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城市交通发展的战略方向

第十章城市交通发展的战略方向
第十章城市交通发展的战略方向

第十章城市交通发展的战略方向

第一节城市交通在城市发展中的地位及作用

城市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交通则是城市的纽带和命脉,交通与城市的发展、形成、兴衰紧密相连。

一方而城市经济的发展对交通的需求不断增长,诱发城市交通规模的扩大和交通工具的改善:另一方而,城市交通便捷程度的提髙,吸引更多的客流向城市集中,进一步促进了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两者具有一种明显的相互作用关系。

从现代城市的发展趋势看,交通对城市,尤其是对大城市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随着国民经济的稳步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髙,人们对休闲、购物、旅游等的需求不断增加,从而对“行”的需求不断增长。

1、交通蕴藏效益,交通能够间接创造财富。

2、大城市是未来城市化体系中的主体,由于大城市的出行总疑大且岀行距离长,因此, 大城市

比中小城市在交通方而的数量上、质量上都更具有强烈的需求。

3、我国未来城市化的主要动因是产业结构转换,而调整大城市的产业结构会引发更多的交通

生成源。

4、我国未来城市化可望形成多极、分散型的城市群体系,而城市群体系需要一个内外相结合的

便捷运输网络。

5、未来城市化将是一个多样化需求的交通选择行为,而只有多样化选择要求城币交通由低效

率向高效率转化。

城市交通体系是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城市正常生活和发展的基础。与电力、通讯、供水等其他城市基础设施不同,城市交通系统是一个动态系统,只有它能实现城市中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密切联系,从而将城市连接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总之,城市交通在城市发展进程中始终是一个最活跃的因素。正如马克思所说:“没有现代的交通,就没有城市的繁荣。”

第二节传统城市交通发展的不可持续性及其问题

随着世界各国城市化的发展和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先在国外,后在我国,城市交通问题与城市住房、环境污染一起,成为困扰城市发展的三大难题。

根本缘由是因为传统城市交通发展方式存在着严重的弊端,具有不可持续性。

在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达国家城市,机动车拥有水平几乎成为所有战略性和实施性决策的基本前提:而在发展中国家,机动化也成为城市决策者追求的目标,成为“现代化”衡量的标准。为了提高机动性,就要不断增加道路设施的供给。但“当斯左律”却告诉我们:新的道路建设降低了出行时耗,但同时引发新的出行需求,经过一段时间后将最终恢复原来的拥挤水平,并由此而提岀了 "交通需求总大于交通供给”的箸名论断。

从普遍意义上说,道路的“生产”速度始终跟不上汽车的生产速度。这是因为:①汽车可以通过流水线生产,道路却不能:②汽车可以进口,道路却不能:③城市上地资源是有限而且宝贵的,不可能完全用以修建道路。

例如北京,市区道路每年递增4%,机动车保有量却平均以15%的年递增迅猛增长。目前路网饱和度仍在8概以上。这种传统的城市发展,交通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

第三节城市交通应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传统城市交通发展模式很难从根本上摆脱拥挤一一缓和一一再拥挤的恶性循环。

专家们认为:对特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地区交通运输系统的选择是环境可持续性的关键因素。

专家们提岀:城市交通应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交通运输管理应当便利所有人的上班、社会交往和休闲活动,满足经济活动,同时减少交通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交通运输的优先事项是:①制泄恰当的上地利用和通讯政策,以减少不必要的岀行:②制圮以其他交通方式替代汽车为重要的交通政策;③开发替代燃料和使用替代燃料的车辆:④改善现有交通工具的环境性能:⑤实施恰当的使用收费和其他政策,以及法制手段。

世界银行对可持续交通的阐述。

①经济和财务的可持续性。

②环境与生态的可持续性。

③社会可持续性。

&中国21世纪议程》中,对交通运输的一系列问题也进行了论述,提出许多重要主张。

①研制和开发耗能少:②使用淸洁能源的交通工具;③发展以公共交通为主的城市交通,优化城市交通等。

总之,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发展以公共交通为主的城帀交通体系,是解决大城市交通的有效途径和根本途径,是未来世界城市交通发展的必然趋势。

各种交通方式所消耗的能疑及所产生的环境污染是不同的。

①从能量消耗看,运送同样的人公里运输工作量的前提下,小汽车的能耗是轨道交通的6-

13倍,公共汽车是轨道交通的1. 8倍。

②从环境污染量看,轨道交通要比小汽车及公共汽车小得多。

③从上地占用量来看,道路公交是快速轨道交通用地的8-10倍,小汽车用地就更大了。

轨道交通还有运营有序,速度快、准时、可达性好,不受气候干扰等优点。

由于城市轨逍交通这些明显的优点,因而轨道交通是城巾?交通的主体,轨道交通在城市土地髙密度利用及开发中起着极英重要的作用。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反复论证,上海和北京都已确立了“建立以轨道交通为柠干,公共交通为主体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的城市交通发展指导思想,这与可持续发展观的要求是相适应的。

第四节特大城市的交通可持续发展模式

1.国外城市轨逍交通的发展模式是,放射线对沟通中心区与卫星城之间的联系,防止

城市无限制地“摊大饼”式发展,起到很重要的积极作用。

2.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应该“地铁与市郊铁路发展并举”,即在中心区建设地下铁

道的同时,也要大力发展市郊铁路。理由:

①沿城市放射方向建设市郊铁路顺应了城市客运需求。

②建设市郊铁路,可以有效地实现城市中心区人口向外用区域疏散的战略。

③发展市郊铁路,可引导城市呈“手指状”发展,在一泄程度上抑制“摊大饼” 式发

展,有利于建设生态城市。

④市郊铁路建设成本低,周期短,且可与城市设施较好地匹配。

⑤发展市郊铁路,耙大批住宅引到郊区,大幅度降低房价,使更多居民买得起房, 活跃房

地产市场,刺激建材和家庭消费,增加内需。

⑥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大量减少了非机动车,有利于逍路的畅通,从而使得小汽车

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带动这一支柱产业的发展。

⑦大力发展市郊铁路,可以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增长。

(本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