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水污染控制工程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山农大《水污染控制工程复习题-专升本》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精选全文

山农大《水污染控制工程复习题-专升本》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水污染控制工程》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水质2.活性污泥法3.污泥体积指数(SVI)4. 污泥负荷率5. 设计充满度6. 电渗析法7.污水土地处理8.水质9.活性污泥10.污泥沉降比11.污泥龄12. 设计管段13. 离子交换法14污水土地处理二、填空题1.水中所含杂质按其在水中的存在状态可分为三类:,和。

2.污水处理的基本方法分类,按照作用原理不同可分为、和。

3.按照材质不同分类,沟管主要有混凝土管、钢管、、陶土管、玻璃钢管、UVPC管等几大类。

沟管的管口形式主要有、和平口管等三种4.1942年,现代细胞生长动力学奠基人Monod提出,在基质成为细菌生长的控制因素时,细胞的比生长速率与限制性底物浓度的关系可用下式表示,其中ks的意义是:。

5.废水处理中,微生物的一般细胞分子式为,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元素比例为,C:N:P= 。

6.土地处理技术有五种类型:、、、和地下渗滤系统。

7.当上下游沟段出现较大的落差大于 m时,一般窨井不再适用,改用跌水井连接。

跌水井是的窨井,它可以克服水流跌落时产生的巨大冲击力,宜设在直线沟段上。

8.污水沟道系统设计中一般规定,在街道上,最小管径和最小设计坡度分别为 , 。

沟顶最小覆土厚度一般不宜小于。

8.排水体制可分为合流制和分流制,其中合流制又分为和。

9.按照材质不同分类,沟管主要有混凝土管、钢管、铸铁管、陶土管、玻璃钢管、UVPC 管等几大类。

沟管的管口形式主要有、和等三种。

10.根据微生物的增长曲线,可知当污水中有机物浓度较低,营养物明显不足时,则可能出现期。

11.1942年,现代细胞生长动力学奠基人Monod提出,在基质成为细菌生长的控制因素时,细胞的比生长速率与限制性底物浓度的关系可用下式表示,其中ks的意义是:。

12.废水处理中,微生物的一般细胞分子式为,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元素比例为,C:N:P= 。

13.窨井,又称检查井,主要是为了检查、清通和连接沟道而设置的。

水污染控制工程期末考试答案

水污染控制工程期末考试答案

2023~2023学年度期末考试试卷原则答案选择题(每空1.5分, 共15分)1-5: B C D B C6-10:D D D B A二、名词解释(每个4分,共20分)1.COD——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消耗旳氧化剂量(mg/l为单位)(4分)2.污泥龄----曝气池中所有污泥更新一次旳时间。

2.SVI——混合液经30min静沉后, 每单位重量干泥所形成旳湿泥体积。

(4分)4.工作互换容量----在给定旳工作条件下, 一定量旳树脂所具有旳活性基团或可互换离子旳实际旳总数量。

(4分)5.吸附等温线——在一定温度下溶质分子在两相界面上进行旳吸附过程抵达平衡时它们在两相中浓度之间旳关系曲线。

(4分)三、简答题(40分)1、答:好氧生物处理法: 在有游离氧(分子氧)存在旳条件下, 好氧微生物降解有机物, 使其稳定、无害化旳生物处理措施。

(2分)厌氧生物处理法:在没有游离氧(分子氧)存在旳条件下, 兼性细菌与厌氧细菌降解和稳定有机物旳生物处理措施。

(2分)2、答:初沉池与二沉池在构造和功能上旳比较沉淀效能旳原理合用于自由沉淀, 而在二沉池中重要是成层沉淀。

当然, 在实践中设斜板或斜管能提高二沉池旳澄清能力是基于改良布水旳有效性及板间旳Fr 值, 并不基于浅沉理论。

(2分)3.答: 要点:氨化(2分)好氧硝化(2分)缺氧反硝化(2分)同化作用(2分)4.污泥处理一般工艺储存-----调整污水处理系统产泥量与污泥处理系统旳平衡。

(1.5分)浓缩------减少含水量, 减少体积(1.5分)稳定----减少有机物旳含量与致病微生物(1.5分)调理-----提高泥旳脱水性能, 为更好旳脱水(1.5分)脱水-----使泥失去液态(1.5分)干化-----最终处置(0.5分)5.答: 水体富营养化是指: 水体中由于过量营养物质(重要是指氮、磷等)旳排入, 引起多种水生生物、植物异常繁殖和生长, 这种现象称作水体富营养化。

《水污染控制工程》试题+答案

《水污染控制工程》试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题(每题3分):1. 水的社会循环:人类社会从各种天然水体中取用大量水,使用后成为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它们最终流入天然水体,这样,水在人类社会中构成了一个循环体系,称为~。

2. 生化需氧量:表示在有氧的情况下,由于微生物的活动,可降解的有机物稳定化所需的氧量3. 化学需氧量:表示利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有机物所需的氧量。

4. 沉淀::是固液分离或液液分离的过程,在重力作用下,依靠悬浮颗粒或液滴与水的密度差进行分离。

5. 沉降比:用量筒从接触凝聚区取100mL水样,静置5min,沉下的矾花所占mL数用百分比表示,称为沉降比。

6. 滤速调节器:是在过滤周期内维持滤速不变的装置。

7. 接触凝聚区:在澄清池中,将沉到池底的污泥提升起来,并使这处于均匀分布的悬浮状态,在池中形成稳定的泥渣悬浮层,此层中所含悬浮物的浓度约在3~10g/L,称为~。

8. 化学沉淀法:是往水中投加某种化学药剂,使与水中的溶解物质发生互换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盐类,形成沉渣,从而降低水中溶解物质的含量。

9. 分级沉淀:若溶液中有数种离子能与同一种离子生成沉淀,则可通过溶度积原理来判断生成沉淀的顺序,这叫做分级沉淀。

10. 总硬度:水中Ca2+ 、Mg2+含量的总和,称为总硬度。

11. 电解法:是应用电解的基本原理,使废水中有害物质,通过电解过程,在阳、阴极上分别发生氧化和还原反应转化成为无害物质以实现废水净化的方法。

12. 滑动面:胶粒在运动时,扩散层中的反离子会脱开胶粒,这个脱开的界面称为滑动面,一般指吸附层边界。

13. 氧化还原能力:指某种物质失去或取得电子的难易程度,可以统一用氧化还原电位作为指标。

14. 吸附:是一种物质附着在另一种物质表面上的过程,它可发生在气-液、气-固、液-固两相之间。

15. 物理吸附:是吸附质与吸附剂之间的分子引力产生的吸附。

16. 化学吸附:是吸附质与吸附剂之间由于化学键力发生了化学作用,使得化学性质改变。

最新水污染控制工程期末考试试题

最新水污染控制工程期末考试试题

《水污染控制工程》期末考试试题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1、一般规律,对于性颗粒易与气泡粘附。

2、在常温、稀溶液中,离子交换树脂对Ca2+、Cr3+、Ba2+、Na+的离子交换势高低顺序依次为 > > > 。

在离子交换过程中,上述离子最先泄露的是。

3、反渗透膜是膜,反渗透的推动力是___,反渗透膜透过的物质是。

4、根据废水中可沉物的浓度和特性不同,沉淀可分为、、、四种基本类型。

5、过滤机理主要包括、、三种形式。

6、加Cl2消毒时,在水中起消毒作用的物质是。

7、测定废水的BOD时,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氧化分解的过程,一般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第二阶段是。

8、稳定塘按塘内微生物类型、供氧方式和功能来分类,主要类型有、、和。

二、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为什么竖流式沉淀池常作为二沉池?2、如何提高滤池的含污能力?3、简述影响混凝效果的主要因素。

4、简述SBR工艺的工作原理,并说明该工艺具有哪些特点。

5、简述UASB反应器中颗粒污泥的形成条件。

三、论述题(共36分)1、在20℃时,亚硝化细菌的世代时间是多少天?为什么污泥龄太短的曝气池氨的硝化作用不完全。

(8分)2、如何通过废水的BOD5和COD判断废水的可生化性?某工业废水水质为COD 650mg/L,BOD5 52mg/L,问该工业废水是否适宜采用生化处理。

(8分)3、在电渗析操作过程中,工作电流密度超过极限电流密度会出现什么现象,如何消除? (8分)4、某企业以废箱板为主要原料生产箱板纸,其生产过程中排放大量的废水,主要污染物为SS和COD,其水质为pH 7~8、COD900~1100mg/L、SS800~1100mg/L。

请制定一废水处理工艺,使处理后出水水质达到pH 6.0~9.0;COD ≤100mg/L;SS ≤100mg/L,画出工艺流程简图,并说明各处理单元功能。

(12分)四、计算题(共14分)1、某种生产废水中Fe3+浓度为2.0mg/L,要使Fe3+从水中沉淀析出,废水应维持多高的pH值?(K spFe(OH)3= 3.2×10-38) (4分)2、有一工业废水,废水排放量为180m3/h,废水中悬浮物浓度较高,拟设计一座平流式沉淀池对其进行处理。

《水污染控制工程》试题+答案

《水污染控制工程》试题+答案

水污染控制工程试题和答案、名词解释题(每题3分):1. 水的社会循环:人类社会从各种天然水体中取用大量水,使用后成为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它们最终流入天然水体,这样,水在人类社会中构成了一个循环体系,称为~。

2. 生化需氧量:表示在有氧的情况下,由于微生物的活动,可降解的有机物稳定化所需的氧量3. 化学需氧量:表示利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有机物所需的氧量。

4. 沉淀::是固液分离或液液分离的过程,在重力作用下,依靠悬浮颗粒或液滴与水的密度差进行分离。

5. 沉降比:用量筒从接触凝聚区取100mL水样,静置5min,沉下的矾花所占mL数用百分比表示,称为沉降比。

6. 滤速调节器:是在过滤周期内维持滤速不变的装置。

7. 接触凝聚区:在澄清池中,将沉到池底的污泥提升起来,并使这处于均匀分布的悬浮状态,在池中形成稳定的泥渣悬浮层,此层中所含悬浮物的浓度约在3~10g/L,称为~。

8. 化学沉淀法:是往水中投加某种化学药剂,使与水中的溶解物质发生互换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盐类,形成沉渣,从而降低水中溶解物质的含量。

9. 分级沉淀:若溶液中有数种离子能与同一种离子生成沉淀,则可通过溶度积原理来判断生成沉淀的顺序,这叫做分级沉淀。

10. 总硬度:水中Ca2+ 、Mg2+含量的总和,称为总硬度。

11. 电解法:是应用电解的基本原理,使废水中有害物质,通过电解过程,在阳、阴极上分别发生氧化和还原反应转化成为无害物质以实现废水净化的方法。

12. 滑动面:胶粒在运动时,扩散层中的反离子会脱开胶粒,这个脱开的界面称为滑动面,一般指吸附层边界。

13. 氧化还原能力:指某种物质失去或取得电子的难易程度,可以统一用氧化还原电位作为指标。

14. 吸附:是一种物质附着在另一种物质表面上的过程,它可发生在气-液、气-固、液-固两相之间。

15. 物理吸附:是吸附质与吸附剂之间的分子引力产生的吸附。

16. 化学吸附:是吸附质与吸附剂之间由于化学键力发生了化学作用,使得化学性质改变。

(完整word版)水污染控制工程试题与答案,推荐文档

(完整word版)水污染控制工程试题与答案,推荐文档

水污染控制工程》试题库一、名词解释题(每题 3 分):1. 生化需氧量:表示在有氧的情况下,由于微生物的活动,可降解的有机物稳定化所需的氧量2. 化学需氧量:表示利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有机物所需的氧量。

3. 滤速调节器:是在过滤周期内维持滤速不变的装置。

4. 沉淀::是固液分离或液液分离的过程,在重力作用下,依靠悬浮颗粒或液滴与水的密度差进行分离。

5. 沉降比:用量筒从接触凝聚区取100mL 水样,静置5min ,沉下的矾花所占mL 数用百分比表示,称为沉降比。

6. 水的社会循环:人类社会从各种天然水体中取用大量水,使用后成为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它们最终流入天然水体,这样,水在人类社会中构成了一个循环体系,称为〜。

7. 接触凝聚区:在澄清池中,将沉到池底的污泥提升起来,并使这处于均匀分布的悬浮状态,在池中形成稳定的泥渣悬浮层,此层中所含悬浮物的浓度约在3〜10g/L,称为〜。

8. 总硬度:水中Ca2+、Mg2+含量的总和,称为总硬度。

9. 分级沉淀:若溶液中有数种离子能与同一种离子生成沉淀,则可通过溶度积原理来判断生成沉淀的顺序,这叫做分级沉淀。

10. 化学沉淀法:是往水中投加某种化学药剂,使与水中的溶解物质发生互换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盐类,形成沉渣,从而降低水中溶解物质的含量。

11. 电解法:是应用电解的基本原理,使废水中有害物质,通过电解过程,在阳、阴极上分别发生氧化和还原反应转化成为无害物质以实现废水净化的方法。

12. 电渗析:是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利用阴。

阳离子交换膜对溶液中阴阳离子的选择透过性,而使溶液中的溶质与水分离的一种物理化学过程。

13. 滑动面:胶粒在运动时,扩散层中的反离子会脱开胶粒,这个脱开的界面称为滑动面,一般指吸附层边界。

14. 吸附:是一种物质附着在另一种物质表面上的过程,它可发生在气-液、气-固、液-固两相之间。

15. 物理吸附:是吸附质与吸附剂之间的分子引力产生的吸附。

水污染控制工程试题(2套)含答案1

水污染控制工程试题(2套)含答案1

水污染控制工程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一)一、名词解释1、COD: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

2、BOD:水中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

3、污水的物理处理:通过物理方面的重力或机械力作用使城镇污水水质发生变化的处理过程。

4、沉淀法:利用水中悬浮颗粒和水的密度差,在重力的作用下产生下沉作用,已达到固液分离的一种过程。

5、气浮法:气浮法是一种有效的固——液和液——液分离方法,常用于对那些颗粒密度接近或小于水的细小颗粒的分离。

6、污水生物处理:污水生物处理是微生物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利用微生物的新陈代谢功能,对污水中的污染物质进行分解和转化。

7、发酵:指的是微生物将有机物氧化释放的电子直接交给底物本身未完全氧化的某种中间产物,同时释放能量并产生不同的代谢产物。

8、MLSS:(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指曝气池中单位体积混合液中活性污泥悬浮固体的质量,也称之为污泥浓度。

9、MLVSS(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指混合液悬浮固体中有机物的含量,它包括Ma、Me、及Mi三者,不包括污泥中无机物质。

P-10210、污泥沉降比:指曝气池混合液静止30min后沉淀污泥的体积分数,通常采用1L的量筒测定污泥沉降比。

P-10311、污泥体积指数:指曝气池混合液静止30min后,每单位质量干泥形成的湿污泥的体积,常用单位为mL/g。

P-10312、污泥泥龄:是指曝气池中微生物细胞的平均停留时间。

对于有回流的活性污泥法,污泥泥龄就是曝气池全池污泥平均更新一次所需的时间(以天计)。

(网上搜索的)13、吸附:当气体或液体与固体接触时,在固体表面上某些成分被富集的过程成为吸附。

14、好氧呼吸:以分子氧作为最终电子受体的呼吸作用称为好氧呼吸。

15、缺氧呼吸:以氧化型化合物作为最终电子受体的呼吸作用称为缺氧呼吸。

16、同化作用:生物处理过程中,污水中的一部分氮(氨氮或有机氮)被同化成微生物细胞的组成成分,并以剩余活性污泥的形式得以从污水中去除的过程,称为同化作用。

水污染控制工程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

水污染控制工程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

水污染控制‎工程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一)一、名词解释1、COD: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

2、BOD:水中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

3、污水的物理‎处理:通过物理方‎面的重力或‎机械力作用‎使城镇污水‎水质发生变‎化的处理过‎程。

4、沉淀法:利用水中悬‎浮颗粒和水‎的密度差,在重力的作‎用下产生下‎沉作用,已达到固液‎分离的一种‎过程。

5、气浮法:气浮法是一‎种有效的固‎——液和液——液分离方法‎,常用于对那‎些颗粒密度‎接近或小于‎水的细小颗‎粒的分离。

6、污水生物处‎理:污水生物处‎理是微生物‎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利用微生物‎的新陈代谢‎功能,对污水中的‎污染物质进‎行分解和转‎化。

7、发酵:指的是微生‎物将有机物‎氧化释放的‎电子直接交‎给底物本身‎未完全氧化‎的某种中间‎产物,同时释放能‎量并产生不‎同的代谢产‎物。

8、MLSS:(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指曝气池中‎单位体积混‎合液中活性‎污泥悬浮固‎体的质量,也称之为污‎泥浓度。

9、MLVSS‎(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指混合液悬‎浮固体中有‎机物的含量‎,它包括Ma‎、Me、及Mi三者‎,不包括污泥‎中无机物质‎。

P-10210、污泥沉降比‎:指曝气池混‎合液静止3‎0min后‎沉淀污泥的‎体积分数,通常采用1‎L的量筒测‎定污泥沉降‎比。

P-10311、污泥体积指‎数:指曝气池混‎合液静止3‎0min后‎,每单位质量‎干泥形成的‎湿污泥的体‎积,常用单位为‎m L/g。

P-10312、污泥泥龄:是指曝气池‎中微生物细‎胞的平均停‎留时间。

对于有回流‎的活性污泥‎法,污泥泥龄就‎是曝气池全‎池污泥平均‎更新一次所‎需的时间(以天计)。

(网上搜索的‎)13、吸附:当气体或液‎体与固体接‎触时,在固体表面‎上某些成分‎被富集的过‎程成为吸附‎。

14、好氧呼吸:以分子氧作‎为最终电子‎受体的呼吸‎作用称为好‎氧呼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污染控制工程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一)一、名词解释1、COD: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

2、BOD:水中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

3、污水的物理处理:通过物理方面的重力或机械力作用使城镇污水水质发生变化的处理过程。

4、沉淀法:利用水中悬浮颗粒和水的密度差,在重力的作用下产生下沉作用,已达到固液分离的一种过程。

5、气浮法:气浮法是一种有效的固——液和液——液分离方法,常用于对那些颗粒密度接近或小于水的细小颗粒的分离。

6、污水生物处理:污水生物处理是微生物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利用微生物的新陈代谢功能,对污水中的污染物质进行分解和转化。

7、发酵:指的是微生物将有机物氧化释放的电子直接交给底物本身未完全氧化的某种中间产物,同时释放能量并产生不同的代谢产物。

8、MLSS:(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指曝气池中单位体积混合液中活性污泥悬浮固体的质量,也称之为污泥浓度。

9、MLVSS(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指混合液悬浮固体中有机物的含量,它包括Ma、Me、及Mi三者,不包括污泥中无机物质。

P-10210、污泥沉降比:指曝气池混合液静止30min后沉淀污泥的体积分数,通常采用1L的量筒测定污泥沉降比。

P-10311、污泥体积指数:指曝气池混合液静止30min后,每单位质量干泥形成的湿污泥的体积,常用单位为mL/g。

P-10312、污泥泥龄:是指曝气池中微生物细胞的平均停留时间。

对于有回流的活性污泥法,污泥泥龄就是曝气池全池污泥平均更新一次所需的时间(以天计)。

(网上搜索的)13、吸附:当气体或液体与固体接触时,在固体表面上某些成分被富集的过程成为吸附。

14、好氧呼吸:以分子氧作为最终电子受体的呼吸作用称为好氧呼吸。

15、缺氧呼吸:以氧化型化合物作为最终电子受体的呼吸作用称为缺氧呼吸。

16、同化作用:生物处理过程中,污水中的一部分氮(氨氮或有机氮)被同化成微生物细胞的组成成分,并以剩余活性污泥的形式得以从污水中去除的过程,称为同化作用。

17、生物膜法(P190):生物膜法是一大类生物处理法的统称,包括生物滤池、生物转盘、生物接触氧化池、曝气生物滤池及生物流化床等工艺形式,其共同的特点是微生物附着生长在滤料或填料表面上,形成生物膜。

污水与生物膜接触后,污染物被微生物吸附转化,污水得到净化。

18、物理净化(P7):物理净化是指污染物质由于稀释、扩散、沉淀或挥发等作用而使河水污染物质浓度降低的过程。

19、化学净化(P-7):是指污染物质由于氧化、还原、分解等作用使河水污染物质浓度降低的过程。

20、生物净化(P-7):是指由于水中生物活动,尤其是水中微生物对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作用而引起的污染物质浓度降低的过程。

二、填空1、污水类型: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初期雨水、城镇污水2、表示污水化学性质的污染指标:可分为有机指标(生化需氧量(BOD) 、化学需氧量(COD)、总有机碳(TOC)、总需氧量(TOC)、油类污染物、酚类污染物、表面活性剂、有机碱、有机农药、苯类化合物)和无机指标( PH、植物营养元素、重金属、无机性非金属有害有毒物(总砷、含硫化合物、氰化物)3、水体自净分类:物理净化化学净化生物净化。

4、根据地域,污水排放标准分为哪些?根据地域管理权限分为国家排放标准、行业排放标准、地方排放标准5、沉淀类型 6-40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沉淀池常按池内水流方向不同分为平流式、竖流式、及辐流式三种。

7、废水中油存在形态(P57):可浮油、细分散油、乳化油、溶解油。

8、气浮法类型(P62):电解气浮法、分散空气气浮法、溶解空气气浮法。

9、呼吸分类(P83):好氧呼吸、缺氧呼吸。

10、微生物生在规律:按微生物生长速率,微生物生长过程可分为四个时期,即延迟期、对数增长期、稳定期、和衰亡期。

11、扩散器分为哪几类:根据分散气泡的大小,扩散器可分为微气泡扩散器、小气泡扩散器、中气泡扩散器、大气泡扩散器、剪切分散空气曝气器。

12、微生物膜法工艺类型:生物膜法是一大类生物处理法的统称,包括生物滤池、生物转盘、生物接触氧化池、曝气生物滤池及生物流化床等工艺形式。

13、影响膜处理主要因素(P194)进水底物的组分和浓度、营养物质、有机负荷及水力负荷、溶解氧、生物膜量、PH、温度和有毒物质等。

14、沪混你关系15、离子交换运行中包括哪四个步骤(P323):交换、反洗、再生、清洗。

水污染控制工程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二)三、简答1、水体自净:受污染的水体,经过水中物理、化学与生物作用,使污染物浓度自然降低,并恢复到污染前的水平。

2、污水排入河流的混合过程:①竖向混合阶段②横向混合阶段③断面混合阶段3、废水中油存在形态:废水中油通常有四种存在形:①可浮油②细分散油③乳化油④溶解油4、双模理论基本论点:双膜理论基本论点:(1)气、液两相接触的自由界面附近,分别存在着做层流流动的气膜和液膜。

(2)在两膜以外的气、液相主体中,由于流体的充分湍动(紊流),组分物质的浓度基本上是均匀分布的,不存在浓度差。

(3)在气膜中存在着氧的分压梯度,在液膜中存在着氧的浓度梯度,它们是氧转移的推动力。

(4)氧是一种难溶气体,溶解度很小,故传质的阻力主要在于液膜上,因此通过液膜的传质速率是氧转移过程的控制速率。

5、造成丝状证膨胀原因:造成丝状性膨胀的原因:(1)污水水质(2)运行条件(3)工艺方法6、生物接触氧化法优点:①由于填料的比面积较大,池内的充氧体条件良好②生物接触氧化法不需要污泥回流,不存在污泥膨胀问题,运行管理简便③由于生物固体量多,水流又属于完全混合型,因此生物接触氧化池对水质水量的骤变有较强的适应能力④生物接触氧化池有机溶剂负荷较高时,其F/M保持在较低水平,污泥产率较低7、生物脱7、氮包括那几个过程 5-7027、生物脱氮包括哪几个过程? (P86)①氨化反应微生物分解有机氮化合物产生氨的过程。

②硝化反应在亚硝化菌和硝化菌的作用下,将氨态氮转化为亚硝酸盐(NO2-)和硝酸盐(NO3-)的过程。

③反硝化反应在缺氧条件下,NO2- 和 NO3- 在反硝化菌的作用下被还原为氮气的过程。

④同化作用生物处理过程中,污水中的一部分氮(氨氮或有机氮)被同化成微生物细胞的组成成分,并以剩余活性污泥的形式得以从污水中去除的过程。

当进水氨氮浓度较低时,同化作用可能成为脱氮的主要途径。

.四、问答1、解释并画出仰垂曲线图表示一条被污染河流中生化需氧量和溶解氧的变化曲线。

横坐标从左到右表示河流的流向和距离,纵坐标表示生化需氧量和溶解氧的浓度。

将污水排入河流处定为基点0,向上游去的距离取负值,向下游去的距离取正值。

在上游未受污染的区域,BOD5很低,DO接近饱和值,在0点有污水排入。

由溶解氧曲线可以看出:DO和BOD5 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在污水未排入之前,河水中DO很高,污水排入后因有机物分解耗氧,耗氧速率大于大气复氧速率,DO从0点开始向下游逐渐减低。

从0点流经2.5d,降至最低点,此点称为零界点。

该点处耗氧速率等于复氧速率。

零界点后,耗氧速率因有机物浓度降低而小于复氧速率,DO又逐渐回升,最后恢复到近于污水注入前的状态。

在污染河流中DO曲线呈下垂状,称为溶解氧下垂曲线(简称氧垂曲线)。

根据DO和BOD5曲线,可以把该河流划分为污水排入前的清洁区,排入后的水质污染恶化区,恢复区和恢复后的清洁水区。

斜线部分表示DO受污染后低于正常值,黑影部分表示DO低于水体质量标准。

水污染控制工程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三)2、影响微生物生长的环境:因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营养、温度、PH、溶解氧以及有毒物质。

3、从气体传递的双膜理论,分析氧传递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污水水质、水温、氧分压。

2、试论影响微生物的生长环境 5-703根据dc/dt= K (Cs-C), K 、Cs值曾大,有利于氧传递,K 、Cs值减小,不利于氧传递。

lalala ⑴污水水质污水中含有各种杂质,对氧的转移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其中主要是溶解性有机物,特别是某些表面活性物质,它们会在气液界面处集中,形成一层分子膜。

增加了氧传递的阻力,影响了氧分子的扩散,污水中总传质系数Kla值将相应地下降,从而降低了氧传递速率。

⑵水温水温对氧的转移影响较大,水温上升,水的黏度降低,液膜厚度减小,扩散系数提高,Klaz 值增高;反之,则Kla值降低。

水温对溶解氧饱和度Cs值也产生影响。

随着温度的增加,Kla 值增大,Cs值降低,液相中氧的浓度梯度有所减小。

因此,水温对氧转移有两种相反的影响,但并不是完全抵消,总的来说,水温降低有利于氧的转移。

⑶氧分压气压降低,Cs值下降;反之则提高。

3、从气体传递的双膜理论,分析氧传递的主要影响因素⑴微生物的营养微生物为合成自身的细胞物质,需要从周围环境中摄取自身生存所必须的各种物质,这就是营养物质。

其中,主要的营养物质是碳、氮、磷等,这些是微生物细胞化学成分的骨架。

对微生物来讲,碳、氮、磷营养又一定的比例,一般为BOD5 :N:P=100:5:1.⑵温度各类微生物所能生长的温度范围不同,约5~80℃.当温度超过最高生长温度时,微生物的蛋白质迅速变性且酶系统会遭到破坏失去活性,严重时可使微生物死亡。

低温会使微生物代谢活力降低,进而处于生长繁殖停止状态,但仍可维持生命。

⑶PH不同的微生物有不同的PH适应范围。

在污水生物处理过程中,保持最适PH范围是十分必要的。

如活性污泥法曝气池中的适宜PH为6.5~8.5,如果PH上升到9.0,原生动物将由活跃转为呆滞,菌胶团黏性物质解体,活性污泥结构遭到破坏,处理效果显著下降。

如果进水PH突然降低,曝气池混合液呈酸性,活性污泥结构也会发生变化,二沉池中将出现大量浮泥现象。

.⑷溶解氧溶解氧是影响生物处理效果的重要因素。

在好氧生物处理中,如果溶解氧不足,好氧微生物由于得不到充足的氧,其活性将受到影响,新陈代谢能力降低,同时对溶解氧要求降低的微生物将逐步成为种属,影响正常的生化反应过程,造成处理效果下降。

对于生物脱氮除磷来讲,厌氧释磷和缺氧反硝化过程又不需要溶解氧,否则将导致氮、磷去除效果下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