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第【1】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目标:指导学生学习掌握追悼、羞愧、深奥、张冠李戴、饱经风霜等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鲁迅先生爱憎分明的立场,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嵩山思想品质;掌握概括小标题的方法,掌握通过品析人物语言、动作、表情等关键语句体会人物品质的学习方法;认识和理解文章以小见大、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
课前准备:要求学生了解鲁迅生平,了解鲁迅先生同反动派作斗争的故事以及毛泽东等伟人对鲁迅的评价。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检查预习,简介背景。
1、从课题可知,作者与鲁迅先生有何关系(作者周晔,是鲁迅先生的侄女.)2、请一同学简介当时的时代背景及鲁迅生平.【注:进行爱人民教育】二、理清文路,感知课文.1、指名轮读课文,说说课文回忆了鲁迅先生的几件事?2、理清事件,立出小标题,教会学生立小标题的方法。
①先用简短的话归纳每段的意思。
②再把段意浓缩成小标题.③从内容上考虑可把小标题列为:深切怀念谈《水浒》讲“碰壁”救助车夫关心女佣三、抓住重点,领会中心。
紧扣课文中心句,精讲课文四、五段.渗透抓住人物动作、表情等关键性词语体会人物品质、领悟文章中心的学习方法。
1、引导学生捕捉文章中心句:“的确,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的少,别人想得多.”2、文章哪几段反映了伯父“为别人想得多”?导入学习四、五段。
3、讲读文章第四段,指导学生读议:①鲁迅先生是怎样救护、资助车夫的?找出文章中描写鲁迅救护车夫的动词,以及他掏钱、送药等细节,体会:这些都表现了鲁迅先生的什么品质?(通过“扶”、“蹲"、“半跪”、“夹出”、“洗”、“敷”等动词,以及他宁肯自己节衣缩食,也要尽微薄之力给予帮助,表现了鲁迅先生对穷苦劳动人民的一颗赤诚爱心。
)②抓住鲁迅先生在救护车夫后“变得那么严肃”、“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口气”等句,体会鲁迅先生复杂的内心语言。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26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26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备课素材【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是周晔写的回忆伯父的纪念性文章,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生前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深刻的几件事,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无比怀念、热爱与敬仰之情。
课文的段落以空行为标志,共分五段。
课文先写伯父去世后,“我”看到他受到很多人的爱戴。
接着触景生情地转入对伯父生前的点滴回忆,分别叙述了四件事:伯父借谈《水浒传》启发教育“我”认真读书;伯父在笑谈“碰壁”中抨击旧社会;伯父热情地救护和帮助黄包车车夫;伯父关心女佣阿三。
最后总结伯父是一个怎样的人,呼应开头,点明主题。
全文脉络清晰,叙事清楚。
第一段是果──鲁迅先生受到人民的爱戴,后几段是因──鲁迅先生受到爱戴的原因。
在叙事的过程中,始终贯穿着“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这一基本主题。
课文以小孩的口吻叙述,给人以朴实、亲切之感。
“伯父”是侄女对鲁迅的亲切称呼,“先生”则是对鲁迅的崇敬与爱戴。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是,一让学生感受鲁迅的高尚品格;二引导学生学习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三培养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能力。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鲁迅遗嘱: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病逝。
第二天,天津《大公报》发表《鲁迅的七条遗嘱》。
全文如下:【上海十九日下午十一时发专电】鲁迅在《中流》杂志第二期发表《死》一文中有七条遗嘱。
(一)不得因为丧事,收受任何人一文钱。
——但老朋友的,不在此例。
(二)赶快收殓,埋掉,拉倒。
(三)不要做任何关于纪念的事情。
(四)忘记我,管自己生活。
倘不,那就真是糊涂虫。
(五)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
(六)别人应许给你的事物,不可当真。
(七)损着别人的牙眼,却反对报复,主张宽容的人,万勿和他接近。
周介孚:鲁迅祖父(1838-1904),本名致福,后改名福清,字震生,号介孚,一号梅仙。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第1篇】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初读课文,了解鲁迅先生是一位关心爱护青少年成长,热爱劳动人民,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爱戴的人。
(二)理清课文脉络,练习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三)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二、教学重点、难点(一)初读课文,了解鲁迅先生是一位关心爱护青少年成长,热爱劳动人民,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爱戴的人。
(二)理清课文脉胳,练习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三、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
鲁迅先生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鲁迅先生的侄女周晔写的。
课题点明了作者与鲁迅的关系,这篇课文就是通过回忆,记叙了伯父鲁迅先生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几件事。
请同学们听教师范读课文,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大概了解。
(二)检查预习,扫除文字障碍。
1.填写生字表格。
2.出示比较难读难记的字,请同学直呼音节。
“聚”读作“j)”;“羞”读作“xi&”;“翰”读作“h4n”;“滩”读作“t1n”;“璃”读作“l0”;“枣”读作“z3o”;“嗽”读作“s^u”;“悼”读作“d4o”;“浒”读作“h(”;“冠”读作“gu1n”,“传”,《水浒传》的“传”读作“zhu4n”;“正”,正月的“正”应读作“zh5ng”。
3.组织同学讨论容易写错的字,以便正确书写。
“敷”字的左上方是“甫”,不能少写点;“奥”字是上下结构,上面是“”,不要再加上一横。
“枣”字的上半部分是“”,不能写成束;“嗽”字中间是“束”,不要写成“束”;“餐”字的笔画比较多,下半部分“食”的倒数第二笔是“点”,不能写成“捺”;“吟”字的右边是“今”,不要多加一点,写成“令”。
4.辨析字形,理解字义,组成词语。
语(语言)殡(出殡)硼(硼酸)咳(咳嗽)悟(觉悟)缤(缤纷)绷(绷带)刻(深刻)嗽(咳嗽)镊(镊子)佣(佣人)悼(悼念)漱(漱口)摄(摄影)拥(拥护)掉(丢掉)愉(愉快)奥(奥秘)囫(囫囵)滩(沙滩)喻(比喻)懊(懊悔)物(财物)难(难度)5.提示课文中的词语,请同学解释,教师给予正确指导。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一、教材分析1.1 教材背景简介《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课文讲述了作者夏达的生活中的一件有趣的事情,他的伯父鲁迅先生在细心地教他画画。
通过这篇文章,孩子们能够更深刻地理解鲁迅这位伟大的文学家和人物。
1.2 课文内容概述本篇课文是一篇记叙文,主要讲述了夏达的童年时期和他与伯父鲁迅的一次亲近交流。
在一次难忘的阴雨天里,夏达无聊极了,于是他像往常一样找他的伯父鲁迅玩耍。
这时鲁迅先生拿出了画笔和纸,详细地告诉夏达如何使用线条和色彩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让他在不知不觉中爱上了画画。
这也是夏达和鲁迅先生在一起度过的一段难忘时光。
二、教学目标2.1 教学目标阐述1.能够熟练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理解课文的主旨。
2.能够准确地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3.能够通过阅读、看图、画画等多种方式,感受文学艺术的魅力,更好地发展语文素养。
4.培养学生对名人的尊重和敬仰的情感,激发他们对美好事物保持敏感和热爱的态度。
2.2 教学目标分析1.分析课文重点词汇和句子,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含义,激发学生的语文兴趣。
2.利用互动的方式,促使学生运用文中的词汇和句子描述自己的情感,练习口语表达。
3.通过画画等艺术活动,让学生感受文学艺术的魅力,探索知识的世界。
4.让学生了解、尊重、欣赏名人,增强他们的历史文化素养和人文关怀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3.1 教学重点1.分析课文的构成和主旨,理解夏达和鲁迅之间的情感交流。
2.学习重点词汇和句子的运用和理解。
3.2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从第一人称的角度去感受夏达与鲁迅之间的情感,开展相关主题的思考和探讨。
2.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部分生僻词汇并进行语境分析。
四、教学方法及教具4.1 教学方法授课、讨论、写作、画画等多种方法相结合,多种交互形式,帮助学生在语言表达和思维领域得到全面发展。
4.2 教具教师选取合适的图片,多媒体教学设备,以及课本、黑板、笔等。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26、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说课稿和教学设计

《26、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说课稿一、说教材。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小学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五组的课文。
(这组教材以“初识鲁迅”为专题编排,编排的目的是认真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鲁迅的崇高精神;并继续学习描写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
如果有条件,还可以读一些鲁迅的作品或关于鲁迅的文章,观看和鲁迅有关的影视作品。
四篇文章中只有一篇是鲁迅自己的作品,其余三篇都是不同的人写鲁迅的,这样就使得鲁迅这一人物形象更加真实、丰满、生动。
)周晔(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通过自己的真实回忆,展示了鲁迅的音容笑貌,读来使人历历在目。
文章的段落以空行为标志,共有五段,讲了五件事。
全文脉络清晰,叙事清楚。
第一段“追悼鲁迅”是果——写鲁迅先生受到人民的爱戴;二至五段先后叙述了四件事:(伯父借谈《水浒传》启发“我”认真读书;伯父在笑谈“碰壁”中抨击旧社会;伯父热情地救护和帮助黄包车夫;伯父关心女佣阿三。
)从这四件事的叙述中回答了鲁迅先生受到爱戴的原因。
文章最后总结出鲁迅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呼应开头,点明主题——“伯父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编者编排这篇文章的目的一是让学生感受鲁迅的高尚品格;二是引导学生学习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三是培养学生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结合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从而确定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是:(一)、知识与技能1、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遗体、挽联、致敬、爱抚、团聚、情节、记性、保存、阴暗、低微、寒意、深奥、详细、枯瘦、囫囵吞枣、张冠李戴、马马虎虎、恍然大悟、北风怒号、匆匆忙忙、饱经风霜”)22个词语;2、有感情朗读课文,能够联系上下文或结合时代背景理解4句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3、学习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第27课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教案设计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创新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们对鲁迅的爱戴,体会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高尚品质。
2.过程与方法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能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囫囵吞枣、张冠李戴”等词的意思。
3.情感与价值激励学生选用“囫囵吞枣、张冠李戴、饱经风霜”等常用词语应用写话,学会给课文加小标题,学习课文用具体事例和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教学重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课前预习1.读通读顺课文,自学生字新词,应用学过的方法理解新词的意思。
2.思考:课文的每部分写了什么内容?3.收集有关鲁迅的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提示课题,了解鲁迅1.出示课件:鲁迅图像2.同学们,这就是——(生:鲁迅),板书:鲁迅先生,让我们带上“先生”二字再深情地呼唤一遍。
3.谁能根据课前收集到的有关的资料用简洁的话介绍一下鲁迅先生。
4.看来同学们对鲁迅先生了解得还真不少,然而鲁迅先生已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在鲁迅逝世九周年,他的侄女周晔写了一篇纪念他的文章。
板书:我的伯父,题目叫做——(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5.从课题中你知道了什么?她已经称鲁迅为称“伯父”了,为什么还称他为“先生”?【利用图像、课题资源,引导学生了解了鲁迅先生,了解了题意】二、检查预习,学习词语1.通过预习,你画下了哪些想积累的词语,和同桌交流一下。
【培养学生自主积累词语的意识】2.出示生字词课件:追悼吊唁咳嗽敷药女佣水浒传殡仪馆失声痛哭囫囵吞枣张冠李戴恍然大悟饱经风霜(1)你理解哪个词的意思?你是怎么理解的?(是联系上下文还是查字典)(2)请你从以上四字词中,选一个词语应用说话。
【关注词语教学,让教学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出发】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想想:作者认为鲁迅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从课文中哪里读出来的?2.齐读课文最后一段,板书: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四、学习第一段,体会受爱戴1.自由轻声读,圈画出鲁迅先生深受许多人爱戴的语句,从哪里看出他深受爱戴?(挽联多,花圈多,各色各样的人多)2.参考资料(课件出示以下内容),师配乐朗读:22日下午开始出殡。
统编版教材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6《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26《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
2.能够联系上下文或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学习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难点体会鲁迅先生的崇高品质。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交流预习1.出示鲁迅的三句名言。
【课件2】时间就是生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同学们,我们先来读一读这几句名言。
(生齐读)你知道这是谁的名言吗?(生答,出示【课件3】鲁迅图片)你对鲁迅有哪些了解?(生交流)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鲁迅的文章,看老师写课题(板书课题: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齐读释题:课题中的“我”是谁?(周晔,也就是鲁迅先生的侄女)3.交流预习:就在鲁迅先生逝世九周年的时候,三弟周建人的女儿周晔为了纪念伯父,回忆了与他生前相处印象最为深刻的四件事,你知道哪四件事吗?(生答;师板书:谈《水浒传》说“碰壁” 救助车夫关心女佣)二、品读重点,感悟品质(一)过渡:在1936年10月19日,当时周晔还很小,可是她最敬爱的伯父鲁迅先生从此离开了她,在她的记忆中,当时是怎样的情景呢?1.读一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最能打动你的句子,然后反复读一读,想想从中能感受到什么?2.交流:哪些语句最能打动你?为什么?(1)出示:【课件4】“数不清的挽联挂满了墙壁……各色各样的人都有。
”我们都来读读这两句话,你还能从中感受到什么?鲁迅先生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板书:得到人们爱戴),这些句子是否也打动了你,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边读边想象当时的场面,体会人们当时的心情。
(2)出示:【课件5】“我呆呆的望着……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侄女周晔失去伯父是那样的伤心,这是一种多么不舍得痛啊!自己再读一读这句话吧!(3)读到这里,你有什么要问的吗?过渡:那就让我们一起听听周晔为我们讲述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吧!(二)学习第一件事1.我们先来读一读第一件事,边读边想,“我”当时是怎样读《水浒传》的?伯父的话又让“我”懂得了什么?2.对于周晔读书情况,我们可以用文中的两个词语来概括。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涉及的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概括课文小标题。
教学重点: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能够联系上下文或结合时代背景、查阅资料等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学情分析:文章讲述的几个故事离学生的现实生活较远,帮助学生结合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教师导入:同学们,有一位名人离开我们已经几十年了,但是他的精神却时时让我们感动。
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了解他。
(出示鲁迅先生的)他是谁?(生答。
板书鲁迅先生)对,他就是鲁迅先生。
经过对《少年闰土》还有《有的人》这两篇课文的学习,我相信大家对鲁迅先生有一定的了解,那么谁想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眼中的鲁迅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请学生回答。
)鲁迅先生简介和当时的历史背景介绍:(展示资料)教师总结:看来每个人眼中的鲁迅先生是不一样的,鲁迅先生一生用文字救国救民,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这样一位在世人面前的“战士”,在生活中又呈现了怎样的一面呢?我们今天就一起学习周晔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板书补充课题)二、初读课文,自主探究。
(一)自读课文,自主学习生字词。
1.这篇课文到底讲述了鲁迅先生的什么事情呢?大家先自由朗读课文,概括全文大意,再联系上下文把课文生字词理解清楚。
教师进行巡视。
2.检查效果,(出示本课生字词)谁来为大家读读这生字词?3.大家对上面的生字词有不懂的吗?可以举手提问。
再请学生联系课文进行解答。
教师重点点拨理解“追悼、吊唁、囫囵吞枣、张冠李戴”等词,追悼:对死者表示沉痛的怀念;吊唁:祭奠死者并慰问家属;囫囵吞枣:把枣子整个吞下去,比喻读书等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张冠李戴:姓张的帽子戴在姓李的头上了,比喻弄错了对象或弄错了事实;你们平时会囫囵吐枣般读书吗?谁为我们举例。
教师举例:老师小时候看童话故事总是囫囵吐枣地过一篇,经常误认为白雪公主穿玻璃鞋出席舞会,睡美人因为吃了毒苹果而长眠,常张冠李戴地乱说一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6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教学目标】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练习用小标题概括五件事情的内容。
2.能联系有关资料,理解课文内容。
3.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点】能联系有关资料,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高尚品质。
【教学课时】1课时【教具准备】课件(朗读音视频建议使用荣德基小学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内容荣德基课件页码一、导入新课1.出示:送别鲁迅先生场面的图片师:1936年10月19日,一颗伟大的心脏永远停止了跳动。
一时间,成千上万的人们奔走相告,来见他最后一面,来送他最后一程。
这个人就是鲁迅先生。
2.到底是怎样的一位伯父,到底是怎样的一位先生,能得到如此多的人爱戴?让我们随本文作者周晔一起走进鲁迅先生。
3.板书课题: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二、作者介绍周晔:女,1926年5月生,1984年1月去世。
浙江绍兴人,周晔是周建人和王蕴如的大女儿,所以她称鲁迅为伯父,周晔生于上海,鲁迅逝世时,她才10岁。
三、初读感知1.听范读。
边听边画出文中的难读的字,注意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
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1)(2)3.检查初读情况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四、自读课文,整体把握。
1.自由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2.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
(这篇课文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生前给“我”留下的几件印象深刻的事以及他给“我”的教益,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无比怀念、热爱与敬仰之情。
)五、品读释疑1. 快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关于鲁迅的哪几件事情,给每件事加上小标题。
(1)小组讨论,交流。
(2)全班交流。
写了关于鲁迅的五件事情:(1)谈《水浒传》;(2)笑谈“碰壁”;(3)燃放花筒;(4)救助车夫;(5)关心女佣。
2. 读完文章,你认为鲁迅先生是个怎样的人?(有爱心善良想别人多、想自己少)3.出示:就是这样一位伯父,就是这样一位先生,竟然离周晔而去了,她静静地站在万国殡仪馆的礼堂里,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引读)“想到我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课件演示引号内的文字。
这是周晔的泪,透过周晔的泪,你们还仿佛看到了谁的眼泪?(学生、车夫、阿三……)4.他们为什么要流泪呢?请大家读“救助车夫”、“关心女佣”的段落,圈画出使你印象深刻的句子,在书中写下你的体会。
5.学生交流感受深刻的句子“爸爸跑到伯父家里,不一会儿,就跟伯父拿了药和纱布出来。
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夹出碎玻璃片,伯父拿硼酸水给他洗干净。
他们又给他敷上药,扎好绷带。
”(1)请大家读这部分文字,仔细体会这部分细节描写,想一想,鲁迅的哪些(3)(4)(5)(7)(8)(17-29)(9-12)(13)(14)动作令你感动?用笔圈出来。
(2)这是一位怎样的车夫?(饱经风霜)由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一张怎样的脸?(3)面对这位饱经风霜的车夫,鲁迅是怎么做的?(扶、蹲、半跪、拿、洗、敷、扎)从中你可以感受到什么?(鲁迅对劳动人民的关切、怜爱、同情)(4)当小侄女周晔提出“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怎么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呢?”你猜,鲁迅先生会怎么说?(5)这么深奥、复杂的事情,小周晔听得懂吗?当她再次让伯父解释时,她看到了什么?(指名朗读)“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见,而且现在也清清楚楚地记得,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他变得那么严肃。
他没有回答我,只把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1)这里为什么用两个“清清楚楚”?(强调当时情景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2)此时鲁迅先生为什么变得如此严肃,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呢?先生严肃的表情之下,心情是什么样的呢?(课件出示时代背景)(3)先生严肃的表情下可能在想些什么呢?请揣摩伯父鲁迅先生的心理活动,并写下来。
6.谈《水浒传》(1)出示:这一天在晚餐桌上,伯父跟我谈起《水浒传》里的故事和人物。
不知道伯父怎么会知道我读了《水浒传》,大概是爸爸告诉他的吧。
老实说,我读《水浒传》不过囫(hú)囵(lún)吞枣地看一遍,只注意紧张动人的情节;那些好汉的个性,那些复杂的内容,全搞不清楚,有时候还把这个人做的事情安在那个人身上。
伯父问我的时候,我就张冠李戴地乱说一气。
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2)当伯父问“我”时,我是怎么做的?画出相关句子。
(3)“囫囵吞枣、张冠李戴”什么意思?从这两词中你有什么体会?囫囵吞枣:把枣儿整个儿吞下去,比喻读书等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
张冠李戴:姓张的帽子戴在姓李的头上,比喻弄错了对象或弄错了事实。
在本文中指“我” 对书中的人物与事情搞不清楚,对应不起来。
“囫囵吞枣”“张冠李戴”两个词用得准确、形象,从中可看出“我”读书不认真,只注意故事情节,不分析人物的个性。
(4)在写伯父时的反应时,作者运用了什么描写?你有什么体会?语言、动作描写,“摸”“笑”的动作再现了伯父那慈爱宽厚的长辈风度。
伯父的话表面上是夸自己记性好,实际上是幽默而委婉地批评“我”读书不认真,透出了鲁迅先生含蓄、幽默、风趣的性格特点。
7.笑谈“碰壁”(1)出示:“可是到了后来,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
”“碰壁?”我说,“您怎么会碰壁呢?是不是您走路不小心?”“你想,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2)怎么来理解伯父所说的话?“碰了几次壁”暗示鲁迅受到反动势力的残酷迫害,“几次”说明了次数多;“把鼻子碰扁了”暗示鲁迅受到国民党反动势力的迫害。
从幽默的语言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鲁迅先生顽强斗争的革命精神和革命的乐观主义态度。
(3)“你想,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联系查找的资料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鲁迅先生一语双关,既幽默地解答了“我”的问题,又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的不满。
“四周黑洞洞的”比喻当时的社会一片黑暗,看不到一点儿光明,人民连一点儿民主和自由都没有;“碰壁”比喻与反动势力作斗争时受到的挫折和迫害。
从这谈笑似的话语中,我们可以体会到鲁迅先生不怕挫折、不惧迫害的顽强斗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8.关心女佣(1)让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互相交流学习结果。
(2)在关心女佣中,有拨动你心弦的句子吗?谁来读一读?(3)显然,女佣是在回味鲁迅先生在世的时候,给予她的关怀,想着想着,不禁潸然泪下,出示(两个太太埋着头,闭着眼睛,默默地合掌祷告了一会儿。
我给她们拉帷幔的时候,我看见了她们脸上的泪痕,然后在帷幔外面响起了悲痛的哭声。
)9.方法指导:联系时代背景理解句子,当时鲁迅生活的社会黑暗,革命者根本没有言论自由,而鲁迅为了唤起民众的觉悟,揭露反动派的丑恶嘴脸,写出了一篇篇犹如匕首的杂文,引起反动派的极度恐慌,他们千方百计地查禁鲁迅的作品,不允许发表,并且对他本人进行了残酷的迫害,当了解了这样的时代背景后,我们就不难理解句子的含义了。
六、总结课文主旨这篇课文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生前给“我”留下的几件印象深刻的事以及他给“我”的教益,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无比怀念、热爱与敬仰之情。
七、推荐阅读本课推荐阅读《藤野先生》《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
八、当堂检测(建议使用荣德基课件中的“当堂检测”做训练。
)九、课后作业(请课后完成《典中点》本课的“基础练习”板块的习题。
)板书设计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设疑叙事释疑谈《水浒传》——关心后代追悼笑谈“碰壁”——抨击社会为自己想得少(受人爱戴)燃放花筒——热爱生活为别人想得多救助车夫——热爱人民(点明中心)女佣回忆——关心他人课后反思学生不是无情物,只是未到动情时。
在教学中,我用课件配合教师的导语来创设浓浓的情境场,激活学生的心理状态,情绪被调动。
使学生在课始就对文章及鲁迅产生兴趣。
教师要学生用小标题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是为了引导学生将书读通、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培养学生读书和写作的方法。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批划,体会连续运用动词的好处,尤其是鲁迅先生的“半跪”所折射出的人物精神,然后学生通过层层深入的朗读:个别读、齐读,在读中结合文中插图进行想象,(因学生对当时的时代背景不了解,需要教师的介绍)在读中感悟词语,在品赏中积累词语,在想象中激活思维,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阅读中渗透写作的知识。
在理解中积淀情感,使学生与文本动情对话,并在对话中不断丰富文本内涵。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与文本、与文中人物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促使课堂教学扎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