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上册 蜗牛(一)教案 教科版

三年级科学上册 蜗牛(一)教案 教科版
三年级科学上册 蜗牛(一)教案 教科版

蜗牛(一)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蜗牛的特点体现在它的运动、身体构造等多方面。

2.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躲进壳内以躲避危险等。

3.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腹足做细波浪状运动并在爬行中留下粘液痕迹。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和体验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过程,并学习使用放大镜做更细致的观察。

2.用简图画出蜗牛的外形。

3.按照教科书介绍的方法饲养蜗牛,做好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研究小动物的兴趣,树立起认真细致、实事求是地观察态度,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教学重点】经历对蜗牛外形、运动、反应等方面的观察活动。

【教学难点】学生观察过程中对蜗牛的态度及对观察到的信息的整理。

【教学准备】

1.分组:2-3只蜗牛、放大镜、树枝、绳子、玻璃、饲养槽。

2.与学生相同的但大一号的材料。

【教学过程】

一、课前布置学生捉蜗牛

1.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在那里捉到的蜗牛,捉到蜗牛的地方有什么环境上的特点。

2.关注:学生捉蜗牛是否伤害蜗牛和其他动植物。

3.设计意图:使学生对蜗牛的生活环境有一个初略的认识。

二、观察蜗牛的身体。

1.组织讨论观察蜗牛的身体的顺序,讨论纪录的方法。在学生观察过程中解答学生问题和给与指导。

2.学生观察、记录蜗牛的身体。并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问题。

3.关注:学生在观察过程中的组织纪律性,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交流和记录情况。

4.设计意图:认识蜗牛的身体结构特点。

三、观察蜗牛的运动和反应。

1.组织学生讨论观察蜗牛运动的方法和记录的方法。在学生观察过程中解答学生问题和给与指导。

2.学生观察、记录蜗牛的运动。并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问题。

3.关注: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是否用到适度刺激的方法观察蜗牛的反应,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交流和记录情况。

4.设计意图:认识蜗牛运动的特点:靠腹足运动,爬过的地方有粘液,能对刺激做出反应。

(被注:观察蜗牛的身体和观察蜗牛的运动最好结合起来在同一时间段内完成)

四、饲养蜗牛

1.教师介绍饲养蜗牛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2.学生饲养、观察蜗牛并记录发现和产生的新问题。

3.关注:饲养过程中是否坚持观察、记录。

4.设计意图:在饲养过程中了解更多有关蜗牛的信息。

三年级科学上册 蜗牛(一)教案 教科版

蜗牛(一)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蜗牛的特点体现在它的运动、身体构造等多方面。 2.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躲进壳内以躲避危险等。 3.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腹足做细波浪状运动并在爬行中留下粘液痕迹。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和体验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过程,并学习使用放大镜做更细致的观察。 2.用简图画出蜗牛的外形。 3.按照教科书介绍的方法饲养蜗牛,做好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研究小动物的兴趣,树立起认真细致、实事求是地观察态度,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教学重点】经历对蜗牛外形、运动、反应等方面的观察活动。 【教学难点】学生观察过程中对蜗牛的态度及对观察到的信息的整理。 【教学准备】 1.分组:2-3只蜗牛、放大镜、树枝、绳子、玻璃、饲养槽。 2.与学生相同的但大一号的材料。 【教学过程】 一、课前布置学生捉蜗牛 1.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在那里捉到的蜗牛,捉到蜗牛的地方有什么环境上的特点。 2.关注:学生捉蜗牛是否伤害蜗牛和其他动植物。 3.设计意图:使学生对蜗牛的生活环境有一个初略的认识。 二、观察蜗牛的身体。 1.组织讨论观察蜗牛的身体的顺序,讨论纪录的方法。在学生观察过程中解答学生问题和给与指导。 2.学生观察、记录蜗牛的身体。并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问题。 3.关注:学生在观察过程中的组织纪律性,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交流和记录情况。 4.设计意图:认识蜗牛的身体结构特点。

三、观察蜗牛的运动和反应。 1.组织学生讨论观察蜗牛运动的方法和记录的方法。在学生观察过程中解答学生问题和给与指导。 2.学生观察、记录蜗牛的运动。并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问题。 3.关注: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是否用到适度刺激的方法观察蜗牛的反应,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交流和记录情况。 4.设计意图:认识蜗牛运动的特点:靠腹足运动,爬过的地方有粘液,能对刺激做出反应。 (被注:观察蜗牛的身体和观察蜗牛的运动最好结合起来在同一时间段内完成) 四、饲养蜗牛 1.教师介绍饲养蜗牛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2.学生饲养、观察蜗牛并记录发现和产生的新问题。 3.关注:饲养过程中是否坚持观察、记录。 4.设计意图:在饲养过程中了解更多有关蜗牛的信息。

三年级上册科学同步练习-蜗牛(一)-教科版

教科版科学三上第二单元第二课蜗牛(一)同步训练 一、选择题 1. 下列选项不是蜗牛的食物有() A、蔬菜 B、杂草 C、小虫 D、瓜果皮 答案:C 解析:解答:蜗牛的食物虽然非常丰富,但小虫却不是它的食物。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蜗牛的食物的识记。 2. 下列做法不是饲养蜗牛的方法是() A、在饲养箱里铺上一层细沙 B、铺上一层超市的土壤 C、放进几条树枝和几片落叶 D、蜗牛是靠口来摄食的。 答案:D 解析:解答:蜗牛的饲养,应该给蜗牛制造一个合适的生活环境。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饲养蜗牛的方法的识记。 3. 我们熟悉的蜗牛用()来爬行。 A、壳 B、尾 C、腹足 D、触角 答案:C 解析:解答:蜗牛的运动是靠腹足来进行的,我们可以看到它的爬行特点。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蜗牛用什么来运动进行识记。 4. 下列动物中不是蜗牛天敌有() A、鸡 B、蝉 C、鸭 D、鸟 答案:B 解析:解答:蜗牛是鸡、鸭、鸟等小动物的食物,蜗牛本身具有很好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蜗牛的天敌的识记。 5.下列选项中不是现在世界各地作为食用并人工养殖的蜗牛是() A、华蜗牛 B、散大蜗牛 C、白玉蜗牛 D、玛瑙蜗牛 答案:C 解析:解答:蜗牛的种类很多,华蜗牛、散大蜗牛、玛瑙蜗牛都是食用并人工养殖的蜗牛。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蜗牛的可食用性的识记。 二、判断题 6. 蜗牛的生存能力很差,对冷、热、饥饿、干旱的忍耐性很差。() 答案:错误 解析:解答:蜗牛的生存能力很强,对冷、热、饥饿、干旱的忍耐性很强。(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蜗牛的生存能力进行识记。 7. 蜗牛是陆地上最常见的软体动物,蜗牛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蜗牛(一)》

蜗牛(一)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蜗牛的特点体现在它的运动、身体构造等多方面。 [来源:学。科。网] 2.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躲进壳内以躲避危险等。 3.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腹足做细波浪状运动并在爬行中留下粘液痕迹。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和体验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过程,并学习使用放大镜做更细致的观察。 2.用简图画出蜗牛的外形。 ] 3.按照教科书介绍的方法饲养蜗牛,做好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研究小动物的兴趣,树立起认真细致、实事求是地观察态度,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 教学重点:经历对蜗牛外形、运动、反应等方面的观察活动。 教学难点:学生观察过程中对蜗牛的态度及对观察到的信息的整理。 教学准备 1.分组:2-3只蜗牛、放大镜、树枝、绳子、玻璃、饲养槽。

2.与学生相同的但大一号的材料。 教学过程 一、课前布置学生捉蜗牛 1.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在那里捉到的蜗牛,捉到蜗牛的地方有什么环境上的特点。 2.关注:学生捉蜗牛是否伤害蜗牛和其他动植物。 3.设计意图:使学生对蜗牛的生活环境有一个初略的认识。 二、观察蜗牛的身体 1.组织讨论观察蜗牛的身体的顺序,讨论纪录的方法。在学生观察过程中解答学生问题和给与指导。 2.学生观察、记录蜗牛的身体。并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问题。 3.关注:学生在观察过程中的组织纪律性,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交流和记录情况。 [来源: .Com] 4.设计意图:认识蜗牛的身体结构特点。 三、观察蜗牛的运动和反应 1.组织学生讨论观察蜗牛运动的方法和记录的方法。在学生观察过程中解答学生问题和给与指导。 2.学生观察、记录蜗牛的运动。并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问题。 3.关注: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是否用到适度刺激的方法观察蜗牛的反应,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交流和记录情况。 4.设计意图:认识蜗牛运动的特点:靠腹足运动,爬过的地方有粘液,能对刺激做出反应。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全册)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全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1.《我看到了什么》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直接参与科学活动,知道看、听、摸、问、量等方法都是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2.在经历观察活动过程中,初步学会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表达、讨论、记录等学习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进行科学观察、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 引领学生亲历观察活动。 【教学难点】 能够学会记录和学会讨论。 教学过程 一、看看课文插图。 1.引领学生看科学课本第2页中大树的图片。 问:从图片上看大树,你看到了什么? 2.学生交流,师板书。 二、想想曾经所见。 1.组织讨论:在一棵真正的大树前,你曾经看到过一些什么?

2.学生交流,师板书。 3.比较:与刚才看图片得到的信息相比,内容丰富了,为什么? 引导学生明白图片所提供的信息是很有限的,如果要获得更丰富的信息,必须选择真实的事物作为观察的对象。 三、再看真的大树。 1.如果现在再去看一看真的大树,是不是能够看到更多的内容呢? 2.比较:现在再去看一看大树,与刚才我们回忆曾经看过的大树,又有什么区别呢? 3.小结:带着目的去看一棵真正的大树,会比随意地看看的内容要多。带着目的去看真实的事物,才是科学课中进行的观察。 四、实地观察大树。 1.讨论:如果现在来到一棵大树下,你们想观察什么? 2.讨论:怎样做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你打算用哪些方法来观察? 3.小组为单位,实地进行观察,并记录(科学记录本)。 4.小结:交流实验记录。

2.《校园的树木》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 树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有一定的生存需要。 (二)过程与方法: 用各种方法观察一棵树,描述一棵树。 用简图描述树的整体形状。用拓印树皮的观察树干。 用实物来补充语言描述的不足。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客观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能继续关注树木的变化。 【学情分析】 懂得从图片上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认识。 发展观察大树的兴趣,体会到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能尝试通过对树有序的观察描述和比较后指向树木作为生命体的特征。 比较讨论树木的相同之处。 教学过程 一、观察树木的方法 1.总任务:分小组进行观察,每个小组尽量观察不同的树木;小组内要分

小学三年级科学 观察蜗牛教学设计

《观察蜗牛》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想 我以“以人为本,关注发展”的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重视学生的参与过程,让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让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建立对蜗牛的认识。 二、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是三年级学生,他们对蜗牛有一些模糊地认识,他们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本课是他们开始观察动物的第一课,他们能积极参与到观察活动,但观察比较随意,缺乏目的性。 三、教材内容 选自教科版小学科学第六册第二单元第二课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历经观察植物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本课的教学,主要使学生认识蜗牛身体的特点,经历细心地有目的的观察活动,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组织和指导学生在有结构的观察活动中,获得关于动物的观察特征。 2、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经历初步的按一定的顺序观察、细节观察的过程,培养学生在观察中不断生成一些新的问题的能力,进行一些猜测和推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研究蜗牛以及身边的小动物的兴趣。 五、教学重点: 在有序观察活动的基础上建立对蜗牛身体特征的进一步认识。 六、教学难点: 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对蜗牛的态度及对观察到的信息的整理。 七、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每组2-3只蜗牛、放大镜、培养皿、观察记录纸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水、新鲜蔬菜 八、教法学法 本节课我以“注重经历、体验和发现”的教学理念为指导,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以“猜想—合作观察—交流发现—总结”为主线,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 九、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引入 1、课件出示谜题 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可要考考你们:说它是头牛,不会拉犁走,说它力气小,背着房子走,打一小动物,猜猜看。揭谜底蜗牛 2、你们仔细观察过蜗牛吗?对蜗牛的身体你都知道吗? 3、这节课我们一起观察蜗牛,好吗? 揭题观察蜗牛 二、蜗牛身体的观察 1、观察蜗牛之前老师有一个问题:在观察蜗牛的过程中你估计你会遇到怎样的困难?怎么解决? (蜗牛躲在壳里不出来、想观察蜗牛的腹部看不清楚、蜗牛太小看不清楚) 2、现在你准备怎样观察蜗牛的身体?(用放大镜,看蜗牛的头部、腹部、尾部等是怎么样?) 3、观察蜗牛可以从蜗牛软的一部分开始,你打算用怎么样的顺序进行呢? (指导学生按头、腹、尾的顺序进行观察,了解有序观察是一种科学的观察,可以帮助我们观察得更多,更仔细。) 4、出示观察要求 (1)小组合作,可用放大镜观察 (2)依次观察蜗牛的头部、腹部、尾部,仔细观察蜗牛的头部有什么? (3)及时记录观察到的内容 5、观察要求有了,观察目标有了,我们的观察活动可以开始了。 6、学生分组观察蜗牛,教师下组为学生提供帮助和指导,并参与学生的讨论,了解学生的观察收获。 7、完成的小组用玻璃盖把蜗牛暂时盖住。 8、汇报交流 (1)、通过观察,蜗牛身体的特征你们发现了没有? (2)、请几个小组上台汇报一下?发现了几条就汇报几条,汇报的时候,我们比哪一组的同学听的最认真。(学生汇报) (3)、别的小组有新的发现继续展示。 三、蜗牛壳的观察 1、根据小组汇报情况引申出来蜗牛还有一个壳。

2021学年科教版三年级科学教案

三年级科学学科教学设计 第1单元第7课时总课时数:32 授课时间:2014年9月29日备课人:吕东升课题 1.7植物有哪些相同特点 学习目标1、植物的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 2、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都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都会生长发育, 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3、运用比较的方法获得有关共同特征的认识 4、通过对植物寿命的认识,懂得生命的可贵,也体会生死的自然规律 重点了解植物的一些共同特点 难点通过阅读资料来总结植物的一些特征 教学 准备 教学过程 一、植物的生长需要 1、回忆:我们的周围生长着许多植物,我们已经认识了大树、狗尾草、水葫芦和 金鱼藻。我们还知道哪些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记录在下面的记录单里。 陆生植物水生植物 2、思考:植物需要什么才能正常生长?(植物的生长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请交流。请补充阅读P21的“植物需要阳光”。 陆生植物的生长需要___泥土、养料、水分、阳光和空气 水生植物的生长需要___水分、阳光和空气 能用唯恩图记录下它们生存需要的共同点吗? 二、了解植物的一生 1.思考:植物的一生经历了哪些变化?(种子—发芽—幼苗—开花—结果—枯死) 2.请看教材P17页图:向日葵的一生,我们能找出向日葵一生的几个典型生长阶段吗?(种子、发芽、幼苗、开花、结果,这是向日葵一生的典型生长阶段。) 3.看教材P18页图:一棵大树的一生,你们能找出与向日葵一生的相同和不同吗?(大树与向日葵一生的相同点:它们都有经历发芽、幼苗、枯死三个阶段。大树与向日葵一生的不同点:寿命的长短不同,大树的寿命长,向日葵的寿命短。) 4.交流:从这些植物的一生中,我们明白了什么?(每种植物都有几种生长不同的 阶段,它们的生长都需要水、阳光和空气,寿命有长也有短,但最终这些植物还是会死亡。) 三、植物有哪些共同特点 1.思考:在我们对植物进行了这些观察和研究之后,我们能够说出植物的哪些共同 特点?我们是怎么知道的? 2.整理:翻看前几课的唯恩图记录,比较各共同点,然后整理记录于纸上。 植物的共同特点:

三年级科学上册__蜗牛(二)教案_教科版

蜗牛(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蜗牛有一些与生命活动相关的生活习性:运动和休眠、呼吸、吃食、排泄。过程与方法: 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遇到的不同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细致观察对获得信息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经历观察蜗牛吃食、休眠、排泄的过程,体会观察对获取信息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学生表现自我的欲望与倾听他人意见的冲突。 教学方法:观察与讲解结合 学法:学生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 【教学准备】2-3只饿了的蜗牛,菜叶、苹果片、饼干、等食物,记录表,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交流饲养蜗牛的经验和发现 1.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交流饲养蜗牛过程中的发现。 3.关注:汇报情况的真实性,要求汇报的是自己观察到的而不是听别人说的或丛书上看到的。

教师讲授:蜗牛睡觉休眠了,它会用黏液膜封住壳口,不再活动。问2:蜗牛睡觉了怎么让它醒过来?学生回答:轻轻摩擦、轻敲、浇水……解决:将蜗牛放入水中,蜗牛由于呼吸受到阻碍,就会结束休眠开始活动,并努力爬出水面。 设计意图:获取更多的有关蜗牛的信息,初步体会观察对获取信息的重要性。 二、观察蜗牛吃食 1.整理有关蜗牛排泄的信息,引出蜗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 2.学生设计蜗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的实验。 3.学生用实验验证蜗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多媒体展示 4.教师注意就学生提出的新问题如蜗牛是益虫还是害虫? 5.学生设计实验的多样性和可行性;学生观察过程中新问题的提出。 设计意图: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遇到的问题。 三、观察蜗牛排泄和呼吸 1.指导观察蜗牛排泄和呼吸的方法。结合蜗牛的身体特征和多媒体课件 2.学生观察蜗牛排泄和呼吸。 3.关注:学生观察的方法的正确性和学生获取更多地(如排便)信息。 设计意图:体会细节观察对获取信息的重要性并提出新的问题,蜗牛能长时间放在水里吗? 四、继续观察蜗牛(多媒体展示,观看视频材料) 设计意图:在饲养中获取更多的有关蜗牛的信息。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五、小结本课,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 第一单元植物 第1课《我看到了什么》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材分析】 《谁选择了它们》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生物的多样性》单元第七课。在本单元前几课的学习中,学生知道了生物的多样性。学习第六课后,学生了解到不同种类的生物的特殊结构与它们的生活环境有关,对环境造就生物的多样性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本课从同一种类的动物生活在不同的地方表现出不同的形态特征出发,让学生体会到环境发生改变时,动物的形态结构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丰富学生对环境造就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本课主要分为三个环节,第一环节以青蛙为例,从天敌的角度出发分析不同颜色的草地选择了不同颜色的青蛙。第二环节以狐狸为例,从气温因素引导学生认识自然环境对生物的选择,从而逐渐丰富学生对自然选择的认知。第三个环节主要让学生认识人类对生物的选择。通过三个环节的设置让学生知道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造就了生物的多样性。针对环节一,调查了学生见过的青蛙以及见到的地方,发现学生见过的青蛙的体色与环境的颜色有较大的联系。大部分学生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青蛙有保护色,这样不利于被天敌发现。然而,学生对于保护色的了解主要是从电视或者是书本上得知,对于保护色形成的背后原因不甚理解。因此,本课设置了青蛙被捕杀实验,让学生在动手做以及推测的过程中体验青蛙保护色的形成原因之一,了解自然因素对青蛙的选择。环节二,学生基本上知道气温对动物身体大小、体毛的浓密长短等外形特征的影响,但对于动物裸露在外的器官大小、体形等因素是否受气温的影响还没有建立起一定的观念,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些资料帮助学生建构这样的认识。环节三,学生对人工选择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这种经验是零散的,没有建构到概念体系中,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梳理。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研究大树,鼓励学生亲近自然,关注自然,并体验

三年级教科版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统编版新教材) 目录 第1 单元1. 水到哪里去了 第1 单元2. 水沸腾了 第1 单元3. 水结冰了第 1 单元4. 冰融化了第1 单元5. 水能溶解第1 单 元6. 加快溶解第1 单元 7. 混合与分离 第1 单元8. 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第2 单元1. 感受空气 第2 单元2. 空气能占据空间吗 第2 单元3. 压缩空气 第2 单元4. 空气有质量吗 第2 单元5. 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 第 2 单元 6. 我们来做“热气球”第2 单元7. 风的成因 第2 单元8. 空气和我们的生活第3 单元1. 我们关心天气 第3 单元2. 认识气温计 第3 单元3. 测量气温 第3 单元4. 测量降水量 第3 单元5. 观测风 第3 单元6. 观察云 第3 单元7. 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第3 单元8. 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1.1 《水到哪里去了》 课水到哪里去了单元 1 学科科学年 3 题级科学知识 1、常温下,水会蒸发到空气里去 2、蒸发是水的一种形态 学3、水和水蒸气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 习科学探索: 目1、通过现象观察,分析、猜测水到哪里去了 标2、通过活动体验,研讨影响水蒸发因素 3、通过模拟实验,感受水蒸发特点,研讨水和水蒸气的区别 科学态度 细致观察生活、尝试解释生活现象 重1、常温下,水会蒸发到空气里去 点2、蒸发是水的一种形态 3、水和水蒸气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 难1、通过现象观察,分析、猜测水到哪里去了 点2、通过活动体验,研讨影响水蒸发因素 3、通过模拟实验,感受水蒸发特点,研讨水和水蒸气的区别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学环 节 导入新展示图片,聚焦问题:学生猜测单刀直入,

新版教科版三年级科学全册教案

新版教科版三年级科学全册教案 5、蚂蚁 6、金鱼新版教科版三年级上册 教 7、动物的共同特点 学我们周围的材料 设 1、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 计 2、谁更硬一些 3、比较柔韧性编写人员: 4、它们吸水吗第一单元:浙江省诸暨市新世纪小学丁晓霖 5、材料在水中的沉浮第二单元:四川省成都市二仙桥学校易孝文 6、砖和陶瓷第三单元:浙江慈溪市浒山街道西门小学俞利平谢梦璐 7、给身边的材料分类第四单元:浙江省杭州市求是教育集团浙大附小吴晓水和空气 2007年9月 1、水 2、水和食用油的比较 3、谁流得更快一些 4、比较水的多少 三年级上册教材目录 5、我们周围的空气 6、空气占据空间吗 植物/动物/我们周围的材料/水和空气 7、空气有重量吗 植物三上册始业教育课 1、我看到了什么浙江省诸暨市新世纪小学丁晓霖2、校园的树木【教学目标】

3、大树和小草 1、通过生生交谈和师生对话,通过填写调查表格,展示与教材相关知识和学习方法的前概 4、观察水生植物念,提供已有知识经验基础和学习背景,为确立今后的学习目标打下伏笔。、植物的叶、讨论适合本班科学学习的学习模式,用较科学的方法分好学习小组,提出一些感兴趣的52 6、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科学过程评价方法,讨论形成常规的科学学习制度。 37、植物的共同特点、初步了解本学期的学习任务和内容,了解课外需要完成的一些科学辅助学习内容。 动物【教学准备】调查表格。 1、寻访小动物【教学过程】 2、蜗牛(一) 1、自由谈话,了解科学学习背景: 3、蜗牛(二) 师:暑假中,看或做了哪些有关科学的事情,请共享。 4、蚯蚓 师:把经历过的科学发现过程或科学疑问记录下来和大家共同研究,把家中的百科全书等科1.校园里、大路旁、山坡上……到处我们都能看到植物,同学们对校园里的植物最熟悉的是 学资料分享放在教室里供全班课余阅读交流。哪些呢, 2、讨论交流,形成科学学习制度: 2.就让我们从身边的熟悉植物——大树开始观察研究吧。生:确定新的4人小组学习单位,小组长每月轮换。二、看照片上的大树 推选2位科学课代表,明确相关责任和权利。 1.教师讲解:这是一幅梧桐树的照片,请大家仔细地看图,你能发现有关这株梧桐树的哪些讨论每月科学之家栏目的操作方法(从优秀作业展览、资料汇萃、创新方法选编等方面分工特点, (你能发现几点,)

三年级上册科学同步练习蜗牛(一)_教科版

教科版科学三上第二单元第二课蜗牛(一) 同步训练 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一、选择题 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

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 1. 下列选项不是蜗牛的食物有() 要练说,先练胆。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怯: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消除幼儿畏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无拘无束地和我交谈。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习惯。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机会,培养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兴趣,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幼儿,我总是认真地耐心地听,热情地帮助和鼓励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三是要提明确的说话要求,在说话训练中不断提高,我要求每个幼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会用眼神。对说得好的幼儿,即使是某一方面,我都抓住教育,提出表扬,并要其他幼儿模仿。长期坚持,不断训练,幼儿说话胆量也在不断提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蜗牛(一)》教科版

《蜗牛(一)》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三年级科学动物单元的第二课,从这一课开始,学生将对四种小动物进行细致的观察。所以本课观察活动的开展,将指导学生学习观察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获得观察结果的过程中了解动物的特征,逐步建立起生命体的概念。 本课教学内容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我所知道的蜗牛;第二部分,观察蜗牛的身体;第三部分,观察蜗牛的运动;第四部分,饲养蜗牛的方法。 学情分析 蜗牛是学生非常喜爱的小动物,它行动缓慢,易于观察研究,因此非常适合在课堂上进行观察研究活动,在本课的学习中,还将发展学生观察、饲养小动物的兴趣。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蜗牛的特点体现在它的运动、身体构造等多方面。 2.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缩进壳内来躲避危险等。 3.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腹足做细波浪状运动并在爬行中留下黏液痕迹。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和体验从整体观察到局部观察的过程,并学习使用放大镜做更细致的观察。 2.用简图画出蜗牛的外形。 3.按照教科书介绍的方法饲养蜗牛,做好观察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研究小动物的兴趣,树立起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观察态度,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观察研究蜗牛,初步感知蜗牛的身体特点等。经历探究蜗牛的科学观察过程,学会尊重、合作交流。

难点:学习科学观察的方法,并在探究中对获得的新发现进行描述。 评价任务 1.观察并描述蜗牛的身体特征及运动方式。 2.学会饲养蜗牛并能坚持饲养观察蜗牛的生活。 教学准备 为每小组准备:2~3只蜗牛、1个放大镜、1条树枝、1条线、1块玻璃、1个饲养箱。 教师准备:与学生相同的材料。 教学过程 一、课前布置 1.《寻访小动物》一课拓展:今天我们一起去“寻访”了校园里各种小动物,这种动物你们见过吗?(教师出示自己饲养的蜗牛) 2.这是老师在田野里抓来饲养的小动物蜗牛,你想去观察一下吗?你准备怎样去观察?如何记录? 3.想知道老师是怎样饲养蜗牛的吗?先回去寻找并观察蜗牛,用你的观察记录到老师这儿换一个“小锦囊”(蜗牛的饲养方法)。 4.用两周时间观察并饲养蜗牛,尝试记录,写一篇科学日记。 【设计意图:小学三年级的孩子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实践。让学生真正地置于真实的生命世界中观察自然状态下真实的蜗牛,饲养真实蜗牛,真实的观察、如实的记录描述,使教学具有真实感,使学生具有真实体验。为接下科学概念构建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引入 1.谜语导入:名字叫做牛,不会拉犁走,别说它的力气小,能够背起屋子走。(打一动物)。(蜗牛)你们曾经在哪些地方看到过蜗牛? 2.画曾经看到过的蜗牛:我们在课前已经用两周的时间观察和饲养蜗牛了,你能画一只蜗牛吗? 3.观察蜗牛、饲养蜗牛你有哪些发现? 【设计意图:谜语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画蜗牛、汇报发现,暴露学生前概念。】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蜗牛教案教学设计.doc

本课的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到大自然中去捉蜗牛和能够饲养蜗牛。 能够观察、比较、描述蜗牛。 能通过画图和文字表述,交流观察结果。 能提出关于蜗牛的问题,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 通过收集、阅读资料来提高对蜗牛的认识。 知识与技能: 知道蜗牛的外形特征,并把它画下来。 知道蜗牛是怎么运动的。 知道蜗牛的栖息地和生活习性。 知道一些有关蜗牛的品种、繁殖等相关信息。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体验在探究蜗牛特征方面的兴趣。 培养对小动物的兴趣和爱心,关注周围其它生命的情感。 意识到人和动物要和谐相处。 通过小组活动,学会分享共同的劳动成果,学会相互合作。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阶段:捉蜗牛,观察蜗牛。 (一)、导入: 1、请大家猜个谜:说牛不是牛,背着房子走。(打一动物) 2、从今天开始,我们一起来研究蜗牛(板书)。 【评析】用猜谜的方式导入课题既生动有趣,又调动了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的储备,同时还激发了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3、下面我们到大自然中去捉蜗牛,你认为我们要做哪些准备? (1)需要一些什么工具?(教师提供每组一只饲养盒) (2)估计什么地方能捉到?(校园的花坛、草坪等处) (3)捉蜗牛时,要注意什么?(安全、爱护绿化) 4、分组、落实任务。 4人一组,自由组合,每组选出一位责任心强,喜欢小动物的同学担任小组长。由小组长负责,带领小组成员去捉蜗牛,至少4只。 5、捉蜗牛。 6、回来后汇报交流,你是在什么地方捉到的?捉到时它是怎样的?想想这是为什么? 【评析】在捉蜗牛前,让学生对活动的准备工作进行研讨和准备,为以后类似的实践活动奠定了基础。通过捉蜗牛的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蜗牛的生活环境,初步感知蜗牛的生活习性。 7、仔细观察蜗牛长的什么样?老师这里有放大镜和玻璃片,如果你们需要可以上来拿。如果蜗牛躲在壳里可以放到水里浸一会儿,再拿出来。 (1)蜗牛的背上有什么?它软硬如何?像什么?(螺旋) (2)蜗牛的头上有什么?触角有几对?这两对触角一样吗? (3)蜗牛的身体是怎样的?用手摸一摸。 (4)让蜗牛在玻璃片上爬行,观察它是用什么爬行的?(告诉学生,这叫腹足) 8、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描绘蜗牛的外形,编成儿歌或顺口溜。 蜗牛身体软绵绵,背上硬壳像螺旋,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1 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2 种植我们的植物 3 我们先看到了根 4 种子变成了幼苗 5 茎越长越高 6 开花了,结果了 7 我们的大丰收 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 1 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 2 蚕的生长变化 3 蚕变了新模样 4 蛹变成了什么 5 蚕的生命周期 6 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 7 我们的生命周期 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 1 温度和温度计 2 测量水的温度 3 水结冰了 4 冰融化了 5 水珠从哪里来 6 水和水蒸气 7 水的三态变化 第四单元磁铁 1 我们知道的磁铁 2 磁铁有磁性 3 磁铁的两极 4 磁极的相互作用 5 磁力大小会变化吗 6 指南针 7 做一个指南针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 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种子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萌发生长成一株植物。

过程与方法:用感官和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根据植物生长的已有知识,预测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发关注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产生问题并积极思考,能用适宜的方式将自己的认识清楚地表达出来,并能想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教学难点】:观察各种植物的种子。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猫给小猫哺乳的图片、鸡妈妈带小鸡吃食的图片、向日葵小苗的图片、各种植物的种子(向日葵、花生、四季豆、南瓜、小麦、玉米、绿豆等)、白纸、放大镜。(学生准备)各种植物的种子、白纸、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一、听听说说 1、师:小猫是谁生下来的?小鸡是怎么来的呢?向日葵小苗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2、生:思考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3、师:(出示图片)验证学生说出的答案。 4、师:植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它的一生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二、想想画画 1、师:用图画和文字将植物一生的生长变化过程画下来和写下来。 2、生:在P2页“我知道的植物生长过程”的画板里画图。 3、师:展示学生画的作品。 4、师: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画的作品的意义。 5、师: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是,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三、观察种子 1、师:每个人把自己带来的白纸放到桌面上,将带来的植物的种子放到白纸上,观察植物的种子,边观察边记录。可以借助放大镜观察。 2、师:观察植物的种子,你准备观察种子的什么? 3、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4、师:你们说对了,我们观察植物的种子,要观察种子的形状、大小、颜色等。 5、生:观察植物的种子。 6、师:通过观察植物的种子,你发现了什么?

三年级新教科版科学《蜗牛(一)》说课稿

科学《蜗牛(一)》说课稿 开始: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今天我将要说课的课题是《蜗牛(一)》。 一、说教材 本课是三年级科学动物单元的第二课,从这一课开始,学生将对四种小动物进行细致的观察。所以本课观察活动的开展,将指导学生学习观察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获得观察结果的过程中了解动物的特征,逐步建立起生命体的概念。 本课教学内容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我所知道的蜗牛;第二部分,观察蜗牛的身体;第三部分,观察蜗牛的运动;第四部分,饲养蜗牛的方法。 二、说学情 蜗牛是学生非常喜爱的小动物,它行动缓慢,易于观察研究,因此非常适合在课堂上进行观察研究活动,在本课的学习中,还将发展学生观察、饲养小动物的兴趣。 三、说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蜗牛的特点体现在它的运动、身体构造等多方面。 2.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缩进壳内来躲避危险等。 3.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腹足做细波浪状运动并在爬行中留下黏液痕迹。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和体验从整体观察到局部观察的过程,并学习使用放大镜做更细致的观察。 2.用简图画出蜗牛的外形。 3.按照教科书介绍的方法饲养蜗牛,做好观察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研究小动物的兴趣,树立起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观察态度,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观察研究蜗牛,初步感知蜗牛的身体特点等。经历探究蜗牛的科学观察过程,学会尊重、合作交流。 难点:学习科学观察的方法,并在探究中对获得的新发现进行描述。 五、说教学法 1、教法: 在科学教学中,教师通过语言描述、实物演示、知识渲染等手段创设课堂的教学情景,小学生们大都具有很强的好奇心,但自制力和理解力相对较差,通过丰富的情感体验和社会实践,使学生大胆表现自己认识世界,我尝试采用如下教学法: (1)想象法:通过教师巧妙的介入,引导学生在大自然中感知植物的特点。 (2)表现法:通过感知,使学生产生强烈亲身体验和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蜗牛和蝗虫(1)》教学设计一_小学自然教案_模板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蜗牛和蝗虫(1)》教学设计一_小学自然教 案_模板 教学目标: 1.经历简单的比较观察的过程,知道蜗牛和蝗虫的区别。 2.经历初步的小动物身体大小的比较和测量过程,能根据动物特点,描述动物的大小。教学准备: 1.小组或个人观察用的蝗虫、蜗牛壳、放大镜、尺、三角尺、记录用纸和笔。 2.蝗虫、蜗牛、长得跟蜗牛相近的动物、长得跟蝗虫相近的动物、既不像蜗牛,又不像蝗虫的动物,大象、长颈鹿、蜂鸟等动物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观察蝗虫。 1.观察蝗虫。蝗虫的头、胸、腹;蝗虫的头部:眼睛(单眼与复眼)、触角、嘴(口器);蝗虫的脚;蝗虫的翅; 2.描述蝗虫的身体的特点。 二、比较蜗牛和蝗虫的身体。 1.比较蜗牛与蝗虫的相同点。都有头部,头部有触角、眼睛、嘴;都有运动器官——足…… 2.比较蜗牛与蝗虫的不同点。身体形状、构造不同;眼睛、触角、嘴、足等不同…… 三、比较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 1.周围环境中,跟蜗牛长得相近的动物:田螺、蛞蝓、蚌、蚬…… 2.周围环境中,跟蝗虫长得相近的动物:蚱蜢、螳螂、蟋蟀、蜜蜂、蚂蚁…… 3.周围环境中,长得既不像蜗牛又不像蝗虫的动物:猫、青蛙、鱼、鸟、乌龟…… 四、观察蝗虫的大小。 1.比较两只蝗虫的大小。 2.观察描述一只较大的蝗虫和一只较小的蝗虫。 3.测量蝗虫的身体长度。 4.测量蝗虫的展翅长度。 五、观察蜗牛的大小。 1.测量蜗牛的身体长度。蜗牛的身体没有固定的长度,测量存在难度,即使测出了数据也没有多大用处。 2.寻找比较蜗牛大小的方法。 3.比较测量蜗牛壳的大小。用三角尺测量蜗牛壳口朝向桌面时的高度。 六、动物大小的观察和描述。 1.出示一张蜂鸟的图片,问:这是什么鸟?这只鸟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没有?知道这鸟有多大吗?老师用食指和拇指表示1-2厘米的大小,同时告诉大家,这只蜂鸟跟蜜蜂差不多大小。学生就会留下深刻的印象了。瞧,大小的观察和描述,有时是很重要,很有用的。 2.讨论:大象、长颈鹿、鱼、蚯蚓、蝴蝶、乌龟、瓢虫,我们一般采用什么方法观察描述这些动物身体的大小。 3.说说自己在寻访小动物的调查活动中,是用什么方法观察描述动物身体的大小的。 七、小结。 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观察方法。

最新版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太平镇育红小学 学科:科学下册 年级:三年级 任课教师:胡顺芳

教科版修订版三年级下册教材目录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 1 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2 种植我们的植物 3 我们先看到了根 4 种子变成了幼苗 5 茎越长越高 6 开花了,结果了 7 我们的大丰收 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 1 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 2 蚕的生长变化 3 蚕变了新模样 4 蛹变成了什么 5 蚕的生命周期 6 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 7 我们的生命周期 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 1 温度和温度计 2 测量水的温度 3 水结冰了 4 冰融化了 5 水珠从哪里来 6 水和水蒸气 7 水的三态变化 第四单元磁铁 1 我们知道的磁铁 2 磁铁有磁性 3 磁铁的两极 4 磁极的相互作用 5 磁力大小会变化吗 6 指南针 7 做一个指南针

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备课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解决问题的探究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本着“天天有自信,日日在提高”的理念进行教学。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三年级(1)班和(2)班的科学教学工作,这两班的学生都比较活泼好动,且思维活跃,能较好的配合老师完成教学工作。 1.三年级儿童想象丰富、思维活跃,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学学习的起点,他们对花鸟鱼虫、物质特性的好奇心,只要善加引导就能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行为。 2.通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对《科学》这门课已经有所了解,知道科学课是由一个一个的活动组成,这是令他们喜爱的。但是他们却常常不能自觉作好课前准备。 3.虽然经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已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但是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有待提高,特别是动手操作能力更是比较低。往往只看事物表面,而不知事物的内在,难以把握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4.对实验感兴趣,但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 5.对科学探究的认识不够,特别是制定计划的水平低。 6.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学生缺乏对科学学科重要性的认识。 三、教材分析 本册内容由“植物的生长变化”、“动物的生命周期”、“温度与水的变化”、“磁铁”四个单元组成。 “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将引领学生在种植风仙花的过程中,观察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发育历程,发现其生长变化的规律,知道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都要经历“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营养生长”“开花结果”这样的生命周期。同时伴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2.3蜗牛(二)优质教案

“蜗牛”(第2课时)教学设计 一、内容分析: 小学生对动物有着天生的研究兴趣,“蜗牛”这节课正是基于这一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了解蜗牛的外形、运动方式、吃食和饲养方面的情况,虽然小学生年龄尚小,但他们自从学爬、学走、学讲时起,就已经可以自己学习,通过模仿和自己反馈的机智学会了不少东西。因此,在观察蜗牛时,我们也不能把他们看作一张白纸。活动时应充分利用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及智力结构,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让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操作、实践和一系列思维过程去认识事物,主动探究事物。这样,获取的知识必然是生动、具体、深刻、鲜明、丰富的,也是终生难忘的。 《蜗牛》一课是学生真正观察小动物的起始课,学生还是第一次学习观察小动物、描述小动物。因此,开好这个头,对学生来说意义非常大。在活动内容的安排上,我重在让学生经历按一定顺序去观察的过程,不要求学生获得知识的完整,只要是自己的观察和发现,只要没有错误,能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就行让学生通过活动建构自己的关于蜗牛的意义。 二、活动目标: 科学概念:在有结构的观察活动中,获得蜗牛的身体结构、外形特征,食物等方面的直接认识。 过程与方法:经历初步的按一定的顺序观察、细节观察的过程,培养在观察中不断生成一些新的问题的能力,进行一些猜测和推测的能力;学会表达交流自己观察的情况,学习如何整理事实。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研究蜗牛以及身边的小动物的兴趣,培养对小动物的亲近感。 三、活动准备 每个小组课外捕捉若干蜗牛,每人准备好放大镜,一组一张白纸,一张记录纸;食盐、苹果、面包、菜叶、萝卜、葱头等 四、活动过程和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布置教室:(1)大屏幕显示一个画有蜗牛的像框。(2)每组桌上的水槽中都放着几只蜗牛。)老师:同学们,在每个小组的桌子上,都放着一个水槽,大家刚才一定看到了,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种小动物,一起告诉老师是什么?

科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蜗牛》教学设计

《蜗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蜗牛的特点体现在它的运动、身体构造等多方面。 2、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躲进壳内以躲避危险等。 3、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腹足做细波浪状运动并在爬行中留下粘液痕迹。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和体验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过程,并学习使用放大镜做更细致的观察。 2、用简图画出蜗牛的外形。 3、按照教科书介绍的方法饲养蜗牛,做好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研究小动物的兴趣,树立起认真细致、实事求是地观察态度,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 【教学重点】经历对蜗牛外形、运动、反应等方面的观察活动。 【教学难点】学生观察过程中对蜗牛的态度及对观察到的信息的整理。 【教学准备】 1、分组:2-3只蜗牛、放大镜、树枝、绳子、玻璃、饲养槽。 2、与学生相同的但大一号的材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同学们都喜欢儿歌吗?下面咱们就一起来看一段儿歌视频,看看儿歌的主人公是谁?(播放视频)同学们知道歌曲的主人公是谁了吗?对,蜗牛。蜗牛可爱吗?(课件展示蜗牛图片)今天,咱们就一起来更全面的了解一下---蜗牛。 二、观察蜗牛的身体。 (1)、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课文中的插图,自己试着分析蜗牛的身体构造。

学生观察、分析、小组内交流补充。 (2)、教师展示蜗牛身体构造图,全班进一步交流探讨。 (3)、学生试着画蜗牛简图。(师随后示意纠正) (4)、全班交流展示。 三、观察蜗牛的运动和反应。 1、组织学生讨论观察蜗牛运动的方法和记录的方法。在学生观察过程中解答学生问题和给与指导。 2、学生观察、记录蜗牛的运动。并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问题(小组讨论)。 3、关注: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是否用到适度刺激的方法观察蜗牛的反应,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交流和记录情况。 四、饲养蜗牛 1、教师介绍饲养蜗牛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2、学生饲养、观察蜗牛并记录发现和产生的新问题。 3、关注:饲养过程中是否坚持观察、记录。 五、归纳总结、拓展延伸 1、请同学们想一想通过观察蜗牛的爬行,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利用课件图片进行说明、体会。 2、蜗牛那么小、行动那么慢,我们是不是可以随意伤害它呢?它有什么贡献呢? 利用课件展示蜗牛的价值,比如药用方面、食用方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