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清平乐六盘山翻译赏析

合集下载

诗词解析:清平乐·六盘山

诗词解析:清平乐·六盘山

清平乐·六盘山
毛泽东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注释:
望断:久久地望着,直到看不见,望尽。

长城:借指长征的目的地。

屈指:弯着手指头计算。

六盘山: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固原市西南,是六盘山山脉的主峰。

漫卷:遍卷、席卷。

长缨:本指长绳,这里指革命武装。

缚住:擒住。

苍龙:是一种凶神恶煞。

作者自注:“苍龙,指蒋介石,不是日本人。

因为当时全副精神要对付的是蒋不是日。


译文:
长空高阔,白云悠悠,晴空万里。

望着南飞的大雁已飞到了天边。

不登临长城绝不是英雄,算下来已征战了两万里的路途。

六盘山上高峰挺拔,强烈的西风吹卷着红旗。

现在革命武装正在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哪一天才能打倒国民党反动派?。

清平乐六盘山的诗

清平乐六盘山的诗

《清平乐六盘山》
毛泽东
【原文】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背景与内涵】
1935年10月初,中央红军在六盘山前击败了蒋介石的骑兵团,后一鼓作气翻过长征路途上这最后一座山。

之后长驱直进于19号到达保安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结束两万五千里的征途。

这是伟人在临近长征结束前不到1个月时间内作的4首词的第3首。

景不同,所寓含的感情也不同。

这首词借南飞雁的景以感念这一路上军民为革命做出的牺牲和贡献,借长城、好汉、红旗漫卷、长缨、缚住苍龙的景以抒发坚定的革命必胜之信念。

一如既往的宏大场景与情感融合。

词由心生,多大的格局才写出这样宏大的场景。

每个场景描写都极具画面感,写作功底也可见一斑。

【赏析】
这首词写景、抒情工整分明,流转自然。

上、下半阕均是一、二句写景,三、四句言志。

情景交织,浑然一体。

整诗洋溢着革命胜利的豪情,运用高亢雄壮的语气,抒发了“长缨在手”定当“缚住苍龙”的革命豪情。

清平乐六盘山拼音版的诗意

清平乐六盘山拼音版的诗意

清平乐六盘山拼音版的诗意清平qīngpíng 乐l è·六盘山liùpánshān【作者】毛泽东 【朝代】近jìn 现代xiàndài天tiān 高云gāoyún 淡dàn ,望断wàngduàn 南nán 飞fēi 雁yàn 。

不bù到dào 长城chángchéng 非fēi 好汉hǎohàn, 屈指qūzhǐ行程xíngchéng 二万èrwàn 。

六盘山liùpánshān 上shàng 高峰gāofēng, 红旗hóngqí漫màn 卷juǎn 西x ī风fēng 。

今jīn 日r ì长cháng 缨yīng 在zài 手shǒu,何hé时shí缚f ù住zhù苍cāng 龙lóng ?全诗译文:长空高阔白云清朗, 南飞的大雁已望到了天边。

不登临长城关口绝不是英雄, 算下来已征战了二万。

六盘山上雄峰再拔, 烈烈西风漫卷着红旗。

今天我长绳之武装紧握手中, 哪一天才会将那蒋家狂龙捆缚? 全诗诗意这首词回顾了万里长征的行程,表达了红军战士们勇往直前的钢铁意志和抗战必胜的坚定信念。

这是一首在战斗中前进的胜利曲,是一篇振奋人心,激扬斗志的宣言书。

上阕“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起笔境界辽阔,写站在六盘山高峰之上仰望所见。

两句词紧扣十月天空景象:天空净朗,云层疏淡,大雁往南飞。

“望断”二字涵义丰富,寄意尤深。

“望断”,指望了又望,直到不见还望。

因为大雁到了秋天,就要由北向南,到南方去过冬。

看到南去的大雁自然就会勾起作者和红军对南方革命根据军民和故乡父老乡亲的无限思念,所以才有望断的神情。

清平乐·六盘山 诗词鉴赏

清平乐·六盘山 诗词鉴赏

清平乐·六盘山诗词鉴赏
《清平乐·六盘山》是毛泽东于1935 年10 月创作的一首词。

以下是对这首词的赏析: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这首词上阕从远景起笔,写六盘山的远景,天高云淡,大雁南飞,回顾了长征的胜利,表达了红军北上抗日的坚强意志;下阕则由近景描写,六盘山上红旗招展,卷起了西风,表现了红军战士的革命豪情。

全词大气磅礴,雄浑豪放,不仅表达了毛泽东及红军战士彻底打垮国民党反动派的坚强决心,也抒发了他们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壮志豪情。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的意思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的意思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的意思“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出自唐朝诗人毛泽东的古诗作品《清平乐·六盘山》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注释】⑴望断:望着,直到看不见。

⑵长城:借指长征的目的地。

⑶屈指:弯着手指头计算。

【翻译】长空高阔白云清朗,南飞的大雁已望到了天边。

不登临长城关口绝不是英雄,算下来已征战了二万。

六盘山上雄峰再拔,烈烈西风漫卷着红旗。

今天我长绳之武装紧握手中,哪一天才会将那蒋家狂龙捆缚。

【赏析】1935年8月,毛泽东主席粉碎了张国焘分裂党,分裂红军的路线后,率红一方面军继续向陕北根据地挺进。

1935年9月中旬,攻克天险腊子口,奇迹般越过岷山草地,进入甘肃南部。

1935年10月初,国民党一方面调集重兵“围剿”陕北革命根据地,另一方面在六盘山一带建立防线,妄图围歼长征红军。

工农红军在毛泽东指挥下,佯攻天水,示行于东,然后出敌不意,从哈达铺掉头北进,攻克通渭城,进入平凉、固原大道。

1935年10月7日,在六盘山的青石嘴,又击败了前来堵截的敌骑兵团,扫清了阻碍,摆脱了追敌,当天下午,一鼓作气,翻越六盘山。

之后,长驱直入,于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北保安县吴起镇(今吴旗县),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完成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这首《清平乐六盘山》就是毛泽东翻越六盘山时的咏怀之作。

毛泽东率领工农红军登上六盘山主峰,面对西部的高天白云,清朗秋气,再凝望阵阵南飞的大雁,一抒胸中情怀,以闲远欢欣之气眺望又要开始的新的征战。

毛主席诗词《清平乐·六盘山》原文译文赏析

毛主席诗词《清平乐·六盘山》原文译文赏析

【导语】⽑泽东率领⼯农红军登上六盘⼭主峰,⾯对西部的⾼天⽩云,清朗秋⽓,再凝望阵阵南飞的⼤雁,⼀抒胸中情怀,以闲远欢欣之⽓眺望⼜要开始的新的征战。

下⾯是⽆忧考分享的⽑主席诗词《清平乐·六盘⼭》原⽂译⽂赏析。

欢迎阅读参考! 《清平乐·六盘⼭》 【原⽂】 天⾼云淡, 望断⑴南飞雁。

不到长城⑵⾮好汉, 屈指⑶⾏程⼆万。

六盘⼭⑷上⾼峰, 红旗漫卷西风。

今⽇长缨⑸在⼿, 何时缚住⑹苍龙⑺? 【题解】 1935年10⽉2⽇,红军由通渭城北上,6⽇越过。

平凉—固原⼤道,当⽇夜间进⼊⼭区,将尾随敌军甩掉。

次⽇,遇东北军⽩凤翔部骑兵,⼀战胜之;当⽇下午攻占六盘⼭。

【注释】 ⑴望断:望得久,望得远。

⑵长城:借指长征的⽬的地。

⑶屈指:弯着⼿指头计算。

⑷六盘⼭:在宁夏南部,⽢肃东部。

⑸长缨:本指长绳,这⾥指⾰命武装。

在⼿,在共产党的领导之下。

⑹缚住:捉住。

⑺苍龙:指国民党*。

【译⽂】 长空⾼阔⽩云清朗,南飞的⼤雁已望着飞到了天边。

不登临⽬的地绝不是英雄,算下来已征战了⼆万⾥的路途。

六盘⼭上⾼峰挺拔,烈烈的西风吹卷着红旗。

现在⾰命的武装正在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哪⼀天才能*国民党*? 【鉴赏】 ⽑泽东率领⼯农红军登上六盘⼭主峰,⾯对西部的⾼天⽩云,清朗秋⽓,再凝望阵阵南飞的⼤雁,⼀抒胸中情怀,以闲远欢欣之⽓眺望⼜要开始的新的征战。

上半阕⼀开始,诗⼈从眺望远景起笔,西部秋景开阔,长空⾼朗,抹抹闲云轻漾,北雁在阵阵南飞,仿佛带⾛了诗⼈对过去南⽅⽣活及⾰命⽃争的回忆及眷恋,接着⼜起豪⽓,“不到长城⾮好汉,屈指⾏程⼆万。

”从爽朗、舒畅的秋⼼转⼊英迈的青春吟哦,⼆万五千⾥长征已在脚下,长城的关⼝已经到达,好汉的业绩就要进⼊⼀马平川的时期。

下半阕,诗⼈将⽬光收到近处,⾼⼭之巅,红旗猎猎,红军将⼠在秋天的⼭峰间盘旋向前。

接着吐出胸臆,化⽤宋代刘克庄《贺新郎》中三⾏:“问长缨,何时⼊⼿,缚将戎主?”⽽这⾥的“苍龙”出⾃唐代颜师古的评注中引⽤汉代服虔的话:“仓龙,太岁也。

清平乐六盘山诗词鉴赏

清平乐六盘山诗词鉴赏

清平乐六盘山诗词鉴赏
哎呀,朋友们,咱们今天来聊聊这首诗词,那可真是让人热血沸腾啊!
你看这开头“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那天空高远,云彩淡淡,仿
佛一幅绝美的画卷在眼前展开。

这情景,就像咱们在山顶上眺望远方,心也跟着飞了起来,难道你不觉得那种辽阔让人陶醉吗?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这话说得多豪迈!就好比咱们
下定决心要做成一件大事,不达到目标决不罢休。

想想自己为了梦想
努力奋斗的时候,是不是也有这种坚定的决心?
再看“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在六盘山的高峰之上,红旗
在西风中烈烈飘扬。

这画面,就像是战场上胜利的旗帜在风中舞动,
充满了力量和希望,难道不让你心潮澎湃吗?
最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这是多么强烈的自信和渴望啊!好比手里握着锋利的宝剑,就等着去战胜强大的敌人。

咱们在生
活中,不也常常期待着自己能有这样的勇气和力量去迎接挑战吗?
我觉得啊,这首词充满了豪情壮志,让人读了就充满力量,鼓舞着
咱们勇往直前,去追求自己的目标和梦想!。

清平乐六盘山古诗的意思

清平乐六盘山古诗的意思

清平乐六盘山古诗的意思
嘿,朋友!咱们今天来聊聊这首古诗。

你看啊,“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这一句,仿佛把咱们一下子拉到了那广阔高远的天空下。

就像你站在山顶,看着那淡淡的云彩,还有那南飞的大雁一直飞啊飞,直到消失在天边,你难道不会感叹这画面的壮美吗?(比如,当我们在旅途中看到美丽的夕阳,不也会被那种美景深深吸引,感叹大自然的神奇吗?)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这句多有气势啊!这就好比是在说,不达成目标就不算真正的勇士。

想想那些为了梦想一直坚持的人,哪怕困难重重,也绝不放弃,这不就是好汉的精神吗?(就像运动员为了夺冠,日复一日地刻苦训练,不正是这种勇往直前的精神吗?)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在六盘山的高峰之上,红旗在西风中烈烈飘扬。

那场面,难道不让你心潮澎湃?(好比在战场上,军旗飘扬,战士们士气高昂,是不是让人热血沸腾?)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咱手里有了长缨,啥时候能捆住那恶龙呢?这是一种对未来充满期待和信心的表达。

就好像你准备充分,等待着机会一展身手,能不激动吗?(比如说,你为了一场重要的考试做足了准备,不就盼着考出好成绩的那一刻吗?)
在我看来,这首诗充满了豪情壮志,展现了坚定的信念和对未来的憧憬,真的太让人佩服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清平乐六盘山翻译赏析
《清平乐六盘山》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毛泽东。

其古诗全文如下: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前言】
《清平乐六盘山》是毛泽东翻越六盘山时的咏怀之作。

该诗最早发表在《诗刊》1957年1月。

1961年9月为宁夏干部书写此词时改为“红旗”,手迹发表在1961年10月七日的《光明日报》。

1935年10月,毛泽东率领的红一方面军在向陕北根据地挺进中,在六盘山前击溃了前来堵截的敌骑兵团。

在战斗胜利的鼓舞下,当天下午部队便一鼓作气翻过了六盘山。

1935年10月下旬,顺利到达陕北。

《清平乐六盘山》生动表现了毛主席及其统率的红军彻底打垮了国民党反动势力的坚定决心,抒发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壮志豪情。

【注释】
⑴望断:望着,直到看不见。

⑵长城:借指长征的目的地。

⑶屈指:弯着手指头计算。

⑷六盘山: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固原县西南,是六盘山山脉的主峰,险窄的山路要盘旋多重才能到达峰顶。

毛泽东在1935年九月中旬率领中央红军进入甘肃省南部,10月上旬,突破敌人的封锁线,打垮了敌人的骑兵部队,胜利地越过六盘山。

⑸红旗:1957年在《诗刊》创刊号上发表时作“旄头”。

1961年九月为宁夏干部书写此词时改为“红旗”,手迹发表在1961年10月7日的《光明日报》。

漫卷:任意吹卷。

⑹长缨:本指长绳,这里指革命武装。

⑺缚住:擒住。

苍龙:《后汉书·张纯传》注:“苍龙,太岁也。

”古代方士以太岁所在为凶方,因称太岁为凶神恶煞。

苍龙:此处借指蒋介石的反动派,不是日本人,因为当前全副精神要对付的是蒋不是日。

【翻译】
长空高阔白云清朗,南飞的大雁已望到了天边。

不登临长城关口绝不是英雄,算下来已征战了二万。

六盘山上雄峰再拔,烈烈西风漫卷着红旗。

今天我长绳之武装紧握手中,哪一天才会将那蒋家狂龙捆缚。

【赏析】
1935年8月,毛泽东主席粉碎了张国焘分裂党,分裂红军的路线后,率红一方面军继续向陕北根据地挺进。

1935年9月中旬,攻克天险腊子口,奇迹般越过岷山草地,进入甘肃南部。

1935年10月初,国民党一方面调集重兵“围剿”陕北革命根据地,另一方面在六盘山一带建立防线,妄图围歼长征红军Org/b/8350。

工农红军在毛泽东指挥下,佯攻天水,示行于东,然后出敌不意,从哈达铺掉头北进,攻克通渭城,进入平凉、固原大道。

1935年10月7日,在六盘山的青石嘴,又击败了前来堵截的敌骑兵团,扫清了阻碍,摆脱了追
敌,当天下午,一鼓作气,翻越六盘山。

之后,长驱直入,于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北保安县吴起镇(今吴旗县),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完成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这首《清平乐六盘山》就是毛泽东翻越六盘山时的咏怀之作。

毛泽东率领工农红军登上六盘山主峰,面对西部的高天白云,清朗秋气,再凝望阵阵南飞的大雁,一抒胸中情怀,以闲远欢欣之气眺望又要开始的新的征战。

《清平乐六盘山》是上半阕一开始,诗人从眺望远景起笔,西部秋景开阔,长空高朗,抹抹闲云轻漾,北雁在阵阵南飞,仿佛带走了诗人对过去南方生活及革命斗争的回忆及眷恋,接着又起豪气,“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从爽朗、舒畅的秋心转入英迈的青春吟诵,二万五千里长征已在脚下,长征的目的地已经到达,浩瀚的业绩就要进入一马平川的时期。

《清平乐六盘山》是下半阕,诗人将目光收到近处,高山之巅,红旗猎猎,红军将士在秋天的山峰间盘旋向前。

接着吐出胸臆,化用宋代刘克庄《贺新郎》中三行:“问长缨,何时入手,缚将戎主?”而这里的“苍龙”出自唐代颜师古的评注中引用汉代服虔的话:“仓龙,太岁也。

”仓龙同“苍龙”,“太岁”是古人所说的凶神恶煞,这里引伸为蒋介石就是“苍龙”。

虽然最后两句用的是设问句,但所起作用都是陈述式的肯定句,即总有一天,红军战士将消灭国民党反动势力,夺得最后的胜利。

这首词写景、抒情工整分明,流转自然。

上、下半阕均是一、二
句写景,三、四句言志。

情景交织,浑然一体。

整诗洋溢着革命胜利的豪情,应用高亢雄壮的语气。

为毛泽东在1935年10月所作的一首词。

是毛泽东翻越六盘山时的咏怀之作,抒发了“长缨在手”定当“缚住苍龙”的革命豪情。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