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社会思品解题方法(精华)
思品中考答题技巧

五排:①排谬法(排错法)②排异法:观点正确,但与题干无关③排重法:与题干意思相同,重复的题肢④排倒法:因果关系颠倒的题肢⑤排乱法:题肢的共性或可以确定候选项中有些应该选或应该不选。
在四个选项中,包含有不该选的内容可以排除,不包含有该选的内容的也可排除。
(即排误与选对相结合)。
2、反向选择题此类题目的题干设问常为“下列理解错误的有”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开放题,严格地讲一般不属于单独的题型,这里把它单独拿出来主要是因为这类题目学生往往不好把握。
开放题,从题目本身看有几大特点:一是情境设置多样性(即题源素材广泛,难于捕捉);二是设问参与开放性(即题目设问基本无限制,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余地很大);三是答案多元性(所谓答案不唯一,符合题意就得分)。
1、审题、破题:找出问的关键词,明确指向。
2、看材料:结合问看材料,找出“有用”材料3、寻找对应的书本知识(强调打草稿) (多角度/辩证分析)4、表述答案(书写):①分点②材料+书本知识有机结合③表达的完整性例题:一群青年人形成了一个“新失业群体”,他们终日与麻将等为伴,不愿就业。
他们靠父母供养、被人们称为“啃老族”。
目前我国65%以上的家庭存在着“老养小”现象,有30%左右的成年人基本靠父母供养。
请你对“啃老族”年轻人的行为进行评析。
第一步:审题、破题:找出问的关键词,明确指向。
这一步是答题的重要前提。
我们先进行审题,找出问的关键词有三个,即 1 年轻人、 2 行为、3 评析根据关键词,我们知道这是一道辨析类的题型,它一般包括三步,即1 判断、 2 分析、 3 下结论第二步:结合问看材料,找出“有用”材料结合问的要求,我们必须找出并在材料中划出“有用”材料(见材料中划线的部分),即年轻人的行为。
他们分别是: 1 终日与麻将为伴,不愿就业、 2 靠父母供养、 3 形成了新失业群体,在我国家庭比例很高。
按照问的要求,我们要对以上三种行为进行评析。
第三步:寻找对应的书本知识在“有用”的三个材料找出来以后,我们要对这三种行为进行评析。
中考道德与法治答题方法与技巧归纳总结

中考道德与法治答题方法与技巧归纳总结中考道德与法治答题方法与技巧归纳总结一、是什么型题目这类题目只需要掌握课本的知识点,按照题目要求答题即可。
二、认识型简答题这类题目通常是“如何认识”、“如何看待”、“谈谈你的看法”、“分析这一现象”等。
解题方法通常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路去回答,即“对与错”、“重要性、必要性”、“具体措施”等。
三、启示型题目这类题目的设问方式是“这个事给我们有什么启示?”回答时,要注意提炼材料中的观点,结合所学的知识点来分析,从中归纳出材料反映的道理。
四、评析型题目这类题目一般是“运用所学知识对这一观点进行评析”。
回答时,首先要判断观点是对还是错,或者是否全面,然后根据相应的依据如法律法规和教材的理论等,再联系材料中的观点进行分析。
五、漫画型题目漫画类的题目,要找准漫画与知识点的链接点,首先要看标题,看标题能否给出指引性的知识点或者观点;然后看文字,看看漫画中有哪些文字,通常漫画里的文字都是“意味深长”的;最后看画面,漫画夸张之处通常是其弦外之音,真正的寓意也就在这里。
六、图表型题目图表类型的题目,首先要看标题,标题比较直观地说明了图表的内容;然后要将图片数据做三个对比,“横向比”、“纵向比”和“综合比”,将三个对比的数据归纳整理,通常就会得出想要说明的问题;最后要看看图表下面的注释,看看有没有特别的注释。
七、体现型题目这类题目通常会问“体现了什么?”、“怎么体现”等等。
回答时,应该写上教材的知识点,再加上材料的关键词来体现这一知识点。
解题的思路就是:确定知识点、联系知识点、梳理答题。
八、反映型题目这类题目通常会问“反映了某一问题发生了哪些变化”、“反映了什么现象或什么问题?”、“说明了什么?”等。
回答时要全面把握题目材料所给的信息,将感性的材料理性化。
九、为什么型题目这类题目的设问方式是“为什么说……”、“为什么要……”。
回答时最重要的是说明你为什么要这样说、这样做的依据,有时也要回答不这样做的危害等等。
中考复习浅谈中考常见思想品德题型的解题技巧

浅谈中考常见思想品德题型的解题技巧一、怎样解答选择题。
选择题是思想品德试卷中必然要出现的一种题型,也是占分最多的一种题型。
掌握好一定的解题方法,对我们解选择题是很有帮助的。
(一)做单项选择的技巧:1、要注意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语,尤其是要注意“根本”、“主要”“归根到底”等词语。
例如: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B )A选举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社会主义制度 D政治协商制度2、要认真阅读题目中的材料,弄懂材料的意思再答题。
例如:巴尔扎克说过:“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弱者是万丈深渊。
”这句话说明( A )A挫折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 B挫折只有消极作用,没有积极作用C挫折是坏事,让人垂头丧气,意志消沉 D挫折是好事,有助于人的成长(二)做组合选择的技巧。
1、要弄清答案中每一句话的正误。
例如: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对此理解正确的有(D)①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②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③科技创新能力,已经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④我国必须大力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⑤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第一生产力A ①②④B ①②④⑤C ①③④⑤D ①②③④2、认准一个错项,可以排除掉所有含这一项的答案;例如:邓小平说:“发展中国家不搞开放,就发展不起来。
如果不懂得利用外国的资金和技术,又闭关自守,根本不可能发展。
这说明( A )(评:认准一个错项④)①闭关自守只能导致落后。
②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③中国要发展,就要吸收和借鉴世界上一切先进的东西。
④中国应该全面开放、全面引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3、认准一个对项,可以排除掉所有不含这一项的答案。
例如:下列观点中,与可持续发展要求相符合的是()(认准一个对项④)①围湖造田,毁林开荒。
②经济要上,人口要降。
③我国地大物博,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中考思想品德主观题解题技巧(2

中考政治解题方法指导一、选择题解题方法:1、认真审题,明确题意,把握关键词,如(根本、基本、基础、关键、核心、中心等);2、逆向选择要看清(逆向是指要求选择:错误的、无关的、不正确的等);3、太绝对的选项要小心(如:杜绝、彻底、只要……就、根本上、一切、就是等);4、做两者关系题:一、选项要同时具有两者;二、两者的关系表述要正确;5、直选题直接考对知识的掌握,不能出差错,实在不会可快速翻书;6、相信第一选择,除非确认答案错误,否则不要随便改动7、学会用排除法进行选择,如:(1)选项本身错误的不选;(2)选项虽然正确,但与题目无关的不选;(3)与题目意思相同的选项不选;(4)条件关系不成立的不选;(5)因果关系颠倒的选项不选;(6)选项和题目表述的范围不一致(表述不全面)的不选;(注:题干就是题目,题肢就是选项。
)二、主观题的解法政治问答题无论多复杂,总共三类:“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答题方式不管有多少种,总共三步:结合材料——回归课本——多角度答题。
【说白了就是:抄材料——抄课本——多角度。
】注意事项:a、认真审题——看清到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b、抓关键词——寻找材料中的有效信息;c、回归课本——找与题目和材料相符合的考点;e、注意要用政治术语答题,切忌口语化、大白话;f、多列要点,稍加阐述,标清序号①②③④;g、多角度思考问题,相信油多不坏菜;h、字迹工整,简明扼要,观点明确,点到为止;1、“做法类”试题的解题思路在中考试题中,经常进行“青少年应该怎么做?”这样的设问,这类试题发展的空间很大,没有固定的答案,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因此,许多同学答题时无从下手。
其实此类试题是有规律可循的,下面将结合几类试题进行简单的讲解:(1)成才报国方面设问举例: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青少年应该怎么做?我们青少年应怎样立志成才?参考答案:我们要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增强社会责任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专业技能,成为祖国建设需要的人才;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培养创新能力。
中考思想品德各类试题解答方法

中考思想品德各类试题解答方法一、选择题选择题是中考最基本的题型,它最大的特点是已给出答案,考生只需将正确答案选出。
单项选择题着重考查学生对相关概念、事实、原理和观点的再认识能力,其主要特点是答案具有唯一性,解答时要注意选择最准确、最符合题意的选项。
该题型是基本题型,属于客观题,相对简单,是考生取得高分的重要一环。
近年来各地中考命题者纷纷创新出了许多新的类型,值得关注。
(一)、选择题的类型1.教材知识原理观点类;2.以时政为载体考查教材知识类,3.名言警句、谚语、古诗、广告类,4.寓言、故事类,5.情景类,6.漫画类,7.反向类,8.图表类;9.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类。
(二)、解题方法解答单项选择题一般要遵循“干肢一致原则”或称之为“以干取肢”原则,就是所选题肢一定要符合题干的要求。
基本方法是排除法,组合选择题则适用“排除法+比较法”(项号用排除法,题项用比较法和排除法)。
排除法主要包括排谬(错误选项)、排异(与题干无关但未必正确的题项)、排倒(与题干的因果关系倒置的题项)、排重(与题干变相重复的题项)、排乱(与题干逻辑关系不符的题项,如包含关系、共性个性的关系)等,此外必须走好“三步”:第一步:审题干。
要准确的理解题意,明确题干的要求,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题干的要求,要抓住题干的关键词和限制性词语,明确答题方向和范围。
第二步:审题肢。
排除那些本身错误的,或者所持观点片面、绝对化的题肢(逆向选择题除外),以缩小范围。
第三步:审题干和题肢的对应关系。
我们只能选择那些和题干之间存在对应关系,且意思一致的题肢,对于那些和题干无关的题肢,不论其本身说法多么正确也不能选。
(三)、造成选择题答错的六种情况:1.改动重要字词。
(如“共同富裕”与“同时富裕,同等富裕,同步富裕”;2.颠倒词语位置关系。
(如“和平”与“发展”关系);3.缩小(扩大)概念范围;第 1 页共5 页。
社会思品中考解题方法:做题步骤

一、选择题防骗法
低级伎俩:偷换核心字词
要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这是因为 C ①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体 × √ ②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非公有制经济可以体现共同富裕的原则 × √ ④非公有制经济有利于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增长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 × C、②④ D、②③④ 方法:认真+排误
例:作为社会中的一名成员,我们对他人、
对社会都要承担一定的责任。下列情景中属 于不负责任表现的是: D ①小张把垃圾倒在邻居家门口 ②小王上课认真听课,按时完成各科作业 ③某医生认真为病人治病 ④小霞经常抄袭别人作业 A②③ B ①③ C ①② D①④
方法:看清楚问什么?
一、做题步骤显性Biblioteka 点1、确定考点隐性考点
单个考点 多个考点
2、考点目录(从良//从官) 结合材料、按要求、多角度; 3、组织答案 答案要分点分层(一个考点一 段)
DCBAB;
BCBCB; ABBDB;
(1)梦想: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1分); 标志:1956年底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答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也给分)(1分) (2)失误与挫折:“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2 分);(至少两项) 教训:(1分)①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②经济建设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③坚持民主集中制,加强法制建设;④一切从实际出发等(写出其中的任 一项都给1分)。 (3)特点:改革开放(1分); 意义:①使中国经济得到了持续、稳定、快速的发展(1分); ②使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提高(1分)。 (1)新中国成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2分) (2)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 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华民族精神。(3分)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道路;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3 分) (4)① 学习上: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② 思想上:树立远大的理想,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等。(2分)
社会思品中考解题指导

例1 表述绝对化;
2017年12月4日,我国隆重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公布施行 34周年,我国也迎来了全国第16个法制宣传日 ,“法制宣传日” 活动的开展有利于( )
D
①有助于增强公民的法制观念; ②能彻底杜绝青少年的违法犯罪; ③为构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法制氛围; ④有助于落实以德治国基本方略;
排除法 —— 排“误”
1.表述绝对化 2.表述不科学 3.表述张冠李戴 4.表述前因后果倒置
4.表述前因后果倒置
例: 当前,不少农民购物时不太关注食品的 品牌、质量、保质期等,问题食品充斥农村 市场,联系漫画《钻空子》,导致这一现象
的原因有( B )
①某些生产者和经营者唯利是图; ②执法部门对农村市场监管力度不够; ③不少农村消费者缺乏消费知识; ④不少农村消费者的安全权被侵犯;结果
65
(4)柱状、曲线式图表
2.图表类
(1)常见的四种图表: (2)解题技巧:
①审标题:标题文字反映了图表的主题和中心,对把握图表信息 有导向引领功能;一对词出现时要做比较,如城乡、 中外、东西部;
②审数据:数据是答案的主要来源,横看进行前后对比,纵 看进行上下对比;
③审年份:某些年份有特殊意义,对答题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如1978-改革开放以来,2001-中国加入WTO以来;
分析原因,一般可从“心理健康、道德、法律、责任、 公平正义、国情、危害”等角度分析。(重点)
第三步:总结 阐述正确的观点或做法。
25. (12分)理性让互联网变得更美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情境三: 家长:我13岁的女儿把我们家25万元血汗钱打赏给了唱歌主播。 孩子:爸妈上班忙,根本没时间管我,我经常只能一个人玩,只有 游戏才能让我快乐。
初三社会、思品答题技巧

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的几种设问形式和解答技巧姓名第一类:说明类(常出现在一道综合题的第一小题)设问的方式通常有:材料体现了……?材料说明了……?出现的材料通常有三种:文字材料,图标材料,漫画材料,解答时重点看懂材料,具体:如果是文字材料:要对材料进行分层,通常看标点符号(“、”“;”“。
”),一个符号相隔处常常说明一个问题,有几个层次,即有几个问题,然后把材料中存在的或体现的问题用“政治述语”描述出来即可。
如果是图表材料:对材料进行分析关键是三看,一看图表的“表题”,二看表格的“列题”、“行题”或柱状图的“纵坐标”、“横坐标”,三看图表下面的“注”,在描述中要把它们替换成“政治述语”描述出来。
如果是漫画材料:做到一看漫画标题,二看漫画内的对话陈述性句子。
答题时需要注意几个地方:第一:如果涉及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最后最好加上一句:……已严重制约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有些材料是一分为二的,一定要把两层意思均表达出来。
例:对初三(1)50名学生做了调查,结果如下:上述调查结果说明了什么?学生很容易答成:中学生不讲诚信。
其实对50名学生作了调查,每项所占的比例都没超过50%,说明大多数学生是讲诚信的,所以此题应该答成:大部分同学是诚实守信的,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少数同学身上存在违背诚实守信道德规范的行为,说明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其他如:宪法知识了解知多少的调查表往往也如此,大多数人具有较强的法律意识,少数人缺乏对宪法知识的了解;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持续快速的提高,但城乡差距依然存在;我国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效,但尚存在……的问题;我国资源利用率在逐步提高,环境治理取得长足的进步,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形势依然严峻。
第三:如果是与发达国家或世界平均水平相比的材料,则最后要加上:与发达国家差距大或远远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等。
第二类:启示类(有何借鉴意义?)设问的方式通常有:材料的做法,对……有何启示(借鉴意义?)材料中……对我们青少年有何启示?这里可分两种:第一种:与其说考你的启示,不如说考你的阅读能力,能否把材料中他们的做法一一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