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五四时期的妇女解放运动洪翔宇汇总

合集下载

五四时期女性解放思潮研究

五四时期女性解放思潮研究

五四时期女性解放思潮研究五四时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时期,也是中国女性解放史上一个重要的节点。

在这一时期,中国女性解放思潮开始逐渐兴起,女性开始走上政治舞台,争取自身权利,呼唤平等与自由。

本文将探讨五四时期女性解放思潮的兴起、影响以及其中的代表性女性。

五四以前,中国女性的地位十分低下,她们几乎没有地位和权力,甚至连自我保护的机会和手段都没有。

很多女性必须面对无尽的苦难和痛苦,例如:足疾束缚、田螺头、麻屋晦暗、打孩子,甚至婆家到亲家庙烧身子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是正常现象,被人们无视和接受。

这些社会现象不仅物质上折磨了女性,而且也对她们的心理造成了不良影响。

五四运动提倡的新思想、新文化、新风气,吹响了中国女性解放的号角。

五四运动时期,一批著名女性开始引领时代潮流,支持五四运动。

在五四运动影响下,女性开始抛弃传统束缚和观念,投身于国家和社会的改革。

同时,她们不断争取自己的权利,她们要求和男性享有同等的教育机会,要求自由的婚姻、自由的人身权利以及终止劳动市场的歧视等。

她们呼喊“男女平等”、“女权主义”,认为女性应该像男性一样拥有自由和尊严。

五四女性解放思潮不仅带来了社会风气和政治氛围的转变,而且具有很强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影响,改变着中国整个社会的面貌。

五四时期,妇女能够争取到比以前更多的权利,包括获得与男性相同的教育、参与劳动力市场以及参与政治活动。

跃然纸上的,在女子学院和女子大学读书的女学生,在报纸上发表的女作家以及身披红军衣装指挥战斗的女红军,都是五四时期女性解放运动中的代表性人物。

徐志摩是五四时期的一位杰出女性。

她是一位才华出众的作家、诗人和翻译家,也是一位坚定的女权主义者。

她曾在中国各大报刊上发表过大量著作,同时也深刻地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世界文学的精髓。

她自认为是“女权主义”的倡导者,也是“男女平等”的权利捍卫者。

她的诗歌作品《你的眼》中写道:“你注视着我/我也注视着你/不,你和我不一样。

五四时期女性解放思潮研究

五四时期女性解放思潮研究

五四时期女性解放思潮研究五四时期是中国现代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其标志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彻底瓦解和现代化的全面启动。

在这个时期,不仅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思想家、文学家和艺术家,也见证了女性解放思潮的兴起和发展。

本文将探讨五四时期女性解放思潮的发展历程和影响。

五四运动是以“爱国、民主、科学”为核心的运动。

这个时期,中国面临外部侵略和内部落后的双重压力,无数怀揣着振兴中华的梦想的人们开始动员起来。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女性问题也逐渐受到了关注。

五四时期中国社会普遍认为,以男女不平等为特征的传统封建思想方式和文化形态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之一,为此,女性解放成为了五四运动中的一个重要议题。

在这个时期,女性解放的运动呈现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女性为争取教育权而奋斗。

在五四运动后的几年中,兴起了一批女性先驱者,她们被称为新文化女性,通过发表宣言、组织讲座等形式,争取女性接受教育的权利。

同时,一些女性志愿者也纷纷走进贫困地区,为儿童和女性开展教育活动。

第二阶段,女性开始为争取平等之路而努力。

由于女性在传统文化中地位低下,受到种种不平等待遇,她们开始要求争取平等的地位。

在这个时期中,出现了女权运动和反男权思潮,呼吁男女平等、婚姻自由、婚前性行为自由等。

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文学作品,主要探讨女性的自我。

这个时期内,女性在时装、化妆、文学等方面的表现逐渐突破了传统限制,但是在教育和就业等领域内仍然面临很大的困难。

五四时期的女性解放思潮,不仅影响了当时的社会进程,也对今天的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她们为中国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掀起的女权主义浪潮也使中国女性开始追求自我。

其次,五四时期女性解放思潮标志着中国从封建社会向现代化社会转型,通过改变女性地位,逐渐摆脱了传统封建思想,实现了社会的现代化。

再次,五四运动中的女性先驱们呼吁男女平等、婚姻自由、婚前性行为自由等,这一思想理念的出现对于推动中国社会的民主进程和法制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

五四时期女性解放思潮研究

五四时期女性解放思潮研究

五四时期女性解放思潮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五四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一场重要社会运动,该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在五四时期,女性解放思潮也开始在社会上逐渐兴起,呼吁男女平等、妇女参政等问题成为热点话题。

这一时期,中国女性的地位相对较低,受到传统礼教的束缚,长期受到男性的压迫和歧视。

五四时期的女性解放思潮成为了一种社会进步的象征,也是五四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背景介绍中,我们需要探讨五四时期的社会背景,分析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对女性解放思潮的影响。

还需关注五四运动在反帝反封建斗争中的作用,以及革命思潮对女性解放的启发作用。

通过对背景介绍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五四时期女性解放思潮的兴起过程和发展轨迹,为后续章节的展开奠定基础。

1.2 研究意义五四时期女性解放思潮的研究意义在于深入探讨当时中国社会的女性地位和女性解放思潮的兴起,有助于理解中国近现代史中的女性问题和社会文化变革。

通过研究这一时期女性解放思潮的历史背景和影响,可以揭示当时女性在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所面临的挑战和变化,推动对女性角色和权利的关注和反思。

研究五四时期女性解放思潮还有助于分析女性在革命、倡导新文化运动中的作用和贡献,探讨女性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的角色定位和实践意义,为探讨当代女性地位和性别平等等议题提供历史参考和借鉴。

这一研究也有助于挖掘女性历史中的不为人知的故事和价值,弘扬女性在历史进程中的不可或缺的作用和影响。

研究五四时期女性解放思潮的意义不仅在于还原历史事件和个体经历,更在于探讨女性在社会变革和思想革新中的作用和地位,促进对性别平等和女性权利的认识和尊重,为构建和谐、包容的社会提供新的视角和启示。

1.3 研究目的五四时期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阶段,而女性解放思潮在这一时期也表现出极为鲜明的特点。

对于女性解放思潮的研究尚未得到充分的重视和深入探讨。

本文旨在通过对五四时期女性解放思潮进行系统性的研究,以期从不同的角度解读这一历史现象,探讨其背后的深层次意义和影响。

五四运动对妇女解放的影响

五四运动对妇女解放的影响

五四运动中的妇女解放摘要:五四运动是一场轰轰烈烈的爱国救亡图存运动也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妇女解放运动。

五四时期的妇女运动,是中国妇女运动史上一个光辉的里程碑。

本文主要围绕五四运动之前社会环境的转变以及前期妇女斗争的结果来谈其对五四运动中妇女解放运动的影响。

关键词:五四运动、妇女解放、女权主义、民主科学、救亡图存妇女解放换言之可说为女权主义,是女性争取自身权利谋求平等的手段。

古往今来,无数的妇女投身妇女解放运动,他们大多孤身一人孤军奋战但却无怨无悔,誓死坚守自己所信仰的所追寻的。

在中华大地,妇女历来备受压迫,这与政治经济有着重要联系。

首先,农业时代的经济以自给自足、男耕女织为特点,这种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经济对劳动力需求大,男性在劳动中占有更大优势,因此家庭生活中的地位也显得更高。

其二,封建社会的纲常礼教禁锢着人们的思想,压抑着人民尤其是妇女的天性。

古话有“女子无才便是德”,女性没有受教育,工作的权利,孔子的一句话就很好的体现出女性的地位: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至明清时期理学兴盛,更进一步理论化了女子应遵守的严苛“礼节”。

《仪礼·丧服·子夏传》:“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

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周礼·天官》:“九嫔掌妇学之法,以九教御: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女子要三从四德,三从是指未嫁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是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还要为守寡女子立贞洁牌坊。

其三,受封建时代父权社会以及思想文化的影响,妇女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是丈夫的一件附属品,男可以三妻四妾,女却要三从四德。

年轻的女子须恪守深闺,刺绣待嫁。

他们没有选择爱情的权利,没有向往自由的权利。

而结婚的女子则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没有选择的权利,更没有放弃婚姻的权利,唯一能够摆脱残酷婚姻的方式就是恳求夫君一纸休书,但被休的妇女也并没有摆脱噩梦,而是成了街坊邻居茶余饭后的谈资,成了社会唾弃的对象。

五四时期妇女解放运动再认识

五四时期妇女解放运动再认识

五四时期妇女解放运动再认识康凯斐/文传统中国社会的女性,生下 来就被贴上男性附属品的标签,她们是“父亲的女儿”“男人的妻子”“孩子的妈妈”,离开这些身份,好像就没有一个 独立的女性主体身份。

这种男尊 女卑、男主女从的社会观念使女 人一直处于社会的最底层,饱受 各种歧视和不公正的对待。

女性 在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中,早已 被塑造成“宜家宜室”的角色。

更可怕之处在于,随着时间的推 移,女性自身也会主动委曲求全、听天由命,自觉用三从四德、三纲五常来约束自己,以迎合取悦男性。

这种积淀千年的传 统观念最终变为普遍存在的社会潜意识。

随着五四新思潮的兴起,妇女地位问题受到社会各界 的普遍关注与热议,妇女解放运 动也进人蓬勃发展时期。

这固然 是进步的表现,但其实际效果和 作用究竟如何也是言人人殊。

对妇女解放运动的热议五四时期是我国妇女运动风起云涌、蓬勃发展的重要阶段。

有关女子教育、妇女参政权、妇 女经济独立、女子社交、恋爱自•江淮文史•由等问题被接连提出,得到社会广泛关注。

自《青年杂志》改名为《新青年》后,陆续发表了许多为女子打抱不平的文章,如陈■五四运动中,从封建社会中走出来的新时代女性发挥重 独秀的《孔子之道要作用,图为排队参加游行的女青年与现代生活》,倡导妇人参政、德。

胡适甚至以女性为主题创作寡妇再嫁、社交公开、经济独立 和小家庭制度。

吴虞的《家族制 度为专制主义之根据论》,提出 女子问题与家族制度及社会问题有密切关系。

陶孟和的《女子问 题》,认为欧美社会因经济、教 育、职业及思想的发达,促使女 子问题成为新社会问题之原因,潮流所趋,欧美昨日之社会即将 现于中国的社会,欧美妇女问题 也将见临于中国。

胡适在“易卜 生专号”中,透过易卜生的名剧 《玩偶之家》,剖析旧家庭自私自 利、装腔作势、懦怯无胆的恶《终身大事》剧本,描写女主角要求婚姻自由未遂,竟偕爱人私奔。

这些都促使女青年对社会传统进行省思、反抗,并争取自己的独立自主权。

五四时期妇女解放思潮研究

五四时期妇女解放思潮研究

精品文档供您编辑修改使用专业品质权威编制人: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________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团队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或复制使用后,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全文可编辑,以便您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同时,本团队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资料,如办公资料、职场资料、生活资料、学习资料、课堂资料、阅读资料、知识资料、党建资料、教育资料、其他资料等等,想学习、参考、使用不同格式和写法的资料,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office materials, workplace materials, lifestylematerials, learning materials, classroom materials, reading materials, knowledge materials, party building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五四时期妇女解放思潮探究引言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场极具影响力的思想解放运动,由此掀起的激烈思想谈论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遥的影响。

五四时期女性解放思潮研究

五四时期女性解放思潮研究

五四时期女性解放思潮研究五四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关键时刻。

在这个时期,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革,其中包括了对女性地位和解放的思潮。

本文将探讨五四时期女性解放思潮的发展与影响。

五四运动是一场爆发于1919年的群众性运动,这场运动以反对中国的封建官僚主义和帝国主义侵略为目标,提倡新文化运动和科学理性思维。

在这场运动中,女性解放问题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

五四时期女性解放思潮的兴起与妇女教育机会的扩大有着密切关系。

五四运动期间,一些进步的教育家和学者开始呼吁改革妇女教育,提倡男女平等教育的原则。

这项教育改革对于女性解放思潮的兴起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五四运动后的几年里,一批年轻的女性开始走进教育领域,成为了进步思想的传播者和推动者。

妇女教育的扩大也为妇女们提供了更多的自我实现机会,激发起她们对平等权利和解放的愿望。

五四时期女性解放思潮的发展与女性参与社会活动和政治运动的增加密切相关。

在五四运动后的几年里,越来越多的女性积极参与到社会和政治运动中,开始关注和表达自己的权利诉求。

女性组织和妇女杂志的兴起为女性们提供了一个互相交流和倡导解放思想的平台。

一些进步的男性知识分子也积极支持女性的解放运动,为她们发声。

这种社会和政治环境的变化,为女性解放思潮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土壤。

五四时期的女性解放思潮也受到了西方女性运动的启发和影响。

五四运动期间,许多中国知识分子受到西方的新思想和思潮的影响,其中包括了西方的女性解放运动。

他们从西方的经验中汲取了启示,认识到女性解放是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这一背景下,中国的女性解放思潮开始融入了西方的理念和原则,这促使女性们更加积极地追求自由和平等的权利。

五四时期女性解放思潮的影响不仅体现在思想领域,也渗透到了实际行动中。

五四运动后的几年里,女性开始在各个领域崭露头角,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她们参与到了文化、教育、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工作中,为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做出了积极贡献。

浅析五四时期的妇女运动

浅析五四时期的妇女运动


原 因 背 景
众所周 知 ,在 中国几 千年 的封建 社会 里 ,妇 女这样 一个 群体 , 始 终处 于 社 会 的 最 底 层 。 “ 三纲 五常 ” 、“ 三 从 四德 ”等 等 这 样 套封建 主义的意 识形态 长期压迫和束 缚着她 们。在没 有被教育 的 情 况 下 ,政 治 方面 失去 自由 ,经济方 面 不能 独立 ,妇女 仅 仅成 为 了男 人 的附 属 品 ,生 活苦 不 堪 言 。 近代 以来 ,我 国许多 有识之 士在探求救 国救 民的真理上进 行了 不屑 的努力 。辛亥革 命时 期 ,我 国妇女 就 已经参加 一些 解放运 动 , 但是这个 阶段的运 动总体来 说 比较零 星分散 ,没有找到 真正解放 的 道路 ,只是有了朦胧 的初步认 识 ,使得 五四时期 的妇女解 放运动 与 中国革命 相结合有 了一定 的基础 。虽然辛亥 革命失败 了 ,却使得 民 主共 和 的观 念深 入 人 心 。 接 着 新 文 化 运动 伴 着 “ 民 主” 与 “ 科 学 ” 的 浪潮 掀 起 ,新 文化运动的战士们开始对 旧的伦理道德做 出猛烈 的抨击 ,这 中间就有 对于压 迫和束缚妇女的关 于旧有观念的批判 ,陈独秀发表于 《 新青年 》 的 《 一九一六年 》一文 中指 出: “ 妻子不是 丈夫 的附庸 品 ,号召女青年 通过奋斗来脱离 附庸 品的位置 ,恢复独立 自主的人格 。 ” ? 战士们 同样 不惜笔 墨, 将西方关于女权运动 的迅猛发展详细地介绍给中国的妇女 , 希望她们能够更好地树 立人格 ,打开 自己的眼界学习西方 ,摒弃 自卑 理, 投入运动 , 更好地肩负起 自已的责任 。新文化运动 的先驱们 , 热情地呼唤着广大妇女们思想 觉醒 ,“ 现代 民主主义的精神, 就是令凡 在一个共同生活组织中的人 ,无论他是什么种族 、什么属性 、什么阶 级 、什么地域 ,都能在政治上 、社会上 、经济上 、教育上得到—个均 等 的机 会 ,去发展他 们的个性 ,享有他们 的权 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四时期的妇女解放运动摘要五四运动以前,在封建主义的压迫下,中国妇女长期受“三纲五常”、“三从四德”封建精神枷锁的束缚,她们在政治上没有自由,经济上不能独立,又不能接受教育,生活境遇十分悲惨。

有许多妇女为获得自由解放而进行顽强的反抗。

然而,封建的经济形态决定了妇女不可能实现自己的愿望,她们不能摆脱家庭的圈子回归社会劳动中去。

也正因为这样,一旦中国妇女觉醒,她们的强大革命便会投身到工作中去。

在长达数千年封建统治中,真正自觉的妇女运动是在五四运动中揭开的。

她们组织爱国团体,创办妇女刊物,从行动上、组织上推动了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她们争取男女教育平等,主张社交公开,婚姻自由,经济独立,从思想上推动了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她们直面封建旧思想的禁锢,展现“巾帼不让须眉”的飒爽身姿。

本文从五四时期妇女运动的几方面特点出发,讨论了五四运动时期妇女解放思潮兴起的原因,妇女解放所表现的几个方面及对后世的影响。

关键词:五四运动;妇女解放一、五四时期妇女解放思想的形成原因五四时期,来自各方面的宣传,教育起到震古烁今、振聋发聩的思想解放作用,丰富的革命斗争经验为妇女解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在为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进行了不懈的斗争。

辛亥革命、戊戌变法都以西方模式作为榜样,特别是以陈独秀为首发动的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宣传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对中国传统的封建道德和吃人礼教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号召青年男女从封建束缚中解放出来,成为独立自主的人。

《新青年》冲破了袁世凯政治独裁的高压,把妇女解放问题重新提出,而且对妇女问题研究的范围领先一步,有益于推动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并日益成为中国思想领域内的主流,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也成为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指导思想。

五四新文化运动中,许多著名的刊物,如《新青年》、《每周评论》、《少年中国》、《新潮》等,先后发表了许多有关妇女问题的文章。

陈独秀曾在《新青年》上发表一篇《一九一六年》,沉痛地向青年喊到:“自居征服地位,勿自居被征服地位……尊重个人独立自主之人格,勿为他人之附属品”。

在那篇文章以后,《新青年》陆续发表了许多为女子呼不平的文章,也有些建议。

等到“五四”一起,这些理论被青年所接受并尝试,妇女的生活才真正改了个局面。

柳亚子也曾在《哀女界》一文中描绘了女性“粉面黛眉成傀儡,画楼雕阁是牢笼”的悲惨境地,号召恢复女权。

封建统治也不断强调“女子无才便是德”这一伦理,妇女几乎没有受教育的机会,而近代社会的女子教育解决的就是女子的这种不平等的教育地位。

鸦片战争后到五四运动前这段时间,是女子教育从发端到兴盛的重要阶段。

女校兴办越来越多,在校学生也随之扩大。

到五四前夕,全国各类学校已有女生十八万人之多。

另外,20世纪以来特别是辛亥革命以来的斗争实践丰富了中国女性的斗争经验,锻炼了她们的意志,增强了胜利的信心,同时斗争过程中产生的像秋瑾一样的杰出女革命家感染着后人。

这些都为妇女运动的发展做了实践上的准备。

同时,残酷的斗争经历也磨砺了广大女性坚忍不拔、敢于斗争的性格。

此外,革命女杰的感召力不能忽视。

反传统的知识女性将秋瑾视为革命的楷模,先行者孙中山也对其十分崇敬,并给予高度的评价。

就这样,来自西方资产阶级,马克思主义的新的思想理念,配合以积极的宣传,教育的普及,时间经验的丰富,让妇女意识到自己应该尝试改变现有的生活,同时,各方面的条件开始变得成熟,妇女开始为自己的独立自主奋斗。

二、五四时期妇女解放的表现(一)经济独立鲁迅曾经毫不客气地指出“娜拉出走之后,或者只有两条路:不是堕落,就是回来!”。

这样的结果虽然令人扫兴,但它却为寻求解放的中国妇女们指出了一条路:必须首先争取经济的独立。

妇女问题,说到底是一个经济问题。

五四运动以前,在封建主义的压迫下,中国妇女长期受“三纲五常”、“三从四德”封建精神枷锁的束缚,有许多妇女被这种无形的屠刀所残杀,又有许多妇女为获得自由解放而进行顽强的反抗。

随着资本主义在中国的产生,尤其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加速了封建经济的崩溃。

五四以前,只有少数妇女由于家庭贫困被迫出来做工。

五四以后,很多中等社会知识妇女也离开家庭到社会上谋职。

此外,在一些服务性行业,如医疗、商店、银行、文艺、电讯等部门也开始招收女职员。

与此同时,从20世纪初期开始,许多报刊日益关注妇女的职业问题,呼吁“一切职业向妇女开放”,“男女同工同酬”。

甚至有人还提出为妇女财产的保障问题建立相应法律制度。

妇女出来工作,能够养活自己,经济上发生了变化,地位得以提高,思想上也必然发生变动,那些套在广大妇女身上的精神枷锁,势必要崩溃。

虽然五四时期能独立谋生的妇女只占少数,但她们能“开风气之先”,摆脱家庭的束缚,走向社会,可谓是女子解放运动中的先驱者。

这种五四女子的新形象正是“民主”“科学”精神熏陶的结果,她们的活动是民主和科学精神在中国的重大探索。

因为只有占人口一半的女性的经济政治独立,中国的民主才可谓是真正的民主。

(二)人格独立与婚恋自由几千年来,中国妇女在男尊女卑,三从四德等封建伦理纲常的束缚下,过着奴隶般的生活。

她们长期囿于家中,没有人格尊严,更谈不上公开的社交和参政活动。

五四时期大部分学者都认识到要实现妇女彻底解放,首先必须批判封建礼教,所以他们鼓励女子要“琢磨其道德,勉强其学问,增进其能力,以冀终得享其权之一日,同男子奋斗于国家主义之中”。

鲁迅先生则在小说中无情地揭露了把女子当作附属品,任杀任打的黑暗社会,强烈呼吁把妇女从毫无意义的节烈观中解放出来。

在批判旧传统、旧道德的同时,妇女面临的一个历史性任务就是树立独立的人格。

挪威著名作家易卜生的作品《玩偶之家》在《新青年》刊登后,许多进步青年争相效仿,纷纷走出家庭的牢笼,实践独立人格。

与此同时,中国传统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包办婚姻也受到猛烈冲击。

1919年11月,毛泽东在湖南《大公报》撰文指出:“你们自己的婚姻,应由你们自己去办。

父母代办政策,应该绝对否认。

恋爱是神圣的,是绝对不能代办,不能威迫,不能利诱的。

”自由恋爱,自主结婚,夫妻平等的婚姻观念深入到广大妇女尤其是知识分子心中。

越来越多的女青年以各种方式反对父母包办婚姻。

总之,五四时期追求人格独立、个性解放的观念已蔚然成风,这些言论和行为,“令士大夫道德家也只能向隅叹息”。

所以五四时期妇女的人格和自由得到空前的发展,妇女在家庭、社会中的地位得到了很大改观,亦不失为五四精神的重要内容所在。

(三)救亡图存五四运动以前,妇女运动仅仅局限于争取男女平等的小圈子,虽然也曾出现了妇女斗争与民族民主的斗争相结合的萌芽,但由于历史的局限,她们还不可能真正认识到妇女的彻底解放与推翻帝国主义和军阀反动统治的关系。

直到新文化运动兴起,广大妇女才受到了一次广泛的民主和科学的启蒙教育,逐渐进入“自我觉醒”时期。

外交的失败,民族的危亡深深刺激着全国人民,广大妇女也不甘落后,她们同男青年一道高举反帝反封建的大旗勇往直前,表现出了空前的胆识和勇气。

北京许多高校的女生们,尤其是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的学生积极响应男同学的号召,率先成立了北京女高师自治会,联合各校女同学举行罢课游行。

在北京学生英勇斗争的鼓舞下,全国各地女子学校,如长沙周南女校、稻田师范都校学生也纷纷加入了反帝爱国的潮流中。

此后,各地妇女团体,妇女救亡会也纷纷成立,各种妇女刊物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如《劳动妇女》、《妇女评论》等等。

这些组织和团体的成立,标志着妇女运动日趋成熟,进入了一个有组织发展的新阶段。

总之在五四运动中,女性表现出的爱国忧民的情怀和积极参与的行为都反映了她们高度的爱国心和强烈的政治责任感。

而正是这种具有浓厚时代特征的爱国主义给这一时期的妇女解放运动注入了新的血液,使其不象先前的妇女运动一样无极而终,从而铸就了千古流芳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五四精神(四)接受教育1919年10月,周炳琳发表《开放大学与妇女解放》一文认为:“妇女若有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他们在社会上的地位自然增高许多,可以打破世上男子轻视妇女的陋习;教育平等以外,自然会去争别的平等的。

”五四以前,女子受教育的机会很小,也大受限制。

针对这种现状,1919年进步女青年邓春兰、谢楚祯先后致信给北大校长蔡元培,代表女界要求解除女禁,实行男女同校。

胡适也专门写了一篇《大学开女禁的问题》的文章,阐述男女同校的种种好处,比如由于男子大学的学科比女子大学的学科种类齐全,因此可以扩大女子高等教育的范围,可使成年的男女有正当的交际,养成自治的能力和待人处世的经验。

这些男女教育平等的思想,实质上就是要提高女子的自身素质,使她们与男子一样受到现代化的教育,获得足够的知识技能,从而在社会上谋取维持自己独立生活的职业。

在强大的舆论攻势下,女子教育初见成效。

1920年春,北大招收了9名审查合格的女旁听生(其中包括邓春兰),开了男女同校的先例,课程内容也实现了平等。

此后,各地大学纷纷开始招收女生,实现了男女同校。

一些进步的社团也打破男女界限,开始吸收女会员.尽管这一时期能接受教育的女性总数仍是微乎其微,但这一阶段性成果为女子职业平等、经济独立创造了条件。

而且从教育观上看,五四时期的女子教育思想超越了维新派把妇女教育看作为家为国服务的手段,而是以通过学习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获得知识技能,将其重心落到女子个性解放这一目标上。

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女性所表现出来的反抗传统,争取教育民主的行为既是对自我的挑战,也是对社会的挑战,从而生动地再现了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的五四精神。

三、五四时期妇女解放运动对于后世的影响五四时期的妇女解放思潮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型女权思想在中国大地上广泛传播。

五四时期作为中国近代女权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在中国女权发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马克思曾明确指出:“每个了解一点历史的人都知道,没有妇女的酵素就不可能有伟大的社会变革,社会的进步可以用女性的社会地位来精确的衡量。

”他精辟地阐明了妇女解放的重大意义和现实价值。

现在,人类已经迈入21世纪,妇女越来越多地参与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新时期,必须进一步挖掘妇女的特点,正视妇女在社会变革中发挥的巨大作用,将男女平等进行到底,这样才能够实现社会真正的和谐。

参考文献:[1]五四爱国运动资料[C].科学出版社,1959,101[2]五四时期妇女问题文选[C].北京:三联书店,1981[3]彭明.五四运动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651[4]关威.五四时期的妇女解放思想[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1999,(4)[5]牛书成.五四运动与妇女解放[J].河南大学学报,2004,(2)[6]李翠青.从五四时期的妇女解放运动看五四精神[J].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9)[7]陈文联.五四时期妇女解放思潮发展的新趋向[J].中南大学学报,2003,(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