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相同加数的和》基础练习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基础巩固与综合提升练习题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基础巩固与综合提升练习题第一单元:长度单位1.长度单位的填写我们可以用米作为较长物体的长度单位,用厘米作为较短物体的长度单位。
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是1米=100厘米。
2.长度单位的表示厘米可以用字母cm表示,米可以用字母m表示。
3.长度单位的换算1米=100厘米,400厘米=4米。
15厘米+8厘米=23厘米,30米+6米=36米,10米-9米=100厘米,6米-5米=100厘米,1米-30厘米=70厘米,40厘米+60厘米=1米。
4.长度的测量这支回形针长2厘米,这支铅笔长10厘米。
5.长度单位的应用①一本书厚1厘米②手掌的宽约8厘米③操场长约60米④课桌的高65厘米⑤一条跳绳长2米⑥哥哥的身高1米28厘米。
6.长度单位的选择①线段为②米尺③45厘米④米。
7.长度单位的辨别1.一张单人床长2米。
√2.一块橡皮擦的厚10厘米。
×(应为10毫米)3.一枝自动水笔的长是16厘米。
√4.___爸爸的身高有170米。
×(应为1.7米)5.长1米的木棒要比长100厘米的铁丝短一些。
√8.长度的测量第一条为5厘米,第二条长度未知。
两条线段一共有5厘米。
第二条比第一条长多少厘米需要测量第二条的长度。
9.长度的估计估计长7厘米,估计长8厘米。
实际长9厘米,实际长6厘米。
10.长度的练1.剪去28厘米后还剩50厘米,这根绳子原来长78厘米。
2.做了2套衣服后还剩7米,做衣服用去5米。
3.用去40厘米后还剩60厘米。
4.两条彩带一共长100厘米。
11.长度的推广我们可以通过计算点数和基本线段数,来计算线段的长度。
点数和基本线段数的计算方法是:基本线段数=点数-1,第一个加数刚好比点数少1,然后每个加数少1,依次加下去,直到1为止。
(点数-1)+……+2+1.线段总条数就是1到基本线段数所有自然数的和。
在巧算与速算这一单元中,我们可以利用1+9=2+8=3+7=4+6=5+5=等巧算结果,使计算更快更准。
第一单元第2课时《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练习》(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青岛版

第一单元第2课时《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练习》(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青岛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解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我会带领学生回顾加法的意义,让学生理解加法是将两个或多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接着,我会引导学生掌握相同加数的和的概念,即相同加数相加的结果。
我会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加法的意义,掌握相同加数的和的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加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难点:理解相同加数的和的概念,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课件。
学具: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通过一个实际例子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例如:“小华买了3个苹果,又买了2个苹果,他一共有几个苹果?”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 例题讲解:我会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个例题:“小明有5个奥特曼,小红给了小明3个奥特曼,小明现在一共有几个奥特曼?”我会引导学生stepstep 地解题,让学生理解相同加数的和的概念。
3. 随堂练习:我会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例如:“小明有2个,妈妈又给了小明3个,小明现在一共有几个?”4. 小组讨论:我会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如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每个小组都需要给出一个例子,并解释解题过程。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例题:小明有5个奥特曼,小红给了小明3个奥特曼,小明现在一共有几个奥特曼?解题过程:5 + 3 = 8七、作业设计1. 题目:小华有4个足球,又买了2个足球,小华一共有几个足球?答案:4 + 2 = 62. 题目:妈妈有3个苹果,爸爸又买了2个苹果,家里一共有几个苹果?答案:3 + 2 = 5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际例子和练习题,使学生掌握了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方法。
2020—2021年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乘、除法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课堂同步练习(精品试卷).doc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习题一、填空1、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叫做(),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
2、积=()×因数因数=()÷另一个因数商=()÷除数除数=()÷商被除数=()×除数3、填空题。
(1)一个除法算式中,商是8,除数是6,被除数是()。
(2)一个因数是5,另一个因数与它相同,他们的积是()。
(3)被除数是54,商是9,除数是()。
(4)另个因数的积是72,其中一个因数是8,另一个因数是()。
(5)0乘()都得0;0除以()都得0。
二、根据算式直接写得数。
1、32×25=800 800÷()=25 800÷32=()2、425÷17=25 17×25=() 425÷()=17三、计算下列各题。
45+45×0 0÷18+9 469+032×3×6×0 430×00÷318四、小明1小时走4千米,根据这一数据填空。
五、判断:已知△+□=☆,◇×◆=☆,下面哪些算式是正确的?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2、☆+□=△()3、☆×◇=◆()4、☆÷◇=◆()六、练习题1、河里有一群小朋友在划船,每条船上有3人,4条船上一共有多少人?2、河里有一群小朋友在划船,12人坐4条船,平均每条船上有多少人?《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习题答案一、填空。
1、乘法、除法2、另一个因数、积、被除数、被除数、商3、48、25、6、9、任何数、任何数二、根据算式直接写得数。
1、32、252、425、25三、计算下列各题。
45、 9、469、0、0、0四、小明1小时走4千米,根据这一数据填空。
8、20、12、28五、判断:√、×、×、√六、练习题1、 3+3+3+3=12(人)或3×4=12(人)答:4条船上一共有12人。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教学设计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相同加数的概念,并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和计算求得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逻辑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相同加数的概念及如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2.难点:理解相同加数的含义,将问题进行转化并解决。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制作课件、准备教学实物、提前做好教学设计和改课计划。
2.学生准备:准备好学习用具,配合教师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知识:用一个简单的示例引入相同加数的概念,如“小明手中有5支铅笔,小红也有5支铅笔,那么他们手中总共有多少支铅笔?”通过这种贴近生活的例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概念讲解:简单介绍相同加数的概念,即在一个加法算式中,相同加数是两个或多个相同的数字,如3+3+3,其中3就是相同加数。
3.合作探究:让学生分成小组,每组用教师准备的小卡片,上面印有不同数字的相同加数,要求学生合作计算求得每组相同加数的和。
通过合作探究,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相同加数的概念,并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4.总结归纳:请几组学生上台展示他们的计算过程和结果,让其他同学进行讨论和评价。
教师也可以在此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和总结,并引导学生自我总结。
5.练习巩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再次巩固所学知识,如“小红手中有7个苹果,小明也有7个苹果,那么他们手中共有多少个苹果?”,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做好错题的订正。
6.拓展延伸:对于学习较快的学生,可以提供更复杂的问题进行拓展,如“小红手中有n个橘子,小明手中有n个橘子,那么他们手中共有多少个橘子?”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解决问题。
五、教学反思:1.整堂课从导入到总结设计得较为合理,学生在合作探究中积极参与,表现出了较好的学习状态。
2.在教学设计中,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和拓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教案)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学习相同加数的概念。
(2)掌握几个相同加数的求和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使用彩色图表,生动形象地介绍相同加数的概念。
(2)利用游戏帮助学生学习相同加数的求和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良好的求知欲和探究精神。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增强其合作意识和自我探究力。
二、教学重点1. 概念的讲解和理解。
2.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三、教学难点1. 在求和的过程中发现相同加数的规律。
2. 将相同加数的规律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学方法1. 彩色图表法2. 游戏法五、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新课(5分钟)由老师给学生呈现一个彩色的图表,介绍相同加数的概念。
同时,提示学生从这个图表中寻找规律,了解什么是相同加数。
2. 学习新知(20分钟)(1)分组活动,让同学们在小组内完成数学游戏。
每组都有一份游戏规则和相同加数的题目,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尽快完成。
(2)在游戏过程中,老师需时刻观察学生的表现,并根据情况给予适当的指导。
(3)游戏结束后,老师会请一位同学上来介绍自己的经验和收获。
同时,向全班介绍正确的求和方法,认识相同加数的规律。
3. 学以致用(20分钟)(1)为了帮助学生掌握相同加数的求和方法,老师将设计几个实际问题。
让学生自主思考,找到其中的相同加数,并用正确的方法求和。
(2)学生通过讨论和交流,有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
老师在过程中引导学生总结求和过程中的规律,并分析其中的意义。
4. 总结练习(10分钟)(1)适当放慢课堂节奏,让学生有时间总结自己的体会和收获。
(2)进行一些简单的练习,检验学生掌握的程度。
(3)最后,老师精心准备了一份好奖品,激励学生认真完成作业。
六、板书设计相同加数的概念和求和公式几个相同加数的和七、教学资源准备(1)彩色图表(2)学生笔记(3)游戏规则(4)奖品:小礼物一份八、教学评价1. 对教师的评估(1)教学内容丰富,生动有趣。
2018-2019学年青岛版六三制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求相同加数的和》教学设计-评奖教案

求相同加数的和教学内容:信息窗1“你问我说”新授课第1课时总第1课时教学目标:让学生经历几个相同的数相加的计算的学习过程,对后面学习乘法的认识打好基础。
使学生在从简单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求几个几相加是多少的数学问题,培养有条理思考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习的习惯和合作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难点:经历几个相同的数相加的计算的学习过程,抽象出求几个几相加是多少的数学问题教学准备:电脑,学具盒学生学习过程:口算:5+30= 50+30= 26+33= 40+60= 22+5=32+28= 72+36= 37+28= 54+45= 33+66=一、导入:谈话:同学们,你们看过魔术吗?(看过)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去看一场魔术表演。
二、课件出示舞台场景图(一)观察变魔术场景,发现数学信息师:魔术师的表演中隐藏着很多的数学知识,你可要仔细看哟!动画出示魔术师变魔术的过程(1)魔术师分三次变出三组花,每组2朵。
师:你看到了什么?生:变了三次话,每次2朵。
(2)魔术师又变出了什么?魔术师变出四缸鱼生:四缸鱼,每个鱼缸有四条。
(3)再看魔术师变出了什么?生:变出五串葫芦葫芦,每串五个。
(二)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师:大家观察的真仔细,开动脑筋看能提出那些用加法解决的数学问题?生:一共有多少朵花?生:一共有多少条鱼?生:一共有多少个葫芦?…………………………..(根据学生提问板书)5、教师进行评价:同学们问的问题都不错,下面我们一起去解决们的问题,你们有信心解决好吗?(二)带领学生解决问题1、解决第一个问题:魔术师一共变出了几朵花?你有什么办法知道一共有多少?那就请你来数一数,好吗?还可以让学生用学具摆一摆,借助学具理解算理。
谁有和他不一样的办法?让学生自由讨论,看看还有什么方法,(小组讨论能够让学生加深理解。
)怎样列算式呢?2、教师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为什么要用2+2+2呢?(可以多找几个学生说说意义,让学生搞清楚意义,为下一单元学习表内乘法做好铺垫。
《求相同加数的和》教案青岛版(五四学制)一年级下册数学

3.实验器材:如果涉及实验,确保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如计数器、算盘等。
4.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布置教室环境,如分组讨论区、实验操作台等。在教室中设置若干个小组讨论区,每个区域配备必要的桌椅和黑板,以便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展示。同时,预留出实验操作区域,确保学生有足够的空间进行实验操作。
2.加法运算:让学生掌握加法运算的基本规则,能够正确进行加法运算。
3.数感培养: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他们对数字的敏感度和理解能力。
4.逻辑思维和空间观念: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空间观念,使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题型整理
本节课的重点题型主要围绕《求相同加数的和》的知识点进行,以下是对应的五个重点题型及答案:
题型1:相同加数的和计算
【题目】计算以下相同加数的和:
2 + 2 + 2 + 2 + 2
【答案】2 + 2 + 2 + 2 + 2 = 10
题型2:多个相同加数的和计算
【题目】计算以下多个相同加数的和: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求相同加数的和》的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设计预习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求相同加数的和》内容做好准备。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求相同加数的和》教学目标和《求相同加数的和》重难点。
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确保《求相同加数的和》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求相同加数的和

教学过程(授课内容、教师与学生活动)课 时 教 学 设 计课 题 1、求相同加数的和 2016 年 9月 4日 教案 序号 课型 1 新授课 授课时间 教 学 目 标 教点 学难 重点 教具等 准 备1、能用求几个相同数的和的算式来解决问题。
2、认识“同数连加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 。
重点:用求几个相同数的和的算式来解决问题 难点:认识“同数连加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多媒体课件、小棒若干板 书 设 计1、求相同加数的和 变出了多少朵花?2+2+2=6(朵) 一共有多少个灯笼?3+3+3+3+3=15(个) 一共有多少条鱼?4+4+4+4=16(条)教 后 感 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认识到了能用求几个相同数的和的算式 来解决问题,认识到“同数连加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 ,取得了较好 的学习效果。
1一、情境导入,明确目标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授课内容、教师与学生活动)由课本第 2 页的信息窗图片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2、明确目标 用课件出示目标,全体学生读目标,明确学习任务。
二、学习指导,合作探究 1、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信息窗图片,看看知道了什么数学信息? 学生汇报自己发现的数学信息: (1)有 4 个灯箱,每个灯箱里有 6 个灯泡。
(2)有 5 串灯笼,每串有 3 个。
(3)有 4 个鱼缸,每个里面有 4 条鱼。
(4)有 3 组花,每组有 2 朵。
教师运用课件展示问题: (1)一共有多少个灯泡? (2)一共有多少个灯笼? (3)一共有多少条鱼? (4)一共有多少朵花?22、解决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根据所给信息,解决问题。
教师用课件展示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
学生看书交流,教师指导。
一共有多少个灯笼?3+3+3+3+3=15(个) 一共有多少条鱼?4+4+4+4=16(条) 三、巩固训练,拓展提高 1、巩固训练 要求学生完成课本第 3--4 页的第 1--3 题 2、拓展提高 要求有余力的学生完成课本第 4 页的第 4、5、6 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