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衡传教案

合集下载

张衡传教学设计5篇

张衡传教学设计5篇

张衡传教学设计5篇第一篇:张衡传教学设计篇一:《张衡传》教学设计《张衡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早在1700年前,当西方各国对地震尚处于迷惘无知的时候,张衡已经能准确地测知地震了。

张衡开创了世界地震学的先河。

历史和人民对张衡作出了多高的评价呢?1956年10月,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曾题词道:“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

二、知识积累1、知人物:作家及张衡简介《后汉书》纪传体东汉断代史,共一百二十卷,包括本纪十卷、传八十卷、志三十卷。

纪、传为南朝宋范晔撰。

范晔(398——445)南朝宋史学家,曾任尚书吏部郎、左卫将军、太子詹事。

后来因为刘义康谋反案的牵连,被处死。

他根据前人撰述的几十种有关后汉的历史著作,编写成《后汉书》,内容充实,文笔简练生动,对考核史实有参考价值,并具有较高文学价值。

后世称赞其文笔“简而且周,疏而不漏”,王应麟则说“史裁如范,千古能有几人?”《后汉书》为“前四史”之一。

张衡(78——139)东汉著名文学家、科学家、政治家。

在文学方面,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颗光辉灿烂的明星,代表作《二京赋》(《东京赋》、《西京赋》的合称)。

艺术方面,他居东汉时期著名的六大画家之首。

地震学方面,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测定地震及其方位的“候风地动仪”,比欧洲早1700多年。

天文学方面,他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用水力推动的大型观察星象的天文仪器“浑天仪”;著有《浑天仪图注》和《灵宪》等书,画出了完备的星相图;提出了“月光生于日之所照”的科学论断。

地理学方面,绘制有完备的地形图,并研制出“记里鼓车”、“指南车”等。

数学方面,著有《算罔论》,并计算出圆周率的值在3.1466到3.1622之间,比欧洲早了1300多年;气象学方面,制造出“候风仪”预测风力、风向,比西方的风信鸡早1000多年。

为世界上光彩夺目的科学与文艺的双子星。

1956年,郭沫若为南阳重修的张衡墓题词时说:“如此全面发展的人物,在世界上亦所罕见。

必修四语文《张衡传》教案(优秀10篇)

必修四语文《张衡传》教案(优秀10篇)

必修四语文《张衡传》教案(优秀10篇)《张衡传》教案篇一《张衡传》示范教案教学目的:1、进一步掌握叙述、说明事物的方法及详略得当的剪裁方法。

2、理解和掌握文言虚词“于”,复习意动和使动用法。

3、了解张衡在科学技术上的成就和贡献,学习张衡刻苦钻研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本文详略的剪裁。

2、难点:区别虚词“乃”、“于”的用法。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范晔(398--445),南朝宋代的史学家。

他根据前人撰述的几十种有关后汉的历史著作,编写成《后汉书》。

此书内容充实,对考核史实有参考价值。

文笔简练生动,议论部分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文气流畅,既具史学识见,又有较高文学价值。

本文节选自《后汉书•张衡传》,作为一篇科学家的传记而节选,对原文有大量的删节。

二、研读课文,掌握内容1.逐段阅读课文以时间先后为顺序,介绍传主的生平事迹。

全文包括五个自然段,各段内容各有侧重。

(1)写张衡的文学才能、廉虚高洁的品格,以及他既关心国家而不慕荣利的性格。

①姓氏,医藉贯。

按传记惯例,开篇即用判断句式介绍人物的姓氏、藉贯。

②博通经典,才学非凡。

用“遂”连续上下句道出其中原因。

游三辅、观太学通五经、贯六艺因──────────→果③谦虚、踏实治学精神。

这是他取得伟大成就的思想基础。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虽然然而(转折复句)④不慕荣利的高贵品格。

先概述,然后列举具体事实,表现其志在集中精神力从事科学研究。

从容淡静、不交俗人举孝廉不行、辟公府不就(概括叙述)(列举事例)⑤关心国事,文学才华杰出。

作《二京赋》:因以讽谏(关心国事)精思博会(文才出众)⑥小结:才能奇特,品质高尚。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如不应(侧写其才之奇)(正写其品之高)此段有概括,有实例,叙事简明而不空泛。

(2)写张衡擅长于器械制造,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术学,取得突出的科技成就。

他应如入仕途,为的是有方便条件从事科学研究。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高二语文下册《张衡传》教学设计3篇

高二语文下册《张衡传》教学设计3篇

高二语文下册《张衡传》教学设计3本文记叙了我国东汉著名文学家、科学家张衡的高尚品德和出色的文学、政治才能以及杰出的科学成就,表现了作者对张衡的由衷敬仰。

从表达方式上说,以记叙为主,在第四段写候风地动仪,又以说明为主,辅以记叙,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这种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人物的写法。

知识与技能1.了解范晔的生平和《后汉书》的情况;2、疏通课文大意,归纳文言知识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深入全面地认识张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张衡刻苦钻研和注重社会实践的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张衡在文学、科学、政治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从而了解传记文学的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评价传主的人格、精神。

学习时间4学时教学方法诵读品味,分析探究。

教具准备PPT课件。

PPT课件。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早在1700年前,当西方各国对地震尚处于迷惘无知的时候,张衡已经能准确地测知地震了。

张衡开创了世界地震学的先河。

历史和人民对张衡作出了多高的评价呢?1956年10月,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曾题词道:“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

”请看范晔在《后汉书》中是如何记载张衡事迹的。

二、了解作家作品。

范晔(398~445),字蔚宗,顺阳(今河南省淅川)人。

南朝宋著名历史学家、文学家。

少勤奋好学,善写文章,精通音律,做过宣城太守。

他编写的《后汉书》详载了刘秀起兵推翻王莽到汉献帝禅位于曹丕的东汉195年的历史。

该书既具史家识见,又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司马迁(西汉)的《史记》、班固(东汉)的《汉书》、范晔(南朝宋)的《后汉书》、陈寿(西晋)《三国志》合称为“前四史”。

三、了解传主事迹张衡不但是伟大的科学家,还是伟大的文学家,他才华横溢,知识渊博,诗文俱佳,造诣精深,是中华民族文化史上一位少见的全才。

在自然科学方面,他精通天文、地理、历法、数学、机械、气象;在社会科学方面,历史、文学、经学、哲学、礼法、绘画均至佳境。

他既在自然科学方面为我们留下了震惊世界的浑天仪、地动仪、独飞木雕等伟大发明,又在社会科学方面留下了熠熠闪光的理论著作和文学作品。

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张衡传教案3篇

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张衡传教案3篇

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张衡传教案3篇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编写教案有利于教师弄通教材内容,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教师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了张衡传教案,希望你们能喜欢.张衡传教案一【教学目的】1、进一步掌握叙述、说明事物的方法及详略得当的剪裁方法.2、理解和掌握文言虚词\ 于\ ,复习意动和使动用法.3、了解张衡在科学技术上的成就和贡献,学习张衡刻苦钻研的精神.【教学重点】本文详略的剪裁.【教学难点】区别虚词\ 乃\ 、\ 于\ 的用法. 【教学方法】讲读课【教学课时】三课时_、二课时一、作者简介:范晔(398--445),南朝宋代的史学家.他根据前人撰述的几十种有关后汉的历史著作,编写成《后汉书》.此书内容充实,对考核史实有参考价值.文笔简练生动,议论部分具有强烈的抒_彩,文气流畅,既具史学识见,又有较高文学价值.张衡(78--139)东汉文学家.其作品《二京赋》、《四碧诗》等都有很高的文学价值.特别是他在科学上的成就更为出色,他是我国古代的科学家.他的\ 候风地动仪\ 比欧洲地震仪早一千七百多年.他在政治和哲学上也有一定研究.1956年郭沫若为南阳重修的张衡墓题词说:\ 如此全面发展的人物,在世界上亦所罕见.\本文节选自《后汉书张衡传》,作为一篇科学家的传记而节选,对原文有大量的删节.二、课文串讲: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1)人也.衡少善属文(2),游于三辅(3),因入京县写游学因此属:连缀.师(4),观(于)太学(5),遂通五经(6),贯六义(7).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学习通晓熟悉比世人但骄通、贯:同义,精通,贯通.尚之情(8).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9)中,举傲自大神情平时举止行动淡泊娴静庸俗被推举为从容:举止行动,作名词.孝廉不行(10),连辟公府(11)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没有去应(荐)屡次被征召就职太平不逾侈(12).衡乃拟班固《两都》(13)作《二京赋》,因以(之)以讽过度奢侈就模仿就用(这篇文章)讽谏.精思傅会(14),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15)奇其才喻和劝说(他们)精心构思细致安排出众超群奇:以其才为奇,形作意动.累召(之)不应.聘请(他)应召衡善机巧(1),尤致思(2)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3)衡善术制造巧妙的机械致力钻研常听说术数方学,公车特征(5)拜(6)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7)阴阳, 面的学问特地指名征召授给升就研究核实公车:官署名阴阳:指日月运行.妙尽璇机之正(8),作浑天仪(9),著《灵宪》、的变化规律精妙地研究透了测天仪的道理制造出写了《算罔论》(10),言甚详明.语言道理更加详细明白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11).衡不慕当世(12),所居之官再次调转趋附当时的权贵担任官职慕:羡慕,趋附.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往往多年升迁自从离开太史令的职务年后重回来(任原职)阳嘉元年(1),复造候风地动仪(2),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 (仪器的)直径长合盖隆起(3),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上下相合盖住中间隆起杯作装饰用图形粗大的尊同樽:酒杯.都:大.柱(4),傍行八道(5),施关发机(6).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挨着放置根杆设置关键(用来)拨动机关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7),皆隐在尊中,覆盖周接它那些枢纽和(各种)机件的巧妙构造铜严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空隙(里的机械)关动清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脆响亮在旁守候机械的人觉察知道虽然龙首找那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8),合契若神(9).(振动龙头的)发生的方位用事情来检验(彼此)符合(灵验)如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10).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从(已有的)记录的内容(来看)这样的事曾经师学者咸怪其无征(11).后数日驿(12)至,果地震(于)陇有学问的人都它没有验证过了几天驿站上传送文书的人到了西(13),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所从方起(14). 信服巧妙从哪方位发生永和初,出为河间相(15).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16);又离开(京城)做王逸华典章制度多豪右(1),共为不轨.衡下车(2),治威严(3),整法度,阴知(4)很多豪门大族彼此勾结干坏事一到任树立威信整顿法令制度暗中察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之),上下肃然,称为政理(5).视一下子把他们逮捕起来举国上下严谨守法称赞是政治清明治理禽同擒:逮捕.事(6)三年,上书乞骸骨(7),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政事请求辞职还乡(朝庭)征召封他为享年去世三、小结课堂学生复述课文大意、教者指导,体会张衡的学习张衡刻苦钻研的精神.四、作业布置1、背诵课文.2、练习2、3第三课时一、关于人物传记:1、传记的特点:作为传记,除了介绍人物姓名、籍贯之外,还必须选择人物一生中_具有特征的事件,叙述他的为人及其对社会的影响.由于传记不同于史料,所以人物必须\ 活跃\ ,有可感性.传记的基本特点:翔实而典型的文字记录和朴实而形象的文学色彩.2、传记的种类:自传、传、小传、评传、别传、外传等.本文属评传:既记叙人物的事迹,又评介与探讨人物的思想状况、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思想发展过程和对人类的贡献.注意:传记叙述一个人的生平,并不在于也不可能把一个人的一生的全部经历,事无巨细都写下来,只能记一生中的主要事件,同时显示他的品格特点.二、结构提纲:1、介绍张衡的品格和卓越的文学才能.(1自然段)2、介绍张衡辉煌的科学成就.(2--4)(1)、张衡的潜心科研.(2)、张衡的不慕名利.(3)、张衡的重大发明.3、介绍张衡杰出的政治才干.(5自然段)三、性格特征:1、从容淡静,不慕当世不行、不就、不应.做官后,哪怕\ 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也无所谓,他还\ 不好交接俗人\ ,不满当时\ 王侯以下\ 的\ 逾侈\ 风气,经过十年苦思而写成《二京赋》以讽谏当世.一任河间相,立即\ 治威严,整法度\ ,对奸党\ 一时收禽\ .这些都反映了他的\ 从容淡静,不慕当世\ 的品德.2、\ 无骄尚之情\年少时\ 善属文\ ,\ 通五经\ ,\ 贯六艺\ ,\ 才高于世\ ,这些都反映他不尚虚浮而谦逊朴实的品德.只有这样,他才能把主要精力用于科研,获得象\ 候风地动仪\ 那样大的成果.四、剪裁得当,有详有略,重点突出:本文全面地记叙张衡各个方面的成就,又重点突出他在科技方面的成就和贡献,在科技方面,略写浑天仪,详写地动仪.写张衡为人,详写他积极进取的主导方面,略写他\ 上书气骸骨\ ,避害全身,归隐田园的消极方面.叙述以时间为经,以张衡事迹为纬.写候风地动仪,以说明为主,以叙述为辅.张衡在科学上的辉煌成就,主要是通过具体、详细地介绍候风地动仪来说明的.文章按以下顺序来介绍候风地动仪(采用的表达方式是说明):时间名称材料外形构造作用效果评价验证使用.这一段可看成典范的科学说明文.作业布置:[思考和练习]:第二题、第三题、第四题、第五题张衡传教案二一、说教材地位和作用作者范晔以质朴通俗的语言,粗线条地勾勒了东汉文学家、科学家张衡的一生,展现了他的高尚品德和杰出才能,并着重强调了他在科学上的重大贡献.本文不仅是学生进行文言文学习、传记文体学习的重要载体,还可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情感.因此其作用与地位十分重要的.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我制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二、说教学目标1.了解传记文章的特点,学习本文记人叙事详略安排得当的写法.2.掌握课文中所涉及的文言词句知识和文史、文化常识.3.了解张衡的品格和他在科学、文学、政治各方面的贡献,学习他刻苦求学、科学务实、追求真理的精神.三、说重点难点文言文,首先是文 ,学习实词、虚词(于、乃)、特殊句式以及人物传记写法,还有承载的人文精神是重点,文章中涉及大量的古代专有名词、文化常识,会对学生的理解文章造成一定难度,不仅是本课时的难点.四、说教法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 教师既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 教师的点拨是必要的,但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 针对本文特点,本人设计一方面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通过自主阅读、合作学习,疏通文意,利用学案导学实现对文言知识梳理和巩固;另一方面,通过讨论分析,文章结构及人物形象分析.五、说学法我设计了自学整理法,完成对文言知识掌握;用朗读法、讨论法、提问法等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分析作品的内容、结构,总结传主精神,探究本文写法.依据是新课标在必修课阅读与鉴赏方面,建议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 , 注重个性化阅读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在中国古代,有一位智者的名字与西方的哥白尼、伽利略、开普勒齐名并提,他就是东汉时期的文学家、科学家张衡.1970年国际天文学会命名月球上的环形山为张衡山;1977年又将太阳系中一颗编号为1802的小行星命名为张衡星.1959年党和政府重修张衡墓时,现代郭沫若题词:如此全面发展之人,在世界上亦罕见.这是当今世界对建造世界文明的科学巨匠表达出的一种_崇高的敬意,是什么原因使张衡成为了世界闻名的伟人?《张衡传》中给了我们_好的解释.今天,我们要一起来阅读这篇文章,从而走近张衡,了解张衡.设计此环节的目的:好的导入,能营造良好课堂氛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浓厚的兴趣,吸引学生的审美注意,使之不由自主地进入课文情境.2.传记简介1)传记的特点:作为传记,除了介绍人物姓名、籍贯之外,还必须选择人物一生中_具有特征的事件,叙述他的为人及其对社会的影响.由于传记不同于史料,所以人物必须活跃 ,有可感性.传记的基本特点:翔实而典型的文字记录和朴实而形象的文学色彩.2)传记的种类:自传、传、小传、评传、别传、外传等.本文属评传:既记叙人物的事迹,又评介与探讨人物的思想状况、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思想发展过程和对人类的贡献.注意:传记叙述一个人的生平,并不在于也不可能把一个人的一生的全部经历,事无巨细都写下来,只能记一生中的主要事件,同时显示他的品格特点.3.知识梳理结合学案导学,自学整理,小组交流.(10分钟)(重点)难点的解决通过借助工具书,进行自读预习--课上教师讲解--课后归纳整理资料卡片的方式进行.4.三步阅读(20分钟)1)诵读课文.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只有反复诵读,才能领会文章的要旨.大声朗读、口熟能诵也是文言文教学的特殊要求.预习中已经要求学生读过课文,现在要求学生齐声诵读,旨在规范读音、句读,体会文章韵律,熟悉课文内容.2)自读全文,思考重点问题一:张衡_重要的成就是什么?(属文、机巧、术学、政事)此问设计用利对全文内容的掌握.思考二:为什么张衡在各个方面都有如此高的成就?(无骄尚之情、从容淡静、不慕当世、忧国忧民)此问既可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个性化解读,又能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3)速读全文,思考全文按什么顺序组织材料,又如何组织材料?此问目的在总结传记特点.教师提醒学生找文中表示时间的短语,学生即可发现文章是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写作的.其次引导学生比较材料,不难发现天文历算方面的成就进行了详写.学生通过对这两个有梯度问题的探究发现,本文在写作上的特点:以时间顺序介绍人物,剪裁详略得当.同时,也明确了人物传记写作的一般方法:一是以时间为序组材来概括人物一生,二是突出人物重点活动,详略得当._步是第二步探究发现的基础,第二步是_步感知内容的深化.这样三步走,学生的阅读体验经经历了一个从音乐美--人物美--人性美--形式美的层层提高的过程.5.作业:收集资料,自选一人,写篇小传.总结:张衡在各个领域取得的成功,决不仅仅是由于他的天才,那些优秀品质,都是支撑成就大厦的坚固根基.今天,我们来读伟人的传记,不单单是为了知道他们的生平,更重要的是从伟人的身上去汲取智慧和力量._后,我想用张衡的一句励志名言来结束这堂课,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让我们共勉!七.结束板书设计:张衡传音乐美人物美(善属文、机巧、术学、政事)人性美(谦虚、淡泊、从容、忧国忧民)形式美(时间、详略)张衡传教案三教学目的:1、进一步掌握叙述、说明事物的方法及详略得当的剪裁方法.2、理解和掌握文言虚词于 ,复习意动和使动用法.3、了解张衡在科学技术上的成就和贡献,学习张衡刻苦钻研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 本文详略的剪裁.2、难点: 区别虚词乃、于的用法.教学时间: 两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作者简介:范晔(398--445),南朝宋代的史学家.他根据前人撰述的几十种有关后汉的历史著作,编写成《后汉书》.此书内容充实,对考核史实有参考价值.文笔简练生动,议论部分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文气流畅,既具史学识见,又有较高文学价值.张衡 (78--139)东汉著名文学家.其作品《二京赋》、《四碧诗》等都有很高的文学价值.特别是他在科学上的成就更为出色,他是我国古代的科学家.他的候风地动仪比欧洲地震仪早一千七百多年.他在政治和哲学上也有一定研究.1956年郭沫若为南阳重修的张衡墓题词说: 如此全面发展的人物,在世界上亦所罕见.本文节选自《后汉书张衡传》,作为一篇科学家的传记而节选,对原文有大量的删节.二、研读课文,掌握内容1. 逐段阅读课文以时间先后为顺序,介绍传主的生平事迹.全文包括五个自然段,各段内容各有侧重.(1) 写张衡的文学才能、廉虚高洁的品格,以及他既关心国家而不慕荣利的性格.①姓氏,医藉贯.按传记惯例,开篇即用判断句式介绍人物的姓氏、藉贯.②博通经典,才学非凡.用遂连续上下句道出其中原因.游三辅、观太学通五经、贯六艺因── ── ── ── ── 果③谦虚、踏实治学精神.这是他取得伟大成就的思想基础.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虽然然而 (转折复句)④不慕荣利的高贵品格.先概述,然后列举具体事实,表现其志在集中精神力从事科学研究.从容淡静、不交俗人举孝廉不行、辟公府不就(概括叙述) (列举事例)⑤关心国事,文学才华杰出.作《二京赋》:因以讽谏(关心国事) 精思博会(文才出众)⑥小结:才能奇特,品质高尚.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如不应(侧写其才之奇) (正写其品之高)此段有概括,有实例,叙事简明而不空泛.(2) 写张衡擅长于器械制造,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术学,取得突出的科技成就.他应如入仕途,为的是有方便条件从事科学研究.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遂乃研核阴阳文中两个善和尤致思表现其特长.(3) 写张衡不慕官场名利.简要叙述官职变迁情况.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徒.(4) 着重介绍张衡制作的候风地动仪.①制作时间和仪器名称.②仪器的材料、大小、形状、雕饰.从外形介绍入手,给人总体印象.③仪器的机关构造.说明内部主要部件和外面八龙的作用.④觉知地震的道理,从内外结合上说明动仪的作用.⑤仪器的效果:灵验如神,用实验证明地动仪的灵验和准确.由怪到服 ,形象地反映出人们对这新仪器的认识过程.⑥仪器正式投入使用.此段像一篇小型的说明文,从制作时间、名称、外形、内部构造、功能、效果和应用等方面,对候风地动仪作了介绍,说明详而不杂,有条不紊,形象具体,以致可以根据这个说明来复制候风地动仪.(5) 写张衡在政治上的作为.①政治才能.交代河间地区的险恶环境,用以反衬其才干.②政绩卓著.写其勇毅、干练、处理缜密、果断、治理河间卓有成效,声名显赫,征拜尚书.③逝世时间.语言极其简练. 治威严,整法度 ,高度概括. 上下肃然 ,形象地表现其治理河间取得的成效.2、课堂综合拓展练习.解释加点词语:(1)李将军广者,陇西成记人也.(2)广为骁骑都尉,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3)徙为上谷太守.(4)后广转为边郡太守.(5)遂造太学受业.(6)玄唯有一子益恩,孔融在北海,举为孝廉.(7)除兰台令史.(8)后迁玄武司马.(9)永元初,太将军窦宪出征匈奴,以固为中护军.(10) 肃宗特诏公车征,病不行.(11) 时人为人语日: 《五经》无双许叔重.(12) 以耕织为业,咏《诗》、《书》,弹琴以自娱. 第二课时一、关于人物传记:1、传记的特点: 作为传记,除了介绍人物姓名、籍贯之外,还必须选择人物一生中最具有特征的事件,叙述他的为人及其对社会的影响.由于传记不同于史料,所以人物必须活跃 ,有可感性.传记的基本特点: 翔实而典型的文字记录和朴实而形象的文学色彩.2、传记的种类: 自传、传、小传、评传、别传、外传等.本文属评传: 既记叙人物的事迹,又评介与探讨人物的思想状况、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思想发展过程和对人类的贡献.注意: 传记叙述一个人的生平,并不在于也不可能把一个人的一生的全部经历,事无巨细都写下来,只能记一生中的主要事件,同时显示他的品格特点.二、结构提纲:1、介绍张衡的品格和卓越的文学才能.(1自然段)2、介绍张衡辉煌的科学成就.(2--4)(1)、张衡的潜心科研.(2)、张衡的不慕名利.(3)、张衡的重大发明.3、介绍张衡杰出的政治才干.(5自然段)三、性格特征:1、从容淡静,不慕当世不行、不就、不应.做官后,哪怕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也无所谓,他还不好交接俗人 ,不满当时王侯以下的逾侈风气,经过十年苦思而写成《二京赋》以讽谏当世.一任河间相,立即治威严,整法度 ,对奸党一时收禽 .这些都反映了他的从容淡静,不慕当世的品德.2、无骄尚之情年少时善属文 , 通五经 , 贯六艺 , 才高于世 ,这些都反映他不尚虚浮而谦逊朴实的品德.只有这样,他才能把主要精力用于科研,获得象候风地动仪那样大的成果.四、剪裁得当,有详有略,重点突出:本文全面地记叙张衡各个方面的成就,又重点突出他在科技方面的成就和贡献,在科技方面,略写浑天仪,详写地动仪.写张衡为人,详写他积极进取的主导方面,略写他上书气骸骨 ,避害全身,归隐田园的消极方面.叙述以时间为经,以张衡事迹为纬.写候风地动仪,以说明为主,以叙述为辅.张衡在科学上的辉煌成就,主要是通过具体、详细地介绍候风地动仪来说明的.文章按以下顺序来介绍候风地动仪(采用的表达方式是说明): 时间名称材料外形构造作用效果评价验证使用.这一段可看成典范的科学说明文.五、课堂知识扩展文化常识1. 文史专名(1) 五经:《诗》、《书》、《易》、《礼》、《春秋》(2) 六艺:①礼、乐、射、御、书、数. ( 学问和技能 )②五经十《乐》.(说经的经文和传文)(3)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4)经、舒心: 经批儒家的经典著作; 传指注释、解说儒家经典著作的文字.(5)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国志》.(6)史汉:《史记》、《汉书》.(7)《汉书》:纪传体、断代史.(8)纪传体:编年体;国别体.(例如:《史记》;《资治通鉴》;《战国策》)(9)通史;断代史.(例如:《史记》;《汉书》)(10)《两都赋》和《二京赋》:《两都赋》的作者是班固,《二京赋》的作者是范都城,西汉的都城长安和东汉的都城洛阳.2 . 官职专名及相关用语.(1)孝廉:被举荐的品行端正的人.(2)公府:官署.指三公的官署.东汉以太尉(掌管军事)、司徒(掌管政事)、司空(掌管工程)为三公,是当时最高的官.(3)大将军:位比三公.邓骘位在三公之上.(4)公车:官署,总领天下征召事务.设公车令.(5)郎中:官名.(6)太史令:兼管天文和国史.(7)河间王(刘政)的相,类似太守.(8)国王:指河间王.国,诸候国.(9)尚书: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官员.(10) 举:推荐.(被)举荐任官.( 举孝廉不行 )(11) 行:去应荐.(12) 辟:征召,召来授官.(被)召.( 连辟公府不就 )(13) 就:就职,任职.(14) 召:召请来授官.( 累召不应 )(15) 应:应职,接受官职.(16) 拜:任命,授给官职.( 拜为上卿 )(17) 迁:调动官职.( 再迁为太史令 )左迁,降职贬官.(18) 转:调动官职.( 再转复为太史令 )(19) 徙:调动官职.( 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20) 出:离京去外地为官.( 出为河间相 )(21) 下车:指官吏初到任.( 下国伊始、衡下车 )(22) 视事:指官员到职工作.( 视事三年 )(23) 除:拜官.除去旧职任新职.( 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24) 乞骸骨:请求辞职,告老还乡.( 上书乞骸骨 )3 . 其他(1)年号纪年.①永元中②阳嘉元年③永和初④元丰七年⑤元和十年⑥德二年(2)地名.①南阳西鄂人也②三辅(京城附近的三个地区)③河间相④京师(京城)(3)学校.①太学(最高学俯)( 今诸生学于太学 )②观、游(指游学,考察学习)③庠、序(学校)( 俾人邑痒 )④国子监(明清最高学府,入监读书称监生)( 老监生 )⑤教授、博士、直讲、助教(教学人员)( 有司业、博士为之师 )(4)姓名.( 名和字有对应关系)①张衡字平子②屈原名平③韩愈字退之④苏轼字子瞻⑤苏辙字子由⑥诸葛亮字孔明⑦刘备字玄德⑧关羽字云长⑨张飞字翼德⑩赵云字子龙辛弃疾字幼安班固字孟坚4 . 语言知识(1) . 副词(1)表示全面、概括的副词.①皆:皆隐在尊中./于是皆服其妙./皆出营立观.②咸: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江表英豪咸归附之.③尽:妙尽璇机之正./尽收其他./尽失其度.④毕:群贤毕至.⑤俱:船、粮、战俱办./待吾客与俱.⑥悉:悉使羸兵负草填之./悉府库以赈之.⑦举:举家庆贺./杀人如不能举.⑧胜:刑人如恐不胜./不胜枚举.⑨备: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2)表示长久、经常的副词.①常: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常痛于骨髓.②雅:安帝雅闻衡善术学.③素:荣禄遇足下素厚./素疾大户兼并.(3)表示否定的副词.①不:衡不慕当世. ②未: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③无: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④弗:行道之人弗受.。

张衡传教案优秀3篇

张衡传教案优秀3篇

张衡传教案优秀3篇《张衡传》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地动仪的构造,增强民族自豪感。

4、学会抓住事物的特点来进行说明的写作方法。

5、能用自己的话介绍张衡设计制造的地动仪。

重点难点:1、理解地动仪设计上的特点。

2、学习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说明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插图、生字卡片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情引趣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观测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国家地震局都能准确及时地进行地震预报;将地震灭害减少到最低限度,确保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可是在古代,人们又是怎样进行地震预报的呢?通过学习课文,你就会明白。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1、自由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看图、说图意,请同学们自由发言。

三、学习本课生字词。

1、读准字音。

(出示生字卡片|)2、记忆字形。

(1)借助熟字和偏旁学习生字。

(2)重点分析生字。

3、借助工具书,解决不懂的词语。

四、学习感悟,精读第一自然段。

1、全班齐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学生自由汇报。

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1、听写生字词。

2、指名读课文。

二、朗读感悟。

1、学习课文2~4自然段。

(1)自由读第2~4自然段,读懂什么就说什么。

(2)学习汇报读懂的内容。

2、学习课文第5~10自然段。

(1)默读第5~10自然段,弄清下面的的问题。

张衡是怎么会知道陕西会发生地震的呢?他所设计的地动仪是什么样的呢?(2)学生回答,老师归纳。

A、因为在张衡生活的年代,地震频繁,有好几次就发生在洛阳附近,引起了张衡的注意。

B、张衡是经过多年的探索,制成了测定地震的仪器地动仪所以最先知道陕西发生的地震。

C、地震仪是用铜做的,直径八尺,样子像个大酒坛,在外壁上倒挂着八条龙。

八条龙的龙头,分别朝着八个方向,每条龙的嘴里都含有一个铜球。

每个龙头下面,蹲着一只铜蛤蟆,哈蟆仰着头,张大嘴巴,哪个方向发生地震,对着那个方向的龙嘴张开,龙嘴里的铜球就会掉在铜哈蟆嘴里。

高中语文《张衡传》教案

高中语文《张衡传》教案

高中语文《张衡传》教案高中语文《张衡传》教案大全一教学目的:1、进一步掌握叙述、说明事物的方法及详略得当的剪裁方法。

2、理解和掌握文言虚词“于”,复习意动和使动用法。

3、了解张衡在科学技术上的成就和贡献,学习张衡刻苦钻研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本文详略的剪裁。

2、难点:区别虚词“乃”、“于”的用法。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作者简介:范晔(398--445),南朝宋代的史学家。

他根据前人撰述的几十种有关后汉的历史著作,编写成《后汉书》。

此书内容充实,对考核史实有参考价值。

文笔简练生动,议论部分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文气流畅,既具史学识见,又有较高文学价值。

张衡 (78--139)东汉著名文学家。

其作品《二京赋》、《四碧诗》等都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特别是他在科学上的成就更为出色,他是我国古代的科学家。

他的“候风地动仪”比欧洲地震仪早一千七百多年。

他在政治和哲学上也有一定研究。

1956年郭沫若为南阳重修的张衡墓题词说:“如此全面发展的人物,在世界上亦所罕见。

”本文节选自《后汉书?张衡传》,作为一篇科学家的传记而节选,对原文有大量的删节。

二、研读课文,掌握内容1. 逐段阅读课文以时间先后为顺序,介绍传主的生平事迹。

全文包括五个自然段,各段内容各有侧重。

(1) 写张衡的文学才能、廉虚高洁的品格,以及他既关心国家而不慕荣利的性格。

①姓氏,医藉贯。

按传记惯例,开篇即用判断句式介绍人物的姓氏、藉贯。

②博通经典,才学非凡。

用“遂”连续上下句道出其中原因。

游三辅、观太学通五经、贯六艺因── ── ── ── ──→果③谦虚、踏实治学精神。

这是他取得伟大成就的思想基础。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虽然然而 (转折复句)④不慕荣利的高贵品格。

先概述,然后列举具体事实,表现其志在集中精神力从事科学研究。

从容淡静、不交俗人举孝廉不行、辟公府不就(概括叙述) (列举事例)⑤关心国事,文学才华杰出。

作《二京赋》:因以讽谏(关心国事)精思博会(文才出众)⑥小结:才能奇特,品质高尚。

《张衡传》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四)共3篇

《张衡传》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四)共3篇

《张衡传》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四)共3篇《张衡传》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四)1《张衡传》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四)作为一部以历史人物为主角的文学作品,《张衡传》是我国著名作家汤恩伯根据历史真实事件虚构而成的一本小说。

该小说以张衡为主角,讲述了他的一生,以及他对当时科学的贡献和对社会的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张衡传》这本书如何在高中历史课堂上应用,如何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科技史。

一、教学目的1. 了解张衡的生平和成就。

2. 理解汉代气象科学的发展。

3. 掌握小说的文学特点,深入了解汉代社会、文化背景、科学技术和思想。

4. 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增强学生对客观历史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1. 教学内容(1)了解张衡的生平和成就:张衡是中国汉代著名的科技发明家。

他在历史上留下了许多的名言和名言。

他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地震仪,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水力时钟,发扬了我国早期的气象科学tradition. 张衡提出了“阴阳五行”理论,奠定了中国传统医学的基础,还被誉为 " 中国天文学之父 " 。

(2)理解汉代气象科学的发展:气象的研究是中国古代科学的重要领域之一。

张衡在气象科学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

他通过观测和分析来探测天气的规律,提出了“阴阳五行”和“天人合一”的理念,为中国古代气象科学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3)掌握小说的文学特点,深入了解汉代社会、文化背景、科学技术和思想。

汉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本书通过描写古代科技、气象、文化和思想,深入了解汉代社会。

小说的白话文风格生动易懂,反映了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和思想的发展历程。

2.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讨论+研读小说”的教学方法,通过课堂上老师的讲解和小组讨论,学生可以掌握重要知识和概念,扩展知识结构和观点,提高思考的深度和广度。

通过研读小说,在文学的角度上理解作者的用意和表达方式,增强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过程1. 学生预习:要求学生提前预习教材,对张衡及其主要发明有一个基本了解。

《张衡传》学案(鲁人版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张衡传》学案(鲁人版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张衡传》学案(鲁人版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张衡传》学案(鲁人版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张衡传》学案(鲁人版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张衡传》是鲁迅先生所写的一篇历史小说,讲述了东汉末年天文学家张衡的一生。

本次教学以此小说为基础,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特点,设计了一套教案教学设计,旨在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天文学发展历程,古代科学家的思想方法和理论成就,并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科学素养。

一、教材分析1. 教学内容本节课要求学生阅读《张衡传》,了解张衡的一生及其贡献,理解中国古代天文学发展的历程和古代科学家的思想方法和理论成就。

2. 学习方式课堂讲授和小组讨论相结合,教师以提问为主导,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互相交流,共同探讨问题。

3. 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科学发展历程和古代科学家的创新思想;(2) 理解张衡的生平及其对中国古代天文学的贡献;(3)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科学素养,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呈现星空图案,引导学生了解天文学科学研究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并介绍《张衡传》的主人公和背景知识,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天文学的兴趣。

2. 文本阅读与理解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文本,理解张衡的生平和对中国古代天文学的贡献。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探讨文中相关问题,开展讨论环节,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张衡的思想及其成就。

3. 分组讨论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程度,将全班学生分成小组,要求每组学生分工合作,研究张衡的贡献、思想及其对科学发展的影响,互相交流,共同探讨问题,并总结小组讨论的结果。

4. PPT展示每个小组代表展示PPT,介绍张衡的成就及其对中国古代天文学的贡献,展示研究成果和经验,有效提升学习效果。

5.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内容,强调张衡的科学思想和成就对中国古代科学的影响,教育学生像张衡一样追求真理、创新思想,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科学素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全面了解中国古代天文学发展历程和古代科学家的思想方法和理论成就,深入理解张衡的一生及其成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衡传》教案
1、课程标准要求(选自“必修课程·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中有关要求)
8.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

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

9.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

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

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2、课程标准解读
第8条目标是从文体阅读角度提出对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要求,第9条目标是从语体角度提出对一般文言文阅读的要求,这两条目标是课程标准中对文言文必修课程提出的基本要求,不分年级层次,应贯穿高中三个年级。

第8条从学习古代文学作品的重要性和方法论两方面阐释。

“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突出古代文学作品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方面的重要性,“体会”一词强调让学生在阅读中去体验和领会,强调了学习古代作品的真正意义和价值在于让学生在优秀文化的熏陶中,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奠定精神的底子。

二理解和评价古代文学作品则需要“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的统一”,“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要求读者要有历史的眼光,看到那个时代对待自然、人生、社会乃至宇宙万象的历史合理性和必然性,吸收其合理内核,“从中汲取民族智慧”;但任何阅读又是当下的阅读,所以在评价古代作品的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时,应从当下社会语境出发,根据今天的价值标准作出理解和判断,即“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

第9条提出阅读文言文的基本目标和方法要求。

首先,文言文阅读目标定位在“读懂”即“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

所谓“理解词句含义”,课根据由易到难的层次分解为:说出此语境中的词句含义,能说出词句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能根据不同语境准确说出词句的含义。

“读懂文章内容”,亦可根据不同的层次分解为:能大致复述文章内容,能准确翻译句子内容,能准确表达文章的基本内容和深层含义。

其次,强调文意的理解离不开具体的语境,注重文言文阅读的实际能力,重点体现“文言语法知识要让学生在自己的实践中习得,而非在教师的理论指导中记忆”这一基本理念。

“了解”意为“知道”,可以外显为行为动词“说出”;“梳理”则包含“积累——整理——总结”三个行动层级,体现对学生学习文言文基本方法的要求;“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可以结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考试说明》中要求掌握的常用实词、18个常用虚词、词类活用及4种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

最后,强调古代诗文的学
习手段为诵读,要求学生在诵读和背诵中积累语感,积淀语文素养。

2、教材分析
《张衡传》是必修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它与《论无性造人》共同组成“探索科学奥秘”
这一模块。

作者范晔以质朴通俗的语言,粗线条地勾勒了东汉文学家、科学家张衡的一生,展现了他的高尚品德和杰出才能,并着重强调了他在科学上的重大贡献。

本文不仅是学生进行文言文学习、传记文体学习的重要载体,还可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情感。

3、学情分析
高一年级的学生,文言文阅读量不大,字词掌握有限。

但在经过了几个月以来的学习之后,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文言文基础知识,基本具备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本课学习,要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

但有一些文言词语的确切含义依然无法根据上下文译出来。

所以有必要指导学生利用工具书,通过上下文的语境,对重点实词含义进行科学推断。

同时也巩固了之前介绍过的组词法和对文释词法的运用。

能在语境中准确流畅地解释词语含义,是考试题目对学生古文翻译能力的要求。

1.积累文中涉及的重点文言实词“阴”“迁”“奇”“发”虚词“因”“乃”表示古代官职任免调动的词语及特殊句式。

2.熟读课文,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概括张衡各方面成就。

3.学习张衡从容淡静、勤勉谦虚等优秀品质。

1、通过课堂提问和反馈检测考查文言知识点。

(目标1 )
2、通过课堂小组合作、课堂交流考查学生对张衡成就的概括及对张衡优秀品质的评价。

(目标2、3)
1、诵读
2、注解
3、探究
4、自主思考与合作交流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要认识的这个人,是我国东汉的学者张衡。

1700年前,当人们都还在茫然中打量这个世界时,张衡,就已经将自己的足迹踏遍了他所能触及的所有的文明巅峰。

他是文学家,二京大赋,气势恢宏;
他是书画家,东汉四家,上有其名;
他是数学家,圆周率说,千年第一;
他是发明家,浑天地动,构造奇精;
他是地理学家,地形图表,泽被后世;
他更是天文学家,洞观天象,拨正视听。

他可谓是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中通人事,无所不精。

他为什么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今天,我们就来跟随南朝历史学家范晔,走进《后汉书张衡传》,解读他的精彩人生。

二、整体感知,掌握重点字词
1.请三位同学分段朗读课文,要求声音洪亮,读准字音和断句。

其他同学认真听读。

2.结合导学案,检查重点字词的解释。

三、文本分析,自主感悟
1.在读这篇文章之前,你听说过张衡吗?那你所了解的,是关于张衡的什么?
2.这篇文章,除了向我们介绍张衡的科学成就,还介绍了张衡哪些方面的成就?
3.在这三方面,张衡分别取得了哪些主要的成就呢?结合课文思考,概括回答。

学生概括回答
4.教师小结:我们读名人的传记,不仅仅是为了知道他们的生平事迹,更重要的是在了解这些伟人的过程中探寻他们的精神世界,从而汲取智慧和力量。

张衡的成功绝不是偶然的,也绝不仅仅是因为他的天资聪颖。

苏轼曾说:“古今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一个人成就的取得一定离不开性格和精神的引领。

所谓性格决定命运。

从张衡的生平事迹、成就中,你能看出他有怎样的性格呢?请同学们再次研读课文,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自己的理解。

大家可以相互交流。

5.同学结合文章内容谈对张衡性格的理解。

6.总结:
张衡从容淡静勤勉谦虚细心严谨不慕名利果敢机智正式因为他有如此优秀的品质,所以他才能在各方面都取得杰出的成就。

四、拓展延伸
1.教师引导:
在那个时代,张衡绝对是达人级的人物,有四句话可以概括:
浑天地动两仪争辉,科学文学一代巨人。

从容淡静勤勉终生,万代景仰名曰科圣。

如果说他的成就是金字塔尖发出的耀眼光芒,那么他的这些优秀品质,便是支撑塔身的坚固基石。

古今中外有很多像张衡这样的伟人,如今,他们已经化成了历史线轴上的永恒坐标。

我们不可能复制他们的人生道路,但是他们身上所蕴含的那些做人做事的品质,却是我们应当汲取并坚守的。

张衡成功的性格因素有很多,你有哪些感悟呢?请同学们联系生活或自身,就其中一点谈谈想法。

2.学生发言
3.教师小结:
同学们从不同方面谈了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可以看出,大家都在用心品味着张衡带给我们的触动。

我也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感受。

张衡身上有诸多值得我们汲取的优秀品质,不过在我认为,他的从容淡静是值得仰视的。

但这种淡静就不是要无所作为,而是淡泊明志,心无旁骛地向理想前进,有了这份淡静,才有了张衡孜孜不倦的追求,硕果累累的成就。

也许是受了张衡的影响吧,陶渊明有“采菊东篱下”的悠然轻灵,苏东坡有“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旷达潇洒,沈从文有洗尽浮华的优雅淡定,钱钟书有荣辱悲欢前的坦然寂静。

他们也因了这份从容淡静,成为大成就者。

也许,喧嚣中我们总是浮躁难安,纷杂里我们往往迷失本性,那就尽力让心变得恬淡一些,将一切的得失,一切的诱惑视作过眼烟云,用那颗最纯真的心去聆听梦想的声音,诗意前行。

最后,把这幅不算特别工整的对联送给张衡,也送给同学们!
“天才、全才、奇才,才高八斗人品、文品、官品,品正行端横批品才双馨”
愿同学们学业有成,品才双馨!
五、作业:完成《导学案》上“梳理积累”部分。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