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统计年鉴2020社会经济发展指标:每万人口拥有在校学生数

合集下载

中国省际发展不平衡指数测度

中国省际发展不平衡指数测度

摘要:鉴于以往区域平衡测度研究主要关注区域之间的整体平衡程度,少有关注区域个体的不平衡状态,文章将定量研究区域个体在区际的不平衡状态。

首先提出发展不平衡指数概念,从机会平衡和结果平衡出发建立测度指标体系,然后借鉴熵权TOPSIS 法构建测度模型,最后基于2015年和2017年中国31个省份的数据,从全域、地区和邻域三种区域参照系测算出31个省份的发展不平衡指数,并进行比较分析。

关键词:区域平衡;省际发展不平衡指数;熵权TOPSIS 法中图分类号:F06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487(2021)01-0059-05中国省际发展不平衡指数测度梁兴辉,袁裴培(燕山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河北秦皇岛066000)基金项目: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HB18YJ072)作者简介:梁兴辉(1968—),男,贵州石阡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城市经济、区域经济。

袁裴培(1993—),女,河北保定人,硕士,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

引言改革开放带来了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与此同时,在国家的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和政策下,不同区域获得的发展机会有异,经济收入差距日渐凸显。

区域的不平衡加剧,制约着中国经济社会整体持续健康的发展。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间的矛盾。

在国内学术界,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研究文献很多,但对个体区域不平衡状态的研究却还未得到充分重视。

以往研究成果表明[1-9],区域平衡虽然与区域公平、区域平等、区域均衡等概念时有交替,但还是有所不同,区域平衡更符合我国国情。

就定量研究而言,以往主要是集中在区域之间的整体平衡程度,而针对区域个体的不平衡研究却较少。

为此,本文提出特定区域个体的“发展不平衡指数”概念,并以中国的各个省份为区域个体单元,在省际比较的基础上测度各省的发展不平衡指数,且分别从全域(即31个省份)、地区(东、中、西部)、邻域三个视角测度各省的省际发展不平衡指数,并进行比较,为省际平衡发展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我国社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

我国社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

一、指标体系、权数、及指标的 方向
二、单项指数的计算 三、某领域(方面)指数的计算 四、总指数的计算 五、例
指标体系
该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环境、人口、 经济基础、收入分配、劳动就业、社会保 障、卫生保健、科技教育、文化体育、社 会治安等10个领域,共135个指标。
该指标体现的设计既考虑了可比性,又 考虑了综合性;既可以分别计算10个领域 中的任一领域的分指数,又可将10个领域 综合起来计算总指数
1、对居民生活费用价格指数进行标准化处理
Yi,45=( Xi,45- X45)/SD45=(117.6-107.9)/1.8346=5.2873 2、对标准化结果进行调整
因为Yi,45大于1,所以将其绝对值开平方得2.2994;又因为居民 生活费用价格指数为逆向指标,需将上述结果2.2994乘以-1得 -2.2994;将-2.2994加1得-1.2994
+ 0.6750 + 0.6750 + 0.6750 + 0.6750 + 0.7875 + 0.7875 + 0.7875 + 0.7875 + 0.9000 + 0.9000 + 0.4500 + 0.4500 + 0.4500
122 每万人口人民警察数 123 每万人口律师数 124 公检法经费支出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例 125 每万人口交通事故起数 126 每万人口火灾损失额 127 每万人口刑事案件立案数 128 刑事案件破案率
3、计算居民生活费用价格指数的评价指数值
将-1.2994乘以权数0.7得-0.9096,则-0.9096为该地区居民生 活费用价格指数的评价指数值
+ 0.9000 + 0.9000 + 0.9000 + 1.0500 + 1.0500 + 1.0500 + 0.9000 + 0.9000 + 0.3375 + 0.3375 + 0.3375 + 0.3375

2020年全省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2020年全省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学前教育 全省共有独立设置幼儿园 1824 所, 比上年增加 8 所, 同 比增长 0.44%; 在园幼儿数 (含附设学前班幼儿) 达 227074 人, 比上年增加 12155 人, 增长 5.66%; 专任教师 12256 人, 比上年增加 257 人, 增长 2.14%; 学前教育毛入园率 91.83%, 比上年提高 1.14 个百分点。
高中阶段教育 全省共有高中阶段学校 (不含技工学校) 139 所, 比上年 减少 5 所, 减少 3.47%; 招生 77832 人, 比上年增加 3679 人, 增长 4.96%; 在校生 215234 人, 比上年增加 7264 人, 增长 3.49%。 在校生普职比 60.08∶39.92, 招生普职比 57.7∶42.3。 高中阶段毛入学率 91.79%, 比上年提高 1.48 个百分点。 1. 普通高中 普通高中 106 所, 比上年减少 2 所, 减少 1.85%; 招生 44908 人, 比上年增加 2672 人; 在校生 129312 人, 比上年增 加 2693 人; 毕业生 41901 人, 比上年增加 319 人。 普通高中专任教师由上年的 9994 人增加到 10386 人, 增 加 392 人, 增长 3.92%; 生师比由上年的 12.64∶1 降至 12.45∶1; 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 98.13%, 比上年提高 1.35 个百分点。 普 通 高 中 校 舍 建 筑 面 积 314.8 万 平 方 米 , 比 上 年 增 加 29.86 万平方米; 生均仪器设备值 4596 元 / 人, 比上年增加 445 元; 每百名学生拥有教学用计算机台数为 20.26 台, 比上 年增加 0.03 台; 普通高中设施设备配备达标的学校比例情况 分别为: 体育运动场 (馆) 面积达标学校比例 83.96%, 体育 器械配备达标学校比例 85.58%, 音乐器材配备达标学校比例 83.96%, 美术器材配备达标学校比例 84.91%, 理科实验仪器 达标学校比例 85.85%。 2. 中等职业教育 中等职业教育学校 33 所, 比上年减少 3 所, 减少 8.33%; 招生 32924 人, 比上年增加 1007 人; 在校生 85922 人, 比上

福建省福州晋安区小学、普通初中、普通高中在校学生数量3年数据解读报告2020版

福建省福州晋安区小学、普通初中、普通高中在校学生数量3年数据解读报告2020版

福建省福州晋安区小学、普通初中、普通高中在校学生数量3年数据解读报告2020版引言本报告借助数据对福州晋安区小学、普通初中、普通高中在校学生数量进行深度剖析,从普通高中在校学生数量,普通初中在校学生数量,小学在校学生数量等方面进行阐述,以全面、客观的角度展示福州晋安区小学、普通初中、普通高中在校学生数量真实现状及发展脉络,为需求者制定战略、为投资者投资提供参考。

福州晋安区小学、普通初中、普通高中在校学生数量解读报告的数据来源于权威部门如中国国家统计局等,数据以事实为基准,公正,客观、严谨。

本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注明出处。

本报告旨在全面梳理福州晋安区小学、普通初中、普通高中在校学生数量的真实现状、发展脉络及趋势,相信能够为从业者、投资者和研究者提供有意义的借鉴。

目录第一节福州晋安区小学、普通初中、普通高中在校学生数量现状 (1)第二节福州晋安区普通高中在校学生数量指标分析 (3)一、福州晋安区普通高中在校学生数量现状统计 (3)二、全省普通高中在校学生数量现状统计 (3)三、福州晋安区普通高中在校学生数量占全省普通高中在校学生数量比重统计 (3)四、福州晋安区普通高中在校学生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4)五、福州晋安区普通高中在校学生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4)六、全省普通高中在校学生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5)七、全省普通高中在校学生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5)八、福州晋安区普通高中在校学生数量同全省普通高中在校学生数量(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 (6)第三节福州晋安区普通初中在校学生数量指标分析 (7)一、福州晋安区普通初中在校学生数量现状统计 (7)二、全省普通初中在校学生数量现状统计分析 (7)三、福州晋安区普通初中在校学生数量占全省普通初中在校学生数量比重统计分析 (7)四、福州晋安区普通初中在校学生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8)五、福州晋安区普通初中在校学生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8)六、全省普通初中在校学生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9)七、全省普通初中在校学生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9)八、福州晋安区普通初中在校学生数量同全省普通初中在校学生数量(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 (10)第四节福州晋安区小学在校学生数量指标分析 (11)一、福州晋安区小学在校学生数量现状统计 (11)二、全省小学在校学生数量现状统计分析 (11)三、福州晋安区小学在校学生数量占全省小学在校学生数量比重统计分析 (11)四、福州晋安区小学在校学生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12)五、福州晋安区小学在校学生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12)六、全省小学在校学生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13)七、全省小学在校学生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13)八、福州晋安区小学在校学生数量同全省小学在校学生数量(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14图表目录表1:福州晋安区小学、普通初中、普通高中在校学生数量现状统计表 (1)表2:福州晋安区普通高中在校学生数量现状统计表 (3)表3:全省普通高中在校学生数量现状统计表 (3)表4:福州晋安区普通高中在校学生数量占全省普通高中在校学生数量比重统计表 (3)表5:福州晋安区普通高中在校学生数量(2017-2019)统计表 (4)表6:福州晋安区普通高中在校学生数量(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4)表7:全省普通高中在校学生数量(2017-2019)统计表 (5)表8:全省普通高中在校学生数量(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5)表9:福州晋安区普通高中在校学生数量同全省普通高中在校学生数量(2018-2019)变动对比统计表 (6)表10:福州晋安区普通初中在校学生数量现状统计表 (7)表11:全省普通初中在校学生数量现状统计表 (7)表12:福州晋安区普通初中在校学生数量占全省普通初中在校学生数量比重统计表 (7)表13:福州晋安区普通初中在校学生数量(2017-2019)统计表 (8)表14:福州晋安区普通初中在校学生数量(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8)表15:全省普通初中在校学生数量(2017-2019)统计表 (9)表16:全省普通初中在校学生数量(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9)表17:福州晋安区普通初中在校学生数量同全省普通初中在校学生数量(2018-2019)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0)表18:福州晋安区小学在校学生数量现状统计表 (11)表19:全省小学在校学生数量现状统计分析表 (11)表20:福州晋安区小学在校学生数量占全省小学在校学生数量比重统计表 (11)表21:福州晋安区小学在校学生数量(2017-2019)统计表 (12)表22:福州晋安区小学在校学生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12)表23:全省小学在校学生数量(2017-2019)统计表 (13)表24:全省小学在校学生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13)表25:福州晋安区小学在校学生数量同全省小学在校学生数量(2018-2019)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4)。

社区健康护理评价指标

社区健康护理评价指标

社区健康护理评价指标1.社区卫生服务需求评价指标包括: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总人口健康着百分率、两周每千人患病人数、两周每千人患病日数、两周每千人患重病人数、两周每千人卧床14天人数、每千人患慢性病人数、每千成人患一种以上疾病人数。

2.社区卫生服务数量和质量的评价指标社区卫生服务包括医疗服务、预防服务、保健服务、康复服务、健康教育服务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服务。

具体评价指标有:1 医疗服务的相关指标。

主要有两周就诊率(住院率)和两周未就诊率(未住院率)、慢性病管理率、医疗服务当日及时率指标等。

两周就诊率(住院率)是指每一百名社区居民两周内因病就诊(住院)的人数;两周未就诊率(未住院率)是指每一百名社区居民两周内因病未就诊(未住院)的人数。

2 预防服务。

主要指标有四苗覆盖率、单苗接种率、乙肝疫苗接种率、疫苗接种及时率、传染病访视率、传染病的隔离消毒率和疫点处理及时率等。

3 保健服务。

评价指标主要有保健咨询满意率、60岁以上老年人得到社区卫生服务率、孕产妇系统管理覆盖率、高危孕产妇系统管理覆盖率、孕产妇家庭自我监护率、母乳喂养知道率、4个月纯母乳喂养率、0~6岁儿童系统管理覆盖率、14岁以下人群龋齿填充率等。

4 康复服务主要评价指标有关计划生育技术指导服务。

其指标有社区人群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基本健康行为形成率,生育、节育、人工流产和结婚状况的相关指标、3 社区卫生资源的评级指标卫生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技术、信息等方面最常用的评价指标是每万人口医生数、每万人口护士数、每万人口药剂师数、每千人口床位数和卫生经费占国民总产值的百分率等。

4 态度评价指标例如:对社区人群进行居家护理社会功能认知情况的调查,主要涉及卫生管理人员正性和负性认知率、居家护理医务人员正性和负性认知率以及社区居民正性和负性认知率等。

5 费用的效益评价指标投入的费用一般包括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

直接费用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站得医疗费以及设备费等实际耗费费用;间接费用包括因疾病造成劳动能力丧失等理论消耗费用。

2020年福建省统计年鉴——国民经济核算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2020年福建省统计年鉴——国民经济核算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2020年福建省统计年鉴——国民经济核算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国内生产总值(GDP)指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表现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

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超过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住单位的增加值之和;从收入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创造并分配给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的初次收入之和;从产品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最终使用的货物和服务价值减去货物和服务进口价值。

在实际核算中,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计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三种方法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反映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构成。

对于一个地区来说,称为地区生产总值或地区GDP。

三次产业三次产业的划分是世界上较为常用的产业结构分类,但各国的划分不尽一致。

我国的三次产业划分是: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

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

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劳动者报酬指劳动者因从事生产活动所获得的全部报酬。

包括劳动者获得的各种形式的工资、奖金和津贴,既包括货币形式的,也包括实物形式的,还包括劳动者所享受的公费医疗和医药卫生费、上下班交通补贴、单位支付的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等。

对于个体经济来说,其所有者所获得的劳动报酬和经营利润不易区分,这两部分统一作为劳动者报酬处理。

生产税净额指生产税减生产补贴后的余额。

生产税指政府对生产单位从事生产、销售和经营活动以及因从事生产活动使用某些生产要素(如固定资产、土地、劳动力)所征收的各种税、附加费和规费。

生产补贴与生产税相反,指政府对生产单位的单方面转移支出,因此视为负生产税,包括政策亏损补贴、价格补贴等。

固定资产折旧指一定时期内为弥补固定资产损耗按照规定的固定资产折旧率提取的固定资产折旧,或按国民经济核算统一规定的折旧率虚拟计算的固定资产折旧。

福州市教育局关于下达2024年福州市普通高中(含综合高中班)招生计划的通知

福州市教育局关于下达2024年福州市普通高中(含综合高中班)招生计划的通知

福州市教育局关于下达2024年福州市普通高中(含综
合高中班)招生计划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福州市教育局
•【公布日期】2024.06.14
•【字号】榕教中〔2024〕17号
•【施行日期】2024.06.14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教育
正文
福州市教育局关于下达2024年福州市普通高中(含综合高中
班)招生计划的通知
榕教中〔2024〕17号
各县(市)区教育局、高新区教卫局,省市属中学:
为进一步规范普通高中招生工作,促进普高与职校协调发展,扭转县中生源流失现象,在充分考虑2024年福州市初中毕业班生源数量以及各地、各校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我局编制了2024年福州市普通高中(含综合高中班)招生计划。

现下达招生计划如下:
2024年福州市普通高中招生计划表
说明:1.体育艺术特长生、特色班招生人数和具体招考程序详见《福州市教育局关于福州市2024年普通高中体育艺术特长生、特色班招生工作的通知》。

2.收费标准按物价部门规定执行。

福州市教育局
2024年6月14日。

背景知识梳理解读

背景知识梳理解读

一、背景知识梳理经济重心南移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它反映了我国古代南北经济发展的巨大变化。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是中国开发最早的的地区,人口集中,经济文化发达,成为最早经济中心。

而南方经济的持续、快速的发展,是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表现。

历史:(一)南方经济的发展过程1.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南方得到重点开发。

2.东晋和南朝时期,南方得到大规模开发,南朝末年开始赶上北方。

3.隋唐时期,南方经济迅速发展,南北几无差距。

4.五代十国时期,南方经济进一步大发展。

5.南宋至元朝时期,南方经济突出发展,完全超过了北方。

6.明清时期,南方经济重心的地位得到巩固和发展。

(二)经济重心南移的重大发展时期1.从西晋末年“八王之乱”至南朝末年为止的时期。

此期,由于北方自东汉末年以来战乱及少数民族内迁,北方经济衰退。

而江南相对稳定的环境,使北方人民为逃避战火纷纷南迁,为南方农业生产增加了大批劳动力,特别是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

他们同南方的汉族人民及山越等少数民族人民共同兴修水利,开垦出大片良田。

水稻栽培技术有所提高,小麦开始推广,牛耕得到普及。

长江中下游经济迅速发展,福建、广东和广西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发。

到南朝末年,南方经济开始赶上北方。

2.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时期。

这一时期北方再次经历了长期战乱,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直到后周世宗时才得到恢复和发展,而南方相对稳定,各国统治者为了保存和增强自己的实力,都比较重视农业生产。

同时,许多中原人民流迁江南,增加了当地的劳动力。

所以,南方社会经济又获得较大的发展。

3.以北宋末年的“靖康之变”为转折点的南宋时期。

此期,人民的抗金斗争阻止了金军南进,北方劳动人民的纷纷南迁,使南方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

在农作技术最发达的江浙地区,水田增加,水稻种植面积扩大,产量大幅提高,“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形象地反映了太湖流域地区生产在全国所占的重要地位。

此外,棉花的种植推广、棉纺织技术的提高、造船技术的进步以及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海外贸易的繁荣,都是北方所不能企及的,这都说明南方经济已经超过了北方,取得了不可动摇的经济重心地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