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自贸区的外商投资体制

合集下载

我国自贸区外资准入制度研究

我国自贸区外资准入制度研究

我国自贸区外资准入制度研究近年来,中国自贸区建设取得了显著进展,吸引了大量外资企业前来投资兴业。

自贸区外资准入制度是自贸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吸引外资、促进开放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我国自贸区外资准入制度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其现状与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自贸区外资准入制度是指各自贸区对外商投资企业的准入条件、程序和管理规定。

我国自贸区外资准入制度建立在《外商投资法》和《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及变更备案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基础之上,依托自贸区政策,为外商投资提供更加便利和优惠的政策措施。

我国自贸区外资准入制度的主要特点包括:依法依规,充分尊重外商投资主体地位。

自贸区对外商投资企业的准入实行了“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只对清单中限制或禁止的行业和领域制定准入条件,其他领域则实行市场准入原则,外资企业享有与国内企业同等的准入待遇。

灵活务实,不断创新。

自贸区外资准入制度在吸收国际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和自贸区发展的实际情况,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探索出一系列灵活便利的准入政策和措施,为外商投资提供更多选择和更好的服务。

规范有序,强化监管。

自贸区外资准入制度不仅突出了市场导向,还加强了事中事后监管,建立了严格的登记备案和监管制度,保障了外商投资合法权益。

我国自贸区外资准入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

准入条件不够清晰,存在不确定性。

目前的“负面清单”制度仍存在一些模糊不清的行业和领域,给外商投资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影响了其投资决策和行动计划。

准入程序繁琐,效率较低。

由于自贸区外资准入程序过于繁琐,审批时间长,使得外商投资企业面临着耗时耗力、成本高昂的情况,影响了其投资积极性和投资效益。

监管力度不够,制度执行存在漏洞。

一些地方自贸区在准入监管方面存在监管力度不够、制度执行不严的情况,导致了一些外商投资企业不按规定履行备案手续,或者违规经营,损害了自贸区外资准入制度的严肃性和规范性。

政策不协调,合作机制不够完善。

我国外商投资的优势与挑战

我国外商投资的优势与挑战

我国外商投资的优势与挑战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我国作为一个开放的经济体系,越来越受到外资的青睐。

外商投资不仅可以注入我国的资金和技术,而且也为我国带来了更多的机会和挑战。

本文将围绕着我国外商投资的优势与挑战,探讨外商投资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

一、优势1.资金的注入外商投资不仅可以为我国带来大量的资金,也可以弥补我国国内的资金短缺问题。

通过引入外资,可以使我国企业更快速地获得发展资金,加速经济转型,提高我国全球竞争力。

2.技术的引进外商投资也为我国的技术创新带来了新的机遇。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一旦商业化的技术成功,其在全球范围内的传递速度也会相对较快。

通过引入外资,可以更快地获得先进的技术,提高我国的技术水平。

3.就业岗位的提供外商投资不仅可以为我国企业提供资金和技术,也可以为我国的就业岗位提供机会。

外商投资的企业需要员工投入生产,由此可以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就业岗位,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和提高了人民的生活质量。

4.加速弥补发展差距外商投资不仅可以帮助我国企业获得资金和技术,也可以加速我国的发展,进一步拉近发达国家与落后国家之间的发展差距,提高全球经济的整体效益。

同时,也可以通过交流和合作,加强我国与其他国家的关系,为我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影响力增加新的途径。

二、挑战1.外资对我国企业的压力尽管外商投资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有诸多的优势,但是也会对我国企业带来压力。

外商投资的企业在技术、资金、营销和管理等方面一般都占据着较高的优势,会给我国企业带来竞争压力。

我国企业需要通过创新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才能在市场上获得优势。

2.依赖问题外商投资还带来了对我国的依赖问题。

由于应对国际技术和市场的挑战,我国企业难以独立自主地思考和研究创新。

同时,如果我国企业和政府仍然过度依赖外商投资,将很难取得自主权。

3.资本流出随着各国经济发展日趋接近,资本流出的风险也越来越大。

各国企业都有意识到我国的商业机会和潜力,并趋向于在我国投资。

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制

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制

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制一、引言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对外开放的步伐也日益加快。

自由贸易试验区和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制便是我国在对外开放政策方面的重要举措。

本文将详细阐述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制的相关内容,并分析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二、自由贸易试验区概述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我国为推进改革开放,在特定区域内实施一系列优惠政策,以吸引国内外投资者的一种特殊经济区域。

我国目前已设立多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如上海、广东、福建等地,旨在打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促进国内外投资贸易便利化。

三、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制的含义和目的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制是指在自由贸易试验区内,对外商投资项目实行清单管理,清单之外的项目均可自由投资。

这种管理模式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放宽外商投资限制,提高投资便利化程度,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四、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制的具体内容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外商投资领域:清单列出了禁止和限制外商投资的领域,如军事、国家安全、新闻舆论等。

2.外商投资方式:允许外商采用独资、合资、合作等方式进行投资。

3.外商投资政策:对清单内的项目,实施差别化的优惠政策,如税收优惠、土地使用权等。

4.监管模式:建立高效便捷的投资监管模式,简化审批流程,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五、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制的实施意义1.提升我国对外开放水平,促进国内外投资贸易便利化。

2.推动我国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吸引高质量外资。

3.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增强企业活力。

4.有利于我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

六、结论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制作为一种对外开放的政策手段,对于提升我国经济发展质量、促进国内外投资贸易便利化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外资投资环境分析

中国外资投资环境分析

中国外资投资环境分析中国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在全球经济市场中拥有着与日俱增的影响力。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正在逐渐成为外资投资的热门目的地。

外资投资环境作为一个有着宏大影响的指标,值得我们对其进行探究和分析。

一、外资力量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中国的外商投资政策一直走在开放的前列,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和推出一系列有利于外商投资的利好政策,外资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增长不可或缺的力量。

从经济规模来看,外资产值占中国GDP的比重逐年上升,到2019年已超过15%,并且这一比重还在不断增长。

同时,外企在中国市场中的竞争地位也不断上升,一些外资企业在中国市场享有一定品牌优势,同时也受到了中国市场消费水平提升的影响。

二、中国外资投资环境的变化趋势及原因分析1. 贸易壁垒逐渐降低我国政府逐步改革开放,加入WTO,降低了对外贸易的壁垒,为外资投资奠定了发展基础,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国内经济的发展。

2. 投资政策越来越开放我国政府鼓励外资投资的决心越来越大,并且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比如企业所得税减免、出口退税、技术转让等等,尤其是对一些技术含量高、创新能力强的行业和企业,更享有较多政策支持。

3. 市场化改革逐步推进全面深化市场化改革,释放市场活力,加快市场纵深发展,不仅为国内企业创造了发展机遇,同时也为外资企业提供了更广阔、更开放、更公平的市场。

4. 国内消费水平的提高中国消费水平在近年来不断提高,市场需求规模不断扩大,这为外资企业在中国市场中的稳健发展提供了广泛的机会和空间。

三、外资投资环境下,中国面临的挑战1.法律法规不完善尽管外资投资法律不断完善,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差距,中外投资管理和方向上存在某些制度层面问题。

2. 公平竞争环境亟待完善在中国市场,虽然中国政府越来越重视公平竞争的环境建设,但仍存在一些不公平竞争的问题,如地方保护主义、独立自主的独角兽企业等。

3. 昂贵的投资成本尽管中国拥有丰富的工业和人才资源,但是由于土地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还存在重大的经济成本问题。

外贸投资政策解读扩大对外开放吸引外资

外贸投资政策解读扩大对外开放吸引外资

外贸投资政策解读扩大对外开放吸引外资外贸投资政策解读:扩大对外开放吸引外资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外贸投资政策逐渐趋于开放与自由化,鼓励吸引更多的外资投入。

本文将对我国外贸投资政策的重要举措以及对外开放的影响进行解读。

一、外贸投资政策的重要举措1. 减少外资准入限制为吸引更多的外资流入,我国不断减少外资准入限制,开放更多的领域。

例如,2018年,我国将汽车制造、船舶和飞机等产业领域的外资股比限制全面放开,允许外资控股或独资经营,进一步推动了外资的流入。

2. 优化营商环境我国积极改善营商环境,为外商投资提供更便利、更公平的条件。

政府相继推出一系列便利措施,如简化注册登记程序、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供税收优惠等,吸引更多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市场。

3. 扩大自贸区建设自贸区作为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我国不断扩大自贸区的建设范围,并在其中实施更加开放的政策和制度安排。

自贸区内的企业可以享受更多的便利条件,吸引了大量的外资投入。

二、对外开放的影响1. 促进经济发展外贸投资政策的开放与自由化,吸引了大量的外资流入,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外资的引入不仅为我国带来了资金和技术,还促进了产业的升级和转型,推动了经济的结构调整和提质增效。

2. 推动产业变革外贸投资政策的开放还可以推动我国产业的升级和变革。

通过引进创新技术和管理经验,吸收外资企业的先进理念和先进技术,可以提高我国产业链的竞争力,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3. 促进国际合作外贸投资政策的开放对于促进国际合作和交流也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吸引外资,我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得到了深化和拓展,增强了我国在国际经济中的参与度和话语权。

三、展望与建议展望未来,我国外贸投资政策将进一步推进对外开放,吸引更多外资的投入。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建议:1. 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政府部门应当加大对外贸投资政策的宣传力度,向国内外企业清晰地传达我国持续开放的信号,为外资企业提供更多的投资机会。

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制

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制

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制摘要::1.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制度的概述2.负面清单制度在自由贸易试验区的作用3.负面清单制度对外商投资者的影响4.我国负面清单制度与其他国家政策的对比5.我国负面清单制度的未来发展第二步,按照,详细具体地写一篇文章。

正文:自从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成立以来,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制度一直是其核心政策之一。

负面清单制度是指,在特定的领域和行业中,列出一些限制或禁止外商投资的行业和领域,除此之外,外商投资者可以在自由贸易试验区内自由投资。

这种制度旨在吸引更多的外商投资,促进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发展。

负面清单制度在自由贸易试验区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负面清单制度可以提高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国际竞争力。

通过减少外商投资的限制,吸引更多的外资进入,从而提高自由贸易试验区的经济实力和产业水平。

其次,负面清单制度可以促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内的市场化改革。

在负面清单制度下,政府职能从“审批”转向“监管”,更加注重对市场的监管和调控,提高了市场效率和公平性。

负面清单制度对外商投资者的影响也非常显著。

负面清单制度为外商投资者提供了更加开放和透明的投资环境,使得外商投资者可以更加明确地了解在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投资的相关政策和法规。

同时,负面清单制度对外商投资者的投资领域和方式也进行了进一步的放宽,为外商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投资机会和选择。

然而,与其他国家的政策相比,我国的负面清单制度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负面清单制度列出的限制和禁止外商投资的领域和行业过多,导致外商投资者在投资时仍存在一些不确定性和担忧。

其次,负面清单制度的实施过程中,相关审批和监管机构的信息公开和透明度仍需进一步提高。

未来,我国负面清单制度的发展需要更加注重与国际规则的对接和融合,进一步减少负面清单中的限制和禁止外商投资的领域和行业,为外商投资者提供更加开放和便利的投资环境。

同时,政府也需要加强对负面清单制度的宣传和解读,提高外商投资者对我国负面清单制度的了解和信任。

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制

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制

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制(最新版)目录一、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概述二、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发展三、自由贸易试验区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的制定四、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的具体案例分析五、结论与建议正文一、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概述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是一种对外资进入特定行业或领域的限制措施,通过列明禁止或限制外商投资的领域和业务,以维护国家安全、保护环境和促进国内产业发展等目的。

这种制度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得到了广泛应用,包括我国。

二、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发展我国于 2005 年开始实施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并在自由贸易试验区(FTZ)进行改革创新,以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2021 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商务部发布了《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1 年版)》,自 2022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

三、自由贸易试验区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的制定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在制定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时,根据战略定位和特色优势,推进相关产业链供应链开放发展。

在 2021 年,商务部表示将制定自由贸易试验区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形成更多制度创新成果向全国复制推广。

四、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的具体案例分析以我国电影产业为例,根据《外商投资电影院暂行规定》补充规定,自 2005 年 1 月 1 日起,允许香港、澳门服务提供者在内地以合资、合作或独资的形式建设、改造及经营电影院。

2006 年 1 月,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颁布《外商投资电影院暂行规定》补充规定二,允许香港、澳门服务提供者在内地设立的独资公司,在多个地点新建或改建多间电影院,经营电影放映业务。

五、结论与建议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在保护国家安全、保护环境和促进国内产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然而,仍需要不断调整和完善,以适应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新要求。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投资管理制度分析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投资管理制度分析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投资管理制度分析摘要摘要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重构,中国为了适应新的形势而开始了一系列的经济金融改革,而2013年挂牌成立的中国第一个自由贸易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即为其中一个充满潜力的试验场。

本文试图以自贸区的《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即负面清单和总体方案为依据,结合中国国民经济行业的实际,进行综合交叉比较,对上海自贸区的具体制度进行法律经济分析,探究这一全新发展平台的潜力。

对于自贸区的一般定义、特征等与在此之前中国广泛设立的保税区有着一定差异结合上海自贸区的设立过程和历史渊源可以发现,上海自贸区的设立,既基于保税区升级的需求,又出于国内经济体制和行政改革的动力,同时还有国际压力的背景因素。

针对自贸区的外商投资管理,上海市于自贸区挂牌成立当日出台公布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

这份文件一改过去对外商投资准入的正面清单管理模式,列明限制和禁止外商准入的领域,负面清单之外,则一律享受准入前国民待遇。

负面清单模式在自贸区的实际效果及在实践中可能产生的一些具体法律问题,是本文考察的内容。

根据《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建设上海自贸区的主要任务是探索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的新路径和新模式,同时推动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和行政体制改革,促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经济结构,实现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服务全国的发展。

因此上海自贸区的最终落脚点,即是政府行政体制的转换。

关键词: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负面清单准入前国民待遇政府监管作者:任冰指导教师:陈立虎教授英文摘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投资管理制度分析Analysis of Foreign Investment Management in China (Shanghai) Pilot Free Trade ZoneABSTRACTWith the restructuring of the global economic patterns, China has commenced a series of financial and economic reforms to adapt to the new circumstances. In 2013, China has established its first free trade zone - China (Shanghai) Pilot Free Trade Zone, Which is one the pilot zones with great potentials and expectations. 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comprehensive cross examination of Special Regulating Measures for Foreign Investment Access, namely the Negative List and the General Plan, and the practice of Chinese national economic areas. This paper tries to explore the potentials of this platform by a thorough legal analysis of its specific mechanisms.Compared to the already widely existed bonded zones, China's free trade zone is quite different in its general definitions, characters and etc. After the analysis of Shanghai Pilot Free Trade Zone's history and process of establishment, it is realized that the reason why Shanghai Pilot Free Trade Zone is the need to upgrade bonded zones, the motivation to modify domestic economic and administrative systems as well as the pressure from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For the purpose of regulating foreign investment, Shanghai government promulgated the Negative List on the date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Shanghai Pilot Free Trade Zone. The Negative List has changed the traditional model of Positive List, and set out the prohibited and limited areas for foreign investment. For all the areas beyond the List, foreign investments enjoy pre-establishment national treatmen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pecific legal issues arising from the practice of Negative List and its actual influences.According to the General Plan of China (Shanghai) Pilot Free Trade Zone, the key mission of Shanghai Pilot Free Trade Zone is to explore China's new route and pattern to open up economy to promote the reform of government function and administrative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投资管理制度分析摘要system, to change the way economy increases and optimize the economic structure. The open policy will promote development, reform, and innovation, and accumulate popularizing and replicating experience to serve the whole country. The ultimate step of Shanghai Pilot Free Trade Zone is the reform of governmental supervision and regulatory system.Key Words:China (Shanghai) Pilot Free Trade Zone; Negative List; Pre-establishment National Treatment; governmental supervision and regulatory system.Written by:REN BingSupervised by:CHEN Lihu(Professor)目录第一章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简介 (1)一、问题的提出:自贸区的设立过程及意义 (1)二、自由贸易区内涵 (2)(一)自由贸易区的不同定义 (2)(二)自由贸易区的特征 (3)(三)自由贸易区与经济自由化 (3)(四)自由贸易区(FTZ)与自由贸易协定(FTA) (4)三、从综合保税区到自由贸易区 (5)(一)保税区的含义 (5)(二)现有保税区的功能障碍 (7)(三)上海自贸区的设立背景 (8)第二章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的法律依据 (10)一、国内法角度正当性分析 (10)(一)全国人大常委会暂时调整的法律的性质 (10)(二)全国人大常委会调整的实体正当性 (11)(三)全国人大常委会调整的程序正当性 (12)二、国际法角度正当性分析 (12)(一)上海自贸区与WTO法制 (13)(二)上海自贸区与特殊经济区 (14)第三章自贸区投资管理制度(一):负面清单 (15)一、中国现行外商投资管理制度 (15)二、负面清单含义及其实践 (15)(一)国际贸易协定的承诺义务模式 (16)(二)负面清单的具体适用 (17)三、上海自贸区负面清单的规制内容 (18)(一)负面清单的内容 (18)(二)负面清单编写依据 (19)(三)上海自贸区负面清单不足 (20)第四章自贸区投资管理制度(二):准入前国民待遇 (23)一、国民待遇定义 (23)二、准入前国民待遇和准入后国民待遇 (24)(一)准入前国民待遇 (24)(二)准入后国民待遇 (24)(三)准入前国民待遇与准入后国民待遇对比分析 (25)三、准入前国民待遇的起源与发展 (25)(一)准入前国民待遇起源 (25)(二)准入前国民待遇之发展 (26)四、准入前国民待遇与上海自贸区 (28)第五章自贸区投资管理制度(三):监管制度 (30)一、自由贸易区的监管理论 (30)(一)监管的对象及重点 (30)(二)监管的原则 (30)二、自由贸易区的监管制度选择标准 (31)(一)权威性 (31)(二)精简性 (31)(三)高效性 (32)三、上海自贸区的管理体制创新 (32)(一)从政府干预到市场治理的创新 (33)(二)从行政管理到法律引导的创新 (33)四、自由贸易区的监管体制经验 (33)(一)管理体制 (33)(二)管理机构设置方式 (34)五、上海自贸区的综合配套改革 (34)(一)上海自贸区管理改革方向 (34)(二)提高上海自贸区管理效率的举措 (35)第六章附论 (36)一、自贸区设立申请 (36)二、粤津闽自贸区 (36)结语 (39)参考文献 (40)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投资管理制度分析第一章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简介第一章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简介一、问题的提出:自贸区的设立过程及意义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中国第一个自由贸易区,是中国金融改革和政府转型的重要试验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中国自贸区的外商投资体制
一、中国自贸区外商投资市场现状分析
中国自贸区的建立以及发展为外商投资创造了良好条件,同时整个外商投资市场也显现出了以下明显特征:=外商投资市场准人放宽。

在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建设当中,对外商投资有着很高的重视程度,同时也为了有效拓展和放开国内市场放宽外商投资管制,又进一步制定了相关措施,提出了优惠政策,比如取消部分原禁止类的产业行业和项目,扩大和增加开放力度。

伴随着上海自贸区的建立,外商投资备案制广泛的在全国范围内通行,此项制度也在极大程度上减少了外商审批工作量与投资前期的各项程序。

除此以外,对某些行业还允许外商独资投资,如医疗、娱乐、航空、钢铁等。

第二,外商投资准人管理模式发生变革。

指出了无法享有国民待遇的特殊管理规范,而清单之外外资享有同等权利。

商事主体综合服务模式指的是在网络信息技术的辅助支持之下,对各项审批手续进行简化,提升办事效率,全面服务于经济贸易发展。

二、中国自贸区外商投资管理
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就目前而言,第一,表明我国对于投资自由化的承诺,而这样的做法也能够显著增加外商投资人员的投资热情和投资信心,在激励外商投资以及吸引外资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这样的做法将我国主动开放战略体现的淋漓尽致,在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和改进对外开放结构方面意义重大。

第二,有助于适应国内改革工作的实际需要。

实施外商投资管理体制的改革做到了顺应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有助于为各类企业营造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保证各个产业的稳定持续运转。

第三,有助于落实简政放权革新政府管理,促进政府职能的变化,顺利完成行政体制改革。

促进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措施是坚持简政放权,将政府和市场进行有效的边界划分,而外商投资管理体制的变革指出将资源配置主导权交给市场,可以产生良好的示范效应,在全国推广的过程当中也能够为行政体制改革的实现创造良好条件。

三、中国自贸区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的有效措施
(一)积极借鉴国际经验
就当前阶段来说,国际上所形成的高标准外商投资准人规则是美国投资协定确定的规则,此项规则的核心在于投资准人国民待遇。

在我国自贸区的发展和建设当中,由于外商投资体制将会直接影响到自贸区的发展,关乎自贸区商业发展的竞争力也需要对国际上的相关经验进行积极学习和借鉴,以国际高标准的外商投资准人规则为基础,立足本国国情,制定更为清楚明确同时又极具操作性特征的外商投资准人规则。

我国在外商投资体制改革当中所确立的准人前国民待遇以及负面清单这两种模式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证。

不过我们需要清醒的认识到这样的管理模式,并不会造成东道国失去外资监管的权力,因为准人前国民待遇是设置相应条件的,也就是说在给予外资国民待遇的同时,也允许东道国提出待遇保留。

就国际经验而言,只要是双方设定了有关协议,可将认定不能开放的领域与部门或者是目前还不存在的部门领域与特殊性的投资体制都纳人负面清单。

这样既不会损害本国利益,又能够为外商投资提供保障。

(二)密切联系中国国情
毋庸置疑,当前我国在外资的利用方面已然步人到了全新发展阶段,到了一个全新时期,必须要拥有全新的战略性思考,要设置全新的政策思路。

在外商投资体制的建设和研究之中,尤其是在外商投资准人上,必须充分考虑我国当前的实际国情,最终确定出最为恰当,又能够贴合实际与具备竞争力的负面清单。

一方面需要逐渐取消差别化国民待遇的管理体制。

我国需要对当前的国情进行全面分析和基本把握,结合当前的发展水平与改革所处的阶段,在照顾民族企业的前提条件之下,抓住有利时机逐渐取消差别化国民待遇的情况,严禁出现过快过度追求国民待遇的问题,否则很容易迷失方向,陷人到一个极端之中。

另一方面需要最大化的保障国家利益不受损害,保障本国产业的安全性。

在对负面清单进行合理制定时,必须做到谨小慎微,明确要保护的行业,也要明确要适度开放哪些行业或者是促进哪部分行业的完全性开放。

在处理这些工作时,必须做好充分的
数据统计和理论分析工作,严禁盲目行事。

(三)完善系列保障措施
做好中国自贸区外商投资的监管工作,是外商投资管理体制创新改革工作当中的一项关键性内容。

第一,要努力提升外商投资监管透明度。

要想提升监管的透明度,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内容是做好信息采集与共享工作。

虽然政府在功能方面已经在积极推动转型,要求政府不能够利用行政命令干预经济活动,但是政府也需要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尤其是在信息咨询方面满足要求,为市场决策的制定提供有效根据。

因此可在自贸区当中建立管理委员会建设监管信息平台做好,有关于外商投资信息的收集与共享工作,通过信息建设来保证监管工作的透明度。

第二,要积极完善外商投资监管和纠纷解决措施。

在外商投资纠纷处理方面,可以先由自贸区诉调对接中心实施调解,如果不能够用调解方法解决的话再走司法程序。

其中也要运用好自贸区监管信息平台,促进对接中心与地区法院的有效连接,提升协同服务效果。

(四)同步推动配套改革
从本质上看,全新的中国自贸区外商投资管理体制究竟能否顺利和成功的落实在极大程度上取决于东道国的法制水平。

所以在中国自贸区的发展建设当中,要助推外商投资管理体制的改革工作,需要从加强法制化建设开始,积极制定针对于自贸区的法制条例,为自贸区的一系列改革与建设工作提供法律方面的支撑。

另外,要保障准人前国民待遇体制与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的顺利推行,还需要同步推动消除隐性壁垒的相关工作,跟进配套改革,尤其是行政管理、金融发展、公共财政、项目核准等诸多方面。

只有在确保系列制度完全建成,并且可以发挥制度约束作用之后,才能够逐步形成适用全国的能够进行复制与推广的实践性经验,有效推动改革开放战略的实施,提升改革开放的质量和效果,更好发挥中国自贸区的积极作用。

(五)注重外商投资引导
要加快外资增长速度,除了要注意开放外商投资市场,建设良好的外商投
资环境之外,还需要加强对外商投资的引导工作。

下面将对几个重要的外商投资引导方案进行简要说明:第一,引导境外金融机构建立分支与合资机构。

伴随管制放松程度的提高,对外资金融机构的开放力度也在逐步增加,开始有大量境外金融机构进人国内也金融市场,严重冲击本土金融企业的发展。

所以在自贸区的外商投资引导工作实施当中,可以利用准许建立外资银行、外资保险企业的方法对符合条件的外资金融机构开设方便之门。

另外还可吸引金融机构在中国自贸区当中建立合资企业,以便积极学习先进管理与运营经验,对我国陈旧的金融机制进行改革。

第二,开发多元化中小企业融资路径。

在外商投资引导当中,需要特别关注的是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解决,尤其是要拓宽融资路径。

一方面可以利用众筹方法进行以资助个人或初创企业为重要目的的小额资金募集。

另一方面可积极引导外资构建区域银行。

中小企业受到融资难问题的影响,无法获得有效发展,甚至出现不能顺利进行经济结构转型的情况。

四、结语
伴随上海自贸区的正式挂牌成立,人们开始把关注焦点投向了自贸区,同时也逐步形成自贸区概念与之相关的产业,也获得了迅速发展。

在当前我国对外开放水平逐步提升的背景下,为了更好的助推中国自贸区的发展和建设,为外商投资创造良好的条件,就要做好外商投资体制的研究和改革工作,适应全新的市场环境以及国际化背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