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共的十年对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什么是长征精神呢?
红军长征途中,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 长征路上,红军只休息了44天,平均走365华里才休 整一次,日平均行军74华里,共爬过18条山脉,其 中 5条终年积雪,渡过24条河流,经过11个省,通 过6个不同少数民族地区。红一方面军从瑞金出发时 86000人,到陕北是仅剩6500人,平均每行进一公里 就有三四个红军战士献出生命。
思考:材料表明我们走什么样的革命道路?结果怎样?
材料二:我们闹革命,光是跑来跑去是不行的,一定要 有一个家,不然就很困难……我们以家为依托,不断向外 发展,把我们四周的敌人一点点地吃掉、赶走,我们的 日子慢慢地就好过了。 ——毛泽东
抉择二:城?乡?
思考:为什么选择井冈山作为革 命根据地?选择井冈山,表明革 命道路做了怎样的调整?
根据以上材料,结合课本知识,想一想: 长征的胜利有什么历史意义?
1.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围剿”红军、扼杀中国 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转危为安 2、保存了经过千锤百炼的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 精华。 ——保存精华 3、在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宣传了自己的政治 主张,广泛播下了革命的火种。铸就了伟大的长征 精神。 ——传播火种
“草地上渺无人烟,”戴医生说,“„„没 有人,一个也没有„„看不到人的影子,听不到 人的声音,也没有可以谈话的人。没有人从这条 路上走过,没有房屋,只有我们自己。就好像我 们是地球上最后一批人。”
长征途中,妇女无法照料孩子。刘英说:“听 起来可能很残忍,但他们不得不把孩子托给别人 或扔掉„„扔掉孩子就像扔掉装备一样”。
导入语
痛苦的事实迫使先进分子们深思:中华民族的出路在哪里?人们 从实践中逐渐认识到:为了在中国国土上摧毁那些盘根错节的旧 社会势力,建立起一个新社会,实现国家的独立、富强和现代化, 需要有几个条件:第一,需要有一个能正确把握航向的革命政党, 作为引路人。它要有正确的理论作为指导,能够对中国的具体国 情作出深刻而符合实际的分析,能够提出正确的纲领、路线和方 针政策,并为它的实现而始终不渝地奋斗。第二,需要以这个党 为核心,同人民群众有着血肉联系,并且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 凝聚起一股不可阻挡、足以克服一切困难的力量。第三,这个党 应该有一大批有着共同理想和严格纪律、密切联系群众的先进分 子组成,能够在极端艰难的环境中坚忍不拔地奋斗。中国要前进, 需要走出一条新路,就必须解决这些问题.
抉择一:生?死?
武装起义 (军事方面)
秋收起义 思想方面:
(如何生)
南昌起义(独立领导)
八七会议(指明前进的方向)
请思考:秋收起义与南昌起义相比,进攻目 标和最终结果有什么相似之处?
抉择二:城?乡?
材料一:执著于城市,在那个时候是非常自然的。因为 中国共产党人的面前只有一个榜样。那就是已经成功 的俄国革命,而俄国革命正是从城市开始的,并且在 城市首先成功。然而仿效俄国人成功的经验并没有在 中国取得成功。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2. 理解南昌起义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地位、遵义会议在中国 共产党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及长征精神的内涵。
3.认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道路的选择是历史 的必然,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认 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一个自我完善、不断发展、具有创造力的党, 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坚强保证。
核心根本
经济保证
武装斗争 工农武 装割据
军事保证
思想内涵
土地革命
根据地建设
核心根本
经济保证
① 井冈山根据地巩固扩大; ② 1930年,全国建立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 地,革命武装十万人; ③ 粉碎了敌人三次“围剿”; ④ 中华苏维埃临时政府成立。
国共对峙具体体现:
军事:围剿——反围剿 政权:南京国民政府——中华苏维埃政府 阶级: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工农群众
革命新路已开辟,革命燎原之势已显现,红色政 权已巍然屹立中华大地上与白色政权对峙,但是 红军放弃原来的许多根据地,进行大规模、长距 离的战略大转移。
请思考:1.“大规模、长距离的战略转移”是指什么事件? 2.中共中央为什么进行大规模的战略转移呢?
直接原因: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国民党军队 第一次 第二次 10万多 20万 中央红军 4万多 3万多 比例 约2.5:1 约7:1
材料二:瞿秋白受命于危难之际,担负起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 的重任,领导全党同国民党新军阀开展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张 太雷组织领导了震惊中外的广州起义;恽代英参与领导了向国 民党打响第一枪的南昌起义。常州“三杰”为开辟中国革命新 道路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 请思考:材料一中“国民党右派的突然袭击”是指什么? 在此事件中共产党得出什么样的教训? 又是如何“站稳脚 跟,继续坚持斗争”?
1.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2.离大城市较远,敌人防守力量薄弱 3.附近农产品丰富,便于部队筹粮 4.地处南方,革命基础好 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 夺取政权
1930年江西永丰土地调查情况
阶级成分 地主、富农 中 农 贫 农 雇农、手工业者 所占人口比 6% 20% 60% 13% 所占土地比 80% 15% 5% 0%
根本原因:“左”倾 错误
遵义会议会址 (1935.1)
……看一个党是否成熟,还要看它能否独 立自主地解决本国革命的实际问题。…… 共产国际曾给予我们党和中国革命不少 有益的帮助;但是,毋庸讳言,共产国 际的许多错误指导,也曾使中国革命受 到严重损失。事实证明,依靠远离各国 的国际指挥中心来发号施令,很难适合 各国革命的具体实际。长征途中,我们 党与共产国际的电台联系中断了。中国 革命的许多实际问题,只有靠中国同志 自己来解决。 ——《遵义会议——伟大的转折》
七律 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吴起镇
黄 1935.10. 陕
三军会师会宁 肃 1936.10
腊子口

西
西
草地


泸定桥
安顺场
毛尔盖
四 雪山 渡




赤 1935.1.

湖 南
江 西 瑞金 1934.10. 福 建
南昌起义(1927)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
遵义会议召开(1935)
长征路线图(1934-1936)
(1927-1937)
学习目标:
1.了解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的建立、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三次“围剿”和中华苏维埃共和 国临时中央政府的建立、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红军 长征的历程等基本史实。
永恒的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是一往无前、所向无敌的 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长征精神是万众一心、团结拼搏的 革命集体主义精神。
长征精神是战天斗地、不怕牺牲的 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长征精神就是艰苦奋斗、坚韧不拔精神。
胡绳在《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说: “从大革命失败到抗日战争前夕十年, 是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艰苦 斗争并达到政治上的成熟时期。” 这 一时期中共在政治上的“成熟”的表现 有哪些?
金 水 沙
遵义

贵阳

广 西
长征胜利的意义 材料1:“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它是一 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 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环生、危 在旦夕的战斗„„长征却使毛泽东及其共产党人赢得了 中国。”——哈里森·索尔兹伯里(美国作家) 材料2: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 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 们的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 ——毛泽东
中共十年成长路
广大人民与国民党反动派之间的矛盾
大革命失败 (合作领导) 走俄国人的路 (城市为中心) 坚持 “左” 倾右倾 错误
中日民族矛盾上升
领导武装斗争 (独立领导)

合 作 抗
走自己的路 共 (农村包围城市) 独立自主 重新确立实 事求是路线



探究⑴ 探究⑶ :中共为了立足在革命根据地采取 探究⑵:表格反映了怎样的历史现象?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怎样占人口 ① 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的土 “如果我们能够普遍地彻底地解决土地问 地革命。 大多数的农民却少地或无地。 题,我们就取得了战胜一切敌人的最基本条 ② 领导根据地军民进行经济建设,努力发展生产。 件” ——毛泽东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30万
30多万 50万
3万多
7万多 8万多
约10:1
约4:1 约6:1
抉择三:守?走?
材料一:根本的问题不是敌人的力量过于强大,而是共产党已经背离了那 条最基本的“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的原则,依靠这一原则,红军在过去 取得了胜利。但命令红军打一种防御性的阵地战,建设堡垒以反击敌人的 堡垒,徒劳地尝试保存“每一寸苏维埃土地”却分散了它的力量,并且放 弃了运动战。 ——毛泽东 材料二:过去正确的不占取大城市的战略,现在是不同了;扩大苏区,将零 星的苏区联系成整个的苏区,利用目前顺利的政治与军事的条件,占取一二 个重要的中心城市,以便取得在一省或数省的首先胜利。 ——博古 材料三:既然三次战役已经结束,我们的整个战略绝对不应该重复内线 战斗的防御战略(即,在红色根据地内部作战)。相反,我们应该采用 外线战斗的进攻战略(在白区作战)。我们的任务是夺取关键城市并取 得一省的胜利。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思考: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在极端艰难的
环境中作出抉择,解决问题,走出新路。
抉择一:生?死?
材料一:在常州城区,武进县总工会遭查封,工运领袖和骨干 遭逮捕,工人纠察队武器被收缴,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人士 遭通缉。金坛党组织在国民党右派的突然袭击中遭到严重破坏, 但是这些倒行逆施并没有吓到共产党人。不久,他们又重新站 稳脚跟,继续坚持斗争。
抉择二:城?乡?
武装斗争
工农武 装割据
思想内涵
土地革命 根据地建设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没有一 支相当力量的红军和红军战争的胜利,就不能创建 革命根据地和进行土地革命;
军事保证
土地革命是中国革命的中心内容,是广大农民 的要求,没有土地革命,红军战争就得不到群众的 支持,根据地也就不能巩固和发展; 根据地是革命和革命战争胜利发展的立足点和 出发点,不建设革命根据地,武装斗争就没有后方 的依托,土地革命的成果就无法保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