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体及其性质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胶体的性质知识点

高中化学:胶体的性质知识点

高中化学:胶体的性质知识点1.胶体的性质与作用:(1)丁达尔效应:由于胶体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会使光发生散射,可以使一束直射的光在胶体中显示出光路.(2)布朗运动:①定义:胶体粒子在做无规则的运动.②水分子从个方向撞击胶体粒子,而每一瞬间胶体粒子在不同方向受的力是不同的.(3)电泳现象:①定义: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胶体粒子在分散剂里向电极作定向移动的现象.②解释:胶体粒子具有相对较大的表面积,能吸附离子而带电荷.扬斯规则表明:与胶体粒子有相同化学元素的离子优先被吸附.以AgI胶体为例,AgNO3与KI反应,生成AgI溶胶,若KI过量,则胶核AgI吸附过量的I-而带负电,若AgNO3过量,则AgI吸附过量的Ag+而带正电.而蛋白质胶体吸附水而不带电.③带电规律:1°一般来说,金属氧化物、金属氢氧化物等胶体微粒吸附阳离子而带正电;2°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硅酸、土壤等胶体带负电;3°蛋白质分子一端有-COOH,一端有-NH2,因电离常数不同而带电;4°淀粉胶体不吸附阴阳离子不带电,无电泳现象,加少量电解质难凝聚.④应用:1°生物化学中常利用来分离各种氨基酸和蛋白质.2°医学上利用血清的纸上电泳来诊断某些疾病.3°电镀业采用电泳将油漆、乳胶、橡胶等均匀的沉积在金属、布匹和木材上.4°陶瓷工业精练高岭土.除去杂质氧化铁.5°石油工业中,将天然石油乳状液中油水分离.6°工业和工程中泥土和泥炭的脱水,水泥和冶金工业中的除尘等.(4)胶体的聚沉:①定义:胶体粒子在一定条件下聚集起来的现象.在此过程中分散质改变成凝胶状物质或颗粒较大的沉淀从分散剂中分离出来..②胶粒凝聚的原因:外界条件的改变1°加热:加速胶粒运动,减弱胶粒对离子的吸附作用.2°加强电解质:中和胶粒所带电荷,减弱电性斥力.3°加带相反电荷胶粒的胶体:相互中和,减小同种电性的排斥作用.通常离子所带荷越高,聚沉能力越大.③应用:制作豆腐;不同型号的墨水不能混用;三角洲的形成.2.胶体的制备:1)物理法:如研磨(制豆浆、研墨),直接分散(制蛋白胶体)2)水解法:Fe(OH)3胶体:向20mL沸蒸馏水中滴加1mL~2mL 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一会儿,得红褐色的Fe(OH)3胶体.离子方程式为:Fe3++3H2O=Fe(OH)3(胶体)+3H+3)复分解法:AgI胶体:向盛10mL 0.01mol•L-1KI的试管中,滴加8~10滴0.01mol•L-1AgNO3,边滴边振荡,得浅黄色AgI胶体.硅酸胶体:在一大试管里装入5mL~10mL 1mol•L-1HCl,加入1mL水玻璃,然后用力振荡即得.离子方程式分别为:Ag++I-=AgI(胶体)↓SiO32-+2H++2H2O=H4SiO4(胶体)↓复分解法配制胶体时溶液的浓度不宜过大,以免生成沉淀.3.常见胶体的带电情况:(1)胶粒带正电荷的胶体有:金属氧化物、金属氢氧化物.例如Fe(OH)3、Al(OH)3等;(2)胶粒带负电荷的胶体有: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硅酸胶体、土壤胶体;(3)胶粒不带电的胶体有:淀粉胶体.特殊的,AgI胶粒随着AgNO3和KI相对量不同,而带正电或负电.若KI过量,则AgI胶粒吸附较多I-而带负电;若AgNO3过量,则因吸附较多Ag+而带正电。

胶体的结构和特性

胶体的结构和特性

胶体的结构和特性胶体是一种由两种或多种不同的物质组成的系统,其中一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

胶体通常是由固体粒子或液滴分散在连续相中形成的。

胶体的粒子大小介于分子和颗粒之间,一般为1纳米至1微米。

它具有一系列独特的结构和特性,因此在科学研究和工业应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胶体的结构主要包括分散相和连续相。

分散相是指分散在连续相中的微小粒子或液滴,而连续相则是分散相周围的介质。

分散相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连续相一般是液体。

在胶体中,粒子通过各种相互作用力相互靠近并保持一定的距离。

胶体的特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分散度:胶体中的粒子通常是非常小的,在经过适当的分散处理后可以均匀地分散在连续相中。

分散度越好,胶体的性质就越稳定。

2.稳定性:胶体的稳定性是指其抵抗粒子或液滴聚集的能力。

在胶体中,各种电荷相互作用、范德华力、表面张力等力之间的平衡影响着胶体的稳定性。

稳定的胶体能够长时间保持分散态,而不易出现相互聚集现象。

3.光学性质:胶体对光的散射和折射具有特殊的性质。

由于胶体中粒子的尺寸与光的波长相当,所以可以发生光的散射现象。

胶体的颜色、透明度和浑浊度等特征与光的相互作用有关。

4.黏度:胶体的黏度是指胶体流动时的阻力大小。

由于胶体中存在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所以一般来说,胶体的黏度较高,流动性相对较差。

5.携带性:由于胶体中粒子的小尺寸和稳定性,胶体可以携带其他物质。

胶体的携带性使得它在医药、环境和能源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胶体的应用十分广泛。

在医药行业中,胶体被用于药物的输送和缓释系统,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在食品工业中,胶体被用作稳定剂和增稠剂,改善食品的质感和稳定性。

在环境科学中,胶体的吸附性能可以用于净化水体和捕捉有害物质。

此外,胶体还广泛应用于电子、能源和化妆品等领域。

总的来说,胶体是一种非常特殊且重要的物质系统,其结构和特性决定了其在科学研究和工业应用中的广泛应用。

胶体的研究和开发对于推动科技进步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高三化学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

高三化学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

A 练习1:不能发生丁达尔现象的分散系是( B) A、碘酒 B、无水酒精 C、蛋白质溶液 D、钴玻璃
2、 布朗运动(动力学性质) 在超显微镜下观察胶体溶液可以看到胶体颗粒 不断地作无规则的运动。
普遍存在 的现象
原因:溶剂分子不均匀地撞击胶体粒子,使其 发生不断改变方向、改变速率的布朗运动。
胶体微粒作布朗运动是胶体稳定的原因之一。 练习2:胶体粒子能作布朗运动的原因是 ( C ) ①水分子对胶体粒子的撞击 ②胶体粒子有 吸附能力 ③胶体粒子带电 ④胶体粒子质 量很小,所受重力小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现象:
胶体变成浑浊状态,产生红褐色沉淀的量
⑤>①=②>③>④
实例: ①浑浊的井水中加入少量石灰能使水变 澄清;
②豆浆里加盐卤(MgCl2· 2O)或石膏 6H (CaSO4· 2O)溶液使之凝聚成豆腐; 2H ③水泥里加石膏能调节水泥浆的硬化速率;
④在江河与海的交汇处形成的沙洲。
(2)加入胶粒带相反电荷的胶体
练习6:下列事实:①用盐卤点豆腐 ②水 泥的硬化 ③用明矾净水 ④河海交汇处可 沉积沙洲 ⑤制肥皂时在高级脂肪酸钠、甘 油和水形成的混合物中加入食盐,析出肥 皂 ⑥钢笔使用两种不同颜色的蓝墨水,易 出现堵塞 ⑦血液透析。其中与胶体知识有 关的是 ( D ) A、①②③④⑤ C、①③⑤⑥⑦ B、③④⑤⑥⑦ D、全部都是
一、胶体的性质
1、丁达尔现象(光学性质)
实验:光束分别通过AgI胶体和CuSO4溶液,观察现象。
现象:一束光通过胶体时,从侧面可观察到胶体里产生 一条光亮的“通路”。
(溶液)
(胶体)
原因:胶粒直径大小与光的波长相近,胶粒对 光有散射作用;而溶液分散质的粒子太 小,不发生散射。 应用:鉴别溶胶和溶液。

胶体的六大性质

胶体的六大性质

胶体的六大性质
1.流变性:胶体的流变性是指它的变形特性和流动特性,决定了胶体的再分散、输送、包封和剪切等运动的容易程度。

2.隔离性:胶体的隔离性表示其有效将体系中的固体颗粒或液体分散粒子隔离,防止它们之间在体系中进行混合,不受外界干扰。

3.协同效应:当胶体在某种环境中,它可以促进溶质分子之间的协同作用,从而加速溶解过程或促进沉淀物聚合,产生新的化合物。

4.胶稠度:胶稠度是指悬浮液的粘度,随着温度、pH值或其它因素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影响胶体的流动状态和钝性板材的形状。

5.动态混合性:胶体的动态混合性是指在加入非离子性溶剂或润湿剂成分时,可以影响胶体内部粒子间的混合质量。

6.表面状态:胶体具有有效混合、不容易沉淀和优异的流变性,这主要取决于胶体表面的构型,也决定了其稳定性和活跃性。

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

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

胶体具有介稳性的原因
主要是因为胶体粒子表面积大,可以通 过吸附而带电荷。同种胶体粒子的电性相 同,在通常情况下,它们之间的相互排斥 阻碍了胶体粒子变大,使它们不容易聚集。 胶体粒子所作的布朗运动也使得它们不容 易聚集成质量较大的颗粒而沉降下来。
3、胶体的电泳: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胶 粒定向地向阴极或阳极运动。 原因:胶粒吸附离子而带同种电荷。 带正电:金属氧化物、金属氢氧化物胶体 如Fe2O3 、 Al(OH)3胶体等 带负电: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胶体 如H2SiO3(SiO2) 、 Sb2S3胶体等 应用:⑴ 静电除尘 ⑵ 精制粘土 ⑶ 血清电泳用于诊断疾病
3、已知土壤胶体粒子带负电,在土壤里施用含 氮量相等的下列肥料,肥效较差的是 ( C ) A.(NH4)2SO4 B.NH4HCO3 C.NH4NO3 D.NH4Cl 4、下列事实与胶体知识有关的是 ( D) ①用卤水点豆腐 ②工厂烟窗用电极除尘 ③河 海交接处易沉积形成沙洲 ④向25ml沸腾的蒸馏 水中加入5-6滴饱和FeCl3溶液所得液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全部都是
凝胶的形成: 胶体在聚沉的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使分散 剂一起聚沉成的一种不流动的胶冻状物质。 如:豆腐脑、果冻等
三、胶体的制备方法 1、分散法:大→小 ⑴ 、研磨法:把固体磨成直径大小为1nm~ 100nm之间的微粒,再分散到适当 的分散剂中, 并加入稳定剂。
如:工业制石墨胶体、有色玻璃、碳素墨水、 涂料、颜料、炸药、塑料、橡胶等。 ⑵ 、胶溶法 2 、凝聚法:小→大 AgNO3 + KI = AgI(胶体) + KNO3 注意:⑴溶液浓度足够稀(0.001mol/L)。 ⑵有一种反应物必须过量。 四、胶体的精制—渗析

已用-第二节 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

已用-第二节 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

【讨论1】 胶体分散系稳定的原因?
(1)同种胶粒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不易聚沉。 (2)布朗运动克服重力作用,不易聚沉。
【讨论2】 如何破坏胶体的稳定性,使胶体粒子 聚集成大颗粒而沉淀?
5、胶体的聚沉 胶体聚沉后一般情况下都生成沉淀
5、胶体的聚沉
1、原因:当破坏胶体微粒原来带有相同电荷的 特点时,就会使它从不容易凝聚的状态变成聚集 状态而沉淀 2、胶体聚沉的方法: ⑴加电解质溶液 ⑵加热 ⑶加带相反电荷的胶体
胶体聚沉的方法
①加少量电解质溶液
②加带有相反电荷胶粒的胶体:互相中和电性,减小
同种电性的相互排斥而使之聚成大颗粒。 ③加热:温度升高,胶粒碰撞速率加快,从而使小颗
粒成为大颗粒而聚沉。
凝胶:指胶粒与分散剂一起凝聚形成的不流动的冻
状物。如:果冻、凉粉、豆腐、硅胶等。
硅胶——硅酸胶体聚沉,在空气中失水成为含 水4%的SiO2其表面积大,因而吸附性强,常用 做干燥剂、吸附剂及催化剂载体。
3、已知土壤胶体粒子带负电,在土壤里施用含 氮量相等的下列肥料,肥效较差的是 ( ) A.(NH4)2SO4 B.NH4HCO3 C.NH4NO3 D.NH4Cl 4、下列事实与胶体知识有关的是 ( ) ①用卤水点豆腐 ②明矾净水 ③河海交接处易 沉积形成沙洲 ④制肥皂时在皂化锅内加入食盐, 析出肥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全部都是
5、已知由AgNO3溶液和稍过量的KI溶液制得的 AgI溶胶,当它与Fe(OH)3溶胶相混合时,便析出 AgI和Fe(OH)3的混合沉淀。由此可知 ( ) A.该AgI胶粒带正电荷 B.该AgI胶粒电泳时向阳极移动 C.该AgI胶粒带负电荷 D.该AgI胶粒不带电荷 6、下列过程需要通电后才可以进行的是 ( ) ①电离 ②电解 ③电镀 ④电泳 ⑤电化腐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⑤ D.全部

高中化学胶体及其性质教案

高中化学胶体及其性质教案

高中化学胶体及其性质教案一、胶体的概念1. 定义:胶体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的分散系统,其中一个物质是被称为胶体粒子的微小颗粒,这些颗粒的直径在1nm-1000nm之间。

胶体粒子的大小介于溶液粒子和悬浮粒子之间。

2. 胶体系统的分类:- 溶胶:溶质是液体,溶剂是液体,如胶溶液;- 凝胶:溶质是固体,溶剂是固体,如果冻;- 泡沫:溶质是气体,溶剂是液体,如奶沫;- 乳胶:溶质是液体,溶剂是固体,如牛奶。

二、胶体的性质1. 不稳定性:胶体的颗粒会在一段时间内聚集形成较大颗粒。

2. 乳白性:胶体的颗粒散射光线,使其呈乳白色。

3. 过滤性:胶体不能被普通滤纸过滤。

4. 阻滞性:胶体的颗粒会阻碍光线通过。

5. 色散性:胶体颗粒受光线散射而产生色散现象。

三、胶体的制备1. 沉淀法:将两种不相溶的物质混合,在一种物质的上方或下方逐渐有一层另一种物质析出,形成胶体。

2. 凝聚法:将大颗粒溶解于溶剂中,再加入分散剂使颗粒变小,形成胶体。

3. 胶体抽滤:通过对高分子物质前处理,以及控制其碳链长度,来控制其分子发生的反应以形成胶体。

四、胶体的应用1. 工业上用作润滑剂、颜料、印染剂等。

2. 医药领域用作药物携带剂、病原体检测等。

3. 食品工业上用作添加剂、稳定剂等。

五、实验实验:制备淀粉胶体材料:淀粉、水、玻璃棒、试管。

步骤:1. 取一小袋淀粉加入试管中;2. 加入适量水,摇动试管使淀粉均匀分散;3. 观察淀粉粒子的颗粒大小和颜色。

结论:淀粉均匀分散在水中,呈现乳白色,颗粒细小,符合胶体的性质。

六、小结通过学习化学胶体及其性质,我们了解到胶体是一种特殊的分散系统,具有独特的性质和广泛的应用。

在实验中,我们也可以制备胶体,观察其形态和性质,加深对胶体的理解。

在未来的学习和实验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胶体的更多性质及其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

第十四章 胶体及其性质

第十四章 胶体及其性质
第十四 胶体分散系统 第十四章 胶体分散系统和大分子溶液 胶体、 胶体、胶体的基本特性 溶胶的制备和净化 胶体的重要性质(动力、光学、电学等) 动力、光学、电学等) 溶胶的稳定性和聚沉作用 大分子溶液(Donnan平衡、聚电解质渗透压)
分散系统与溶胶
把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就构成分散系统。 把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就构成分散系统。
思考题:为什么胶体是热力学的不稳定体系, 但它能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稳定存在? 热运动 双电层结构, 双电层结构,排斥 溶剂化膜
影响聚沉作用的一些因素
1. 电解质对于溶胶聚沉作用的影响 聚沉值—使一定量的溶胶在一定时间内完全聚沉所 需电解质的最小浓度。对同一溶胶,外加电解质的 反号离子的价数越低,其聚沉值越大。 聚沉能力—聚沉值的倒数。聚沉值越大的电解质其 聚沉能力越小;反之,聚沉值越小的电解质,其聚 沉能力越强。
沉降电位
相对运 动产生 电势差
电渗
固相不动, 液体移动
流动电势
明矾为什么能净水? 不同型号墨水为什么不能混用? 江河入海口为什么易形成三角洲? 长江
东海
溶胶聚沉
§14.7
溶胶的稳定性和聚沉作用
溶胶的稳定性 影响聚沉作用的一些因素 胶体稳定性的DLVO理论大意 *DLVO理论的一种简化表示式 高分子化合物对溶胶的絮凝和稳定作用
+
-
NaC l 溶液 Fe(OH)3 溶胶
界面移 动电泳
电渗测量
用于溶胶净化、泥炭和染料的干燥等。
作用下, 沉降电势— 力场作用下 沉降电势 在力场作用下,带电 粒子在分散介质中迅速沉降时 在分散介质中迅速沉降时, 粒子在分散介质中迅速沉降时,造 浓度差 产生电势差 电势差。 成浓度差,产生电势差。 水滴在油罐中沉降会形成高电 势差而引发事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胶体及其性质
一、胶体的由来及其认识的发展
胶体一词,来自1861年T.格雷姆研究物质在水中扩散的论文《应用于分析的液体扩散》。

当时发现有些物质(如某些无机盐、糖和甘油等)在水中扩散很快,容易透过一些膜;而另一些物质,如蛋白质、明胶和硅胶类水合氧化物等,则扩散很慢或不扩散。

前者容易形成晶态,称为晶质;后者不易形成晶态,多呈胶态,则称为胶体。

此种分类并未说明胶体的本质,因为胶状的胶体在适当条件下可以形成晶态,而晶质也可以形成胶态。

直到20世纪初超显微镜的发明以及后来电子显微镜的应用,对胶体才逐渐有较清楚的了解.
二、胶体体系的特点
自质点大小这一特点考虑,高分子与胶体质点的大小差不多。

例如,分子量为36000的胰岛素(球状)直径约4.0纳米;分子量为42000的蛋白朊长椭球长约11纳米,与一般金溶胶和硅溶胶质点大小相近。

有的高分子甚至长达100纳米以上。

因此,与大小有关的性质,如扩散、沉降、渗透压、光散射(见胶体光散射)等性质,二者全都相似。

胶体研究的许多结果可以应用于高分子体系,从而大大推动了高分子的研究,高分子化学的部分领域也就归入胶体化学的范畴。

经典的胶体体系是热力学不稳定体系,是一相(质点)分布在另一相(介质)中的多相分散体系;而高分子质点分散在介质中的这种胶体体系却是热力学稳定的体系,是均相溶液,即高分子溶于溶剂而形成的溶液。

如同小分子的溶液一样,只要溶剂不挥发,高分子溶液就可以永久存在。

高分子溶液的溶剂挥发后,得到高分子化合物;但若把高分子放入溶剂中,则又自动溶解而形成溶液。

于是就把高分子溶液称为可逆胶体,也叫做亲液胶体,以与疏液胶体相对照、相区别。

胶体质点与经典化学所研究的分子不同的另一特点,是其形状的千差万别,从完全对称的球形和比较对称的椭球形,到极不对称的不规则薄片,以至细长的线条。

这将对体系的性质,特别是流变性质有重大影响。

例如高分子溶液、钻井泥浆、油漆涂料、胶团溶液,以及乳状液、泡沫等的粘度、弹性、塑性及触变性等皆与质点的形状和结构有关(见非牛顿流体)。

三、胶体化学中的基本术语
⑴相—是指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都完全相同的均匀部分。

体系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称为多相体系。

⑵相界面—是指相与相之间的接触面称为相界面,相与相之间的宏观物理界面。

在相互接触的两相中,若一相为气体,相界面称为表面,若是液—固分界面,称为界面。

⑶分散相—是指在多相分散体系中,被分散的物质。

⑷分散介质—是指分散相所在的连续介质,又叫连续相。

例如:钻井液中,粘土颗粒分散在水中。

粘土为分散相;水为分散介质。

⑸分散度D—是指分散相的分散度,是分散程度的量度,通常用分散相颗粒平均直径或长度a的倒数来表示。

D=1/a。

⑹比表面—是指单位体积(重量)物质的总表面积。

比表面= S/V(m-1 )或比表面= S/W (m2 /kg)。

⑺吸附—是指物质在两相界面上自动浓集(界面浓度大于内部浓度)的现象。

⑻吸附质—是指被吸附的物质。

⑼吸附剂—是指吸附吸附质的物质。

⑽物理吸附—是指吸附的作用力是以静电吸引为主的吸附。

⑾化学吸附—是指吸附的作用力是以化学键力为主的吸附。

四、溶胶的制备
1.溶胶制备的一般条件:(1)分散相在介质中的溶解度必须极小(2)必须有稳定剂存在
2.胶体的制备方法:(1)凝聚法(2)分散法
五、溶胶的运动性质
1.扩散:过程为自发过程ddddmcDA t x ,此为Fick第一扩散定律,式中dm/dt表示单位时间通过截面A 扩散的物质数量,D为扩散系数,单位为m2/s,D越大,质点的扩散能力越大扩散系数D与质点在介质中运动时阻力系数f之间的关系为:ARTDNf (AN为阿伏加德罗常数;R为气体常数)若颗粒为球形,阻力系数f=6r (式中, 为介质的黏度,r为质点的半径)故16RTDNA r,此式即为Einstein第一扩散公式浓度梯度越大,质点扩散越快;就质点而言,半径越小,扩散能力越强,扩散速度越快。

2.布朗运动:本质是分子的热运动现象:分子处于不停的无规则运动中由于布朗运动是无规则的,因此就单个粒子而言,它们向各方向运动的几率是相等的。

在浓度高的区域,单位体积的粒子较周围多,造成该区域“出多进少”,使浓度降低,这就表现为扩散。

扩散是布朗运动的宏观表现,而布朗运动是扩散的微观基础Einstein认为,粒子的平均位移x与粒子半径r、介质黏度 、温度T和位移时间t 之间的关系:1 2 3ARTtxNr,此式常称为Einstein-Brown位移方程。

式中x是在观察时间t内粒子沿x轴方向的平均位移;r为胶粒的半径; 为介质的粘度;AN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3.沉降溶胶是高度分散体系,胶粒一方面受到重力吸引而下降,另一方面由于布朗运动促使浓度趋于均一。

当这两种效应相反的力相等时,粒子的分布达到平衡,粒子的浓度随高度不同有一定的梯度,如图所示。

这种平衡称为沉降平衡。

六、溶胶的光学性质
1、丁达尔效应:以一束强光射入溶胶后,在入射光的垂直方向可以看到一道明亮的光带,被称为丁达尔效应光本质是电磁波,当光波作用到介质中小于光波波长的粒子上时,粒子中的电子被迫振动(其振动频率与入射光波的频率相同),成为二次波源,向各个方向发射电磁波,这就是散射光波也就是我们看到的散射光。

丁达尔效应可以认为是胶粒对光的散射作用的宏观表现。

2、Rayleigh散射定律
①散射光强度与入射光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

入射光波长愈短,散射愈显著。

所以可见光中,蓝、紫色光散射作用强。

②分散相与分散介质的折射率相差愈显著,则散射作用亦愈显著。

若n1=n2 则无散射现象
③散射光强度与单位体积中的粒子数成正比。

④散射光强度与粒子体积的平方成正比。

在低分子溶液中,散射光极弱,因此利用丁道尔现象可以鉴别溶胶和真溶液。

3、溶胶的颜色:溶胶产生各种颜色的主要原因是溶胶中的质点对可见光产生选择性吸收若溶胶对可见光的各部分吸收很弱,且大致相同,则溶胶无色若溶胶能较强的选择性吸收某一波长的光,则透过光该波长的光变弱,就会呈现该波长光的补色光质点对光的吸收主要取决于其化学结构每种分子都有其自己的特征吸收波长,若特征波长在可见光波长范围内,则该物质显色
七、胶体产生电动现象的原因
在固体表面的带电离子称为定位离子或电位离子,定位离子是使胶体产生电动现象的原因。

而固体表面上产生定位离子的原因:(1)吸附。

胶粒在形成过程中,胶核优先吸附某种离子,使胶粒带电。

(2)电离。

对于可能发生电离的大分子的溶胶而言,则胶粒带电主要是其本身发生电离引起的。

例如蛋白质分子,当它的羧基或胺基在水中离解时,整个大分子就带负电或正电荷。

(3)同晶置换。

黏土矿物中如高岭土,主要由铝氧四面体和硅氧四面体组成,而与周围4个氧的电荷不平衡,要由等正离子来平衡电荷。

而这些正离子在介质中会电离并扩散,所以使黏土微粒带负电。

(4)溶解量的不均衡。

离子型固体物质如AgI,在水中会有微量的溶解,所以水中会有少量的银离子和碘离子。

八、电动现象
电泳、电渗,流动电势和沉降电势均属于电动现象
电泳:在外电场作用下,胶体粒子相对于静止介质作定向移动的电动现象称电泳。

电渗:在外电场作用下,分散介质相对于静止的带电固体表面作定向移动的电动现象
流动电势:在外力作用下,液体流过毛细管或多孔塞时,两端产生的电势差称为流动电势。

沉降电势:在外力作用下,带电胶粒作相对于液相的运动时,两端产生的电势差称为沉降电势。

参考文献
1、作者:赵振国书名:应用胶体与界面化学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08-01版
2、作者:沈钟等编著书名:胶体与表面化学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04-8-1
3、作者:章莉娟、郑忠书名:胶体与界面化学出版社: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6-02-01
4、作者:[荷] M.A.Cohen Stuart 著;阎云,黄建滨译书名:胶体科学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2-08-31
5、作者:周祖康/ 顾惕人/ 马季铭书名:胶体化学基础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1996-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