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曾国藩 第二讲

合集下载

曾国藩家书(国学大书院)

曾国藩家书(国学大书院)

一三致诸弟:诸事不 可不尽心
一四谕纪泽:思将儿 女婚嫁早早料理
一五谕纪泽:应早起、 有恒、举止厚重
一六谕纪泽:时记勤 敬二字
一七致两弟:修建祠 堂等具体事宜
一八谕纪泽:治家八 事,缺一不可
一九致两弟:时以子 侄辈骄傲为虑
二〇谕纪泽纪鸿:须 努力读书,不可积钱
买田
二一致四弟:子侄须 教以谦勤
二二致四弟:继承祖 父“三不信”家风
天下事常由命 不由人
四二致两弟: 2
望速来营忘身 报国
3 四三谕纪泽:
尔须读唐宋诗, 作五言诗
4 四四谕纪泽:
稳慎图之,不 敢骄矜
5 四五谕纪泽纪
鸿:唯读书可 变化气质
四七致两弟:做人 需谨记劳、谦、廉
三字
四六谕纪泽:手抄 与摹仿宜并进
四八致两弟:刚柔 并用、不可偏废
四九谕纪泽: 1
洁身自持,应 效法王、陶
我这一生所立之志甚多,只有记茶余偶谈、读史十页、写楷书体日记这三件事,发誓终身坚持,绝不让其有 一日的间断。
目录分析
一禀父母:述 1
赴京及抵京后 事宜皆顺
二禀父母:谨 2
守父亲保身之 训
3 三禀父母:谨
记节欲、节饮 食
4 四致诸弟:明
师益友虚心请 教
5 五致诸弟:读
书要有志有识 有恒
六致诸弟:勉在孝悌 上用功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 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
“从政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
且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 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第二讲 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与洋务运动

第二讲 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与洋务运动

1.1861年创办安庆机械所 • (第一艘货轮船“黄鹄”) 2.1867年在江南制造总局设兵工学校
3.1872年促成第一批幼童出国留学
第一批留美幼童 留美幼童打棒球照 近代第一位留学生容闳
4.培养了以一批洋务骨干人才
• • • • • • • • • 李鸿章(洋务派的核心人物) 左宗棠(福建船政局) 刘铭传(首任台湾巡抚、台湾近代化之父) 郭意诚(湘中名儒) 容闳(留美学生) 李善兰(数学家) 徐建寅、徐寿、华蘅芳(科学家) 吴汝伦、薛福成(文学家) 郭蒿焘(外交家)
1875年,清政府命李鸿章、沈葆桢督办北洋、 南洋水师 1876年,李鸿章买英4艘轻型跑船 1880年,李又买德国的定远、镇远、济运巡 洋舰 1887年,李又订德:致远、靖远、经远、来 远4艘巡洋舰
共计25艘,4万吨,全球排名第七, 亚洲第一。
6.甲午战败,全国骂声一片
7.外修和好,内图富强
第二讲 曾国藩 李鸿章 张之洞与 洋务运动
• • • • • 一、曾国藩因时而变,成风气之先—— 中学西用,创立洋务运动 二、李鸿章——“外修和好,内图富强” 三、张之洞——“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四、洋务运动的功过是非
一、曾国藩因时而变,成风气之先 ——中学西用,创立洋务运动 (1811-1872)
三、张之洞——“中学为体,西 学为用”(1837-1909)
1.简历
(1)河北人,出生贵州,同
治进士
(2)先后任湖北、四川学政
(3)任湖广总督,督鄂20年
(4)晚清洋务重臣
• 2.主要事功
• (1)创办汉阳铁厂 • (2)湖北 枪炮局
• (3)湖北书院
• (4)编练湖北新军(1镇1协)
汉 阳 铁 厂

曾国藩课件

曾国藩课件
上页 下页 首页 退出
上页
下页
首页
退出
上页 下页 首页 退出
浑:内敛、包容、难得糊涂
自家的优点,要掩蔽几分,这是涵有以养深。 别人的缺点,要掩蔽几分,这是深厚以养大。 如奕,举止轻浮,聪明太露,多谋多改。 以才自足,以能自矜,则为小人所忌,亦为 君子所薄。 扬善于公庭,而规过于私室。 此三点为儒家思想。
上页 下页 首页 退出
想一想?
上页
下页
首页
退出
一、熊
二、獾






上页
下页
首页பைடு நூலகம்
退出
三、鹗
四、狼





上页
下页
首页
退出
五、驴
六、猪
海兰察
上页 下页 首页
年羹尧
退出
七、蟒
八、猴
曾 国 藩
张 之 洞
上页
下页
首页
退出
九、狐
十、蛤蟆
西
太 后
袁 世 凯
上页
下页
首页
退出
“西山十戾”是北京街头巷尾的老百姓附会 整个清王朝的重要人物流传的说法。这 十戾以动物状人,究其原因多数是由于 每个人像貌相近于某一种动物。例如袁 世凯是个五短身材的矮胖子,走起路来 八字脚,外形的确有点像蛙。此外,据 民间传说,袁世凯每逢阴天下雨都爱张 口嘘气,大概是有些哮喘的毛病,在生 理特征上也与蛙有几分像。自然,这些 比拟终究是牵强附会。
上页
下页
首页
退出
耐:耐烦、控制情绪、忌讳发牢骚
牢骚太多,未来的前途肯定不会顺了,因为 无缘无故的抱怨老天,老天必然不会允许, 无缘无故的抱怨被人,别人也一定不会心服。

曾国藩家训演讲版

曾国藩家训演讲版

曾国藩家训今天我要讲的《曾国藩家训》,是从百家讲坛郦波老师的讲解中学到的。

主要有14部分,分别是谁来拯救笨小孩、无一日不读书、撑起两根穷骨头、养得胸中一种恬静、最败人的两个字、小家里的大智慧、养活一团春意思、人但有恒事无不成、居官以坚忍为第一要义、用人必先治人、用人四部曲、作育人才以图强、无愧于兄弟、自立立人自达达人。

在开始讲《曾国藩家训》前,我想先简短的介绍下他的个人履历。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汉族,嘉庆十六年(公元1811年)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荷叶塘白杨坪(今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大坪村)的一个普通耕读家庭。

晚清重臣,湘军之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

清朝战略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

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勇毅侯,谥曰文正。

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

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曾国藩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

可以说曾国藩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兄妹九人,曾国藩为长子。

祖辈以务农为主,生活较为宽裕。

祖父曾玉屏虽少文化,但阅历丰富;父亲曾麟书身为塾师秀才,作为长子长孙的曾国藩,自然得到二位先辈更多的教育了。

6岁时入塾读书,他勤奋好学,孜孜不倦。

至道光十二年(1832年)他考取了秀才,并与欧阳沧溟之女成婚。

此后,连考两次会试不中。

在道光十八年(1838),虚岁28岁时殿试考中了同进士。

从此之后,他踏上仕途之路,并成为军机大臣穆彰阿的得意门生。

在京十多年间,他先后任翰林院庶吉士,累迁侍读,侍讲学士,文渊阁值阁事,内阁学士,稽察中书科事务,礼部侍郎及署兵部,工部,刑部,吏部侍郎等职。

漫谈曾国藩修身与识人、用人之道讲解

漫谈曾国藩修身与识人、用人之道讲解

用人原则
有操守而无官气, 多条理而少大言
“官气”,即圆滑取巧,心窍太 多,敷衍塞责,不能负巨艰,担大难; 推崇“乡气”,任用久困场屋,沉沦 下僚,有用世心肠而无从致用的人。 这种人守着一个“拙”字,遇事能身 到、心到、口到、眼到,能忍辱负重。
曾国藩的日程表 同治元年八月十九日 吏事----勤见僚属、多问外事下手 军事----教训将领、屡阅操练 饷事----慎择卡员、比较入数 文事 ----恬吟声调、广征古训。 ----每日午前于吏事、军事加意;午后于饷事加 意,灯后于文事加意 上半日: 见客,审貌听言 作折 核保单 点名看操 写亲笔信 看书 习字 下半日:阅本日文件 改信稿 核批札稿 查记银钱 帐目 夜间:温诗、古文 核批札稿 查应奏事目
君子能下人
君子之道,莫善于能下人,莫不善于矜, 以齐桓公之盛业,葵邱之会微有振矜而叛 者九国.以关公之忠勇,一念之矜,则身败于 徐晃,地丧于吕蒙,,,不自恃者,虽危得安;自 恃者,虽安而易危,自古国家,往往然.故挟 贵,挟长,挟贤,挟故勋劳,皆孟子所不答;而 怙宠,怙侈,怙非,怙乱,皆春秋士大夫之所 深讥尔.----曾国藩全集14册,365页
5,22日给左宗棠写信:尊论人 才唯好利,没干两种不可用,鄙意 好利中尚有偏裨之将,惟没干者 决当屏弃,陈由立已经参革,必须 勒令回营,一肃纲纪----曾国藩
第三讲 打造团队
如果有500人的一个单位,没有 一二个谋略之士、英达之才,肯定 撑不下去。如果一千人的队伍,没 有六七个谋略英达之才,也肯定会 失败。
李秀成提出“让城别走”,洪 秀全: 朕奉上帝圣旨、天兄耶稣 圣旨下凡,作天下万国独一真主, 何惧之有!不用你奏,政事不用 你理,你欲出外去,欲在京,任 由于你。朕铁桶江山,你不扶, 有人扶!你说无兵,朕之兵多于 水,何惧曾妖者乎!

曾国藩

曾国藩

02 近代现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生平简介
6.夜读背书背不过贼
点评: 曾国藩曾被誉为“立德、立功、立言第一人”,但他 在书信中多次说自己“愚笨”、“迟钝”。这个故事 很说明问题。 聪明的人,可喜可贺但不足为恃,千万别忘了勤奋和 坚持。迟钝笨拙的人,无须自卑,更不必气馁,只要 肯用功,不怕吃苦,坚忍不拔,照样也能踏上成功的 坦途。这就是所谓“天道酬勤”的道理,谁如果对此 理有所怀疑,就想想那个背书还背不过贼的曾国藩吧。 事实上,许多过目成诵、强闻博记、聪明过人者固然 占尽先机,却不一定能走多远。反倒是那些看似愚笨、 资质平平却肯下苦功锲而不舍者,最终能获得成功。
曾国藩是一个令人敬畏的人,并不是因为他的天赋异禀,反而是因为他的笨拙。开始于隋朝的中国科举制度使得读 书人在人生过程中要经历三次比较重要的考试,分别是乡试、会试、殿试,通过了考试拿到的称号依次为秀才、举 人、状元。由于方法不对等因素,曾国藩中秀才一共考了七次,在第六次和父亲一起考的时候,本以为自己能考上, 父亲中了秀才但自己又名落孙山,导致他非常得失落,好在第七次终于考上了,这样天资并不聪颖的普通人通过自 己的努力做“权力最大”的直隶总督和“最富有”的两江总督,有什么理由不让人敬畏呢? 曾国藩是被誉为“中华第一完人”,并不是因为他没有缺点,相反,他的缺点非常多。自傲:在中秀才后接着又中举 人给了曾国藩极大的自信,但是也侧面培养了他的自傲,年轻时做官总以为自己有一身才华,别人要尊重自己,把自 己太当回事,导致得罪了很多的人。好色:初到京城官场时,身边的朋友炫耀自己纳的妾有多漂亮多漂亮,曾国藩就 会强烈要求见朋友的妾,这一点遭到很多朋友的诟病。喜欢看杀人:原来在穷乡下湖南的时候,很少处决犯人的场景, 到了京城,正好也住在刑场的旁边,对这种血腥场面很感兴趣。但这些缺点都不足以阻挡曾国藩前进的道路,他披荆 斩棘,依靠自己强大的毅力克服这些,在二十八岁开始就平步青云,不断超越自我,很多典范故事令人阵容发聩。一 生追求圣人之道的他可谓是第一完人。

国学做人要学曾国藩

国学做人要学曾国藩

做人要学曾国藩一、慧眼识才,用才得当人才是一个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但有了人才并不一定就会取得成功,这还涉及到如何使用人才的问题。

因此,如何识别人才和使用人才是需要认真考虑和学习的事情,善于识别人才并赋予适当运用是一个管理者成功的重要条件。

1. 知人善用,网络人才2. 区别对待,驭人有术3. 合理安排,用其所长4. 善用偏才,扬长避短5. 多方观察,选才有道6. 观人入微,相认有术7. 用人不当,慎加防备二、广结人缘,网罗天下当今世界是一个全球化的世界,分工明细,每个人仅仅依靠自己的力量单枪匹马是无法取得成功的,竞争的激烈更需要我们借助他人的力量依靠团队取胜,而要想做到这一点,建立广泛的人际关系网就是必不可少的了。

1.广交师友,谨慎为先2.相交以诚,大度宽容3.以恕代人,不求全责备4.交结贵人,择人而从5.与人为善,取人为善6.严于自省,和气待人三、小心谨慎,得意而不忘形在人与人的交往中,由于每个人的思想、观念不同,产生各种矛盾和冲突时不可避免的。

如何使自己在这些冲突和矛盾之中处于不败之地需要每个人仔细思考,但有一点是明确的,那就必须小心谨慎,得意而不忘形。

1. 谨小慎微,安度危机2. 以缓济急,稳中求成3. 如履薄冰,处处谨慎4. 藏锋圆通,含而不露5. 不慌不忙,稳重当头6. 言多必失,适可而止7. 以“浑”入世,难得糊涂8. 防危虑败,明哲保身9. 远离虚妄,懂独反思10. 谦虚谨慎,力戒傲气四、刚柔相济,能伸能屈在面临挫折和挑战时,有的人不知所措,一味意气用事,结果碰得头破血流;而聪明的人则懂得刚柔相济,能屈能伸,使事情向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这是我们所乐于见到的。

1. 利益为重,能屈能伸2. 忍得一时,伸得一世3. 忍无可忍,无须再忍4. 静观时势,屈伸有度5. 刚柔相济,自立自强6. 耐烦应事,不忮不求五、持之以恒,奋发进取无论是干什么,希望一蹴而就是不可取的,希望没有一点苦难是不现实的,这就需要持之以恒,奋发进取。

精简国学:曾国藩——识时务者为俊杰

精简国学:曾国藩——识时务者为俊杰

精简国学|曾国藩——识时务者为俊杰识时务者为俊杰,昧先几者非明哲。

——《幼学琼林·卷三·人事》解释:能认清楚形势的才是好汉,对于事情将要发生之前的兆头要有所察觉,不然就算不上明智。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文学家、书法家,他的人生哲学有三个非常重要的观点,即“识时务”“求稳”和“防变”。

这三个观点几乎贯穿了曾国藩一生,在后世影响深远,也构成了曾国藩独特的人生哲学。

曾国藩从小就对学问非常感兴趣,对仕途也抱有很大的希望,在那个混乱年代可谓是如鱼得水,但是好景不长,不久之后他便遭遇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巨大打击,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书生变成了败落得人神共愤的人物。

后来曾国藩重新回到官场后他不断在科举上精进自我,并写下了“为人要有志气”“为官要有骨气”等千古名句,而这三个观点也成为日后他治理国家的方法与遵循。

当然这些道理在今天依然适用,虽然都是对现在有一定指导意义的话,但是毕竟现在我们处在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这样一个思想影响又如此深远!一、识时务“识时务者为俊杰”这句话很好理解,识时务就是看清形势发展,把握时机,在恰当的时机做出正确的选择。

识时务者,在任何时候都不会放弃自己的原则而偏离自己的道路。

这个大家可能比较陌生,说到这里很多人可能就恍然大悟了吧?曾国藩也曾在家书中表达过对这种思想的赞同,他也说:“吾人识时务者,不识彼时之利者,何也?”1、把握时机我们常说,没有十年寒窗,就没有今天的成就。

就像我们每个人,没有出生时的际遇和背景,可能会在不同的环境中取得不同的成就,如果没有好运气,没有把握住时机,就很有可能会走向失败的深渊。

曾国藩在1860年发动“京团之变”,击败太平天国,平定湖南之乱,使得清朝王朝迅速灭亡。

正所谓“天时不如人和”。

因此,如果你有“识时务”的精神,如果你懂得正确地把握时机、选择正确的道路去做这一件事,那么你将会收获更多的成功。

京团之变2、掌握规律要说到世界的运行规律,那肯定是“人”在其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曾国藩家书 第二讲
《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 集,成书于清咸丰年间19世纪中 叶)。《曾国藩家书》记录了曾 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 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近 1500封。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 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 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 曾氏家书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 由,随想而到,挥笔自如,在平 淡家常中蕴育真知良言,具有极 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尽管曾氏 留传下来的著作太少,但仅就一 部家书中可以体现他的学识造诣 和道德修养,从而赢得了"道德 文章冠冕一代"的称誉,幵成为 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尊精神偶像。
①遽:jù 1. 急,仓猝 2. 惊惧、 慌张。 ②笃实: 忠诚老实
至于强毅之气,决不可无,然强毅与刚愎有 别。古语云:自胜之谓强。曰强制,曰强恕,曰强为 善,皆自胜之义也。如不惯早起,而强之未明即起; 不惯庄敬,而强之坐尸立斋;不惯劳苦,而强之与士 卒同甘苦,强之勤劳不倦:是即强也。不惯有恒,而 强之贞恒,即毅也。舍此而求以客气胜人,是刚愎而 已矣。二者相似,而其流相去霄壤,不可不察,不可 不谨。 李云麟气强识高,诚为伟器,微嫌辩论过易。 弟可令其即日来家,与兄畅叙一切。 兄身体如常,惟中怀郁郁,恒不甚舒畅,夜 间多不甚寐,拟请刘镜湖三爷来此一为诊视。闻弟到 营后,体气大好,极慰极慰。
曾国藩是晚清一位极具争议的人物, 既有“中兴第一名臣”的美称,又有 “卖国贼”的恶名。近百年来对他的 评价毁誉参半、褒贬不一。但是无论 是欣赏他的人还是鄙视他的人,都对 他所撰写的《曾国藩家书》推崇备至。 时至今日,民间还流传着“为官要学 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的说法。 而《曾国藩家书》也不仅仅是一部记 录家常的书信集,还是一部蕴含着为 人处世、持家教子的人生智慧书。家 书一部,修身、齐家、治国,用心良 苦!戎马卅年,立功、立德、立言,光 耀后世!在当今社会,教子成材一直是 困扰天下父母的最大难题,很多孩子 因为成绩不好就会被贴上“笨小孩” 的标签。一百多年前的曾国藩,小时 候也被看作是不会读书的“笨小孩”。
分 享 时 刻
谢 谢 观 看
③惯:习惯 ④霄壤:天和地,天地之间。 比喻相去极远,差别很大。
①刚毅: 刚强有毅力 ②刚愎: 固执己见, 不肯接受他 人的意见。
九弟媳近亦平善。元旦至新宅拜年,叔父、 六弟亦来新宅。余与澄弟等初二至白玉堂,初三请本 房来新宅。任尊家酬完龙愿三日,因五婶脚痛所许, 初四即散,仅至女家乃攸宝庵,并未烦动本房。温弟 与迪庵联姻,大约正月定庚。科四前要包铳药之纸, 微伤其手,现已痊愈。邓先生订十八入馆。葛先生拟 十六去接。甲三姻事拟对筱房之季女,现尚未定。三 女对罗山次子,则已定矣。刘詹岩先生得一见否?为 我极道歉忱。黄莘翁之家属近况何如?苟有可为力之 处,弟为我多方照拂之。渠为劝捐之事怄气不少,吃 亏颇多也。母亲之坟,今年当觅一善地改葬,惟兄脚 力太弱,而地师又无一可信者,难以下手耳。余不一 一,顺问近好,诸惟心照。 国藩手具 正月初四夜
公元1825年的一个夜晚,有一个14岁的小 男孩正在点灯苦读。此时这户人家的房梁上 趴着一个贼,他就打算等这户人家的灯都熄 了,趁着黑灯瞎火他好下来偷东西。这主意 是没错,这想法也没错,可问题是底下读书 这孩子他特别的笨。他在底下背《岳阳楼 记》,磕磕巴巴就是背不下来。倒腾来倒腾 去,十几遍下来小偷都基本上会背了。这个 小偷最后实在忍不住了,“噌”的从房梁上 跳下去了,劈手把他手里的书夺过来,往那 个桌上一扔:“瞧你个笨样,你说这文章有 什么难背的?”小偷一张口,就把《岳阳楼 记》背了一遍。说完了袖子一甩满脸激愤地 扬长而去,东西也不偷了。很遗憾,我们不 知道这个聪明的贼叫什么名字,但是有幸的 是,我们知道这个笨小孩他叫什么名字,他 当时名字叫曾子城,这个名字大概我们都不 熟,但他后来改了个我们都特熟的名字,就 是曾国藩。
点 评
《挺经》详细记录 了曾国藩在宦海沉 浮中总结出的十八 条心法,是其从自 身的成败得失中总 结出的一套独到的 为人为官的基本原 则和理论。
身为带兵的统帅,却要自己的 弟弟做一个忠诚老实的人,不 失为读书人的本色,这是曾国 藩一贯的主张。他自己一直奉 行“拙诚”的做人路线。在他 所著的《挺经》中,第一章就 是内圣法,其中写道“思诚者, 心则忠贞不二,言则笃实不欺, 至诚相感,故神钦”。意思是 要求自己做到,内心忠贞不二, 言语笃实无欺。自己认定的路 子,于是拿过来教育自己的弟 弟,一再叮嘱“贤弟此刻在外, 亦急须将笃实复还,万不可走 入机巧一路”。
点 评
虽然很多人认为这样 做,非常不合时宜,但 是曾氏兄弟的成功说 明,为人笃实,不投机 取巧是正确的。是一条 好的处世方法。 至于他教导自己的弟弟 带兵要强毅,相信大多 数人都会认同的。很多在不同领域内取 得成就的人都有强毅的一面,曾氏兄弟 这方面都很出色,“功可强成,名可强 立”。曾国藩自带兵以来,直到其弃军 奔丧,事事不顺,没有强毅之气早就被 击垮了。他深知自己的弟弟在这方面不 逊于自己,所以特意提醒弟弟不要走入 “刚愎自用”一路,否则也会成为失败 的因素。
沅甫九弟左右: 十二月二十八日接弟二十一日手书,欣悉一切。 临江已复,吉安之克实意中事。克吉之后,弟或 带中营围攻抚州,听候江抚调度;或率师随迪庵北剿皖省, 均无不可。届时再行相机商酌。此事我为其始,弟善其终, 补我之阙,成父之志,是在贤弟竭力而行之,无为遽怀归 志也。 弟书自谓是笃实一路人。我自信亦笃实人,只为 阅历世途,饱更事变,略参些机权作用,把自家学坏了。 实则作用万不如人,徒惹人笑,教人怀憾,何益之有?近日 忧居猛省,一味向平实处用心,将自家笃实的本质还我真 面,复我固有。贤弟此刻在外,亦急须将笃实复还,万不 可走入机巧一路,日趋日下也。纵人以巧诈来,我仍以浑 含应之,以诚愚应之;久之,则人之意也消。若 勾心斗角,相迎相距,则报复无已时耳。
再,带勇总以能打仗为第一义。现在 久顿坚城之下,无仗可打,亦是闷事。如可 移扎水东,当有一二大仗开。第弟营之勇锐 气有余,沉毅不足,气浮而不敛,兵家之所 忌也,尚祈细察。偶作一对联箴弟云:打仗 不慌不忙,先求稳当,次求变化;办事无声 无臭,既要精到,又要简捷。贤弟若能行此 数语,则为阿兄争气多矣。 国藩又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