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审题立意训练教案.
审题立意作文教案设计模板

审题立意作文教案设计模板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准确理解作文题目,并能够明确写作思路和主题;2.学生能够通过审题立意,灵活运用各种写作技巧,提高作文表达能力;3.学生能够在审题立意的基础上,培养自己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
1.审题立意的重要性和作用;2.如何通过审题立意,确定文章主题和写作思路;3.如何运用各种写作技巧,提高作文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
1.如何灵活运用审题立意,确定文章主题和写作思路;2.如何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通过举例引导学生认识审题立意的重要性和作用,引导学生思考在写作时如何通过审题立意确定文章主题和写作思路。
2.讲解。
(1)审题立意的定义和作用,解释审题立意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审题立意在写作中的重要作用。
(2)如何通过审题立意确定文章主题和写作思路,通过具体案例,讲解如何通过审题立意确定文章的主题和写作思路,引导学生掌握这一技巧。
(3)如何运用各种写作技巧,提高作文表达能力,介绍常用的写作技巧,如比喻、排比、对比等,讲解如何在审题立意的基础上灵活运用这些技巧,提高作文表达能力。
3.实践。
(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通过老师提供的作文题目,进行审题立意的讨论和实践,确定文章的主题和写作思路。
(2)写作训练,让学生根据审题立意确定的主题和写作思路,进行作文写作训练,引导学生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各种写作技巧,提高作文表达能力。
4.总结。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审题立意在写作中的重要性和作用,鼓励学生在写作中灵活运用审题立意,提高作文表达能力。
五、作业布置。
布置作业,让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作文题目,进行审题立意和作文写作,要求学生在作文中灵活运用审题立意确定的主题和写作思路,并运用各种写作技巧,提高作文表达能力。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明确理解审题立意的重要性和作用,并能够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审题立意确定文章的主题和写作思路,同时能够提高作文表达能力。
高考作文审题立意教案

高考作文审题立意教案【篇一:高考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教案)】百步穿杨意犹酣吹尽狂沙始到金——新材料作文训练之审题立意偃师一高张利辉【教学目标】1、要求学生审清材料的中心内涵,选准角度提取观点。
2、考察学生是否具有辩证思维的能力,是否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
3、掌握几种审题立意的方法。
【教学步骤】一、导入:宋朝时宫廷举行公务员招考选拔皇家画师。
山水画家宋子房做画院博士,以“深山藏古寺”的诗句为题让考生作画。
如何作画才能很好地表现这句诗呢?请同学们思考并发表自己的意见。
山林、古寺,寺内金碧辉煌,香烟缭绕。
(基本符合题意)在连绵起伏的群山中露出寺庙一角。
(符合题意)苍郁的群山,中间露出庙里的半截旗杆,一条羊肠小道蜿蜒曲折,直通到山下水涧边,有个小和尚正在担水。
这样绘画,抓住了“题眼”就把“深山藏古寺”中“藏”字表现得淋漓尽致了。
(有新意:准—深—新)二、新材料作文的概念新材料作文,指的是只给出材料,不规定话题,不限文体,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义”的作文,它不同于以往根据材料写议论文的材料作文,也有别于有明确话题的话题作文,是介于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之间的一种新的作文形式。
不给话题;材料蕴涵深广,具有现实意义;可多角度立意,但观点不能脱离材料;有“三自”要求:即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
这种新的作文样式,从本质上讲,是材料作文,但是从表现形式上讲,又是话题作文;它给定材料,但不给定话题,要求既不像材料作文那样“过死”,也不像话题作文那样“过宽”。
它既继承了材料作文的一些优点,又弥补了材料作文的缺陷。
写好新材料作文必须读懂材料。
材料本身包含着深刻道理,并“成为写作者的立意指向”,那么读懂材料就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审题变为审材料。
一般来说,材料的文字表面并不难懂,问题在于是否能够准确地分析出材料所表达的深刻道理是什么,继而确定自己对这个道理的正确态度。
三、审题常见病症1、脱离材料随意而为2、朦胧感知,似是而非3、抓一鳞而弃全鱼4、抓现象而弃本质审题方法:1、找对象、辨主体;2、抓关键、概故事;3、辨倾向、表态度;4、辨类型、联实际;5、悟道理、定立意。
高考作文审题立意教案

高考作文审题立意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高考作文的审题方法和立意技巧;2.掌握高考作文的写作技巧和注意事项;3.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和应试能力。
二、教学内容1.高考作文的审题方法和立意技巧;2.高考作文的写作技巧和注意事项;3.高考作文的范文分析和评价。
三、教学过程1. 高考作文的审题方法和立意技巧(1)审题方法高考作文的审题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意;2.分析题目中的关键词和要求;3.确定文章的主题和立意;4.确定文章的文体和语言风格。
(2)立意技巧高考作文的立意技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立意要符合题目要求,突出主题;2.立意要有独特性,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3.立意要有深度,有思想性和文化内涵;4.立意要有感染力,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2. 高考作文的写作技巧和注意事项(1)写作技巧高考作文的写作技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确定文章的结构和段落;2.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流畅性;3.注意修辞手法的运用;4.注意语言的节奏和韵律。
(2)注意事项高考作文的注意事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注意时间的掌握,不要超时;2.注意字数的控制,不要过长或过短;3.注意语言的规范性,不要出现错别字或语法错误;4.注意思路的连贯性,不要跑题或重复。
3. 高考作文的范文分析和评价高考作文的范文分析和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分析文章的结构和段落;2.分析文章的语言和修辞手法;3.分析文章的立意和思想内涵;4.给予文章的评价和建议。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了解高考作文的审题方法和立意技巧;2.练习法:通过练习和作业,让学生掌握高考作文的写作技巧和注意事项;3.分析法:通过分析范文,让学生了解高考作文的范文分析和评价。
五、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学生是否认真听讲、积极参与、思维活跃;2.作业完成情况:学生是否按时完成作业、作业质量如何;3.考试成绩:学生是否能够在考试中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
高考作文审题立意教案

高考作文审题立意教案一、审题。
审题是写作的第一步,也是写作的关键。
审题要求考生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目的含义,把握好题目的要求,明确写作的方向和内容。
审题的目的是为了避免离题,确保文章的内容紧扣主题。
审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 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目的含义,把握好题目的要求。
2. 确定文章的写作方向和内容,明确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3. 避免离题,确保文章的内容紧扣主题。
二、立意。
立意是写作的灵魂,也是写作的重要环节。
立意要求考生根据题目的要求,确定写作的主题和中心思想,明确文章的意图和立意。
立意的目的是为了确保文章的内容紧扣主题,表达清晰,意义深刻。
立意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 根据题目的要求,确定写作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2. 明确文章的意图和立意,确保文章的内容紧扣主题,表达清晰,意义深刻。
3. 避免主题模糊,内容散乱,意义不明,确保文章的立意明确,内容有深度。
三、教案。
审题立意教案是一种写作指导方法,旨在帮助考生提高审题立意的能力,确保文章的内容紧扣主题,表达清晰,意义深刻。
教案的目的是为了帮助考生掌握审题立意的技巧,提高写作水平,取得更好的成绩。
教案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审题的方法和技巧,帮助考生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目的含义,把握好题目的要求。
2. 立意的方法和技巧,帮助考生根据题目的要求,确定写作的主题和中心思想,明确文章的意图和立意。
3. 案例分析和示范,帮助考生掌握审题立意的技巧,提高写作水平。
四、写作。
写作是根据审题立意的要求,按照文章的结构和逻辑,组织文章的内容,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写作的目的是为了确保文章的内容紧扣主题,表达清晰,意义深刻。
写作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 根据审题立意的要求,按照文章的结构和逻辑,组织文章的内容。
2. 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确保文章的内容紧扣主题,表达清晰,意义深刻。
3. 避免语言不通顺,逻辑不清晰,内容散乱,确保文章的语言流畅,逻辑清晰,内容有深度。
高考作文审题立意教案

高考作文审题立意教案【篇一:高考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教案)】百步穿杨意犹酣吹尽狂沙始到金——新材料作文训练之审题立意偃师一高张利辉【教学目标】1、要求学生审清材料的中心内涵,选准角度提取观点。
2、考察学生是否具有辩证思维的能力,是否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
3、掌握几种审题立意的方法。
【教学步骤】一、导入:宋朝时宫廷举行公务员招考选拔皇家画师。
山水画家宋子房做画院博士,以“深山藏古寺”的诗句为题让考生作画。
如何作画才能很好地表现这句诗呢?请同学们思考并发表自己的意见。
山林、古寺,寺内金碧辉煌,香烟缭绕。
(基本符合题意)在连绵起伏的群山中露出寺庙一角。
(符合题意)苍郁的群山,中间露出庙里的半截旗杆,一条羊肠小道蜿蜒曲折,直通到山下水涧边,有个小和尚正在担水。
这样绘画,抓住了“题眼”就把“深山藏古寺”中“藏”字表现得淋漓尽致了。
(有新意:准—深—新)二、新材料作文的概念新材料作文,指的是只给出材料,不规定话题,不限文体,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义”的作文,它不同于以往根据材料写议论文的材料作文,也有别于有明确话题的话题作文,是介于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之间的一种新的作文形式。
不给话题;材料蕴涵深广,具有现实意义;可多角度立意,但观点不能脱离材料;有“三自”要求:即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
这种新的作文样式,从本质上讲,是材料作文,但是从表现形式上讲,又是话题作文;它给定材料,但不给定话题,要求既不像材料作文那样“过死”,也不像话题作文那样“过宽”。
它既继承了材料作文的一些优点,又弥补了材料作文的缺陷。
写好新材料作文必须读懂材料。
材料本身包含着深刻道理,并“成为写作者的立意指向”,那么读懂材料就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审题变为审材料。
一般来说,材料的文字表面并不难懂,问题在于是否能够准确地分析出材料所表达的深刻道理是什么,继而确定自己对这个道理的正确态度。
三、审题常见病症1、脱离材料随意而为2、朦胧感知,似是而非3、抓一鳞而弃全鱼4、抓现象而弃本质审题方法:1、找对象、辨主体;2、抓关键、概故事;3、辨倾向、表态度;4、辨类型、联实际;5、悟道理、定立意。
高考作文写作训练:审题立意学案

高考作文写作训练:审题立意学案第一部分作文立意不准,则文不扣材,离题万里,满盘皆输。
因此,准确把握材料内涵,正确审题立意,乃是此种作文形式的关键一环。
一、读材料。
给材料作文的依据是材料,因此对所给材料必须认真研读,准确把握内涵、中心。
因为所给材料的类型不同,把握材料中心的根据、方法也就有所不同。
1.材料是单一型(一则材料)。
可以根据主要人物和中心事件来把握中心。
例1:“一个赵国人牵了一匹马到集市上去卖,卖了三天,无人问津。
他找到伯乐,要伯乐围着他的马转三圈,然后离开。
离开时要三次回头看马。
如果伯乐这样做,他付给伯乐一天的工钱。
伯乐照着赵国人的话做了,马很快卖掉了,而且马价提高了十倍。
”【分析】文中的人物有卖马人、伯乐和买马人(未点明),但主要人物是卖马人。
中心事件是卖马人请伯乐帮忙,以好价钱卖掉了一匹劣马。
据此可以确定材料的中心是谴责那种不择手段欺骗别人,从而谋取私利的人。
2.材料属正反对比型。
应从正反两方面进行概括;但中心往往侧重表现在正面材料上,反面材料只起到对比、衬托的作用。
例2:“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分析】三个和尚没水吃是因为不团结、不齐心;三个皮匠能顶诸葛亮是因为齐心协力。
正反对比,中心明显:只有齐心协力,才能把事情办好。
如果只从正面材料入手,把中心理解为“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显然属于盲人摸象。
3.材料是正面列举型。
分析这类材料,应找到所列人、事、物的共同点,据此确定中心。
例3:“蚕吃桑叶,所吐者丝也,非桑也;蜜蜂采花,所酿者蜜也,非花也。
学习亦然。
”【分析】这里列举的两类事物,共同点都是吸收、消化、创新;再参考后一句提示,材料的中心应该是“在学习上,只有广泛地获取知识,并体会理解,才能学有所得,有所创新。
”4.材料是反面列举型。
例4:“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分析】这两个成语的共同点都是从反面揭示“小”与“大”的辩证关系,材料的中心应是:如不注意纠正小毛病,就会铸成大错,造成重大损失。
高考命题作文的作文审题立意教案

高考命题作文的作文审题立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高考命题作文的基本审题立意方法。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新表达的能力。
3. 提高学生高考作文的得分技巧。
二、教学内容1. 高考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原则。
2. 高考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方法。
3. 高考命题作文的实战演练。
三、教学过程1. 导入:讲解高考命题作文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审题立意。
2. 讲解:讲解高考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原则,如准确、深刻、新颖、贴切等。
3. 示范:以一篇高考真题为例,演示如何进行审题立意。
4. 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尝试对不同的高考真题进行审题立意。
5. 点评:教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
四、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让学生独立完成一篇高考命题作文,检验审题立意的能力。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能力和创新表达。
3. 长期效果:关注学生在后续课程中的作文进步,评估教学成果。
五、教学资源1. 高考真题作文题目。
2. 参考范文和评析。
3. 教学PPT和辅助材料。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方法:讲解、示范、练习、讨论、点评六、教学内容1. 高考命题作文的常见陷阱。
2. 如何避免陷入陷阱。
3. 案例分析:分析近年高考真题中的陷阱及学生易犯错误。
七、教学过程1. 讲解:详细讲解高考命题作文中的常见陷阱,如表面意义、比喻象征、限制性要求等。
2. 示例:分析近年高考真题中的陷阱及学生易犯错误,引导学生认识到陷阱的存在。
3. 练习:让学生针对不同类型的陷阱,设计相应的审题立意策略。
4.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策略,互相学习。
5. 点评:教师对学生的策略进行点评,给予指导和建议。
八、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让学生独立分析一篇高考真题,识别其中的陷阱并给出审题立意策略。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能力和识别陷阱的能力。
3. 长期效果:关注学生在后续课程中的作文进步,评估教学成果。
九、教学资源1. 高考真题作文题目及分析。
《写作指南:审题立意》精品教案

《写作指南:审题立意》精品教案写作指南:审题立意精品教案
1. 指导思想
本教案旨在指导学生如何正确审题和立意,从而在写作过程中清晰明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观点的具体论证。
2. 教学目标
- 学会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目的要求和意图
- 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题目,确立自己的写作立意
- 学会运用合适的论证手法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3. 教学内容和步骤
步骤一:理解题目
- 提醒学生仔细阅读题目,强调每个单词和词组的含义
- 鼓励学生在阅读题目时做好标记,并思考题目背后的意图
步骤二:分析题目
-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题目,例如从历史背景、社会现象或人生经历等方面入手
- 提醒学生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和关键短语,以及逻辑关系和比较对比的要素
步骤三:确立立意
- 鼓励学生根据分析的结果确定自己的写作立意
- 引导学生将立意写成清晰明确的一句话,并解释立意的理论依据
步骤四:论证支持
- 教授学生常见的论证手法,例如因果关系、比较对比、举例说明等
- 提示学生根据自己的立意选择合适的论证方式,并提供实例参考
4. 教学评估
- 学生完成一道写作题目,注重他们对题目要求的理解和立意的准确性
- 对学生的写作进行评分和评价,在评价中指出写作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并提供改进建议
5. 拓展思考
- 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题目的深层意义,挖掘更多独特的写作角度
- 鼓励学生尝试多种不同的立意和论证方式,培养他们的写作多样性和创造性
以上是《写作指南:审题立意精品教案》的内容,通过这一教案的指导,学生将能够在写作中更好地把握题目要求,准确明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用合适的论证方式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作文审题立意训练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近三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作文命题的形式,分析广东高考作文的命题特点;2.掌握新材料作文三种主要的材料形式:观点型、故事型、事实型。
3.熟悉三种类型材料的审题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三种类型材料的作文题的审题方向。
三、教学安排:三课时。
【关于2013广东高考作文题】“材料引……”这种作文题型,有效地弥补了以往命题“限制过于宽泛”的缺陷,较好地抑制了套作、抄袭和模式化写作等不良的应试行为。
但是,“材料引……”这种作文题型,又客观存在着考生不能直接进入写作或可能受阅读影响而不能正常发挥写作水平的问题。
降低阅读和理解材料的难度,让考生既受“范围”限制,又能尽快进入写作,这是“材料引……”题型最理想的命题效果。
(陈妙云)华南师大陈妙云教授在2013年的作文备考建议中就重点讲了“材料引……”题型应试训练,并且在《2012年广东高考作文分析》一文中突出强调了要强化“材料引写作范围”题型的应试训练。
“材料引写作范围”题型是2012年广东卷出现的作文新题型。
这一题型虽然首次在广东卷中出现,但在全国各地试卷中已经出现多年并形成了相对成熟的命题形式和应考策略。
因此,我们除了研究好2012年广东卷作文题以外,还应该借助2012年全国各地的高考作文题来加深对“料引写作范围”型作文题的理解。
华南师大陈妙云教授认为,“材料引出写作范围”题型的应试训练,主要有四个方面,即:解读材料的训练,自选角度的训练,明写与暗合的训练和引用材料的训练。
(《语文月刊》2012年第8期)(1)强化解读材料的训练2012年高考作文题材料分类1.观点型材料:(11题)(2012年广东高考、2013年综合调研测试);浙江高考作文站在路边鼓掌的人湖北高考作文科技的利与弊湖南高考作文一幅图片(手)加四句话广东高考作文你想生活的时代江苏高考作文忧与爱山东高考作文孙中山箴言辽宁高考作文大隐隐于“乐”四川高考作文手握一滴水(诗)福建高考作文人生中的赛跑(冯骥才)江西高考作文没有和拥有上海高考作文舍弃的微光2.事实型(事件型)材料:(2题)重庆高考作文肉类加工厂的真实故事安徽高考作文题梯子不用时请横着放3.故事型(寓意型)材料(4题)(智子疑邻、雕琢心中的天使):全国大纲版高考作文甩掉多余的顾虑(挑秧苗)全国新课标高考作文船主与油漆北京高考作文庄重的巡礼(巡道工)天津高考作文简单引起思考(老鱼和小鱼)2013年高考作文题材料分类1.观点型材料:(7题)(比2012年减少4题)北京高考作文爱迪生怎么看手机上海高考作文更重要的事浙江高考作文三句话看青春安徽高考作文为什么能或不能这样福建高考作文根据《忧天》写作文(诗歌材料)湖北高考作文上善若水任方圆四川高考作文手握一滴水(诗)2.事实型(事件型)材料:(5题)(比2012年增加3题)全国新课标(甲卷)高考作文同学关系调查广东高考作文富翁捐助全国大纲版高考作文归还手机江西高考作文学生有三怕山东高考作文咬文嚼字(莫言)3.故事型(寓意型)材料:(6题)(比2012年增加4题)全国新课标(乙卷)高考作文钻石切割辽宁高考作文沙子和珍珠江苏高考作文探险者与蝴蝶湖南高考作文我愿意重庆高考作文根据大豆写作文天津高考作文 __ _而知之(半命题)要求要点年份命题省市所占比例年份命题省市所占比例“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2012年全国大纲卷、全国新课标甲卷、全国新课标乙卷、辽宁卷、安徽卷、浙江卷、天津卷(根据材料)、上海卷(根据材料)北京卷(在材料范围内)、重庆卷(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10题,55.56% 2013年全国新课标甲卷、全国新课标乙卷、全国大纲卷、广东卷、辽宁卷、安徽卷、山东卷、重庆卷(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8题,44.44%“你有什么所思所感所悟”2012年广东卷、江西卷、山东卷、江西湖北(对材料的理解)、福建卷(阅读下面材料)、四川卷(诗歌材料)6题,33.33% 2013年北京卷、浙江卷、福建卷、江西卷、湖南卷、四川卷6题,33.33%所谓对材料的解读,就是要读懂材料。
与现代文阅读题一致,读懂材料应包含着对表层义和深层义的理解,所谓的表层义,就是整个材料客观、整体的意思(即“材料的内容”);所谓的深层义,就是在理解表层义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体验挖掘材料中所暗含的话题(即“材料的含意”。
我们应关注“命题力求在开放性与限制性上取得平衡,既保证了对材料的多元理解,,在比较明确的写作范围内,积极向材料的纵深思考,努力向思维的纵深发掘。
”【对题干“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和含义的范围”的理解】材料的内容:材料的表层含义材料的含义:材料的深层内涵材料的范围:中心话题、关键词【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基本方法】基本方法:(“三读”—“二找”—“一定”)三读:即每则材料必须经过“初读、再读、三读”来读懂材料的“范围”、“内容”及“含意”。
二找:即从“内容”和“含意”两个方面找角度。
一定:即确定既符合材料范围,又适合自己下笔的立意(作文的中心论点)。
第一课时 观点型材料的审题立意【观点型材料的基本特征】一是材料中没有集中的事件,只有相对明确的话题;二是围绕话题,材料提出几种观点供考生参考(观点直接阐述在材料中)。
这种材料常常围绕某一话题,谈出几种看法。
【例题导引】(2014汕头高三期末质检)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在一场马拉松比赛中,有少数选手跑在了最前面的第一方阵中,同时也有另一小拨选手跑在了最后面的方阵中。
在沿途中,有观众认为跑在最前面的最痛苦,有观众认为跑在最后面的最痛苦,有的观众则认为自己最痛苦。
人生道路上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况,你怎么看待呢?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
②不少于800字。
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立意】一、初读材料:找范围思考:这则材料围绕一个什么事件展开表述的?对此命题者提出了哪些观点?它的中心话题是什么?【明确】事件:马拉松比赛——人生道路观点:①跑在前面的最痛苦;②跑在最后的最痛苦;③观众最痛苦中心话题(关键词):痛苦二、再读材料:找角度从“为什么”入手——(分析“痛苦”的原因)1、跑在前面的最痛苦——为什么?【明确】领先者为了保持领先优势,必须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压力。
(立意1)2、跑在后面的最痛苦——为什么?【明确】落后者要面对自己落后的事实,要面对别人对自己能力质疑甚至轻视的目光。
(立意2)3、观众最痛苦——为什么?【明确】观众最痛苦,他们要为领先者喝彩加油、高兴和快乐,也要为落后者焦急紧张、呐喊助威。
(立意3)三、三读材料:定立意【明确】在上面的三个立意中选取一个最有话可写的立意来作为作文的观点。
【注意】作文观点必须立场鲜明,简明扼要,不能是否定句、比喻句、疑问句。
也不能使一个词组。
【课堂检测】(2013汕头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小学时我能哼唱《西游记》中片尾曲的歌词: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初中时我读到但丁说的话: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最近,我读到现任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面对媒体说的话,他深有感触地说:很多人希望自己成功,想选择一条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其实只要是路,就已经被人走过了,我们要做的,是应该在别人走过的路上,比别人走得更久,比别人走得更远……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
②不少于800字。
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一、初读材料:找范围【明确】几个观点都围绕着“路”这一范围展开。
二、再读材料:找角度1、小学的我:不要迷惘,路在自己的脚下。
(看清方向,不走弯路)2、初中的我:不管别人怎么说,要坚定自己正确的道路。
3、现在的我:我们应该在别人走的路上,比别人走得更久更远。
三、三读材料:定立意【课后自检1】(2014韶关二模)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中国著名企业家,阿里巴巴集团、淘宝网、支付宝创始人马云说:“如果你毕业自名牌学校,你就用欣赏的眼光看看别人;如果你毕业于像我们这样的三四流学校,就用欣赏的眼光看看自己。
这则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选文体。
②不少于800字。
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立意说明】1、关键词是“欣赏”。
“欣赏”一词,《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1)享受美好的事物,领略其中的情趣。
(2)认为好,喜欢。
2、材料的意思是,一个人成功的因素不仅在毕业学校或自己已掌握的知识,关键还在于个人的态度,即如何正确看待自己和他人。
3、作文材料由三部分构成:一是马云的身份“成功人士”;二、三是他说的两句话,一句是自身条件优越者,要放低姿态,学会欣赏他人特别是那些不如自己之人的优点;一句是自我条件不突出或不如人者,要学会自我肯定,自我认同,找到自己的优点。
成功,就是自己在高处时,要看到低处之人的优点;自己在低处时,多找自己的优点,要喜欢自己,欣赏自己。
4、可就其中一句立意,也可两句都写。
但要注意欣赏者与欣赏对象的对应关系,即欣赏者为条件优越者,其欣赏对象应为他人;而欣赏者为条件较次者,其欣赏对象则应为自己。
5、自身条件,除毕业学校、文凭学历外,还可以是身份、地位、声望、财富、能力以及身材、相貌等方面。
6、抛开原材料,单纯谈论“成功”、“欣赏”(欣赏美景、欣赏大自然等)、“名校”、“教育”、“高考”、“自卑”、“自信”、“文凭与水平”、“学历与能力”等,应属偏题或离题。
【课后自检2】(2013广州二模)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60分)美国有句谚语:“除了上帝,任何人都必须用数据来说话。
”人们不能漠视数据,数据是科学的度量。
有学者认为,我们正处在一个数据时代。
随着社交网络的逐渐成熟,移动带宽的迅速提升,云计算、物联网的应用多样,数据的运用和创新给公民、政府、社会带来了种种的挑战和变革。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
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解析】(1)审题立意这是一则关于“数据”的材料,由两个段落组成。
第一段两个句子,第—句是美国谚语,强调每个人都应该用数据说话,即必须用数据说明事实,证明观点。
第二个句子有两重意思,①人不能漠视数据,即不可忽视数据的存在、作用和意义;②指出数据在科学世界和客观世界的作用和意义:是度量,是标准。
第二段由两个句子组成。
第一句借学者的观点,说明当代数据的作用被发挥到淋漓尽致:是一个“数据时代”。
第二句表达由于数据的不断运用和创新所带来的社会变化,出现了社交网络、移动带宽、云计算、物联网等,在不断变化的数据时代里,公民、政府、社会等都要面对由此带来的变革,并要接受各种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