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忆元宵“放烧火”

合集下载

元宵之夜“放烧火”——儿时乡村田园生活追忆之九独行陇原

元宵之夜“放烧火”——儿时乡村田园生活追忆之九独行陇原

元宵之夜“放烧火”——儿时乡村田园生活追忆之九独行陇原元宵之夜“放烧火”——儿时乡村田园生活追忆之九儿时的元宵节,饭桌上的菜肴远不如现在那么丰盛,节日文化生活远不如现在那么多彩。

但我还是十分怀念那充满乡土气息的元宵节“放烧火”的习俗。

正月十五“放烧火”,是地处江海之滨的南通农村一个极具地方特色的风俗。

打我记事起,我每年元宵节都要跟着父亲去过野外一把“放烧火”瘾。

是日上午,父亲用芦苇、茅草和稻草,扎成一个个碗口粗细、长达数尺的大草把。

等到日落黄昏天色将晚时分,父亲恭恭敬敬地把堂屋门前的一对红灯笼点亮,然后点燃一个草把,使其燃而不起明火,领着我和弟弟们,来到自家的田埂地头。

父亲对着手中的火把吹了几口气,火把顿时燃起明火,又一边点燃我们手中的火把,一边嘱咐已忘乎所以的我们:“小心点,不要让火烫着。

”此时天已黑了下来。

我们跟着父亲,先把田间地头的稻草根和杂草堆点燃,然后沿着田埂,一边挥舞着火把,一边奔跑高喊:“放烧火噢,放烧火噢……”,同时把田埂两边的枯草依次点燃。

这时,邻近庄院里一家家大人小孩也跟我们一样,跑着,喊着,“烧火”由开始时的星星点点,瞬间变成了一条条火龙伸向远方……。

茫茫夜空之中,呐喊之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旷野之上火光遍地,火龙游动,烧红了半边天。

后来,我上小学了,老师教了一首《火把红》的儿歌:“灯笼亮,火把红,正月十五炸麻虫。

场头田边都炸到,炸得害虫影无踪。

”在一年又一年“放烧火噢”的呐喊声和《火把红》的儿歌声中,我由一个小学生变成了中学生,父亲把元宵节“放烧火”的任务交给了我,直到后来我远离家乡到外地上大学。

正月十五“放烧火”起于何时,南通一带有这样的传说:在明嘉靖年间的一个元宵佳节,一批倭寇入侵江海平原。

沿海官府得知,通告民众及官兵作好杀敌准备,夜间点燃火把,轮流站岗放哨。

当晚,月黑风高,倭寇偷偷登陆。

被发现后,官兵先断其退路,百姓们在各族族长的带领下,点起哨火,四处围攻倭寇,打了个胜仗。

山西太原正月十五习俗点旺火作文

山西太原正月十五习俗点旺火作文

山西太原正月十五习俗点旺火作文全文共8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标题:山西太原正月十五习俗——点旺火正月十五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在山西太原一带有着非常有意思的习俗,那就是点旺火!最开始的时候,我还不太清楚点旺火是怎么一回事。

妈妈告诉我,这是山西太原地区的一种传统习俗,一定要好好学习和体验一下。

到了正月十五这天,大人们就会开始忙碌地准备起来了。

第一件事就是采集柴火,大家都会到房前屋后,田间地头到处找柴火。

爷爷告诉我,柴火越多点的旺火就越旺。

所以我们全家都出动,连我这个小家伙也努力地帮忙采摘一些小树枝、树叶和枯草什么的。

好不容易,终于采集到了足够多的柴火。

接下来就是选一个合适的地点堆柴,爷爷说最好选在村口的空地上。

我们全家七手八脚地将采来的柴火一点点垒成了一个高高的柴堆,上面还用麦桿顶一顶,看上去就像一个小山丘一样。

我忍不住问爷爷:"这是要烧多高的火啊?"爷爷笑着说:"越高越旺,一会点着就知道了。

"终于,当夜幕低垂的时候,点火的时刻到了。

首先爷爷又给柴堆撒了一些糠秕,说是增加些"火力"。

然后,他拿着一个用纸扎的小炬,对着风使劲吹打着火种。

很快,火星子就在柴堆上窜了起来,接着熊熊大火就随之而起。

哇,真是太壮观了!火光将村子都映红了,好像是白天一样明亮。

村里的小朋友们都跑了过来,兴高采烈地围着熊熊燃烧的火堆,有的在火光中玩耍嬉戏,有的手里拿着火把到处乱跑。

我也加入了其中,拿着火把在村里到处乱窜,和小伙伴们嬉笑打闹,玩得可高兴了!爷爷告诉我,点旺火最初是为了祭祀土地,祈求来年五谷丰登。

后来演变成了一种民间习俗,每到正月十五这一天,全村人就会一起点上一堆熊熊的大火,象征着吉祥如意和祈福驱灾。

看着火光冲天,爷爷说,明年的收成一定会很好!大家都露出了欣喜的笑容。

就这样,直到半夜时分,旺火才渐渐熄灭下去。

虽然衣服上都粘满了灰尘,头发也被熏得乱糟糟的,但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满足的微笑。

燃放烟火元宵节的燃放习俗

燃放烟火元宵节的燃放习俗

燃放烟火元宵节的燃放习俗燃放烟火——元宵节的燃放习俗元宵节是我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中国农历新年的最后一天。

这一天晚上,街头巷尾都会点燃烟花爆竹,燃放烟火的习俗在中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燃放烟火不仅能增添节日的喜庆氛围,也寓意着人们对新一年生活美好的期待。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关于元宵节燃放烟火的起源、意义和安全措施。

一、燃放烟火的起源据史书记载,元宵节燃放烟火的习俗在唐朝已经十分盛行。

当时人们用柴草、树枝等物品堆砌成火堆,然后点燃,在火堆旁边燃放烟花,形成熊熊燃烧的烟火与火堆的烈火相映成趣。

这一习俗被称为“烧元宵”,意为燃烧元宵夜的火焰。

元宵节燃放烟火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岁时祭祀活动。

在古代,人们认为燃放烟火能够驱走邪灵,辟除疫病,祈求新的一年平安顺利。

因此,燃放烟火逐渐成为了元宵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燃放烟火的意义1. 辟邪驱灾燃放烟火的最早目的是为了辟邪和驱逐灾祸。

传统认为,烟火中的火焰能够将邪恶的魔鬼烧灭,将灾难远离人们。

因此,当烟火在空中绽放时,人们会跳舞、欢呼,用各种方式庆祝烟火的飘逸美丽,同时迎接新一年的到来。

2. 表达祈福燃放烟火还可以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祈福。

在华灯初上的元宵节夜晚,烟花绽放的瞬间,犹如夜空绽放的繁星,照亮了人们抱有的期望与愿望。

人们在这个特殊的夜晚,向燃放的烟火中寄托自己对新一年幸福、平安和顺利的期望。

三、燃放烟火的安全措施燃放烟火虽然带来了欢乐和美好,但同时也会伴随一定的安全隐患。

为了避免烟火引发事故,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措施。

1. 选择合法烟花爆竹在燃放烟花爆竹之前,首先要确保所购买的烟花爆竹符合法律规定。

合法烟花爆竹主要有两个标识,一个是“烟花爆竹生产销售许可证”,另一个是“CE”标志。

选择合法的烟花爆竹可以保证其质量可靠、使用安全。

2. 寻找安全地点在燃放烟花时,应选择宽阔平坦、无物件堆放、无易燃品的开阔区域,远离建筑物、树木、电线杆等容易被点燃的物体。

正月十五放火把作文

正月十五放火把作文

正月十五放火把作文
元宵夜里的火把节。

嘿,你看那!小朋友们手里拿着的火把,跟小火箭似的,照亮
了整个巷子。

这火把节,真是热闹得不行!
哈哈,火焰跳跃,就像那些小家伙的心情,兴奋得不得了。


着火把跳舞,大家都好像回到了童年,无忧无虑的。

烟花呢,就像是给这场狂欢加了个特效,五彩斑斓的,看得人
眼花缭乱。

大家都仰头看,好像在看一场宇宙大秀。

狂欢结束后,大家都累得满头大汗,但脸上都挂着满足的微笑。

这元宵夜,真是难忘啊!下次还得再来!。

元宵节烧火龙文案范文

元宵节烧火龙文案范文

元宵节烧火龙文案范文烧火龙文案:元宵佳节,灯火辉煌,闪烁着喜庆和温馨。

不知从何时开始,烧火龙已成为元宵节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它的出场总是让人热血沸腾,让人心潮澎湃。

明亮的月光下,居民们欢聚一堂,载歌载舞,合力制作那条炫目的烧火龙。

龙的头由竹子制成,嘴巴张得大大的,露出锋利的牙齿,整个头部显得生动有趣。

龙的身子则用彩纸折叠而成,五颜六色的彩纸似缤纷的彩带,在轻风中飘扬,仿佛在告诉人们新年的喜庆和快乐。

龙的尾巴则由一圈圈灯彩串联而成,每一盏灯都散发出五彩斑斓的光芒,如小星星般闪烁不定。

烧火龙游行开始了!火龙队伍排着队伍,激昂的鼓声响起,整个队伍犹如一条行走的风暴,在街头巷尾翻江倒海。

龙头高高举起,灯光照亮全场,映照出人们喜悦的笑脸;龙身随着节奏起舞,欢快儿童手中挥舞着小旗子,尽情地融入这欢乐的氛围中。

炫目的彩纸片翻飞如花雨,落地时发出欢快的笑声,带给每个人无尽的欢乐。

烧火龙游行的路线一般都会经过宾馆、酒店、商场等人流密集的地方,吸引了众多市民与游客的注目。

大家不禁为烧火龙的神奇造型而赞叹不已,更为它传递出来的汇聚人心的力量而感叹不已。

随着队伍缓慢行进,有人不禁陷入了思考:这个火龙给人的感觉是如此火热,如此壮观,仿佛在宣告着春天的来临。

每个人都知道,烧火龙代表着瑞兽,同时也寓意着万象更新。

人们希望通过烧火龙,祈求新一年的好运和平安,把不幸和困难都抛到九霄云外。

元宵节的烧火龙,已经不再只是一个传统的活动,更是一个象征着友情、团结和希望的代表。

每个人参与其中,都融入了团结和友情的力量。

烧火龙是一股向上的力量,使得节日的气氛更加浓郁,让人们感受到团结和幸福的力量。

现在,让我们一起加入到烧火龙的风潮中,用手中的旗子挥舞、用歌声和笑声助威,让烧火龙的旗帜扬起,让喜悦和欢乐的声音回荡在大街小巷。

元宵节的烧火龙,正是团结和欢乐的象征,它带给人们无尽的快乐和美好,让我们共庆佳节,共享幸福时光!。

关于元宵节赏花灯作文集锦15篇

关于元宵节赏花灯作文集锦15篇

关于元宵节赏花灯作文集锦15篇关于元宵节赏花灯作文【篇1】“轰——”,“劈啪——”。

一阵阵烟花爆竹声传入耳畔,让我们一家人心神不宁。

一放下碗筷,我们一家人立即走出大门,汇入闹元宵的人流中。

街上早已人山人海,我真不知道为什么一下会有那么多人,仿佛是突然间从地底下冒出来一样。

头顶上,五颜六色的烟花已把夜空妆扮得格外美丽。

他们时而像一棵玉树临风的柳树,时而又像一把花伞,一会儿又像无数的繁星从空中撒落。

一轮52年来最圆的元宵月早已高挂空中,探着脑袋俯瞰着这迷人的人间。

这时,空中隐隐约约的飘过一朵“星星”。

流星!不,流星更快;星星,不,星星没那么亮也没那么快。

“孔明灯!”爸爸叫道。

果然,一盏又一盏的“孔明灯”随风飘走,它带去人们对幸福与和平的无限憧憬。

大街上,路边的高大建筑也被流光溢彩的霓虹灯装点得焕然一新,它们与路边的彩灯相辉映,把整座小城点亮。

街面上的人越来越多,大街小巷已经是水泄不通。

一阵锣鼓声由远及近。

啊!是一条金龙!你看金龙扭动着身躯追逐着一个火球,这是金龙戏珠;忽然,锣鼓骤停,金龙垂首,这是金龙饮水;一会儿它又向围观的人群点头,这是金龙拜年……来到公园,一个个头带发光“牛角”的小朋友从我们身边走过。

我们羡慕极。

舅舅很快满足我们的要求,我们也成牛年里的一头“小牛”。

我们一定可以牛气冲天,我们一定能进入一中学习。

整个小城都逛个遍,快乐充溢着我们疲惫的身体。

我们回家,元宵夜寄托着我们对一年的期待。

关于元宵节赏花灯作文【篇2】今年元宵可是在我记忆中最深的一次,这次可不同于其他元宵节。

往常,我是在元宵节吃别人包的汤圆,而今年,我也有幸学上包汤圆的技术,决定动手试试,便把材料准备齐全,动手!我首先把面粉加一点水揉成面团,再将它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的小面团。

将他们揉成一个个球,逐个压扁,再在中间压一个小槽,将事先准备好的黑芝麻馅儿拿一勺放在凹下去的槽里,再将它裹起来,揉成一个圆,就OK啦!可是毕竟是第一次做汤圆,身手还是有些不灵活,这个汤圆的表面可是有黑有白,里面都没有馅儿。

元宵篝火狂欢夜

元宵篝火狂欢夜元宵节,又称为灯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每年正月十五,人们从各地赶来庆祝这个喜庆的日子。

元宵节最具有代表性的活动之一便是篝火狂欢夜。

本文将通过介绍篝火狂欢夜的由来、庆祝方式以及象征意义,带您走进这个充满热情和欢乐的传统节日。

第一部分:篝火狂欢夜的由来篝火狂欢夜作为元宵节的重要庆祝活动,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据史书记载,篝火狂欢夜起源于古代时代的贴社活动。

当时,人们将稻草捆绑在竹竿上,点燃后举在空中,形成巨大的篝火。

他们围着篝火载歌载舞,展示着对丰收的喜悦和祈祷来年的丰收。

篝火狂欢夜不仅具有庆祝丰收的意义,还有驱邪避凶的功效。

古人相信篝火中的火焰能够驱散邪恶,并带来好运和幸福。

因此,他们在元宵节这一天,纷纷点燃篝火,希望辟邪祈福,祈求一年的平安和吉祥。

第二部分:庆祝方式篝火狂欢夜的庆祝方式多种多样,每个地方都有各自的特色。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庆祝方式:1. 篝火晚会:在广场、户外,人们搭起巨大的篝火堆,点燃火焰,人们围坐在篝火旁,一边赏火一边欢呼载歌,燃烧着热情和喜庆。

2. 文艺表演:各类文艺团体在元宵节这一天举办盛大的演出活动。

歌舞、杂技、戏曲等形式的表演将欢乐带到每个角落,让人们享受艺术的魅力。

3. 猜灯谜:元宵节的传统活动之一就是猜灯谜。

人们将谜语写在彩灯下,供来人猜解。

正确回答者可以得到一些小奖品,猜灯谜成为了增加互动和乐趣的方式。

4. 元宵游园会:许多城市和景区都会在元宵节期间举办游园会。

游客们可以同时欣赏到精美的花灯和多姿多彩的娱乐活动,如民俗表演、手工制作、传统美食等。

第三部分:象征意义篝火狂欢夜不仅是一种传统庆祝方式,也代表着人们对幸福和吉祥的美好期望。

首先,篝火象征光明和希望。

在黑暗的夜晚,篝火的火焰照亮了人们的心灵,让他们对美好未来充满信心。

火焰的闪动和燃烧,也寓意着人们追求进步和热情的精神。

其次,篝火也有驱邪辟邪的象征意义。

传统认为,篝火中聚集了神灵的力量,可以帮助人们消除厄运和凶煞。

回忆元宵灯会的作文开头

回忆元宵灯会的作文开头
段落一:
元宵节那晚,真的是热闹非凡啊!整条街都挂满了五颜六色的灯笼,感觉整个城市都被点亮了。

那些灯笼啊,就像是从古代故事里走出来的精灵,把夜晚变得跟童话一样。

段落二:
小孩子们玩得可开心了,手里都拿着小灯笼,跑来跑去,笑声不断。

看着他们,我就想起了自己小时候,也是这么无忧无虑的。

现在站在这儿,感觉就像在看一幅会动的画,真美!
段落三:
啊,突然一阵风吹过,闻到了糖葫芦的香味。

我的天啊,小时候就最爱吃糖葫芦了,拉着奶奶的手,在灯会上找那最甜的一串。

虽然现在长大了,但每次闻到这个味道,还是会觉得心里暖暖的。

段落四:
哎呀,那边锣鼓声好响啊!原来是舞龙舞狮的表演开始了。


些舞龙舞狮的人真厉害,动作那么灵活,看得我眼睛都花了。

这种
传统文化表演,真的是让人热血沸腾啊!
段落五:
元宵灯会就这么结束了,感觉时间过得真快。

但那些美好的回
忆啊,就像那些不灭的灯笼一样,永远在我心里亮着。

每次想起来,都觉得心里暖暖的。

元宵观焰火作文600字

元宵观焰火作文600字16:20第一声炮竹炸黑了整片天。

今天是十五了,新年的尾巴最后扫过。

烟花绽放。

十五元宵节的序幕才刚刚拉开。

我的心却猛得抽搐了一下。

望着那五彩缤纷的天空,只是慨叹:好一个火树银花!而孰不知早已泪流满面。

拭干脸颊的泪,再次微笑,却已笑不出,心中只是冰凉,冰凉。

记得那年的元宵节是和小妖精在一起的,我们相拥漫天的烟火下,她说我们会是永远的,永远的朋友。

转眼间,她已离开了好久。

不住的思念,不住的爱。

不知道地狱还会有这样的烟火吗?小妖精,你可快乐?空气中弥漫着火药味,泪已决堤,对天长吼“安静〞引来路人纷纷。

我只是希望安安静静地望着天,我只乞求一份安静,好让我看着我的小妖精再次微笑。

可上天就是不满足我,到处都是喧闹。

一个人走到曾经在一起3年的学校,翻过高墙。

小妖精,我来寻找我们共同的回忆。

我迷路了!天!我竟然迷路了!“呵呵……哈哈……呜呜……〞傻一样的哭笑着跪倒。

我们,我们共同的记忆也被毁掉了,学校重建了。

那些我们熟悉的树,我们拥抱的操场,我们一起看烟花的楼……它们都不见了。

小妖精,你竟那么的狠心,连回忆都不要我拥有。

我呆呆的望着这一切,希望有这么一个奇迹,把我带走,带到我们的十九层地狱。

黑夜中我在等待一种奇迹,死的奇迹。

烟火还在不停绽放,硝烟弥漫,刺鼻的气味充满在周围,今天好冷,真的好冷。

抹干泪,站起来,大叫着小妖精的名字,轰隆声淹没了我微弱我叫声,我看起来那么的微小。

再见了,小妖精;再见了,我们的回忆;再见了,曾经的我,再见了,这所有的一切的一切。

坐在墙头上向空荡的学校挥手辞别,这将是最后的见面。

再见。

我早该放弃了不是么?可我总是狠不下心,她也一定知道吧?可这次我真的要说永别了,我要走的路还有好长,我知道了,总是无谓的等待只会让她自责,我该好好的生活了。

元宵之夜,是我该下决心的时候了,是么?我知道了,“小妖精,永别了。

〞我看到了,天空中有她微笑的脸。

元宵观焰火作文600字2今天是正月十五,中国人得传统节日――元宵节,我们一家过得快快乐乐得。

最新家乡的元宵节焰火晚会作文800字

最新家乡的元宵节焰火晚会作文800字2018-02-24今天是农历正月十五,是中华传统节日——元宵节。

家乡的元宵节晚上,最吸引人的当然要数放烟花”了。

县城的飞机场上,每年的这一天晚上8点半都举行焰火晚会,场面非常壮观。

吃过早饭,爸爸就对我说:今晚我们去武鸣看烟花。

”我一听甭提心里有多高兴了!只盼着太阳快点落山。

终于,夜晚降临了。

爸爸开车带着我和妈妈出发了,来到飞机场边上,那里早已人山人海,十分拥挤,为了安全,交警拉起了警戒线,谁也不能超过那一条线。

于是我们就在远处看。

我们站在那儿,十分焦急地等待着。

突然,砰砰”几声,随着震耳欲聋的响声,一个个烟花像火龙一样,呼啸着,腾空而起,在夜空中绽开了。

有的烟花升到月亮那边炸开了,真让人担心会把月亮炸飞了。

哇!各种颜色的烟花飞”到了天空,颜色不时地变化。

有的像一朵刚刚开放的花朵;有的炸开来的形状像一个个地球仪;有的炸开后全是绿色的小星星”,像降落伞一样,慢慢地落下;还有的像流星雨一样,一闪而过……这些五彩缤纷的烟花把天空映得美丽极了!每次烟花炸开,所有的人都禁不住发出哇——哇——”的欢呼声,小孩子更是又蹦又跳,鼓掌欢笑。

烟花把四周照得比白天还要亮,照在人们欢乐的脸上,红的、黄的、绿的、紫的……太漂亮了!时间过得可真快!还没看够呢,一会就接近尾声了。

接近尾声的时候,烟花是一个一个放的,不过,这些烟花比我刚才看到的烟花开得要快得多,也大得多。

突然,四面八方都有烟花,全都是那些一放射出来就是金光闪闪的烟花。

接着,又一串烟花呼啸着冲上天空,嘭!嘭!嘭”炸开了,立即星光四射,然后渐渐消失,烟花就没了。

我站在那望着天空发愣,爸爸的一声走了”把我惊醒了,我说:爸,我们明年还来!”妈妈笑着说:还远着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忆元宵“放烧火”
儿时的元宵节,饭桌上的菜肴远不如现在那么丰盛,节日文化生活远不如现在那么多彩。

但我还是十分怀念孩提时代那充满乡土气息的元宵节晚上“放烧火”的习俗。

正月十五“放烧火”,是地处江海之滨的南通农村一个极具地方特色的风俗。

打我记事起,我每年元宵节都要跟着父亲去过野外一把“放烧火”瘾。

是日上午,父亲用芦苇、茅草和稻草,扎成一个个碗口粗细、长达数尺的大草把。

等到日落黄昏天色将晚时分,父亲恭恭敬敬地把堂屋门前的一对红灯笼点亮,然后点燃一个草把,使燃然而不起明火,领着我和弟弟,来到自家的田埂地头。

父亲对着手中的火把吹了几口气,火把燃起明火,又一边点燃我们手中的火把,一边嘱咐已忘乎所以的我们:“小心点,不要让火烫着。


此时天已黑了下来。

我们跟着父亲,先把田间地头的稻草根和杂草堆点燃,然后沿着田埂,一边挥舞着火把,一边奔跑高喊:“放烧火噢,放烧火噢……”,同时把田埂两边的枯草依次点燃。

这时,邻近庄院里一家家大人小孩也跟我们一样,跑着,喊着,“烧火”由开始时的星星点点,瞬间变成了一条条火龙伸向远方……。

茫茫夜空之中,呐喊之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旷野之上火光遍地,火龙游动,烧红了半边天。

后来,我上小学了,学会了一首《火把红》的童谣:“灯笼亮,火把红,正月十五炸麻虫。

场头田边都炸到,炸得害虫影无踪。


在一年又一年“放烧火噢”的呐喊声和《火把红》的儿歌声中,我由一个小学生变成了高中生,父亲把元宵节“放烧火”的任务交给了我,直到后来我远离家乡上大学。

正月十五“放烧火”起于何时,南通一带有这样的传说:在明嘉靖年间的一个元宵佳节,一批倭寇入侵江海平原。

沿海官府得知,通告民众及官兵作好杀敌准备,夜间点燃火把,轮流放哨。

当晚,月黑风高,倭寇偷偷登陆。

官兵先断其退路,百姓们在各族族长带领下,点起哨火,四处围攻倭寇,打了个胜仗。

倭寇自不甘休,于同年二月十五傍晚又大举进犯。

百姓和官兵纷纷点起草把,拿起武器,口喊“噢—噢—噢—”,顿时火光遍地,如同白昼,倭寇见状吓得狼狈逃去。

自此,每年正月十五和二月十五傍晚,人们都要“放烧火”,只是这项活动已经从起初的纪念抗倭胜利,演变为后来的预祝农业丰收的“农家乐”,但是那“放烧火噢……”的呐喊声,依然保留着当年围剿倭寇时的威武之声和雄壮之势。

所以,乡间把“烧火”又称作“哨火”。

这样的传说是否属实,我无从考证,但我更倾向于民间关于“放烧火、煨百虫”、“放烧火、剿虫窝”的说法。

在中华民族漫长悠久的历史岁月中,流传着许多关于火的美丽传说和神话故事,以至于人们把对火的崇拜神圣化,形成了许多关于火的禁忌和风俗习惯,并以某种的形式加以固定,和预祝风调雨顺庄家丰收相结合,成为具有民族特色、丰富多彩的民俗节日活动。

《诗经·小雅·大田》一诗里有这样一段记述:“去其螟螣,及其蟊贼,无害我田稚。

田祖有神,秉畀炎火。

”螟、螣、蟊、贼分别是食稻心、稻叶、稻草根和稻草茎的四大害虫。

这里说的就是在三千年前的西周时代,乡野农夫们“秉畀炎火”驱除害虫、护卫田禾的情景。

正是源于对火和火神的崇拜,南通民间出现了元宵节傍晚“放烧火”的习俗,家家户户把田间地头堆积的的稻草根和杂草燃煨,称为“煨百虫”;将田埂、路边、沟岸、荒地的枯草烧掉,谓之“剿虫窝”。

清道光初南通诗人李琪的《崇川竹枝词》中,描述当年崇川(南通的旧称)民间元宵节傍晚“放烧火”的情景:“山村好是晚风初,烧火连天锦不如,但祝麻虫能照尽,归来沽酒脍池鱼。

”他在诗后还附有一原注:“元夕放烧火,谓之照麻虫。

”这首小诗表明,当时南通乡间“放烧火”的场面就已经十分壮观。

其实,“秉畀炎火”和“放烧火,煨百虫,剿虫窝”是我国农村流传久远的一种以火治虫技术,早在三千年前就已经萌芽了。

即使到了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南通一带民间仍然广泛应用。

记得每年水稻收割后,对耕翻出来的稻草根,父亲都要用钉耙将它们收集起来,堆于田头路边让其自然干燥,待到几个月后的元宵节“放烧火”时,一把火焚烧成灰烬,以杀灭隐藏于稻草根里的害虫及其虫卵。

同样令我记忆犹新的,还有当年父亲以火光诱杀虫害的情景。

在水稻生长的分蘖期,很容易发生螟虫害。

那时农村还未推广使用农药,父亲就在稻田边放置一只装满水的大木盆,上方固定一盏煤油马灯,天黑后点燃马灯,引来“飞蛾扑火”,跌落水中,自取灭亡。

如今,正月十五“放烧火,煨百虫,剿虫窝”这一充满乡土气息和一定科技含量的民俗早已成为历史,以火治虫这一绿色无污染的治虫技术也早已被大量使用化学农药所代替。

只是,在我国农村垃圾污染和化学农药等污染日益严重的今天,生态农业发展的路在何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