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第2版)教材讲义-第八章 17世纪教育的沿革【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第2版视频精讲!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第2版视频精讲!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第2版视频精讲!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第2版)精讲班【教材精讲+考研真题串讲】讲师:欣然目录说明:本课程共包括30个高清视频(共33课时)。

序号名称1导言2 [第一编]第1、2章史前教育与学校的肇端3 [第一编]第3章古希腊教育的兴衰4 [第一编]第4章古罗马教育的蜕变5 [第一编]第5章西欧中世纪的教育6 [第一编]古代教育部分知识点总结7 [第二编]第6、7章文艺复兴时期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8 [第二编]第8章17世纪教育的沿革9 [第二编]第9章18世纪教育的演进(1)10 [第二编]第9章18世纪教育的演进(2)11 [第二编]第10章19世纪欧美近代教育制度的形成第一部分(1)12 [第二编]第10章19世纪欧美近代教育制度的形成第一部分(2)13 [第二编]第10章19世纪欧美近代教育制度的形成第二部分14 [第二编]第10章19世纪欧美近代教育制度的形成第三部分15 [第二编]第10章19世纪欧美近代教育制度的形成第四部分16 [第二编]第10章19世纪欧美近代教育制度的形成第五部分17 [第二编]第10章19世纪欧美近代教育制度的形成第六部分18 [第二编]第10章19世纪欧美近代教育制度的形成第七部分19 近代教育知识点总结20 [第三编]第11章现代教育的起源第一部分(1)21 [第三编]第11章现代教育的起源第一部分(2)22 [第三编]第11章现代教育的起源第一部分(3)23 [第三编]第11章现代教育的起源第二部分(1)24 [第三编]第11章现代教育的起源第二部分(2)25 [第三编]第11章现代教育的起源第三部分26 [第三编]第12、13章战后初期各国教育的重建及1960s-80s欧美国家教育的演变(1)27 [第三编]第12、13章战后初期各国教育的重建及1960s-80s欧美国家教育的演变(2)28 [第三编]第14章当代西方教育思潮的勃兴(1)29 [第三编]第14章当代西方教育思潮的勃兴(2)30 [第三编]现代教育知识点总结内容简介本课程是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第2版)精讲班,为了帮助参加研究生招生考试指定考研参考书目为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第2版)的考生复习专业课,我们根据教材和名校考研真题的命题规律精心讲解教材章节内容。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8章 科学教育的源流)【圣才出品】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8章 科学教育的源流)【圣才出品】

第8章科学教育的源流8.1复习笔记一、近代科学革命的兴起及其影响(一)兴起的根源1.近代科学革命的兴起,是社会生产长期发展的结果(1)到14、15世纪,先进的生产技术在欧洲的农业和新兴手工业生产中得到普遍应用;(2)新技术、新发明在生产上的运用又带来一些实际问题,需要加以理论上的说明。

2.地理大发现和新航路的开辟,刺激了欧洲近代科学革命的兴起(1)中世纪后期,罗盘和航海图的使用,推动了海外探险活动;(2)地理的发现和新航线的开辟为自然科学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和课题。

3.文艺复兴运动提供了近代科学得以兴起的文化思想环境文艺复兴运动使受宗教禁锢的欧洲人得到思想的解放,培养了他们的探究精神。

(二)近代科学革命的勃兴1.天文学领域的发展(1)哥白尼的日心说(2)伽利略的天文探究(3)第谷与开普勒的天文探究2.医学生理学领域的发展(1)维萨里的人体学说(2)塞尔维特的小循环理论(3)哈维的血液循环理论3.力学领域的发展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三)近代科学革命的影响1.自然科学知识获得空前增长2.科学研究方法取得突破性改进3.科学理性精神得到树立,人们的世界观发生了改变二、近代科学教育的萌芽(一)近代科学教育号角的吹响1.弗朗西斯·培根(1)生平简介①首先吹响近代科学教育号角;②在自己等著作中,最早表达了近代科学观,阐述了科学的目的、性质以及发展科学的正确途径,首次总结出科学实验的经验归纳法,并极力提倡科学与社会生产的结合,大大推动了近代科学以及近代科学教育的发展。

(2)教育思想①注重科学知识的实用性②强调运用科学的方法③构建新的科学知识体系④设想科学研究和教育的乌托邦方案(3)教育影响作为“科学教育之父”,其思想直接影响了后来夸美纽斯、洛克等教育家的实在论教育学说,为近代教育的科学化奠定了理论基础。

2.勒内·笛卡儿(1)生平简介被认为是“解析几何之父”。

(2)教育思想①强调遵循科学的方法②强调理性的作用(3)教育影响①让人们认识到经院哲学教育不能使人获得真正的知识,也培养不出来有独立判断的求知者;②冲击了破旧的经院哲学思想;③对科学摆脱旧的传统思想有进步意义。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第2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19世纪欧美国家教育的发展)【圣才出品】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第2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19世纪欧美国家教育的发展)【圣才出品】

第10章19世纪欧美国家教育的发展1.工业革命出现的哪些变化预示着教育变革时代的来临?答:工业革命于18世纪60年代起源于英国,以英国人瓦特改进蒸汽机为标志。

由农业、手工业经济向城市里由机器驱动制造业为主导的经济转变的革命性进展。

工业革命时期发生了以下变化:(1)政治的民主化政治的民主化趋势对教育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首先,选举权的扩大和普及增强了个体的受教育意识,因为只有提升文化水平,才能参与政治生活、提高社会地位。

其次,各国自由主义政党在谋求国家世俗化和教育世俗化的努力中取得了重要成就。

再次,通过议会制,各种教育法律得以颁布和实施,从而推动了初等义务教育的发展。

至19世纪末,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建立了以普及初等教育为主的义务教育制度。

(2)工具理性的兴起首先,科技进步使得科学的世界观最终取代了宗教的世界观,人们的理性观念得以提升。

其次,科技进步促进了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促进了工具理性精神的成熟和完善,人类已经进入了希冀借助科学、理性的途径达到自我认识、自我控制的目的。

再次,工具理性强调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注重技术上的精确性和可计算性,它以客观结果为衡量依据的科学精神由自然科学领域渗透到社会各领域。

这一思维使得教育研究和发展具有了坚实的基础,为人类对近代教育的改造和变革、为近代教育科学化和心理学化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3)哲学思潮的繁荣哲学思想是教育思想的重要理论基础。

19世纪出现的德国古典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证主义哲学、唯意志主义哲学、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等哲学思潮先后出现,从而为教育思想的产生提供了直接和间接的理论来源,同时也有力地推动了各国教育改革与教育科学体系的建立。

(4)心理学的发展心理学的发展为教育思想的丰富和深化奠定了基础,加速了教育科学化进程,这一时期出现的心理学理论主要包括联想主义心理学、理性主义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等。

总体而言,工业革命使欧美国家在物质生产和生活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呈现出加速增长的态势,文化科技领域呈现繁荣景象,政治也日渐开明。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第2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当代西方教育思潮的勃兴)【圣才出品】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第2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当代西方教育思潮的勃兴)【圣才出品】

第14章当代西方教育思潮的勃兴一、单项选择题1.不属于永恒主义教育的观点的是()。

A.教育的性质永恒不变B.教育的目的是要引出我们人类天性中共同的要素,对人施以人性的教育,达到人性的自我实现、人的进步和完善C.学校课程应当以实用学科为中心D.提倡通过教学进行学习【答案】C【解析】永恒主义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代表人物有美国的哈钦斯、阿德勒、英国的利文斯通和法国的阿兰。

永恒主义教育理论包括:①教育的性质永恒不变;②教育的目的“是要引出我们人类天性中共同的要素”;③永恒的古典学科应该在学校课程中占有中心地位;④提倡通过教学进行学习。

2.现代欧美教育思潮中,提倡宗教教育的是()。

A.新托马斯主义B.永恒主义C.存在主义D.分析教育哲学【答案】A【解析】在现代欧美教育思潮中,新托马斯主义教育是提倡宗教教育的一种教育理论,20世纪30年代产生于意大利、法国等西欧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也曾在美国流行。

它的主要教育理论包括:①教育应以宗教为基础;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真正的基督教徒和有用的公民;③实施宗教教育是学校课程的核心;④教育应该属于教会。

3.不属于新托马斯主义的观点的是()。

A.教育应以宗教为基础B.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真正的基督徒和有用的公民C.实施宗教教育是学校课程的核心D.教育权应由国家掌控【答案】D【解析】新托马斯主义的主要教育理论包括:①教育应以宗教为基础;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真正的基督教徒和有用的公民;③实施宗教教育是学校课程的核心;④教育应该属于教会。

4.存在主义者要求学生与教师在教学中的关系应是()。

A.我与您B.我与你C.我与他D.我与你们【答案】B【解析】存在主义教育主张个别教育的方法,强调师生之间应该建立信任的关系,其代表人物布贝尔曾写过《我和你》等著作。

5.为计算机辅助教学开辟了道路的一种教育思潮是()。

A.结构主义B.存在主义C.要素主义D.新行为主义【答案】D【解析】新行为主义从操作性条件反射和积极强化的观点出发,提出了程序教学理论,设计了教学机器,为计算机辅助教学开辟了道路。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第2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20世纪60~80年代欧美国家教育的演变)【圣才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第2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20世纪60~80年代欧美国家教育的演变)【圣才

第13章20世纪60~80年代欧美国家教育的演变1.冷战使教育面临怎样的挑战?答:(1)国家实力对教育的挑战①冷战时期,美苏双方在经济、军事、科技等方面展开了全方位的较量,政府不断宣扬国家利益受到挑战,使教育的危机意识不断增强。

②冷战中的激烈竞争使各国深刻认识到精英人才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意义,于是进一步强化了精英教育的倾向。

(2)意识形态对教育的挑战①美国在麦卡锡主义盛行时,强迫许多教师进行“忠诚宣誓”,授权学校可以解雇那些涉嫌有“共产主义”倾向的教师,一些州还对教科书的内容严加审查,凡对美国政治制度不满的内容一律删除。

②苏联十分重视在学校进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

“苏联社会的下一代是社会关系的代表者,是全面发展的、具有共产主义建设者和保卫者所必备的高度的道德和文化的人。

”(3)社会理想与社会问题对教育的挑战①美国20世纪50~60年代,贫困问题、种族问题、民权问题等诸多社会问题严重困扰着美国社会。

肯尼迪和约翰逊政府着手实行改革。

肯尼迪提出了“新边疆”的口号,试图解决美国社会所面临的问题;而约翰逊则提出了“伟大社会”的施政纲领。

教育被看作是实现这些社会理想的重要武器。

②苏联苏联认识到社会主义的改造与培养人才有分不开的关系。

在社会改革中对教育提出:a.人的思想教育要符合社会发展的长远目标——建设共产主义社会。

b.发展人的智慧才能,以适应社会经济、技术发展的需要。

c.加强学生的劳动教育,培养更多的职业技术人才,以满足技术进步对劳动者专业技能的要求。

(4)新科技革命对教育的挑战①冷战时期科学技术的竞争异常激烈,新科技革命给教育带来了挑战,它势必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都要有相应的改革。

②新科技革命呈现出科技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的趋势,新知识、新技术、新信息不断涌现,人们把它称之为“知识爆炸”的时代。

③各学科领域之间相互交叉渗透,出现了很多新兴的边缘学科。

这就要求学校教学内容要能够及时反映这些新知识、新信息,并且不断开发新课程。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第2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古罗马教育的蜕变)【圣才出品】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第2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古罗马教育的蜕变)【圣才出品】

第4章古罗马教育的蜕变1.古罗马教育的发展分为几个阶段?各个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答:罗马的主要教育机构是家庭,主要学习内容包括读写算、农业知识、道德义务、传统和习俗、军事训练以及法律的构成,教学方法主要以模仿和亲身经历为主。

在教育思想方面,罗马人很少涉及纯理论问题的探讨,更关注教育程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等具体问题。

(1)古罗马教育的发展阶段古罗马的教育分为两个阶段,分别是罗马共和国时期和罗马帝国时期的教育。

其中罗马共和国时期的教育有划分为:希腊化前的教育、希腊文化影响后的教育和罗马共和国时期的教育。

(2)各阶段的主要特征①罗马共和国时期教育的主要特征a.家庭承担教育教育主要由家庭承担,国家不太干预。

希腊文化前的罗马教育,家庭教育一直持续到16周岁,主要有父母承担对子女的教育。

b.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主要以道德、法律和修辞教育为主。

在希腊文化影响下的教育,初等教育的培养目标主要是识字,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则是培养学生的文法能力,将学生培养成演说家。

c.教学方式教学方式主要采取模仿、亲身经历和实践活动来进行。

d.教师的地位教师的地位比较低。

如初等教育中的教师大多是穷困潦倒的希腊人。

②罗马帝国时期教育的主要特征a.国家干预和控制教育共和时期罗马的教育主要由家庭承担,随着希腊文化的传入,罗马帝国的统治者逐渐意识到了教育和人才的价值,开始干预和控制文化和教育,这主要表现为建立图书馆和博物馆,支持和保护学术发展。

b.给予教师一定的豁免权共和时期罗马教师地位低下,自恺撒开始,教师陆续获得了一些豁免权。

截止公元150年,教师相继获得了民事义务、税收、兵役的豁免权,外省教师的公民权也得到承认。

c.教师由政府任命共和时期罗马的父母可以为孩子选择教师和学校,但罗马帝国逐渐集中了这一权力,由政府直接任命教师并提供薪水。

教师的任命需经过中央政府允许,再由地方委员会决定。

选择教师的条件主要包括:道德水平、学术能力以及表达能力,形式通常是公开演讲。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第2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现代教育的起源)【圣才出品】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第2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现代教育的起源)【圣才出品】

第三编现代教育的变迁第11章现代教育的起源1.分析现代教育起源的背景及其特性。

答:(1)背景①近代教育发展的基础近代教育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国民义务教育制度、教育民主和平等观念、整齐划一和高效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科学化和心理学化的方法、程序化的教学过程等重要内容,知识中心、学科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课堂中心等成为其主要特征。

这促进了近代社会的发展,快速普遍地提高了人类的文明水平,在一定意义上解放了人。

②近代教育的弊端近代教育在发展中也暴露出了一些弊端。

如,在工业化社会基础上诞生的教育的制度化特性,则可能使人在教育中丧失个性、自主和自由,阻碍个人创造力的培养和发展;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与生活、社会和儿童相脱离的现象;教育不能适应后期工业化社会和民主社会提出的新的人才培养要求等。

为了解决上述弊端、适应社会发展的新要求,以改革和探索教育新形式为宗旨的现代教育起源了。

(2)特征与以往的教育相比,现代教育具有科学、开放、多元、平等、强调个性和合作的思想特征。

从而形成了与以往教育不同的,以经验为中心、活动为中心、学生为中心、能力为中心、作业为中心作为其主要特点的西方现代教育,从根本上影响了欧美国家乃至世界的教育实践与教育理论。

①强调将教育建立在现代生物学、心理学等学科的基础上;②强调教育的科学化,重视儿童的主体地位,从整体有机的角度来看待儿童;强调儿童的自主、自由和自我发展能力,重视经验和活动;③强调社会合作和劳动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重视儿童研究和教育调查。

2.论述新教育运动的发展历程及其主要观点。

答:(1)发展历程①兴起时期(1889~1914)a.乡村寄宿学校阿博茨霍尔姆学校,英国教育家雷迪于1889年创办,是欧洲教育界公认的第一所新学校。

这被认为是欧洲新教育运动的发端,该学校也被誉为欧洲新学校的典范。

b.其他类型学校在乡村寄宿学校运动蓬勃发展之际,欧洲还出现了另一种不同于乡村寄宿学校的实验性新学校。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第2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19世纪欧美国家教育的发展)【圣才出品】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第2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19世纪欧美国家教育的发展)【圣才出品】

第10章19世纪欧美国家教育的发展一、单项选择题1.1751年,在美国创办了第一所文实中学的教育家是()。

A.杰斐逊B.富兰克林C.林肯D.贺拉斯·曼【答案】B【解析】文实中学是由美国科学家、政治家富兰克林于1751年在费城首先创办,这是18世纪中期美国中等教育界的新生事物,文实中学大多是私立收费的,有的还是寄宿学校,既开设古典文科课程又开设实际应用学科。

他被称为“美国文实中学之父”。

2.关于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建立一种明确和规范化的教学模式B.有一定积极意义,推动教育的发展C.完全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D.带有一定的机械化倾向【答案】C【解析】C项,赫尔巴特教育思想有双重理论基础,即伦理学和心理学。

在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中,伦理学主要起着价值规范的作用,即为教育目的和基本方向的确立提供依据,而心理学则为实现教育目的确定方法、手段;A项,赫尔巴特教学形式阶段理论的突出贡献,是在严格按照心理过程规律的基础上,对教学过程中的一切因素和活动进行高度的抽象,以建立一种明确的和规范化的教学模式;B项,赫尔巴特及其学派教学理论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在世界近代教育的发展中所产生的重要影响是客观存在的,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D项,根据教育性教学思想,他把教学完全从属于教育,把教育和教学完全等同起来,具有机械论的倾向。

3.创立“恩物”这一供儿童使用的教学用品的教育家是()。

A.裴斯泰洛齐B.福禄培尔C.陈鹤琴D.杜威【答案】B【解析】恩物是福禄培尔创制的一套供儿童使用的教学用品,他认为,恩物的教育价值在于它是帮助儿童认识自然及其内在规律的重要工具。

恩物作为自然的象征,能帮助儿童由易到难,由简及繁,循序渐进地认识自然。

真正的恩物应满足三个条件:①能使儿童理解周围世界,又能表达他对于这个客观世界的认识;②每种恩物应包含一切前面的恩物,并应预示后继的恩物;③每种恩物本身应表现为完整的有秩序的统一观念——整体由部分组成,部分可形成有秩序的整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 17世纪教育的沿革
第一节 17世纪教育思想的沿革
一、社会基础
(一)欧洲社会资本主义经济与专制政治的发展
理想君主的教育
(二)科学知识的进步
1.自然科学的进步
哥白尼的“日心说”、伽利略的望远镜、牛顿力学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

2.社会科学的发展
(1)培根:通过归纳、分析、比较、观察和实验,最终获得正确的知识;(2)笛卡尔:怀疑、理性至上
(3)霍布斯:唯物主义反映论
(4)洛克:“白板说”
强调教育教学与实际生活的练习,强调教学实践中实用知识的传授。

第二节 人文唯实主义教育思想
一、早期发展
1.是人文主义教育思想中强调使用知识、实际生活的教育一派发展而来的;
2.矫正人文主义实践中出现“西塞罗主义”、从根本上背离人文主义发展初衷;
3.人们对于教育寄予新的希望:向儿童提供一切派的上用场的知识。

二、实践基础
(一)宗教教育与古典教育的实施
(二)古典主义思潮的新变化
古典主义失去了文艺复兴运动盛期对社会精英的普遍吸引力和号召力;
(三)教育实践中的形式主义倾向
总之,意大利和北方诸帮两处的文艺复兴运动,都立意打破生活上思想上一道同风的习惯。

在教育方面表现为:利用经典作家著作了解自然与人生,把教育发展成为一种实际生活的准备活动。

代表人物:伊拉斯谟、拉伯雷、弥尔顿
1.伊拉海默的人文唯实主义教育思想
(1)重视古典语言与民族语言的学习
在注重文字及文法本身的同时,更应注重其所指代的事物的学习和理解;
(2)奉行新的知识观
事物和文字知识;
事物知识才是最重要的知识。

2.弥尔顿的人文唯实主义教育思想
(1)对人文主义教育形式化倾向的批判
(2)学习与教育目的
学习目的:最终归结到运用感觉对可见事物的研究和学习上;
教育目的:使受教育者成功地处理公共事务和个人事务、担负起保卫国家安全的职责。

3.课程体系
(1
)第一类:人文学科(2)第二类:社会学科
(3)第三类:自然学科
(4)第四类:神经学科
第三节 感觉唯实主义教育思想
一、培根科学知识观的教育价值
“科学知识观”、“科学归纳法”
(一)自然科学知识的价值
1.背景:“经院哲学”为核心的陈腐知识观
2.四类假象:种族假象、洞穴假象、市场假象、剧场假象;
(1)种族假象
把人类种族的需求,当做唯一的判断标准,认为宇宙万物都是为了人而存在的。

譬如说:苹果之所以这么红,是为了引起人的食欲;猪之所以这么肥,是为了提供我们营养;狗之所以会叫,是为了替人看门;太阳之所以会出来,是为了照耀人们。

这种认为宇宙万物都是为了人而存在,一切的价值都是以人为准的想法,就称作种族假象。

种族假象会使人类变得过于主观,甚至形成人类中心主义。

但是一般人很容易犯这种错误,因为人本来就是以人作为基础来思考各种问题。

同时,种族假象会使得某些难题无法得到解释,就以蚊子来说,蚊子到底有什么用?它对人类而言并没有什么好处!由此可知,有些生物的存在并不是为了人类才被创造出来的。

(2)洞穴假象
这是指每个人都像是井底之蛙,思考受到限制。

基本上这是无可避免的,因为每个人从小开始都有自己特定的生活经验。

人虽然无法避免自己的限制,但是知道这些限制,就可以减少被限制的程度。

当然,要完全摆脱是不可能的,如果有人宣称自己能够完全摆脱这些限制,那只是一厢情愿而已。

就好像一个人说:“我这个人最客观。

”事实上这句话本身就不太客观了,顶多只能说:“我知道自己有主观的地方,所以作判断的时候会约束自
己。


(3)市场假象
市场假象代表思考中混杂着许多传言或道听途说。

现在就处于这种情况,每个人仿佛都有某种程度的精神分裂症,明明是相同的一件事,经由不同的人叙述之后就产生各种不同版本。

譬如现在电视新闻里充斥着各种八卦消息,这些八卦到最后往往变成罗生门。

版本看似很多,事实上答案只有一个,就是很多人不诚实。

或者,即使不是故意不诚实,也是设法不去看自己不喜欢的部分,而选择性地下判断。

(4)剧场假象
剧场假象是指有一套完整的意识形态,人喜欢按照既定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就像排练一出舞台剧之后,然后一一照搬。

这在哲学和宗教领域中可以找到许多例子。

许多人一旦接受一套哲学或一种宗教信仰,就好像接受一出舞台剧,全套搬演出来,从此以后认为人生就是这样,这就叫做剧场假象。

3.“知识就是力量”
(二)自然科学知识的获取方法:归纳法
《论学术的发展》:科学归纳法;
《新工具》:科学归纳法的基本步骤。

(三)自然科学知识的传授方式
讲解法:适用于传授基础性的科学知识;
传授法:适用于传授较为复杂的科学知识。

弗朗西斯·培根与《新工具》:
“一切生物都能通过生殖留下后代,但只有人类能通过后代下美名、事业和德行。


而,为什么有的没有留下后代者却留下了流芳百世的功业?因为他们虽然未能复制一种肉体,却全力以赴地复制了一种精神。

因此这种无后继的人其实倒是最关心后事的人。

创业者对子女期望最大,因为子女被他们看作不但是族类的继承者,又是所创事业的一部分。


作为父母,特别是母亲,对子女常常会有不合理的偏爱。

所罗门曾告诫人们:“智慧之子使父亲快乐,愚昧之子使母亲蒙羞。

”在家庭中,最大或最小的孩子都可能得到优遇。

唯有居中的子女容易受到忘却,但他们却往往是最有出息的。

在子女小时不应对他们过于苛吝。

否则会使他们变得卑贱,甚至投机取巧,以至堕入下流,即使后来有了财富时也不会正当利用。

聪明的父母对子女在管理上是严格的,而在用钱上不妨略宽松,这常常是有好效果的。

读书可以作为消遣,可以作为装饰,也可以增长才干。

孤独寂寞时,阅读可以消遣。

高谈阔论时,知识可供装饰。

处世行事时,知识意味着才干。

练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事或一一判别枝节,然纵观统筹、全局策划,则舍好学深思者莫属。

书籍好比食品。

有些只须浅尝,有些可以吞咽,只有少数需要仔细咀嚼,慢慢品味。

所以,有的书只要读其中一部分,有的书只需知其梗概,而对于少数好书,则应当通读,细读,反复读。

有的书可以请人代读,然后看他的笔记摘要就行了。

但这只应限于不太重要的议论和质量粗劣的书。

否则一本书将像已被蒸馏过的水,变得淡而无味了。

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敏,写作则能使人精确。

因此,如果有人不读书又想冒充博学多知,他就必须很狡黠,才能掩人耳目。

如果一个人懒于动笔,他的记忆力就必须强而可靠。

如果一个人要孤独探索,他的头脑就必须格外锐利。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学习数学使人精密,学物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

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

不仅如此,精神上的各种缺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