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营销经典案例:欧莱雅的中国市场竞争策略

合集下载

市场营销策划方案书欧莱雅

市场营销策划方案书欧莱雅

市场营销策划方案书欧莱雅一、概述市场营销策划方案是企业为实现营销目标所采取的一系列策略和措施的计划书。

本文旨在为欧莱雅公司制定一份综合性的市场营销策划方案,以推动公司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并实现市场份额的增长。

本计划书将从市场分析、目标市场、竞争分析、市场定位、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推广策略、分销渠道等方面展开详细的分析和规划。

二、市场分析1. 市场规模与增长趋势:根据市场调研数据,预计未来五年内化妆品市场将保持稳定增长,全球市场规模将达到5000亿美元。

2. 市场特征:消费者对于化妆品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和个性化,追求独特的品牌和产品。

3. 消费者需求:消费者对于化妆品的需求包括护肤、彩妆、个人护理等方面,同时对于天然、无添加等特点的产品需求也逐渐增加。

三、目标市场1. 消费者定位:针对年轻女性消费者群体,年龄在18-35岁之间,追求时尚、个性和品质。

2. 地理市场:首先聚焦在中国市场,以中国一二线城市为主要目标市场,然后逐步拓展到其他亚洲市场。

3. 定位市场份额:目标市场占据化妆品市场的30%份额。

四、竞争分析1. 主要竞争对手:宝洁、雅诗兰黛、兰蔻等国内外知名化妆品品牌。

2. 竞争优势:欧莱雅具有丰富的产品线和品牌声誉,产品质量可信赖。

此外,欧莱雅注重创新和研发,不断推出适应消费者需求的新产品。

3. 竞争劣势:缺乏个性化定制化妆品,产品和品牌营销宣传活动不够精准。

五、市场定位1. 品牌宣传:通过与知名时尚杂志、明星合作,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2. 产品定位:提供多样化的产品系列,包括护肤、彩妆、个人护理等多个领域,满足消费者对于多样性的需求。

3. 客户关系:通过建立会员体系,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并加强与消费者之间的互动和沟通。

六、产品策略1. 创新研发:加大对产品研发的投入,不断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以保持消费者的兴趣和市场竞争力。

2. 产品线扩展:根据消费者需求,逐步拓展产品线,增加护肤品、彩妆品等产品的选择范围,满足消费者不同的需求。

欧莱雅在中国的营销策划分析

欧莱雅在中国的营销策划分析

目录一、前言二、欧莱雅公司概况------------------------------1三、欧莱雅公司中国市场营销环境分析---------------2宏观环境分析-----------------------------2微观环境分析-----------------------------3四、欧莱雅公司在中国市场细分--------------------4五、欧莱雅公司在中国营销策略组合分析-------------8六、结语:欧莱雅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对我们的启示-----12前言国际化妆品巨头欧莱雅集团自1966年进入香港市场起,就全面展开了其在中国市场疯狂而辉煌的市场攻略行为。

自97年在中国正式设立总部以来,中国欧莱雅在大陆已经实现连续十年的两位数同比增长比例,令众多在华设立的跨国公司望尘莫及。

本文主要是对欧莱雅在中国已有的市场状况、营销策划策略进行分析,包括欧莱雅品牌初次进入中国市场的基本情况及做法;欧莱雅进入中国市场之前的宏观、微观环境分析及适应;对中国市场的细分策略及顾客群、目标市场的选定;营销组合4Ps策略分析等。

最后,通过对欧莱雅中国之旅竞争策略的综合分析,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现实存在的几点问题,希望能够在市场营销方面给我国的涉外企业带来一点借鉴和警示作用,以促进中国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更好更快的长足发展。

二、欧莱雅公司概况法国欧莱雅集团为全球500强企业之一,由发明世界上第一种合成染发剂的法国化学家欧仁·舒莱尔创立于1907年。

历经近一个世纪的努力,欧莱雅从一个小型家庭企业跃居为世界化妆品行业的领头羊。

2003年,欧莱雅荣登《财富》评选的2002年度全球最受赞赏公司排行榜地23名。

欧莱雅集团的事业遍及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全球拥有283家分公司以及100多个代理商,5万多名员工、42家工厂和500多个优质品牌,产品包括护肤防晒、护发染发彩妆、香水、卫浴、药房专销化妆品等等。

欧莱雅公司在中国的市场营销策略研究——基于4P理论的分析

欧莱雅公司在中国的市场营销策略研究——基于4P理论的分析

欧莱雅公司在中国的市场营销策略研究——基于4P理论的分析欧莱雅公司在中国的市场营销策略研究——基于4P理论的分析摘要:本文通过对欧莱雅公司在中国市场的市场营销策略进行研究,基于4P理论对其产品、价格、渠道和促销进行分析,探讨了欧莱雅公司在中国市场的竞争优势和市场地位。

研究发现,欧莱雅公司通过对产品进行创新和研发,不断提高产品品质和功能,满足中国市场消费者需求;在价格策略方面,欧莱雅公司结合中国市场消费能力和竞争环境,制定了多样化的定价策略;在渠道策略方面,欧莱雅公司通过建立多渠道销售网络,提高产品覆盖率和市场渗透率;在促销策略方面,欧莱雅公司通过各类促销活动和协同营销,提高市场知名度和销售额。

研究结果将为其他化妆品企业在中国市场的市场营销策略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欧莱雅公司;市场营销策略;4P理论;产品;价格;渠道;促销一、前言市场营销是企业实现产品销售和利润最大化的关键因素之一,如何制定合适的市场营销策略对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至关重要。

欧莱雅作为全球领先的化妆品集团,在中国市场拥有广泛的消费者基础和销售网络,其市场营销策略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通过对欧莱雅公司在中国市场的市场营销策略进行研究,旨在通过对其产品、价格、渠道和促销四个方面的分析,揭示其在中国市场的竞争优势和市场地位,为其他化妆品企业在中国市场的市场营销策略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产品策略分析产品是市场营销的核心,也是消费者购买的关键因素之一。

欧莱雅公司在中国市场通过不断创新和研发,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功能性,满足了中国市场消费者对于化妆品的需求。

首先,欧莱雅公司推出了符合中国肤质特点的产品,如控油、保湿、美白等系列,根据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开发了一系列适合不同年龄和肤质的产品。

其次,欧莱雅公司注重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通过国际权威认证和质量控制体系,保证产品的质量,提高消费者的信任度。

再次,欧莱雅公司注重产品的包装设计和品牌形象传播,通过优雅简洁的包装设计和明星代言人的力量,提高产品的吸引力和品牌知名度。

欧莱雅如何进军中国市场

欧莱雅如何进军中国市场

电商合作
加强与电商平台的合作, 如天猫、京东等,拓展线 上销售渠道,提高品牌知 名度。
社交媒体营销
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如微 信、微博等,进行品牌宣 传和产品推广,与消费者 互动。
促销策略
赠品与试用装
提供赠品和试用装,吸引消费者试用并促进产品销售。
会员制度
建立会员制度,为会员提供专属优惠、积分兑换等活 动,增加客户粘性。
20世纪80年代,欧莱雅 开始多元化发展,涉足护 肤、彩妆、香水等领域。
ABCD
1957年,欧莱雅开始拓 展国际市场,先后进入欧 洲、亚洲和拉丁美洲等地。
21世纪初,欧莱雅加快了 在中国市场的拓展步伐, 成为全球最大的化妆品公 司之一。
欧莱雅公司的业务范围
01
02
03
04
护肤品
包括洁面、爽肤水、面霜、精 华液等产品。
中国市场的消费特点
中国消费者对化妆品的需求多样化, 不仅关注产品的品质和效果,还注重 品牌、包装和价格等因素。
中国消费者对化妆品的购买渠道也有 所偏好,线上购物平台和专卖店是主 要的购买渠道。
中国市场的竞争格局
中国化妆品市场竞争激烈,国际品牌和本土品牌都在争夺市场份额。
欧莱雅作为国际化妆品巨头,在中国市场上面临着本土品牌的竞争以及国际品牌的竞争,需要采取有效的市场策略来拓展业 务。
法规政策限制
中国政府对化妆品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强,对进口化 妆品的审批和检测要求更加严格,增加了欧莱雅的 市场准入难度。
文化差异
中国消费者对化妆品的认知和使用习惯与西 方存在差异,欧莱雅需要适应本土市场需求 ,调整产品配方和营销策略。
未来发展战略与规划
加大研发投入
欧莱雅将进一步加大在中国市场的研发投入,针对本土消 费者的需求开发新产品和配方。

欧莱雅公司的案例分析

欧莱雅公司的案例分析

首先,公司从产品的使用对象进行市场细分,主要分成普通消费者用化妆品、专业使用 的化妆品,其中,专业使用的化妆品主要是指美容院等专业经营场所所使用的产品。
其次,公司将化妆产品的品种进行细分,如彩妆、护肤、染发护发等,同时,对每一品 种按照化妆部位、颜色等再进一步细分,如按照人体部位不同将彩妆分为口红、眼膏、睫毛 膏等;再就口红而言,进一步按照颜色细分为粉红、大红、无色等,此外,还按照口红性质 差异将其分为保湿型、明亮型、滋润型等。如此步步细分,光美暴莲口红就达到150多种, 而且基本保持每1-2个月就向市场推出新的款式,从而将化妆品的品种细分几乎推向极限地 步。 然后,按照中国地域广阔特征,鉴于南北、东西地区气候、习俗、文化等的不同,人们 对化妆品的偏好具有明显的差异。如南方由于气温高,人们一般比较少做白日装或者喜欢使 用清淡的装饰,因此较倾向于淡装;而北方由于气候干燥以及文化习俗的缘故,一般都比较 喜欢浓装。同样东西地区由于经济、观念、气候等的缘故,人们对化妆品也有不同的要求。 所以欧莱雅集团敏锐地意识到了这一点,按照地区推出不同的主打产品。 最后,又采用了其他相关细分方法,如按照原材料的不同有专门的纯自然产品;按照年 龄细分等。
1.欧莱雅公司旗下品牌进驻中国市场 的成功经验?
2.欧莱雅公司旗下品牌定位是否合理? 理由是什么?
1.欧莱雅公司旗下品牌进驻中国市场的成功经验?
巴黎欧莱雅进入中国市场至今,以其与众不同的优雅品牌形象,加上全球顶尖演员、模特的 热情演绎,向公众充分展示了“巴黎欧莱雅,你值得拥有”的理念。 其成功的经验在于欧莱 雅公司对其产品独特的市场细分战略。
欧莱雅公司的案例分析
欧莱雅公司背景及营销策略
欧莱雅公司采取多品牌战略对所有细分市场进行全面覆盖策略,按照 欧莱雅中国总经理盖保罗所说的金字塔理论,欧莱雅在中国的品牌框架包 括了高端、中端和低端三个部分: 其中,塔尖部分为高端产品,约有12个品牌构成,如第一品牌的赫莲 娜,无论从产品品质和价位都是这12个品牌中最高的,面对的消费群体的 年龄也相应偏高,并具有很强的消费能力;第二品牌是兰蔻,它是全球最 著名的高端化妆品牌之一,消费者年龄比赫莲娜年轻一些,也具有相当的 消费能力;第三品牌是碧欧泉,它面对的是具有一定消费能力的年轻时尚 消费者。欧莱雅公司希望将其塑造成大众消费者进入高端化妆品的敲门砖, 价格也比赫莲娜和兰蔻低一些。它们主要在高档的百货商场销售,兰蔻在 22个城市有45个专柜,目前在中国高端化妆品市场占有率第一,碧欧泉则 是第四。而赫莲娜2000年10月才进入中国,目前在全国最高档百货商店中 只有6个销售点,柜台是最少的。 塔中部分为中端产品,所包含品牌有两大块:一块是美发产品,有卡 诗和欧莱雅专业美发,其中,卡诗在染发领域属于高档品牌,比欧莱雅专 业美发高一些,它们销售渠道都是发廊及专业美发店。欧莱雅公司认为, 除产品本身外,这种销售模式也使消费者有机会得到专业发型师的专业服 务。还有一块是活性健康化妆品,有薇姿和理肤泉两个品牌,它们通过药 房经销。欧莱雅,率先把这种药房销售化妆品的理念引入了中国。

欧莱雅公司在中国的市场营销策略研究——基于4P理论的分析

欧莱雅公司在中国的市场营销策略研究——基于4P理论的分析

欧莱雅公司在中国的市场营销策略研究——基于4P理论的分析欧莱雅公司在中国的市场营销策略研究——基于4P理论的分析引言:市场营销是企业获取市场份额、满足消费者需求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在中国这个庞大的市场中,欧莱雅公司作为全球领先的美容化妆品企业,一直以来都在不断调整和优化其市场营销策略。

本文将采用4P理论(产品、价格、渠道和推广)对欧莱雅公司在中国的市场营销策略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以期能够对该公司在中国市场的市场营销策略提供一些相关建议和思考。

一、产品策略:欧莱雅公司在中国市场通过不断推出适应本地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实施差异化战略。

首先,欧莱雅公司将产品划分为不同的系列,如护肤、彩妆和个人护理系列,以满足不同年龄、性别和肤质的消费者需求。

其次,欧莱雅公司注重研发创新,不断推出适应国内市场的新产品,并在产品中融入中国文化元素,从而使其产品更具有吸引力。

例如,针对亚洲市场推出了控油护肤产品、防晒产品以及针对亚洲肤质的护理品。

这些产品的研发和推出,有助于欧莱雅公司在中国市场获得竞争优势。

二、价格策略:在中国市场,欧莱雅公司采取了不同的价格策略来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者需求。

首先,欧莱雅公司推出了高端系列的产品,以追求高品质和奢华感,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选择。

其次,欧莱雅公司在中国市场推出了中低价位的产品线,以满足中低收入人群的需求。

这种多价格带的策略,使得欧莱雅公司能够覆盖更广泛的消费群体,进一步拓展其市场份额。

三、渠道策略:欧莱雅公司在中国市场采用多元化的渠道策略,以便更好地将产品推向市场,并满足消费者的购买需求。

首先,欧莱雅公司通过与大型超市、百货商场等合作,将产品销售到线下实体渠道。

其次,欧莱雅公司注重线上渠道的拓展,通过与电商平台合作,提高产品的可及性和便捷性。

此外,欧莱雅公司还在一些一二线城市设立了专卖店,提供更直接和个性化的销售与咨询服务。

通过多种渠道的组合,欧莱雅公司能够更好地触达消费者,并提供更好的购物体验。

案例3-3:欧莱雅在中国市场的营销组合策略

案例3-3:欧莱雅在中国市场的营销组合策略

案例3-3:欧莱雅在中国市场的营销组合策略案例3-3:欧莱雅在中国市场的营销组合策略欧莱雅是世界化妆品行业的领先者,它的销售业绩在全球范围内稳步增长。

欧莱雅的中国之行始于香港,早在1966年就通过一家名为Scental Ltd.的经销办事处销售产品。

当时,这个公司的主要业务是将兰蔻(Lancome)和Guy Larches品牌的产品推销到化妆品专卖店、百货商场和各类免税商店。

1979年,Scental Ltd.成为其全资子公司,同时将其业务拓展到护发产品,并建立了广泛的市场渠道。

1993年初,欧莱雅向进军中国广阔市场迈出了重要一步,一支由中国人组成的致力于开拓大陆市场的队伍正式在香港成立,为尽快了解和把握中国市场,欧莱雅首先在广州、上海、北京三大城市设立了形象柜台。

在成功收购了美宝莲品牌之后,欧莱雅不仅扩大了它全球市场的产品线,还取得了全面进入中国市场的机会。

通过美宝莲的销售渠道,欧莱雅迅速渗透了中国化妆品市场。

至2000年,欧莱雅在中国50多个大城市成立了870家专卖店,聘用了2000名专业美容顾问,并成功推广了欧莱雅、美宝莲、兰蔻、薇姿四个品牌。

在此之后,欧莱雅又耗资3千万美元在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建造了分工厂。

专门生产大众化妆品的苏州工厂于1999年4月正式投产。

新工厂将从事染发剂、粉底、睫毛膏和指甲油的生产,其生产能力将达到2千万套,并向欧莱雅全球市场供货。

一、在中国市场的产品策略研究数据表明,欧莱雅产品卓而不凡的高品质是它博得中国消费者青睐的主要原因。

此外,产品的多样化也是造就良好销售业绩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

产品线的拓展全面满足了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并为欧莱雅赢得了市场份额。

尽管售价颇高,但消费者更愿意获得欧莱雅的承诺。

就中国市场而言,欧莱雅的四大产品类型各具特色,它们分别是:专业美发品;大众化妆品;高档化妆品(香水和美容品);特殊化妆品。

如今,欧莱雅在中国市场推出的品牌有:巴黎欧莱雅、巴黎兰蔻、纽约美宝莲、Vichy Laboratories、Ralph Lauren、Giorgio Armani Perfumes、Biotherm、Helena Rubinstein、Laboratories Garnier、Redken 5th Avenue NY 等。

【基于4P理论的国际化妆品牌中国市场营销策略分析3800字】

【基于4P理论的国际化妆品牌中国市场营销策略分析3800字】

基于4P理论的国际化妆品牌中国市场营销策略分析目录基于4P理论的国际化妆品牌中国市场营销策略分析 (1)1.欧莱雅 (1)(1)产品组合策略 (2)(2)价格策略 (2)(3)渠道策略 (3)(4)品牌传播策略 (3)2.雅诗兰黛 (4)(1)产品策略 (4)(2)网络营销策略 (4)(3)渠道营策略 (5)1 .欧莱雅欧莱雅由法国著名化学家尤金•舒尔勒于1907年创立,总部位于法国,是世界著名的化妆品生产厂商,也是财富全球500强企业之一,经营范围有化妆品、染发用具、护肤品、防晒用品、彩妆、淡香水和香水、皮肤病研究、制药、高档消费品等。

公司在全球拥有283家分公司、42家工厂、100多个代理商,以及86030名员工产品畅销全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欧莱雅并不满足于利用这十几个外国品牌发展中国市场,其还在不断开发更多符合中国实际的本土品牌。

表6欧莱雅旗下产品分类高端产品中端产品低端产品赫莲娜美发:有卡诗和欧莱雅欧莱雅、美宝莲兰蔻活性健康化妆品:有薇资刚收购的小护士和羽西碧欧泉和理肤泉美发:卡尼尔欧莱雅集团将这12个品牌引入,为了适应不同层次消费者的不同需求,旗下的12个品牌进行了明确的细分,有针对性的进行市场销售。

欧莱雅以其特有的经营理念作为销售模式,准确的定位旗下的产品,是高端产品的,欧莱雅集团就会以高质量、精美的包装、高贵的感觉来塑造产品,他们打着高档品牌的旗号,使顾客真正的体会到不同一般的感觉。

即使在高档产品里,也分不同的年龄层,可以满足不同群体的要求,使得欧莱雅集团的定位更准确,细分更精准。

欧莱雅的多品牌策略通过丰富的渠道来展示,其在中国市场的营销策略可以归为如下几种:(1)产品组合策略欧莱雅(中国)拥有十四个品牌,每个品牌下都有数十种甚至数百种产品。

鉴于篇幅有限,在分析欧莱雅的营销策略时,本文选择碧欧泉这一二线高档护肤品牌为例进行。

碧欧泉品牌2001年进入中国,主要有四个产品系列,分别是面部护理、身体护理、防晒隔离和男士系列,每个系列又包括不同功能的不同种类产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欧莱雅的中国市场竞争策略一、企业背景法国欧莱雅集团,财富500强之一,由发明世界上第一种合成染发剂的法国化学家欧仁.舒莱尔创立于1907年。

历经近一个世纪的努力,欧莱雅从一个小型家庭企业跃居为世界化妆品行业的领头羊。

2002年11月13日,欧莱雅集团荣获《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评选的“2002年欧洲最佳跨国企业成就奖”。

2003年初,欧莱雅荣登《财富》评选的2002年度全球最受赞赏公司排行榜第23名,在入选的法国公司中名列榜首。

欧莱雅集团的事业遍及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全球拥有283家分公司及100多个代理商,2002年销售额高达143亿欧元。

欧莱雅集团在全球还拥有5万多名员工、42家工厂和500多个优质品牌,产品包括护肤防晒、护发染发、彩妆、香水、卫浴、药房专销化妆品和皮肤科疾病辅疗护肤品等。

1996年,欧莱雅正式进军中国市场;1997年2月,欧莱雅正式在上海设立中国总部。

目前,欧莱雅集团在中国拥有约3000名员工,业务范围遍布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400多个城市。

二、企业现状及产品市场状况巴黎欧莱雅进入中国市场至今,以其与众不同的优雅品牌形象,加上全球顶尖演员、模特的热情演绎,向公众充分展示了“巴黎欧莱雅,你值得拥有”的理念。

目前已在全国近百个大中城市的百货商店及超市设立了近400个形象专柜,并配有专业美容顾问为广大中国女性提供全面的护肤、彩妆、染发定型等相关服务,深受消费者青睐。

欧莱雅集团在中国的品牌主要分为大众品牌(巴黎欧莱雅、美宝莲、卡尼尔)、高档品牌(兰蔻、赫莲娜)、专业美发产品(卡诗、欧莱雅)以及活性健康化装品(薇姿、理肤泉)。

三、市场竞争状况2001年中国化妆品市场销售总额为400亿,2002年我国化妆品销售增长速度为14~15%,实际销售总额大约为450~460亿。

2003年我国化妆品行业发展速度将保持稳定增长,增幅不低于15%,销售总额将达到500亿元。

国内生产企业已达2500家,品种3万余种,市场总额居亚洲第二位,在全世界范围内而言已经成为一个美容大国。

因此,世界名牌化妆品一致看好中国大陆的消费潜力,几乎无一遗漏地抢滩大陆,进驻中国市场,并且受到中国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在中国市场上大放异彩。

目前欧莱雅集团在中国的主要竞争对手也是国际名牌化装品,主要有雅芳(Avon)、雅诗兰黛(Este’e Lander)、倩碧(Clinique)、P&G公司的玉兰油(Oil & Ulan)、Cover girl 、SKII系列、露华侬(RevLon)、圣罗兰(YSL)、克里斯汀·迪奥(Christian Dior)、歌雯琪(Givenchy)、旁氏(Ponds)、凡士林(Vasekine)、克莱伦丝(Chrins)、妮维雅(Nivea)、威娜(Wella)、花牌(Fa)、资生堂(Shiaeibo)等。

这些品牌在国内都具有极高的知名度、美誉度和超群的市场表现,如日本的资生堂(Shiaeibo)具有127年的悠久历史,又深谙中国人的美容习性及文化传统,在国内拥有一批忠实的消费者,对任何的化装品公司而言,日本资生堂(Shiaeibo)绝对是一个难以跨越的对手;虽然欧莱雅集团的美宝莲是世界领先的王牌彩妆品牌,但是同处美国的露华侬就是其可怕的竞争对手之一,露华侬旗下唇膏有157种色调,仅粉红就有41种之多;在护夫品方面,欧莱雅集团号称拥有六十年的专业护肤经验,但同样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如P&G公司的玉兰油(Oil & Ulan)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就达到10.9%。

因此,在国内欧莱雅集团旗下的各种品牌无一不是遭到各世界级品牌的攻击和挑战,竞争极为激烈。

除了世界品牌在国内的混战外,欧莱雅集团还面临着国内本土品牌的袭击和进攻。

化装品市场的巨大利润,吸引了国内一拨一拨的掘金者顽强地杀入,希望能够分的一杯羹。

国产品牌实施薄利多销,控制中低档市场,使得国内市场呈现各踞一方的局面。

虽然欧莱雅集团旗下的各种品牌已经几乎覆盖了全部的空间,但是国内的大宝、小护士、羽西(合资)、上海家化依然占有不少的护肤市场份额,此外,经过与外资品牌的多年较量,国产品牌在市场营销能力上已经与国外品牌不相上下,甚至更胜一筹,形成了自己的品牌价值,他们不断成熟、虎视耽耽,伺机抢占地盘,令世界各大品牌防不胜防,头痛不已。

所以,目前国内的化妆品市场可以说是处于战国时代,群雄逐鹿,市场竞争极端的惨烈,不时有品牌从市场上消失或者被其他公司吞并。

为此,各化妆品公司无不如履薄冰,不敢大意。

四、欧莱雅集团的竞争策略面对中国化妆品市场的激烈竞争,欧莱雅集团丝毫不敢有所大意。

为了尽可能地争取最大的份额,欧莱雅集团一方面在产品设计方面苦下工夫,保持了欧莱雅集团产品高质、独特、领先、丰富的文化内涵。

高质是世界名牌化妆品的心脏,独特是世界名牌化妆品的大脑,领先是世界名牌化妆品的性格,文化是世界名牌化妆品的气质。

而随着化妆产品原料构成的越来越一致性,化装品公司的竞争重点已悄悄地发生了转移:由原来的产品竞争转为市场营销竞争。

欧莱雅集团为了抢夺中国化装品市场,主要采取了以下的营销竞争策略:1、市场定位策略由于欧莱雅集团属于世界顶级品牌,所以欧莱雅集团引入中国的品牌定位于中高档,主要分为大众品牌和高档品牌。

随着竞争的加剧,欧莱雅集团的大众品牌价格开始有意识地下调,使得大众品牌中又分为不同档次,其最低价格已经接近国内品牌化妆品的价格,从而开始了中低市场的争夺。

而高档品牌则继续高品位策略,稳定压倒一切。

通过市场定位策略,实际上欧莱雅集团在国内的化装品市场上已经是无孔不入,不放过任何一个定位,最大可能的攫取市场份额,挤垮其他对手。

2、细分市场策略首先,从产品的使用对象进行细分,有普通消费者用化装品、专业使用的化装品。

专业使用的化装品主要是指美容院等专业经营场所所使用的产品。

第二,按照化装产品的品种进行细分,有彩妆、护肤、染发护发等。

并进一步对每一品种按照化装部位、颜色等进行细分。

如彩妆又按照部位分为口红、眼膏、睫毛膏等,而就口红而言,又按照颜色细分为粉红、大红、无色等,按照口红的性质又分为保湿、明亮、滋润等。

如此步步细分,光美宝莲口红就达到150多种,而且基本保持每1-2个月就推出新的款式。

所以化妆品的品种细分已经达到了极限了。

第三,按照地区进行细分。

由于南北、东西地区气候、习俗、文化等的差异,人们对化妆品的偏好具有明显的差异。

如南方由于气温高,人们一般比较少做白日装或者喜欢使用清淡的装饰,因此较倾向于淡装;而北方由于气候干燥以及文化习俗的缘故,一般都比较喜欢浓装。

同样东西地区由于经济、观念、气候等的缘故,人们对化装品也有不同的要求。

所以欧莱雅集团敏锐地意识到了这一点,按照地区推出不同的主打产品。

第四,其他细分。

如按照原材料的不同有专门的纯自然产品;按照年龄细分等。

3、品牌策略为了充分满足欧莱雅集团在中国的竞争布局,欧莱雅集团在中国引进了十个主要品牌,分别分布于不同的市场细分和定位,使得的集团的竞争策略能够顺利地进行。

所以,精确的品牌布局是欧莱雅集团最为关键的策略了。

没有恰倒好处的品牌布局,就没有欧莱雅集团今天在中国大放异彩的成功。

其次,对品牌的延展性、内涵性、兼容性作出了精确的定位和培养,是欧莱雅集团品牌在中国取得成功的又一秘密。

4、广告策略由于化装品的激烈竞争和越来越强的无差异趋势,如何提高自身的知名度和认可度,就成为了化装品公司挖空心思的问题了。

化装品的日新月异和人们对流行的追随,让消费者对某一款式或品牌的忠诚度大打折扣。

如果某个公司在某年度忘记了广告,那么他的化装产品也就被人们忘记了。

可见广告对化装品的重要性。

欧莱雅集团自然不会忘了使用这一最有力的营销武器。

针对每一品牌的不同定位和内涵,欧莱雅集团有区别地进行分别的宣传,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5、公共沟通策略由于广告的局限性,大量的广告有时反而容易引起消费者的反感、抵触情绪,所以在运用广告之余,充分把握和利用一些公共沟通方式,往往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欧莱雅集团正是这方面的高手之一。

利用文艺、选美、模特赛事、体育等活动,展现产品的特点,宣传品牌。

如美宝莲1998、1999年连续赞助世界精英模特大赛中国选拔赛,鼓励中国女性走向世界,展示东方女性独特的韵味,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2000-2002年连续在全国高校举办“Beauty Night校园巡回展示活动”,帮助在校大学生更好地理解内心美、塑造外形美,美宝莲首席化妆师为女大学生进行现场个人形象设计,引起轰动。

通过与权威机构合作办理公益事项,扩大品牌效应。

如和国际组织共同设立"欧莱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欧莱雅世界青年女科学家奖学金",每年评选一次。

极大地提高了公司的地位和可信赖度。

利用社会焦点,吸引消费者的注意。

如国际护士节之日,欧莱雅(中国)有限公司总裁盖保罗先生、欧莱雅(中国)有限公司公共关系与对外交流部总监兰珍珍女士以及公司其他高层人员正式通过上海市卫生局有关领导,将价值超过人民币100万元、且符合医护人员特殊需求的健康护肤品赠送给了保卫上海市人民生命安全的"非典"一线医护人员。

参与权威机构的评选,提高产品的知名度。

如参与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和国家商标局等机构共同举办的第三届"中国商标大赛",并被评为"2002年中国人喜爱的十大外国商标"之一。

同属于欧莱雅集团的"美宝莲"品牌由于其唇膏销量占2002年中国市场第一而荣获"2002年最具市场竞争力的第一唇膏品牌"以及"2002年唇膏市场上最受欢迎的品牌"通过积极的使用公共沟通策略,欧莱雅集团成功地让其各种产品每天24小时尽可能的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阅读中,无形中让消费者不断的认识或加深了对欧莱雅集团各个品牌的印象和好感。

充分的使用各种市场营销手段,欧莱雅集团在中国大陆化装品市场越来越潇洒自如,独占鳌头,雄视各方。

五、欧莱雅集团竞争策略的分析从以上欧莱雅集团的竞争策略,我们看到作为一家国际超级化装品公司,欧莱雅集团非常熟悉市场的脾性,从品牌设计、品牌的引进和管理、市场定位和细分、市场分额的抢占和防御、直接营销手段和间接公共沟通策略、体验营销和渠道管理到人才管理、产品的研发等等,无不展现出了欧莱雅集团对各种市场营销手段的得心应手,甚至是毛笔生花,让人眼花缭乱。

通过研究欧莱雅集团在中国的成长经历和经营方式,让我们如临其境,受益非浅,也更加认识到了市场营销刺激惊险的一面,同时更加认识到了做市场艰难。

但是,我们也看到,由于实施多品牌策略,加上对东方文化的理解以及人种等的不同,欧莱雅集团在市场营销方面依旧存在不少的缺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