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塞米松在门诊常见用法汇总
一文读懂地塞米松-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剂量、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等

一文读懂地塞米松-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剂量、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等药理作用地塞米松为长效糖皮质激素药物,具有抗炎作用、免疫抑制作用、抗毒素作用、抗休克作用、影响造血系统、中枢兴奋作用、其他:(1)促进胃酸分泌;(2)抑制松果体褪黑素的分泌;(3)减少甲状腺对碘离子的摄取清除和转化。
备注:传统认为起效时间快慢甲强>氢考>地塞米松临床应用地塞米松属于长效糖皮质激素,它的抗炎、抗过敏和抗毒作用较泼尼松(中效)更强;水钠潴留副作用更小,适合短期使用(长期应用可导致医源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可用于其他糖皮质激素反应不佳或无效的场合。
1. 过敏性休克在过敏性休克的抢救过程中,首先是肾上腺素,其次便是扩容和激素。
而在激素选择地塞米松或是甲强龙间存在争议:有人认为甲强龙起效时间快,而地米起效时间慢,应选择甲强龙,但临床工作中经常使用的却是地米,关于原因有几种说法:(1)甲强龙属外源性激素,在体内需要经过肝脏转化,中效弱效,但主要分布于肺部,ARDS 时推荐使用,可减少肺间质水肿,防止肺纤维化。
(2)地塞米松亦属于外源性激素,长效中效,与糖皮质激素受体结合力强于其他两个,抗炎强,作用时间长;关键在于在皮肤小血管分布浓度高,分布体积大,组织穿透力强,可有效减少渗出,缓解皮肤充血症状,对过敏性休克尤为适用。
(3)也有人认为可能地米为抢救常备药,药物来源比甲强龙方便,另外地米是液体,可以直接抽出不用稀释,直接静推,也为抢救病人赢得时间。
用药方法:地塞米松10 ~ 20 mg 静脉推注,可重复使用。
2. 严重感染大量抗菌药物配合使用可有良好的降温、抗毒、抗休克及促进症状缓解的作用,在应用有效抗菌药物治疗感染的同时可用地塞米松作辅助治疗;但是病毒性感染一般不用激素。
用药方法:一般剂量静脉注射每次2 ~ 20 mg;静脉滴注时,应以5% 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可2 ~ 6 h 重复给药至病情稳定,但大剂量连续给药一般不超过72 h。
地塞米松说明书

地塞米松说明书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地塞米松注射液地塞米松注射液属于类药,具有抗炎、抗过敏、抗休克的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过敏性及。
如,支气管哮喘,皮炎等过敏性疾病。
【性状】本品为微细颗粒的混悬液,静置后微细颗粒下沉,振摇后成均匀的乳白。
【药代动力学】肌注后于8小时达峰值。
较其他皮质激素类药物为低。
【用法用量】肌注:一次1-8mg,一日一次;也可用于腱鞘内注射或关节腔,软组织的损伤部位内注射,一次0.8-6mg,间隔2周一次;局部皮内注射,每点0.05-0.25mg,共2.5mg,一周一次。
鼻腔、喉头、气管、中耳腔、耳管注入0.1-0.2mg,一日1-3次;静脉注射一般2-20mg。
药理毒理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其抗炎、抗过敏、抗休克作用比泼尼松更显着,而对水钠潴留和促进排钾作用很轻,对垂体-肾上腺抑制作用较强。
1.抗炎作用:本产品可减轻和防止组织对炎症的反应,从而减轻炎症的表现。
激素抑制炎症细胞,包括巨噬细胞和在炎症部位的集聚,并抑制吞噬作用、溶酶体酶的释放以及炎症化学中介物的合成和释放。
可以减轻和防止组织对炎症的反应,从而减轻炎症的表现。
2.:包括防止或抑制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延迟性的过敏反应,减少T 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细胞的数目,降低免疫球蛋白与的结合能力,并抑制白介素的合成与释放,从而降低T淋巴细胞向淋巴母细胞转化,并减轻原发免疫反应的扩展。
可降低免疫复合物通过基底膜,并能减少补体成分及免疫球蛋白的浓度。
适应症主要用于过敏性与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疾病。
如结缔组织病,,严重的支气管哮喘,皮炎等过敏性疾病,,急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等。
注意事项1.结核病、急性细菌性或病毒性感染患者慎用,必要应用时,必须给予适当的抗感染治疗。
2.长期服药后,停药前应逐渐减量。
3.糖尿病、骨质疏松症、肝硬化、肾功能不良、患者慎用。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妇女使用可增加胎盘功能不全、减少或死胎的发生率,动物试验有致畸作用,应权衡利弊使用。
地塞米松片说明书

地塞米松片说明书地塞米松片是一种常用的激素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引起的炎症和免疫反应。
以下是地塞米松片的详细说明。
【药品名称】地塞米松片【通用名称】地塞米松片【成份】本品主要成份为地塞米松。
【性状】本品为白色片剂。
【适应症】地塞米松片主要适用于以下疾病及症状的治疗:1. 炎症性疾病:如关节炎、肌肉炎等;2. 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炎等;3. 自体免疫性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4. 呼吸系统疾病:如支气管哮喘、肺炎等;5. 皮肤疾病:如银屑病、湿疹等;6. 消化系统疾病:如溃疡性口炎、克罗恩病等;7. 血液系统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等。
【用法用量】口服。
成人首剂一般为2.5-15毫克,每日2-4次。
儿童剂量需根据体重和疾病情况来确定。
【不良反应】地塞米松片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以下不良反应:1. 消化系统不良反应: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2. 免疫系统不良反应:免疫抑制、易感染等;3. 精神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失眠、焦虑等;4. 代谢和内分泌系统不良反应:钠潴留、高血糖等;5. 肌肉骨骼系统不良反应:骨质疏松、肌肉萎缩等。
【禁忌症】以下情况禁用地塞米松片:1. 对地塞米松或其他类固醇类药物过敏的患者;2. 活动性结核、真菌和病毒感染的患者;3. 严重心肌炎、肝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器质性损害的患者。
【注意事项】使用地塞米松片时应注意以下事项:1. 使用剂量应根据医生的指导进行,不得随意增加或减少剂量;2. 使用期间应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肝功能等指标;3. 长期使用需注意可能出现的骨质疏松;4. 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使用时应慎重。
【贮藏】密封,避光,保管在干燥处。
【生产企业】地塞米松片由专业的医药生产企业生产。
【说明书修订日期】XXXX年XX月XX日以上是地塞米松片的说明书。
若在使用过程中有任何疑问或不适,请及时咨询医生。
地塞米松的用法和注意事项

地塞米松的用法和注意事项一、常规用药地塞米松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皮质类固醇,具有消炎及免疫抑制的效果,其适应症及具体用法用量:二、过敏性与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疾病成人常用剂量地塞米松用于过敏性与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疾病(如结缔组织病、严重的支气管哮喘、皮炎等过敏性疾病、溃疡性结肠炎、急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等)的常见剂型有片剂、注射剂,通过口服或静脉给药,具体用法剂量如下:►国内成人初始剂量为每次0.75~3.00 mg,一日2~4次;维持量约一日0.75 mg,视病情而定。
►国外成人初始剂量为每日0.75~9 mg不等,具体取决于所治疗的疾病。
►治疗多发性硬化症急性加重,每日30 mg,服用一周后改为:隔日1次,每次4~12 mg,持续一个月。
►静脉注射每次2~20 mg,可2~6小时重复给药至病情稳定,大剂量连续给药一般不超过72小时。
►对于急性、自限性过敏性疾病或慢性过敏性疾病的急性加重,建议采用结合了肠胃外和口服治疗的剂量方案:第一天,肌内注射4~8 mg;第二天,口服片剂3 mg,分两次服用;第三天,口服片剂3 mg,分两次服用;第四天,口服1.5 mg,分两次服用;第五天,口服0.75 mg;第六天,口服0.75 mg;第七天,无治疗;第八天,复诊。
地塞米松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常用剂型为注射剂,可通过静脉注射或关节腔注射给药,具体用法用量如下:►静脉注射:成人患者每2周1次,每次2.5 mg,根据患者年龄、体重和症状用量可适当增减,或遵医嘱。
►关节腔注射:按关节大小每次用量为 1.25~5 mg,必要时隔2~4周可再加强注射一次以巩固疗效。
►国外说明书中关节腔给药每次0.8~4 mg。
地塞米松可用于治疗局限性瘙痒症、神经性皮炎、接触性皮炎、脂溢性皮炎以及慢性湿疹,常见的外用剂型为乳膏或凝胶,具体用法剂量如下:►外用,一日1~2次,取少量涂于患处,并轻揉片刻。
地塞米松可用于治疗虹膜睫状体炎、虹膜炎、角膜炎、过敏性结膜炎、眼睑炎、泪囊炎等,常用剂型为眼用制剂,具体用法剂量如下:►滴眼,一日3~4次。
地塞米松药物适应症、选药、给药途径、溶媒选择、用法、联合用药等不适宜案例分享、分析及建议

临床地塞米松药物适应症、选药、给药途径、溶媒选择、用法、联合用药等不适宜案例分享、分析及建议适应症不适宜患者信息:男,22 岁临床诊断: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注射用头孢呋辛钠 1.5g+0.9% 氯化钠100mL地塞米松注射液5mg+5%葡萄糖 10mLiv临时一次。
分析:地塞米松可抑制体温调节中枢对致热源的敏感性,能稳定溶酶体膜,降低内源性致热源释放,起到立竿见影退热效果。
建议:严格限制明确适应证糖皮质激素的使用,不能单纯以退热和止痛为目的使用糖皮质激素,退热可给予解热镇痛药。
选药不适宜患者信息:男,55 岁临床诊断:狼疮肾炎药物选择不适宜。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最常见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肾脏是SLE最常累及器官,40%—60% SLE患者在起病初即有狼疮肾炎。
狼疮肾炎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为主,必要时应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或加用其他免疫抑制剂。
治疗狼疮肾炎首选泼尼龙或甲泼尼龙等中效糖皮质激素。
给药途径不适宜患者信息:男,3 岁。
临床诊断:急性支气管炎。
地塞米松注射液5 mg + 0.9% 氯化钠10 mL 雾化吸入。
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是治疗气道急、慢性炎症的常用药物。
地塞米松因其为水溶性,全身吸收广泛,其分子较大,多沉积在大气道,肺内沉积率低,局部抗炎作用弱,且是长效类激素,可持久抑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素轴,不推荐地塞米松注射液雾化吸入。
溶媒选择不适宜患者信息:女,68 岁。
临床诊断:荨麻疹。
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10 mg + 0.9% 氯化钠100 mL 。
溶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用法用量示静脉滴注时以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
根据说明改成5% 葡萄糖注射液做溶媒。
用法不适宜,选择药物不适宜患者信息:女,65 岁临床诊断:慢性膝关节痛处方用药:醋酸地塞米松片 1.5mg tid po:①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的作用,在炎症性关节炎急性期给予糖皮质激素,确实能明显减轻肿胀、缓解症状,关节痛有明显止痛、消肿效果。
②地塞米松的用法不适宜。
地塞米松

地塞米松本词条未列出任何参考资料,内容可能缺乏依据。
百度百科所有内容均应列出参考资料以供查证。
欢迎您协助编辑改善该词条。
科技名词定义中文名称:地塞米松英文名称:dexamethasone定义: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
具有抗炎、抗过敏、抗风湿、免疫抑制作用,主要用于治疗严重细菌感染和严重过敏性疾病、各种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粒细胞减少症、严重皮肤病、器官移植的免疫排斥反应、肿瘤治疗及对糖皮质激素敏感的眼部炎症等。
应用学科:免疫学(一级学科);应用免疫(二级学科);免疫治疗(二级学科)以上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求助编辑百科名片地塞米松,又叫德沙美松、氟甲强的松龙是抗炎、抗过敏药物。
主要作为危重疾病的急救用药和各类炎症的治疗。
目录基本信息药品简介历史药理作用不良反应:禁忌注意事项药代动力学实验室测定方法药物相互作用适应症剂量及用法不良反应来源及前景使用注意配伍禁忌相关数据制备方法展开基本信息药品简介历史药理作用不良反应:禁忌注意事项药代动力学实验室测定方法药物相互作用适应症剂量及用法不良反应来源及前景使用注意配伍禁忌相关数据制备方法展开编辑本段基本信息药品名称:地塞米松英文名:dexamethasone异名:德沙美松;氟甲强的松龙;氟甲去氢氢化可的松;甲氟烯索,地塞米松,Acidocont,Deronil,Dexacortal,dexametona,Flumeprednisolon等。
化学名:(11β,16α)-9-Fluoro-11,17,21-trihydroxy-16-methylpregna-1,4-diene-3,20-dione制造专利:US pat 3,007,923(1961 to Lab.Franc.Chimiother.),Ger pat 1,113,690(1961 to Merck & Co.),Brit Pat 869,511 (to Upjohn)。
CAS号:50-02-2分子式:C22H29FO5分子量:392.5编辑本段药品简介地塞米松(图2)地塞米松又名氟美松、氟甲强地松龙、德沙美松,是糖皮质类激素。
地塞米松静推注意事项

地塞米松静推注意事项地塞米松是一种常用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具有抗炎、抗过敏和免疫抑制等作用。
在使用地塞米松时,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注意,以确保安全有效的用药。
首先,地塞米松是处方药,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医生会根据你的病情和身体状况来决定地塞米松的剂量和使用方式。
请勿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以免引发不良反应或影响治疗效果。
其次,地塞米松主要以口服和输液的形式使用。
口服地塞米松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的剂量和用药时间,并在饭后服用,以降低胃肠道刺激和副作用。
输液地塞米松需要在医院或诊所进行,由医生或专业人员进行处理。
确保使用正确的剂量和配制方法。
另外,地塞米松的使用时间应尽量短,并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渐减药或停药。
长期或过量使用地塞米松可能会导致一系列副作用,如免疫抑制、骨质疏松、高血糖、水潴留等。
同时,避免突然停药,应逐渐减少剂量,以免引发戒断反应。
在使用地塞米松期间,应密切观察自身的症状和体征,如恶心、呕吐、腹胀、失眠、情绪波动等。
如果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如面部肿胀、呼吸困难、皮疹、皮肤潮红等,应及时就医。
地塞米松在使用时还需注意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
特别是在同时使用其他药物时,如非甾体抗炎药、噻嗪类利尿剂、抗凝药物、抗癫痫药物等,可能会增加地塞米松的副作用风险。
在使用地塞米松之前,一定要告诉医生所用药物的详细情况。
另外,对于一些特定人群,地塞米松的使用需要特别注意。
如孕妇、哺乳期妇女、老年人、儿童和已知对地塞米松过敏的患者。
这些人群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地塞米松,并定期监测药效和不良反应。
最后,长期使用地塞米松的患者,应定期进行相关的检查,以评估治疗效果和副作用风险。
这些检查包括血糖、血压、骨密度等。
同时,地塞米松的使用也需要与其他疗法结合,如饮食调理、锻炼、避免病原体感染等,以提高治疗效果。
总之,地塞米松是一种常用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在使用时需遵循医生的建议和指导。
注意正确的剂量和使用方式,并在用药期间密切观察不良反应。
地塞米松,在皮肤科的11种常见用法!

地塞米松,在皮肤科的11种常见用法!带状疱疹用法:根据《中国带状疱疹治疗指南(草稿)2013版》推荐,一般应用强的松30mg/日,折换成地塞米松4.5mg/日,疗程7天。
原因:在带状疱疹急性发作早期的治疗中,系统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可以抑制炎症过程,缩短急性疼痛的持续时间和皮损愈合时间,但对慢性疼痛(PHN)基本无效。
原理:在各种急性炎症的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可减轻炎症早期的渗出、水肿、毛细血管扩张、白细胞浸润和吞噬等反应,从而改善炎症早期出现的红、肿、热、痛等临床症状;在炎症后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可抑制从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的增生,抑制胶原蛋白、粘多糖的合成及肉芽组织增生,从而防止炎症后期的粘连和瘢痕形成,减轻炎症的后遗症。
荨麻疹用法:根据《中国荨麻疹诊疗指南(2014版)》推荐,糖皮质激素推荐用于急性、重症或伴有喉头水肿的荨麻疹,一般应用强的松30~40mg/日,折换成地塞米松 4.5~6mg/日,疗程4~5天。
原因:荨麻疹的发病机制至今尚不十分清楚,可能涉及感染、变态反应、假变态反应和自身反应性等。
肥大细胞在发病中起中心作用,其活化并脱颗粒,导致组胺、白三烯、前列腺素等释放,是影响荨麻疹发生、发展、预后和治疗反应的关键。
原理:糖皮质激素对免疫反应有多方面的抑制作用,能缓解许多过敏性疾病的症状,抑制因过敏反应而产生的病理变化。
过敏性皮炎用法:根据《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过敏性皮炎一节推荐,重症患者应及时足量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氢化可的松一日200~500mg,折换成地塞米松一日7.5~18.75mg,分次静脉滴注。
并依据病情变化逐步调整,逐渐减量。
原因:过敏性皮炎是由于接触过敏性抗原引起的皮肤过敏反应,它主要是由IgE介导的I型变态反应。
过敏体质在首次接触过敏原时,会产生相应的抗体,抗体固定于皮肤、黏膜组织中,当再次遇到同样的过敏原,则导致肥大细胞、嗜碱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5—羟色胺等过敏反应介质,即发生过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塞米松在门诊常见用法汇总总结地塞米松用法用量及原理皮肤科病人1带状疱疹用法:根据《中国带状疱疹治疗指南(草稿)2013版》推荐,一般应用强的松30mg/ 日,折换成地塞米松4.5mg/日,疗程7 天。
原因:在带状疱疹急性发作早期的治疗中,系统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可以抑制炎症过程,缩短急性疼痛的持续时间和皮损愈合时间,但对慢性疼痛(PHN )基本无效。
原理:在各种急性炎症的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可减轻炎症早期的渗出、水肿、毛细血管扩张、白细胞浸润和吞噬等反应,从而改善炎症早期出现的红、肿、热、痛等临床症状;在炎症后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可抑制从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的增生,抑制胶原蛋白、粘多糖的合成及肉芽组织增生,从而防止炎症后期的粘连和瘢痕形成,减轻炎症的后遗症。
2荨麻疹用法:根据《中国荨麻疹诊疗指南(2014 版)》推荐,糖皮质激素推荐用于急性、重症或伴有喉头水肿的荨麻疹,一般应用强的松30~40mg/ 日,折换成地塞米松4.5~6mg/日,疗程4~5 天。
原因:荨麻疹的发病机制至今尚不十分清楚,可能涉及感染、变态反应、假变态反应和自身反应性等。
肥大细胞在发病中起中心作用,其活化并脱颗粒,导致组胺、白三烯、前列腺素等释放,是影响荨麻疹发生、发展、预后和治疗反应的关键。
原理:糖皮质激素对免疫反应有多方面的抑制作用,能缓解许多过敏性疾病的症状,抑制因过敏反应而产生的病理变化。
3过敏性皮炎用法:根据《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过敏性皮炎一节推荐,重症患者应及时足量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氢化可的松一日200〜500mg,折换成地塞米松一日7.5~18.75mg ,分次静脉滴注。
并依据病情变化逐步调整,逐渐减量。
原因:过敏性皮炎是由于接触过敏性抗原引起的皮肤过敏反应,它主要是由IgE 介导的I 型变态反应。
过敏体质在首次接触过敏原时,会产生相应的抗体,抗体固定于皮肤、黏膜组织中,当再次遇到同样的过敏原,则导致肥大细胞、嗜碱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5—羟色胺等过敏反应介质,即发生过敏。
原理:地塞米松能够减少血液循环的T 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细胞,抑制巨噬细胞对抗原的摄联和处理,促使蛋白质异化,抑制蛋白质合成,影响抗体合成,达到抗过敏作用。
4接触性皮炎用法:根据《接触性皮炎临床路径 ( 2016 版)》推荐,发生接触性皮炎,当皮损面积较大、和/或局部糜烂渗出明显、和/或出现全身系统症状时,可予中小剂量糖皮质激素( 0.5-1mg/d/kg )待病情控制后可迅速减量,一般用药时间不超过7 天。
原因:接触性皮炎为典型的接触性迟发型超敏反应,属于iv 型超敏反应,通常是由于接触小分子半抗原物质,如油漆、燃料、农药、化妆品和某些药物(磺胺和青霉素)等引起,小分子的半抗原与体内蛋白质结合成完全抗原,经朗格汉斯细胞摄取并提呈给T 细胞,使其活化、分化为效应T 细胞,机体再次接触相应抗原可发生接触性皮炎,导致局部皮肤出现红肿、皮疹、水疱,严重者可出现剥脱性皮炎。
是一种抗原诱导的T 细胞免疫应答。
机制:糖皮质激素能够减少血液循环的T 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细胞,抑制巨噬细胞对抗原的摄联和处理,促使蛋白质异化,抑制蛋白质合成,影响抗体合成,达到抗过敏作用,从而能缓解许多过敏性疾病的症状,抑制因过敏反应而产生的病理变化。
5湿疹用法用量:根据《中国湿疹诊疗指南(2011 )》推荐,糖皮质激素在湿疹中主要用于外用,根据皮损性质选择合适强度的糖皮质激素。
强效糖皮质激素连续应用一般不超过周。
1个手面积皮肤表面需要0.5个FTU,即0.25g软膏。
系统治疗一般不主张常规使用。
但可用于病因明确、短期可以祛除病因的患者,如接触因素、药物因素引起者或自身敏感性皮炎等。
原因:湿疹主要是由复杂的内外激发因子引起的一种迟发型变态反应。
原理:糖皮质激素能够减少血液循环的T 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细胞,抑制巨噬细胞对抗原的摄联和处理,促使蛋白质异化,抑制蛋白质合成,影响抗体合成,达到抗过敏作用,从而能缓解许多过敏性疾病的症状,抑制因过敏反应而产生的病理变化。
6溢脂性皮炎用法:根据《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溢脂性皮炎一节推荐,糖皮质激素一般外用,必要时可用于重症患者。
原因:溢脂性皮炎主要与激素分泌、过敏体质、精神紧张、卫生习惯、螨虫及微生物感染及其代谢产物的变态反应引起的变应性炎症,以及理化刺激等有关。
原理:应用糖皮质激素可抑制从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的增生,抑制胶原蛋白、粘多糖的合成及肉芽组织增生,从而防止炎症后期的粘连和瘢痕形成,减轻炎症的后遗症。
糖皮质激素能够减少血液循环的T 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细胞,抑制巨噬细胞对抗原的摄联和处理,促使蛋白质异化,抑制蛋白质合成,影响抗体合成,达到抗过敏作用,从而能缓解许多过敏性疾病的症状,抑制因过敏反应而产生的病理变化。
7痤疮用法:根据《寻常痤疮临床路径(2016 版)》推荐,糖皮质激素主要用于严重的结节囊肿性痤疮、暴发性痤疮或聚合性痤疮的病情进展期,多采用小剂量(泼尼松小于15mg/天,折换成地塞米松小于2.25mg/ 天)短期使用。
也可结节和(或)囊肿内注射糖皮质激素。
原因:痤疮是一种由多因素综合作用所致的毛囊皮脂腺疾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包括4 个方面:1)皮脂分泌增加;2)毛囊皮脂腺导管过度角化;3)毛囊皮脂腺内痤疮丙酸杆菌繁殖增加;4 )在炎症介质等的作用下出现炎症反应。
原理:在各种急性炎症的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可减轻炎症早期的渗出、水肿、毛细血管扩张、白细胞浸润和吞噬等反应,从而改善炎症早期出现的红、肿、热、痛等临床症状;在炎症后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可抑制从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的增生,抑制胶原蛋白、粘多糖的合成及肉芽组织增生,从而防止炎症后期的粘连和瘢痕形成,减轻炎症的后遗症。
8隐翅虫皮炎用法:根据《隐翅虫简介及隐翅虫皮炎发生与预防》一文推荐,糖皮质激素可小量、短期用于皮疹广泛或合并有发热等其他症状的隐翅虫皮炎。
可按急性、亚急性和慢性皮炎的治疗原则处理。
原因:隐翅虫虫体内含有一种强酸性(pH 1〜2)毒液,当人体拍打将虫体击伤,毒液污染皮肤,即可引起急性皮炎,疼痛剧烈,重者可出现全身反应。
原理:应用糖皮质激素可抑制从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的增生,抑制胶原蛋白、粘多糖的合成及肉芽组织增生,从而防止炎症后期的粘连和瘢痕形成,减轻炎症的后遗症。
糖皮质激素能够减少血液循环的T 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细胞,抑制巨噬细胞对抗原的摄联和处理,促使蛋白质异化,抑制蛋白质合成,影响抗体合成,达到抗过敏作用,从而能缓解许多过敏性疾病的症状,抑制因过敏反应而产生的病理变化。
9皮肌炎用法:根据《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诊断及治疗指南》推荐,糖皮质激素治疗PM 和DM 的首选药,一般开始剂量为强的松60~100mg/ 天,折换成地塞米松9~15mg/ 天。
常在用药1~2 月后症状开始改善,然后开始逐渐减量。
原因:皮肌炎(DM) 和多发性肌炎(PM) 都属于特发性炎症性肌病(IIM),其共同特点是病因不明的慢性肌肉炎症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肌无力症状,DM 还有其特征性的皮肤损害。
与大多数自身免疫性疾病一样,DM 与PM 的发病是具有遗传易感性的个体在环境因素的作用下引起的。
原理:应用糖皮质激素可抑制从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的增生,抑制胶原蛋白、粘多糖的合成及肉芽组织增生,从而防止炎症后期的粘连和瘢痕形成,减轻炎症的后遗症。
糖皮质激素能够减少血液循环的T 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细胞,抑制巨噬细胞对抗原的摄联和处理,促使蛋白质异化,抑制蛋白质合成,影响抗体合成,达到抗过敏作用,从而能缓解许多过敏性疾病的症状,抑制因过敏反应而产生的病理变化。
10盘状红斑狼疮用法:根据《皮肤型红斑狼疮诊疗指南2012 版)》推荐,糖皮质激素一般选用中小剂量,如泼尼松0.5 mg/ (kg • d,折换成地塞米松0.075mg/ ( kg • d,病情控制后缓慢递减。
原因:红斑狼疮(LE )是一种典型的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
在遗传因素、环境因素、雌激素水平等各种因素相互作用下,生,产生大量的自身抗体,并与体内相应的自身抗原结合形成相应的免疫复合物,沉积在皮肤、关节、小血管、肾小球等部位。
导致T 淋巴细胞减少、T 抑制细胞功能降低、 B 细胞过度增在补体的参与下,引起急慢性炎症及组织坏死(如狼疮肾炎),或抗体直接与组织细胞抗原作用,引起细胞破坏(如红细胞、淋巴细胞及血小板壁的特异性抗原与相应的自身抗体结合,分别引起溶血性贫血、淋巴细胞减少症和血小板减少症)从而导致机体的多系统损害。
原理:应用糖皮质激素可抑制从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的增生,抑制胶原蛋白、粘多糖的合成及肉芽组织增生,从而防止炎症后期的粘连和瘢痕形成,减轻炎症的后遗症。
糖皮质激素能够减少血液循环的T 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细胞,抑制巨噬细胞对抗原的摄联和处理,促使蛋白质异化,抑制蛋白质合成,影响抗体合成,达到抗过敏作用,从而能缓解许多过敏性疾病的症状,抑制因过敏反应而产生的病理变化。
11体癣、股癣用法用量:根据《体股癣诊疗指南(2008 版)》推荐,糖皮质激素一般外用,可用于炎症较严重的体股癣患者,限期1~2 周。
原因:体股癣的主要病原菌为红色毛癣菌和须癣毛癣菌。
旦感染建立,毛癣菌和须癣毛癣菌的生长速度和表皮更新速度对于损害的发展是两个关键性因素。
前者必须相等或前者大于后者,否则毛癣菌和须癣毛癣菌数量将下降。
毛癣菌和须癣毛癣菌所产生的角蛋白酶和其他蛋白分解酶,不仅与其在皮肤定植和侵入,而且表现为皮肤损害。
原理:在各种急性炎症的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可减轻炎症早期的渗出、水肿、毛细血管扩张、白细胞浸润和吞噬等反应,从而改善炎症早期出现的红、肿、热、痛等临床症状;在炎症后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可抑制从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的增生,抑制胶原蛋白、粘多糖的合成及肉芽组织增生,从而防止炎症后期的粘连和瘢痕形成,减轻炎症的后遗症。
口腔科病人1牙髓炎、牙周炎用法:根据《实用牙髓病诊疗学》推荐,般应用强的松10mg ,折换成地塞米松0.75mg ,每日三次。
预防或治疗炎症反应一般只需1~2 天。
原因:牙髓因受到病源刺激物的作用不同以及机体抵抗力的差异,出现不同的病理变化。
由于牙髓组织是处于四壁坚硬缺乏弹性的牙髓腔中,其血液循环只能通过细小的根尖孔,缺乏侧枝循环,一旦牙髓发生炎症,炎症渗出物不易引流,髓腔内压很快增高,产生剧烈疼痛。
原理:应用糖皮质激素可减轻炎症早期的渗出、水肿、毛细血管扩张、白细胞浸润和吞噬等反应,从而改善炎症早期出现的红、肿、热、痛等临床症状。
2阻生齿用法:糖皮质激素主要用于阻生齿拔除术,一般应用地塞米松5mg 。
原因:预防阻生齿拔除术后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