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老年人就医行为研究
老年人就医的调研报告

老年人就医的调研报告老年人就医的调研报告一、研究背景与目的老年人的健康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就医是老年人最常面临的需求之一。
为了了解老年人就医的现状,探索老年人就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本调研报告旨在全面了解老年人就医的情况。
二、调研方法与过程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法,共发放100份问卷,其中80份得到有效回收。
我们在医院门诊和社区老年活动中心进行发放,并对一些老年人进行了个别访谈,以了解他们对就医情况的看法和感受。
三、调研结果与分析1. 就医方式:调研结果显示,大部分老年人选择到医院门诊就诊(75%),其次是家庭医生(15%),少数老年人选择其他途径就医(10%)。
2. 就医频率:大多数老年人每年至少有一次就医需求,其中有50%的老年人每年就医2-3次,有25%的老年人每年就医4-5次,还有25%的老年人每年就医超过5次。
3. 就医费用:调研显示,老年人普遍面临着较高的就医费用压力。
有60%的老年人认为就医费用过高,有20%的老年人表示为了省钱而拖延就医的时间。
4. 就医便利性:绝大部分老年人对就医便利性表示满意(90%),认为医院设施较为完善,医生态度良好。
然而个别老年人认为交通不便、医院排队时间过长等问题影响了就医便利性。
5. 就医服务:老年人对就医服务普遍持积极评价,认为医生态度和技术水平都很好。
但是,也有部分老年人表示医生对老年人关心不够,缺乏个性化的服务。
四、问题与解决方案1. 就医费用过高问题:针对老年人就医费用过高的问题,政府应加大对老年人的医疗救助和保障力度,建立更加完善的老年医疗保险制度,以减轻老年人的经济压力。
2. 交通不便问题:对于交通不便的老年人,可以在社区设立分级诊疗服务站,提供一些基本的就医服务,减少老年人的出行压力。
3. 医生关心度不够问题:医生对老年人的关心度直接关系到老年人的就医体验。
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提高医生对老年人的关心度和服务质量。
医院老年人就医服务工作总结

医院老年人就医服务工作总结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老年人的就医需求日益增长。
为了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医疗服务需求,提高他们的就医体验,我院积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不断优化老年人就医服务流程,现将相关工作进行总结。
一、优化服务流程1、设立老年人专用通道在医院入口处,为老年人设立了专用通道,减少他们排队等候的时间。
通道旁安排了专门的导医人员,为老年人提供指引和帮助,确保他们能够顺利进入医院。
2、简化挂号和缴费流程针对老年人对信息化操作不熟悉的情况,我们保留了人工挂号和缴费窗口,并安排了耐心细致的工作人员为他们服务。
同时,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代挂号、代缴费等服务。
3、完善预约诊疗服务为方便老年人预约就诊,我们提供了多种预约方式,包括电话预约、现场预约等。
对于不会使用预约系统的老年人,导医人员会协助他们完成预约。
二、加强设施建设1、增设无障碍设施在医院内,增设了无障碍通道、扶手、轮椅等设施,方便老年人行动。
卫生间也进行了无障碍改造,配备了紧急呼叫按钮,保障老年人的安全。
2、改善候诊环境在候诊区域,增加了座椅数量,并设置了老年人专座。
提供免费的饮用水、报纸杂志等,缓解老年人候诊时的焦虑情绪。
3、优化标识系统医院的标识系统进行了优化,采用了大字体、醒目的颜色,确保老年人能够清晰地看到和理解。
三、提升医疗服务质量1、组建老年病专科团队成立了专门的老年病科室,配备了经验丰富、专业技术过硬的医疗团队,为老年人提供精准的医疗服务。
2、开展健康宣教定期组织健康讲座,为老年人普及常见疾病的预防、保健知识。
发放健康宣传手册,提高老年人的自我保健意识。
3、加强医患沟通医护人员在为老年人诊疗过程中,更加注重沟通方式和技巧,耐心倾听他们的诉求,解答他们的疑问,让老年人感受到关爱和尊重。
四、开展志愿服务1、招募志愿者面向社会招募志愿者,经过培训后,为老年人提供导诊、陪诊等服务。
2、开展上门服务对于部分行动不便、无法到医院就诊的老年人,组织医疗团队提供上门服务,为他们进行体检、诊疗。
分级诊疗政策对患慢性病老年人就医行为的影响分析

分级诊疗政策对患慢性病老年人就医行为的影响分析【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分级诊疗政策对患慢性病老年人就医行为的影响。
在介绍了患慢性病老年人就医行为的重要性及分级诊疗政策的实施背景。
接着在具体讨论了分级诊疗政策对患慢性病老年人就医方式的改变、就医成本的影响、就医质量的提升、就医体验的改善以及就医管理的加强。
在综合分析了分级诊疗政策对患慢性病老年人就医行为的影响,并提出了未来相关政策制定的建议。
分级诊疗政策的实施为患慢性病老年人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和优质的就医服务,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需要更加系统和完善的措施来优化服务,进一步提升患者的就医体验和健康管理水平。
【关键词】关键词:患慢性病老年人、分级诊疗政策、就医行为、就医方式、就医成本、就医质量、就医体验、就医管理、影响分析、建议。
1. 引言1.1 患慢性病老年人就医行为的重要性患慢性病的老年人是一个十分特殊的群体,他们面临着疾病持续、就医频繁、医疗费用高昂等问题。
老年人患慢性病的就医行为显得尤为重要。
患慢性病的老年人在就医过程中需要更多的关怀和支持。
他们所患疾病的治疗过程通常较为缓慢,需要长期的定期就医和治疗。
有必要关注和支持他们的就医行为,提高他们的治疗依从性和康复效果。
患慢性病的老年人的就医行为还关乎到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及时有效的就医可以减轻他们的疾病痛苦,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延长他们的寿命。
患慢性病的老年人的就医行为对于他们本身和家庭来说至关重要。
制定好的分级诊疗政策不仅可以帮助老年人更好地就医,还可以提升整个社会的医疗水平和养老服务水平。
1.2 分级诊疗政策的实施背景分级诊疗政策是指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将医疗机构按照不同层级和功能定位进行分类,引导患者就医。
实施分级诊疗政策旨在解决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医疗服务效率低下、医患矛盾加剧等问题,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降低患者就医成本,并有效遏制医疗资源过度集中、就医难的问题。
中国的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慢性病患者数量不断增加,老年人群体对医疗资源的需求日益增长。
就医行为 调研 报告

就医行为调研报告就医行为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就医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行为之一,健康状况的变化、疾病的发生,都会促使人们去寻求医疗服务。
就医行为的特点对于医疗机构的运营和政府的决策都有一定的影响。
本报告旨在对就医行为进行调研分析,以期更好地了解人们在就医过程中的需求和行为习惯。
二、调研方法本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随机选择了不同年龄层次、性别、职业的被调查者,以获取更全面的数据。
同时,还对医疗机构进行了访谈,以获得更深入的信息。
三、调研结果1.就医频率:通过调查发现,被调查者平均每年就医次数为3-4次,而有慢性病的受访者就医次数相应较多。
此外,女性比男性就医的频率更高。
2.就医目的:绝大部分受访者就医的目的是因为身体不适或疾病的出现,只有极少数人是为了进行健康体检就医。
3.就医选择:调查发现,当受访者需要就医时,他们会首选附近的医疗机构,便利性是就医选择的重要因素。
此外,家庭与朋友的推荐也是其选择就医机构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4.就医时间:绝大多数受访者选择非工作日就医,尤其是在工作日上班时间很难腾出来的情况下。
5.就医方式:本调研发现,线下就医仍然是主流,受访者更习惯于去医院或诊所进行就医,只有少部分人会选择网络诊疗服务。
四、调研结果分析1.就医频率和就医目的的调研结果与预期相符,人们通常会在出现身体不适或疾病症状时就医,这也说明了人们对自身健康的重视程度。
2.就医选择的重要因素中,便利性占据了主导地位,这与现代快节奏生活的需求相吻合。
可见,在选择就医机构时,提供更加便利、高效的服务是医疗机构应关注的方向。
3.就医时间的选择结果说明人们在就医时希望尽量避开工作时间,医疗机构可以考虑延长营业时间或设立特定的预约就诊时间,以满足患者的需求。
4.线下就医仍然是主流的原因可能有多方面。
首先,患者更信任在医院或诊所进行面对面的医生诊治;其次,线下就医可获得更全面的检查和治疗;最后,网络诊疗服务的推广与普及需要时间,公众对其安全性和效果的认可也需要一个过程。
老年患者的就医指导制度

老年患者的就医指导制度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患者的就医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老年患者由于生理和心理特点的不同,其就医需求也与其他年龄段的患者不同,因此需要建立一套针对老年患者的就医指导制度,以保障他们的就医权益和健康。
一、老年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老年患者的身体机能逐渐下降,免疫力逐渐减弱,患病风险增加。
同时,由于社会角色的改变、亲友的离世等原因,老年患者往往面临孤独、无助、焦虑等心理问题。
因此,老年患者的就医需求往往更加复杂和敏感。
二、老年患者的就医指导原则1.尊重老年患者的意愿和选择,充分尊重他们的个人权利。
2.为老年患者提供全面的医疗信息和知识,以便他们能够理解自身疾病情况和治疗方案。
3.尽量提供舒适、温馨的就医环境,以减少老年患者的焦虑和不安。
4.积极引导老年患者进行康复锻炼,帮助他们尽快恢复健康。
5.给予老年患者充分的关怀和支持,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关爱。
三、老年患者的就医指导内容1.疾病预防和自我保健知识:老年患者需要了解常见疾病的预防方法和自我保健知识,以降低患病风险。
2.就医流程和就医权益:老年患者应当了解就医流程和就医权益,包括如何挂号、如何就诊、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等。
3.药物使用和不良反应:老年患者需要了解常见药物的使用方法和不良反应,并应当根据医嘱正确使用药物。
4.康复锻炼和生活方式:老年患者应当了解适合自己的康复锻炼方法和健康生活方式,以促进康复和健康。
5.心理支持和心理疏导:老年患者需要得到心理支持和心理疏导,以缓解焦虑、孤独等心理问题。
6.社会支持和陪护照料:老年患者在就医过程中往往需要得到社会支持和陪护照料,以减轻就医压力和提升就医体验。
四、老年患者的就医指导实施方式1.医院和社区开展定期的老年健康教育活动,向老年患者宣传疾病预防和自我保健知识。
2.为老年患者提供专门的就医指导服务,包括专门的就医指导宣传册、视频资料等。
3.通过建立老年患者互助支持小组等形式,鼓励老年患者之间相互学习、相互支持。
老年医疗服务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老年医疗服务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医疗服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然而,当前我国老年医疗服务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
一、老年医疗服务存在的问题1、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在一些地区,特别是农村和偏远地区,医疗资源相对匮乏,老年人难以获得优质的医疗服务。
大型医院往往集中在城市中心,而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设备和技术水平有限,无法满足老年人的多样化医疗需求。
2、专业医护人员短缺老年医疗服务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医护人员,包括老年病学专家、康复师、护理人员等。
但目前,这类专业人才的数量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导致老年人的医疗护理质量受到影响。
3、医疗服务模式单一现有的医疗服务模式大多是以疾病治疗为中心,而对于老年人的预防保健、康复护理、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关注相对较少。
这种单一的服务模式无法满足老年人全面的健康需求。
4、医保政策不完善部分老年疾病的治疗费用高昂,但医保报销范围和比例有限,给老年人及其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同时,医保异地结算等问题也给异地养老的老年人就医带来了不便。
5、医疗机构缺乏适老化设施许多医疗机构在建筑设计、设备配置等方面没有充分考虑老年人的特殊需求,如无障碍通道、扶手、防滑地面等设施不足,给老年人就医带来了安全隐患。
6、信息沟通不畅老年人及其家属与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沟通存在障碍,导致老年人对自身病情和治疗方案了解不足,影响治疗效果和康复进程。
二、解决老年医疗服务问题的对策1、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投入,改善医疗设备和条件,提高基层医护人员的待遇,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到基层工作。
同时,建立医疗资源共享机制,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向偏远地区和农村延伸。
2、加强专业人才培养高校和职业院校应增设老年医学、康复护理等相关专业,加大招生力度,培养更多专业人才。
医疗机构也要加强在职人员的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医护人员的老年医疗服务水平。
3、构建多元化医疗服务模式推动医养结合,将医疗服务与养老服务有机结合,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健康管理。
我国老年人口就医行为现状及干预策略研究

或应 住 院而未住 院 , 严重 影 响老 年人 的健康 状况 。 培 养正 确 的就 医行 为是实现 健康老 龄化 的重 要途径 之
一
虽然 理性选 择 由行动者 的 目的或 意 图引起 ,但 它还 受到 其他 因素 的制约 。一是 资源 的稀 缺程度 。不 同 行 动者拥 有不 同的资源 以及 拥有 获取 资源 的不 同途 径 。拥有 许 多资源 的人 ,其 目的达成 相对 容易 。相 反, 资源较 少或 没有 资源 的人 , 目的是 很难达成 甚 其 至不 可 能达成 。处于 不 同年龄 阶段 、不 同文 化层 次 的老 年人所 掌握 的资源 的多寡 ,获取 资源 的手 段各 不相 同 。比如一 个农 村老年 人和 城市老 年人 ,所 能
A b t a t At e e t o rc u r a n ee gngs cey ro , n at r blm edel pe peb c m eon f h e wo ko sr c sn , u o ntyh se tr da i o it pe id a dhe lhp o e of l ry o l e o eo t ek y r f pr me ia at yse r f r . s dont o e ia naysso heedel o pi iebe a i ̄ a de plr h tt sofme ia c ur ra dcl he lhs tm e o m Ba e he r tc l a l i ft l ryh s t z h vo n x o etesau al dc l q ie nd a sr iewhihi l e et eh s t iebe a o ft eed ri i a I v e oftea o i min p o o e n ev n in sr tge og d ev c c u nc o pi z h viro h le Ch n .n iw h b vest o r p s d itr e to tae ist uie nf h al n u h le 'ho pi i e a o,i l e giep i ug e to o s l h e l a i r b e t eed r s tl eb h vir no d rt v ol ys g sinst ovet eh at gngp o lm . s az o c hy
老年人医疗服务现状调查报告

老年人医疗服务现状调查报告当今,由于家庭规模小型化、子女外出工作求学增多。
加之,随着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户藉制度的改革,农村青壮年农民不断外出务工,留在农村的老年人的比例也在增加,身边无子女的孤寡老人也日益增多,高龄老人、独居老人增加已经成为人口老龄化过程中的重要特征,老年人的生活生病照料问题逐步变得越来越突出。
为了解老年人就医情况及医疗卫生服务状况,为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和医疗服务水平,改善老年人就医环境等提供相关信息,夏庄镇纪委对夏庄镇部分自然村65岁以上老年人医疗服务情况开展了专项调查。
一、老年人医疗服务基本情况(以)老年人健康检查及时,健康指导比较到位,能够受到医务人员的健康指导,很多老人接受过医务人员对防治慢性病的指导,老年人反响良好。
(三)老年人医保意识强,入保率较高。
二、老年人就诊住院情况(一)就近就诊看病,排队挂号预约。
从老年人看病医疗机构来看,农村一半以上的老人选择在乡镇卫生院就诊,少部分的老人选择在村卫生服务中心(站)就诊,另有少一部分的老人选择在县级医院就诊。
(二)就诊时间较短,医生满意度较高。
从就诊候诊时间来看,一半左右的老人感觉所花时间很短或短,另有一半左右的老人感觉一般,只有少部分的老人感觉时间长。
从就诊满意度来看,绝大部分老人对就诊医生满意。
(三)看病就诊方便,医疗支出变化不大。
从近几年看病方便程度来看,绝大部分的老人认为大幅改善或略有改善。
三、老年人医疗服务存在的问题(一)多数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获得预防疾病知识渠道不畅。
调查显示,只有很少一部分的老人认为自己身体良好和较好,绝大多数的老人认为自己身体一般或行动有些不便。
其中,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风湿、骨折、咽炎等是老年人常患的疾病。
(二)就诊存在问题不容忽视,分级诊疗制度知晓率低。
从部分老年人反映的就诊时医疗机构主要存在六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医生技术水平低,二是药品种类少,三是医疗费用高,四是看病手续烦琐,五是环境条件差,六是提供不必要的服务(包括药品和检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老年人就医行为研究
作者:景巍杨柳刘凯齐宜维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8年第03期
摘要:在老龄化社会和医疗体制改革的背景下,老年人的就医问题影响着我国经济持续发展。
根据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时发现老年人就医行为的类型特点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点,目前相关研究已经有一定成果,但也有一些不足。
关键词:老年人;就医行为;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C91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03-0093-02
2009年开始,我国迎来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以来的第一次老年人口增长高峰,老年人口增速加快,我国也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
如今,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健康保障水平提高,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需求日益增长,居民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日益多元化,对高端多样化医疗服务的需求增加。
但是目前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结构仍不合理,医疗费用负担仍然较重,卫生资源配置与需求存在结构不合理现象。
关于老年人的就医情况,已经成为了社会全体人员十分关注的民生问题,老年人就医问题甚至影响到我国的经济发展,因此了解老年人的就医行为的变化对于卫生体制改革和相关政策的完善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老年人生理特点
按照主观上区分就医行为有两种,主动就医和被动就医。
主动就医是个人主动到医院就医的行为,而被动就医是由于晕倒或昏迷等非个人主观意愿的行为,并且目前大部分主动就医的患者,一般是由于有了较为明显的临床特征才会选择去就诊。
老年人在生理功能上不同于其他年龄阶段。
因此影响老年人就医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老年人的生理变化特点。
通过对老年人生理变化特点的分析,结合老年人的行为方式,从而明确老年人的就医行为。
我国现阶段将60岁以上作为划分老年人的通用标准,同时由于我国地处亚太地区,这一地区规定这一年龄以上为老年人。
60岁以后人体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的生理状态逐渐退化,体能、记忆力、智力水平和反应能力较其年轻阶段下降明显,抵抗力较差,新陈代谢缓慢,各个器官功能以及感、知觉相对于青壮年来说较为低下,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下降,这是老年人群的重要的生理特点。
中医认为老年人由于精气不足,故五脏俱虚,脏腑机能衰退,只能维持低水平的“阴阳平衡”,从而出现形羸气弱、背伛腰偻、食少运迟、耳聋目花、肢冷发白、孤僻固执等诸多“老象”,这些“老象”是老年的生理表现,也是各种老年病产生的基础。
二、医疗服务利用的理论模型
Andersen于1968年提出医疗服务利用的行为模型,该模型是人群卫生服务利用的重要理论框架,是寻找促进和妨碍家庭或个人使用医疗服务的影响因素,也是衡量医疗服务可及性的基础。
该模型通过倾向因素、能力以及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三个方面来预测人们在就医过程中的选择。
倾向特征包括三个项目,即人口学特征、社会结构特征以及健康信念,人口学特征包括年龄、性别等主要的生物特性;社会结构变量是指人在社会活动中的地位情况;健康信念主要是对健康医疗的态度。
这些因素主要影响着人们对医疗卫生服务使用的理解情况。
能力是指能够利用的资源,是保证人们得到医疗服务的关键因素。
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要是解释人们寻求医疗卫生服务的主要原因。
通过Andersen的行为模型结合老年人的生理变化特点,可以了解老年人倾向特征和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要,进一步分析老年人的就医行为特点。
郭素芳等就以Andersen的行为模型为理论框架,进行横断面调查,通过归类—分析—总结的方法研究农村生殖道感染的已婚妇的女就医行为。
但是对于一般就医行为的研究,国内多家研究机构选择调查法和访谈法收集资料。
但对于老年人这一群体的特殊性,问卷调查法容易受到老年人的文化程度和生理特点的影响,目前还没有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
三、影响因素
通过就医行为的研究,目前从人的角度来考虑,影响人群就医行为的主要因素包括年龄、性别、自理能力等基本情况,以及教育程度和经济收入等人口学特征和社会结构特征,并且每个因素的影响程度也不相同。
要分析老年人就医行为要综合这些特点。
1.基本情况。
老年人基本生理情况包括年龄、性别、自理能力。
年龄和性别被认为是医疗服务的重要决定因素。
研究发现,女性和老年人通常比男性和年青人使用更多的医疗服务。
老年人群体年龄普遍偏大,性别比例差距较大,各种身体机能也随着年龄增大而下降,高龄老人的个人行动和感知能力要比年龄较低的老年人退化更为明显,具体年龄和性别对于老年人就医行为的影响程度需要进一步分析研究。
老年人的自理能力影响着其就医选择,例如没有家属陪伴并且行动不变的老人很难选择较远的就医地点。
因此,老年人的自理能力是老年人就医行为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
2.教育程度。
一般情况下,教育水平的高低会影响人们对相关健康医疗知识的了解程度,学历较高会增强对健康状况的关心程度,自我保健的意识也会越强。
谢作楷等的调查中显示,贫困人群中文盲的就诊率不足70%,而高中以上学历人员的就诊率达到90%,并且较高的学历水平能够更好的接受健康教育的干预。
通过对病人实施健康教育干预,也可能对患者的就医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老年人的智力水平会由于年龄增长而受到影响,因此也就需要做进一步研究。
就医行为是一种理性的选择行为,患者会把自身情况和就医地点综合考虑分析,其中医疗信息的质量影响着人群对就医地点的选择。
居民可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医院动态信息,例如医疗环境、医疗条件和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再结合自身情况特点做出相应的就医选择。
由于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受到年龄的影响,故医疗信息对老年人的就医行为的影响要大于其他年龄段。
因此,老年人受教育的程度,对于分辨筛选医疗信息能够起到重要作用。
3.经济收入。
医疗费用一直是医改的重点之一,除了各项费用外,居民收入也是影响医疗选择的一个重点。
国外有些研究得出,收入被认为是医疗可及性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
国内的临床研究发现,与收入较低的病人相比,高收入的病人拥有更长的住院日以及自愿接受更恰当的药物和治疗。
目前我国大部分的老年人群体已经退休离职,个人的经济收入较为固定,特别是城市内老年人收入差距不大,因此,是否具有医疗保险能够影响老年人的就医选择,并且根据我国的情况还要将子女的赡养情况与经济收入相结合后进行分析。
四、结语
综上所述,老年人口数目较多,占就医人群比例较大,迎接老龄化社会已经成为了深化医疗体制改革的重任。
目前通过研究发现,研究就医行为的文献虽然很多,但研究城市社区居民就医行为影响因素的较少,且针对性不强。
今后要以行为模型为基础,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以及老年人的生理变化特点,增加针对相关老年人的就医行为的分析,探究老年人就医行为的相关特点,这将会对整个医疗体制的改革起到指导意义,也会起到完善就医行为研究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悦信.老年生理病理特点及治疗原则[J].光明中医,2005,20(6):16-17.
[2]李萍.中国居民就医行为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0,24(6):1507-1509.
[3]郭素芳,古丽娜尔,鲍月琴.生殖道感染妇女就医行为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2002,28(6):654-655.
[4]谢作楷,谢红莉,谷定英,等.影响贫困人群就医行为的多因素分析[J].中国医院,2005,9(8):29-30.
[5]Schoen C,Doty M.Inequi ties in access to medical care in five countries:Findings from the 2001 common wealth fund in ternational health policy survey[J].Health Policy,2004,(67):309-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