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及急救、生命支持类设备定期维护制度
急救、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管理制度

急救、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管理制度
为确保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对病人的及时抢救,根据《医疗卫生机构医学装备管理办法》及医院实际情况,特制定以下制度。
一、急救和生命支持类设备包括:呼吸机、除颤仪、心电监护仪、电动吸引器、婴儿保暖箱、电动洗胃机等。
二、各设备使用科室应确定专人负责维护保养使用,每天应对该类设备进行开机检查,使设备处于正常状况,保证设备完好率达100%,并作好记录,在交接班时也要把急救生命支持类设备的状况纳入其中。
三、医学装备部每个月进行巡查一次,查看科室对该类设备的维护保养情况,未执行保养规范的按医院相关奖惩制度执行。
发现问题设备及时处理,如不能及时处理好的,应向上级领导汇报并负责联系厂家工程师进行维修。
四、当临床科室设备使用中出现故障时,按医院急救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应急预案执行,同时报医学装备部维修。
急救生命支持类设备管理制度

急救生命支持类设备管理制度一、目的为加强急救生命支持类设备的管理,确保其在急救过程中发挥最大效能,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医疗机构急救生命支持类设备的采购、使用、维护、报废等全过程管理。
三、管理职责1. 医疗机构应设立急救生命支持类设备管理小组,负责设备的采购、使用、维护、报废等工作的组织实施。
2. 管理小组应指定专人负责设备的日常管理工作,确保设备安全、有效、及时地应用于急救。
3. 医疗设备科负责设备的采购、验收、维护保养、技术支持等工作。
4. 护理部负责设备的日常使用、维护保养、培训等工作。
四、设备采购1. 急救生命支持类设备的采购应根据医疗机构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结合国家相关规定,选择质量可靠、性能稳定的产品。
2. 采购过程中应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确保设备的采购价格合理。
3. 采购合同应明确设备的质量要求、售后服务等内容,确保医疗机构在使用过程中权益得到保障。
五、设备使用1. 急救生命支持类设备应由经过专业培训的医护人员操作,确保设备的安全、有效使用。
2. 使用前,医护人员应认真检查设备的工作状态,确保设备性能良好。
3. 使用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设备参数,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4. 使用后,医护人员应做好设备的清洁、消毒工作,防止交叉感染。
六、设备维护1. 急救生命支持类设备应按照设备使用说明书的要求进行定期维护保养,确保设备处于良好工作状态。
2. 医疗设备科应定期对设备进行巡检,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3. 医护人员应配合医疗设备科做好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发现问题及时上报。
七、设备报废1. 急救生命支持类设备达到使用年限或性能无法满足临床需求时,应按照医疗机构的相关规定进行报废处理。
2. 报废设备应由医疗设备科组织专业人员进行评估,确定报废原因。
3. 报废设备处理应遵循环保、节约的原则,确保医疗机构的合法权益。
医院急救生命支持类设备预防维护计划

医院急救生命支持类设备预防维护计划1.每周对所有急救设备进行功能自检,确保其正常工作。
Weekly self-check of all emergency medical equipment to ensure its proper functioning.2.每月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全面检查和维护。
Monthly comprehensive inspection and maintenance by professional technicians.3.定期更换急救设备中的易损件,防止设备故障。
Regular replacement of vulnerable parts in emergency medical equipment to prevent equipment failure.4.对急救生命支持设备进行定期清洁,保持设备表面清洁。
Regular cleaning of emergency life support equipment to keep the equipment surface clean.5.检查所有设备的电源线和插头,确保电路连接良好。
Check the power cords and plugs of all equipment toensure good electrical connections.6.测试并校准各种监测仪器,确保其测量准确。
Testing and calibration of various monitoring instruments to ensure accurate measurements.7.保持急救设备的标签和标识清晰可见。
Keep the labels and signs of emergency medical equipment clearly visible.8.储藏急救用品时,确保按照要求进行分类、标记和包装。
When storing emergency supplies, ensure proper classification, labeling, and packaging.9.定期参加厂家或供应商组织的培训,了解设备的最新维护知识。
急救、生命支持类设备日常保养记录本

急救、生命支持类设备时钟校准及使用、保养、维修记录本()年设备名称:规格型号:生产厂家:启用时间:设备编号:使用科室:急救、生命支持类设备应急调配预案一、编制目的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发生故障时,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为有效保障医院急救及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正常使用,提高救援的反应速度和协调水平,保障患者和装备操作者的生命安全。
二、编制依据根据国务院《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卫生部《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规范(试行)》、国家药监局《药品和医疗器械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试行)》,结合我中心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三、适用范围1、急救、生命支持类设备包括除颤仪、呼吸机、监护仪、输液泵、注射泵、电动吸引器、心电图机、麻醉机、洗胃机;2、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时,需要紧急调用急救、生命支持类设备;3、急救、生命支持类设备使用中突然发生故障时。
四、应急组织设立急救类及生命支持类设备应急小组:应急小组组长: 邬宗庆副组长:李瑜杨红军成员:田爱英刘霜莉龙德泽郭晓清郭雅闻段双喜李波覃亚明刘峰医疗设备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由医院统一领导,总务(设备科)具体负责。
在突发设备事件发生时,由总务(设备科)协同相关科室一起做好突发设备事件的预防、处置和恢复重建工作。
五、预防措施1、医护人员应熟知急救类、生命支持类设备的操作规程并能熟练操作设备。
2、急救类、生命支持类设备应相对固定放置,医护人员应知晓放置位置。
3、各临床科室根据本科室工作场景和可能需要的急救及生命支持类设备,定义需要保障的设备类别和台数,进行特别保障。
4、使用科室应每日检查设备状况,确保设备处于良好待用状态,发现故障不能自行解决的,应立即向设备科报修,并做好记录。
5、工程师应定期对急救及生命支持类设备进行巡检,并做好维护保养工作。
6、对配有蓄电池的设备,使用科室应定期放电、充电,使蓄电池处于良好状态。
7、在使用设备过程中,医护人员应随时观察设备的状态是否正常。
急救类,生命支持类设备管理制度

急救类,生命支持类设备管理制度急救类、生命支持类设备是医院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的重要工具,对于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为了确保急救类、生命支持类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有效管理,特制定本制度。
一、急救类、生命支持类设备的范围本制度所指的急救类、生命支持类设备主要包括:呼吸机、麻醉机、除颤仪、简易呼吸器、输液泵、注射泵、喉镜等。
二、急救类、生命支持类设备的管理职责1. 设备管理部门负责急救类、生命支持类设备的采购、验收、安装、维修、报废等工作。
2. 使用科室负责急救类、生命支持类设备的日常使用、维护、保养、记录等工作。
3. 质量管理部门负责急救类、生命支持类设备的质量控制、监测、评估等工作。
4. 医务部门负责急救类、生命支持类设备的使用规范、培训、考核等工作。
三、急救类、生命支持类设备的采购与验收1. 设备采购应根据医院实际需求、科室申请、市场调研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质量可靠、性能稳定、售后服务好的产品。
2. 急救类、生命支持类设备的采购应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通过招标、比选等方式进行。
3. 设备到货后,由设备管理部门组织验收,确保设备完好、配件齐全、功能正常。
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四、急救类、生命支持类设备的安装与调试1. 设备安装前,由设备供应商提供专业技术人员,按照设备使用说明书进行安装。
2. 设备安装过程中,使用科室应积极配合,确保安装位置、电源、接地等符合要求。
3. 设备安装完成后,由设备管理部门组织进行调试,确保设备性能达到最佳状态。
五、急救类、生命支持类设备的维护与保养1. 使用科室应指定专人负责急救类、生命支持类设备的日常维护与保养,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2. 每日使用前后,应对设备进行检查,包括电源、管道、配件等,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 定期对设备进行清洁、消毒,避免细菌、病毒滋生,确保患者安全。
4. 按照设备使用说明书要求,定期进行设备校准、检测,确保设备性能准确可靠。
急救和生命支持类医疗设备应急保障制度

急救和生命支持类医疗设备应急保障制度为进一步加强急救和生命支持类医疗设备的管理,结合医院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急救和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包括呼吸机、监护仪、除颤仪、心电图机及其它抢救设备和抢救物品等。
二、医学装备科应协助使用科室制订急救和生命支持类医疗设备操作规程,指导使用科室做好日常保养,并监督执行落实情况。
要确保使用人员都能够熟练掌握和操作急救类和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要对操作人员的操作技能和相关知识进行培训和考核。
三、使用科室应对急救和生命支持类医疗设备进行实时监控和交接班管理,交接班内容应包括急救和生命支持类医疗设备的完好状态和使用情况。
医学装备科应定期进行安全巡查,确保急救类和生命支持类医疗设备完好率为100%且时刻处于待用状态。
四、积极开展预防性维修,针对急救和生命支持类医疗设备的特点,科学制定预防性维护计划和程序,降低设备故障发生率。
五、医学装备科和使用科室要定期进行急救类和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的使用和调配演练,对演练发现的问题应及时总结、改进和落实。
六、维修调度中心设24小时值班电话,确保急救类和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发生故障时能够及时维修和调配。
七、医疗设备发生故障时应通知主管工程师进行维修,故障不能及时排查时,应由医学装备科调配进行紧急调配,院内调配不能满足需要时,应联系其它兄弟医院紧急借用或紧急采购。
八、医学装备科应与急救类和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供应商签订优先应急供应协议或承诺书,确保在应急事件发生时的应急供应和调配。
九、急救和生命支持类医疗装备设专职工程师负责巡查、保养、维护和维修等保障工作。
各科室主任、护士长、和科室管理人员为急救和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实时监控人员。
急救和生命支持类医疗设备紧急维修、调配预案和紧急替代流程图设备调配流程图:设备故障维修人员到达现场紧急维修通知医学装备科调拨全院暂不能使用设备联系厂家临时借用设备或紧急采购保证临床有效使用维护医疗设备、更换消耗用品,作好记录借用科室医学装备科、行政总值班通知借用科室到调配科室借用归还调配科室联系医学装备科进行维修后,归还调配科室说明情况确认设备名称和数量借用后完好借用后故障。
急救类生命支持类设备管理制度

急救类生命支持类设备管理制度急救类生命支持类设备管理制度在充满活力,日益开放的今天,制度使用的情况越来越多,制度是国家法律、法令、政策的具体化,是人们行动的准则和依据。
那么什么样的制度才是有效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急救类生命支持类设备管理制度,欢迎阅读与收藏。
急救类生命支持类设备管理制度1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是指抢救病人必备的'常规医疗设备,如呼吸机、心电监护仪、心脏除颤器、简易呼吸器(囊)、心脏按压泵、负压吸引器、全自动洗胃机、负压骨折固定装置、中央供气吸引装置、氧气瓶以及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所需急救器材等。
其的完好性关系到抢救病人的及时性与成功性。
完好性虽然未有官方统一标准,但有共同的认识:设备主机及附件齐全、设备性能良好。
据此,医学工程部参考制定急救类、生命支持类设备日常使用维护指标,以便临床科室有目标、有计划开展此类设备管理。
一、多功能监护仪日常维护内容包括:(1)检查设备外观是否完整清洁,有无水迹,电源线,心电导联线,血氧饱和度探头,无创血压袖带有无破损,是否齐全等;(2)接通交流电源,开机后观察机器是否进入正常工作界面,用手背快速触摸监护仪外壳是否有麻手感觉;(3)将心电导联线三极同时接触皮肤观察屏幕有无波形出现,将手指放入氧饱和度探头中观察有无波形和数值出现,按无创血压测量按钮观察血压袖带能否正常充气;(4)断开交流电源,检测电池状态;二、呼吸机日常使用维护内容包括;(1)查看设备外观是否外观清洁完整,电源线有无破损,有无水迹;检查主机过滤网、呼出阀是否安装到位;(2)接入交流电源,及空气,氧气气源,检查管道是否漏气,开机进入检测界面,用手背快速触摸仪器外壳是否有麻手感觉;(3)连接检测管道,运行自检程序;(4)观察湿化罐内水位情况,加热器是否打开;(5)连接呼吸管道,模拟肺,运行呼吸机,观察是否有异常;(6)断开交流电,检测电池维持呼吸机的状态;三、除颤仪日常维护使用维护内容包括;(1)查看设备的外观是否完整清洁,电源线、导联线、电极线有无破损,有无水迹,记录纸是否正常安装;(2)接通交流电源,运行仪器自检程序,打印自检报告;(3)进行能量充电实验,观察仪器充电灯是否点亮;四、电动吸痰器日常使用维护内容包括:(1)查看机器外观是否完整清洁,电源线有无破损,有无水迹,污物瓶、管道连接是否正确,负压表指针是否归零。
急救类生命支持类设备管理制度和流程

急救类生命支持类设备管理制度和流程急救类生命支持设备(例如心电监护仪、呼吸机、除颤仪等)对病人的生命安全至关重要,因此其管理制度和流程非常重要。
下面是一份的急救类生命支持设备管理制度和流程:一、急救类生命支持设备管理制度1.1. 目的为了提高急救类生命支持设备的使用效能和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1.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拥有急救类生命支持设备的机构、医院、急救车队等。
1.3. 设备所有权急救类生命支持设备的所有权归设备所在机构、医院、急救车队等所属单位所有。
1.4. 设备保养(1)对急救类生命支持设备进行定期保养,确保设备状态良好。
(2)对设备进行定期的维护和检查,确保设备功能齐全。
(3)在急救车辆、医院、机构使用的急救类生命支持设备都应该配备完整的工具包和备用零件。
(4)对设备进行记录,包括设备维修记录、使用记录、保养记录等。
1.5. 设备清洁所有急救类生命支持设备必须经过正确清洁、消毒、灭菌后才能使用,以防止病原体传播。
1.6. 设备储存所有急救类生命支持设备必须存放在干燥、通风、无细菌、没有腐蚀性气体、尘土以及放射性物质的场所。
1.7. 报废设备(1)对于不能修复的急救类生命支持设备应立即报废。
(2)对于已经达到使用年限的急救类生命支持设备应立即报废。
1.8. 设备保险所有急救类生命支持设备都应该购买保险,以防止意外损害。
1.9. 设备使用(1)所有使用急救类生命支持设备的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持有相应的证书。
(2)使用设备前必须检查设备是否能够正常工作。
(3)在使用设备时,必须注意设备的安全问题,确保设备不会对病人造成损害。
二、急救类生命支持设备管理流程2.1. 急救类生命支持设备管理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设备采购和验收流程(2)设备培训流程(3)设备保养和维修流程(4)设备保险流程(5)设备使用和归还流程2.2. 设备采购和验收流程(1)确定采购需求。
(2)提交采购申请,核实申请合法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急及急救、生命支持类设备定期维护制度
1 目的
1.1 为了规范和加强应急及急救、生命支持类设备管理,保持正常的待用状态,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2 范围
2.1 本制度规定了应急及急救、生命支持类设备定期维护办法。
2.2 本制度适用于医学装备管理部门和使用科室。
3 内容
3.1 本制度所指的应急及急救、生命支持类设备主要有呼吸机、洗胃机、麻醉机、注射泵、心电图机、心脏除颤起搏器、多参数监护仪、心电图机等。
3.2 所有应急及急救、生命支持类设备遵从医疗设备的定期维护、保养制度。
3.3 所有应急及急救、生命支持类设备坚持三级保养制度,
a.日常保养:主要是机器表面污渍的清洁、机械部位的紧固和润滑;
b.二级保养:清楚机器内部灰尘,清洁电路板上的灰尘、结晶体以及其他可能导致电路板损坏的异物,清洁电位器表
面上附着的灰尘,光学医疗设备光路的清洁;
c.三级保养:更换已达到磨损且性能不可靠的机器部位,更换已达到使用寿命理论值但仍在使用的零部件,抽查一些性能变差的电子元器件并提前更换。
3.4 及时保养,重点维护。
每半年对应急及急救、生命支持类设备进行维护及保养,检查电源线是否接触良好,电气控制开关、旋钮是否安全、可靠;检查光源电池,更换坏的光源灯泡和失效的电池,注重水路、气路、管路是否通畅,防止漏气、漏水;检查传动部件,机械传动的位置应定时加润滑油;空压机、负压吸引等装置要定期检查密封性,性能下降者要及时维修或更换。
3.5 对在化学液体环境下工作的设备,要定期对打开设备擦拭电路板,防止化学药品的腐蚀,对已腐蚀但仍在使用的设备要备好零部件,以备急用,容易挥发的化学试剂要及时更换,磨损严重的碳刷也要及时更换,对于不常用的设备要定期予以通电,使之运行。
3.6 定期每月巡检,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附加说明
本制度由设备科提出
本制度由设备科负责起草本制度由设备科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