾战争 长沙会战 敦刻尔克撤退 珊瑚海战役 诺曼底登陆 伊拉克 战争

1941年冬,希特勒进攻莫斯科的“台风”计划因严 寒而惨败。这一年莫斯科的冬天来得特别早,“好像上 帝站在俄国人一边”。10月6日莫斯科下了第一场雪后, 雨雪就没有断过;当时的最低气温为零下52度,近百万 的德国士兵在冰天雪地里冻得发抖,道路泥泞不堪,机 械化部队的大炮、坦克、汽车、摩托车在泥地里打滑。 而苏联士兵则不然,他们从小适应了这种寒冷气候,穿 上了保暖棉衣、皮靴,戴着护耳冬帽;枪炮也上个保暖 套,涂上了防冻润滑油,他们身着白色伪装服,手上拿 着涂了白漆的枪支,脚踏滑雪板,灵活机动地英勇出击。 这一仗从10月2日德军进攻开始,到12月6日苏军反攻, 德军防线不断被突破并被迫后退300公里;苏军大败德 军、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鼓舞了苏 军将士和人民的士气,为苏军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

1940年英法联军成功地从敦刻尔克撤退, 就是利用大雾作掩护、使德国空军找不到 轰炸目标。

1942年5月美日在珊瑚海战役中,双方损 失航母各两艘。但日本的“瑞鹤号”航母 却因驶入多云的海区而安然无恙,而美军 轰炸机却把大堡礁误认为是“瑞鹤号”航 母而狂轰滥炸。

诺曼底地处高纬度,6月份白昼时间长,一 般4时天亮,6时日出。盟军既需要夜幕掩护部队 悄悄航渡,又需要有天亮后的一段时间辨认滩头 目标,实施准确的炮击和登陆艇冲岸运动。另外, 诺曼底海区为半日潮,平均潮高5.4米,海滩坡 度平缓。陆军希望最高潮时登陆,以缩短涉滩距 离;海军则要求最低潮时登陆,以便舰艇在水下 障碍物以外抢滩;空降兵最好是在满月时空降, 以保证准确地降在指定区域。经过地理学家们的 综合推算,能满足三军要求的日子只有6月5-7日 这三天地理环境对战争的影响可大可小,小到利用土堆来隐 蔽、观察和射击,大到选择战略性的海外军事基地和大 气层的核弹头通道。 1、《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在赤壁之战中“借东风”火烧 曹操大军。 2、海湾战争中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选择了“无月之夜” 和“涨潮之夜”作为“沙漠风暴”进攻伊拉克的作战时 机。 3、美国军界利用高科技手段进行了人工地下核实验诱发 地震,人工制造磁暴破坏无线电通讯、人工在大气层喷 射吸收太阳辐射的物质改变战区大气温度等实验,试图 运用高科技手段改变战场地理环境,从而改变战场敌我 双方的力量对比和战争进程,夺取战场的主导控制权。 由此可见,在高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军事强国并未 忽视地理环境对战略战术影响的研究,而且将研究的范 围由过去的地面、水面进一步扩展到地下、海洋深处乃 至太空层。
地理与战争
一、古老的地理文化

最早的地理文化可以追溯到什么时候?
二、地理在战争中有什么作用?



孙子曰:“知天知地,胜乃不穷。”诸葛亮认 为:“不知地理者,不足以为将。” 1833年,德国军事家克劳塞维茨在他的《战争 论》中将地理因素列为影响战争的五大因素之一。 美国近代战略家约韩· 柯林斯认为:“战略家 们,不管属于哪个学派,都发现以武力或以武力 为基础的任何战略,几乎全都把注意力集中在地 理环境上”。 由此可见,地理环境是影响战略决策、战争进 程与胜负的重要因素。

每年的3月17日,是伊斯兰教民们斋月开始的时候, 如果在斋月采取军事行动,则会被穆斯林认为是对安拉 的亵渎,必然会引起整个穆斯林世界的极大愤慨,从而 使局势变得更加复杂。美国要想赢得这场战争,势必要 付出更高的代价。而且,科威特和伊拉克南部一带每年 春季都有一段时间出在沙漠风暴的袭击之中,这种恶劣 的天气不但会使远道而来、不服水土的多国部队战斗力 下降,而且对空中飞行和导弹的发射也不利。美军气象 水文人员预测海湾的无月之夜是:1月12日至20日,2月 10日至18日,3月11日至19日;海湾涨潮的时间是:1月 3日至7日和17日至23日,2月1日至6日和16日至21日;3 月2日至7日和17日至22日。如果把它们结合在一起考虑, 1月17日正是“无月之夜”和“涨潮之夜”,这样才有 利于舰艇靠近伊拉克水面而少触雷,有利于舰载轰炸机 的隐蔽与攻击。


公元前一世纪,凯撒对高卢(今法国)的征服 使得日耳曼人成为罗马帝国的直接邻居。 条陶堡森林是一块低地,它位于今德国下萨克 森州和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交界处,其中河谷 纵横,地势起伏很大,绝大多数地段道路在峡谷 中穿行。这里生长着高大茂密的橡树林,灌木很 少,太阳很难透过厚厚的树叶照到地面。在阴森 茂密的树林后面,泥泞狭窄的峡谷两旁,埋伏了 大量衣衫褴褛但体格强健的日耳曼伏兵。 此战,三个精锐的罗马军团全军覆没,总督瓦 伦斯在内的2万余人丧生。此后,罗马帝国再也 无力跨过莱茵河右岸,日耳曼人摆脱了罗马人的 枷锁而独立了。靠着巧妙地利用地形,德意志国 家的立国之战胜利了。

1941年,日本决定对美国太平洋舰队的锚地——珍 珠港——进行偷袭。可是偷袭谈何容易,日本本土距离 珍珠港足有3200海里,而且在这段遥远的距离内,太平 洋诸多航线上每天过往的各国商船络绎不绝,想要保密 也几乎是不可能。可是山本五十六却选择一条不为人知 的航线,瞒天过海,达到了偷袭的目的——北太平洋航 线.在北太平洋暖流流经的地区,盛行西风发着如恶狼 嚎叫般的声音肆虐咆哮,惊涛骇浪,暴雨连连,非常不 适于海上航行。因此,各国几乎没有船只敢于通过这条 航线。而日军恰恰就是选择了这条连自己也异常陌生的 航线,尽管,风高浪急,战舰颠簸的厉害,海上加油十 分困难,但由于顺流顺风,倒也节省了燃料;更重要的 是成功的做到了隐蔽,因为在日军一个星期的航行里他 们没有碰到哪怕一艘中立国的商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