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两次世界大战及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知识归纳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二战及其后的国际格局

高中历史二战及其后的国际格局

高中历史二战及其后的国际格局高中历史:二战及其后的国际格局二战是人类历史上最具规模的一次世界大战,不仅改变了世界格局,也对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从二战爆发的原因、各国的参战情况、战争的结果以及二战后的国际格局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二战爆发的原因二战爆发的主要原因有多方面因素的相互作用。

首先,是希特勒纳粹党上台后对邻国进行侵略扩张,违背了凡尔赛条约的规定。

同时,经济危机加剧了德国人民的不满情绪,使得纳粹党在德国社会上迅速崛起。

其次,是世界各国之间的殖民地纷争、贸易争端和领土争夺等激化了国际紧张局势。

最后,上一次世界大战未解决的问题和国际机构的无力也为二战爆发埋下了伏笔。

二、各国的参战情况二战中,参战国众多,其中以盟国与轴心国两大阵营最为重要。

盟国主要由英国、美国、苏联等国家组成,这些国家通过合作抵御轴心国的侵略。

轴心国则由德国、意大利、日本等国家组成,他们采取了侵略与征服的战略,试图实现势力范围的扩张。

三、战争的结果二战以盟国取得胜利而告终。

战争期间的种种残酷暴行和战争损失使人们对战争的恐怖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从而提出了维护世界和平的共同愿望。

此外,二战还导致了殖民地体系的解体,加速了殖民地国家的独立进程,对全球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二战后的国际格局二战后,国际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在政治上,美国和苏联成为了两个超级大国,展开了激烈的冷战斗争。

在经济方面,战争的破坏导致了世界经济格局的重构,美国成为了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

此外,以联合国为代表的国际组织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合作提供了平台。

总结:通过对二战及其后的国际格局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二战对国际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战争的爆发原因、各国的参战情况和战争结果都为我们提供了全面了解二战历史的视角。

二战后,国际局势发生了剧烈变动,冷战格局的形成和国际间的合作都影响着世界的发展方向。

在今天,我们应该从历史中吸取教训,珍惜和平,推动国际关系向着合作共赢的方向发展。

高中历史的归纳世界两次世界大战总结

高中历史的归纳世界两次世界大战总结

高中历史的归纳世界两次世界大战总结世界历史上,两次世界大战对全球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这两次大战的发生和结果不仅改变了全球政治、经济和社会格局,也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本文将对两次世界大战进行归纳总结,旨在帮助高中历史学习者全面了解这段重要的历史时期。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1918年)被认为是世界历史上的一次全面战争。

主要的交战国家包括了英国、法国、德国、俄国、意大利、美国等几乎所有的大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可以从政治、经济和民族主义方面进行归纳。

重要的原因有:帝国主义的竞争、军备竞赛、复杂的同盟关系、民族矛盾等。

这场战争给全球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和伤亡,许多国家的经济都遭受了损失,战争对社会产生的冲击也是巨大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局促使了国际关系的重构。

《凡尔赛和约》是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正式停战协议。

德国被迫承担了沉重的赔款和军备约束,同时失去了领土。

然而,此次和约对德国的不公正处罚,以及后来的经济大萧条对德国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这些因素最终为纳粹党的崛起创造了条件,间接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1945年)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为毁灭性的一场战争。

这次战争同时在欧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爆发。

主要交战国家包括了德国、日本、意大利,以及由英国、美国、苏联和中国等盟国组成的反法西斯力量。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原因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有一定的关联,但也存在新的因素。

这些因素包括了纳粹德国的扩张主义、日本对亚洲的侵略、全球经济危机等。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纳粹德国的侵略行径引起了极大的关注。

纳粹德国的种族灭绝政策导致了数百万犹太人和其他少数群体的大屠杀,这成为了人类历史上的耻辱之一。

盟国最终通过了战略性的军事行动,如诺曼底登陆和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最终战胜了纳粹德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局标志着全球格局的重新调整。

联合国成立,旨在通过国际合作维护全球和平与安全。

冷战的爆发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后果之一,将世界分为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中考历史复习专题十二次世界大战

中考历史复习专题十二次世界大战

中考历史复习专题十:二次世界大战一、第一次世界大战1、原因: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激化,逐渐形成两大敌对的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三国同盟(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和三国协约(英国、法国、俄国)。

20世纪初,两大帝国主义侵略集团展开了疯狂的扩军备战,国际关系骤然紧张。

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

直接原因:萨拉热窝事件2、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3、爆发: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4、交战双方:同盟国(德、奥匈帝国)←→协约国(英、法、俄),意大利为自身利益,参加到协约国一方作战。

战场:涉及到欧、非、亚和太平洋地区,主战场在欧洲。

战线:东、西、南重要战役: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绞肉机)、索姆河战役5、战争的结束(1)促使战争结束的因素:①1917年11月,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退出了大战②美国对德国宣战,协约国一方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2)战争结束:①1918年奥匈帝国瓦解。

②11月,德国宣布投降,大战结束。

6、大战的影响(1)给交战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大战涉及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亿人口。

(2)双方把新式武器飞机、坦克和毒气首次使用,远程大炮杀伤力巨大,造成了重大的物质损失和人力伤亡。

(3)一战后,出现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

(4)促进了科技的发展。

(5)促进了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7、一战的性质:帝国主义掠夺性战争二、第二次世界大战1、原因(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2)社会根源: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激化了国内外矛盾。

面对经济危机,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缓和了国内危机,德、意、日等则走上法西斯侵略的道路。

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标志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

1936年,日本受军部控制的内阁上台,标志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

热点专题04 两次世界大战及战后世界格局演变(课件)-2024年中考历史热点专题解读与押题专练

热点专题04 两次世界大战及战后世界格局演变(课件)-2024年中考历史热点专题解读与押题专练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
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协约国集团:英(核心)、法、俄等 同盟国集团:德(核心)、奥匈意等 德国 凡尔登战役
1939年9月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法西斯同盟和国际反法西斯联盟
德国、日本 莫斯科保卫战(打破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斯大林 格勒战役(二战重要转折点)、珍珠港事件(二战达到 最大规模)、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使德国
热点聚焦
黎巴嫩与以色列之间的冲突始于2024年年初。新华社北京4月7日电 以色列军队6日夜 间至7日凌晨先后对加沙地带和黎巴嫩南部发动空袭,以报复6日早些时候由黎巴嫩南 部射向以色列的火箭弹袭击。
热点解读
到2024年,乌克兰危机升级将满两周年。延宕两年的冲突致双方伤亡惨重,也给欧洲 乃至世界的政治、经济、安全带来全方位冲击。持续两年的俄乌冲突对全球化进程、 安全形势造成冲击与挑战,对国际形势产生重大影响。 随着巴以冲突的持续升级,其影响已远超双边关系范畴,对全球范围内的国际合作造 成了深远影响。这场长期冲突不仅在地缘政治层面引发了更广泛的危机,还在气候合 作、全球经济稳定和全球发展资金流动等方面产生了破坏性后果。
总述 世界格局的牺牲者
构建世界格局的参与者
世界格局的重要构建者
五、世界政治格局相关的重要会议
重要会议
时期 一战后 二战期间
二战后
名称
巴黎和会
华盛顿会 议
开罗会议
雅尔塔会 议
波茨坦会 议
万隆会议
史实
影响
1919年,一战战胜的协约国召开会议,讨论对德和约及战
后安排,会议由英、法、美三国操纵,签订了《凡尔赛条
⑴中国通过改革开放,经济快速发展,经济规模已经位居世界第二位,国家综合 实力显著增强,成为推动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发展的重要力量

中考历史 中考热点专题探究五 两次世界大战和20世纪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中考历史 中考热点专题探究五 两次世界大战和20世纪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了侵华战争 —华盛顿
表现 经济 (2)《九国公约》实现了美国长期追求的“门 体系下的
户开放”等目的,便利了列强对中国的商品和 中国
资本输出,沉重打击了中国的民族工业
特征
国际地位逐渐提升
(1)“一五”计划期间,苏联对中国提供大 美苏两极
量援助 格局下的
表现 经济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美国对新中 中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
时间 1914 年 7 月—1918 年 11 月 1939 年 9 月—1945 年 9 月
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 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
发展不平衡 爆发 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直接原因:1929—1933 年世界经济 原因 直接原因:萨拉热窝事件
危机使德、日两国走上法西斯道路, (导火索)
(4)20 世纪 70 年代,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战 美苏两极
略守势,主动寻求改善中美关系。1972 年,尼 格局下的 表现 外交
克松访华,中美发表《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 中国
始走向正常化,影响了美苏冷战对峙事态
世界格局 多极化趋 势下的
中国
在多极化趋势和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成 特征
为推动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的重要力量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高,
7 月底,战事已持续了近五个月。在战争初期双方虽开展了
数轮谈判,但均坚持各自立场不愿做出妥协,实现和平的时
机尚未到来。对于国际社会而言,既要面对战事本身引发的 俄乌战争 短期政治、经济和安全震荡,还可能被迫迎来俄乌战争对世 漫画 界格局、国际秩序、全球治理的深层改造。我们现在已经能
够清晰地认知到,整个世界的秩序已经随着俄军的坦克开过
角度二:措施类 2.中国应该如何应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趋势?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应对突 发事件的能力。 (2)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提高科技竞争力。 (3)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 作用。 (4)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恐怖活动,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世界两次世界大战知识点总结

世界两次世界大战知识点总结

世界两次世界大战知识点总结一、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 1918 年)(一)背景1、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

由于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

2、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三国同盟: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

三国协约:英国、法国、俄国。

(二)导火线1914 年 6 月 28 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视察时,被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普林西普枪杀,这就是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三)战争过程1、战争爆发1914 年 7 月 28 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2、主要战线(1)西线:英法比军队与德军对抗。

(2)东线:俄国军队与德奥军队对抗。

(3)南线:奥匈帝国军队与塞尔维亚军队对抗。

3、重要战役(1)马恩河战役:1914 年9 月,英法联军在马恩河地区击退德军,宣告德军“速战速决”战略破产。

(2)凡尔登战役:1916 年 2 月至 12 月,德军和法军在凡尔登展开激战,此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是一战中最惨烈的战役之一。

(3)索姆河战役:1916 年 6 月至 11 月,英法联军在索姆河地区向德军发起进攻,这是一战中规模最大的战役。

(四)战争结果1、 1918 年 11 月 11 日,德国宣布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

2、影响(1)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摧毁了俄罗斯帝国、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等欧洲古老的封建帝国。

(3)推动了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4)促进了军事技术的发展,如飞机、坦克、毒气等武器的使用。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 1945 年)(一)背景1、经济危机1929 1933 年的世界经济危机,激化了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的矛盾,为法西斯主义的兴起创造了条件。

2、法西斯主义的兴起德国:希特勒建立纳粹党,通过欺骗和恐怖手段掌握政权,积极扩军备战。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5)世界格局,变化莫测,近现代国际关系的演变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5)世界格局,变化莫测,近现代国际关系的演变

世界格局 变化莫测——近现代国际关系的演变考点1 两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原因根本原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直接原因1914年6月,萨拉热窝事件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影响下,德国和日本分别走上了法西斯道路经过爆发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爆发 1939年9月1日,德军袭击波兰扩大1917年,美国对德宣战,参加协约国作战 扩大 1941年6月22日,德国进攻苏联,使二战扩大化;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转折 凡尔登战役转折 1942年7月-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束1918年奥匈帝国瓦解,德国投降结束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签署投降书,战争结束 性质 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 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影响 给交战各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战后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两极格局战争 启示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不能重演;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是能够团结起来,共同迎接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国与国应该加强合作,维护和平,谋求共同的发展。

考点2 世界格局的演变 阶段 格局 具体内容 一战后到二战前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 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签订了《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等一系列条约,构成了战后帝国主义帝国主义统治世界的新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评价暂时协调了帝国主义国家在世界范围内的矛盾,但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两次世界大战及 战后世界格局 两次世界大战两极格局 世界格局的演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重要国际组织 多极化趋势北约与华约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 轴心国与国际反法西斯同盟联合国欧盟亚太经合组织矛盾,因此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瓦解 1939年德国突袭波兰,体系瓦解两次会议对中国影响 (1)巴黎和会签订的《凡尔赛和约》,规定把德国在山东的全部权益转让给日本继承。

中考历史 复习课件:专题二__两次世界大战及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中考历史 复习课件:专题二__两次世界大战及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经过
开始:1914 年7月,奥匈
帝国向塞尔 维亚宣战
攻苏联 3.规模进一步扩大:1941年12月7日 (美国国耻日),日本偷袭珍珠港, 美国参战,太平洋战争爆发 4.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1942
年1月1日,美英中苏等26个国家签
署的《联合国家宣言》,成为二战
取胜的根本保证
知识清单
Listen attentively
解析: (1)材料一中提到“捷克斯洛伐克”“慕尼黑”, 反映的是慕尼黑阴谋。根据所学知识,20世纪30 年代,德、意、日法西斯在世界各地进行侵略活 动。英、法等西方大国为了维持所谓的和平,对 法西斯侵略不是加以严厉制裁,而是希望以牺牲 小国利益来安抚侵略者,这种政策被称为绥靖政 策。1938年9月,德、意、英、法四国政府的首 脑在德国的慕尼黑签订《慕尼黑协定》,牺牲捷 克斯洛伐克的利益以讨好德国,规定捷克斯洛伐 克必须在10天之内把苏台德等地割让给德国, “慕尼黑阴谋”将英法推行的绥靖政策推向顶峰。
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 直接原因:1929~1933年经
原因 平衡
济危机的影响
直接原因(导火线): 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慕
萨拉热窝事件
尼黑协定》把绥靖政策推向
高潮,加速二战的爆发)
知识清单
Listen attentively
一战
二战
1.全面爆发的标志:1939年德国突
袭波兰
2.规模扩大的战役:1941年德国进
——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真题探究
Listen attentively
材料二:1945年2月3日,美、英、苏三巨头聚 在一个名叫雅尔塔的小镇进行秘密谈判。会谈的 目的是美、英双方希望苏联尽早落实对日宣战的 时间,苏联则为此提出诸多要求,有许多内容涉 及中国的主权。罗斯福为了尽快让苏联出兵以减 轻美军的伤亡,对于斯大林的要求并未加以拒绝, 只是认为涉及外蒙古、大连商港和旅顺军港以及 中长铁路的相关协议需要征求蒋介石的同意,而 斯大林则建议此事应由罗斯福向蒋介石通告,并 保证获得其同意。然而三方在会谈后发表的公告 中,却对这些内容只字未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格局的变化
一、一战后的国际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922-1939)
1.形成:①1919年1月,巴黎和会,签署《凡尔赛和约》等一系列条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统治欧洲、西亚和非洲的新秩序。

②1921~1922年华盛顿会议,构成“华盛顿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③通过这两次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评价
①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确立了一战后的世界新秩序,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②但这一体系并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因此就不能长期维持下去。

3、结束:1939年二战爆发
二、二战后的国际格局--两极格局(又称雅尔塔体系1955-1991)
1.形成
①为协调盟国行动,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召开雅尔塔会议,达成许多重要协议,基本勾画了
战后世界的政治格局。

②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冷战开始。

③1949年,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成立建立。

④1955年,苏联为首的华沙条约组织(华约)成立,标志着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2.结束:1991年苏联解体
3、影响:美苏争霞,世界局势长期不安宁。

两大集团,力量均衡,防止新的大战的爆发。

三、当前的世界格局--一超多强(1991年后至今)
1.形成:1991年苏联解体之后,两极格局结束,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暂时维持“一超多强”局面。

2.一超多强①一超--美国
②多强--日本、欧盟、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家和国家联盟
四、当前世界格局发展的趋势--多极化
1.原因
①美国试图凭借其强大的国力称霸世界,建立美国主导的单极世界,而其建立单极世界的企业遭到几乎所有国家的反对。

②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家和国家联盟的实力不断增强,成为牵制美国称霸世界、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的重要力量。

2、中国应对多极化趋势的对策
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增强综合国力;
②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③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
④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倡导建立和谐世界。

两次世界大战一、两次世界大战的比较
三、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意义1、摧毁了法西斯主义、教育了各国人民,争取和平、进步思想深入人心2、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发展,战争推动了科技的发展。

四、启示:
和平来之不易,悲剧决不能重演。

对邪恶势力不能姑息养奸。

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国家在平等基础上能够联合起来共同对付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的挑战。

加强国际合作,才能求得共同发展。

最大的启示:人类应在对付共同挑战的时候,应该团结一致。

五、如何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①努力提高自身综合实力,并积极反对霸权,反对世界战争,维护世界和平。

②各国人民之间要加强交流,增进互信。

③积极发挥联合国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