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生物学复习资料汇总
种子生物学复习资料

种子的基本构造:种皮、胚、胚乳 果皮:是由子房壁发育而来。分三层:外果皮、中果皮、内果皮 种皮:是种子外表的保护组织。由一层或者二层珠被发育而来,外珠被发育成外种皮(皮质厚强硬),内珠 被发育成内种皮(多呈薄膜状)。果实种子的种被包括果皮和种皮。真种子的种被仅包括种皮。 发芽口:就是指受精前胚珠时期的珠孔,授粉后,花粉管伸长,经此孔进入胚囊。当胚珠受精后发育成种 子,就成种孔或者发芽口。位置正好位于种皮下面的胚根尖端。 种脐:种子从种柄上脱落时留下的疤痕,或说是种子附着在胎座上的部位,种子发育过程中营养物质从母 体进入子体的通道。 种褥或脐冠:有些植物种子,从珠柄脱落时,珠柄的残片附着在脐上,这种附着物叫做种褥。 脐条:又称种脊或种脉,是倒生或半倒生胚珠从珠柄通到合点的维管束遗迹。 内脐:是胚珠时期合点的遗迹,位于脐条的终点部位,稍呈突起状。棉花、豆类内脐明显,是种子萌发时 最先吸胀的部位。 种阜:靠近种脐部位种皮上的瘤状突起,由外种皮细胞增殖或扩大形成。 果脐:果实与果柄接触的部位 胚:种子最重要的部分,通常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幼小植株体。 胚基本组成部分:胚芽、胚轴、胚根、(三者又合称胚本部或者胚中轴)、子叶。 胚芽:又称幼芽,是叶、茎的原始体,位于胚轴的上端,顶端就是茎的生长点。 胚芽鞘:禾本科植物的胚芽由 3-5 片胚叶组成,着生在最外部的一片呈圆筒状称为胚芽鞘。 胚轴:又称胚茎,是连接胚芽和胚根的过度部分。双子叶植物子叶着生点和胚根之间的部分,称为下胚轴。 而子叶着生以上的部分称为上胚轴。 胚根:又称幼根,在胚轴下面,为植物未发育的初生根,有一条或多条。 胚根鞘:禾本科植物的胚根有一层薄壁组织,称为胚根鞘。 子叶:种胚的幼叶,具一片、两片或者多片。 多胚现象:通常每颗种子只有一个胚,但是有时可发现同一颗种子里面含有 2 个或者以上的胚,称为多胚
种子生物学-复习材料

种子生物学一.大题总结绪论1.种子的涵义:植物学上指由胚珠发育而来的繁殖器官;农业生产上指凡是能用来繁殖的器官或营养体的一部分2.种子生物学的内涵:是农学的重要课程,主要讲育种工作以后的事,即作物品种选育成功进入种子生产、流通领域的工作;也是植物学分支,研究种子特性和生命活动规律,阐明植物种子各种生命现象的变化与其与环境条件的联系,并将基础理论知识应用于种子生产、加工、贮藏、检验等环节3.种子在农业生产上的作用:种子是最基本的农业生产资料;种子是人类最主要的生活资料;种子是绿色革命的主体,农业科技的载体;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谁控制种子谁就能控制世界;种子不仅是农业的起点,还是终点,而且通过种子的贮藏与更新,可以实现农业生产的技术进步4.种子工程的意义与实现种子产业化的途径意义:从系统科学的角度,就是把种子的选育、生产、加工、推广、销售、质量检测、加工工艺、管理的全过程作为一个工程系统,运用现代科技成果进行建设的组织与运行管理。
途径:实施种子工程要实现种子工作的四个转变:①由传统的粗放生产向现代化大生产转变;②由行政区域自给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转变;③由分散的小规模经营向集约化、集团化转变;④由科研、生产、经营脱节向育、繁、推一体化转变最终达到集约生产、规模经营、规范管理,育繁销一体化,大田用种商品化。
5.为什么说种子是特殊的商品①种子本身的独特性②种子有特定的生产适应性、易受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③利用种子时间的有限性④种子生产方式的特殊性种子的形成、发育和成熟1.种子发育成熟过程经历哪些阶段?种子成熟过程中有哪些物质积累?阶段:①胚的发育②胚乳的发育③种被的发育物质积累:成熟过程中养分由同化器官向贮藏器官转移,种子大小、重量、发芽率上升,但含水量下降。
可溶性糖、非蛋白态N含量降低,淀粉的支/直升高,脂肪酸价降低、碘价升高,贮藏蛋白增多。
2.种子成熟的概念?形态成熟:种子的形状、大小已固定不变,呈现出品种的固有色泽;生理成熟:种胚具有了发芽能力3.什么是脱水耐性?指的是种子对低含水量或脱水的忍耐程度, 即植物种子在脱水后的活力或发芽力的变化情况, 其反面称为顽拗性或脱水敏感性4.脱水耐性是如何获得的?种子脱水耐性的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它们如何影响种子脱水耐性的?发育时逐渐发生的生理和形态结构变化的结果, 其中包括后期阶段专一性保护物质的合成影响因素:① 蛋白, 这些蛋白质可能起脱水保护剂和代替水的作用; ②非还原性糖的积累, 以维持干燥条件下膜和蛋白质的稳定性;③ 脂类和抗氧化系统, 是脱水过程中防止、忍耐或修复自由基攻击的抗氧化剂和酶等; ④ , 它调节蛋白的合成。
种子生物学复习资料word精品

第一章种子的形态构造与机能思考题:一、种子形态构造方面的名词解释。
二、直生胚珠形成的种子与倒生胚珠形成的种子形态构造差异。
三、主要植物种子所属的分类类型。
1真种子:由受精后的胚珠发育而成,种皮上常留有胚珠时期的遗迹;2、种脐:种子从种柄上脫落时留下的疤痕,或说是种子附着在胎座上的部位3、发芽口:又称种孔,是珠孔的遗迹,位置正对着胚根的尖端,种子萌发时胚根由此伸出。
4、脐褥或脐冠:有些种子脱落时种柄的残片附着在脐上,称为脐褥或脐冠。
5、脐条:又称种脊或种脉,是倒生或半倒生胚珠从珠柄通到合点的维管束遗迹。
6^脐:是胚珠时期合点的遗迹,位于脐条的终点部位,稍呈突起状。
棉花、豆类内脐明显,是种子萌发时最先吸胀的部位。
7、种阜:靠近种脐部位种皮上的瘤状突起,由外种皮细胞增殖或扩大形成。
8、果脐:果实与果柄接触的部位。
9、花柱遗迹:有些果实种子收获脱粒时,花柱脱落后在果实上留有痕迹,呈疤痕状或刺形突起状。
花柱遗迹的凹凸和明显程度,因作物品种而异,可作为种子鉴别的依据。
10、花柱残物:有些果实种子花柱多数不脱落,残存在果实上,称为花柱残物。
11、果实附属物:有些果实种子外面或附有花萼、或内外颖、护颖,其形状、颜色亦可作为品种鉴别的依据。
12、种被:是种子外表的保护组织。
果实种子的种被包括果皮和种皮。
真种子的种被仅包括种皮。
13、种胚:通常是由受精卵即合子发育而成的幼小植物体,是种子中最重要的部分。
种胚一般由胚芽、胚轴、胚根(三者又合称胚本体)和子叶四部分构成。
14、盾片:禾本科植物种子的子叶位于胚本体和胚乳之间,为一片很大的组织,形状象盾或盘,常称为盾片或子叶盘。
由于种子萌发时,它并不露出种外,也称之为内子叶。
15、外胚叶:有些禾本科植物(如小麦、水稻)在盾片的相对一面有一小突起,称外胚叶。
而有些植物(如玉米)没有外胚叶。
16、胚的类型胚的大小、形状及在种子中的位置因植物种类而不同。
一般把胚分为6种类型直立型、弯曲型、螺旋型、环状型、折叠型、偏在型。
《种子生物学》重点复习资料

种子生物学一、名词解释自由水:不被种子中的胶粒吸引或吸引很小,可自由移动的水分,存在于毛细管和细胞间隙。
束缚水:被种子中的亲水胶体紧紧吸引,且紧紧被束缚在其周围、不能自由移动的水分。
临界水分:自由水和束缚水的分界,指自由水刚刚去尽,只剩下饱和束缚水时的种子含水量。
(亲水胶体含量高,亲水物质亲水性强,种子的临界水分就高。
蛋白质分子中含有两种极性基,故亲水性最强;脂肪分子中不含极性基,所以表现疏水性。
含油量愈高,临界水分愈低。
)安全水分:能够保证种子安全贮藏的种子含水范围。
临界水分高,安全水分可以高;临界水分低,安全水分必须低。
(安全水分≤临界水分)南方<北方,低温干燥:↑;仓贮条件好:↑;安全水分定的越低,越有利于种子贮藏,但成本增加。
(所以低温干燥的北方安全水分定的高些,更有利于种子贮藏)平衡水分:当种子在外界相对稳定的条件下一定时间后,对水分的吸附与解吸(吸湿性)达到动态平衡,此时的种子含水量就称为该条件下的平衡水分,是衡量种子吸湿性动态变化的主要指标。
吸湿性:种子对水汽吸附与解吸的性能称为种子的吸湿性。
吸附性:种子胶体具有多孔性的毛细管结构,在种子的表面和毛细管的内壁可吸附其他物质的气体分子,这种性能叫做吸附性。
酸价:中和1g脂肪中全部游离脂肪酸所需要的氢氧化钾的量(mg)。
酸价高,品质差。
碘价:与100g脂肪结合所需的碘的量(g),表示脂肪中脂肪酸的不饱和程度。
油脂酸败:种子在贮藏过程中,由于脂肪变质产生醛、酮、酸等物质而发生苦味和不良的气味—哈气。
原因:分解释放小分子;氧化分解/高温、高湿、强光、多氧/种皮/破损。
呼吸作用:种子内活的组织在酶和氧的参与下将本身的贮藏物质进行一系列的氧化还原反应,最后放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
硬实:是指由于种被不透水而不能吸胀发芽,并保持原来大小的种子,是休眠较深的一种形式,利于种子寿命延长和后代繁衍。
种被:是种子外表的保护组织。
果实种子的种被包括果皮和种皮,真种子的种被仅包括种皮。
种子生物学复习

一填空 1、光敏色素的组成:蛋白质和色素基团。
色素基团由Pr 和Pfr 两种分子结构组成。
2、抑制物质的的种类:简单的小分子物质;醇醛类物质;有机酸类物质;生物碱类;芥籽油类;香豆素类;酚类物质。
性质:挥发性;水溶性;非专性;抑制效应的转化。
3、种子休眠的原因:种被不透性或者机械障碍;种胚未成熟;抑制物质的存在;不适宜外界条件引起的二次休眠。
4、人工种子的组成成分:体细胞胚(胚状体);保护性的人工种皮;为胚提供营养的人工胚乳。
5、种子发芽率强弱的表示方法:1发芽势2发芽指数3活力指数4简化活力指数5平均发芽日数6高峰值7平均发芽率8发芽值 6、按植物形态学分类分五大类:1包括果实及其外部的附属物2包括果实的全部3包括果实及种子的一部分(主要是内果皮)4包括种子的全部5包括种子的主要部分(种皮外层已脱去) 7、1987年lang 把种子休眠分为生态休眠;类休眠;内休眠。
8、三因子学说的三因子:GA;CK;ABA.。
9、种子休眠期是指一个种子群体从收获到发芽率达80%所经历的时间。
起止时间:具体测量方法:从收获开始,每隔一定时间做一次普通发芽试验,直到发芽率达80%为止,然后计算从收获到最后一次发芽试验的臵床时间。
10、种子萌发阶段:吸胀,萌动,发芽,形态建成四个阶段。
11、淀粉降解为葡萄糖过程中涉及的酶:葡萄糖苷酶淀粉酶,淀粉酶,---αβα,R-酶。
12、陈种子的年限界定:贮藏一年或一年以上的种子称为陈种子。
13、超干贮藏的保存方法:1自然干燥2干燥剂干燥3烘干干燥4相对湿度干燥。
14、种子萌发吸水的快慢快三个阶段:阶段一吸胀期 动力是种子中亲水胶体对水分的吸附力;阶段二吸水的滞缓期 ,前期种子吸进了大量的水分细胞水势已经很高,而此时胚的生长还很缓慢;阶段三 旺盛吸水期 发生在发芽阶段,此时胚的生长已明显加速,旺盛的生命活动使所需的水分增多,因而此阶段的吸水属生命现象。
二、名词解释 1、种子丸化把某些物质包裹在种子表面,增大了种子的体积,使之成为大小一致的种子单位的处理过程。
种子学复习资料(两篇)

引言概述:种子学是植物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种子的结构、形态、发育、成熟和传播等方面的内容。
种子作为植物繁殖的主要手段,对于探究植物的进化、适应性和生态学意义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旨在为读者复习种子学知识提供综合性的资料,该文将按照五个大点进行阐述,并在每个大点下分别列出5-9个小点详细介绍相关内容。
通过本文的阅读和学习,读者将能够对种子学有更全面的理解。
正文内容:大点一:种子的结构与发育1. 种子的基本结构:由胚珠、胚和种皮组成2. 胚珠的结构:包括胚珠壁、胚珠珠心和胚珠鞘3. 胚的结构:包括胚轴、胚乳和胚盖4. 种皮的结构:由外种皮和内种皮组成,起到保护胚和胚乳的作用5. 种子的发育过程:受控于胚珠发育和胚发育两个阶段,分为胚珠发育阶段、胚发育阶段和种子成熟阶段。
大点二:种子的萌发与休眠1. 种子萌发的条件:适当的温度、光照和水分2. 种子休眠的原因:种子在一定条件下无法立即萌发的状态3. 种子休眠的类型:内因性休眠和外因性休眠4. 种子休眠机制:与生长激素、内源性抑制物质和外界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5. 种子休眠破解方法:包括物理处理、化学处理和生物处理等手段。
大点三:种子的传播方式1. 风传播:适用于轻小的种子,如大麦和向日葵等2. 动物传播:借助动物体表和消化系统传播,如莴苣和山茶花等3. 水传播:通过水流传播,如柳树和槭树等4. 爆裂传播:种子在成熟时自动裂开传播,如豌豆和火药草等5. 人为传播:由人类进行种子的选种和播种,如农作物中的小麦和水稻等。
大点四:种子的适应性与生态学意义1. 种子的适应性:种子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可以抵抗恶劣环境和干旱条件2. 种子的灌输:某些种子具有营养组织,能够为胚发育提供养分3. 种子的遗传多样性:种子在遗传上具有多样性,保证种群的适应性4. 种子的物种保护和恢复:种子在植物保护和生态恢复领域具有重要作用5. 种子的人类利用:种子作为人类的食物和工业原料具有重要经济价值。
种子学复习资料

种子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名词解释真种子;农业种子简答题农业种子的含义及包括的主要类型第二章种子生物学和生理生化种脐;发芽口;脐条;外胚乳;内胚乳;自由水;束缚水;无胚现象;多胚现象;无性种子;临界水分;安全水分;平衡水分;酸价;碘价;硬实;种子生活力种子活力1.种子发育中有哪些异常现象?2. 什么是休眠?什么是自发休眠和二次休眠?3.简述皮层障碍导致种子休眠的原因有哪些?4.在农业生产上,从那些方面控制种子活力?5.简述种子萌发需要哪些基本的生态条件?6. 四唑染色法测定种子生活力的原理。
7. 种子中自由水和束缚水的特点。
8. 种子休眠的意义。
9. 产生无胚种子的原因。
10. 种子败育的原因。
11. 脂肪积累的特点。
12. 种子成熟的含义及成熟种子的基本特点。
13. 引起种子休眠的抑制物质包括哪些类型?14. 什么是种子休眠?种子休眠有何意义?15. 能用于破除种子休眠的药剂处理物质包括哪些16. 预措打破休眠的方法。
17. 种子休眠的磷酸戊糖途径调控学说。
18. 种子休眠的三因子学说(内源激素调控学说)。
19. 种子活力丧失的原因。
20. 影响种子寿命和活力的外在因素。
21. 种子衰老的实质。
22农业生产中主要采取哪些措施调控种子的活力?23. 死种子吸水的特点。
24. 变温促进种子萌发的原因有哪些?25. 种子萌发需要哪些基本条件。
26. 种子萌发期间的呼吸途径有哪些?在正常环境条件下萌发的种子,呼吸途径有哪些变化?28. 种子萌发期间的特点。
29. 种子萌发期间吸水的阶段性特点。
30. 什么是平衡水分?影响平衡水分的因素有哪些31. 种子中简单蛋白质的种类及其特点。
32. 种子发育过程中脱水作用的生理效应。
33. 引起种子休眠的原因有哪些?34. 什么是硬实?硬实形成的原因有哪些?35. 简答Harrington提出的种子寿命通则要点。
36. 简答种子萌发过程中淀粉转化的途径。
综述题1. 试述种子萌发过程与吸水速度变化的关系。
种子生物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种子生物学基础一、种子的形态构造与分类1、种子的组成:种被,胚,胚乳。
①种被起保护作用,由果皮(子房壁)和种皮(一层活二层珠被)组成种皮上有发芽口(珠孔)、脐(种子成熟后从珠柄上脱落时的疤痕、是坚定区别品种的重要依据)、脐褥或脐冠(珠柄的残片附着在脐上)、脐条(脐或中脉,是倒生或半倒生胚珠从珠柄通到合点的维管素遗迹)和内脐(脐条的重点部位,是胚珠时期合点遗迹)。
②胚(受精卵):胚芽(芽鞘:禾本科植物的胚芽由3-5片胚叶组成,着生在最外面的一片,呈圆筒状)、胚轴(连接胚芽和胚根的过渡部分)、胚根(根鞘:禾本科植物的胚根外包有一层薄壁组织)、子叶(双子叶:保护、供给;单子叶:盾片,分泌酶使胚乳中的养料迅速分解)③胚乳:外胚乳(珠心层细胞)和内胚乳(受精极核细胞)。
2、多胚现象:一个种子2个或2个以上胚。
复粒:同一花由2个或2个以上的子房发育而成无胚现象:外形正常,内部缺少胚。
3、种子的形态学分类:①包括果实及外部的附属物:禾本科:颖果,稻、皮大麦、燕麦、粟。
藜科:坚果,甜菜、菠菜蓼科:瘦果,荞麦、食用大黄)②包括果实的全部禾本科:颖果,普通小麦、黑麦、玉米、高粱、裸小麦棕榈科:核果,椰子蔷薇科:瘦果,草莓豆科:荚果,金花菜山毛榉科:坚果,栗伞形科:分果,胡萝卜、芹菜、茴香菊科:瘦果,向日葵与、蒲公英③包括种子及果实的一部分(内果皮)蔷薇科:桃、李、梅、杏、樱花、梨、苹果、枇杷桑科:桑杨梅科:杨梅胡桃科:胡桃、山核桃鼠李科:枣五加科:人参、五加、西洋参④包括种子的全部葱、茶、油菜、棉、葫芦科(南瓜、西瓜、黄瓜)、苹果、梨、豆科、亚麻、桔、蓖麻、葡萄、芝麻⑤包括种子的主要部分(种皮的外层已脱去)银杏、苏铁4、重要作物种子的形态结构水稻(21)、小麦(22)、大麦(23)、玉米(23)、大豆(25)、棉花(29)、油菜(26)、西瓜(33)5、农作物根据化学成分有分为:粉质种子、蛋白质种子和油质种子6、种子各部分的化学成分胚:无淀粉;多蛋白质、脂肪、可溶性糖、、灰分、维生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种子的形态构造与机能思考题:一、种子形态构造方面的名词解释。
二、直生胚珠形成的种子与倒生胚珠形成的种子形态构造差异。
三、主要植物种子所属的分类类型。
1、真种子:由受精后的胚珠发育而成,种皮上常留有胚珠时期的遗迹;2、种脐:种子从种柄上脱落时留下的疤痕,或说是种子附着在胎座上的部位3、发芽口:又称种孔,是珠孔的遗迹,位置正对着胚根的尖端,种子萌发时胚根由此伸出。
4、脐褥或脐冠:有些种子脱落时种柄的残片附着在脐上,称为脐褥或脐冠。
5、脐条:又称种脊或种脉,是倒生或半倒生胚珠从珠柄通到合点的维管束遗迹。
6、内脐:是胚珠时期合点的遗迹,位于脐条的终点部位,稍呈突起状。
棉花、豆类内脐明显,是种子萌发时最先吸胀的部位。
7、种阜:靠近种脐部位种皮上的瘤状突起,由外种皮细胞增殖或扩大形成。
8、果脐:果实与果柄接触的部位。
9、花柱遗迹:有些果实种子收获脱粒时,花柱脱落后在果实上留有痕迹,呈疤痕状或刺形突起状。
花柱遗迹的凹凸和明显程度,因作物品种而异,可作为种子鉴别的依据。
10、花柱残物:有些果实种子花柱多数不脱落,残存在果实上,称为花柱残物。
11、果实附属物:有些果实种子外面或附有花萼、或内外颖、护颖,其形状、颜色亦可作为品种鉴别的依据。
12、种被:是种子外表的保护组织。
果实种子的种被包括果皮和种皮。
真种子的种被仅包括种皮。
13、种胚:通常是由受精卵即合子发育而成的幼小植物体,是种子中最重要的部分。
种胚一般由胚芽、胚轴、胚根(三者又合称胚本体)和子叶四部分构成。
14、盾片:禾本科植物种子的子叶位于胚本体和胚乳之间,为一片很大的组织,形状象盾或盘,常称为盾片或子叶盘。
由于种子萌发时,它并不露出种外,也称之为内子叶。
15、外胚叶:有些禾本科植物(如小麦、水稻)在盾片的相对一面有一小突起,称外胚叶。
而有些植物(如玉米)没有外胚叶。
16、胚的类型胚的大小、形状及在种子中的位置因植物种类而不同。
一般把胚分为6种类型:直立型、弯曲型、螺旋型、环状型、折叠型、偏在型。
17、内胚乳(3n)——由受精极核发育而成。
18、外胚乳(2n)——由珠心细胞发育而成。
19、裸子植物的胚乳(1n)——由雌配子体发育而成。
20、糊粉层:胚乳最外面的一至几层细胞富含糊粉粒,称糊粉层。
糊粉层细胞小、壁厚,是活细胞,有完整的原生质体、细胞核。
二、直生胚珠形成的种子与倒生胚珠形成的种子形态构造差异直生胚珠形成的种子——种脐位于种子顶端,而发芽口位于种子基部,内脐与种脐紧邻,无脐条。
倒生胚珠形成的种子——种脐和发芽口紧邻,位于种子基部,内脐位于种子顶部,脐条长。
半倒生胚珠形成的种子——种脐位于种子侧面,发芽口紧靠脐的下端,内脐位于脐的上端,脐条很短,位于脐和脐条之间。
三、主要植物种子所属的分类类型。
1 根据胚乳有无分类(1)有胚乳种子——具较发达的胚乳的种子按子叶数目分:单子叶有胚乳种子:禾本科、姜科、百合科等.双子叶有胚乳种子:大戟科、蓼科、茄科、伞科、藜科等按胚乳来源分:内胚乳发达种子:绝大多数作物种子;外胚乳发达种子:菠菜、甜菜、苋菜;内外胚乳同时存在种子:姜、胡椒(2)无胚乳种子——完全无胚乳或有极少量胚乳的种子:此类种子是在发育的中后期,胚乳被胚消耗,因而胚特别是子叶发达。
主要有豆科、十字花科、锦葵科、葫芦科、菊科、蔷薇科等。
完全无胚乳:在种子发育过程中,胚乳中的营养物质大都转移到胚中,因而有较大的胚,子叶尤其发达,而胚乳不复存在。
有极少量胚乳:胚乳没有完全消失而有少量残留。
只剩1~2层细胞。
2 根据植物形态学分类——根据种子的形态构造特点,把种子分为五大类:(1)包括果实及其外部附属物(芒、颖、苞叶、宿萼);禾本科:假颖果。
如:水稻;藜科:坚果。
如:甜菜;蓼科:瘦果。
如:荞麦(2)包括果实的全部;禾本科:颖果。
豆科:荚果,如:黄花苜蓿;菊科:瘦果。
如:向日葵;伞形科:悬果。
如:胡萝卜;蔷薇科:瘦果,如:草莓;棕榈科:核果。
如:椰子;山毛榉科:坚果。
如:栗。
睡莲科、大麻科、荨麻科。
(3)包括种子及果实的一部分(内果皮);蔷薇科:桃;鼠李科:枣。
桑科:桑树。
杨梅科:杨梅。
胡桃科:胡桃、山核桃。
五加科:人参。
(4)包括种子的全部;豆科:大豆等。
茄科:茄子。
锦葵科:棉。
葫芦科:南瓜。
十字花科:油菜。
百合科:葱。
大戟科:蓖麻。
蔷薇科:苹果。
茜草科:咖啡。
苋科、葡萄科、旋花科、番木瓜科、胡麻科、柿树科、樟科、山茶科、椴树科、漆树科、松科。
(5)包括种子的主要部分(外种皮脱去)。
公孙树科(银杏科):银杏第二章种子化学成分思考题:一、禾谷类种子的化学成分及其分布特点。
二、种子中水分的存在状态与安全水分的确定。
三、种子中的内源性毒物及其主要类型。
四、影响种子化学成分的因素及其调控措施1、自由水(游离水):不被种子中的胶粒吸引或吸引作用很小,能自由流动的水。
特点:(1)存在于毛细管和细胞间隙;(2)具有普通水的性质,0℃以下能结冰,自然条件下易蒸发;(3)能做溶剂,能引起种子强烈生命活动。
2、束缚水(结合水):被种子中的亲水胶体紧紧吸引,不能自由流动的水。
特点:(1)与亲水物质紧密结合;(2)不具有普通水的性质,0℃以下不结冰;(3)只有加温加压才蒸发掉一部分;(4)不能做溶剂,不易引起种子强烈生命活动。
3、临界水分:即自由水和束缚水的分界,指自由水刚刚去尽,只剩下饱和束缚水时的种子含水量,又称束缚水量。
4、安全水分:能够保证种子安全贮藏的种子含水量范围。
5、平衡水分:当种子在相对稳定的温湿度条件下,经过一定时间后,种子对水汽的吸附与解吸达到动态平衡,此时的种子含水量就称为该条件下的平衡水分。
变化规律:①温度不变时,平衡水分与外界相对湿度呈正比;②相对湿度不变,平衡水分与温度呈反比;③温湿度均不变,平衡水分因作物种类而异:油分含量高——平衡水分低。
6、酸价:中和1克脂肪中全部游离脂肪酸所需KOH(NaOH)毫克数。
7、碘价:100克脂肪所能吸收碘的克数。
(脂肪酸价低、碘价高,表明品质好。
)8、油脂酸败:油脂或油质种子保管不当或贮藏过久,会产生一些醛、酮、酸类物质,从而产生不良气味。
易导致酸败的条件:(1)高温、高湿、强光、多氧易酸败;(2)种皮不致密、破损易酸败。
9、种子毒物:种子还含有一些对人畜有毒的物质或成分,称为种子毒物。
10、内源性毒物:种子本身固有的对人畜有毒的化学成分,能世代遗传,对植物自身的生存繁衍有某种保护作用。
11、外源性毒物:在种子生长发育或贮藏过程中,由于外界生物入侵或有毒物质浸入而产生的有毒成分,主要有感染真菌后的真菌毒素(如黄曲霉毒素)和喷洒农药后的残留物或代谢物。
一、禾谷类种子的化学成分及其分布特点。
小麦种胚、胚乳、种被化学成分的特点:种胚:无或极少淀粉,高蛋白、高脂肪、高可溶性糖含量,矿物质、维生素也高——营养价值高,但易生虫发霉、酸败,不耐贮藏。
胚乳:主要为淀粉、贮藏蛋白;脂肪、可溶性糖、灰分、纤维素含量很低。
—营养价值不高,耐贮藏。
种被:主要为纤维素,多矿物质。
—无营养价值。
糊粉层:与胚相似。
玉米种子化学成分的特点:①胚占比例大,高油玉米胚特别大,能占25%。
②胚中脂肪含量高。
因而玉米是禾谷类种子中最不耐贮藏的。
二、种子中水分的存在状态与安全水分的确定。
种子水分的存在状态:种子水分= 自由水+ 束缚水安全水确定依据:(1)种子的临界水分:安全水分£ 临界水分临界水分高,安全水分可以高;临界水分低,安全水分必须低。
(2)种子的贮藏环境气候:低温干燥—可以高一些;仓贮条件:好—可以高一些三、种子中的内源性毒物及其主要类型。
主要的内源性毒物有:大豆中的皂苷和胰蛋白酶抑制剂;油菜中的芥子苷和芥酸;棉籽中的棉酚;高梁中的单宁;马铃薯块茎中的茄碱。
内源性毒物的含量因作物和品种而异。
四、影响种子化学成分的因素及其调控措施1、影响种子化学成分的内因与基因调控:(1)作物的遗传性;(2)成熟度;(3)饱满度。
2、环境条件对种子化学成分的影响与区域化种植:(1)生态条件对种子化学成分的影响:种子发育、成熟期间的生态条件,对种子的化学成分有较大影响,约占变异的14%,这是导致相同作物或相同品种在不同地区、不同年份化学成分差异的主要原因。
(2)土壤营养状况对种子化学成分的影响五、自由水特点:(1)存在于毛细管和细胞间隙;(2)具有普通水的性质,0℃以下能结冰,自然条件下易蒸发;(3)能做溶剂,能引起种子强烈生命活动。
第三章种子的形成和发育思考题:一、胚发育的过程及其特点。
二、胚柄的发育过程及其功能。
三、内胚乳发育的方式及其特点。
四、多胚种子、无胚种子、无性种子、败育种子的概念及调控措施。
1、多胚现象:1粒种子中有2个或2个以上胚的现象。
来源(1)裂生多胚(合子、原胚、胚柄裂生),为有性胚,多见于裸子植物。
(2)助细胞、反足细胞→ 胚:有性(2n);无性(1n)(3)珠心、珠被细胞→ 胚(不定胚,为无性胚)2、无胚现象:种子外形似乎正常但内部无胚的现象。
3、无性种子:凡通过无融合生殖产生胚而形成的种子。
4、种子败育:胚珠能顺利通过受精但却不能形成具发芽能力的正常种子的现象。
5、无融合生殖:是指配子体不经配子融合而产生孢子体的过程,只限于胚囊中不经受精产生胚的现象。
主要包括:孤雌生殖;孤雄生殖;少数为无配子生殖(助细胞、反足细胞→胚)。
一、胚发育的过程及其特点。
合子休眠期→原胚发育期→胚器官分化期→胚扩大生长期→成熟胚(形成-分裂)(2细胞-球胚)(子叶原基分化-幼胚)(体积扩大)二、胚柄的发育过程及其功能。
作用①将胚体推进到胚囊中央(营养优势位);②具传递细胞特征,吸收母体养分供给胚体;③产生激素,调控胚体早期发育。
三、内胚乳发育的方式及其特点。
胚乳发育方式(1)核型:核分裂→几个~几千个游离核细胞化细胞胚乳(2)细胞型:自始至终为细胞分裂,无游离核时期(合瓣花群)(3)沼生目型:第1次为细胞分裂,随后合点室,退化消失;珠孔室按核型发育,形成胚乳(石蒜科)。
四、多胚种子、无胚种子、无性种子、败育种子的概念及调控措施。
无胚种子产生原因:(1)遗传特性,如伞形科;(2)卵未受精;(3)远缘杂交,生理不协调,胚早期夭折;(4)昆虫危害。
种子败育的原因:(1)发育中生理不协调,多发生在不亲和的杂交中。
(2)受病虫危害,又有直接(吃掉胚或寄生其中)和间接(毒素毒害)。
(3)营养缺乏,多发生在营养弱势部位。
(4)恶劣环境,如冷冻、高温、农药毒害。
减少种子败育的措施,应视败育的原因而定第四章种子的成熟思考题:一、种子成熟的概念及指标。
二、玉米种子晚收的理论依据、形态指标及现实意义。
三、未熟种子利用的现实意义和注意事项。
四、有利于种子的正常成熟的外界条件。
一、种子成熟的概念及指标。
真正成熟的种子应包括形态成熟和生理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