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电学专题教案

合集下载

初三物理电学教案

初三物理电学教案

初三物理电学教学设计【篇一: 2010 届中考物理电学教学设计】电学一、电流和电路知识网络二、考点剖析考察要点和热门: (1)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的互相作用。

(2) 串、并联电路的连结、辨别和作电路图。

(3) 电流及其丈量,正确使用电流表。

(4)研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规律,以及这些规律的应用。

(5) 家庭电路的构成,安全用电知识。

三、经典题解【例 1】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

a.用绸子摩掠过的玻璃棒带负电b.在金属导体中自由电子定向挪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c.带负电的橡胶棒凑近通草球时,能将其吸引来,则这通草球必定带正电d.接有电源的电路中必定有电流流过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电荷的观点、两种电荷问的互相作用和电流的方向,以及电路中有连续电流的条件等。

大家知道,与绸子摩掠过的玻璃棒带正电,应选项 a 是错误的。

依据电流方向的规定,可知选项 b 是正确的。

两物体凑近时互相吸引,存存两种可能:(1) 两物体分别带异种电荷;(2) 两物体一个带电,另一个不带电。

只有在两物体相斥时,两物体同时带电,且带同种电荷。

所以选项 c 是错误的。

电路中拥有连续电流的条件是,电路中要有电源且电路一定是闭合的,所以选项 d 也是错误的。

故本题答案为选项 b。

启示:本题是知识性较强的选择题,解题时一定用有关知识与选项一一对照,“披沙拣金”,把正确选项选为答案。

【例 2】如下图, (1)假如只闭合开关 s1 、 s2 时,灯泡 l1 、 l 2 是如何连结的?(2) 假如只闭合 s3 , l1、 l 2 又是如何连结的 ? (3)假如只闭合 s2 、 s3 ,l2还会亮吗 ?分析:本题考察辨别电路的能力。

解这种题一般用电流法:从电源正极出发,沿接线找寻电路的通路,回到电源负极。

(1)当闭合开关 s1 、 slv;sub2 时,电流从电源正极出发,第一抵达b 点分红两条支路,一条支路电流经s1 、l2 到c 点,另一条支路经l1 到 c 点。

有关九年级物理电功率教案6篇

有关九年级物理电功率教案6篇

有关九年级物理电功率教案6篇有关九年级物理电功率教案6篇教案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有效沟通的桥梁。

教案是教师为了有效组织和实施教学而编写的一份详细计划。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九年级物理电功率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九年级物理电功率教案(精选篇1)一、教材分析《电功率》是新版物理九年级第十八章第二节内容,是继电流、电阻、电压、电能之后学生学习又一个电学基本概念。

本节内容,既是对电能知识学习深化和具体化,又为本章第三节实验测量小灯泡电功率学习作理论上准备,而且它是生活中用电器铭牌上一个重要指标,在生产和生活实际中也有广泛应用,对学生今后体验生活意义重大。

本节具有承前启后重要作用。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过部分电学知识,电流和电路,电阻及其影响因素,掌握一些解决电学问题基本方法(如控制变量法),具有一定电学基础,学生感性思维能力较强,同时通过对前面功率学习,也有一定抽象思维能力,但单本节内容学生理解起来也相对较难。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电功率定义、公式、单位,会用电功率公式P=w/t进行简单计算,能初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电功率问题。

2.过程和方法:观察体验电能表铝盘转动快慢跟用电器电功率关系,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周围事物能力,使学生懂得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关心日常生活中各种用电器功率大小,形成节约用电意识和习惯。

四、教学准备电风扇(有铭牌),电吹风,学校用电子计时器,空调机铭牌图片、灯泡。

五、教法分析教学流程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合作探究,学习新知→例题讲解,巩固体验→学生总结,体验心得→布置作业,巩固提高教法学法教法:谈话法、讲解法学法:观察法、合作交流法六、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本环节教学大约5分钟)引导学生观察演示实验,鼓励学生发现问题。

让学生观察演示实验电能表转动快慢情况,发现电能表上铝盘转动有时急匆匆,有时慢悠悠。

细心同学可能会发现,在使用一只普通灯泡时,铝盘转慢,而使用大功率灯泡时,铝盘转得快!让学生交流,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初中物理电学专题教案

初中物理电学专题教案

初中物理电学专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电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如电流、电压、电阻等;2. 学会使用电表进行测量,掌握电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3. 能够分析电路故障,学会解决电路问题;4. 能够绘制电路图和实物电路图,理解电路的连接方式;5.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电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电流、电压、电阻;2. 电表的使用:电流表、电压表;3. 电路故障分析:短路、断路、接触不良等;4. 电路图和实物电路图的绘制;5. 实验操作:电路连接、电表测量、数据处理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电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讲解:讲解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和原理,并通过示例进行解释;3. 演示:进行电表的使用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电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4. 练习:让学生动手操作,使用电表进行测量,巩固电表的使用技能;5. 分析:讲解电路故障的类型和原因,让学生学会分析电路问题;6. 练习:让学生绘制电路图和实物电路图,提高学生的绘图能力;7. 实验:进行电路连接和电表测量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电路的运行原理;8.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9. 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策略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加深对电学知识的理解;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实际电路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通过讨论和合作,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4. 采用提问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程度;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和速度,评价学生的掌握程度;3. 实验操作:评价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考试:通过考试检验学生对电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初中物理电学 教案

初中物理电学 教案

初中物理电学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了解并掌握电学基本概念和定律,如电流、电压、电阻、欧姆定律等。

- 学会使用电表进行测量,掌握电路故障分析的方法。

- 能够绘制电路图和实物电路图,理解电路连接的基本原理。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 运用控制变量法和组合法等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分享精神,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动力。

教学重点:- 探究欧姆定律、伏安法测电阻、测量电功率的原理及实验步骤。

- 电路图和实物电路图的绘制和理解。

教学难点:- 电路故障分析的方法和技巧。

- 滑动变阻器的选择、作用和调节。

教学准备:- 导学案、多媒体辅助教学、电学实验盒、电路图和实物电路图的示例。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 通过简单的电路连接实验,引发学生对电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二、电学基本概念和定律(15分钟)1. 电流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解释电流的定义,介绍电流的测量工具电流表的使用方法。

2. 电压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解释电压的定义,介绍电压的测量工具电压表的使用方法。

3. 电阻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解释电阻的定义,介绍电阻的测量方法。

4. 欧姆定律的探究- 解释欧姆定律的内容,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欧姆定律。

三、电表的使用和电路故障分析(15分钟)1. 电表的使用- 介绍电表的使用方法,包括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注意事项。

2. 电路故障分析- 介绍电路故障的常见类型,教授学生电路故障分析的方法和技巧。

四、绘制电路图和实物电路图(10分钟)1. 电路图的绘制- 讲解电路图的绘制规则和方法,示例绘制一个简单的电路图。

2. 实物电路图的绘制- 讲解实物电路图的绘制规则和方法,示例绘制一个简单的实物电路图。

五、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10分钟)1. 伏安法测电阻- 引导学生进行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操作,讲解实验步骤和数据处理方法。

初中物理电学专题课教案

初中物理电学专题课教案

初中物理电学专题课教案知识与技能:1. 理解并掌握欧姆定律的内容及其应用;2. 学会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进行测量;3. 能够分析并解决简单的电学问题。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2. 学会使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科学研究;3. 学会用电压表和电流表进行数据采集和处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2. 培养学生合作分享的精神;3. 培养学生遵守实验规程,注意实验安全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欧姆定律的内容及其应用;2. 电压表和电流表的使用方法;3. 实验探究:验证欧姆定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欧姆定律的内容及其应用;电压表和电流表的使用方法。

难点: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控制变量法的运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电路实验,引发学生对电学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欧姆定律。

2. 理论讲解:讲解欧姆定律的内容及其应用,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欧姆定律的基本概念。

3. 实验演示:进行欧姆定律的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欧姆定律的应用。

4. 学生实验: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验证欧姆定律。

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进行数据采集和处理。

5. 数据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验证欧姆定律的正确性。

6.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进行适当的拓展,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欧姆定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2. 学生对电压表和电流表的使用方法的掌握程度;3.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合作分享精神。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初中物理》;2. 实验器材:电压表、电流表、导线、电阻等;3. 多媒体辅助教学。

七、教学时间:1课时(40分钟)八、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欧姆定律的内容及其应用;2. 实验法:进行欧姆定律的实验演示和学生实验;3.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验证欧姆定律的正确性;4. 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初中物理电学部分总结教案

初中物理电学部分总结教案

初中物理电学部分总结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电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 使学生了解电路的组成、状态及其特点,能够分析简单的电路图。

3. 培养学生掌握电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能够进行简单的电学测量。

4. 引导学生运用电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电学基本概念:电流、电压、电阻。

2. 电路的组成、状态及特点:串联电路、并联电路、通路、开路、短路。

3. 电学实验:测量电阻、测量电流、测量电压。

4. 电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及其关系;电路的组成、状态及特点;电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2. 难点:电流、电压、电阻的测量方法;电路分析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电学基本概念、原理和电路分析方法。

2. 采用实验法,让学生动手进行电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生活中的电学应用,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4.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电路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电学的基本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及其关系,让学生理解电学的基本原理。

3. 讲解电路的组成、状态及特点,使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电路。

4. 进行电学实验,让学生掌握测量电阻、电流、电压的方法。

5. 分析实际生活中的电学应用,让学生学会将电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6. 进行课堂小结,巩固所学知识。

7.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电流、电压、电阻概念及其关系的掌握程度。

2. 课堂实验:评估学生在电学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

3. 课堂提问:了解学生对电路分析方法的掌握情况。

4. 期中期末考试:全面评估学生对电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电路分析方法,能够运用电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初中物理电学教案大全

初中物理电学教案大全

初中物理电学教案大全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掌握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

(2)学会使用伏安法测量电阻、电功率,并能进行误差分析。

(3)能够分析电路故障,正确使用滑动变阻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欧姆定律,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运用控制变量法、组合法等研究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通过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合作分享精神,增强团队意识。

(2)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内容1. 欧姆定律的探究(1)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及关系。

(2)欧姆定律的内容及公式。

(3)伏安法测量电阻、电功率的实验步骤。

2. 电路故障分析与滑动变阻器的使用(1)电路故障的类型及判断方法。

(2)滑动变阻器的选择、作用和调节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欧姆定律的探究。

(2)伏安法测量电阻、电功率的实验步骤及数据处理。

(3)电路故障分析,滑动变阻器的选择与调节。

2. 教学难点:(1)电路故障的分析与判断。

(2)滑动变阻器的正确使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相关概念:电流、电压、电阻。

(2)提问: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是什么?2. 探究欧姆定律:(1)分组讨论: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

(2)设计实验:伏安法测量电阻。

(3)实验操作:测量电阻、电功率,记录数据。

(4)数据处理:分析实验结果,总结规律。

3. 电路故障分析与滑动变阻器的使用:(1)讨论:电路故障的类型及判断方法。

(2)演示:滑动变阻器的选择、作用和调节。

(3)练习:学生动手操作,解决实际问题。

4. 总结与评价:(1)总结欧姆定律的探究过程及结论。

(2)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欧姆定律的内容及公式。

2. 练习电路故障分析,设计实验方案。

3. 思考:如何改进实验方法,提高测量精度?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欧姆定律,使学生掌握了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学会了伏安法测量电阻、电功率,并能进行误差分析。

初中物理电学讲解教案

初中物理电学讲解教案

初中物理电学讲解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电荷的性质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2. 掌握电路的组成和电路的状态。

3. 理解电流的方向和电流的效应。

教学重点:1. 电荷的性质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2. 电路的组成和电路的状态。

3. 电流的方向和电流的效应。

教学难点:1.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2. 电路的状态。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验电器、电流表、电压表等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自然界中存在的电荷种类,以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2. 提问:你们知道如何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吗?二、电荷的性质和相互作用规律(10分钟)1. 讲解电荷的性质,如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2. 讲解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即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3. 演示验电器的工作原理,并让学生亲身体验验电器检验物体带电的过程。

三、电路的组成和状态(10分钟)1. 讲解电路的组成,包括电源、用电器和开关。

2. 讲解电路的状态,包括通路、断路(开路)和短路。

3. 演示电路的通路、断路和短路现象,并让学生观察和理解。

四、电流的方向和效应(10分钟)1. 讲解电流的方向规定,即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2. 讲解电流的效应,包括热效应、磁效应等。

3. 举例说明电流的热效应和磁效应,如白炽灯和电铃。

五、课堂练习(10分钟)1.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引导学生进行练习,并解答学生的疑问。

六、总结和布置作业(5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确电荷的性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电路的组成和状态、电流的方向和效应。

2. 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演示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了电荷的性质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掌握了电路的组成和状态,理解了电流的方向和效应。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问和解答学生的疑问,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程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对一个性化教案(物理)
也变大。

例3如图
3-1所示,判断V表
的测量对象。

分析:根据电路简化原则4,可以把V表连接的点1、点2,适当移动到分别到点3、点4,如图3-2和图3-3所示,则容易判断出V表测的是R2的电压。

例4如图4-1所示,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时,各电表示数变化情况。

分析:首先把V表当作断路去掉,很明显电路的连接是串联,滑动变阻器在这里相当于是个定值电阻,因此无论滑片如何移动,电路中的总电阻未变,因此A表的示数不变,再根据电路简化原则5,可以把滑动变阻器R1看作两个定值电阻,如图4-2所示,则V表测Ra和R2,当滑片P向右移动,实际是Ra 的电阻在变小,因此V表测的Ra和Rb的总电阻在变小,因此V表的示数变小。

例5在图5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

闭合电键K,
电路正常工作。

一段时间后,发现其中一个电压表示数变
大,则()
A.灯L可能变亮 B.灯L亮度可能不变
C.电阻R可能断路 D.电阻R可能短路
分析:本题是电路故障的分析。

首先根据电路简化的原则,判断出灯L与R之间的连接方式串联,同时也判断出V1测的是电源电压的值,V2测的是R 的电压,显然电源电压是不变的,因此V1的示数是不可能变化的,显然只能
R
2
四、欧姆定律的理解
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即I= U/R 。

注意点:(1)三个量必须是同一时刻,对同一电阻(或同一段电路)而言的。

即一一对应。

(2)注意不变量和变量:在R一定时,I与U成正比。

在U一定时,I与R成反比。

(3) 变形公式 R=U/I 的理解:R可以通过U/I的比值求出,但R的
大小不是由U/I决定的,R的大小由公式R=ρL/S的因素决定。

例:对于欧姆定律公式I=U/R的理解,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D )
A 对某一导体来说,导体中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成正比
B 在电压相同的条件下,不同导体中的电流与该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C 导体中的电流与该导体两端的电压及其电阻有关
D 公式R=U/I,表明电阻与电压成正比,与电流成反比
五、断路的判断
1、如果电路中用电器不工作(常是灯不亮),且电路中无电流,则电路断路。

2、具体到那一部分断路,有两种判断方式:
①把电压表分别和各处并联,则有示数且比较大(常表述为等于电源电压)处断路(电源除外);
②把电流表分别与各部分并联,如其他部分能正常工作,则当时与电流表并联的部分断开了。

例:在图15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

闭合开关K,电
路正常工作。

一段时间后,发现其中一个电压表示数变大,

则 ( )
(A)灯L 可能变亮。

(B)灯L 亮度可能不变。

(C)电阻R 可能断路。

(D)电阻R 可能短路。

六、短路的判断
1、串联电路或者串联部分中一部分用电器不能正常工作,其他部分用电器能正常工作,则不能正常工作的部分短路。

2、把电压表分别和各部分并联,导线部分的电压为零表示导线正常,如某一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为零,则此用电器短路。

例六、在图12中,当开关 K 闭合后,两只小灯泡发光,电压表示数为4V 。

过了2min ,电压表示数为0,经检查除小灯泡外其余器材的连接良好,请分析造成这种情况的 原因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针对练习
1、在如图13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等于6V ,合上开关后 电压表示数为6V 。

经分析得出,电路中可能发生 的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如图14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

闭合开关K 后,灯L 1、L 2都发光。

一段时间后,其中一灯突然熄灭,而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都不变,则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A)灯L 1短路。

(B)灯L 2短路。

(C)灯L 1断路。

(D)灯L 2断路。

(10)、 在图16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

闭合开关K 后,灯L 1、L 2都发
图图

教务处签字:
日 期: 年 月 日
光,—段时间后,其中的一盏灯突然变亮,而电压表V l 的示数变小,电压表V 2的示数变大,则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 (A)灯L 1断路。

(B)灯L l 短路。

(C)灯L 2断路。

(D)灯L 2短路。

习题:
在如图8所示的电路中,将开关K 闭合,则电流表的示数将______,电压表的示数将________(均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6、在如图9所示的电路中,当开关K 断开时,电阻R 1与R 2是________联连接的。

开关K 闭合时,电压表的示数将________(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7、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已知电阻R 1=5欧,电流表A 1的示数为I 1=1安,电流表A 的示数为I =安,求
(1)R 1两端的电压U 1;(2)通过R 2的电流I 2;(3)R 2的阻值, 布置作业

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