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子叶1毛茛科-樟科
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分类及识别要点

被子植物的分类被子植物可以划分为双子叶植物纲和单子叶植物纲,这两个纲的基本区别如表10-2。
表10-2 双子叶植物纲和单子叶植物纲的基本区别但是,这些区别点是相对的、综合的。
实际上有交错现象:一些双子叶植物科中有1枚子叶的现象,如毛茛科、睡莲科、罂粟科、伞形科、报春花科等;双子叶植物中有许多须根系的植物,特别是在毛茛科、车前科、菊科等科中为多;毛茛科、睡莲科、石竹科等双子叶植物科中有星散维管束,而有些单子叶植物的幼期也有环状维管束,并有初生形成层;单子叶植物的天南星科、百合科等也有网状脉;双子叶植物的樟科、木兰科、毛茛科等有3基数的花,单子叶植物的眼子菜科、百合科等有4基数的花。
从进化的角度来看,单子叶植物的须根系、缺乏形成层、平行脉等性状,都是次生的,它的单萌发孔花粉却保留了比大多数双子叶植物还要原始的特点。
在原始的双子叶植物中,也具有单萌发孔的花粉粒,这也给单子叶植物起源于双子叶植物提供了依据。
10.3.1 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又称木兰纲(Magnoliopsida)。
根据克郎奎斯特系统共有 6 个亚纲,64 目,318 科,165 000余种。
* P6-15 A∞G∞1、树皮、叶、花有香气,具油细胞;单叶互生,全缘;托叶大早落,节上留有托叶环痕。
2、※P3 A∞G∞花先叶开放。
花被花瓣状;雄蕊花丝短、花药长,雄蕊多数螺旋状排列于伸长花托的下半部;雌蕊多数螺旋状排列于伸长花托的上半部。
3、聚合蓇葖果,每个心皮含1-2胚珠;或为带翅的坚果。
4、种子具小胚,胚乳丰富,成熟时常挂在细丝上,该丝来自珠柄的螺纹导管。
一般认为本科是木本植物最原始的类群。
其原始性表现在木本,单叶,全缘,羽状脉,虫媒花,花常单生,花各部螺旋状排列,花药长,花丝短,单沟花粉,胚小,胚乳丰富等。
重要特征:木本。
单叶互生,有托叶。
花单生,花被3基数,两性,整齐花。
雌雄蕊多数螺旋状排列于伸长的棒状花托上,子房上位。
双子叶

双子叶植物纲木兰属双子叶植物(Dicotyledons,简称dicots),旧称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木兰纲(Magnoliopsida),是指一般其种子有两个子叶之开花植物的总称,约有199350个物种。
非双子叶植物的开花植物则称为单子叶植物,一般只有一个子叶。
双子叶植物纲介绍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又称木兰纲。
被子植物门中两大类之一。
植物体各异(从纤细的草本到粗壮的木本);种子的胚通常具两枚子叶。
胚根伸长成发达的主根,少数也有成须根状的,叶脉多为网状脉。
茎内维管束排列成圆筒形(环状排列),具形成层、保持分裂能力,故茎能加粗。
花部(即萼片、花瓣、雄蕊)常为5数或4数,少部分为多数。
花被由辐射对称至两侧对称,子房由上位至下位,果实有开裂或不开裂的各种类型。
成熟种子,有胚乳或无胚乳,包括大多数常见植物,其中很多与我们息息相关。
譬如:棉花、大豆、花生、向日葵、番薯、马铃薯、苹果、烟草、薄荷和各种瓜类。
双子叶植物大约有165000种,所谓双子叶植物就是种子具有两片子叶的植物。
双子叶植物常分为离瓣花类(亦称古生花被类)和合瓣花类(亦称后生花被类)两类,但A.L.塔赫塔江在1980年的被子植物系统及A.克朗奎斯特在1981年的有花植物分类系统中将双子叶植物纲改称木兰纲,均不称离瓣花类与合瓣花类。
木兰纲各目简介木兰目(MagnoliaIes)双子叶植物——木兰木本。
花单生或为聚伞花序,花托显著,花常两性,花部螺旋状排列至轮状排列;花被多为3基数;雄蕊6至多数,偶3;心皮,多数离生或少至1个。
胚乳丰富,胚小。
花粉单孔、无孔或双孔。
本目包含木兰科、番荔枝科(Annonaceae)、肉豆蔻科(Myristicaceae)等10科。
樟目(Laurales)木本,常有油细胞。
单叶全缘。
虫媒花[1],常集成不明显的聚伞花序或总状花序,花3基数;花被离生,同形;雄蕊5至多数,偶3,轮状或螺旋状排列,花药与花丝常能明显区分;雌蕊1至多数心皮,合生,胚珠1一2个,仅1个成熟。
樟科的识别要点

樟科的识别要点:木本,有油腺;单叶互生,革质;花两性,整齐花,轮状排列,花部 3 基数;花被2 轮;雄蕊4 轮,其中1轮退化,药瓣裂;雌蕊 3 心皮组成,子房 1 室,核果,无胚乳。
十字花科的识别要点:草本;花两性,整齐;十字形花冠,四强雄蕊;子房上位,侧膜胎座,具假隔膜;角果点:多为草本,叶多互生;头状花序,有总苞;聚药雄蕊;子房下位;瘦果植物发展进化过程中的一般规律:由水生生活过渡到陆生生活;形态结构由简单到复杂;个体生活史的演化表现在由配子体时代占优势进化到孢子体世代占优势;生殖方式是从营养繁殖进化到有性生殖;生殖器官在过程中日益完善。
由于菊科在形态结构上和繁殖上的种种特点,如萼片变成冠毛、刺毛,有利于果实远距离传播;部分种类具块茎、块根、匍匐茎或根状茎,有利于营养繁殖的进行;此外,花序和花的构造与虫媒传粉的相适应等,都表明菊科为双子叶植物中最进化的类群。
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具有真正的花;具雌蕊,形成果实;双受精,胚和胚乳均含有父母方的遗传物质;孢子体高度发达;配子体极其简化;生活史有明显的世代交替;植物种类丰富。
豆科的识别要点:叶常为羽或三出复叶,有叶枕;花冠多为蝶形花冠或假蝶形;雄蕊为二体、单体或分离;子房上位;荚果。
百合科的识别要点:单叶;整齐花,花被片6枚,排成两轮;雄蕊6枚;子房上位,3心皮3室;中轴胎座;蒴果或浆果。
兰科的识别要点:草本;花两侧对称,形成唇瓣;雄蕊与雌蕊结合成合蕊柱;花粉结合成花粉块;子房下位3心皮1室;蒴果。
蔷薇科识别要点:叶互生,常有托叶;花两性,整齐,5基数;雄蕊常多数,着生在花托的边缘。
木兰目是现存被子植物中最原始的类群之一表现在:木本;单叶;花单生,萼、瓣不分;雌雄蕊多数、分离、螺旋状排列;花托柱状突起;花药长,花丝短;花粉单沟;蓇葖果;胚小,胚乳丰富等。
简菊科的识别要点:常为草本;叶多互生;头状花序,有总苞;聚药雄蕊;子房下位;瘦果。
)7山茶科的识别要点。
樟科——精选推荐

生物学特性
编辑本段
形态特征
叶互生、对生、近对生或轮生,革质,有时为膜质或纸质,全缘,极少
分裂,羽状脉,三出脉或离基三出脉,小脉常为密网状;无托叶,气孔为茜
黄樟
草型,局限于下表面且常凹陷。花组成腋生或近顶生的圆锥花序、总状花序
、近伞形花序或团伞花序;总苞片无或有,开花时脱落或宿存;花两性或单性,辐射对称,花被通常3基数,亦
樟科
果状核果,有时为宿存的花被或花被筒所承托,部分包围或全部包裹;果梗圆柱形
,有时肉质;种子无胚乳;子叶厚肉质,胚芽明显。中国主要的属有:黄肉楠属Act ino daphne,琼楠属Beils ch
miedia,樟属Cinnamo mum,厚壳桂属Crypt o carya,山胡椒属Lindera,木姜子属Lit s ea,润楠属Machilus ,新
其果实含有丰富的油脂和芳香油,在工业上用途很大;樟属及楠属不少种类
是很有价值的良材;玉桂、乌药等一些种类是著名的药用植物;鳄梨又是一
樟科
种营养价值很丰富的水果。乔木或灌木,常绿或落叶,仅有无根藤属(Cas s
yt ha)为缠绕寄生草本,常有含芳香或粘液的分泌腺;叶互生、对生、近对生或轮生,通常革质,但有时近膜质
黄肉楠
hne Nees) 、赛楠属(Not-haphoebe Bl.)、檬果樟属(Caryodaphnopsis Airy Shaw) 、楠属(Phoebe Ne es)等;琼楠亚族主要包括莲桂属(Deehasia Bl.)、琼楠属(Beilschmiedia Nees)、土楠属(Endiandra R. Br.)、油果樟属(Syndiclis Hook. f .)等。
,3-12枚或更多,通常9枚,轮状排列,每轮3枚,极少2枚,花丝基部有两个腺体或无,有时部分雄蕊特别是
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分类及识别要点(活动za)

被子植物的分类被子植物可以划分为双子叶植物纲和单子叶植物纲,这两个纲的基本区别如表。
表双子叶植物纲和单子叶植物纲的基本区别但是,这些区别点是相对的、综合的。
实际上有交错现象:一些双子叶植物科中有枚子叶的现象,如毛茛科、睡莲科、罂粟科、伞形科、报春花科等。
双子叶植物中有许多须根系的植物,特别是在毛茛科、车前科、菊科等科中为多。
毛茛科、睡莲科、石竹科等双子叶植物科中有星散维管束,而有些单子叶植物的幼期也有环状维管束,并有初生形成层。
单子叶植物的天南星科、百合科等也有网状脉。
双子叶植物的樟科、木兰科、毛茛科等有基数的花,单子叶植物的眼子菜科、百合科等有基数的花。
从进化的角度来看,单子叶植物的须根系、缺乏形成层、平行脉等性状,都是次生的,它的单萌发孔花粉却保留了比大多数双子叶植物还要原始的特点。
在原始的双子叶植物中,也具有单萌发孔的花粉粒,这也给单子叶植物起源于双子叶植物提供了依据。
双子叶植物纲()又称木兰纲()。
根据克郎奎斯特系统共有个亚纲,目,科,余种。
木兰科()*∞∞、树皮、叶、花有香气,具油细胞。
单叶互生,全缘。
托叶大早落,节上留有托叶环痕。
、※∞∞花先叶开放。
花被花瓣状。
雄蕊花丝短、花药长,雄蕊多数螺旋状排列于伸长花托的下半部。
雌蕊多数螺旋状排列于伸长花托的上半部。
、聚合蓇葖果,每个心皮含-胚珠。
或为带翅的坚果。
、种子具小胚,胚乳丰富,成熟时常挂在细丝上,该丝来自珠柄的螺纹导管。
一般认为本科是木本植物最原始的类群。
其原始性表现在木本,单叶,全缘,羽状脉,虫媒花,花常单生,花各部螺旋状排列,花药长,花丝短,单沟花粉,胚小,胚乳丰富等。
重要特征:木本。
单叶互生,有托叶。
花单生,花被基数,两性,整齐花。
雌雄蕊多数螺旋状排列于伸长的棒状花托上,子房上位。
聚合蓇葖果。
毛茛科()∞∞∞∞、草、藤、灌。
单叶或有分裂、复叶,茎生或基生。
无托叶。
、花托突起,、基数花。
花两性→单性,辐射对称→两侧对称。
异被→单被。
双子叶植物-毛茛科

可编辑版
8
可编辑版
9
可编辑版
10
可编辑版
11
1、毛茛属
(Ranunculus)
特征 直立草本。花黄色;萼片、花瓣各5,分离,花瓣基部有1蜜腺穴;雄蕊和
心皮均为多数,离生,螺旋状排列于突起的花托上。瘦果集合成头状。
常见的代表植物
(1)毛茛 Ranunculus japonicus (2)石龙芮 Ranunculus-sceleratus
为乌头属;叶密 集 , 花 序 具 2-7 花,萼片5,淡 黄色,上萼片船 状盔形,边缘在 中部以下稍缢缩, 花瓣2,距极短。 块根入药,倒卵球 形,可治中风痰 雍,口眼歪斜、 破伤风等症。
可编辑版
20
草乌 (北草乌、五毒花根、百步草) 止痛药
❖ (1) 多年生草本,茎 直立,粗壮,高70~ 150厘米。块根纺锤状 圆锥形,常2~3个连生 一起,黑色象乌鸦头, 舐之麻舌。
❖ (2) 叶互生,掌状 3~5全裂。
❖ (3) 花深蓝色,成串, 顶上一片突起象个盔帽,
可编辑版
21
草可乌编辑版
22
3、铁线莲属 (Clematis)
特征 攀缘草本或木质蔓生藤本。羽状
复叶对生。花萼4-5,镊合状排列;无 花瓣;雄蕊和雌蕊多数。瘦果集合成1 头状体,具宿存的羽毛状花柱。
转子莲 (Clematis patens )
本科与木兰科相似,是具有原始性状的科。双子叶草本植物即 由本科保留草本性质演化而来,与木兰科是平行发展的科。
本科的识别特征:草本。萼片、花瓣各5个,或无花瓣, 萼片花瓣状,雄雌蕊多数、离生,果为瘦果。
可编辑版
5
2、毛茛科 Ranunculaceae
中药专业《药用植物学》考试题型例题

一、重要术语1、有限花序:植物在开花期间,花序轴顶端或中心的花先开,因此花序轴不能继续向上生长,只能在顶花下方产生侧轴,侧轴又是顶花先开,这种花序称有限花序。
无限花序:在开花期间,花序轴的顶端继续向上生长,并不断产生新的花蕾,花由花序轴的基部向顶端依次开放,或由缩短膨大的花序轴边缘向中心依次开放,这种花序称无限花序。
2、单果:是由单雌蕊或复雌蕊形成的果实,即1朵花只形成1个果实。
聚合果:是由1朵花中许多离生雌蕊形成的果实,每个雌蕊形成1个单果,聚生于同一花托上。
聚花果:是由整个花序发育而成的果实。
真果与假果:大多数的植物的果实都是由子房发育形成,称为真果。
除子房外,花的其他部分如花被、花托及花序轴等也参与果实的形成,这种果实称假果。
3、花程式:是采用字母、符号及数字按规定的项目和顺序表示花各部分的组成、数目、排列方式等的公式。
4、植物分类学:是一门研究植物界不同类群的起源、亲缘关系和演化发展规律的学科;同时,它是一门理论性、实用性和直观性均较强的生命学科。
5、双名法:即植物中的学名由两个拉丁词组成,第一个词是属名,第二个词是种加词;为了便于引证和核查,还应附上首次发表该名称的命名人名。
二、填空题1、通常双子叶植物的子叶(2 )枚,(网状)脉序;单子叶植物的子叶(1 )枚,(平行)脉序。
2、豆科植物的果实(荚果),十字花科植物的果实(长角果或短角果),葫芦科植物的果实(瓠果),芸香科柑橘属植物的果实(柑果)。
3、植物学名是由两个拉丁词组成,第一个词是(属名),第二个词是(种加词)。
4、种是植物分类的基本单位,国际通用为拉丁名,包括(属名)、(种加词)和(命名人)三部分。
5、果实是由(果皮)和(种子)两部分组成。
6、被子植物可分为(双子叶植物)纲和(单子叶植物)纲。
7、双子叶植物纲可分为(离瓣花)亚纲和(合瓣花)亚纲。
8、地衣是一类特殊的植物,是由(真菌)和(藻类)高度结合的共生复合体。
9、蕨类植物是原始的微管植物,主要的输水组织是(管胞)。
《植物学复习》双子叶植物纲毛茛科.docx

毛食科Ranunculaceae本科约37属,1200种,主产北温带。
我国约有36属,570多种,各省均有。
(视频欣赏)毛莫科主要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稀一年生草本。
叶为单叶分裂或羽状复叶,基生或茎生。
花辐射对称或两侧对称;两性,少单性; 萼片5枚或多数,有时花瓣状。
花瓣5,基部有时有距。
雄蕊多数分离,心皮多数离生。
1室,胚株1至多个。
瘦果,少为浆果或瑚果。
本科与木兰科相似,是具有原始性状的科。
双子叶草本植物即由本科保留草本性质演化而来,与木兰科是平行发展的科。
本科的识别特征:草本。
萼片、花瓣各5个,或无花瓣,萼片花瓣状,雄雌蕊多数、离生,果为瘦果。
代表植物及常见植物: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落叶灌木。
叶二回三出复叶,花大型,花色多样,我国著名花卉,有国色天香之美誉。
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多年生宿根草本。
花色较多, 著名花卉。
亦供药用。
原产我国及东亚。
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i Debx.多年生草本。
地下有块根,常2〜5片连生。
单叶掌状3全裂或几近全裂,两侧裂叶再2裂。
总状花序,萼片蓝紫色5片,上萼片高盔状。
花瓣5片有长爪。
主根有剧毒,供药用。
毛莫Ranunculus japonicus Thunb.多年生草本,全株被柔毛。
基生叶和茎下部叶有长柄,叶片掌状,常作3深裂,中央裂片宽菱形。
花单一或数朵生于茎顶;萼片5,淡绿色;花瓣5,黄色;聚合果近球形。
全草入药。
白头翁Pulsatilla chinensis (Bunge) Regel.多年生草本,全株密生白色柔毛。
基生叶和茎生叶;基生叶数片,3全裂。
花单朵顶生,淡紫色;花被6片,呈花瓣状,紫色。
雄蕊、心皮多数分离。
花柱很长,上披白毛,花后宿存伸长,白毛形似白发毛翁。
故称白头翁。
可供观赏,药用。
飞燕草Consolida ajacia(L.) Schur.一年生草本。
基生叶具长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连 Rhizoma Coptidis
李时珍: 其根连珠而色黄,故名。 李时珍:“其根连珠而色黄,故名。”
[来源 为毛茛科植物★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三角叶黄连 来源]为毛茛科植物 .、三角叶黄连 来源 为毛茛科植物★ .、
C. deltoitea C.Y.Cheng et Hsiao、云南黄连C. teeta Wall. 、
显微鉴别(
味连根茎横切面) 味连根茎横切面)
味连粉末) ★显微鉴别( 味连粉末)
石细胞鲜黄色,类方形、 石细胞鲜黄色,类方形、类圆形或 鲜黄色 类多角形,可见层纹,孔沟明显。 类多角形,可见层纹,孔沟明显。 韧皮纤维鲜黄色,长梭形或纺锤形, 韧皮纤维鲜黄色,长梭形或纺锤形, 鲜黄色 壁厚,可见纹孔。 壁厚,可见纹孔。 鳞叶表皮细胞黄绿色, 鳞叶表皮细胞黄绿色, 壁微波状 黄绿色 弯曲。 弯曲。 木纤维众多,鲜黄色, 木纤维众多,鲜黄色,壁具裂隙状 众多 纹孔。 纹孔。 导管主要为纹孔导管。 导管主要为纹孔导管。 主要为纹孔导管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 多年生草本。 块根通常 个连生 块根通常4个连生, 栽培品的 通常 个连生, 侧根通常肥大。茎直立。 侧根通常肥大。茎直立。 叶互生;叶片卵圆形,革质, 叶互生;叶片卵圆形,革质, 掌状三裂,两侧裂片再2裂 掌状三裂,两侧裂片再2裂, 各裂片边缘有粗齿或缺刻。 各裂片边缘有粗齿或缺刻。 总状花序, 花蓝紫色, 总状花序, 花蓝紫色, 盔瓣 盔形,雄蕊多数;心皮 ~ 。 盔形,雄蕊多数;心皮3~5。 蓇葖果长圆形,无毛。 蓇葖果长圆形,无毛。 果长圆形
•北岸连 北岸连---产重庆城口、巫山,湖北房县、巴东(量少质优) 产重庆城口、 产重庆城口 巫山,湖北房县、巴东(量少质优) •南岸连---产重庆石柱、南川,湖北恩施、来凤(产量大) 南岸连 产重庆石柱、南川,湖北恩施、来凤(产量大) 产重庆石柱
雅连产四川峨嵋、洪雅、雷波、马边,栽培,海拔 雅连产四川峨嵋、洪雅、雷波、马边,栽培,海拔1800~2400米。 米 云连产云南德钦、碧江、腾冲、维西,野生,海拔 云连产云南德钦、碧江、腾冲、维西,野生,海拔2400~3000米。 米
植物形态
性状
呈不规则圆锥形,稍弯曲, 呈不规则圆锥形,稍弯曲,顶端常有 残茎,中部多向一侧膨大, 残茎,中部多向一侧膨大,长2~7.5cm, ~ , 直径1.2~2.5cm。 ~ 直径 。 表面棕褐色或灰棕色, 表面棕褐色或灰棕色,有小瘤状侧根 及子根脱离后的痕迹。 及子根脱离后的痕迹。 质坚实,不易折断 断面类白色或浅灰 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类白色或浅灰 黄色,粉质,形成层环纹呈多角形。 黄色,粉质,形成层环纹呈多角形。 气微,味辛、麻舌。 气微,味辛、麻舌。
采制
味连: 栽培4~ 年后秋末冬初 月间) 味连 栽培 ~6年后秋末冬初 (10~11月间 采收。 挖起根茎后 ~ 月间 采收。 , 除去地上部及泥土 然后干燥。 一般采用烘干法 并需不断翻 除去地上部及泥土, 然后干燥。 一般采用烘干法, 最后撞去灰渣及须根。 动, 最后撞去灰渣及须根。 雅连: 与味连大致相同。 雅连 与味连大致相同。 云连: 秋季挖出根茎, 除去茎叶及泥土,晒干或烘干, 云连: 秋季挖出根茎, 除去茎叶及泥土,晒干或烘干,撞去须根 及杂物,再喷水使表面湿润后, 硫磺熏 ~ 小时 干燥。 小时, 及杂物,再喷水使表面湿润后,用硫磺熏12~24小时,干燥。
★理化鉴定
1.根茎折断面在紫外光下,木质部显金黄色;(小檗碱的荧光反应 根茎折断面在紫外光下,木质部显金黄色; 小檗碱的荧光反应 小檗碱的荧光反应) 根茎折断面在紫外光下 2.取粉末或切片,加70%乙醇 滴,片刻后加稀盐酸或 取粉末或切片, 硝酸1滴 取粉末或切片 %乙醇1滴 片刻后加稀盐酸或30%硝酸 滴, 硝酸 放置片刻后镜检,可见黄色针状结晶簇,加热结晶显红色并消失。 放置片刻后镜检,可见黄色针状结晶簇,加热结晶显红色并消失。 小檗碱的盐酸盐或硝酸盐) (小檗碱的盐酸盐或硝酸盐)
. 古蔺野连 C.gulinensis T.Z.Wang et C.K.Hsieh ; . 爪萼黄连 C. chinensis Franch. var. unguiculata T.Z.Wang et C.K.Hsieh; ;
产于四川峨嵋、 峨眉野连 C. omeiensis C.Y.Cheng , 习称凤尾连 。 产于四川峨嵋 、 峨边、洪雅等地。 峨边、洪雅等地。
雅连) ★性状(雅连)
多为单枝, 多为单枝,略呈圆柱 单枝 微弯曲, 形,微弯曲,长4~ ~ 8cm,直径0.5~1cm。 ,直径 ~ 。 过桥”较长。 “过桥”较长。顶端 有少许残茎。 有少许残茎。 质轻较硬。 质轻较硬。
云连) ★性状(云连)
多为单枝,较细小,弯曲呈钩状。质轻而脆。 多为单枝,较细小,弯曲呈钩状。质轻而脆。 单枝
味连根茎横切面) ★显微鉴别( 味连根茎横切面) 木栓层为数列木栓细胞。 木栓层为数列木栓细胞。 皮层较宽,可见叶迹维管束和根迹维管束, 皮层较宽,可见叶迹维管束和根迹维管束, 散有鲜黄色类方形石细胞。 散有鲜黄色类方形石细胞。 维管束外韧型, 呈断续的环形排列, 维管束外韧型 , 呈断续的环形排列 , 束 间形成层不明显。韧皮部可见黄色石细胞 间形成层不明显。 中柱鞘有黄色纤维束。 射线宽窄不一; , 中柱鞘有黄色纤维束 。 射线宽窄不一 ; 木质部细胞均木化。 木质部细胞均木化。 中央髓部均为薄壁细胞, 偶有石细胞。 中央髓部均为薄壁细胞, 偶有石细胞。 薄壁细胞中含淀粉粒。 薄壁细胞中含淀粉粒。
化学成分
含多种异喹啉类生物碱, 含多种异喹啉类生物碱,以★小檗碱(Berberine)为主,约 小檗碱( )为主, 5%-8%,尚含黄连碱、甲基黄连碱等。 % %,尚含黄连碱、甲基黄连碱等。 %,尚含黄连碱 小檗碱能与甘草皂苷、黄芩苷、大黄鞣质生成难溶性沉淀。 小檗碱能与甘草皂苷、黄芩苷、大黄鞣质生成难溶性沉淀。 [含量测定 用HPLC测定,本品以小檗碱计,含盐酸小檗碱不得 含量测定]用 测定, 含量测定 测定 本品以小檗碱计, 少于5.5%;含表小檗碱不得少于0.80%;含黄连碱不得少于 ;含表小檗碱不得少于 少于 ; 1.6%;含巴马汀不得少于1.5%。 ;含巴马汀不得少于 。
横切面) 显微鉴别(横切面)
后生皮层为数列淡黄色木栓化细胞; 后生皮层为数列淡黄色木栓化细胞; 为数列淡黄色木栓化细胞 皮层散在单个或2~ 成群的石细胞 成群的石细胞。 皮层散在单个或 ~3成群的石细胞。 内皮层细胞较小。 内皮层细胞较小。 韧皮部宽, 韧皮部宽,小型筛管群于形成层角 隅外侧较易察见。形成层环多角形。 隅外侧较易察见。形成层环多角形。 木质部导管呈“ 字形排列 字形排列。 木质部导管呈“V”字形排列。 宽阔,薄壁细胞中含淀粉粒。 髓宽阔,薄壁细胞中含淀粉粒。
第十一章
被子植物门
供药学专业用) (供药学专业用)
毛茛科 Ranunculaceae
多为草本或草质藤本。叶多互生,多具分裂。 多为草本或草质藤本。叶多互生,多具分裂。 草本或草质藤本 花的特征:雄蕊多数,心皮离生, ~多数, 花的特征:雄蕊多数,心皮离生,3~多数,螺旋状排列在隆起的 花托上,花两性,多为辐射对称,有时为两侧对称,如乌头属。 花托上,花两性,多为辐射对称,有时为两侧对称,如乌头属。 聚合蓇葖果或聚合瘦果,后者羽毛状花柱常宿存。 聚合蓇葖果或聚合瘦果,后者羽毛状花柱常宿存。 蓇葖果或聚合瘦果
附子 Radix Aconiti Lateralis Preparata
[来源 为毛茛科植物卡氏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 的 来源] 来源 . 干燥侧根(子根)的加工品。 干燥侧根(子根)的加工品。
根茎少分枝; 根茎少分枝; 叶片卵状三角形,3全裂,中 叶片卵状三角形, 全裂, 全裂 央裂片卵状菱形,先端长渐尖, 央裂片卵状菱形,先端长渐尖, 羽状深裂片彼此疏离; 羽状深裂片彼此疏离; 花瓣匙形;心皮 ~ 。 花瓣匙形;心皮11~14。
产地
味连是商品黄连的主流,栽培,海拔 味连是商品黄连的主流,栽培,海拔800~1800米。 米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注
中药黄连的原植物尚有: 中药黄连的原植物尚有:
. 短萼黄连 C.chinensis Franch. var. brevisepala W.T.Wang et Hsiao,习称土黄连; ,习称土黄连;
习称草连; . 线萼黄连C.lineavisepala T,Z.Wang et C.K.Hsieh ,习称草连;
的干燥根茎。 的干燥根茎。 黄连 味连
三角叶黄连 云南黄连
雅连 云连
黄连) 植物形态( 黄连
为多年生草本。 为多年生草本。 根茎有分枝,形如鸡爪。 根茎有分枝,形如鸡爪。 叶基生,有长柄;叶片坚纸质, 叶基生,有长柄;叶片坚纸质, 卵状三角形, 全裂 全裂, 卵状三角形,3全裂,中央裂片 棱形,羽状深裂,边缘有锐锯齿, 棱形,羽状深裂,边缘有锐锯齿, 表面沿脉被短柔毛。 表面沿脉被短柔毛。 花葶1-2条,顶生,聚伞花序二 条 顶生,聚伞花序二 花葶 歧或多歧, 歧或多歧,有3-8花,花瓣黄绿 花 线形;雄蕊多数。 色,线形;雄蕊多数。 蓇葖果 成熟时黑色。 蓇葖果,成熟时黑色。
三角叶黄连) 植物形态( 三角叶黄连
根茎不分枝或少分枝; 根茎不分枝或少分枝; 或少分枝 叶片卵形, 全裂 全裂, 叶片卵形,3全裂,裂片三 角形, 角形,羽状深裂片彼此邻接 或近邻接; 或近邻接; 雄蕊长为花瓣的1/2;种 ; 雄蕊长为花瓣的 子不育。 子不育。
云南黄连) 植物形态( 云南黄连
味连) ★性状(味连) 多分枝,集聚成簇,形似鸡爪, 多分枝,集聚成簇,形似鸡爪,单枝 长3~6cm,直径 ~ ,直径0.3~0.7cm。 ~ 。 表面黄棕色,粗糙, 表面黄棕色,粗糙,有不规则结节状 隆起、须根及须根残基, 隆起、须根及须根残基,有的节间表 面平滑如茎杆,习称“过桥”。上部 面平滑如茎杆,习称“过桥” 多残留褐色鳞叶, 多残留褐色鳞叶,顶端常有残余的茎 及叶柄。 及叶柄。 质硬,断面不整齐, 质硬,断面不整齐,皮部橙红色或暗 棕色,木部金黄色,呈放射状纹理, 棕色,木部金黄色,呈放射状纹理, 有裂隙,髓部有时中空。 有裂隙,髓部有时中空。 气微,味极苦。 气微,味极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