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茶园秋冬季管理技术
冬季茶园虫病草无公害防治技术

草、繁缕 、婆婆纳 、簇 生卷耳、窃衣 、野胡 萝 卜 、 猪殃殃、荠菜 、臭芥、弯曲碎米荠 、独行菜 、泥胡 菜 、鼠曲草、荔枝草、通泉草、飞蓬、野圹蒿等越 年生杂草和白茅 、狗牙根、革命草、积雪草、金毛 耳草、菝葜、土茯苓 、商 陆、酢浆草、星宿菜、珍
珠菜、田旋花、鸡天藤 、海金莎、大青 、野艾 蒿、 香胡、酸模等多年生杂草 。
际半径 3 . 33c m、深 1 0c m土内越冬。
()茶轮斑病 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盘在树上 5 ()茶炭 疽病 以菌丝 体在茶树病 叶组 织中 6
越冬。
卷叶蛾耐寒性强 ,在天气晴朗、气 温达 1℃左右 病组织中越冬 。 0
()茶云纹叶枯病 以茵丝体或分生孢子盘在 7
锄 1 n 。一方面破坏它们的越冬场所 ,另一方 0e 深 r 面又机械杀伤部分虫体。 ()人工挖除茶园中的多年生杂草,并将草根 4 清出茶 园 ,这是冬 季茶园除草 的重点 ,应 全面清 除 ,认真做好。 ()幼龄茶园及未封行的台刈 园、重修剪园, 5 行间宽 、易生杂草 ,可采用无毒的较坚实的黑膜覆 盖茶行上 ,抑制杂草的发生。若破烂要及时更换 , 破烂 的要收 回集 中处理。
( )茶饼 病 以菌丝 体 在病 叶 的活 组 织 中 1
越冬。
()丽绿刺蛾 以老熟幼虫在茶树枝干中、下 7
部或分叉处结长椭圆形茧越冬。 ()茶蓑蛾 以幼虫将护囊粘附于茶树中、下 8
部枝干上越冬 。
()白星病 以菌丝体 或分生孢子器在病部 2
越冬 。
( )褐蓑蛾 以幼龄幼虫将护囊粘附于茶树茎 9
病组织中越冬。 +
பைடு நூலகம்
坏叶蝉 、粉虱的越冬场所 ,切断螨类上树的桥梁 ,
秋冬季茶园管理技术措施

秋冬季茶园管理技术措施
(1)深翻除草,深施有机肥.10~11月份是茶树根系生长发育高峰期,因此施基肥的时间多发生在10月~11月,最迟不超过11月底.基肥的种类以有机肥为主,如猪牛粪、堆肥、饼肥等,配合施用少量磷肥.一般施用饼肥100公斤,配施磷肥20公斤深耕时深度20厘米左右,过深易伤根系,影响茶树的正常生长.深耕时结合铲除杂草,埋入土中.基肥施用量一般占全年施肥量的30%.
(2)使用石硫合剂封园. 1、封园(防治)时间:十月下旬至十一月上中旬.
2、稀释浓度和用量:采用45%结晶石硫合剂(一般0.8市斤/包),稀释150倍喷施.一般每亩用本石硫合剂一包.防止浓度偏高造成茶树落叶.
3、防治方法:用喷雾器将茶树上下内外喷匀喷透.
4、防止腐蚀:本石硫合剂属碱性农药,有较强的腐蚀性,希广大茶农在用药时要注意防止皮肤腐蚀,用完药后要注意清洗喷雾器具.
宣州区农委蒋正中提醒您注意近期茶园管理1深翻除草,施有机肥.10-11月份是茶树根系生长发育
高峰,因此施基肥的时间多发生在10月-11月,不超过11月底.基肥一般每亩施用饼肥100公斤,配施磷肥15公斤.使用鸡粪等基肥要发酵后使用.深耕时深度20厘米左右,过深伤根系,影响茶树生长2使用石硫合剂封园.时间10月底至11月中旬.采用45%结晶石硫合剂(一般0.8斤/包),稀释150倍喷施.每亩用本石硫合剂一包.防止浓度偏高造成茶树落叶.防治方法:用喷雾器将茶树上下内外喷匀喷透.防止腐蚀,石硫合剂属碱性农药,有较强的腐蚀性,您在用药时要注意防止皮肤腐蚀。
茶园四季管理技术

茶园四季管理技术一、春季茶园管理技术茶树是叶用作物,不同于其他农作物,以幼嫩叶芽为收获目的,芽叶越多产量越高。
春茶是当年茶叶生产中质量最佳、经济效益最高的一季茶叶,产量一般占全年总产量60%以上,是一年中名优茶生产的关键时期,自然品质最佳,经济效益最好,及早抓好春茶生产,落实田间管理措施,对提早开园、增加春茶产量、提高茶叶质量有着重要作用。
春茶春茶期间茶园管理主要技术是:(1)早施催芽肥。
春肥不但有助于春茶增产,而且对提高夏秋茶的产量也有良好的作用。
施春肥的茶园与不施春肥的茶园比较,全年增产10%-20%。
春肥以速效氮含量高的专用肥为主,必须符合无公害茶叶生产的要求,确保产品质量,用量占全年总用量的40%-50%。
一般幼龄茶园亩施专用肥、复合肥15-25公斤,成龄茶园亩施氮、磷、钾比例为3:1:1的专用肥、复合肥50公斤,一般的投产茶园春肥亩施尿素30公斤配施磷钾肥。
催芽肥在春茶萌发前25天施用为宜,一般亩用25-35公斤化肥或速效性化肥在茶树根部周围开沟施用,在茶行间挖条形沟,沟深20cm~30cm,施肥后应及时覆土,防止挥发肥效损失。
同时,在3月底或4月上旬茶树刚萌发时喷放“叶面素”、“爱农”、“一喷早”等叶面营养液,每隔7天左右喷施一次,连续喷2-3次,但雨前、雨后和气温高的中午不宜喷施。
(2)浅耕松土。
虽然大部分茶园秋、冬季进行了深翻,但茶园经过冬季几个月的雨雪,土壤较板结,此时土温较低,通过春茶前还应该浅耕1次,可以疏松土壤,表土易于干燥,使土温回升,有利于春茶提早萌发。
同时浅耕能铲除冬春杂草,减少养分与水分的损失杂草,对茶树生长有利。
结合追施催芽肥,对茶园普遍进行一次浅耕松土,这是春茶增产的重要措施之一。
春茶结束后再浅耕,一般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进行。
此时气温较高,降雨量较多。
茶园土壤经春茶采摘被踩得板结,雨水不易渗透。
同时也是夏季杂草开始萌发生长的时期,此时浅耕和茶园铺草可提高土壤保水蓄水能力,减少夏季杂草的滋生。
无公害茶园秋冬季管理技术__

秋冬季,是茶树修生养息的关键时期,茶树根系的生长、树体养分的积累、茶树耐寒性的提高,翌年春茶的早发等,都和秋冬季的栽培管理密切相关[1-2]。
茶园的秋冬季管理,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秋挖培土,清蔸亮脚秋挖能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提高其通透性和土壤肥力;秋挖可以清除茶园杂草,更新部分老根,提高茶树生长能力;同时能恶化病虫害滋生环境,减轻病虫的发生[3]。
秋挖深度为20~30cm ,行间可略深,树冠下略浅,一般要求在10月底前完成,秋挖时一定要挖到边。
对于坡度较大的茶园,为了保持水土流失,应避免深耕。
秋挖后进行根际培土,既可提高土壤温度,增加抗寒性,又可抑制越冬的蛹羽化,减轻来年病虫的危害。
培土应在冬季严寒来临之前进行,厚度为10cm 左右。
清蔸亮脚就是对茶园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剪除病虫枝、徒长枝、细弱枝及清除枯枝落叶等,保持行间20cm 左右,利于行间通风透光,恶化病虫越冬环境。
注意病虫枝和枯枝落叶上易存病菌、虫卵等,应带出园外烧毁或深埋。
2注重肥水管理,改善土壤结构茶树秋挖损伤根系,不同程度地影响茶树的生长,必须配合施基肥,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通透性;秋季干旱天气较多,土壤墒情较差,要及时浇灌,以促进根系生长,提高养分吸收能力。
施基肥一般在10月上中旬完成,要求做到基肥沟施,深度超过25cm ,施后覆土。
基肥数量一般为施无害化处理的土杂肥15.0~22.5t/hm 2或饼肥1.5~3.0t/hm 2,同时配施磷钾肥225~300kg/hm 2;或直接施入茶树专用肥。
基肥的质量要达标,农家肥要进行无害化处理;施肥方法要得当,施基肥时应根据茶树生长情况每年或隔年施1次,也可隔行施。
8—9月气温较高,土壤较干旱,必须保证茶园水分供给,及时浇灌。
或采取浅耕后土壤覆盖措施,即在行间覆盖5~8cm 厚杂草或稻草,或将浅耕清除的草覆盖于行间,以抑制蒸腾、保墒。
3做好病虫防控,降低病虫基数秋季高温高湿极有利于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较常见发生的病虫害有茶毛虫、茶尺蠖、绿叶蝉、螨类等,要及时做好防控工作。
茶园秋冬季管理

茶园秋冬季管理秋冬季茶树管理好坏,对翌年春茶产量和质量有很大的影响。
现将茶园秋冬季管理的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1.深翻茶树经过春、夏、秋三个季节的生长和采摘,树体已消耗了大量的养分,行间土壤也变得很板结。
秋冬季深翻有利于疏松土壤,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促进茶树根系的生长发育和土壤的通透性,对恢复茶树生机十分重要。
深翻一般应在每年10月初至11月上旬进行,深度直15-20厘米,过深易伤根系,影响茶树的正常生长。
一般可结合施冬肥进行深翻。
2.施肥据我们试验,秋冬季不施肥的茶树,入春后表现生长势较弱、叶片小而薄、品质差、产量明显下降。
而秋冬季每亩深施追肥优质土杂肥3000千克或饼肥200千克加复合肥10千克,入春后表现生长旺盛,叶片厚,品质佳,单产明显提高,一般亩产增加15%以上。
茶园秋冬季施肥通常应以塘泥、人畜粪肥、垃圾等农家肥或土杂肥为主,每亩施用量为2000-3000千克。
也可用饼肥每亩150-200千克、复合肥10-15千克在茶树行间开沟深施。
结合深翻施肥。
施后应覆土,以防肥料流失。
对梯级茶园,肥料应施在梯级内侧。
秋冬季施肥一般要在10月中下旬到11月上中旬,过迟施肥由于气温低,根系吸收能力弱,影响肥效。
但也不能施得过早,否则会使迟发的秋梢受冻,影响茶树的正常生长。
3.封园今年可能是暖冬,有利于明年的病虫发生。
秋冬季,茶树行间的杂草及枯枝落叶均是害虫、病菌隐藏的地方,及时进行清园有利于减少茶园内越冬病虫的基数。
茶树越冬病虫主要有小绿叶蝉、茶尺蠖、云纹叶枯病、轮斑病及蚧类、螨类等。
可分别用0.7%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及0.3-0.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进行防治。
喷药时要将茶丛上下、内外,叶片正面背面都喷到,地面的杂草及蓬内的枝条也要喷及,以提高防治效果。
封园工作要在11月底之前结束。
4.防冻在寒潮来临之前,要及时做好翻耕培土、及时施肥和行间铺草等工作。
在茶园行间多施一些牛栏粪、焦泥灰、磷钾肥等暖性肥料有利于提高土温。
做好茶园冬季管理确保茶叶高产优质

做好茶园冬季管理确保茶叶高产优质茶树经过一年的采摘,树体受到很大的损伤,加强冬季管理,及时做好茶园的抚育工作,是茶园质量管理和无公害栽培的一个关键措施,这对加快恢复树体,培壮树势,夺取第二年茶叶优质高产至关重要。
因此,茶园冬季管理应抓好以下几项主要技术措施:一、深翻茶园冬季深翻有利于疏松土壤,防止土壤板结,增强土壤通透性,提高土壤渗水能力,对于改良土壤理化性质,促进茶树根系的生长发育,恢复茶树树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深翻耕一般在10月下旬至12月初完成,深度15~20cm,要求茶行中间深,靠近茶根浅,这样可以避免伤及茶树根系。
二、施肥茶园冬季施肥以无害化处理的堆沤肥、厩肥、人畜粪尿等农家肥或土杂肥为主,一般每亩用量为2000~3000kg,也可施用有机肥或茶树专用肥,每亩200~300kg,在茶树行间开沟20cm深施,施肥后覆土,以防止肥米流失。
茶园深施基肥宜在寒露前,最迟要在12月初以前完成。
三、修剪1、幼龄茶树及台刈、重修剪后的茶树采取定型修剪。
目的是促进分枝,培养骨架,塑造好丰产树型。
方法:幼龄茶树经过四次定剪,定剪高度分别为离地12~15厘米、25~30厘米、35~40厘米和70~75厘米剪去主枝,侧枝不剪。
时间:第一次为定植时进行,第二次为春茶后进行,第三次在栽后第二年秋季进行,第四次在栽后第二年秋季进行。
2、丰产期茶园的修剪管理以轻修剪为主,辅以深修剪,交替进行。
一般在每年的11月,对于长势好、生成旺盛的茶树采用轻修剪,剪去绿叶层厚度的5~8cm,保留全部春梢和夏梢枝梗的1/3或1/2为宜。
对于易受冻、发芽早的平地和朝阳地带茶园可以适当提前,实施早秋季轻修。
当茶树经过多次轻修剪和采摘后,树高增加,树冠上分枝俞多俞细,鸡爪枝、衰弱枝增加,茶叶产量下降时,这时要采用深修剪,剪去树冠缘叶层的1/2,约10~15cm,以剪去鸡爪枝,使之重新形成新的树冠,恢复并提高单产,一般间隔期5~6年,切忌三年二头砍。
秋冬季茶园管理

秋冬季茶园管理进入秋冬季节,经过一年采摘的茶树,其地上部分逐渐停止生长、进入休眠期,而根系则进入活动高峰期。
这时茶园管理工作的重点是加快树体恢复,培壮树势,为夺取翌年茶叶特别是春茶的优质高产。
因为春茶采摘的芽叶要依靠前一年秋梢积累的营养进行生长,而秋梢越冬芽的营养供应依赖于根系在土壤中吸收的养分,土壤的养分必须依靠人为补充供给。
为此建议茶农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科学深翻。
深耕在秋冬季均可进行。
对成龄茶园要求普通深耕一次,深翻深度和宽度视茶树树龄来确定。
如幼龄茶园一般深挖沟为15厘米,宽50厘米,离开茶树20厘米左右而不会伤根;中龄茶树深翻不超过20厘米,宽度不超过35厘米,宜为根系伸展;衰老茶树深度不超过40厘米,宽度不超过45厘米,有利于茶根的复壮。
二.重施基肥。
春茶萌发及生长80%的营养来源于头年秋冬季茶树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的养分,秋冬季施入茶园中的肥料数量足、营养全,则翌年的春茶萌发早、产量高、品质优。
可作基肥施用的主要有机肥有菜饼、畜禽粪尿、堆肥及各种土杂肥等,基肥还应适当配施速效商品氮磷钾肥。
基肥施用量一般为全年用肥量的50%至60%,以鲜叶亩产800公斤的茶园为例,应亩施菜籽饼肥100公斤(或人畜粪水肥2000~2500公斤)加尿素45公斤,过磷酸钙25公斤、硫酸钾10公斤。
基肥一般结合秋冬季茶园深翻采用深沟条施法,即沿树冠边缘垂直下方开挖20~30厘米深的沟,将沟底土壤挖深后施入肥料,最后覆土。
注意茶园忌施草木灰、火土灰和含氯的肥料。
三.喷施封园药。
茶树越冬病虫主要有小绿叶蝉、茶尺蠖、茶毛虫及蚧类、螨类等,可分别用0.7%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或0.3~0.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进行防治。
茶园秋冬季管理措施

茶园秋冬季管理措施文章摘要:茶树秋冬季管理是茶园质量管理和无公害栽培的一个关键措施,对下一年春茶产量、质量及全年的茶叶生产也有着重要影响。
茶园秋冬季管理应抓好如下主要技术措施。
一、施足基肥9~11月份是茶树根系生长�...茶树秋冬季管理是茶园质量管理和无公害栽培的一个关键措施,对下一年春茶产量、质量及全年的茶叶生产也有着重要影响。
茶园秋冬季管理应抓好如下主要技术措施。
一、施足基肥9~11月份是茶树根系生长发育高峰期,秋冬季树体营养物质的积累对翌年春梢萌发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秋茶结束后施足基肥显得相当重要,为发挥基肥的作用,一般施肥宜在10~12月份进行。
基肥主要选择花生麸、牛栏肥、磷肥和”超大”生物复合有机肥。
对投产茶园,一般亩施花生麸200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超大”复合有机肥100~200公斤,或亩施优质牛栏肥2500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超大”复合有机肥100~200公斤。
施肥方法采取挖沟埋肥法,即在茶树冠外缘垂直下方挖深20厘米、宽25厘米的施肥沟,将肥料均匀撒在沟内,随即覆土。
同时在株行间浅耕松土8~10厘米,除净杂草。
二、清园防病虫害为防止越冬病虫源,减少明春病虫害的发生,应做好茶园清园喷药工作:(1)将茶园的枯枝落叶清出园外烧毁或深埋;(2)全园喷药3次:第一次喷洒金云一号茶叶专用型杀虫剂,第二次喷洒0.3~0.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第三次喷洒0.5%~0.7%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
喷药时应喷湿叶背和叶面,每次喷药间隔时间为15天左右。
三、及时修剪1.轻修剪:正常采摘的成龄茶园实行轻修剪,此类茶园又分两种情况进行:对管理科学、茶蓬面整齐、采摘面高度适合的茶园,修剪可以推迟到春茶采摘后进行,春茶后修剪可以抑制夏茶的产量,提高秋茶的产量,增加季节性的优质茶;对管理不够科学、蓬面不整齐的茶园以及采摘面过高的茶园,轻修剪宜在秋茶结束后或者在重霜结束后的”大寒”至”立春”进行。
2.深修剪:对部分采摘面过高且树冠面已发生较多的鸡爪枝、芽叶瘦小、荚叶多、产量不高的茶园,要采取深修剪来恢复树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公害茶园秋冬季管理技术
作者:程啟霞
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3年第21期
摘要从秋挖培土,清兜亮脚;注重肥水管理,改善土壤结构;做好病虫防控,降低病虫基数;做好冬季防冻工作等方面总结了茶园秋冬季管理技术,以供参考。
关键词茶园;秋冬季;管理;肥水管理;病虫防控;冬季防冻
中图分类号 S57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21-0115-01
秋冬季,是茶树修生养息的关键时期,茶树根系的生长、树体养分的积累、茶树耐寒性的提高,翌年春茶的早发等,都和秋冬季的栽培管理密切相关[1-2]。
茶园的秋冬季管理,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秋挖培土,清蔸亮脚
秋挖能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提高其通透性和土壤肥力;秋挖可以清除茶园杂草,更新部分老根,提高茶树生长能力;同时能恶化病虫害滋生环境,减轻病虫的发生[3]。
秋挖深度为20~30 cm,行间可略深,树冠下略浅,一般要求在10月底前完成,秋挖时一定要挖到边。
对于坡度较大的茶园,为了保持水土流失,应避免深耕。
秋挖后进行根际培土,既可提高土壤温度,增加抗寒性,又可抑制越冬的蛹羽化,减轻来年病虫的危害。
培土应在冬季严寒来临之前进行,厚度为10 cm左右。
清蔸亮脚就是对茶园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剪除病虫枝、徒长枝、细弱枝及清除枯枝落叶等,保持行间20 cm左右,利于行间通风透光,恶化病虫越冬环境。
注意病虫枝和枯枝落叶上易存病菌、虫卵等,应带出园外烧毁或深埋。
2 注重肥水管理,改善土壤结构
茶树秋挖损伤根系,不同程度地影响茶树的生长,必须配合施基肥,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通透性;秋季干旱天气较多,土壤墒情较差,要及时浇灌,以促进根系生长,提高养分吸收能力。
施基肥一般在10月上中旬完成,要求做到基肥沟施,深度超过25 cm,施后覆土。
基肥数量一般为施无害化处理的土杂肥15.0~22.5 t/hm2或饼肥1.5~3.0 t/hm2,同时配施磷钾肥225~300 kg/hm2;或直接施入茶树专用肥。
基肥的质量要达标,农家肥要进行无害化处理;施肥方法要得当,施基肥时应根据茶树生长情况每年或隔年施1次,也可隔行施。
8—9月气温较高,土壤较干旱,必须保证茶园水分供给,及时浇灌。
或采取浅耕后土壤覆盖措施,即在行间覆盖5~8 cm厚杂草或稻草,或将浅耕清除的草覆盖于行间,以抑制蒸腾、保墒。
3 做好病虫防控,降低病虫基数
秋季高温高湿极有利于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较常见发生的病虫害有茶毛虫、茶尺蠖、绿叶蝉、螨类等,要及时做好防控工作。
3.1 绿叶蝉、螨类等刺吸式害虫
一是农业防治。
充分发挥采摘、修剪等农业措施的作用。
茶树嫩芽多易诱发假眼小绿叶蝉、蚜虫和螨类的发生,及时分批采摘或修剪均可有效地抑制这些害虫数量。
二是生物防治。
维护茶园生态、保护天敌,茶园各种捕食性蜘蛛,对假眼小绿叶蝉有良好的捕食作用。
多种瓢虫、草蛉、食蚜蝇是茶园中茶蚜的重要天敌,应予以保护利用。
还可选用白僵菌制剂等生物制剂进行防治。
三是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应掌握无公害原则,确定好防治适期、用量和方法:假眼小绿叶蝉应掌握在虫口发生高峰前期;秋茶虫数在12头/百株,且若虫占80%时即可防治,使用吡虫啉、杀螟丹等药剂。
螨类应在螨口上升期进行,发生高峰期以前,叶有虫3~4头
/cm2,可防治。
秋季发生的高峰期一般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首选炔螨特、绿颖(矿物油)、哒螨灵等药剂。
3.2 茶尺蠖、茶毛虫等食叶性害虫
一是农业防治和物理防治。
结合秋、冬季深耕培土杀灭越冬虫蛹;冬季人工摘除卵块等。
秋冬轻修剪,并将剪下枝叶带出园外进行烧毁处理(卷叶类害虫)。
成虫可采取灯光诱杀、糖醋液诱杀、性信息素诱杀等。
二是生物、化学防治。
加强预测预报,茶尺蠖害虫的防治,应掌握在3龄前幼虫期,成龄投产茶园1 m长的茶行10头或6.75万头/hm2时进行,可采用生物农药(如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苏云金杆菌、白僵菌等)和植物性农药(如苦参碱、鱼藤酮等),也可用2.5%溴氰菊酯、20%杀灭菊酯、10%天王星各4 000~6 000倍液等进行防治。
茶毛虫害虫防治掌握在3龄前、幼虫期卵块15个/百丛以上时进行,生物防治用茶毛虫病毒制剂、Bt等,化学防治用2.5%溴氰菊酯、20%杀灭菊酯、10%天王星各4 000~6 000倍液等。
卷叶类害虫应掌握在幼龄幼虫未卷叶、潜叶前或初卷叶时进行防治,可选用具有熏蒸作用的敌敌畏或联苯菊酯、溴氰菊酯等农药。
秋挖后,立即用45%石硫合剂晶体300~500 g稀释成150~200倍液均匀喷施,茶树进行封园处理,既可杀死螨类蚧类、卵块,又能兼治一些病害,以减轻翌年病虫的发生。
4 做好冬季防冻工作
近年来,天气变化无常,极端寒冷天气时常发生,茶园因冻害产生的损失较大,因此,茶园的冬季防冻害工作也尤为重要。
在寒冷季节来临之前,采用茶行铺草、茶园熏烟、喷施防冻剂等措施来防止茶树冻害的发生[4]。
一是茶园铺草。
茶园行间铺草可提高地温,减少土壤水分蒸发,防止出现冻害或减少冻土层厚度。
铺草材料可就地取材,以柴草、秸秆、草皮等22.5~30.0 t/hm2铺盖茶地,铺盖厚度以不露土为宜。
二是茶园熏烟。
熏烟作用在于形成烟雾,以防止热量的辐射扩散,形成温室效应。
极端寒冷天气发生前,在茶园边焚烧枯枝落叶、杂草、锯木屑、糠壳、草皮等产生烟雾,形成温室效应。
为防止热量扩散,熏烟应注意掌握风向与距离,顺风每隔50~80 m布置一线,堆距2~3 m,30~45堆/hm2。
应选择在无风的晴夜
进行,因为这样的天气最易出现浓霜,对茶树造成危害,此时熏烟防冻效果最理想。
熏烟时必须有专人守护,防止森林火灾的发生。
三是化学防冻。
在低温来临前,树冠喷洒抑蒸保温剂,可起到保温、减少茶树蒸腾的作用,减轻冻害程度。
四是秋末搞好轻修剪或者采尽幼嫩枝梢。
既可提高茶树抵抗低温的能力,又可使翌年春茶提早萌发。
5 参考文献
[1] 朱德焰,吕立哲,汪威江,等.机采茶园栽培管理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2008(3):42-44.
[2] 葛晋纲,刘海洋.茶树栽培及茶园管理技术的研究动态与发展趋势[J].安徽农业科学,2010(25):13659-13662.
[3] 毛贵飞,郎进宝,汪碧丽,等.茶叶生产的发展与衰老茶园改造[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5(F10):94.
[4] 潘伟彬.生态茶园复合栽培的农学与生态学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09(2):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