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昆-微观经济学-第六版-第八章答案
曼昆经济学原理课后答案

曼昆经济学原理课后答案曼昆经济学原理是经济学入门课程中的经典教材,深受广大学生和经济学爱好者的喜爱。
在学习曼昆经济学原理课程时,课后习题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做习题可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
下面是对曼昆经济学原理课后习题的一些答案解析,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课程内容。
1. 为什么经济学家对稀缺性问题感兴趣?经济学家对稀缺性问题感兴趣是因为资源有限而需求无限,这就导致了资源的稀缺性。
经济学家希望通过研究资源的稀缺性问题,找到合理的资源配置方式,以实现资源的最大效益。
2. 什么是机会成本?为什么机会成本是个重要概念?机会成本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放弃的东西的价值。
它是个重要概念,因为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人们需要在各种选择之间进行权衡,了解机会成本有助于人们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3. 什么是边际分析?为什么它对理解个体决策和市场行为很重要?边际分析是指对增加或减少一单位的行为进行分析,以便了解这种行为对总效用或总成本的影响。
它对理解个体决策和市场行为很重要,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所面临的决策往往是边际决策,边际分析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这些决策。
4. 弹性是什么?弹性的概念对理解需求和供给有何重要性?弹性是指一种变化的程度,可以是价格变化对数量变化的影响,也可以是收入变化对需求变化的影响。
弹性的概念对理解需求和供给有重要性,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市场的变化,指导企业和政府的决策。
5. 什么是市场?市场如何协调买者和卖者的行为?市场是指买者和卖者进行交换的地方。
市场通过价格机制来协调买者和卖者的行为,当价格上涨时,供给增加,需求减少,直到市场达到新的均衡;当价格下跌时,供给减少,需求增加,也会达到新的均衡。
6. 什么是生产可能性边界?生产可能性边界如何展示机会成本的概念?生产可能性边界是指在资源和技术固定的情况下,一个国家能够生产的各种商品和服务的组合。
生产可能性边界展示了机会成本的概念,因为它告诉我们,如果一个国家要增加生产某种商品,就必须放弃生产其他商品,这就是机会成本的体现。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6章供给、需求与政府政策6.1 复习笔记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1.价格控制(1)价格上限和价格下限价格上限是某种物品与劳务价格法定的最高限,比如租金控制;价格下限是某种物品或劳务价格法定的最低限,比如最低工资。
(2)用供求工具分析价格控制的影响①价格上限对市场结果的两种可能影响当价格上限高于均衡价格时,市场力量使经济向均衡变动,价格上限对价格或销售量没有影响;当价格上限低于均衡价格时,价格上限使得经济偏离均衡状态,最终价格等于价格上限规定的水平,需求量大于供给量,引起短缺。
图6-1表示有价格上限的冰淇淋市场。
图6-1 有价格上限的冰淇淋市场②价格下限对市场结果的两种可能影响当价格下限低于均衡价格时,市场力量使经济向均衡变动,价格下限对价格或销售量没有影响;当价格下限高于均衡价格时,价格下限使得经济偏离均衡状态,最终价格等于价格下限规定的水平,供给量大于需求量,引起过剩。
图6-2表示有价格下限的冰淇淋市场。
图6-2 有价格下限的冰淇淋市场2.税收的影响政府无论是对生产者征税还是对消费者征税都会达到相同的均衡结果,税收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进行分配。
税收使得物品的均衡数量减少,买者为该物品支付的价格升高,而卖者从该物品得到的价格降低,政府获得了税收收入。
一般情况下,税收是由卖者和买者共同分担,但对二者的影响程度不同,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决定了税收负担在买者与卖者之间的分摊,税收负担将更多地落在缺乏弹性的市场一方身上。
因为弹性实际上衡量当条件变得不利时,买者或卖者离开市场的意愿。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1~2章)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第一篇导言第1章经济学十大原理一、概念题1.稀缺性稀缺性是指在给定的时间内,相对于人的需求而言,经济资源的供给总是不足的,也就是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的欲望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2.经济学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稀缺的资源有效地配置给相互竞争的用途,以使人类的欲望得到最大限度满足的科学。
其中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主体为研究对象,研究单个经济主体面对既定资源约束时如何进行选择的科学;宏观经济学则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主要着眼于经济总量的研究。
3.效率效率是指人们在实践活动中的产出与投入比值或者是效益与成本比值,比值大效率高,比值小效率低。
它与产出或收益大小成正比,与投入或成本成反比。
4.平等平等是指人与人的利益关系及利益关系的原则、制度、做法、行为等都合乎社会发展的需要,即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公平分配的特性。
它是一个历史范畴,按其所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性质的不同而不同,不存在永恒的公平;它也是一个客观范畴,尽管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内涵不同对其的理解不同,但都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具有客观性。
5.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将一种资源用于某种用途,而未用于其他用途所放弃的最大预期收益。
其存在的前提条件是:①资源是稀缺的;②资源具有多种用途;③资源的投向不受限制。
6.理性人理性人是指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去实现其目标的人,是经济研究中所假设的、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典型理性行为的经济活动主体。
7.边际变动边际变动是指对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
8.激励激励是指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
9.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指由家庭和企业在市场上的相互交易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而资源配置实际上就是决定社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以及为谁生产的过程。
10.产权产权是指个人拥有并控制稀缺资源的能力,也可以理解为人们对其所交易东西的所有权,即人们在交易活动中使自己或他人在经济利益上受益或受损的权力。
曼昆-微观经济学-第六版-第八章答案

第八章应用:赋税的代价复习题1.当对一种物品征税时,消费者和生产者剩余会发生什么变动?与税收收入相比较,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如何变动?解释原因.答:当对一种物品征税时,消费者和生产者剩余都会减少。
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的减少大于税收收入的增加。
税收扭曲了消费者和生产者的激励,引起市场配置资源时的无效率。
2.画出有物品销售税的供求图。
在图上标注无谓损失,标明税收收入。
答:如P163图8-3所示,对一种物品征税减少了消费者剩余(面积B+C表示减少量)和生产者剩余(面积D+E表示减少量)。
生产者和消费者剩余的减少大于税收收入(用面积B+D表示),税收引起了无谓损失(用面积C+E表示).3.供给与需求弹性如何影响税收的无谓损失?为什么有这种影响?答:供给与需求曲线的弹性越大,税收的无谓损失越大;供给与需求曲线的弹性越小,税收的无谓损失越小。
因为供给和需求弹性衡量买者和卖者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决定了税收扭曲会使市场结果有多大变动。
4.当税收增加时,无谓损失和税收收入有什么变动?答:当税收增加时,无谓损失增加,并且无谓损失的增加要快于税收规模的增加。
税收增加时,税收收入先增加,然后随着税收规模越来越大,市场收缩非常之大,以至于税收收入开始减少。
问题与应用1.比萨饼市场的特征是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A.画出竞争市场均衡图。
标出价格、数量、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存在无谓损失吗?解释原因。
答:没有无谓损失。
自由竞争市场使供给与需求达到均衡点,在均衡状态下,总剩余达到最大,如图8-2。
图8-2 比萨饼市场均衡图B.假设政府令每个比萨饼店每卖出一个比萨饼交纳1美元税。
说明这种比萨饼税的影响,确定并标出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政府收入以及无谓损失.每块面积与税前相比有何变动?答:这种比萨饼税使卖者得到的价格降低,买者支付的价格增加,销售量从Q1减少到Q2 。
消费者剩余由税收前的面积A+B+E 减少为税收后的面积A;生产者剩余由税收前的面积C+D+F 减少为税收后的面积D。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第8章 应用:赋税的代价)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第8章应用:赋税的代价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无谓损失(deadweight loss)(北京师范大学2006、2009研;深圳大学2008研)答:无谓损失指税收(或其他某种政策)扭曲了市场结果时所引起的总剩余的减少。
如图8-1所示,对一种物品征税减少了消费者剩余(用面积B C+代表)和生产者剩余(用面积D E+代表)。
由于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的减少量大于税收收入(面积B D+),所以,税收引起了无谓损失(面积C E+)。
图8-1 无谓损失二、复习题1.当对一种物品征税时,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会发生怎样的变动?与税收收入相比较,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如何变动?解释原因。
答:(1)当对一种物品征税时,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都会减少。
(2)与税收收入的比较具体如图8-1所示。
对一种物品征税减少了消费者剩余(用面积B C+代表)。
由于生产者和消费者剩余的减少大于税+代表)和生产者剩余(用面积D E收收入(面积B D+),所以,税收引起了无谓损失(面积C E+)。
(3)税收引起无谓损失的原因是收扭曲了消费者的支付意愿和生产者的生产成本,使资源配置无效率,进而使社会总剩余减少。
市场通常可以有效地配置稀缺资源。
这就是说,供求均衡使市场上买者和卖者的总剩余最大化。
但是,当税收提高了买者的价格而降低了卖者的价格时,它对买者的激励是比没有税收时少消费,而对卖者的激励是比没有税收时少生产。
当买者和卖者对这些激励做出反应时,市场规模缩小到其最优水平之下。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课后习题详解(第8章--经济增长Ⅱ:技术、经验和政策)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第8章经济增长Ⅱ:技术、经验和政策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1.劳动效率(efficiency of labor)答:劳动效率是指单位劳动时间的产出水平,反映了社会对生产方法的掌握和熟练程度。
当可获得的技术改进时,劳动效率会提高。
当劳动力的健康、教育或技能得到改善时,劳动效率也会提高。
在索洛模型中,劳动效率(E)是表示技术进步的变量,反映了索洛模型劳动扩张型技术进步的思想:技术进步提高了劳动效率,就像增加了参与生产的劳动力数量一样,所以在生产函数中的劳动力数量上乘以一个劳动效率变量,形成了有效工人概念,这使得索洛模型在稳态分析中纳入了外生的技术进步。
2.劳动改善型技术进步(labor-augmenting technological progress)答:劳动改善型技术进步是指技术进步提高了劳动效率,就像增加了参与生产的劳动力数量一样,所以在生产函数中的劳动力数量上乘以一个劳动效率变量,以反映外生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劳动改善型技术进步实际上认为技术进步是通过提高劳动效率而影响经济增长的。
它的引入形成了有效工人的概念,从而使得索洛模型能够以单位有效工人的资本和产量来进行稳定状态研究。
3.内生增长理论(endogenous growth theory)答:内生增长理论是用规模收益递增和内生技术进步来说明一个国家长期经济增长和各国增长率差异的一种经济理论,其重要特征就是试图使增长率内生化。
根据其依赖的基本假定条件的差异,可以将内生增长理论分为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内生增长模型和垄断竞争条件下的内生增长模型。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

第14章竞争市场上 的企业
第13章生产成本
第15章垄断
第16章垄断 竞争
第17章寡头
第19章收入与歧视
第18章生产要素市 场
第20章收入不平等 与贫困
第21章消费 者选择理论
第22章微观 经济学前沿
作者介绍
读书笔记
这是《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 的心得。
目录分析
第2章像经济学家 一样思考
第1章经济学十大 原理
第3章相互依存性 与贸易的好处
第5章弹性及其应 用
第4章供给与需求 的市场力量
第6章供给、需求 与政府政策
第8章应用:赋税 的代价
第7章消费者、生 产者与市场效率
第9章应用:国际 贸易
第11章公共物品和 公共资源
第10章外部性
第12章税制的设计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 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目录分析 05 读书笔记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作者介绍 06 精彩摘录
思维导图
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习题
教材
消费者
微观经济 学
企业
习题
供给
微观经 济学
经济学
原理
第章
需求
曼昆经济 学பைடு நூலகம்
市场
经济学家
第篇
收入
应用
税制
内容摘要
本书特别适用于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考研参考书目为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的考生, 也可供各大院校学习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的师生参考。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是世界上最流 行的初级经济学教材,也被众多院校列为经济类专业考研重要参考书目。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这本教材,我 们有针对性地编著了它的配套辅导用书(均提供免费下载,免费升级):1.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 册)》(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含考研真题)[视频讲解]2.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 【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讲义与视频课程【35小时高清视频】3.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 (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4.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5版)课后习题详解5.曼昆《经济学原 理(微观经济学分册)》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视频讲解)+课后习题+章节练习+模拟试题】6.曼昆《经济 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含考研真题)[视频讲解]7.曼昆《经济学原理 (宏观经济学分册)》【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讲义与视频课程【27小时高清视频】8.曼昆《经济学原理 (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9.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5版)课后习题 详解10.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视频讲解)+课后习题+章节练习+ 模拟试题】本书是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教材的配套e书,参考国外教材的英文答案 和相关资料对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教材每章的课后习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 并对个别知识点进行了扩展。课后习题答案久经修改,非常标准,特别适合应试作答和临考冲刺。另外,部分高 校,如武汉大学、深圳大学等,研究生入学考试部分真题就来自于该书课后习题,因此建议考生多加重视。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1~2章)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1~2章)第一篇: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1~2章)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第一篇导言第1章经济学十大原理一、概念题 1.稀缺性稀缺性是指在给定的时间内,相对于人的需求而言,经济资源的供给总是不足的,也就是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的欲望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2.经济学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稀缺的资源有效地配置给相互竞争的用途,以使人类的欲望得到最大限度满足的科学。
其中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主体为研究对象,研究单个经济主体面对既定资源约束时如何进行选择的科学;宏观经济学则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主要着眼于经济总量的研究。
3.效率效率是指人们在实践活动中的产出与投入比值或者是效益与成本比值,比值大效率高,比值小效率低。
它与产出或收益大小成正比,与投入或成本成反比。
4.平等平等是指人与人的利益关系及利益关系的原则、制度、做法、行为等都合乎社会发展的需要,即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公平分配的特性。
它是一个历史范畴,按其所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性质的不同而不同,不存在永恒的公平;它也是一个客观范畴,尽管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内涵不同对其的理解不同,但都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具有客观性。
5.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将一种资源用于某种用途,而未用于其他用途所放弃的最大预期收益。
其存在的前提条件是:①资源是稀缺的;②资源具有多种用途;③资源的投向不受限制。
6.理性人理性人是指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去实现其目标的人,是经济研究中所假设的、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典型理性行为的经济活动主体。
7.边际变动边际变动是指对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
8.激励激励是指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
9.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指由家庭和企业在市场上的相互交易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而资源配置实际上就是决定社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以及为谁生产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应用:赋税的代价复习题1当对一种物品征税时,消费者和生产者剩余会发生什么变动?与税收收入相比较,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如何变动?解释原因。
答:当对一种物品征税时,消费者和生产者剩余都会减少。
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的减少大于税收收入的增加。
税收扭曲了消费者和生产者的激励,引起市场配置资源时的无效率。
2•画出有物品销售税的供求图。
在图上标注无谓损失,标明税收收入。
答:如P163图8— 3所示,对一种物品征税减少了消费者剩余(面积B+C表示减少量)和生产者剩余(面积D+E表示减少量)。
生产者和消费者剩余的减少大于税收收入(用面积B+D表示),税收引起了无谓损失(用面积C+E表示)。
3•供给与需求弹性如何影响税收的无谓损失?为什么有这种影响?答:供给与需求曲线的弹性越大,税收的无谓损失越大;供给与需求曲线的弹性越小,税收的无谓损失越小。
因为供给和需求弹性衡量买者和卖者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决定了税收扭曲会使市场结果有多大变动。
4•当税收增加时,无谓损失和税收收入有什么变动?答:当税收增加时,无谓损失增加,并且无谓损失的增加要快于税收规模的增加。
税收增加时,税收收入先增加,然后随着税收规模越来越大,市场收缩非常之大,以至于税收收入开始减少。
问题与应用1 •比萨饼市场的特征是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A画出竞争市场均衡图。
标出价格、数量、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
存在无谓损失吗?解释原因。
答:没有无谓损失。
自由竞争市场使供给与需求达到均衡点,在均衡状态下,总剩余达到最大,如图8 — 2。
图8—2比萨饼市场均衡图B. 假设政府令每个比萨饼店每卖出一个比萨饼交纳1美元税。
说明这种比萨饼税的影响,确定并标出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政府收入以及无谓损失。
每块面积与税前相比有何变动?答:这种比萨饼税使卖者得到的价格降低,买者支付的价格增加,销售量从Q1减少到Q2。
消费者剩余由税收前的面积A+B+E减少为税收后的面积 A;生产者剩余由税收前的面积C+D+F减少为税收后的面积 D。
税收收入为面积 B+Co无谓损失为面积 E+F。
税收前没有税收收人和无谓损失(见图8— 3)。
图8-3有税收时的均衡图C. 如果取消税收,比萨饼的买和卖者的状况变好,但政府会失去税收收入。
假设消费者和生产者自愿把他们的部分收入给予政府。
各方(包括政府)的状况能比有税收时更好吗?用你的图上所标出的面积做出解释。
答:如果取消税收,消费者和生产者自愿把收入交给政府,他们对市场的需求和供给就不会改变,市场仍处于原有的均衡状态。
虽然买者实际支付的价格上升了,卖者实际得到的价格下降了,但是销售量不变。
买者和卖者所得减少的部分都交给了政府,不存在无谓损失。
各方的状况比有税收时好。
如图8-3所示,如果比萨饼的生产者交给政府的收入是面积C,消费者交的收入是面积 B,此时的销售量仍是 Q,生产者剩余是面积 D+F, 消费者剩余是A+E,没有无谓损失。
2•评价以下两句话。
你同意吗?为什么?A “一种没有无谓损失的税收不能增加任何政府收入。
”答:不同意。
有些税收不会产生无谓损失,只会增加政府收入。
例如庇古税,它是用于纠正负外部性的税收。
征收庇古税使资源配置接近于社会最优,既增加了政府收入,又提高了经济福利。
B. “不能为政府筹集收入的税收也不会有任何无谓损失。
”答:不同意。
除极个别情况外,税收都会引起市场规模的缩小,造成无谓损失。
如果政府对某种物品的销售额全额征税,这个市场的需求和供给就会变为零,此时政府没有税收收入,但却带来极大的无谓损失,这个市场的买者和卖者无法进行互利的贸易了。
3. 考虑橡皮筋市场。
A. 如果这个市场供给非常富有弹性,而需求非常缺乏弹性,橡皮筋的税收负担将如何在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分摊?运用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工具来回答。
答:橡皮筋的税将会更多的落在消费者一方。
假设这个市场的供给弹性为无限大,市场交易中就只有消费者剩余,即总剩余=消费者剩余。
而税收是政府从总剩余中取走的一块,因此,此时只有消费者承担税负。
B. 如果这个市场供给非常缺乏弹性,而需求非常富有弹性,橡皮筋的税收负担将如何在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分摊?把你的这个答案和A的答案进行对比。
答:橡皮筋的税将更多地落在生产者头上。
假设橡皮筋的需求弹性为无限大,需求曲线是一条直线,市场上只有生产者剩余,即总剩余+生产者剩余。
当税收使总剩余减少时,只能是生产者剩余减少,即生产者完全承担税负。
4. 假设政府征收燃油税。
A这种税的无谓损失是在征税后第一年大,还是第五年大?解释原因。
答:这种税的无谓损失在征税后第五年大。
在短期内,虽然税收使油价上涨,但人们不容易大幅度改变对燃料油的需求和供给,即供求弹性小;而在长期内,人们可以通过改装锅炉、改进燃油技术等大幅度减少对燃料油的需求,也可以通过关闭一些油田、油厂来大量减少油料供给,即供求弹性大。
这样,一年后的燃料油的需求和供给弹性小于五年后的弹性。
弹性越大,税收对市场的扭曲越大,弓I起的无谓损失越大。
因此,在征税后第五年的无谓损失大于第一年的。
B.从这种税中得到的收入是在征税后第一年多,还是第五年多?解释原因。
答:从这种税中得到的收入在征税后第一年大。
如第一问所述,短期内,市场规模不会有太大改变。
而在长期内,由于税收扭曲了激励,人们有时间减少需求和供给,使市场规模大大缩小。
政府所能得到的税收也会随着市场规模缩小而减少。
所以,第一年的税收收入多。
5 •有一天上完经济学课以后,你的朋友建议,对食物征税是增加收入的一个好方法,因为食物的需求是完全无弹性的。
从什么意义上说,对食物征税是增加税收收入的“好”方法。
在什么意义上说,这并不是增加税收收入的“好”方法。
答:因为食物的需求是完全无弹性的,对食物征税是增加税收的“好”方法,因为不引起过多的无谓损失。
但从平等角度看,由于穷人要将收入中的大部分用于食物支出,因此对食物征税对他们的影响比对富人的影响大。
6. 前纽约州参议员 Dan iel Patrick Moy nihan曾以提出一个法案,该法案要对某种空心弹征收10000%的税。
A .你认为这种税能筹集到大量税收收入吗?为什么?答:因为税率过高,生产者和消费者都没有剩余可言,市场规模会缩小为零,所以不能筹集到大量税收收人。
B.如果说这种税不能筹集到税收收入,Moynihan议员为什么还要提议征收这种税呢??答:Moynihan议员提出这种税应该是想减少甚至消除这种空心弹的使用。
这种税可以达到这一目的。
7. 政府对购买袜子征税。
A.说明这种税对袜子市场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影响。
确定在征税前后的以下面积:消费者总支出,生产者总收益和政府税收收入。
答:如图8-4,政府对袜子征税,会使袜子市场的均衡价格从P0上升到P1,均衡数量从Q0下降到Q1。
税收前,消费者总支出是面积P0EQ0,生产者总收益是面积 P0EQO税收后,消费者总支出是面积P1OQ1H生产者总收益是面积P2OQ1G政府税收收入是面积P1HGP2。
图8 — 4 袜子市场均衡图B. 生产者得到的价格上升了还是下降了?你能判断出生产者的总收益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吗?解释原因。
答:生产者得到的价格下降了。
生产者的总收益减少了。
因为生产者得到的价格下降,销售量也下降。
生产者总收益=生产者得到的价格X销量,就会下降。
C. 消费者支付的价格上升了还是下降了?你能判断出消费者的总支出增加了还是减少了?详细解释。
(提示:考虑弹性。
)如果消费者总支出减少了,消费者剩余增加了吗?解释原因。
答:消费者支付的价格上升。
消费者的总支出与需求弹性有关:如果袜子的需求富有弹性,税收会使袜子价格上升的幅度小于销售量下降的幅度,消费者的总支出下降。
如果袜子的需求缺乏弹性,税收会使袜子价格上升的幅度会大于销量下降的幅度,消费者的总支出上升。
如果消费者的总支出减少了,消费者剩余不会增加。
因为,税收使袜子价格上升,一部分消费者退出市场交易。
这些消费者的需求无法实现,减少了一部分消费者剩余。
而且,仍留在市场中的消费者由于支付的价格上升,消费者剩余也会减少。
8•假设政府现在通过对每件小器具征收0. 01美元的税而筹集了 1亿美元的税收收入,又通过对每件小配件征收 0 • 1美元的税筹集了另外的 1亿美元的税收收入。
如果政府对小器具的税率翻一番,而取消对小配件的征税,政府的税收收入比现在多了、少了,还是相同呢?解释原因。
答:政府的税收收入比现在少了。
扩大对某种物品的税收,会进一步缩小该种物品的市场规模。
对每件小器具征收0 • 01美元的税会增加 1亿美元税收收入,可以求出小器具的销量是100亿件(1十0.01=100)。
如果税收翻一番,达到0. 02美元每件,市场销量就会减少,达不到100亿件。
因为税收越高,对市场激励的扭曲越严重,市场规模会缩小。
所以,政府此时的税收收入达不到2亿美元了。
9 •本章分析了对物品征税的福利影响。
现在考虑相反的政策。
假定政府补贴一种物品:每销售一单位该物品,政府向买者支付 2美元。
该补贴如何影响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税收收入和总剩余?补贴会引起无谓损失吗?解释原因。
答:政府向买者支付的补贴使消费者剩余增加,生产者剩余不变,因为补贴降低了买者的价格,消费者购买意愿会增加,市场销量增加,从而政府税收收入增加,总剩余增加。
补贴也会引起无谓损失。
因为当补贴的对象是消费者不是生产者时,这种产品的市场规模会超出最优规模,使更多的资源集中用于生产这种物品,造成资源的无效配置。
10•小镇的旅馆房间价格为每天每间100美元,一般每天租出去 1000个房间。
A为了增加收入,市长决定对旅馆每个租出去的房间收取10美元的税。
在征税之后,旅馆房间的价格上升到108美元,租出去的房间减少为 900间。
计算这种税为小镇筹集到多少收入,以及税收的无谓损失。
答:对每间租出去的房子征收 10美元的税的影响如图 8- 5所示。
税收收入用图中的 A+B 表示,即10X 900=9000美元。
征税带来的无谓损失用图中的C+D表示,即1/2 X 10 X100=500 美兀。
图8-5征税带来的无谓损失图8-6对每间租出去的房子征收 20美元的影响B.市长现在把税收翻一番,即增加到20美元。
价格上升到116美元,租出去的房间减少为800间。
计算税收增加后的税收收入和无谓损失。
税收收入和无谓损失是原来的两倍、大于两倍,还是小于两倍?解释原因。
答:对每间租出去的房子征收 20美元的税的影响如图 8- 6所示。
税收收入用图中的 A+B 表示,即20X 800=16000美元。
征税带来的无谓损失用图中的C+D表示,即 0.5 X 20 X 200=2000 美元。
由此可见,当税收翻一番时,税收收入增加小于原来的两倍,无谓损失大于原来的两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